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发展建议

2022-07-10

第一篇:煤炭企业发展建议

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措施与建议论文

一、简析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是比较多的,主要包括:神华集团、山西焦煤、潞安矿业、阳泉煤业、中煤能源、同煤集团、冀中能源、龙煤集团以及陕煤集团等、据国家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在2013年时,全国煤矿数量高达

1、2万处,且大型煤炭企业的原煤年生产总量也已经超过了75亿吨,是原煤年生产总量的

52、7%;而在2015年,虽然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数量,较2013年相对来说减少了

8、72%,但是,由于其它大型煤炭企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神华集团与中煤集团,其规模扩增的速度更是快,导致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的年生产总量不减反增,与2013年的年生产总量相比,提高了

17、9%,占据我国煤炭行业年生产总量的6

8、6%。由此可见,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在我国整个煤炭行业当中,占据的分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当在面对能够阻碍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发展这一过程的影响因素之时,我们就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决,以确保我国大型煤炭企业能够实现健康、安全的生产。

二、探析大型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分布零散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情况较为零散,即使是在一些资源储量较高的地区,其分布的情况也是不集中的,这就给煤炭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采掘的工作造成了困难,且采掘方案的提出以及设备的大批量利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从2009年开始,截止至今日,我国煤炭企业将开采区逐渐转向了山西、甘肃、内蒙、云南、新疆以及贵州等地,由于煤炭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所以大部分煤炭企业的开采区也是较为零散的,比如:1)陕煤集团,其资源开采区高达9处,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地区(比如:鄂尔多斯、西藏以及甘肃等)以及不同的煤炭开发区当中;2)准格尔地区,它所囊括的煤炭企业高达15家。除此之外,煤炭资源的零散分布也会造成:开采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各煤炭企业之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例如:供电设备安装方面以及现场通道的建设方面等),产生经济纠纷,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企业自身的生产及其后期的发展。

2、市场中涌出的“投资热”,提高了煤炭企业的投资风险

虽然,我国有关部门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经提出了“让我国煤炭行业的年生产总产量实现同倍增长”的要求。但是,由于该要求所针对的都是一些煤炭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的开产区。所以,我国各级政府在对煤炭企业进行考核的同时,还是将“产值”作为了考核的主要指标,且该指标也是导致我国煤炭行业出现投资过热现象的罪魁祸首。假使,这种现象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抑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炭产能过剩”的风险。虽然,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开始逐渐向“煤化工”行业转型,但是,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市场对煤化工产品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所以这部分煤炭企业的转型,也势必会增大其自身的投资风险。

3、部分地区煤炭资源严重缺乏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所选择的开采区,都是一些具有较高储量的煤矿开采区。由于这些开采区长期被大规模的进行开采挖掘,导致煤炭资源几乎趋向于枯竭的地步,使得某些煤炭企业出现了煤炭资源获取紧张的问题,比如:阳泉煤业,其目前仅剩的煤炭资源储量仅有

10、7亿吨,能够保障其进行正常开采的时间约为8年;而京煤集团煤炭资源的剩余量却只有

9、72亿吨,可保障其未来七年对煤炭资源的开采。由此可见,煤炭资源的严重缺乏,不仅会降低我国煤炭企业的年生产总量,还会拉低我国煤炭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探究促进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1、推行“煤炭企业兼并”方针

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将我国某些大型煤炭企业融合在一起,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去对境外的一些还未经过开采的煤炭资源储区进行合理的开发。其实现的原理是:严格依照社会经济市场目前的状况,并依循我国经济水平提升的要求及标准,把“资源及资产”当做是主要目的,采取“协议转让”、“市场并购”以及“联合”的途径,制定出合理的“兼并方案”,然后再依照该方案的内容,将各大煤炭企业科学的结合在一起。其次,针对一些中小型的煤炭企业,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当将其统一的纳入到“兼并”的范围之内,比如:让它们与电力企业实现“兼并融合”。如此一来,也就能够让我国煤炭行业与社会经济市场之间,建立起一道“供需相符”的桥梁。另外,国家还应当大力倡导“让煤炭企业实现境外投资办厂”的政策,并让其能够成为推动我国煤炭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强大动力。与此同时,也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之上,提高我国煤炭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水平。

2、增强大型煤炭企业的生产力度

我国部分煤炭企业由于没有较高的技术团队,且其已有的技术人员也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其生产力方面上,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技术短缺问题。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煤炭企业就应当采取针对性比较高的措施,来提高其自身对煤炭产品进行生产的力度,比如:(1)定期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的培训,尽可能的提高他们从业能力及个人素质;(2)以三个月为单位,对技术人员进行工作制考核,确保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掌握能力,针对那些未能通过该次考核的技术人员,需将其暂时调离现有岗位,并让其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且再次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让其继续担任本职位;(3)组建拥有较高专业资质的技术团队,且技术人员的聘请要求,应符合“高综合素质”、“高从业能力”以及“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这三个要求。总而言之,要想从本质上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我们就必须要从技术人员抓起。

