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2022-07-08

第一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关于进一步组织完善新启用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科研数据的紧急通知

校内文科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使新的网络版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尽快正常运行并全面发挥作用,社科处组织开展了关于补充完善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科研数据的工作。在文科各单位及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社科处正在对已录入系统中的科研数据进行逐项审核。鉴于科研数据录入过程中存在的错录、漏录、多录等诸多问题,需要对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人员数据、成果数据、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获奖数据做出进一步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一、登录方法

1、登录 http://hssra.jlu.edu.cn(或登录吉林大学“校内办公网”,点击“社科科研”),进入社会科学处主页。在主页最上方键入正确的“用户名”、“密码”,点击“登录”,进入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2、已获取“用户名”、“密码”的教师,即可登录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补充、修改、完善系统中个人的各项科研数据;未获得“用户名”、“密码”的教师,请尽快与各自单位的科研秘书取得联系,也请各单位科研秘书尽快为本单位的教师设立“用户名”、“密码”。

二、人员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已录入信息不够规范,如“英文名”等。

2、应录入信息未填写,如“研究方向”、“导师类型”、“定职时间”、“在职情况”等。

3、部分已录入信息存在逻辑冲突,如“职称”为“讲师”,而“导师类型”为“博导”;“最后学位”为“博士”,而“最后学历”为“本科生”;“教授定职时间”为2006年,而“聘为博导时间”为2005年,等等。

4、未用“职工号”即工作证号作为科研人员用户名。

(二)人员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对系统中已有人员,要通过编辑页面逐条逐项进行校正、补充。对未录入系统的人员,要通过新增页面进行补录。

2、录入和编辑人员数据务请按照《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一)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涉及到社科统计的重要数据(包括所属机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最后学位、最后学历、职称、是否统计、学科分类、导师类型、聘为导师时间、定职时间、在职情况等)务必保证完整准确。

3、“是否统计”一栏中只有教师编制且在编在岗人员选填“是”,其他人员均选填“否”。

4、用“职工号”即工作证号设臵科研人员用户名,以避免出现重名现象。

5、部分非必填信息请尽量填写完整,如“政治面貌”、“身份证号码”、“住宅电话”、“办公电话”、“手机”和“EMAIL”等,以便于社科处和各单位科研管理人员在某些工作中与教师本人取得联系,方便为教师服务。

6、核对科研管理系统内录入的教师总人数与本单位实有人数是否一致。

二、成果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一项成果数据多位作者重复录入。

2、成果发表时间、发表刊期录入逻辑冲突。如:发表时间录入“2007年1月”,发表刊期录入“2006年1期”。

3、论文录入的发表期刊与刊物等级不相符。如:论文发表期刊录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刊物等级却选择了“非校定期刊”。

4、在“新增论文”页面录入了论文转载数据。

(二)成果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将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正式发表、出版的所有科研成果(包括著作、论文、咨询报告、转载论文等)数据做进一步校正、补充、完善。

2、录入和编辑成果数据务请按照《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二)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

3、科研成果数据的录入工作必须由成果署名作者中第一位我校教师及其所在单位负责,其他作者不得重复录入,负责成果数据录入的教师须将其他作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完整。

4、论文的发表时间和发表刊期务必依据期刊原件载明的日期和刊期进行准确填写。

5、录入论文的发表期刊,务必要首先确认是否属于校定期刊,在确定不属于校定期刊的情况下,可在非校定期刊栏录入期刊名称。

6、论文转载数据务必在转载管理的“新增转载”页面进行录入,不要在“新增论文”页面录入。

三、参加学术会议数据

(一)数据录入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信息录入不全面,缺项较多。如参加会议中的“主办单位”、“会议地点”等。

(二)学术会议数据录入的几点要求

1、对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的数据进行完善。对系统中已有的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要通过编辑页面逐条逐项进行校正、补充。对未录入系统的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要通过新增页面进行补录。

2、录入和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数据务请按照《参加学术会议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三)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特别是所属机构、参加人、参加人单位、会议名称、主办单位、会议类型、会议地点、会议时间、提交论文题目等务必保证准确完整。

四、获奖数据

(一)获奖信息录入存在的问题 1.录入信息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2.录入流程不符合要求。

(二)获奖信息录入的几点要求

1、将2001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教师获得科研成果奖项的数据做进一步校正、补充、完善。

