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作之民俗文化论文

2022-07-03

【摘要】写作,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手段。在日常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他们的写作范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写作之民俗文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初中写作之民俗文化论文 篇1: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摘 要】由于对身边人和事物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没有写的内容”“不知道写什么”等问题,导致农村初中学生写作能力低下。对此,本文探究提高农村初中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即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农村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策略

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限制,对身边人和事物缺乏一定的观察和思考,因而导致怕作文,“没有写的内容”“不知道写什么”成为大多数学生不写作文的推脱之词。一旦有了作文任务,他们往往为了完成任务而作文,敷衍成篇、内容千篇一律、语言无生气、缺乏想象力。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在此做一些探索。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它能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自主行为。针对当前农村初中学生怕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情况,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难心理,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1.引导学生写熟悉的内容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传统命题作文的方式难以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说真话、说实话更是无从谈起。因此,作文命题应开放、包容,在内容方面应紧紧围绕农村孩子所熟悉的生活和场景,以他们周围的人、事、物、景作为作文内容,以此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表达的愿望,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教师可以出一组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一个来写。如:《我的妈妈》《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或干脆出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  》”,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作文,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贪玩是孩子的天性,据此,我们可精心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并在游戏前要求学生留意游戏过程,注意其他同学的言行举止和表情,在游戏后组织学生“说游戏”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谈得兴致勃勃,这样写起作文就不难了。在活动过程中,不同学生有各异的想法、做法、结果,因此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定是各有千秋,各不相同。

2.用鼓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把写得好的作文拿到授课班级作为范文读,这样学生会眼前一亮;将一些作文能力不好学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范读,则会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使之产生写作的欲望,产生“我也会写”的自豪感,从而由“怕写”迈向“要写”“乐写”的作文之旅。

3.组织多样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应组织多样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精选学生作文中的优秀作文或句段,贴在园地内供全班学生学习。有作品入选的同学会信心十足,继续努力,而未被选到的学生则会努力学习追赶别人。此外,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校刊、校报投稿。这样会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倍增,能够打消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和表现机会,激发学生“我要写”的濃厚作文兴趣和欲望,这样可以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质量。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就不可能写出好作文。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1.通过阅读和摘录积累作文素材

这里的阅读不仅是指语文课内阅读,还指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阅读,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因此,需双管齐下。一方面,从课本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是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都是中学生学写作文的蓝本。所以,认真阅读教材,充分运用课文,跟着课文学作文,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从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教材中的范文虽具有写作的示范性,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加强课外阅读。可多读诗古人的词歌赋,今人写的优美诗文,中外精美的小说,报刊杂志上的时文等。在读的同时,要多记,记下精彩的段落和句子,记下名言名句,积少成多。

2.通过观察与实践积累作文素材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许多新鲜事,但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若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必须引导学生观察与实践,并随时用日记形式表达出来,做生活的有心人。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培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前搜集素材最有效的办法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挖掘兴趣。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民间采风等方式去获得,如:可在本地方言里可以获得素材,在民间谚语里可以吸收养分,在民间节日里可以寻找民俗文化的沃土,春联、婚联等都可以有效提高语言积累。

三、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

1.基于阅读教学进行写作指导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从课文中了解更多的写作基本知识、写作方法等。如朱自清《背影》用的是开门见山的写法,直接点题。这样,能使读者感到简洁又直截了当。结尾时又和开头照应,用的是首尾照应的写法。又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一段,是对景物的细致、多层次、动静结合描写。还有其他课文中对人物、环境的描写等。

2.基于名篇仿写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仿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名篇具有用词准确规范、写人记事感染力强、写作特色显著等特点。仿写名篇,可帮助学生快速吸收名篇中有价值的东西,有利于学生正确、快捷地进入写作正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名篇,教师可按不同的写作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仿写训练。如作文开头结尾的训练、写景写人的训练等。

3.基于片段与整篇训练的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写作基本能力训练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片段作文练习。片段作文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写好片段作文是写好一篇完整文章的基础。片段作文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暂时不考虑整篇文章的主题、结构和布局等因素,也不求全,可单就人、事、景、物的某方面或局部做单一的写作训练。如专门描写人的外貌、记一件事情的片段、写某一季节特定的景和物等。写作的字数、方式可不和统一要求。

