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观后感

2022-09-27

第一篇:红色电影观后感5篇1

红色经典电影观后感3篇

《董存瑞》观后感

盘溪中心小学五(1)班陆昳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董存瑞》。它主要讲的是:16岁的董存瑞不想当见习八路了,想要参军。王政委和连长都说他年龄小了点,不可以参军,董存瑞一点也不死心,就跟他们蘑菇。后来,王政委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连长最后没办法了,终于答应让他参军了。 当八路军准备攻打隆化,解放热河。国民党军队又造了许多碉堡,来做掩护。想打这场仗,爆破队长很重要。到底给谁呢?领导们思考了半天,决定给董存瑞。由火力队来掩护爆破队,让爆破队去炸碉堡。其他的碉堡都被炸了,就剩下最后一个了,这是一座小桥,也是最难炸的一个。眼看上去了几批人都没有成功,董存瑞说:“我来”。他左闪右躲来到桥底下,怎么也没找到能放炸药包的地方,炸药架又用完了。怎么办呢?眼看着同志们一批一批的倒下,总攻时间就要到了。这时候董存瑞用自已的身体做支架,举起了炸药包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难炸的碉堡终于炸掉了,战役最后胜利了,而董存瑞却永远地离开我们! 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被董存瑞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了新中国而放弃自已生命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同时我也非常生气。我弄不懂蒋介石为什么要打内战,难道你不是中国人吗?难道有了国民党就不能有共产党吗?难道国共两党不能和平相处吗?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是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长大了以后,也要回报祖国! 《刘胡兰》观后感

盘溪中心小学五(1)班杜雨婷

我看了《刘胡兰》这本电影后,被刘胡兰深深感动了。刘胡兰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3岁参加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15岁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光是这些,就让我赞叹不已。

1947年1月12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刘胡兰预感情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接着敌人的屠杀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这时候,大胡子狞笑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年仅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7年3月,毛主席得知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大字,对刘胡兰短暂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负不屈,视死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

多么伟大的刘胡兰啊!那一次,我正好在拣菜,好多好多的菜要我拣。我边看边拣,快要累死了。正好电影放完了,我就想了:刘胡兰连死都不怕,我才干这么一点点活,不就是拣拣菜嘛,有什么不行的?我一想到这个伟大的革命小英雄,想到她十五岁就牺牲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苦啦!去年暑假,我还去奶奶家帮她种田播种翻土呢!刘胡兰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

盘溪中心小学五(1)班周思敏

看完《闪闪的红星》这部影片,我仿佛身临其境。这里面的人物,我都十分敬佩,因为他们有着英勇的精神。

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战士,在打仗时,冬子爸受了重伤,需要动手术。但是冬子爸为了给其他伤员省下一支医学专用药,竟然不用打医学专用药动手术。 (读后感 ) 手术中,他疼得浑身是汗,但是他咬紧牙关没呻吟一下。啊!冬子爸的意志多么坚强!冬子的妈妈为了保护老百姓转移,自己和胡汉三斗话。最后,冬子妈被该死的胡汉三活活的烧死了。看到这边,我热泪盈眶,恨不得冲上去把胡汉三给打死!!

潘冬子从小就生活在革命家庭里,所以像他的父母那样,有志气,有胆量。他烧死了胡汉三,为妈妈和老百姓们报仇雪恨。我看着看着,猛地跳起来说:“干得好,干得妙,干得呱呱叫!”