2、录入和编辑获奖数据务请按照《获奖信息填写指南》(见附件四)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进行。

3、必须录入系统的奖项为“科研成果奖”。奖项录入范围为 “政府奖”和“政府部门奖”。政府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地市政府名义颁发的社科成果奖,获奖证书上一般应有政府国徽章。政府部门奖指以中央(国务院)各部门、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各部门以及地市政府各部门名义颁发的社科成果奖,获奖证书上一般应有政府部门公章。

4、获奖数据的录入工作必须由获奖证书上所注明的作者中第一位我校教师及其所在单位负责,其他作者不得重复录入,负责获奖数据录入的教师须将其他作者的全部信息录入完整。

5、获奖信息录入流程为:首先须录入成果信息,通过“新增论文”或“新增著作”界面填写,成果信息录入完毕后,经本单位科研秘书审核“机构通过”和社科处审核“学校通过”后,可录入获奖信息。请各位教师在系统中录入科研成果数据之后尽快将成果资料提交本单位科研秘书审核,以便及时录入科研成果获奖信息数据。

五、时间安排

1、鉴于人员数据是否完善和准确,直接影响到项目、成果、学术活动等其他科研数据的录入工作,因此请各单位务必于10月29日之前完成人员数据的录入和审核工作。

2、对于2001年至2006年的科研成果数据,请各单位科研秘书依据本单位保存的成果资料,或通过期刊网搜索、请教师本人提供等方式,于11月5日之前完成对这部分成果数据的审核工作。并且请各单位保存好审核依据资料,社科处将另外安排时间对这部分成果进行复审。

3、请各单位于11月10日之前完成2001年至2006年参加学术会议数据、获奖数据的完善工作。

4、2007年以来的科研成果、参加学术会议、获奖等科研数据可以随时录入、随时报送。为配合校长办公室的成果统计月报工作,请各单位于每月25日之前完成本单位科研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材料报送工作。科研成果材料的报送按照《成果申报工作流程》(见附件五)中的规定和要求进行。

六、几点要求

1、请各位教师及科研秘书在录入数据之前认真阅读《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参加学术会议信息填写指南》、《获奖信息填写指南》和《成果申报工作流程》,严格按照说明中的要求完善系统中的数据,并务必保证录入数据的质量,要真实、规范、准确、完整,各单位要切实担负起审核把关的职责,社科处将对各单位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复审。经学校审核最终确认的数据将作为今后核算业绩津贴、推选各类人才等各项相关工作的直接依据,如果由于教师本人或单位错报、漏报等原因造成任何后果,责任自负。

2、各单位在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若发现技术问题,请及时与社科处沟通,也希望各单位和广大教师把对该系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社科处。

3、鉴于新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对各单位和学校科研管理及社科统计具有重要意义,并涉及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请文科各单位给予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时间,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附件:

1、科研人员信息填写指南

2、科研成果信息填写指南

3、参加学术会议填写指南

4、获奖信息填写指南

5、成果申报工作流程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人员数据: 孟祥臣 85167056 成果数据: 张 倩 85167056 参加学术会议数据: 王浩友 85166117 获奖数据: 张晓萌 85167056

社会科学处

2007年10月23日

第二篇: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印发《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测科发〔2013〕5号

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组织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同意将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纳入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试点范围的函》(财教函〔2013〕47号)有关要求,我局组织编制了《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现将该办法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2013年7月4日

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和《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的要求,为规范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科研专项(下称“专项”)的项目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国家规划纲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下称《测绘规划纲要》)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紧密围绕“构建智慧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壮大地信产业、建设测绘强国”的总体战略,组织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主要包括:

(一)行业应用基础研究;

(二)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

(三)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

(四)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

(五)计量、检验检测技术研究。

第三条 专项项目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明确目标,突出应用。专项主要针对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系统性、结构性科技需求,围绕行业特点和科技创新的急需遴选项目,明确研究方向和技术支撑点,且与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合理区分、有效衔接。专项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

(二)顶层设计,系统工程。要做好专项项目的顶层设计,遵循产、学、研、用一体化原则,持续支持测绘地理信息领域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资源的统筹管理、有效整合和广泛共享。

(三)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专项管理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专项实行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管理,建立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专项项目管理包括项目建议、评审、立项、实施和监督、验收、成果推广与后评估等环节。

第五条 专项经费管理执行《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国测财发〔2013〕22号)有关规定。

