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由于自然、设备和人为等因素,电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故障后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做为核心组成部分的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电网安全可靠长周期运行的关键问题。本文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和维护进行分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 篇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摘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对电力设备能否有效的运转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能否成功则需要在进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时符合一定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一些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要求,希望能对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有效的展开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电力设备 预防性 试验 要求

一、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重要性

所谓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指的是对于那些正在运行,已经在使用的电力设备进行试验,试验的目的是及早的发现电力设备的安全隐患,把危害降低到最小。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确保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转,以及当电力设备出现问题之后电力设备的继电系统能正常运转,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对于新进的电力设备和已经投入运行的电力设备,尤其是对于使用多年的电力设备或者是使用一段时间就不使用的电力设备、运行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长期不运行的电力设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电力设备由于年数已久所以无论是设备的性能还是电力设备的安全性都已经不能满足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转了,所以这时及时对这些电力设备进行检查,及早的找出问题所在并对其进行检修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每次都是等到电力设备出现问题才去检修那么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找不到问题所在,而且如果当很多的电力设备都出现问题的时候负责检修的工作人员会不知道如何确定电力设备的检修顺序,所以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可以避免电力设备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且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检修还可以解决当许多电力设备同时出现问题无法确定检修顺序的问题。因为一般情况下对正在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所检查出来的问题都是电力设备存在的一些隐患,所以对于检修的时间要求的不高,那么就可以根据电力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安排检修的顺序。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对电力设备检修人员对电力设备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电力设备检修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电力设备对于电力设备检修人员而言就像是孩子对于父母是一样的,电力设备检修人员了解电力设备应该像父母了解孩子一样,而电力设备检修人员想要更多的了解电力设备,就必须经常对电力设备进行巡查,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之后可以对所有电力设备的性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对其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电力设备的性能完好程度对电力设备进行分级,对于那些电力设备性能较好的电力设备可以减少对其检查的次数,对于那些电力设备性能较差的设备可以增加对其检查的次数,而且如果每次检查的时候都对电力设备的情况做出记录,那么当电力设备出问题的时候就能更快的找出问题所在及时的检修。

任何电力设备都有其使用的寿命,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有的电力设备分明已经到了其使用的寿命,但是电力设备依然运行良好,许多经营者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会继续使用这些设备,但是经营者也会担心这样的设备继续使用下去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这时电力设备检修人员就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样的设备能不能投入使用,如果继续投入使用还能使用多长时间,这样的设备能不能投入使用,如果继续使用还需要多长时间这要看以前设备的运行情况,还有设备近期的变化。而如果想要了解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所以,定期对电力设备进行预防性试验可以清晰的了解所有电力设备的情况,而且从某个角度说还可以节约经营者的成本。

二、进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要求

2.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规程

最早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规程是在1985年由我国原水利电部发布的,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也不是十分发达,所以该规程适用的是330kv以及一下的电力设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用电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在1991年的时候我国的电力工业部又草拟了新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规程即《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这个规程把电压的等级增加了170kv,即增加到500kv,这样大大满足了人们的用电需求。这个标准从1997年1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该规程适用于所有的电力设备,即使是从外国进口的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也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执行。而且还规定了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的试验项目、试验周期以及试验的要求,它还给出了电力设备是否安全运转的标准。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电力设备,例如电气设备、有关机械的设备、有关化学的设备等,但是规程里规定最多的还是电力设备。规程里规定的试验项目大概有4类,分别是定期试验、大修实验、查明故障试验、预知性试验,每种试验都有着它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各种电力设备究竟选择哪种试验项目和试验周期就需要了解电力设备平时的运行情况了。规程里还有一项特别重要的规定就是进行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后必须对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而且规则还规定了分析的具体步骤,首先在纵向上,应该把试验的结果和以往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看看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其次,在横向上还要和同类型的电力设备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差距是多少。最后把试验的结果和规程里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对比,看是否达到了规程的要求。