看完这

部影片,我深有感触:在我上体育课时,老师让我们跑400米,我跑到250米的时候就不想跑了。当我正想放弃的时候,看见比我瘦小得多的同学都在坚持跑,顿时,我的脸上火辣辣的,好不是滋味!于是,我追上了那个同学,一口气跑到了终点。电影中,冬子爸就是一个榜样。让我明白了做事都要有恒心、要勇敢。

第二篇: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孔子电影观后感1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他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他》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他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他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他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他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他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他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他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他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他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他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他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他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他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他》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他“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孔子电影观后感2

电影《孔子》中得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得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在鲁定公得支持下,孔子在那一时期完成了自己许多得政治设想,设计帮助鲁国收回了被齐国侵占得三城,维护了鲁国得尊严,提出堕三都得想法。然而就是因为如此导致三都对此大为不满,在季桓子得设计下,孔子开始流亡,周游于列国,直至晚年才回到鲁国。

电影《孔子》改编了史书中记载得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故事,除了阐述中国儒家“仁义礼乐”思想外,两千多年前得陪葬祭祀、叩拜礼数、木简文书、建筑风格等都映射着中国深厚得传统文化。片中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踏上周游列国得颠沛之路——他们走过四季轮回,在传道授业得同时遭受百姓非议、经历饥寒和战乱、忍受弟子死亡得切肤之痛等场景,气壮悲歌,令人敬畏。

电影中孔子在没有季桓子得帮助之下,巧用计谋夺回被齐国侵占得三城这一情节很令我震惊。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世家大儒,是位圣人,这似乎就给了我们其实孔子只是个书生得感觉,却不知其实孔子也是很善于用兵作战得,他得射艺其实也是颇为高超得,这可以从孔子与季桓子比试那一情节中看出来。通过电影孔子,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其实是一位文武双全得大儒。

在整部影片中,孔子都像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大爱大仁,拥有高尚政治理想得形象。他可以为一个陪葬得小奴隶而向君王求情不惜得罪在鲁国权势滔天得季桓子,可以在被鲁国抛弃得情况下依旧让弟子回去解救鲁国于危难中,可以在被困饥寒交迫之时依旧弹琴、讲授······这样看,称孔子为圣人当真不为过,他得言行举止貌似已超脱于“人”这个概念了。

然而,我想说,孔子得确当真是个圣人,但也绝对是个普通人。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得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得美貌得,但他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得一种情愫。简单得人物出场,寥寥得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得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得孔子留下得是立足万世得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得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得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得孔子是这部电影得主线和灵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得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得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得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得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得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得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得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得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得游子应有得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得生命个体得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得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不难预料,《孔子》也一样,会在不同人心里留下不同得印象,在不同人得内心埋下不同得种子。电影抓住了孔子得神,抓住了那个时代得症结点,让我有悲伤又有感动。君子固穷、君子死义、君子传道以及君子不愠,这便是一部《论语》,这便是一个孔子。孔子电影观后感3

电影《孔子》已经放映好久了,可我一直没机会看。昨天下午,学校说全体师生一起观看《孔子》电影,我一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部电影主要讲的就是孔子与他的弟子的故事,很感人,很好看。

在这部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在坚硬的、冰冷的冰上艰难地行走着。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驾着马车,马车上装满了书。突然,冰裂开了。刚刚好,颜回、马与书一起,“扑通、扑通”地掉进了刺骨的湖水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将沉入湖底的书一点一点地捞上来。连爱书如命的师父孔子都对他大叫:“回来,回来!”但颜回毫不理会,继续捞书。最终,颜回永远地沉睡于湖底。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有时候,我家里的书也会“生病”:比如,书皮烂了呀,书皮折角了啊等等,数不胜数。我见了,很少给它们“治病”,置之不理。它们一个劲儿地哀求我,我也不理……想到这里,我的脸微微有些发热。颜回不顾自己的性命,还要将书捞上来;而我呢,书生了病,我也不理,真的是相差太远啊!