第二章 组织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称“测绘地信局”)是专项的行业主管部门,在专项业务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为:

(一)制订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并报科技部、财政部备案;

(二)制定专项项目管理相关办法;

(三)负责管理咨询委员会(下称“咨询委”)、监督评估专家组的组建和管理工作;

(四)审定项目建议,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五)组织项目论证和评审;

(六)下达项目批复;

(七)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组织项目开展协作攻关;

(八)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协调处理出现的重大业务问题;

(九)组织项目业务验收,开展成果管理和推广工作;

(十)负责项目绩效考评和后评估。

第七条 咨询委由科技、管理、经济等领域专家组成,一般不少于11人,其中测绘地信局及直属单位以外的人员应占40%以上。咨询委主任由测绘地信局领导担任。咨询委成员名单报送财政部、科技部备案。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科技发展规划,对专项的项目设置提出咨询建议;

(二)对项目承担单位选择方式提出咨询建议;

(三)对项目执行的全过程发挥咨询评议作用。

第八条 监督评估专家组根据需要从专家库中遴选,主要职责是参与项目论证、评审、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

第九条 咨询委和监督评估专家组的成员不得相互兼任。

第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书;

(二)实施项目任务,组织协作单位开展相关科技活动;

(三)接受并配合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验收考评工作;

(四)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和项目相关资料归档工作;

(五)宣传推广项目成果;

(六)接受并配合对项目进行后评估。

第三章 项目建议

第十一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结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发展的急需,开展备选项目征集工作,并组织行业内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遴选,遴选结果提请咨询委审议,并根据审议结果确定项目建议,根据财政部、科技部要求完成报送。

第十二条 项目建议(参见附件1)的要求是:

(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指标;

(二)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三)与国家科技计划及测绘地理信息专项等项目层次区分清楚,避免重复交叉。

第十三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科技部反馈意见对项目进行调整并列入项目库,选定专项项目。

第四章 项目评审和立项

第十四条 由测绘地信局根据项目类型特点和咨询委建议采取择优委托或者招投标等方式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预算。

第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如下:

(一)一般为中国大陆境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生产单位、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

(二)具有项目实施必须的科研设施条件,优先支持国家和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依托单位;

(三)具有较强的研发优势,拥有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稳定的学术团队;

(四)具有丰富的项目组织管理经验,优先支持承担过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单位。

第十六条 项目负责人应符合如下条件:

(一)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院士不超过70岁,具有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有固定工作单位(原则上应在项目承担单位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诚信记录良好,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优先支持测绘地信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团队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骨干;

(二)专项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项,最多可另参加1项。

第十七条 项目实施方案(详见附件2)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总体目标、目标;

(二)研究任务、技术路线和组织实施方式;

(三)项目分实施方案;

(四)项目承担单位已有科研条件。

第十八条 测绘地信局建立专家库,完善专家的遴选、回避、问责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项目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项目承担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合作;

(四)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项目承担单位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十九条 测绘地信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评审,按程序将其中未涉密的项目向社会公示。

第二十条 公示期满后,测绘地信局根据评审结果,提出专项项目预算安排建议,按照优先顺序排序后,及时报送财政部。

第二十一条 测绘地信局根据财政部批复的项目总预算,下达项目批复,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

第二十二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按照国家招投标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测绘地信局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保密工作,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五章 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测绘地信局下达的项目批复及项目任务书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并接受咨询委评议。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行定期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应每半年按要求向测绘地信局报告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负责人变更、项目计划调整的审批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重大事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须及时书面报告测绘地信局,审批后按批复意见执行。

第二十七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需求、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动,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项目负责人调动、变更,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变更,项目研发技术骨干发生调动、变更等,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三)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二十八条 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对已开展工作、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向测绘地信局做出书面报告。

第二十九条 测绘地信局建立信用管理和问责制度,对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评审和监督专家等在专项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加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的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一经查出,立即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项目经费,取消项目负责人承担或参与专项的资格,停止其所在单位申报专项项目资格1年,并向社会公示。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对于信用不良的评审或监督专家,一经查出,立即解聘并进行公示,停止其担任专项专家资格5年。

第三十条 项目实行公示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项目进展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示,项目成果应尽可能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一条 根据项目评议和绩效考评相关结果,测绘地信局可酌情采取通报批评、责令整改、核减经费额度、终止部分任务、终止项目等措施加强对项目执行的监督管理。

