初中学习小组分工

2022-06-25

第一篇:初中学习小组分工

红旗初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工

组长:

郑家梁:全面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副组长:

寇宗强:具体分管全校安全工作。

马廷俊: 负责教学期间学生的安全和教师活动安全、校舍及食品卫生

安全工作。

马立峰:负责课外时间学生的安全、住校生安全、治安室安全工作。石善龙:协管教学期间学生的安全和教师活动安全。

组员:

杨宏平:负责制定安全预案、应急预案、安全工作制度。

朱德昌:负责安全工作联络、报告、协调、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朱有海:负责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任课教师的安全知识培训,与任

课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负责上下楼梯、课间操、早晚自习

学生的安全管理。

王小兵:负责综治、校园周边环境、学生集会的组织管理等工作,与

班主任签定安全责任书。

张忠英:负责校舍、学生公寓、基建、防火、防雷、线路、消防等安全工作。

马立峰:负责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张芬芳:负责网络安全、电教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实验室易燃、易爆、

有毒物品的管理。

马廷俊:负责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管理和专题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安全办公室:

主任:马廷俊

安全员:朱德昌王小兵

资料、联络员:刘晓莉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及职责

罗家学校六年级小组合作学习

组内分工及职责

大组长:

老师的特别助理,组长要以身作则,要敢于负责,要公正公平,要大胆热情,要维护大局。负责宏观调控本组同学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负责本组同学作业的督导和收缴,适当的时候负责本组B层同学作业的批改。(B层同学负责C层同学的作业批改。)

1、组织督促小组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2、给小组同学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调节本组内的小组帮扶。

3、帮助同学确定知识的展示的方式。

4、负责本小组同学的学习成绩。积极帮助、检查后进同学的学习情况。

5、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成绩比较优秀,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6、组织组员办好黑板报、运动会等班级活动。 纪律组长:

负责本组同学的学习状态并做好记录。要求一定要公平、公正。

1、负责本组同学的上课纪律。确保本小组课堂的正常进行。

2、评价本小组同学的上课表现并做好记载。

3、配合大组长管好本小组的同学。

4、纪律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要勇敢的管理好本小组的纪律。 各科代表: 负责对本班未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统计,并及时做好记录。并在任课老师不在时负责全体同学对本学科内容的学习。 各科组长:

负责对本小组未完成作业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的统计,并及时做好记录。并在任课老师不在时负责全组同学对本学科内容的学习。

1、及时收发作业、查好作业质量;

2、协同组长组织讨论、分配任务、管理纪律、鼓励展示,确保每个学习环节有序进行;

3、协助组长搞好组内帮扶、学习目标达成,带动组内学习气氛、参与积极性;

4、与组长搞好反思会,在学习方面,组织组员想办法、出措施,把本组学习抓去。 学习委员:

负责监控各科代表的作业的收缴情况以及自主时间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示学生每一天需要完成的作业。把当天的作业情况交给班主任。 卫生组长:

1、负责本小组同学的桌面整理,和周围卫生,对于乱扔纸屑垃圾桌面摆放不整洁者,直接给予减分处理。

2、负责本组内小扫除、大扫除的安排和监督工作。确保卫生按时按质完成。 小组成员:

1、服从组长安排与管理,齐心协力打造优秀小组;

2、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展示、反思、卫生、活动;

3、承担值日组长时,对本组情况进行详细、客观的考核与记载;

4、有集体荣誉感,对自己的问题、错误及时自我批评、改正。

(一)小组内学生评价细则

1、每个组准备两个考评本,设正负两个组长。(大组长为正,纪律组长为负)

2、正组长负责学习,副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天一评比。用“正”字统计自己负责的5位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

考评共分八项:

预习课上:组内每一名同学都能积极认真完成任务,并学会解答课后练习的。给该组加10分。

检查方式:课前5分钟时由一组组长检查二组同学,二组组长检查三组同学„„八组组长检查一组同学后,向科代表汇报加分。

课堂发言:发言1次加10分(正字画1笔得10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0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课堂展示:

A层同学展示1次正确加10分, B层同学展示正确一次加20分,

C层同学展示正确一次加40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0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④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加1 0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0分;不积极的不参与的该项为0。

⑤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0分,不及时的为0. ⑥反馈时,各大小组内的组员要互相帮扶,不允许有不会的同学做反馈测试,反馈测试时按百分记,每有一个满分的给该小组加10分。全体优秀的(80分以上,含80分)的加50分,全体及格的给该组加30分。