2.2进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要求如果按照其来源和依据对其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指的是交流耐压试验电压标准,许多电力设备出现故障很多都是因为设备的绝缘性能出了问题,因为如果是电力设备的外部零部件出现了问题那么检修人员就能很容易的发现从而解决问题,但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如果出了问题一般发生在电力设备的内部,换言之就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出问题的时间不定,而且还不易被察觉。有时甚至到底是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部分出了问题还是全部出了问题也不容易判断,但是交流耐压试验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虽然交流耐压试验能很快的发现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是否出现问题以及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但是交流耐压试验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交流耐压试验的电压一般会比正常运行的电力设备的电压要高,所以如果电力设备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保证其能通过吸收比、绝缘电阻等各种绝缘试验而且还必须保证合格,只有这样保证对电力设备的危害性不大,否则很有能会造成电力设备出现绝缘击穿的情况。另一类技术要求起初的时候并没有,而是由于进行了多次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之后得到了很多的数据和材料,试验人员在分析材料和数据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几种技术要求,例如我们常见的介损,很多电力设备都需要进行介损试验,以变压器油介损试验为例,对于油浸式变压器而言,变压器里的油就是起绝缘作用的物质,但是如果油浸式变压器里面的油出现了受潮和局部放电的情况,那么这时变压器里面的油就起不到很好的绝缘作用,甚至还会出现安全事故。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变压器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来判断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如果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状态不是很好的话,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就有变化,有时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可能会升高,有时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也可能会降低,但是如果油浸式变压器的绝缘状态良好的话,油介质损耗因数tgδ值则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我们常见的另一种是吸收比,所谓吸收比试验指的是在同一次试验中,分别测量电力设备在60s时的绝缘电阻和电力设备在15s时的绝缘电阻值,然后把二者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电力设备是否绝缘性能良好。测量吸收比的目的是发现电力设备是否存在绝缘受潮的现象。吸收比试验其实除了可以反映电力设备是否绝缘受潮,还能反映电力设备是否存在整体或者局部的绝缘性能不佳的情况。

三、总结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是保障整个电力设备正常运转的强有力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用电量不断的在增加,工业用电,居民用电等的用电速度都在逐年飙升,我们已经进入了电气化时代,正因如此,电力设备的安全工作也成为了历届国家领导人关心的重点,为此我国还专门制订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以保障用电的安全,但是虽然我们国家如此重视这项工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传统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化发展的需求了,例如如果按规程里规定的周期对电力设备进行试验,由于试验的周期较长,很多事故都是发生在两次试验的中间的时间里。所以国家颁布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并不是万能的,不是完全按照规程的规定就能避免所有的问题的,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保证大前提按照规程的情况下也可以有一些适合自己的规程。

参考文献:

[1]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 高压电气设备现场技术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

[3] 电力设备交接试验规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陈化钢.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 [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0.

[6]邬伟民.高压电气设备现场试验技术365问[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6.

作者:吴启卫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 篇2: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及维护分析

【摘 要】由于自然、设备和人为等因素,电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故障后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做为核心组成部分的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电网安全可靠长周期运行的关键问题。本文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和维护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维护

0.概述

从可靠性逻辑来说,自备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用电设备和企业是一种串联关系,从自备电厂到最终的用电设备的整个供电通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供电的中断。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行业一直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这种计划检修是按照预试规程所规定的试验周期、到期必修,而不顾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强制性,容易造成设备的检修不足和过度检修矛盾的产生,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能有效地检修设备故障。

1.企业电气设备故障统计

为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的分布和规律,以减少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和增强检修的针对性,对公司内2008至 2012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电动机四大项电气设备在运行和预防性试验中发现的缺陷故障统计分析: ①2008年变压器发生故障 8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 0 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电动机发生故障35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78%。②2005年变压器发生故障10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发电机发生故障3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电动发生故障37 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6.78%。③2010年变压器发生故障6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 11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电动发生故障2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33%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在发现解决企业内电气设备故障缺陷方面所占比率不到 10%,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各种状态进行有效可靠性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正确识别和排除设备故障是电气设备管理的基础。

2.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

2.1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

电气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气设备故障模式很多,其可靠性的分析也比较复杂。设备的劣化、缺陷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随机性,发展速度也有快有慢,但大多具有一定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会产生各种前期征兆,表现为电、光、声、热以及一些化学特性的变化。

在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判断后,根据各种征兆和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尽早发现设备运行中的潜在故障。

2.2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分析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和效益,并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电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水平。

它要求既要做好可靠性事件,包括各类故障和检修停运的统计评价,又要做好可靠性指标预测,尤其是将预测和评价结合起来,对比分析找到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原因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故障分析;②可靠性指标预测;③最优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④运行方式的可靠性评定;⑤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培训。保证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又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真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2.3企业电气设备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化系统的维修策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电气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通过有效开展可靠性维修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环境完整性;提高设备运行性能;提高维修成本效益;延长昂贵设备的寿命;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可靠性监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电气设备可靠性监测分析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欠佳,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研究在线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设备自检能力,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故障;电气运行人员缺乏操作、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初期故障,使得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这一方面要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选择设备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国家强制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要求和设备可靠性诊断状态不附的矛盾,作为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工业企业可先从非重要电气设备开始逐步执行可靠性诊断和维修,在取得一定经验积累再推广。