第六章 项目验收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执行期间及完成后,测绘地信局负责组织专家开展项目业务验收。

第三十三条 实行公开制度。除有保密要求外,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研究内容、项目进展及项目成果等相关信息应及时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四条 项目验收分为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两个阶段,财务验收是进行业务验收的前提。

第三十五条 项目完成后,承担单位应及时向测绘地信局提交验收申请。项目因故不能按规定执行期完成的,应提前3个月申请延期验收;未获批准的项目仍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在规定的执行期结束后3个月既未提出验收申请又未申请延期验收的,对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

第三十六条 项目业务验收申请材料包括:业务验收申请表、项目任务书、项目验收自评估报告、项目财务审计报告、项目财务验收意见和有关部门出具的成果应用报告。

第三十七条 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不得通过业务验收:

(一)项目目标任务完成不足85%;

(二)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现象;

(三)未经申请或批准,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四)超过下达的项目任务执行期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第三十八条 项目未通过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原渠道归还全部或部分项目经费。测绘地信局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取消该单位或个人今后3年内申请专项项目的资格。

第七章 项目成果推广与后评估

第三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验收完成半年内按要求编报成果推广材料,并将项目成果录入成果数据库,由测绘地信局发布到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推荐与共享平台,以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

第四十条 测绘地信局负责跟踪项目成果使用与升级研发情况。探索建立项目后评估机制。在项目验收一年或更长时间后,由测绘地信局组织对成果应用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在成果转化、转让中成效突出的单位,测绘地信局在后续项目申报中予以优先支持,或经成果认定后采取后补助的方式予以资助。

第八章 项目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

第四十一条 专项项目取得的成果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机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第四十二条 专项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项目形成的专利权归属与实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执行。论文及专著须标注“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字样。著作权的归属和使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或约定的方式执行。

第四十三条 专项鼓励科研成果的转让和转化。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

第四十四条 对于合作研究的项目,在项目启动前,项目承担单位应与协作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

第四十五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由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国家负责管理和使用,资产的处置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其维护运转费用由使用人承担。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测绘地信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杭州环保科研信息动态

第六期

(总第71期)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七年七月三十日

科研、规划工作

本期要目

★ 发挥科研优势、服务污染减排

环评工作

★ 我院(公司)环评工程师考试再创佳绩 ★ 环评中心暨院团支部举行环评技术交流会

科技特派工作

★ 我院两位科技特派员选派、培训完成

争创青年文明号系列报道

★ 我院两中心争创“青年文明号”

★ 我院两中心迎接“市级青年文明号”检查

简讯四则

科研、规划工作

发挥科研优势 服务污染减排

实施污染减排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减排约束性控制目标,我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排放总量要比2005年分别削减15.1%和15%。我院根据市局要求,克服时间紧、任务重、基础资料不足等多方面困难,积极承担市局下达的《杭州市“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可达性分析与对策研究》调研课题,负责完成了《杭州市主城区2007年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和《杭州市主城区“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规划》(初稿)。同时,主动协助淳安县、临安市环保局开展减排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淳安县、临安市的“‘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减排规划”(初稿),为管理部门实施减排工作和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相震)

环评工作

我院(公司)环评工程师考试再创佳绩

7月20日,国家人事部办公厅以国人厅发[2007]82号《关于2007监理工程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考试合格 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了07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 试合格标准。对照标准,我院(公司)今年参加考试的13人

. 1 . 中,有9人通过了环评工程师考试,考试通过率69%。这次通 过考试的人员有:叶敏、赵新民、潘向忠、夏阳、唐伟、卢滨、陈芸、陈娴、姜斌彤。至此,我院已有环评工程师13人,公司已有环评工程师7人。这将为我院提高环评报告编制质量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这次通过考试的环评工程师,他们将于8月下旬~9月上旬陆续赴北京参加环评工程师登记培训。(余世清)

环评中心暨院团支部举行环评技术交流会

为庆祝我院(公司)2007环评工程师考试再创佳绩,环评中心暨院团支部于7月21日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环评技术交流会。院领导、环评、科研、规划中心的近30人参加了交流会。

交流会上,首先由环评中心组织了八个比较典型的问题,采取随机抽取环评人员进行思考回答,然后再进行集中讨论的方式,使大家在很融洽的气氛中增长了知识。会后,团委举行了名为“沟通”的游戏,采用互相挤眼睛的方式来传播“病毒”和“快乐”,说明“病毒”是很容易传播的,而“快乐”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另外,还采取了随机抽取6对人员,让每对人员互相讲出对方的优缺点的方式,使大家的开心的笑声中增进了了解,密切了感情。

本次交流会突破了以往在院内提前报名准备文稿交流的方式,而改为在院外轻松的环境中寓教于乐,得到了环评中心广大员工的认可。类似的交流会环评中心将在适当的时候不定期次的举行。(余世清)

. 2 .