⑦反馈后:及时订正答案,并注明原因,并由老师进行抽查,做的好的同学可给所在小组加10分. ⑧违纪:由本组的纪律组长负责。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说笑的减5分,坐姿不正的减3分,不认真听讲的减3分,吃东西的减10分,在桌下打闹的减10分,讨论时不认真的,说与所学内容无关的减5分,自主时间呆着的减5分。考试时间抄袭的减50分并不能评为优秀组员,各大组的纪律由纪律组长负责记载并由班长监督。在自主时间或自习时,只要发现有违纪的同学,则给所在组减10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0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组长选出课堂上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同学各一个,课堂上最活跃的多的在每小组黑板上表扬,少的由老师教育,让其定出第二天展示次数的目标。

3、学习表现最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的学生。

4、组长每周一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一周努力方向,并给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报喜讯或者写喜讯,同时给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

5、每个组表现最好的学生期末评三好学生加上三票,第二名加二票,第三名加上一票。

6、卫生:各组卫生组长负责本组桌上物品摆放和桌下及附近的卫生管理,对乱扔废物和物品摆放不整齐的同学可以直接给予扣分处理。按严重程度扣5——10分。卫生委员负责对全班卫生的管理,对卫生不合格的组,可直接扣除10分。

7、认真负责的班干部每人加5分;认真负责的大小组长每人加5分;认真负责的学科科代表每人加5分。可重复累加。

(二)奖励办法:

在全班评选课堂学习优胜小组

1、优胜小组标准:声音宏亮,展示准确,表情大方,文明守纪。

2、每节课下课时老师和科代表宣布优胜小组,同时说明理由,然后作好记录。

3、学习委员结合科代表统计,一天内得到优胜次数最多的小组是当天的优胜小组,进行记录登记,以备评选学校的每月最佳优秀小组。

4、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试中,几次考试平均分加上组内学生在年级进步分,分数最高的小组是本学期最优秀小组,小组组长为最优秀组长。(每进步5名加10分,退步5名减去10分)

5、每大组同学共有100分,可在此基础上加减分,每位同学基础分为50分,在此基础上加减,一周后累计,一个月后累计得分最高的两个组被评为最佳合作组,组长被评为最佳 组长。累计得分最高的个人被评为最佳组员,均给予适当奖励。

(三)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1、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摆放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2、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4、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书规范清楚,讲解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7、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相互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以,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老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老师的指挥。

10、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

第三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博树中心校初中理科组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初中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我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效率低的原因,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1.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①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②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③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④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

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调整。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③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设计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①在新旧知识衔接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②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③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④在课堂练习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⑤复习、巩固总结阶段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⑥解答“开放性”问题、自由创作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⑦在知识深化、拓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几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①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②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⑤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2.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①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②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间的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慢慢敢说、会说,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地完整地说。③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的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拟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也尝试用语言作出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的异议点说出自己的看法。

④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多给机会学生尝试归纳总结,那怕归纳到一点点,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并继续给予引导。

3.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

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1)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课题研究的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课题研究的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力争上级教研部门和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技术指导。

3.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探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完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措施和方法。

4.按计划举行实验探索公开课,做好个案分析,积累原始资料。

5.定期按计划进行检测、评估、总结,写好阶段性实验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验计划用三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

1.在初三年级95班通过实践论证这一课题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可行性。

2.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观看相关课堂实录,将优点及时用运到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3.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在教学中加以组织实施,初一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期间,要坚持写课后小记或个案分析,组织阶段性小结,不断地检查教学效果,并加以完善。探索出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数学教学模式。

(三)课题的总结阶段(2014年9月—2015年7月)

在资料原始积累和每一个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汇总分析研究过程和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题论文。

八、预期目标和成果

1.预期目标:

(1)通过开展数学课堂的小组合用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问题和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探究的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2.预期成果

(1)结题报告、教案、论文。

(2)示范课汇报,同行点评。

九、实验对象

研究对象是初一学生。

第四篇: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浅析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以学为本”的教学原则中提出这样几点:(1)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2)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入学习,提高课堂 学习的有效性;(3)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舞台,促使学成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设中,“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新课程中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我认为,在进行素质教育的时候,不应平均地对待各项素质,应该看到素质整体展,就会培养出具有主体性人格和能自觉主动发展优良素质人才。