于是,我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爱护书,见到书“生病”了,马上就给它“治病”,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孔子电影观后感4

今天,我们全校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电影——《孔子》。

电影里的孔子温与又严肃,有威严的气质但并不凶狠,谦虚恭敬又安详。这让我想起《论语》里的一句话:“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还很热爱学习,学习永远不感到满足。孔子也很会教导别人,教导别人永远不知倦怠。我想,“学而不大厌,诲人不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电影里有一个片段,令我终身难忘。孔子的马车正行驶在表面结了冰的大河上,突然,一大块冰破裂了,而孔子的马车正好在那块冰上,驾车的人让马车跑过了那块冰,一卷卷书却掉入了水中,孔子的一位学生潜入水中,把一卷卷书拿上了岸。这就反映了他的学生就是多么爱书啊。

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孔子》里充分表达了出来。魏国一位女子上午与孔子聊天,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临近傍晚时,她坐在马车里被人用暗箭射死。临死前,她并没有非常伤心,而是微微一笑。她想起了上午与孔子交谈时的情景。朝闻道,夕死可矣!

看完《孔子》后,我被孔子的精神震撼了。我觉得,孔子真的是一个伟大的人啊!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孔子电影观后感5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达到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是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是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也许是自己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老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终于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悲剧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理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己也错了,如孔子般太理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建立在一个美好的伟大的理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希望能够通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通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这就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就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但并非人人都能达到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在“子见南子”一节中,面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与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己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就像是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知道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行政观念与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有多少人是像是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就像是孔子那样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己,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第三篇:电影《袁隆平》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袁隆平观后感范文300字(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影《袁隆平》观后感1

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电影里,袁隆平在课堂上推崇了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这种做法令到了领导的批判。他们的批判,让我感到可恶!他们没有想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刘老师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恶,他们不但无能,而且还阻止别人的事业,阻碍别人的发展。还有一些红卫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时候把他培养的稻苗全给砸了。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应该都是给这些小人给扼杀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

九十后的我们,是不是开始“做袁隆平”了。有许多已经开始努力了,难道我们还想袖手旁观?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吧!电影《袁隆平》观后感2

这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去阶梯教室观看《袁隆平》这部电视,看完这部电视,大家都深有感触。

片子主要讲了袁隆平在早稻常规品种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而无杂的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的课堂上来。之后,他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那时算起,袁隆平和助手整整花了6年时间,却仍没有达到他想要看到的成果,但他毫不气馁,吸取了这6年以来的教训,终于达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看了这部片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做了很多作业,碰到了一道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难的题目,我就去请教爸爸,不多考虑什么,但等爸爸做出来题目之后,我才发现这道题是多么的简单。以后我一定会多思考再请教。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我会学习他,做一名和他一样的人。电影《袁隆平》观后感3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米菩萨”,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电影《袁隆平》,让我对“杂交水稻之父”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经历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表现了袁隆平心忧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话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袁隆平取得这些成果不是靠运气,而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报。我想,他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有了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时珍经过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编写成了约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的《本草纲目》;“炸药大王”诺贝尔,由于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发明创造上,终身未婚……

我们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线,经过“加速”到“冲刺”中展示,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发挥美丽人生!电影《袁隆平》观后感4

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样荣光,那样威武,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欣赏之余,难免有一种羡慕的涌动。可是我们又深知,任何成功的人士,他的成长道路都有一段艰辛的历史,甚至不为人知。袁隆平——水稻杂交之父,他也不例外。

前几天观看了《袁隆平》电影,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只从电视上看到过他获奖的镜头,看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老头,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由衷的对他产生敬意。是啊,一个科学家能如此的专注,潜心研究出一种成果,从而造福了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他曾经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农科院的大学生,为了研究水稻,在文革期间曾受到多少的侮辱和迫害,可是他研究水稻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甚至不惜抛下妻子和儿子,把研究阵地转移到海南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研究出优良的水稻品种,产值每亩上千斤的好收成,实现了自己的宏伟志向!

