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2022-06-28

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要做好准备按照教案进行有序、有质量的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册第二单元教案》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一篇: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旨,并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2.品味妙语佳句的艺术魅力。

3、理解本单元文化内涵以及一些阅读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阅读能力培养释要。

本单元选编的是四篇内涵比较丰富的文艺随笔。其中,《咬文嚼字》讲的是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读〈伊索寓言〉》揭示并嘲讽某些社会现象,《说“木叶”》解说和阐发了一个文学意象,《米洛斯的维纳斯》则阐述作者的一个美学观点。这些文章很少抒情,重在讲知识或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新知,又锻炼了思考能力,还能感受到浓浓的理趣。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语句,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不少语句都带有调侃意味,并不见得是作者的本意,而这些语句又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为此,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理清作者行文的脉络,也就是说,要对作者发议论的起点和推论的过程了然于胸,这样才能透过文字表面理解作者真正的用意。《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作者反复用不同的语句表达相近的意思,乍读之下,容易让人觉得绕来绕去。因此,我们可以先通过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然后综合提炼作者的观点。

2.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如《咬文嚼宇》和《说“木叶”》中对一些具体文例的评析不一定是最切中肯的,《读〈伊索寓言〉》中对社会人心的认识与批评也可能失之偏颇,《米洛斯的维纳斯》的观点也许不够严密等等,理解了文章之后又能跳出来,对它的内容或风格方面有所评价,这是我们提倡的切实有效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

3.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某些观点,并能运用课文里的一些观点,来解决自己在文艺欣赏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基础知识聚焦

(一)作家作品(可叫学生参考绿色通道和学习笔记)■ 1.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897年9月19日生。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1925年人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法国巴黎大学注册,后又入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的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变态心理学》《谈修养》《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艺文杂谈》等等。 2.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钱钟书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以中国古文论而言,有关佛学对中国诗文论的广泛影响的研究,《谈艺录》(1948)可以说是首创。他的另一部学术著作《管锥编》(1979),富有辨伪和辩证精神,并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融广博的知识和精卓的见解于一体,这是他的所有学术著作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宋诗选注》(1958)提出了新的选诗原则,在注释上既保持了传统选本的一些基本特色,又突破了传统选本止于注解、疏证的局限。

钱钟书的学术著作除上述几种外,尚有《十

六、十

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1943年《北京图书馆刊》英文版)《旧文四篇》(1979)《也是集》(1984)等。他的许多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钱钟书同时还著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1),短篇小说《人•兽•鬼》(1946),长篇小说《围城》(1947)等。无论他的散文或小说,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围城》已被译成多种外文。 3.林庚,著名的学者、诗人,有《唐诗综论》。本文中他对“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作了极为细致的辨析,应该说对我们怎样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 4.清冈卓行,日本诗人,小说家。生于中国大连,毕业于东京大学。《手的变幻》(1966)通过人手的表情,从美术、文学、音乐、电影、摄影等多个方面进行独特的评论。1969年起开始创作小说,作品《早晨的悲哀》(1969)、《淡绿色的季节》等。小说大都取材于自身的体验,富于抒情性和音乐感。1969年,清冈卓行因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而获得芥川奖。

(二)词语集解(音形义可叫学生自己积累)■

1.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2.发迹:指人变得有钱有势。

3.下野:旧时指执政的人物被迫下台。

4.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5.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6.毋庸赘言:无须说不必要的话。

7.销魂勾魄:魂魄离开了肉体,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或极度的欢乐。 8.倒人胃口:因为腻味而不想再吃。

(三)要点回顾■ ▲《咬文嚼字》

1.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明确】①课文从语言这一艺术手段方面,为文学艺术的进步指出了一条根本性的途径;②课文对于人们提高语言修养也具有很大的教益;③课文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文意。

文章中每一个例子说明一个道理,有的先举例再讲道理,容易看出来;有的道理与实例融合在一起,不易看出来,这就需要仔细阅读,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思考。 ▲《咬文嚼字》