科技特派工作系列报道之一

我院两位科技特派员选派、培训完成

根据杭州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我市第二批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的通知》(杭科特办[2007]3号)和中共杭州市委组织部《关于确定杭州市第二批科技特派员的通知》(杭组通[2007]30号)文件精神和局党组的统一安排,我院潘向忠、刘克澄同志被选派为杭州市第二批科技特派员,并分别派驻萧山区新湾镇和淳安县鸠坑乡。 7月17日至20日,被选派的科技特派员在杭州市委党校参加了杭州市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听取了市委党校胡旭杭教授、马晓秋教授、市科技局楼健人局长、市农办黄幼钧副主任等向大家介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明确了科技特派员派驻乡镇的工作任务以及有关纪律和政策,并要求本月底前到派驻地报到。

通过培训,使我院两位科技特派员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对自己的任务和面对的困难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表示一定会克服困难、虚心学习、找准位置、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为农村科技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树立科技特派员良好形象。(刘克澄)

.3 . 争创青年文明号系列报道

我院两中心争创“市级青年文明号”

今年,我院科研中心和环评中心均申报了“市级青年文明号”,分别成立了以徐海岚、余世清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按有关要求将人员、承诺服务内容、便民服务措施等上墙,接受监督。

我院科研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责为:承担市局下达的区域、流域性和专项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课题、政策调研报告(论文)的研究、撰写,为局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处理环保科研信息,编制环保科研杂志;做好具有自主专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参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等;承担院交办的其它任务。科研中心“争创青年文明号”承诺服务内容包括:忠诚环保,奉献社会;聚精会神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克难攻坚,为环保管理提高技术支撑;争创一流环保科研单位。科研中心的便民服务措施有三条:一是加强环保基础理论学习,提高为环保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提供环保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市民及环保科技人员提出的问题;三是开展环境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我院环评中心的主要职责为:承担各种环评咨询业务,积极为客户做好环评评估工作。承诺服务内容包括:忠诚环保,奉献社会;以诚取信,以质取胜;满意服务,品味做事。拟推出的便民服务措施有三条:一设立青年文明号服务卡片;二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免费的环保知识讲座;三是与社区结对,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四是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环境影响评价咨询服务。

通过创建活动,我院科研中心和环评中心的青年团员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技术素养,为我院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杨强

潘向忠)

.4 . 我院两中心迎接“市级青年文明号”检查

根据《杭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和团市委、建委团工委的统一安排,市级青年文明号检查小组于2007年7月17日来我院环评中心和科研中心检查工作,并召开了争创工作汇报会。 会上,我院环评中心和科研中心争创“青年文明号”的“号长”余世清和潘向忠同志分别汇报了本部门2006年的争创工作情况。科研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作了汇报: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青年团员理论水平;二是潜心环保科研事业,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各类公益文体活动,奉献社会,丰富业余生活。环评中心主要从环评工作角度展开汇报: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青年团员的理论素养;二是加强环评技术理论学习,不断提高青年团员的技术素养;三是加强青年团员的人生观塑造,培养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新一代青年。 检查小组还实地参观、检查了两中心的工作场所和“争创青年文明号”准备工作,对我院两中心的先进事迹和准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创建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杨强 潘向忠)

简讯四则

●根据杭环保党组[2007]29号精神和局领导的要求,杭州市环科院党支部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市环科院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大讨论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加强环境科研、推动环境保护,提升环境品质”这一主题,确定了我院大讨论活动落实推进阶段重点要推进的三项工作,并将重点推进的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并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沈旭)

.5 . ●7月17日,我院董军同志被杭州市科技特派领导小组评 为杭州市第一批科技特派员先进个人称号。

● 我院杨强荣获杭州市直机关2006优秀团员称号。 ● 我院许文锋同志代表杭州市环保局系统参加了7月24-26 日在建德市举行的浙江省环保系统第二届乒乓球比赛。在十二个参赛队中,杭州市代表队最终获得了团体总分第四名的较好成绩。(许文峰)

编辑:刘勤 审核:沈海峰

. 6 .