现在的人们生活在蜜罐子里,什么都可以随手拈来,岂不知这些都是别人的劳动果实,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奉献呢?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那怕是收获甚微,那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应以次为契机,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点功夫,比什么都有意义!电影《袁隆平》观后感5

前几天,我看了《袁隆平》这部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热血沸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袁隆平爷爷是一位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意志坚强、奋斗终身、的人。以前的水稻产量很低,可是在袁隆平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水稻之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爷爷在工作中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所要具备的,这使我深有感触。昨天,我在楼下学玩滑板,我刚站上去,妈妈还没来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连忙站起来,拍拍屁股上得尘土,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站上去就给我送了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 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滑板,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嘿——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袁隆平爷爷的影子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玩滑板。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了玩滑板。

通过观看了这部电影和我学滑板地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永不言败是驶向成功的风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让袁隆平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习中,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生命奏响动听的乐曲!

第四篇:关于袁隆平电影观后感(通用5篇)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袁隆平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袁隆平电影观后感1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米菩萨”,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12月2日,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观看电影《袁隆平》,让我对“杂交水稻之父”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在平凡中见到了伟大。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历经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为生命中弥足珍贵的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倾其一生;经历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袁隆平终于成功了!他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影片通过再现袁隆平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进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表现了袁隆平心忧天下、造福人民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和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操。

有句俗话说:“不经巨大的困难,不会有伟大的事业。”袁隆平取得这些成果不是靠运气,而是经过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探索,才使他得到回报。我想,他成功的“秘诀”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正是有了这些,袁隆平才一次又一次地攀登高峰。而古今中外,哪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鲜花,不是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李时珍经过长期艰苦的实地调查,编写成了约190万字,五十二卷,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的《本草纲目》;“炸药大王”诺贝尔,由于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发明创造上,终身未婚……

我们也要在人生的起跑线,经过“加速”到“冲刺”中展示,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发挥美丽人生!袁隆平电影观后感2

今天,我去了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电影名字叫做《袁隆平》。

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袁隆平为了使地球上的人们不在饥饿,决定研制杂交水稻,在研制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最终,杂交水稻被研制成功了。

袁隆平的成果,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更不是坐在电脑前面,按一下鼠标的。现在想发明东西的人,还有多少人拥有袁隆平这种勤劳的精神呢?

袁隆平性格坚韧、干劲,一次次的失败,不但没有打倒他的信心,反而使他更有动力。在逆境中他还常开玩笑,他痴心地总是想着研制杂交水稻成功,就算没有人支持,他也不会轻易放弃,还是一样有干劲!

袁隆平曾经说过:“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这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多么值得我们崇拜!他“甘于奉献”的精神,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在电影里,袁隆平在课堂上推崇了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身,这种做法令到了领导的批判。他们的批判,让我感到可恶!他们没有想到: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刘老师等人更令我感到憎恶,他们不但无能,而且还阻止别人的事业,阻碍别人的发展。还有一些红卫兵,趁袁隆平不在的时候把他培养的稻苗全给砸了。这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天才应该都是给这些小人给扼杀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

九十后的我们,是不是开始“做袁隆平”了。有许多已经开始努力了,难道我们还想袖手旁观?行动起来,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贡献吧!袁隆平电影观后感3

这天,学校组织我们五年级同学一起去阶梯教室观看《袁隆平》这部电视,看完这部电视,大家都深有感触。

片子主要讲了袁隆平在早稻常规品种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而无杂的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的课堂上来。之后,他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那时算起,袁隆平和助手整整花了6年时间,却仍没有达到他想要看到的成果,但他毫不气馁,吸取了这6年以来的教训,终于达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看了这部片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做了很多作业,碰到了一道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难的题目,我就去请教爸爸,不多考虑什么,但等爸爸做出来题目之后,我才发现这道题是多么的简单。以后我一定会多思考再请教。

袁隆平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我会学习他,做一名和他一样的人。袁隆平电影观后感4

彩虹,总在风雨后出现;成功,总是在付出血汗和经历坎坷之后才会来到我们身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在经历过无数挫折、失败,付出了大量精力、汗水之后成功培植出了高产量水稻——杂交水稻。

12月2日,我们五年级同学观看了电影——《袁隆平》,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袁隆平是一所农业大学的教师,在充满饥饿的时代,他立志要培植出高产量的水稻。一次大暴雨毁了他实验田中的杂交稻,家中的盆栽水稻全部被红卫兵砸了……在研制的过程中,他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坚持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杂交水稻被他研制成功了。