当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远不止这些。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鲁海洋.谈农村初中作文如何做到生活化[J].学周刊,2017(15)

[2]罗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文学教育(上),2017(02)

[3]周昌和.让农村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宝库——对农村作文教学的体会[J].学周刊,2016(13)

[4]仝乐婷.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7)

[5]王银云.浅谈农村作文素材的选择技巧[J].学周刊,2016(09)

[6]張永.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

[7]雷徐锋.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

[8]洪于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才智,2014(17)

[9]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10]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马志华

初中写作之民俗文化论文 篇2:

春华秋实,厚积薄发

【摘要】写作,是初中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评价手段。在日常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写作素材,拓展他们的写作范围。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素材;素材积累;课堂教学

严格来说,作文写作可分解为三个环节,一是素材选择,二是内容写作,三是阅读检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是影响初中生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其中,素材的选择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写作素材,不仅能给予学生写作灵感,更能使学生全面发挥自己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作文的水平。基于这样的前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對素材进行设计和整理,将写作素材概括为一个小提纲,进而将提纲辑录成册以备写作时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推动他们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导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进行了探讨。

一、素材积累来源于阅读

广泛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当学生对阅读的对象有所感悟,或对某篇文章提出的观点存在异议,则都可将它们视为写作的素材,而以此作为学生写作的动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写作能力,还能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对象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他们的写作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一是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单元设置,结合每个单元的主题来要求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亲近文学”、第二单元为“金色年华”,而单元中的课文即与主题存在着直接联系。因此,围绕单元主题开展阅读,不仅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教学完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俗风情”后,笔者即让学生于课外阅读《中国节日民俗文化》和《话说中秋》两本书籍,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的素材。

二是让学生养成作阅读笔记的习惯。严格来说,阅读仅是增长知识和拓展视野的一种手段,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它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阅读对象进行深度思考,继而产生写作的动机,而要进一步发掘阅读在积累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教师还需让学生养成作阅读笔记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完《范进中举》一课后,笔者即让学生们于课外阅读小说《儒林外史》,每当阅读完其中的一章,即用笔记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久而久之,则能不断丰富写作素材,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素材积累来源于课堂

除广泛阅读外,课堂学习也是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平台。众所周知,每一堂课学生都会学习一篇不同类型的课文,而以此为原点,提炼课文中有益于素材积累的元素并呈现出来,是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课文的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写作素材,而教师需要将这些写作素材加以整理,有针对性地传导于学生的心中。

如《小石潭记》一课,综合来说,本课有两个元素可进行整理提炼作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将课文翻译成白话文,其次让学生对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文本特点和写作风格等进行概括,总结出作者描写不同景物时所用的方法。其中包括:第一自然段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定点特写”的写作手法;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镜头变焦”的写作手法;第四自然段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那么,每一种写作手法都有哪些特点?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探究,而这一过程,即是第一次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

在课堂最后,笔者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风格特点进行了整体性的归纳,继而向学生介绍了作者柳宗元的相关资料,最后提出问题:除此一篇之外,他还有哪些著名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特点与本课有哪些不同?带着问题,笔者让学生于课外展开探究,而探究的过程,即是本课第二个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

三、素材积累来源于生活

虽然课堂教学是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平台,但课堂也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空间、信息量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加大课堂与课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于生活中发掘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以最大限度丰富素材量,为学生的作文提供更多可选题材。在实践中,教师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生活日记的好习惯,在日记中将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而为避免学生将日记写成一本流水账,教师可引导他们在写日记的同时,也写下每天的感悟和心得。如去超市购物时发现某个商品的价格上涨或看到路人闯红灯等等,将对这些生活掠影的感触记录下来,将它们分类并辑录成册,久而久之,这些生活片段则会成为学生写作的绝佳素材,并因它们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据此创作出的作文必然生活气息浓郁,从而不仅积累了写作素材,更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结语

总之,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一项系统的任务,需要日积月累,经过春华秋实的沉淀和时光浸染。只有这样,方能厚积薄发,让学生于素材积累中感悟生活美好,并发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推动学生于写作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季丽琴.破茧成蝶,畅游天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22).