第四篇:信息科研处计划总结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科研处工作计划

李志祥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和省地县各级电化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本学期,我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规范教育科研过程的管理,将教育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彻底改善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积极改变我校传统的教育方式,将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结合起来。进一步做好教育科研和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强校园网站建设,进一步做好信息宣传工作。

1、信息宣传站全面负责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系统构思、设计网站的架构,配合各部门及时、准确地将学校重大工作(活动)入网,涉及学校、部门工作可以公开交流的机构设置、重大政策、制度、举措、活动、教学科研的动态。均由信息科研处负责审核报校长批准,及时上传供师生共勉。最大限度地推进网站共建共享,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2.积极推动教师博客群的建设,以校园网为载体,为广大教师提供网络资源,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一片可以自己深耕细作的田地,也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使其最终成为学校庞大的资源,学生的乐园。

3、学校校园网站信息将做到及时更新,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严格遵守学校网络安全制度。为了确保网站内容的时效性,定期维护网站,保障网络平稳运行。提供最新的新课程实验信息,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4、严格要求教师每天登陆学校网站,浏览有关文件和资料,提高学校网站的点击率,发表有关意见和建议。教师若想公开发表的教学或德育论文、散文、课件、教案、习题集锦、学生习作等,可以先将资料的电子稿件上传到信息科研处,信息科研处联合有关部门审核后上传到学校网站,也可以用个人帐号进行发布,但必须对发布内容负责。

5、各部门、教师、学生因工作需要(或需在网上展示自我),需要建立部门、个人主页者,必须按规定程序报审,经信息中心同意后,协助完成主页建设。

(二)、加强电教设备使用管理,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率。

1、本期我校将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学校将实行设备保管责任制。使用者即是保管者,以能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电教室相关人员和广大教师的保管责任心,特别是强化任课教师要在学会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基础上,更好的保管现有设备,把人为损坏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2、继续做好多媒体教室和各处室教室的电教设备使用,做到“一勤一检”:勤使用,勤检查。建立故障限时修复制度,认真对待报修用户及设备,自报修之时开始。

3、强化网络防毒工作,重视网络信息安全。信息科研处将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师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严格杜绝通过校园网传播不良信息,杜绝病毒和垃圾邮件的传播,对全校的计算机每两周至少查毒、杀毒一次。发现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及时向

校长室汇报。协调技术人员及时处理。

4、加强电脑、网络资源使用纪律。教师在工作时间,电脑只能用于制作课件、网上学习(限教育网站和正规的门户网站),禁止上班时间玩游戏、聊天、打扑克、看电影,严禁上不健康网站和宣传反动思想的网站、不利用电脑网络诽谤攻击他人等。

(三)加强信息技术培训与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与学生数字化技能。

1、按上级有关要求,继续做好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工作,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2、积极组织好校本培训工作,使我校教师能制作出更加精美的多媒体和网络课件。能在网站上下载共享优质的课件资源,力争50周岁以下的教师都能与全体教师运用电子备课功能。

3、积极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电教培训活动。

(四)、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与使用。

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或班主任必须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热情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热爱本职工作,想教学所需,解教学所急,一切从方便教学、有利教学出发,文明礼貌,以主人翁的态度做好设备管理和服务工作。

2、多媒体教室管理员或班主任必须在预备铃十分钟前到达岗位,做好多媒体教室管理和讲台钥匙的分发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协助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对不熟悉操作规程的教师要耐心指导,并及时处理教师在授课中因设备使用不当而出现的各种突发性问题。遇到不能马上排除的故障时,应及时告知技术人员或上报有关领导,并认真填写好报修登记表。

4、上午、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下课后,要及时检查多媒体教室设备电源、照明电和门窗的关闭情况,没关好的要关好,值周教师及领导要将未正确关闭设备或门窗的教师、班级、课程等情况记录下来,并及时提醒有关老师;对由于工作人员的原因而造成设备损失的,依照学校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5、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维修,若不能自行解决,应立即向有关技术人员报告;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工作,如设备除尘(每学期一次)和计算机磁盘整理和杀毒等,投影机滤网至少每月清理一次。