在“风雨交加”的培植实验道路上,他不屈服、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精神把我深深感动。袁隆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比起袁隆平,我就要和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记得有一次去爬山,我刚爬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不愿意跟着“大部队”向胜利前进。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太容易向困难低头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有许多挫折、坎坷、不顺心,但只要战胜这些,美丽的彩虹就一定会出现在你眼前!袁隆平电影观后感5

每个成功的人士都是那样荣光,那样威武,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欣赏之余,难免有一种羡慕的涌动,《袁隆平》观后感。可是我们又深知,任何成功的人士,他的成长道路都有一段艰辛的历史,甚至不为人知。袁隆平——水稻杂交之父,他也不例外。前几天观看了《袁隆平》电影,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只从电视上看到过他获奖的镜头,看到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老头,没有想到他竟然有如此巨大的成就,不由衷的对他产生敬意。是啊,一个科学家能如此的专注,潜心研究出一种成果,从而造福了广大的老百姓,这就是他的人生价值。他曾经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农科院的大学生,为了研究水稻,在文革期间曾受到多少的侮辱和迫害,可是他研究水稻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他甚至不惜抛下妻子和儿子,把研究阵地转移到海南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研究出优良的水稻品种,产值每亩上千斤的好收成,实现了自己的宏伟志向!现在的人们生活在蜜罐子里,什么都可以随手拈来,岂不知这些都是别人的劳动果实,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奉献呢?我们不能满足现状,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努力,那怕是收获甚微,那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应以次为契机,好好反省自己,多在工作上下点功夫,比什么都有意义!

第五篇:红色电影影评(9篇)

红色电影《建党伟业》评论

看完《建党伟业》这部影片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该片潜移默化地对观众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该片集中反映了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观众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该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了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共产党的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从该片来看,得民心者的天下得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都倾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得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得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角,众叛亲离,诸如蒋经国和白崇禧等惊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该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淮海战役,当胜利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人们群众欢呼雀跃,喝醉了的毛泽东微笑着靠在墙角,总是温文的周总理,则敞开衣衫与朱德相拥高唱《国际歌》,领导人的真性情,给人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出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东方,燃起的是熊熊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想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真心希望像《建国大业》此类的影片,有更好的发展。

影评《夜袭》

《夜袭》这是一部抗战题材的历史剧,虽然之前我已经看过好多这种题材的电影,但这部电影给我的震撼力,是前所未有的。

影片讲的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10月份忻口战役打响,八路军129师769团在22岁的陈锡联团长的带领下,果断袭击并摧毁机场人事部24架战斗机,营长赵宗高以下30余名勇士壮烈牺牲。

这支装备还达不到“小米加步枪”的部队,凭借他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端了日军“机窝,影片以我军支援忻口战役为主线,用主人公陈锡联团长为线索层层递进,步步为营。充分展现了我军这支队伍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主人公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多次险情,又凭借对战场的深入分析和战友们的英勇不屈,终于完成了对忻口战役的支援,为忻口战役的胜利铺平道路。

战争需要女人走,团长与随军女记者的爱情似乎是可有可无,女记者死的那一刻团长和记者间朦胧的感情,依然只有支言片语,只是为这场激烈的战争平添了一丝爱的情感。作为女性的代表,她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所具有的美,她为了拍下我军官兵与日军撕杀的场面,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机窝”,拍下了大量展示我军官兵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宝贵照片。

769团与日军的战斗,打了异常激烈,本片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情节空荡起伏引人入胜,各种战斗场面宏大,感人至深,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影响体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辛亥革命》影评