4.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工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和输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系统地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诊断和防范维修技术,保证企业的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通过对目前工业企业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探讨在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开展可靠性诊断和维修的可行性和维护策略,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设备维护保证,促进工业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宗相.电厂事故的可靠性预测与防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J.莫布雷,石磊,谷宁昌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作者:徐明辉

电力设备预防性管理论文 篇3:

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和维修

摘 要:通过对目前工业企业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分析,探讨在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开展可靠性诊断和维修的可行性和检修策略,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检修策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工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结构也越来越复杂,自备电厂装机容量和输配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由于自然、设备和人为等因素,电力系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故障,故障后如果不能迅速恢复供电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做为核心组成部分的电气设备的可靠性水平是关系整个企业内部电网安全可靠长周期运行的关键问题。系统地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诊断和防范维修技术,保证企业的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现状分析

从可靠性逻辑来说,自备电厂、输电网、配电网、用电设备和企业是一种串联关系,从自备电厂到最终的用电设备的整个供电通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导致供电的中断。电气设备(如变压器、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长期以来,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电力行业一直根据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的规定,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的停电试验、检修和维护。这种计划检修是按照预试规程所规定的试验周期、到期必修,而不顾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强制性,容易造成设备的检修不足和过度检修矛盾的产生,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未能有效地检修设备故障。

1.1 企业电气设备故障统计

为研究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发生的故障的分布和规律,以减少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和增强检修的针对性,对公司内2004至2006年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装置、电动机四大项电气设备在运行和预防性试验中发现的缺陷故障统计分析:

(1)2004年变压器发生故障8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电动机发生故障35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78%。

(2)2005年变压器发生故障10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发电机发生故障3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电动发生故障37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2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6.78%。

(3)2006年变压器发生故障6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发电机发生故障2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0次;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11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1次;电动发生故障29次,其中预防性试验中发现3次。预防性试验发现故障比率为8.33%。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在发现解决企业内电气设备故障缺陷方面所占比率不到10%,并不能有效地防止电气设备故障发生。所以对电气设备的各种状态进行有效可靠性分析,及时掌握设备的状态,正确识别和排除设备故障是电气设备管理的基础。

1.2 电气设备可靠性分析

电气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电气设备故障模式很多,其可靠性的分析也比较复杂。设备的劣化、缺陷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随机性,发展速度也有快有慢,但大多具有一定的发展期,在此期间会产生各种前期征兆,表现为电、光、声、热以及一些化学特性的变化。在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判断后,根据各种征兆和特点和发展趋势,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出预测和判断,从而尽早发现设备运行中的潜在故障。

2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

企业电气设备可靠性诊断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分析电网、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的预期目标和效益,并作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研究和制定可靠性目标,努力提高企业电气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它要求既要做好可靠性事件,包括各类故障和检修停运的统计评价,又要做好可靠性指标预测,尤其是将预测和评价结合起来,对比分析找到影响可靠性指标的关键原因和设备的薄弱环节,并实施相应的技术改造工作。具体包含以下内容:①故障分析;②可靠性指标预测;③最优检修和更换周期的确定;④运行方式的可靠性评定;⑤可靠性技术和管理的教育培训。保证工业企业电气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涉及广泛知识领域的系统工程,又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认真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才会有满意的成果。

3 可靠性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目前优化维修制度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基本思路是:对系统进行功能与故障分析,明确系统内各故障的后果,用规范化的逻辑决断方法,确定出各故障后果的预防性对策,通过现场故障数据统计、专家评估、定量化建模等手段,在保证安全性和完好性的前提下,以维修停机损失最小为目标化系统的维修策略。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一种用于确定电气设备在其运行环境下维修需求的方法。通过有效开展可靠性维修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环境完整性;提高设备运行性能;提高维修成本效益;延长昂贵设备的寿命;提高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可靠性监测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电气设备可靠性监测分析系统本身运行可靠性欠佳。需要进一步综合分析研究在线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设备自检能力,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故障。

(2)电气运行人员缺乏操作、管理水平,不能及时发现电气设备的初期故障,使得本来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复杂化,这一方面要通过专业业务素质的培训,另一方面在选择设备时也要考虑到系统的易用性。

(3)国家强制性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要求和设备可靠性诊断状态不附的矛盾。作为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工业企业可先从非重要电气设备开始逐步执行可靠性诊断和维修,在取得一定经验积累再推广。

参考文献

[1]徐青山,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及故障恢复[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鲁宗相,电厂事故的可靠性预测与防范[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J.莫布雷,石磊,谷宁昌译.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作者:沈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