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课堂上以前后两排桌四个人为一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在以往的实施过程中,许多情况下当老师满腔热情的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时,由于缺乏对“小组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和冷静、理智的思考,致使“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有效性。多数合作交流仅停留在形式上,成了学优生的“一言堂”,学困生被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维性、启发性、探索性,学生没有讨论的兴趣,浪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事倍功半。下面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和有关教学理论对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路。

思路之一: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案,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解决,学生合作学习的数学问题要难易适度,应具有层次感、探索性、可操作性,让他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因此我们应选择一个好问题,创设一个好背景,让学生面临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开放性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操作性任务,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任务等),这时凭学生的一己之力往往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时机已经成熟,通常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1)能把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吗?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通过对四边形的分析,学生提出:只要将四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就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四边形的内角和。接下来继续提出问题:

(2)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3)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这时学生自主探索(应留充足的时间)的积极性很高,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的内角和都能算出来。但n边形的内角和有部分学生凭一己之力已无法完成,合作学习的时机已经成熟,马上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阶段是小组活动:相互探索、交流,使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并不断产生新想法。同时,让会做的学生对不会做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帮助。使小组各成员都能成功完成任务。

第二阶段是交流反馈:各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整理的结果。通过不同方法的分割,有的在形内找点,有的在形外找点,有的在图形的一边上找点,有的就用图形的一个顶点。思维体现了有序性、互补性。在交流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的释放,思维进一步深化,达到互相观摩、启发的效果,不仅可以聆听同学的发言,还可以不断的提出疑问或补充。小组合作使学生在思维的比较中取得了对问题的完满解决,萌发出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通过反馈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智慧远远超过个人聪明,合作使问题得到最优化解决。

思路之二:合作学习小组的优化组合。分组时应考虑的几个因素:学生成绩均匀搭配、学生能力协作搭配、学生性格特征及气质类型搭配、学生性别搭配、家庭背景搭配等,然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合作小组由成绩为“一优二中一困”的四名学生组成。设小组长一名,选情绪饱满,善于交际,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在自愿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调配。座位安排由小组长自行解决,只要有利于合作就行。组内可以让各成员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成效。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思路之三: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的思考时间。合作学习要求每位学生能够充分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再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自己的观点不断完善,并不断产生新想法。使合作学习呈现出“1+1=2”的累加效果,甚至产生“1+1 >2”的创新效果。自主探索则是这一行为及效果发生的基础,个人自主探索的质量越高,合作的实效性越强。在小组合作交流前,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鼓励学生探索,先把想法写下来,再在小组交流中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大家再发表见解,互相提问,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才更具实效。

思路之四: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规定组内各成员的个人责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学习,需要小组中每个人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总任务的完成质量取决于每一个成员各自任务完成的质量。这就像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由谁组织,以哪种方式发言,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做什么,由谁进行归纳总结,其他同学做什么等等。总之,要求小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在这里,值得提醒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

思路之五: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这包括倾听、鼓励、轮流发言、说话音量适当、有序表达,始终关注任务,而不远离主题等;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地沟通;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如尊重别人意见,有效接纳别人见解,有质疑和争辩,但不能讥讽和嘲笑;要分解任务,明确个人分工和职责,使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能充分、主动参与并做出自己的贡献;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要互相帮助和支持,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比如,当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只有少数同学举手发言时,老师可以鼓励同学:就近的同学甚至同桌之间都可以尽快的讨论,只要明白了就可以继续举手,老师再鼓励同学主动发言。这样灵活的运用了小组的优势,即同桌两人也可以自然的形成一个小组,遗解课堂上的“燃眉”之急。 思路之六:“小组合作学习”的激励评价机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靠教学评价来推动和实现的。因此教学评价必须蕴涵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到终结阶段的全过程中。必须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我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方法一是随机提问。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

方法二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对学习的贡献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方法三是小组自评与组与组互评相结合,让学生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收获及产生的问题,更好地展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和活动过程。这样做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方法四是以学习小组团体的评价成绩为评价标准。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促使学生认识到,他门在某种程度上与组内其他人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其他组员不成功,他也不可能成功(反之也然),也就是“同舟共济”。所以,要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优秀小组” 、“红旗小组”,以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形成相互赶超,在竞争中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这就强化了“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开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下面,谈几点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

一、改进课堂教学方式 ,明确学习目的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一单向的传输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多维交流的过程.

如在讲《七巧板》这节课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询有关七巧板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制作七巧板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课本第160页图4—31正方形中的点有什么特点,是怎么来的,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4人为一组),要求把查询的信息及归纳总结出的结论进行分析、整理.再让学生尝试自己拼图,探索一些规律,然后允许他们自由进行讨论,看看能否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并希望他们能互帮互助,最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在这一活动中通过愉快的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参与及合作意识,使他们的拼图富有个性和创意.