3、大力倡导“矿权整合”政策

对一些分布较为零散的煤炭开采区进行科学的整合,同时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利用地质勘测资金,对这些整合之后的煤炭开采区进行合理的收购,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分布情况,制定出一份完善的“煤炭资源重配”方案,并依照“资源获取紧张优先分配”的原则,以及“核心大型煤炭企业优先分配”的原则,将整合后的煤炭开采区合理的分配给我国各个大型煤炭企业。另外,针对一些新近才发现的煤炭开采区,需在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对其的实际勘察之后,才能够依照现行的“促进煤炭行业发展的若干建议”文件,制定出相应的“开采区分配计划”,然后才能够将这些新发现的煤炭开采区,分配给我国的各个大型煤炭企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部分煤炭开采地区已经出现了煤炭资源紧缺等问题,我们就应当采取可行性较高的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加强对大型煤炭企业进行兼并以及对新煤炭开采区进行有效开发的力度,让我国各个大型煤炭企业都能够实现“煤炭资源及其产品的高效开采与生产”的整个过程,以尽可能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对煤炭产品的需求量。另外,我们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我国大型煤炭企业的投资生产范围,让我国煤炭产品能够从本国市场逐渐进入国际市场。如此一来,不仅可以让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还能够为我国煤炭行业进军国际市场奠定下最为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煤炭企业发展浅析

煤炭企业发展与未来形势浅析

2013年以来至今,老百姓门前话后均在议论一个问题“当前市场疲软,什么营生也不好做”。煤炭企业更是感同身受,煤市疲软,行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亏损等,导致企业运行难度加大。业内人士均持观望态度,即使步履维艰,势必也要坚持到底。下面我就从煤炭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做一些介绍与分析。

一、煤炭行业现状

从煤炭企业内部角度分析,企业安全发展以下5项困扰因素:

一是煤炭企业经济困境较大,安全投入幅度难度较大。煤炭生产成本因多重因素至高不下,而煤炭销售利润日趋减低,部分企业煤炭吨煤利润为负数。以上结果导致煤炭企业生存困境加大,直接影响煤矿安全投入的增长幅度。可想而知,安全投入会应势而降,直接导致煤矿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二是生产条件愈加困难。随着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发展,一些整合后的技改矿井地质储量不明、地质条件复杂、回采难度较大、区域破坏性较大、图纸资料不全等多重因素,直接影响矿井技改建设的安全管理,给矿井安全管理带来很多潜在的不利或不安全因素;目前很多生产矿井面临井田地质结构复杂化、设备管理难度大、资源储量受限等问题。

三是企业运行困难加大。随着一些列国家煤矿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省煤炭工业厅关于煤矿安全管理文件的下发,煤矿管理向现代化、正规化、科技化、无人作业等方向发展,煤炭企业的快速成长,导致生产成本日趋攀升,引发煤炭企

业的投资额越滚越大,直接导致企业运行困难加大。

四是煤炭效益增长放缓。据有关报讯,位居中国煤炭龙头老大的神华集团公司一季度利润同比减低11.5%,中煤集团公司同比降低70.6%,兖州煤业同比下降44.9%,山西省八大煤业中潞安集团公司同比降低59.3%、西山煤电公司同比降低56.3%、阳泉煤业公司同比降低75.5%、永泰能源公司同比降低75.6%、兰花科创公司及煤气化公司净利润为负增长、山煤国际公司同比降低79.6%,唯一增长的就是大同煤业公司,同比增长446.9%。

五是地方政府及部门入矿监管频繁,监管部门较多。监管部门包含地方区(县)煤炭工业管理局、区煤监局、区安监局、县政府、乡镇府、县水利局、县环保局、县国土资源局等,给企业、矿方管理造成严重的压力。

大家也许都在观望中国的“楼市”变化,中国的煤炭是不是也会跟“楼市”一样。中国历史上用成语“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等成语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可想而知,中国的“楼市”、“煤市”,还有“腐败”会不会是同样的下场,可以不可以用“泡沫经济”、“寒冷的冬季”来形容这种现状。

纵观上述,行业的低迷,必将推动煤炭企业延伸煤炭产业循环生产的链条,推动其走上以煤炭为中心,多元发展的转型发展之路。

二、政府策略

为了为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和持续健康发展,2013年11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煤炭行业平稳运行的意见》(国办发〔2013〕104号),从五方面引导煤炭企业稳定平衡发展。其中提到了“鼓励煤炭企业兼并重

组、煤炭集约化生产”、“煤炭资源税改革”、“合理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加快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等方面来促进煤炭企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2013年7月25日,山西省下发了《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全省煤炭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增长措施的通知》晋政发【2013】26号,文件提到20条近、中、长期实施、采取、应对的措施,内容涵盖企业减负、促进煤炭销售、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等。截止目前来看,该文件颁布之后的确给煤企带来不少好处。但是我就以上文件精神有3个提议:一是据有关人士称“煤炭资源税改革的方案还要看具体的改革力度,就目前而言,税费减免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因为税费负担已占煤企成本的40%”。可想而知,政府的让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二是措施中提到“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强化政府安全监管责任,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确保制度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疑问,在监管途中与落实上会不会有问题,有没恶性问题出现,所以我应该提倡一个事情,在政府以后所有政令中,也应该搞一个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将指令中不利的因素排除,更有效地引导政府放心、企业发展、社会和谐。三是措施中提到要“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有没有一种可能,政府越呼吁,煤炭产能越大的可能,我不敢说政府提议的不对,但是也是有风险存在。市场化的引导只会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产能的过渡增加,只会影响事物的发展;再者就是,随着煤炭企业成本的增加,煤市的疲软态势,煤企愿不愿在现代化矿井建设上过渡的投入。