通过观看《辛亥革命》我很受感触,这部片在意识形态的进步。

《辛亥革命》中依然存在着电视剧的影子,影片从广州起义开始到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基本上按照打仗,讲讲话、开开会的顺序进行单曲循环,电影的节奏相当快,倒是挑剔不出任何拖沓的地方,即便是黄兴和许宗汉(李冰冰)的感情戏路,也以闪目的方式穿插在战争场面之中,虽然这不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心理刻画,但出现在这种气景式连环图画般的主旋律电影中,其实并无害处。

问题在于,单独分开看,广州肇事、武昌起义,到制共和等四部分都不失为精彩,文戏有动联系到一起则成为了一杯温吞水,不过不失,四平八稳,处处亮点变成了处处庸常。就是因为他“保字”能保持一定的严肃性和历史感,他把他的制作理念带到了《辛亥革命》中,无疑是一件好事,值得去肯定。

总之,中国电影是在进步,而我们观看之后也很受启发,我们要学习电影中一些人物的特性,看着电影去感受以前,革命年代所发生的一切

《枪手》影评

郝冰,一个被班长看好的好苗子,被老班长从新兵连带到号称“神枪手五连”的五中队。从一个不入中队长法眼的新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表现,最终征服中队长,并接替中队长神枪手的称号。

郝冰,从小就酷爱玩枪,熟练掌握各种枪支的性能和优缺点,他当兵就是冲着枪来的。郝冰刚到五中队,身上也有许多缺点。他比较调皮,在中队长蒙眼组装武器时,偷偷将武器部件藏了起来;他爱耍小聪明,利用涂墨汁来克服虚光带来的瞄准困难;他体能较差,障碍场上的高板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爱表现,在擦枪时,显摆自己的瞄准技术,用弹弓打烂了中队长为孩子买来的气球。但是郝冰身上的优点足以弥补他的不足,不服输的意志,努力拼搏的精神,完全可以将他的缺点抹去。他体能差,在别人休息时一直在障碍场挥洒汗水;当别人喝水减轻据枪重量时,他却用沙子装在水壶里练习据枪;在射击时,因为帮助战友肖聪,将第一让了出去;当自己打了98环,却被分到饲养场喂鸭,在一位退伍老兵的开导下,更加努力训练,保持状态。最终,和中队长配合在一次解救人质中,成功击毙歹徒,解救人质,排除危险,真正接替中队长的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神枪手。

在郝冰的成长经历中,班长的慧眼识英才功不可没,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中队长。中队长时时和新兵们在一起,处处树榜样,事事亲历亲为,爱才惜才,是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正是在中队长的影响下,郝冰才能够从一个刚下连的新兵成长为五中队的神枪手。

人生就像瞄靶,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目标。

观《精武风云》影评

通过观看《精武风云》这部电影,使我深受感触,从中明白了身为中国人就应对国家负责。电影中陈真的形象让我深刻认识到只有自己国家当家作主了,才能有新的成绩、生活。

一个国家的富强,代表着人们生活的开心美满,现在的国家虽然富强了,但是任然存在着严峻的形势,边境形势和最近发生的利比亚战争都对我国产生威胁,作为一名军人,更要时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紧训练,提高军事素质,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看了这部电影也让我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烧杀抢掠行为更进一步了解,只有国家人民团结一心,才能抵制敌人的压迫,我是一名军人就应时刻谨记国家当时受到的凌辱和当时他们的自强不息,是自己更能在心里树立爱国意识。

影评——《董存瑞》

看完电影《董存瑞》,这部影片后,使我感慨万千,其中最让我震撼和感动的就是在那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拖起炸药包,拉燃导火线,用那震撼山河的气势呼喊到“为了新中国”冲啊,他豪气冲天,顶山立地,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军开辟了一条胜利的道路。

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董存瑞毅然将生命献给了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也正是他那种为了新中国的事业勇于献身牺牲的精神。和他那种严于律已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公产主义战士。

纵观整部影片,更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军人,是为了和平而生,为人民而战,作为一名革命军人,就应该具备竹石的品格——坚韧不拨,牵牛花的天性——不断攀爬。