“推敲”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呢?这个例子前后虽然也讲一言半语,但是没有详加阐述。细读这一段,抓住“意境”“境界”两个关键词语,根据作者对实例的分析,就可以概括出其中包含的道理:不同的字眼可以表现不同的意境,用什么字要看表现什么境界,推敲文字的实质是推敲思想感情。 ▲《读〈伊索寓言〉》 1.从《读〈伊索寓言〉》中领悟世界文化宝藏中的丰富内蕴。贯穿全文的中心意思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随着经验的积累,在恶的一面,人也变得越来越狡猾了,只有认识现代人的种种伎俩,才不至于碰壁上当。 2.质疑探究例说。 例如:“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这是什么意思? 【明确】“下去”就是下野,下台,可见“上”“下”是地位的上下,官职的高低。所以整句的意思是:下野、下台以后并不甘心,一心还想往上爬。 3.语言特色:见解独到、深刻,表达含蓄、风趣。 ▲《说“木叶”》 1.文章通过“木叶”,阐释了诗歌创作和鉴赏方面颇具普遍意义的道理:正是因为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所以诗歌语言的精妙不同于一般的概念,像“木叶”和“树叶”一样,差一点就会差得很多。2.课文中说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请从古诗中举出一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加以品味。

三、建议:

本单元为文化随笔,随笔为一家之言,一时之言。因此,它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才能领会更深。复习本单元时,还可以看一下绿色通道P142—P143,理解本单元的文化内涵、掌握一些归纳中心思想的常见方法以及理解重要语句的方法等等。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2—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100以内数的组成(数的组成是指能用计数单位来描述抽象这个数)。

2、经历用小棒、计数器表示100以内数的过程,初步形成100以内数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新的数位“百位”,知道百与十的关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知识与经验:

1、知识:20以内数的组成以及对个位、十位的认识是学生的知识基础。

2、经验:生活中积累的“数数”的经验,集合的思想(10个一是1个十迁移到10个十是一百),等量代换思想(用小棒代替企鹅)。

教具学具准备:

学具:每位同学准备十几根小棒、皮筋(用于捆小棒)。 教具:每组一个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引入:今天一位远方的小客人来到了我们中间(随之出示一只企鹅)同学们看看它是谁呀?谁知道企鹅的家在哪里呢?你在电视上或书上看到过南极吗?对于南极你知道哪些知识?现在有许多国家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我国1985年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曾经有两位小朋友来到了南极,我们看看他们在南极见到了什么?(出示挂图)

2、你在图上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有多少只企鹅?”“多少只海鸥”?和“有多少只贼鸥”?

(二)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1、到底有多少只企鹅呢? (1)数一数

①猜。同学们,猜猜看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你猜得对不对?(数一数)

②数。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二页,用铅笔指着数。 ③交流。哪个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只企鹅?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可能有一只一只数的,2只2只数的,5只5只数的,10只10只数的)虽然大家刚才数的方法都不一样,但都数出了是100只企鹅。你们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④概括。老师觉得,我们在数的时候,可以一只一只的数,也可以2只2只的数,数出10只以后用笔圈起来,用同样的方法接着往

下数。数出10只以后再用笔圈起来,最后再10只10只地数--

10、20、30……

(2)摆一摆

①如果我们用小棒摆一摆100这个数应该怎么办?(①一根一根地摆,摆100根。②两根两根地摆。③十根十根地摆。)

②十根十根地摆怎么摆?(说明先数出10根,捆在一起) ③拿出你的小棒,数出10根捆在一起,看谁做的好。 ④请5个小朋友站起来举起你的小棒,一共多少根?(老师领着数:一个

十、2个

十、3个

十、4个

十、5个十是50根)

⑤再请一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是几个十?有多少根?再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举起小棒,现在多少根?(8个十是80根)还不够100根,怎么办?

⑥现在咱们一块来数一数好不好?(

10、20、30……100;1个十,2个十,3个十……9个十,10个十,共有100根。)(贴第3页的小棒图,板书:10个十是100。)

(3)用计数器表示

① 同学们能不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10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② 概括:在十位上放一个珠子是10,放2个珠子是20……10个珠子是100,把10个珠子都去掉,可以用前面的1个珠子代替它们。

③ 生随师摆,同时数:1个

十、2个

十、3个

十、……9个十,10个十,是100。(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

④大家看,这个珠子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叫什么?为什么? ⑤师拨珠,生倒数:100、90……10。

2、有多少只海豹?

(1)数:用笔尖指着数一数海豹有多少只?

(2)摆:你能不能用小棒把24这个数摆出来?小组合作你们是怎么摆的?

(3)用计数器表示:谁能在计数器上把24拔出来?试试看你是怎样拨的?