三、煤企的未来观望

1、产业转型发展

5月1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及环保部联合发布《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的目标是将煤炭消费比重降低至65%以下,重点推广核电项目发展。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推动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实现能源行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可见,煤企的未来发展将会受到国家的多措制约,也就是说煤炭行业将在国家能源消耗结构中逐步下调,发展态势将会逐步放缓直致限制发展、使用的可能。根据以上文件的精神,煤炭深加工项目势必将成为未来煤炭企业扩展盈利空间的有利渠道,可展望到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和理念。

2、规模化发展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3〕104号]文件的下发,煤炭行业“兼并整合,集约化生产”将会成为未来数年间的一种趋势。

有关业内人士称“2014年至“十三五”阶段,国内煤炭行业大规模并购可能逐步展开”。随着各区域地方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各产煤大省在兼并重组方面都将很快提速;随后,煤炭企业的产业升级,都将为煤炭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具有资金、管理、销售等优势的煤炭企业将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一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生存规律将会上演,其后果将直接影响小型煤炭企业、特别是小煤矿的逐步淘汰。

四、个人建议

1、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大力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强企、安全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2、煤炭企业必须联合政府,由政府宏观调控,解决煤炭产能过剩、项目投资建设带来的负债率上升、部分煤矿资源接续紧张、地方监管频繁、煤炭资源税过多、原材料价格过高等问题。

3、煤炭企业内部必须加强自身内部的管理,包含“降本增效”、人员优化、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安全管理等,进一步强化产能调整,合理调控市场需求与本身产能的结构性优化。

第三篇:发展大型煤炭企业是当前煤炭工业的重点

来源:内蒙古煤炭网发布时间:2011-05-19 18:59:00

今年以来,自治区提出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以及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决定,是顺应形势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工作,积极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加快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为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自治区战略决策上来

4月份,《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培育建设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实施“双百亿工程”的意见(2011—2013年)》(内党发〔2011〕9号)提出,“力争到2013年底,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及企业集团达到60户左右(含驻区中央企业)”;《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培育建设“双百亿工程”大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开发区(园区)名单的通知》(内经信发〔2011〕21号)确定了53户重点培育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包含煤炭生产业务的企业有24户。3月份,《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11〕32号)提出,到2013年底,全区地方煤炭企业“形成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20户”。

自治区确定的上述目标,为全区煤炭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目标,最现实的途径就是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促进煤炭企业结构调整。煤炭企业肩负着重要使命,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高度统一到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一)“十一五”期间,自治区从生产力层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区煤炭工业发展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五”以来,自治区从煤炭工业持续、高效、安全发展的高度,对全区煤炭工业进行了以煤炭资源整合、矿井优化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为主要内容的结构调整,开工建设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改造升级了一批老矿井,淘汰了一大批规模小、资源回收率低、开采技术落后、安全保障程度低的小煤矿。煤炭开采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状况稳定持续好转。

“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闭小煤矿近900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5000多 1

万吨,全区各类煤矿由2005年的1378处,减少到2010年的551处,原煤产量由2005年的2.56亿吨增至2010年的7.87亿吨,平均单井产能由2005年不足14万吨提高到140万吨,资源回收率由2005年的20%提高到60%以上,机械化生产水平由35%提升到90%以上,原煤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5稳定下降并保持在目前的0.05左右。30万吨以下小煤矿全部退出市场。我区煤炭工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我区煤炭工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回顾“十一五”,我区煤炭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遵循了煤炭工业的内在发展规律,始终坚持了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全面开展了资源整合、推广机械化开采、淘汰落后工作,实现了提高煤炭生产力的发展目标。

(二)“十二五”期间,全区煤炭工业需从生产关系层面推动结构调整,全面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发展是煤炭工业的第一要务,结构调整是永恒的主题。目前,我区煤炭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根据国务院的要求,自治区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新的发展形势下,继续优化煤炭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煤炭生产力和安全生产水平的重大决策,可以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生产关系层面上继续进行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

实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一是可以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截止2010年底,全区551处矿井,企业数353户,一企一矿的企业有309户;500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6%,30万吨规模的企业占33%;全区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煤炭企业9户(地方企业5户、驻区中央企业4户)。不难看出,我区煤炭企业在规模化和产业集中度上还相对偏低,企业数量不仅多,而且散,一企一矿较为普遍。2009年,全区只有11户地方煤炭企业进入全国煤炭100强行列,排在最前的伊泰集团公司仅位列第19位,其余均在30位之后。因此,我区急需培育形成一批产值超百亿、发展可持续、供给有保障、安全生产可靠、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的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支撑自治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建设。