6、校外教师到多媒体教室举行优质课和其他讲座等,管理人员应提前15分钟开好教室门,并启动好设备。

7、严格执行教务部门教学安排,凡教学外有关活动使用教室,需经领导批准,本班的班主任或管理人员不得擅自安排教室。

8、定期整理讲台内外部的卫生(每周二次),保持讲台清洁;定期检查铁制讲台的使用标签、螺丝、合页等是否破损脱落,同时做好更换工作。

(五)校刊出版计划工作。

1、积极协助教务处开展校刊编辑出版的前期计划,收集保管好电子文档,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熟悉了解全校各方面工作的情况,拓展稿源,保证报道的真实性与时效性。积极扩大学校的宣传影响。

2、提供信息科研处的有关工作简报、图片、影像资料供校刊编辑运用。组织宣传工作站的各位成员积极投稿。做好校刊封面的设计建议。组织有关处室负责人进行审稿。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信息科研处工作总结

李志祥

本学期本处室积极狠抓学校工作重点,结合本处室工作实际,“以数字化校园系统的使用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发展,以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推进教师发展”为两个主要目标,以“加强队伍建设,实施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效果”为处室工作出发点,在总结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本学期在全体处室人员地努力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现对工作总结如下:

一、继续加强常规管理,强化工作意识

1、近年来在不断建设与完善本处室相关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和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多媒体设备维修管理有关规定》,明确电教管理人员的维修范围,明确外请专业公司维修的范围和程序,通过这些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运行成本;

2、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继续实行管理人员组团管理模式,全面推行岗位目标管理,实行事故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形成本处室的“目标考核办法”,完善常规工作的管理流程、服务流程,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管理和服务运行机制;

3、进一步抓好本处室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重点放处室人员相互学习其它人员常规工作和技能的培训上。本学期对处室人员进行了教室多媒体使用与维护培训、录播系统的使用与管理培训、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等,组织的学习与每周的处室会议都有相关记录。  配合相关处室,做好服务工作

1、协助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等部门,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做好音响、话筒、LED屏、灯光、摄像与照相等服务工作,如开学典礼与毕业典礼、军训汇报演出、大型庆祝活动、校园文化节、国际论坛、学生家长会、采访高考状元等。

2、协助学校会议室、报告厅的设备维护工作,保障大型活动顺利进行。  紧抓日常工作,保障细节成功

1、每学期不仅处室有工作计划与工作总结,每个人员也有明确的工作计划与总结,保证按时完成各学期制定的目标与任务

2、按时办理并完成上级来文与领导交办的事宜。在协助其它处室工作时,均有活动方案与总结,工作不推委、不拖沓,有始有终,确保各大活动的正常运行,没出现过一次重大失误;

3、本学期增强学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与维护。在教室多媒体设备维修方面,继续服务外包,负责解决日常教室多媒体故障,

每学期假期结束前,会对班级电脑检查并贴上封条封存,统计各班损坏情况,安排维护公司假期进行维护。

4、处室安排专职人员对教师电脑与阶梯教室设备进行维修,保障教师教学工作正常进行。

5、做好校园网站建设、管理与维护工作。今年为再次迎接省级与市级部门对各中小学门户网站测评检查,对我校网站进行二次重建,包括全新的页面设计、后台开发、数据导入、校园全景拍摄等,保障在九月中旬顺利完成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6、积极推进科研工作

2)为进一步强化课题研究的常规管理工作,在校园网上开设的“科研专栏”中推行月反馈、月报告制度,定期开展科研例会,强化教职工科研意识,也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管理;督促各部门拟定新学期科研工作计划;严格执行并完善科研专题活动制;继续协助学校完善和推行课题科研工作月报制;

本处室的工作性质是为大家服好务,所以定位是服务工作为主。本学期来,得到了各处室人员与全校老师的支持,使本处室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此对大家深表感谢。同时,我们也深知我们工作中还有待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力争改进,尽力为大家服务。

第五篇:信息技术教科研工作计划

XX中学:XXX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制度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如下:

1、在新的学期中师进一步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2、继续加强初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继续组织高中学科教师认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认真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钻研教材,增加参与式培训的机会,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从而努力提升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3、继续学习国内外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如任务驱动法、项目学习法、协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等),并恰当地运用在技术学科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在学科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