(4)概括: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3、有多少只贼鸥?(同

1、2步骤类似)(板书:23里有2个十和3个一)。

4、概括:

(1)指着板书:100:10个十;24 :2个十和4个一;23 :2个十和3个一。猜想一下,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十和2个一是多少?(板书)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小结:这些数都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位上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表示几个一。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这道题目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建立数感。

2、我说你数。提供了一种游戏式的练习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3、数一数,填一填。主要考察100以内数的组成。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么学的?

南极小客人

——100以内数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6—9页 教学目标:

1、在能读写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天上的鸟多还是冰上的鸟多,实际上是求47大还是32大) ,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数学思考、数感)的过程中,正确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知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学生知识经验分析:

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是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基础。 100以内数的读写是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重难点关键分析:

本节课重点使学生学会将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解决,体会数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的掌握以及用符号来表示是本节课的难点和关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随着小科学家们来到南极参观考察,这一节课继续我们的南极之行好吗?。

出示情境图(把文字遮盖),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提出以下问题:天上有多少只海鸥?冰上有多少只海鸥?一共有多少只海豹?左边有多少只企鹅?右边有多少只企鹅?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或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多少?左边的企鹅比右边的企鹅多多少?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这些问题正好是小科学家想知道的,我们来帮他们解决吧!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估数、数数

师:大家都很想知道海鸥、海豹、企鹅的只数,现在就请大家来估计一下,它们各有多少只?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估计数,并简单说说是怎样估计的。 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靠估计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认真的数一数才行。

教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数出天上的海鸥(四十七只)、冰上的海鸥(三十二只)、海豹(二十五只)企鹅(三十九只)、数并在情境图上出示(用大写)。

2、写数、读数

(1)师:对于这次南极考察,这可都是重要的数据,赶紧帮小科学家记下来吧!

找一名学生写在黑板上,其余写在练习本上,共同订正时,可以纠正一下写法。

(2)请板演同学读出写的数,评价后全体同学齐读。 在计数器上拨出以上各数。按老师要求一个数一个数拨出,注意订正反馈,每拨完一个数就大声读出来。

3、概括读写法则

师:(指板书)这些数同学们既会读又会写,真了不起,那你发现我们在读数和写数时有什么规律吗?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先读出,再写出,然后总结。(学生可能会答读写都是从左向右,也可能答先读写十位上的数,再读写个位上的数,)先肯定学生以上的说法,然后用计数器演示使学生明白,左边这一位是十位,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十”;右边这一位是个位,1个珠子表示“1”,左边这一位十位对于个位来说就叫“高位”)。所以我们读写时都是从高位起。

4、数的大小比较

(1)师:小科学家们还想弄清是天上的海鸥多还是冰上的海鸥多?是企鹅多还是海豹多?大家还能帮助解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47比32大,所以天上的海鸥比冰上的海鸥多。39比25大,所以企鹅比海豹多。

师:噢!只要比一比这两个数的大小就知道谁多谁少了。 教师板书47和32 25和39 (2)师:那你又是怎样比较47和32的大小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学生答案可能为:47比40大, 32比40小,所以47大,32小。

以数的组成说明:47比4个十要多,32不够4个十。

可能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7排在32后面,所以47比32大。 对以上说法,都给予肯定表扬。并用同样的方法比较25和39的大小。

(3)师:怎样用符号把47和32连接起来,还能看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引导学生用“>”和“<”连接。教师板书: 47>32 32<47 师:你能用符号连接25和39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25<39 39>25

(5)拓展延伸

师:(指板书)能否写出几个这样的式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师:(指板书)仔细观察,看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用语言简单总结大小比较的规律。

(三)自主练习

1、课本第1题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

先让让学生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珠子的个数。独立填写,汇报答案。共同订正时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最后把所填数读出来。

2、课本第3题填一填,比一比。

先表述出计数器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数,然后写出每个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比较出数的大小,最后填上“>或<”。

(四)概括总结及评价

引导学生梳理一下本节课所学知识——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第三篇: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教案

《长城赞》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赞》是一幅长对对联,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民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有哪些同学去过长城?谁能把自己亲眼见到的长城给大家描绘出来?并说说你在游长城时有什么感受。

好,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再次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二)检查预习。

(三)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或放映幻灯片,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边看边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交流研讨:对联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长城的?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指名读课文