二是可以提升全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水平。大型煤炭企业在技术管理、安全防控、生产经营等诸多方面,均具有与产业自身,市场需求等各方面相适应的机

制,将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植入中小企业,实现对煤炭生产经营的有效调度和均衡调控,确保煤炭产运销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煤炭工业向科技化、信息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三是可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与大型骨干企业相比,小型企业在安全设施、人员培养等方面的投入能力是有限的,借助大型骨干企业的实力,将大型骨干企业的安全管理经验和做法,延伸、繁殖到小型企业,可以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四是可以促进煤炭产业多元发展。煤炭生产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实现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是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大型骨干企业利用其管理、资金、科研、人才、抗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电、煤机、煤电冶、煤化工等产业进行延伸,改变目前较为单一的结构,实现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扎实做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如何开展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在3月16日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上,自治区赵双连副主席,自治区经信委牙萨宁主任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要求。根据目前各地区的进展情况,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一)领导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积极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大型煤炭企业,关系到我区煤炭工业在“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能源供给安全,必须上升为“一把手”工程,而且是两个“一把手”工程,亲自过问方案制订,亲自组织实施,将“各盟市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落到实处。

(二)真正融合,防止“一顶帽子”大家戴。

煤炭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核心是资产的融合,不管是收购、控股、参股,只有资产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经营、安全、组织方面的高度有机统一。在企业兼并重组中,要坚决防止假兼并、假整合、假重组,坚决防止任何形式“一顶帽子”大家戴的现象发生。

(三)互利共赢,维护各方利益不受影响。

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本质上是各方利益的调整。自治区出台的支持政策,是针对兼并主体的,被兼并企业只有积极参加兼并重组,融合到兼并主体中,才能享受自治区的鼓励政策,充分体现了本次兼并重组“政府引导,政策推动,企业

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也充分兼顾到参与兼并重组各方利益。

(四)加强督促,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一方面督促自治区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资源配置预留、运力保障、产能核定、退出机制、安全生产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措施。另一方面是督促有关盟市,不折不扣地组织好、实施好本地区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面展开

来源:发布时间:2011-04-29 22:19:00

3月1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动员大会。赵双连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自治区经信委主任牙萨宁具体部署了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全区100余户主要煤炭生产企业负责人及产煤盟市分管领导、重点产煤旗县政府负责人和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自治区经信委、发改委、国土厅、煤监局等部门负责人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结束后,各盟市按照赵双连副主席讲话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煤炭兼并重组工作方案》的要求,积极有序推进此项工作。

一、迅速传达会议精神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后,全区各盟市均迅速传达学习了会议精神,将自治区工作方案印发给各旗(县、区)和煤炭企业。会议结束后的当天晚上,鄂尔多斯市政府即在呼市召开会议,提出了工作要求,具体布置了相关工作。3月18日,乌海市召开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工作座谈会,传达会议精神,研究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赤峰市安监局专门召开班子会研究确定工作计划。其他盟市也于近期分别召开会议,传达了自治区会议精神,部署了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

二、全面开展调查摸底

目前,全区各盟市正在全面开展煤炭企业调查工作,对辖区煤矿分布及生产、资源、资产、人员等情况进行摸底和核实。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地已完成了调查工作。鄂尔多斯市也基本完成了调查摸底任务,近日正在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

三、正在制订实施方案

全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会议之前,鄂尔多斯市、乌海市、赤峰已提出了本地区的初步实施方案,目前,正在根据调查摸底情况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辽市安监局制订了两套实施方案(讨论稿)报市兼并重组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其他盟市正在提出方案。

各盟市均明确了本地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牵头部门,建立了日常工作协调机制。

四、着手培育新的百亿元煤炭企业

鄂尔多斯市在去年已形成的5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伊泰集团、汇能煤电公司、鄂绒集团、伊东煤炭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的基础上,今年将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再培育5个百亿元企业,分别是:满世煤炭集团、特弘煤电集团、蒙泰煤电集团、乌兰煤炭集团、天隆集团。目前,这五家企业已牵头与相邻和就近企业协调重组事宜,到今年底,鄂尔多斯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煤炭企业将达10户。

从目前的进展情况看,各盟市按照自治区工作方案的要求,于6月底前可上报实施方案。各煤矿企业正在积极酝酿,并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相互沟通协商。大多数企业参与兼并重组工作的积极性较高,部分企业已形成了相互组合的合作意向。下一步,自治区煤炭工业局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近期深入煤炭企业较多的地区进行协调指导。二是着手盟市实施方案的审批准备工作。同时我们将随时报送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情况。