(编辑:龙贤东)

作者:张婷

初中写作之民俗文化论文 篇3:

沐浴传统文化之春风,绽放写作教学之花朵

初中生写作文时,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离不开对素材的合理筛选与创造性组合,更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表达。总之,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但是,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部分教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分数,在写作教学中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他们只重视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比如要求尽量用排比句开头进行铺陈等,却忽视了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作文给人以浅薄和套路之感,缺少中国传统文化厚重的内涵。语文教师要把传统文化传承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作文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教师想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从指导学生观察做起,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一是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如日出日落、植物生长、小区环境、校园面貌、公园一角等,思考可以用我国传统的经典诗文中的哪些诗句进行描述。如,可以用经典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述荷花池。满池的荷花,一碧千里;碧绿的像玉盘一样的荷叶中,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婀娜多姿。置身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会深刻领悟我国古典诗句的深刻内涵,体会诗人当时细腻的思想感情。

二是指导学生设计读书手抄报,在班级展示。教师可以以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等为主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己设计,自己排版,自己绘画。这些手抄报,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反映的是学生家乡的地方特色、民族风情、民俗文化等,动手制作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作有关家乡特色和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作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三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古迹和博物馆,或者引导学生和父母出去游玩时,参观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地等,注意观察,写出游记,真实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四是引导学生定期收听地方关于传统文化的广播或定期收看少儿节目、地方文化节目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传统文化,为写作奠定基础。

五是指导学生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积累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教师可以提议家长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借阅书刊,或给孩子购买图书;可以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定期更换图书,供学生课间阅读;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班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每人带三四本书来学校,交换阅读。这样一个学期每个学生都能阅读不同的图书,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日后的写作中可以做到信手拈来。

二、弘扬优秀传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写作训练,启发学生思考。经过观察训练,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一些鲜活的写作素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写作主题,在脑海中加工、组合这些素材,形成腹稿,再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内化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为了把传统文化和写作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开展写作训练。比如,教师在端午节来临时,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可以向一些年长的人请教,也可以上网查询。收集的内容包括:端午節还叫什么?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和历史上哪些名人有关?民间过端午节有什么样的习俗?为什么会有这些习俗?学生收集完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围绕端午节的习俗布置教室,营造节日氛围;并组成合作小组,在小组内读屈原的诗词,共唱《橘颂》,再分享自己打算怎么度过端午节。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写和端午节有关的作文。从收集相关资料到布置教室,再到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在这些实践中学会思考,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的风俗。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这些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如春节吃饺子、贴春联、拜年;元宵节赏花灯、吃元宵、中秋节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登高、吃重阳糕。在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都可以提前制订写作教学计划,在写作训练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一草一木,观察家乡的一桥一亭,收集与家乡名胜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在参观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这道矮墙的历史、这座寺庙的来源、这条石板路的故事、这个码头的奇闻,以及这口古井的逸事等,通过有意识地探究和深入地思索,把这些内容变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基于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并在生活中思考,把传统文化和写作教学相结合,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三、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口头叙述和书写的方式,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信息输出和语言外化的过程。在初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和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相结合。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诵读、演讲、书写等都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方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组织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诵读经典,再组织学生结合经典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古诗词诵读大赛”“古诗词飞花令”“经典诵读作文比赛”“诗配画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积累古诗文,既培养了语感,又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吟诵着、吟诵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悌文化,“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的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就悄悄地根植在学生心底。这些经典名句不仅能给学生思想上的熏陶,也能让学生在写作时妙笔生花,这就进一步加强了传统文化和写作教学的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演讲比赛,引导学生选取中华民族历史上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改编课文中的历史故事,在班级进行小组课本剧比赛。这些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滋养着学生和教师。语文教师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沐浴优秀传统文化之春风,绽放写作教学之花朵。

作者:居付娟

上一篇:生态建材与生态建筑论文下一篇:电视纪录片创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