1、放映长城的图片,播放歌曲《长城颂》让学生形象感知长城的气势雄伟。

2、精读品味,语言赏析

鼓励学生充分自读,理解大意,了解对联的对仗工整,音韵和谐,体味对中华长城和中华民族的赞美,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豪情,注重有感情地朗读和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激发。 (体会作者是如何将观察画面时产生的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相结合,准确描述事物特点的 )

(四)作业。 1.复习词语。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从中了解了长城的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表达自己的感受的。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1.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默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粗字的意思。 3.齐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讨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提示:因为:①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②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③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五)齐读课文

(六)指导背诵。

(背诵方法提示:两个自然段共四句话,按句子背诵,第1句话背熟后,再背第2句,依次背第3句、第4句,然后再串连背诵,边读边思考边记忆。)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形态 像条长龙

长城 构造 高大坚固 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联想 血汗、智慧凝成

《索桥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的故事情节并声情并茂的讲述。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深入挖掘本文的主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阅读——感悟——探究——延伸,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共同感受人间的美好心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类最美好的事物,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而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中国现代作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词汇积累:给加点字注音。

安澜桥 桥墩 岷江 逮捕 头晕眼花 雪冤 千真万确

3、展示“安澜桥”“都江堰”“二王庙”的图片。 4、按旅游行踪感悟课文内容

介绍索桥(1): 名称、桥身、桥面、桥栏、桥墩 站在索桥上(2-3): 都江堰 走下索桥(4-5): 索桥来历 感悟(6): 主旨 5、合作探究:

(1)、写索桥为什么还要还要写都江堰?

(2)、我好像看到了两千两百多年前的人们的手和心?这里的“手”和“心”都比喻什么?

(3)这个石头是会说话的。你猜猜石头会说些什么?

三、拓展延伸。

结尾一句“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结合现实生活你还能说出那些人间更美、更好的故事吗?

四、板书设计: 介绍索桥

索桥的 得到比故事 站在索桥看到——都江堰联想——手和心 故事 更美好的东西 走下索桥——故事——燃烧的心

五、写作技巧:1、比喻手法2、联想3、衬托4、铺垫

六、作业:

课下写一段反映“爱心”这一主题的语段,200字左右。

《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第二课时

“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

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

“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

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白鹤梁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白鹤梁是国家级文物。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本文写了以葛修润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反复实验,在否定一个又一个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最终设计出了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理想方案,表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极其强烈的责任感,以及他们为保护国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4、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保护国家文物。 教学重难点:

1、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2、了解科技工作者千方百计原地保护白鹤梁的经过,体会他们强烈的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

跟老师一起学

1、白鹤梁水下石梁位于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白鹤仙去,故名。问:“沉浮”指什么?

2、所谓“沉浮”是一种比喻,表现白鹤梁的出水和没水,盛衰命运。

3、它经历怎样的命运变迁,人们又是怎样保护它的?快速浏览课文。

4、自读课文。

5、本文用设问句开头,交待了对白鹤梁命运的关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6、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几个方案,分别是什么?

7、前三个方案有什么弊端?

8、工程院院士葛修润为什么要提出第四个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教学设计>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

9、出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葛修润苦苦思索,寻求原地保护白鹤梁的最佳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是艰难的,不仅因为技术难度,而且因为它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斗争。因此教学设计>文章采用大量的心理、神态、语言描写,突出人物的心理矛盾和事件的曲折历程。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

10、文章标题:“白鹤梁的沉浮”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白鹤梁的存在本身具有的特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形成特殊的长江景观。

另一层含义,则指由于三峡工程的开工,白鹤梁是否还能保持这样的风貌,这是它的命运的“沉浮”。富有诗意的标题引发悬念,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1、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文物保护的故事?

12、作业:了解更多文物保护的故事。 板书设计: 白鹤梁的沉浮

相遇 → 探寻、发现 → 保护、繁殖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和兵马俑的()与(),指出()。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谈话读文,提炼主线。

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

二、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三、选择研读,交流成果。

1、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2、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3、随机交流。

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战车100 战马100)

B、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

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

D、历史:年代久远

E、地位:最重大之一

四、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 ——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 ——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

建筑

极为壮观

军阵

威武雄壮

兵俑

世界第八奇

栩栩如生 神态各异

历史

年代久远

地位

重大之一

《综合活动2》教学设计 活动设想: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由热爱具体的家乡到热爱抽象的祖国,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必由之路。

活动目标:

1、通过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风景名胜、特色产品和产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家乡的文化,领略家乡自然风光和家乡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大胆地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培养学生做21世纪的社会人,促使学生在本课程的积极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课程内容

分组活动

活动准备

活动内容及过程

活动方式

第一组: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

学生参与考察活动和实践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方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并引导学生精心进行活动策划。

1.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①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

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令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

2.开展考察活动

①考察家乡的著名建筑及其特点与由来。

②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

③考察家乡某些地名的由来。

④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特点。

⑤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

3.组织学生为宣传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展实践活动。

以下一些活动形式可供参考:

①学生编写《家乡民间故事》、《家乡风俗习惯》、《家乡风味小吃》、《家乡名人故事》等小册子,提供给有关文化部门、旅游点。

②与有关部门合作,制作广告牌张挂在家乡显眼处,宣传自己的家乡。

③为社区群众策划一次家乡文化艺术表演或传统游艺活动。

到图书馆查书、把资料抄好、制成一本活动成果录。

第二组:寻访家乡的风景名胜

1.开展此项活动事先需精心组织策划,教师要给学生相应的指导。

2.教师要事先与风景区景点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1.实地考察景点(拉法山、红叶谷等),了解其具体情况,并收集一些资料,如:图片、照片、绘画、景点文字介绍等。

2.开展我为家乡旅游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分享收获,并分组写出考察报告。

4.将调查报告、学生的思考整理成建议书,送交各风景区及其管理部门。

实地考察、活动记录、讨论、交流、整理

第三组:寻访家乡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

培训学生访问的礼仪和技巧;调查计划的格式;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等。

1.根据初步活动意向,让学生回家展开自由调查,通过询问亲戚朋友或政府部门,了解本地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本地传统的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花岗岩、大煎饼等)。

2.商讨调查计划。

3.调查,整理资料。

4.宣传家乡特色产业。

①要求学生制作广告宣传画,评出优秀宣传画张贴于街道合法宣传点。

②建议学生设计产品包装并评优。

讨论、交流、整理、询问、考察或问卷调查

活动实施

1.组织形式:此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探究或了解,进行调查或考察,实践活动形式较多,宜以小组活动为主,可让学生自由结合成10~15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在总结评价阶段,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活动。

2.教师配备:需配备专职指导教师一名。

活动成果展示与汇报

1.展出的成果:心得、所获知识和照片等。

2.制作的广告宣传画和所撰宣传文章。

3.学生的变化:带队教师所记个案。

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同样需要进行评价,但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是否积极参加、亲历活动与实践,在于学生是否在活动中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情怀。而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具体知识。

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自我阐述与评定、其他同学推举与评说等。

2、日常观察与活动成果展示相结合。具体方式有:观察记录、活动表演、调查报告、成果展示等。

3、教师评价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的评价相结合。具体方式有档案袋、评语、活动记录、其他人〈包括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士〉推举与评说等。

第四篇:山西经济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第二册

第一单元 魔力画室 活动1 神奇的魔力画室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的形式掌握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2.能画出简单的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礼物,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画。欣赏后,大家有什么感想。教师告诉学生刚才的两幅画是用画图程序来画的。师问“同学们想不想试着画呀生答“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画图”(揭示课题)。

(二)画图程序的启动

画画必须先要启动画图程序,教师演示 依次单击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魔术口袋”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

师: 画图里的工具箱,就像魔术口袋一样,每一种工具都有它神奇的魔力。要想用画图绘制出精美的图画,就必须先了解它的功能,才能发挥它的神力。操作方法是:选择工具箱里相应的工具—移动鼠标到绘图区—根据情况单击或托运鼠标。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尝试操作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找自己的工具研究一下。咱们比一比哪组同学学会的工具最多,发现的问题最多。

生研究,师巡视、询问学生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表扬善于发现的学生。

师:请发现遇到难题的同学,说出自己的问题。请会的同学帮助解决。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会了哪些工具的用法。

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共同探索,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多工具的用法。大家都很棒。

(四)画一画

根据所学的工具,将老师出示的图片画出来看哪组画的好

(五)创意大比拼 师:出示任务 用铅笔工具画小蘑菇 生操作,师巡视。

同学互相参观。参观后,修改自已作品中不足的地方。

(六)打开图片文件

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打开”,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某一幅图片,单击打开。