第四篇: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调研报告

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

——对义煤集团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的若干思考

[摘要]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结合义煤集团发展实践,系统提出了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市场创新是目标,科技创新是核心,管理创新是基础,组织创新是保障的煤炭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坚持实施上述创新,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实践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要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的浪潮势不可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产业环境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竞争时代。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不激流勇进,自主创新,而是安于现状,维持现状,必将随时面临生存危机;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成为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企业而言,自主创新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下面结合xx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义煤集团)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卓越企业的发展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观念创新是先导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的观念,哪有先进的实践?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讲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他说,支配一个社会运转的主要力量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企业有了观念的创新,才能有好的管理思想,有好的发展观念,有好的发展实践。观念创新是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是企业健康运行的前提,是企业搞好一切创新工作的第一步。

我们现在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各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其中首先要求企业要在经营观念上领先于其它企业。只有具备领先的创新观念,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近年来,义煤集团不断探索,逐步确立了一套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体现现代经营管理思想的科学管理理念,在内部管理创新方面,提出了“消缺管理”的新理念;在安全管理方面,提出了“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的新理念,实践了“安全管理层次论”;在经营管理方面,提出了“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都是利润源”和“与你同行,竞合双赢”的新理念;在市场开拓方面,提出了“以质量争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服务赢得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的新市场观;在成本管理方面,确立了“精当的投入等于俭省,合理的节约也是盈

利”的“大成本”的经营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出了“工作出色就是人才”和“素质合格,岗位合适,团队合作”的新人才观;在质量管理方面,提出了“质量是设计出来的”和“人优产品精,质优企业兴”的新质量观。随着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断创新,义煤集团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战略创新是方向

现在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同行业,也有国外跨国公司的同业竞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实行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企业而言,如果想长久生存,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战略创新。

对我国资源开采型企业来说,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许多资源开采型企业由于没有制订出一套长远的发展战略,随着企业资源的枯竭企业也逐渐消亡;而也有一些资源开采型企业由于制订发展战略得当,使企业具备了持续发展和强劲生存的能力。

义煤集团借鉴内外经验,根据内外环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全面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蓝图,制定了义煤集团“十一五”发展规划,其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托资源优势,以煤为主,实施煤基多元产业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大多经”和项目带动战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大资本运营和招商引资力度,实现经济增长结构、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把义煤集团建设成为“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的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企业集团,使义煤的发展步入健康、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积极推进“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战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

2006年,义煤集团的经营目标是确保翻三番,力争创百亿;2007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要保持100亿元以上的水平,利税达到10亿元;2008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要达到120亿元。 到2010年,煤炭产量达到250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矿区电力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产值24亿元;氧化铝产量达到60万吨,再加上生产铝箔等副产品,产值达到24亿元;煤化工产值达到20亿元;建材、建筑业产值达到20亿元;其他非煤产业产值达到22亿元以上。总之,要通过努力,到2010年义煤集团经营总额达到15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0亿元。 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实现上述目标的配套措施,为义煤集团今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市场创新是目标

企业的目的是获取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市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现代市场瞬息万变,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市场创新,才能巩固原有的市场,开拓全新的市场。市场创新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对市场的创新,开拓新市场;二是通过对产品的创新,开拓新市场。在市场创新上,煤炭企业虽然只有一种比较单一的产品——煤,但煤经过产品创新,从纵向延伸方面,通过深加工,能生产一系列新产品,如电、煤气、焦炭、炭黑、煤焦油等;从横向

延伸上,使用质优价廉的煤炭资源,可以用于金属冶炼、建材加工等,加强对煤炭的产品加工与创新,就能进一步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煤炭市场而言,义煤集团先后提出并落实了“以质量赢得市场,以价格占领市场,以感情巩固市场,以服务扩大市场”的销售方针,坚持做到“不管市场如何变化,用户是上帝的观念不变,用户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变,坚持抓煤质提高服务的决心不变”的“三个不变”销售政策,制定了“火车、汽车一起上,内贸、外贸一起抓,集团公司和矿两个积极性一齐要”的营销策略,对销售实行“五统一”和“收购制”,并开通了三个直达专列。通过全力以赴保市场、保煤价、保货款回收、保专列、保大户,保证了充裕的市场空间和畅通的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收入,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益。

同时,义煤集团坚持“相关多元”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接续产业,结合

自身企业的资源特点、区位优势,切实把企业发展的基点放在煤炭主业和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强对原煤的洗选加工,提高商品煤的品质和使用效率;努力构建“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四条产业链,打造煤基相关产业,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切实把发展建立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以此开拓和占领新市场,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

四、科技创新是核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企业来讲,科技创新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和源泉。其劳动效率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其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科学技术,其生产成本的降低也需要科学技术。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在产品质量、品种、成本、效率等各方面取得领先优势,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并得到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按照自主创新的原则,义煤集团狠抓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义煤的发展动力。