我们要以英雄董存瑞为榜样,学习他那种“我负伤不下火线”牺牲了当个掩体,死也要把隆华拿下来的战斗精神,学习他,党指到那,我就走到哪的爱党精神。

从我们穿上军装走进军营的那天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军人也一样。但军人的生命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党的事业,属于国家和人民。更多的军人为了祖国的胜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如今,当我们看到那些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老战士,心灵依旧被深深的震撼着。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面对气焰嚣张的西方霸权,面对甚嚣尘上的“台独”势力,为了捍卫民族尊严,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需要我们挺身而出、利剑出鞘的时候,需要我们一马当先、决战决胜的时候,每个军人都应义无反顾,用热血和生命谱写壮丽的人生之歌,抒写军人崇高的革命荣誉。

《惊天动地》影评

电影《惊天动地》是根据5.12汶川特大地震时期,我解放军某摩托化步兵旅于汶川抗震救灾的真实事迹改编。通过这部电影,反映了我军在灾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坚强后盾,就是这样一支纪律严明的部队,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我军始终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愧于国家坚强柱石的称号。

影片开始先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演习场面,满足观众的视觉胃口。然后镜头切换到汶川县城,用汶川县委书记母女的对话,超市中推着婴儿车购物的妈妈,长途车上急盼与女友相见的武警战士以及大街上人们欢笑的场面来表现出生活的幸福美好。就在此时,地动山摇,天崩地裂,滚滚巨石从山上滑落,几乎所有楼房瞬间倒塌,超市中的妈妈被压在废墟下,婴儿也命悬一线,原本平静祥和的汶川顷刻间变成一座炼狱。与此同时,我国地震局专家和济南军区首长也迅速做出反应,指挥、协调抗震救灾工作。距离灾区最近的这支部队,义不容辞的承担起了抢险突击队的重任,由于山路被毁,车辆难行,部队领导果断作出指示:放弃车辆,只携带干粮和抢险救灾的必要工具,徒步行军,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汶川。此时的汶川,一片狼藉,哀鸿遍野,幸存的人们在县委书记的带领下,努力去搜救每一个可能活着的人,但由于缺乏工具和足够的人力,收效甚微。汶川中学的孩子,县委书记的老母亲,依然被埋在废墟中,几乎可以感觉到所有人的绝望。

就在这时,有人看到了远处一面飘扬的红色旗帜,不对,是两面,十面,那是军旗,是解放军,是解放军,消息传开,几乎所有人都在呼喊,解放军来了,希望来了。作为一名军人,看到这里,我哭了,是欣喜的泪水,汶川人民有救了,是感动的泪水,自己作为人民心中希望的一员,我骄傲,我自豪,短短的一个场景,便可充分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人民心中的地位,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就是他们心中的钢铁长城。随后的剧情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我军广大官兵在整个抢险救灾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也感动和激励着灾区人民勇敢的与困难作斗争。

整部电影以部队抢险救灾为主线,穿插县委书记母女的亲情,武警战士的爱情,以及学生之间的友情,表现出人性美好的一面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抗天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队精神的强大和中国人民的大爱无疆。