(七)评比小小设计师 小组间推选一位小小设计师

(八)练习

1、用带箭头的线将打开“画图”程序的操作过程连接起来。

2、请写出下列序号号指的区域名称。

3、打开“画图”程序中的图片文件。

4、退出“画图”程序。

活动2 巧用铅笔画苹果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的形式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2.能画出简单的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画图”程序中的“铅笔”工具可画线条,但与平时我们使用铅笔的方法截然不同,在这里,“铅笔”工具需要在鼠标的指挥下才能使用。画苹果要用到“铅笔” 工具、“橡皮”工具、“放大镜”工具,填色时要用“填充”工具。

下面让我们看一看苹果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1、苹果中间的横线影响了画面效果,用什么办法可以去掉呢? ——用橡皮工具可以檫除画布内容。

1、给苹果涂色

2、画苹果的轮廓。

启动“画图”程序,如下图所示。单击铅笔工具,把鼠标移到画布上,这时鼠标变成铅笔,将前景色设为黑色,即在颜料盒上单

击黑色,然后拖动鼠标画出苹果的轮廓线。用同样的方法画出苹果柄。

二、前景色是由颜料盒左端上面的方块表示的。前景色是线条、形状边框和文字的颜色。通过单击颜料盒上的颜色可以设臵前景色。背景色是由颜料盒左端下面的方块表示的。背景色是文本框背景和填充封闭形状的颜色。

三、修改画面。

(1)单击放大镜,鼠标变成如图所示的样子,单击画布,画面内容被放大成如图的效果,选取最小的橡皮擦除苹果柄中间的横线。

(2)给苹果涂色。将前景色设为红色,把鼠标移到苹果上,单击鼠标,苹果就变红了。用同样的方法把苹果柄涂成绿色。

四、保存画图作品。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保存”,弹出“保存为”对话框,在文件名输入“苹果”,单击保存。

活动3 粮食丰收堆满仓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研究、讨论的形式掌握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使用画图软件 2.能画出简单的图形。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利用“直线”工具和“多边形” 工具就可以画出粮仓。

1、用“多边形” 工具画出粮仓和菱形纸的轮廓。

1、用喷枪给粮食涂色。

2、用直线写出“丰”字,然后给粮仓顶部添加几条斜线。这样粮仓就画好了。

二、

1、画出粮仓和菱形纸的轮廓。启动画图程序。如图所示,单击“多边形” 工具,鼠标变成“十字”形,将前景色设为连黑色,从起点(1)拖动鼠标到第(2)点并单击鼠标,然后拖动到第(3)点,第(4)点,再单击鼠标,最后回到起点,再单击鼠标,粮仓顶部的多边形就画好了。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画出粮仓的剩余部分和菱形纸的 轮廓。

2、给粮食涂色。单击喷枪,将前景色设为深黄色,将粮仓涂

成深黄色。同样,将菱形纸处涂成红色。

3、写“丰”字。单击直线,鼠标变成“十字”形,将前景色设为黑色,在工具箱的下面选择线宽,从第一笔起点拖鼠标至第一笔的终点。

用同样的方法写完剩余笔画。

4、画茅草。在工具箱下部选择细线型,用直线画四条斜线代表粮仓顶部的茅草。

5、保存图画作品。

三、练习。

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今冬开学以来,一直都是通过收发邮件的方式来和学生们交流课堂作业情况。原以为四年级的学生独自在家完成作业会有一定的困难,可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才发现,真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从收来的邮件中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用心在完成作业,而且作业都做得相当好。有的同学不仅完成了课本上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达到了老师的较高要求。从整体布局来看,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安排合理;从颜色和内容上来看,图画中不仅添加了自己的创意,而且还发挥出了自己的想象力,使得图画不仅颜色亮丽多彩,内容更是丰富,饱满,有意境,有的可以说算得上是一幅难得的电脑绘画作品。

下面就把同学们平时的课堂作业一一作以展示,一是和大家一起共欣赏,二是希望大家能给我和我的学生们多提宝贵意见,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成效。(以下习作按班级顺序排列)

活动4 可爱小鸡精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椭圆工具的用法,并能用椭圆和圆来创作图画。

2.学生学会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创作图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椭圆工具的用法,并能用椭圆和圆来创作图画 教学难点:图形是怎样组合的。

教学准备:示范画图、音乐、作品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我们已经学了铅笔、橡皮、刷子、直线等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画图工具。

2.请同学们先看几幅图画(出示幻灯片 1-3张),观察 这几幅图画主要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3.下面我们就学习椭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讲授新知: 1.认识椭圆工具。