1.创新科技运行模式。围绕煤、电、铝、化、建综合发展战略,制定科技创新工作的长期规划和近期目标。坚持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研究并转化科技成果,先后与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咨询中心、西安矿院合作,对义煤集团的煤炭开采工艺、防灭火成套技术等进行研究和攻关。近两年以来,共完成技术革新成果200余项,完成技术项目120余项,其中有多项技术革新和创新获省部级奖项。目前,这些成果已经广泛用于义煤的煤炭生产,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围绕煤炭生产,加快现有矿井的挖潜改造,调整优化生产系统,优化工程设计,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做到合理集中生产,做好水平、采区和工作面的正常接替,努力实现高产高效;将关系矿井长远接续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工程纳入重点工程管理,保证矿井的配套建设和生产接续;合理配置矿井机械装备,通过加大对综采设备的投入,更新改造生产设备,改善安全生产的条件,进一步提高采煤机械化程度。五年间投资近2.5亿元更换了12套综采支架;投入8000万元新建千秋矿一对立井,彻底解决了矿井“三难”问题;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综采、炮采放顶煤技术,运用先进的设备工艺,提高生产率和资源回收率,稳定和提高现有矿井生产能力,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

3.加强科技专项攻关。围绕安全发展,针对矿井开采强度、深度增大,煤层自燃隐患日趋严重的现状,不断探索和完善束管自动监测预报煤层自燃隐患技术、阻化粉煤灰注浆充填防火技术、洛克休泡沫防火技术、远距离粉煤灰浆充填技术、氮气防灭火成套技术等研究。加强对煤炭开采工艺、瓦斯、煤尘治理技术的攻关,创新防治理念和防治思路,总结创新防治措施,补还安全欠帐5亿多元,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xx矿井安全生产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技术,为煤炭同类型矿井的防灭火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同时,抓好矿井水的综合利用,电厂余热的综合利用和煤层气的综合开发。真正使义煤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科技创新的基石上。

五、管理创新是基础

科学管理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环节。管理和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先进技术与先进管理相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义煤集团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来引领、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日常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义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加强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效能为目的的“消缺管理”新理念,并应用到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把管理创新发挥地淋漓尽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实施管理创新,管理就是“消缺”。企业管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消除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是在企业管理中不断发现问题、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企业不断的消除缺陷的过程,所以管理就是消缺。结合企业的实际,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缺陷消除,实现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主要有:治理企业内部“四乱”;开展“双增双节”和“人均节约1000元活动”;治理“大企业病”等。

2.实行督查考核,提高企业执行力。实行每月一次的督查考核,对责任目标的进展进行检查、督促和考核,把目标完成好坏与单位领导及单位的工资挂钩,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落实。

3.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提出并落实了:“安全生产,我的责任”;安全管理“层次论”,即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四个事故”,即:瓦斯超限是事故,电气失爆是事故,无计划停电、停风是事故,安全保护甩掉不用是事故;“进入井下,只有纪律没有自由”等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抓安全模式,重点抓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事故的产生,80%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20%源于物的不安全状态,走出过去抓安全的误区);坚持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集团公司质量标准化工作跃入全国先进行列;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补还安全欠帐5亿多元。百万吨死亡率连续五年控制在0.5以下。

4.强化资金与成本管理。提出并确立了“大成本”理念,“企业的一切活动产生的是成本,只有生产和销售产生的是效益”。资金集中管理,维简、折旧基金作为投资管理。

5.积极推进接续产业发展。确立“大多经”和骨干带动战略,并提出把义煤的发展纳入地方区域经济的思路。2004年以来开工建设12个大项目,其中6个煤矿,6个非煤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2005年完成投资23亿元。目前已有5个项目建成投产。2006年用于项目建设投资26亿元。

提出并运用好“优势”原则,即:有优无势上规模,有势无优抓质量,有优有势抓市场,无优无势抓转向。

抓好四条产业链的构建,即:煤电、煤铝、煤化工、煤建材四个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地减少了污染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接续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接续管理理论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非煤产业方面确立了“十大产业板块”,主要是构建电力、铝工业、化工、建材、物流、矿建、后勤、医疗、通讯和机械制造板块,着力培育非煤骨干企业群体。

6.加大改革改制和资本运营力度。提出了“存量保稳定,增量搞改革;引进增量,盘活存量”的经营思路,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结构多元化。根据企业实际,提出了“6个一批”的改革思路:一是分离改革一批;二是关闭破产一批;三是要重组改造一批;四是要放开搞活一批;五是要新建发展一批;六是要做大做强一批,以改革促发展、增活力。

积极进行资本运营与招商引资。和美国花旗银行、雷克公司、日本欧力士公司以及台(湾)塑集团、华润公司、伊川铝电、新安铝电、天润集团、商丘中原腾达、兴亚建国、武汉凯迪集团、武汉民生银行、中国银行进行了全面合作;今年先后签署11个战

略合作协议;促成了8亿元短期融资债券发行;加快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和产权结构多元化进程。成立博通公司,由员工持股,参与企业改制。

通过以上方面的管理创新,义煤集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经营低谷快速步入了跨越发展的轨道。在“2006河南企业100强”中位居第13名;在“2006中国企业500强”中位居第490名;在2006年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中位居第26名;在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最大1000家企业集团中位居第415名。

六、组织创新是保障

组织创新就是企业组织自己的企业文化,将创新建立在自己的企业文化基础之上。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活跃的氛围。国内外成功的企业,都具有浓厚的创新氛围,都长期注重建设有利于创新的企业文化。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义煤集团审时度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积极进行组织创新,通过组织机构的整合,进一步提高组织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着力塑造强势企业文化,以文化力激活生产力,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