《飞天》影评

《飞天》呈现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千年梦想和一部大国复兴的银幕史诗,展示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展望了我国未来太空空间站的建设和应用前景。《飞天》既是一部科幻影片,也是一部在现实基础上畅想未来期盼的影片,更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宏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优秀影片。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产生了飞天的梦想,想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但那时科技落后不可能飞上天空,所以人们只能靠幻想,通过幻想来寄托自己飞天的梦想。回首历史,人类有过许多美好的神话和传说,中华民族也曾诞生过许多美丽的幻想,从“女娲补天”的古老神话,到“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再到敦煌莫高窟飞天壁画上曼妙的飞天形象,更有唐朝诗人李白飘逸洒脱的诗句:“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些无不展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飞天的幻想和期盼。幻想在人类探索飞天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幻想是头脑里虚构的画面,幻想是创造想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想像。积极的、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的幻想,反映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境界,往往是人的正确思想和行为的先行。幻想一旦形成创造想像,创造想像就成为了人类的期盼追求,有了期盼追求就有了探索实践,有了探索实践就有了真知和收获。中华民族是人类最早具有飞天幻想的民族,正因这样,才促使和成就了中华民族领先于其他民族而发明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风筝和火箭,中国明代的万户成为了人类最早利用火箭和风筝实践飞天的第一人。幻想还是人类不断追求、探索、实践飞天的原动力。幻想就像科学的种子一样,促使人类在实现飞天这一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探索和实践,人类在飞天史上的科学探索历程就证实了这一点。人类最早开始发明了风筝,风筝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飞行器,因为风筝可以飞上蓝天,人们就把飞天梦想寄托在风筝上。可是风筝也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没有风的时侯,风筝不能搭载重物,不能远距离飞行。实践证明,风筝不能帮助人们飞上蓝天。接下来人们又进行新的探索,人类又有了改进,发明了热气球,但热气球的飞行不能让人控制方向,这也给人类的飞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人们就想发明一种可以控制方向的飞行器。意大利的列奥纳多.达.芬奇构思出了可控制飞行方向的滑翔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它还不是最理想的。后来经过无数先驱者不懈努力,人类又有新的探索和进展。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第一架载人飞机。之后,人类并不满足搭乘飞机飞上蓝天自由翱翔,而是又有新的幻想,并朝着“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强大” 的宏大目标,继续探索和实践,这种积极的幻想和不断追求,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的科技进步和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后来短短的几十年里,人类先后发明了火箭、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各种航天器,人类利用各种航天器进入了浩瀚无边的宇宙空间,先后进行了绕地球飞行、绕月球飞行、登月球、并在宇宙太空中行走,还建立了空间站,人类可以在空间站里长时间生活在宇宙太空……这些,不就是人类几千年来由幻想到不断追求再到坚定探索实践而取得的辉煌成果吗?《飞天》电影展示了中国几代航天人对飞天梦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和未来。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一个民族没有幻想不行!一个大国没有探索与创新精神更不行!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培养和造就更多富有幻想和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敢想敢干,奋发图强,让“中国制造”响遍世界,造福人类!

观《集结号》有感

我们没有战争的记忆,但我们应该对每个牺牲表达应有的敬意。集结号吹响了, 这是冯小刚表达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正逐渐失落的情怀.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属于男人在质感,伴随着这悲壮的号声,被重新润色,提炼.理想,勇气,意志,信念,情谊……这些散发着光芒和硝烟的词汇,象一枚炮弹轰入我们的生活.那些英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失落的情怀,我们没有忘记的权利.... 电影院是我除了发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结号》吹响。我无权跟专业影评人一样去评价《集结号》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内涵,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观众,按照我的个人习惯,我仍坐在电影院的角落,专心投入的去看导演、演员等工作人员创造出来的作品.那种身临其境的战争场面,直入心扉的紧张和恐惧,那些平凡普通如乡下孩子的战士,那么多不知名的战士牺牲都那么的揪心…… 感动着,触及心底,触动灵魂.男主角谷子地在中国革命史上还是算一小人物,带领一个连47个战士奉上级命令守在窑场打狙击战,他们死守在窑场,等待集结号的响起,直至弹尽人亡.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他把所有的战士的尸体都掩藏在窑里,让他们不至于被炸飞而没有完整的躯体"炸碎了,就捏不起来了"--谷子地语.他穿着敌人的军装逃出来而被误认为是战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个死去的战士被定为"失踪",从解放战争的战场,到朝鲜战场,再到进入和平年代后,谷子地的后半生就是在为了给九连正个名,为了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这部影片给我的体会尤为甚大,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影片中主人公的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铁骨铮铮的大无畏精神,让自己的军旅生涯走的更加精彩!

上一篇:好人好事30字小短文下一篇:it运维服务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