二、挖掘数学课本素材 ,探索自主创新方案

数学课本中存在着大量能力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素材,应该把他们充分地挖掘出来,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讲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对于这个一题多解的问题,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拿出自己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萝卜、土豆等实体,自已动手去体验、去尝试.当某个同学切出一种新的形状时,别的同学总会围过来进行热烈的议论,然后又试图从别的方向截切,希望得到新的形状,有时还出现了一个人拿正方体,另一个人拿刀截切的情景,甚至有的学生把自已的橡皮切成几个小正方体,把同组同学所讨论的情况都做了一个模型.最后全班交流,并将可能出现的情况全部画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三、设计合作学习的主题,给学生自主探索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小组合作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协作能力.

如在讲《蚂蚁怎样走最近》这节课时,一只在A处的蚂蚁想从A 处爬向B处,你们想一想,蚂蚁怎样走最近?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将学生分为4人活动小组,探究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充分讨论后,汇总各小组的方案,在全班范围内讨论每种方案的路线计算方法,通过具体计算,总结出最短路线.让学生发现:沿圆柱体母线剪开后展开可得到矩形,即研究“蚂蚁怎么走最近”就是研究两点连线最短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构图,计算.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建模,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四、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气氛

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问题、讨论问题中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看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解放感”、“轻松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问题,畅所欲言,集思广益,逐步形成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功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如设计学习问题坡度太陡,知识过于复杂、难度过高,学生接受不了,无法合作学习.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问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分散难点.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本节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出四道相关的计算题:

(1)(2a+3)(2a-3) (2)(a-2)(a+2) (3)(2x+1)(2x-1) (4)(5-3)(5+3)

让学生先计算,再提问发现了什么规律?再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时,学生“动”了起来,没有“旁观者”、“怠惰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合作分析、讨论,最后推导出平方差公式.难题被突破了,合作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学有兴趣、轻松愉快,这样,便营造出良好的合作气氛.

五、教师要处理好角色意识,及时对合作过程实施调控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合作交往中教师的主要行为表现在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同时扮演了权威、顾问、同伴三种角色.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作出交往策略的指导与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

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进行课堂合作学习的实践,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内聚力,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民主合作气氛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经历成功的体验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可以说,合作式学习的有效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学习质量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还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团结协作,探究学习的意识,真正实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六、合作学习的问题表现及策略

1规则不明确.在研讨过程中少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或在讨论过程中好似得到一个放松的机会,自由自在对学习投入度不高,有时会导致每组只有组长发表个人的意见.因此我认为教师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

(2)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

(3)轻轻地说,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

(4)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

(5)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2.分组不科学.我们的小组划分大部分仍是按前后排的四个同学来组织,这样的分组虽然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所以在组建学习小组时,采用科学的分组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3.时机安排不当.从内容上来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研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教学内容较难,学生没有研讨的知识基础,从而使合作学习难以进行.因而在合作中,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参与,并明白个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另外就是在设计问题时要难度适中,不应过高.如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明确三种类型:(1).有四个面在同一层 (2).有三个面在同一层 (3).三面二行和二面三行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使学生目的明确,还大大降低了本节课的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4.评价不准确.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三是偏重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因此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

(1)既重视团体评价又关注学生个体反应; (2)注重情感因素,实施鼓励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3)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促进小组间的竞争与协作,使学生形成“小组荣我荣,小组耻我耻”的观念;

(5)评价切忌程式化,避免俗套化.

总之,“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把学生当成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第五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早在1996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就在《关于外语教学改革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需研究改进”。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太落后,还始终未能摆脱“呈现——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落后,师生关系僵化。而近几年出现的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的“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呈现——接受”的教学程式,更强调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入手,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通常要求学生2至6人一组,围绕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表演对话、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解决某个问题等。它有效地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确实收到了不少成效。然而,笔者也发现,许多合作学习活动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但是热热闹闹之后,学生却一无所获,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评价上,“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积分变成小组积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获”。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师生、生

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分析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内外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目前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课内外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

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3)选择合作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围绕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个案分析法:建立一定数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档案,抓住典型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经验。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工作。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7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四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2年3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3-4月)

1.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完成研究。

2.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案例、教学设计、论文

上一篇:村镇银行开题报告下一篇:初中生优秀作文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