我们到工具栏中去认识一下椭圆工具,一个形状象鸡蛋的工具,旁边 出现“椭圆”二字。这就是椭圆工具

2.学习椭圆工具的画法(师边演示边讲) a.设臵线宽。

b.单击工具 c.设臵前景色。

e.在画布上按住鼠标左键不放,画出一个大小合适的椭圆。 f.空心图形可再填充颜色。

哪位同学上来演示画一个镶边实心样式的椭圆。其他同学每个人画一个椭圆,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好。

练习题(幻灯片4)

3.同学们画的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很聪明,那我们再想一想:椭圆工具除了画椭圆,还能画别的图形吗?大家猜一下,怎样操作才能画出圆,而不是椭圆呢?

画圆的步骤:(师边演示边讲) a.设臵线宽。 b.单击工具 c.设臵前景色。

e.把鼠标移动到画图区按住shift键的同时拖动鼠标可以画出圆。

f.空心图形可再填充颜色。

4.画一画。指名一人到前面演示画一个圆,每人画一个圆。 练习题(出示幻灯片5)

5.比一比。画椭圆和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强调不同点。请学生注意。

6.下面老师再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刷子工具的用法。

三、创作图画:

学了椭圆工具、刷子工具的用法,我们就可以用它来创作图画

了。大家看刚出生的小鸡像一个小黄绒球,胖乎乎、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只可爱的小鸡画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绘制可爱的小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幻灯片6)可爱小鸡精心绘。

大家看这是老师画好的一幅作品,(幻灯片7)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画的这只小鸡,鸡身和鸡头是用什么工具画的?眼睛是用什么工具画的?嘴巴和鸡爪又是用什么画的?

下面是制作小鸡的具体过程: 1. 用椭圆工具画出小鸡身和鸡头。 2. 用刷子画出眼睛。

3. 用直线画出小鸡的嘴巴和鸡爪。 4. 用着色填充工具给小鸡涂色。

四、放音乐,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评价标准。(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修改作品) ①构图新颖、想象丰富。 ②图案优美。

③图案颜色、前景色和背景色搭配合理。 ④摆放位臵合适。

六、小结:

通过画小鸡我们学会了用椭圆工具画圆,还知道了“椭圆”工具和“刷子”工具的操作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绘声绘色制图形时要先单击鼠标,然后拖动至图形大小合适后松开鼠标。请注意为图形填充颜色时一定要确保图形是封闭的。

活动5 崭新电话进我家

教学目标:

1、会使用“圆角矩形”工具

2、会修改背景色 教学重点:

掌握“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分清楚“圆角矩形”工具三种样式的不同画法 教法:演示法、引导法、辅导法 学法: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联系生活实际(人们平时所用的通话工具)展示电话、手机实物,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假如让你来画手机、电话,你会怎样画?

三、教师总结学生绘制电话过程,并自已演示,讲解“圆角矩形”工具三种样式的使用方法。

四、学生自主实践

同桌互相探讨、帮助,教师督促、辅导学生,并随时总结共性问题。

五、展示学生学习成果 分别挑选两名优生和差生展示。

六、总结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作品。 板书: 崭新电话进我家 结束语: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知道了背景色的设臵方法,但学习电脑需要同学们不断去实践、操作。

活动7 绿叶黄花相辉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电脑画图程序中“任意形状选择“工具和“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创新,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德育和美育对学生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利用复制功能复制对象。

2、学会用翻转和旋转的方法变化图形、增加图形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

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利用复制功能和翻转的方法进行有目的地修改变化图形。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张图片。

教师:老师收集了几张绘画比赛中同学的作品,请大家共同欣赏。教师:蓝天、碧水、绿树、青草这样的美景不觉的心情舒畅,让我有一种仿佛臵身于画中的感觉,要是再来点鲜花,招来些蜜蜂,唤来些鸟儿,好不热闹。今天我就真诚的邀请大家帮他们种花吧,大家说好不好?大家今天可得加把劲,光我一个人可种不来那许多花哦。

2、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1)复制的方法

(投影出示)教师:课本30页“看一看”~40页“试一试”之前。大家找一找,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绘制花朵的

步骤问题的答案?)