近年来,结合义煤实际,先后提出了:“管理就是消缺”、“经营管理科学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矿区面貌花园化、食堂宿舍餐旅化、社会治安秩序化、文化生活多样化”、“井下文明生产,井上文明生活”、“军队、学校、家庭”、“安全生产,我的责任”、“成功的企业首先是所学校,优秀的员工永远都是学生”等一系列企业文化新理念,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特别是近两年,义煤集团从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跨越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体系。提出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提高经济效益,一切工作的落

脚点是改善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企业宗旨,描绘了“创建卓越企业,构建和谐矿区”的企业共同愿景,制定了“跨越发展抓机遇,五年一百五十亿”的战略目标和“做大做强煤电铝化建,做精做优煤基产业链”的战略方针,发展丰富了义煤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进取,特别能奉献”的“英勇善战,创业无限”的企业精神和“忠诚义煤,开采未来”的核心理念。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推开,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有力地激发了全体员工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6年10月16日全煤系统企业文化现场交流推进会在义煤召开,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义煤的企业文化建设起步晚、行动快、效果好。中煤政研会的马德庆会长称赞义煤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创新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是实现企业战略的可靠途径。在创新工作中,煤炭企业只有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胆革新,勇于实践,积极采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

第五篇:对市内地方煤炭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调研

李瑞军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当前市内地方煤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建议。

〔关键词〕煤炭企业发展

〔作者简介〕六盘水市政府研究室

一、煤炭企业总体情况

(一)资产负债概况。我市自2005年开始,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对矿井进行整合重组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地方煤矿277对(不含19个复采改造单元)。从税务、金融部门提供的情况看,截止2011年10月,企业总资产4,518,803.21万元,总负债2,505,775.22万元,所有者权益2,012,027.99万元;企业账面赢利374,186.65万元,账面亏损69,292.61万元;企业在各大银行存款数为213,497.22万元,贷款总额875,109.72万元。

(二)建设生产情况。277对煤矿总生产建设总规模为6,189万吨/年。具体情况见下表:

截止2011年10月,全市原煤产量累计4,494.97万吨,同比下降5.99%。地方原煤产量累计完成2,288.97万吨,完成年计划的69.36%,同比下降14.51%。洗精煤产量完成731.0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73.10%,同比下降24.16%。焦炭产量完成237.26万吨,完成年计划的65.91%,同比下降20.10%。截止2011年11月20日,全市六证齐全矿井57对,产能573万吨,年前预计能建成进入试运转煤矿96个,新增产能2106万吨,2012年,预计建成进入试运转煤矿19个,增加产能690万吨,届时,全市煤炭产量将达到 6700万吨以上。数据表明,当前煤炭企业依然具备一定的投资实力,而且扩大投资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随着整合技改工作的跟进和市场前景看好,全市地方煤炭产能将逐年上升,效益、安全都将日益好转。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停产、整合、技改等使煤炭产品产量同比下降;煤矿大多都有银行贷款,一些煤矿存在民间借贷;多种原因特别是政策因素导致业主投资等待观望的态度明显,部分煤矿进退维谷,有的已选择向外地投资。

二、影响煤炭企业正常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政策调整变化过快。2005年开始的第一轮整合拟将全市矿井从543对整合为289对; 2011年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11〕47号),要求六盘水在2013年底达到兼并重组的企业集团为42个,煤矿企业集团规模不低于200万吨/年。后又提出将全省企业集团总数减少到50个,企业集团规模从原来的200万吨/年提高到500万吨/年,并且集团数量指标不分配到各地(州、市)。下一步国家和省提出的政策措施还会有什么变

化难以预料。仅6年时间煤矿就经历了4次政策调整,从开始的关闭整合小煤矿到后来的建设煤炭企业集团,煤矿都面临关闭、整合、重组的可能和选择,盈亏分析和利弊权衡企业都难以进行,是去是留部分企业只能等待观望。

(二)业主反映有的政策执行难度大。一是部分矿井难以实现集团化改造。部份地方煤矿所处资源块段地质构造复杂或在国有大矿的边角块段,整合和兼并重组做大难度较大;二是正在建设矿井停建损失大。一些矿井按原政策正在建设,新政策要求停建使煤矿投资难以收回,如2011年6月10日,黔府办发电〔2011〕15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六盘水市煤矿生产建设关停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市30处规模9万吨/年及91处规模15万吨/年的在建煤矿一律停止建设,对规模21万吨/年及以上建设矿井,9万吨/年及以上联合试运转和生产矿井必须在2011年底前进入集团化改造;三是电煤任务过重,自省以下层层分解任务,有的煤矿严重超设计能力承担电煤任务,正在建设矿井与正常生产矿井一样按井型承担电煤任务指标,同时,完成电煤任务的矿井,有的也没有拿到及时足额的电煤款;四是矿权重叠和政策变更产生了一些遗留问题。如盘县的31对地方煤矿与国有大矿矿权重叠的问题久拖不决,政策变更使一些原来合法煤矿因证照不能及时延期和变更而成为不合法煤矿,致使煤矿长期处于停产停建状态,管理人员大量流失,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企业利润空间日益缩小。以500元/吨和850元/吨的煤炭销售价大概匡算煤炭企业的吨煤成本(不同区县略有差异)。见下表:

其总成本为不出境470.65元、597.47元,出境673.35元、800.17元(出境煤炭每吨再次征收202.7元原煤规费),而当前原煤市场价也就700—1000元/吨左右,但供给符合电厂煤质标准的煤价一般都在500元/吨以下,且电厂还以自己的质检标准先压质再压价。据测算,煤矿每向电厂供应一吨电煤,如果按市场价算,盘县一吨煤损失约在300元至500元左右(出境和不出境);钟山区一吨煤损失约在275元左右。税费负担过重、利润空间过小,使个别企业面临停产,此外,一些企业因为电煤导致的“封关”政策,使外部原有市场逐渐丢失。

(四)审批和办理证照难度较大。企业的每一次升级扩能,都要进行新一轮近12项的证照手续审批,加之手续的办理涉及较多相关部门,审批权限高度集中在省,各种设计及评审等费用过高等因素,致使各项证照的办理程序多,耗时长,企业无法在短期内取得合法手续。省有关部门审批权限不明确,相互之间互为前置条件,推诿扯皮,煤矿业主反响较大。

(五)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过大。一是因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大,煤矿事故人均死亡赔偿一般要在20万元以上,较大事故业主还要被问责甚至追究刑事责任;二是一起事故可能导致全行业停产整改,一停产整改就没有产量没有收入,“一人生病、全家吃药”让很多业主反响较大;三是煤炭监管“责、权、利”不匹配,对煤炭行业监管人员强调责任多,政治待遇过低,各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和市级煤炭部门,一方面部份领导职位长期空缺,另一方面,技术干部和管理班干部多年不曾有提拔,影响了行业监管队伍的稳定性,监管职能容易出现缺位、越位等现象。

(六)投资环境、部门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为:公路、供电、土地等配套设施和相关服务跟不上煤矿生产建设需要;煤矿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不少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民间借贷;工农纠纷、地质灾害纠纷等矛盾时有发生。此外,检查过多过滥、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和业主的投资热情。

三、促进煤炭企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请求省委、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一是政策调整变化过快的问题。建议省高度重视、正确面对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进行充分调研,结合各地区、各煤矿的资源储量、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等实际情况,在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制定我省的煤炭产业实施意见,并注重保持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特别是对关闭、整合、重组等重大政策要具体明确并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方面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兼并重组政策,同时要结合煤矿建设和生产的规律性,允许一些特殊矿井有一定过渡期限。二是对电煤、证照办理、历史遗留问题等进行专题研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力量解决影响煤炭生产建设和整合重组的有关问题。三是尽可能向国家反映调整我省上网电价定价问题,使电煤供应市场化,逐步建立完善的煤电供应机制和电煤供应管理体系。

(二)着重抓好几项重点工作

1、一是在总结完善市级以往煤炭产业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市的煤炭产业“十二五”规划,针对全市煤炭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抓紧出台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推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二是建议到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建立我市招商、安商服务考评办法。完善出台一个由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点包保、帮扶(或挂任名誉顾问等),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一年一考评,畅通企业与部门的联系沟通渠道,实实在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文件。

2、开展一次专项活动。结合“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三访”活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风清气正干部队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决定》的要求,针对煤炭行业开展一次服务煤矿业主专项活动,宣讲和宣传各级煤炭产业政策以消除企业疑虑,同时以实际行动协调解决煤矿业主反映强烈的电煤供应、负担过重、审批繁琐、工农纠纷、融资困难等问题,全力打造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和透明政府。

3、启动煤炭企业转产发展规划和资源型城市接替产业发展规划,作好有关转产和发展接替产业的战略安排。及时研究和出台相关政策,对转型投资的煤炭企业予以重点保护性扶持。优先发展一批以煤炭为主的循环经济园区、转产发展园区,优先审批项目规划和用地计划,优先解决融资瓶颈问题,积极向省争取给予省开发区同等的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建立完善煤炭企业按吨煤提取“转产发展资金”的制度,资金由企业自提自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

4、在落实全省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步伐的同时,梳理国家有关优惠政策,按

一、

二、三产业分类,抓紧研究一批、成熟一批就推出一批发展前景好、各种投资额度皆有、企业利

润空间较大的,如: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物流、仓储、信息、软件、租赁和商务服务等科技含量高的行业项目,如规模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高科技开发、生态建设等有现代特色的农业项目等,力求做到“政府出项目,企业出资金”、“企业提要求,政府抓服务”、“企业选项目,政府建基地”,形成只要企业有想法,政府就会想办法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和扶持煤老板转型投资,逐步实现全市的资源依存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编辑:李瑞军

上一篇:蒙台梭利文献综述下一篇:没有比人更高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