复制的具体步骤:

①、用“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先择图块(叶子) ②、编辑——复制,编辑——粘贴。(边演示边讲解) (2) 水平翻转(出示幻灯片) 翻转叶子方向:

①、单击“图像”——“翻转/旋转”

②、在“翻转与旋转”对话框选“水平翻转”,确定。(边演示边讲解)

学生实践:自学并演示。演示时,要一边操作一边述说操作步骤。

小结。

3、明确任务,深化理解: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看一看这两幅图前后的变化。 学生实践:结合新知识,“复制”“翻转”和旧知识“曲线”、“移动”等完成任务。

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学生的操作,进行个别辅导。请先做完的学生当助教,帮助老师指导其他的同学完成任务。(如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

4、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认真操作,并熟练的完成“练一练”。 练习要求:

(1)相邻两学生合作交流、发挥想象共同把画面补充完整; (2)制作过程中要求用到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筛选素材信息,重新加工或加入自己新的素材信息完成作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活动8 摇摇摆摆小企鹅

教学目标:

1、知识:复习掌握已学过的绘图工具的使用。

2、技能:熟练掌握画图程序工具箱里的工具的使用方法,会使用拉伸、扭曲功能对图像进行处理。

3、情感:培养学生探究画图程序的积极情趣,拓展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画图程序中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技巧,那位同学说说我们都学了哪些画图工具?各有什么用途?

(出示:企鹅家族图画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画,它是用那些工具来完成的?怎么画比较科学而且高效。

二、新课讲授

1、自由阅读课本第35页看一看内容并回答问题:

怎样画企鹅?各用什么工具來画的哪个部位?怎么画出其他两只企鹅?

2、动手操作

A、阅读课本第36——37页试一试内容。

B、启动画图程序,绘制第一只企鹅。 C、小结绘制企鹅的方法、及体会。 D、完成其他两只企鹅的绘制。

3、作品展示,互相评价。

4、小结评价结果,并展示优秀作品。

5、修改自己的作品,并保存到班级文件夹中。

三、巩固练习

1、师生共同完成课本第38页练一练第1题(针对每一道题的每一个选型说出判断理由)

2、独立完成课本第39页练一练第2题(集体订正)

四、小结:

1、本活动中你又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掌握的怎么样?

2、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会用工具绘图,但是表达不出该工具的作用及使用特点,即会应用,但不能总结成理论,用语言表达的能力差些,另外对复制、扭曲的运用还不是十分熟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并在练习中不仅要学生学会操作,还要让学生能说出体会,让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反思——再学习”的学习习惯。

第五篇: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xià tiān léi yǔ méi zi nán guā zhuō chóng

qīng wā nǎi nai shàn zi qiān shǒu dān gè

zhī nǚ jīn huáng qīng jié wán chéng hé yè

qíng tiān zuò xia shì qing yǎn jing qún zhòng

二、写笔顺。

奶: 坐:

瓜:第四笔是( )。 梅:第九笔是( )。

牵:第五笔是 ( )。 星:第七笔是( )。

三、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情( ) 条( ) 成( ) 扇( )织( )

变( ) 群( ) 雷( ) 牵( )星( )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星星 ( )的夜晚 ( )的夏天

( )的西瓜 ( )的梅子 ( )的青蛙

五、选字填空。

进 近 尽

( ) 步 远( ) ( )头 ( )入 ( )力

1、我们走( )教室,等老师来上课 。

2、雾散了,远处的塔,( )处的树,都看得清了。

睛 晴 清 请 情

( )坐 心( ) ( )洁 友( ) ( )天

( )山绿水 山( )水秀 目不转( ) ( )空万里

六、 把下面的词组成一句话,并加上标点。

1.今天 的 好 天气 多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办法 一个 我 想出 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填空。

二人( ,三人 , 一 心,。

1、这句话告诉我们:团结( )( )( ),众人拾柴( )( )( )。

2、像“众”这样的字还有很多,试着写几个( )( )( )( )。

八.阅读后答题,一定要仔细哟。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来看天上的云。

我走出去一看,天上的云可真怪,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大的大象。

天上的云真有趣。

1.本文一共有( )节。第( )节是写云的样子。

2.“我”是在____________的时候看天上的云的,我觉得天上的云_________。

3. 天上的云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天上的云还会像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天上的云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二册第二单元教案】相关文章: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第十课教案04-12

二册教案第二单元06-28

新概念第二册第21课09-28

新概念第二册第73课09-28

上一篇:儿童玩具注意事项下一篇:儿童影视作品排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