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分课时教案

2022-12-11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备课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输出结果。教案撰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份优秀教案应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尝试编写具有个性、富有创意、具有活力的教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皇帝的新装分课时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皇帝的新装分课时教案

【教案】第1课时 分桃子

分桃子

教学内容:分桃子(教材第

2、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

12×3=

20×4=

24×4=

36÷9=

48÷4=

72÷6=

二、导学新课

1.创设“分桃子”的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分桃子

1/ 4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汇报在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关注学生能否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图中有多少个桃子?”“68中的6表示图中的哪部分?8呢?” (2)提出问题: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3)解决问题。

①6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多少个? 列算式:68÷2= ②独立完成与小组合作,出示要求:

运用前面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口算除法该如何计算? 学生汇报: 口算:60÷2=30

8÷2=4

30+4=34 竖式计算:

请你根据刚才口算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展示不同的表示方法。

2/ 4

交流展示各自的竖式,结合前面分物的过程,说一说,竖式每步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1)和(2):先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0,就是60÷2=30;再把余下的8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就是8÷2=4;30+4=34,商34表示每只猴子分到34个桃子。

(3)就是把口算的方法简单的“安装”了过来,碰到不能平均分的情况就无法表示了。

对于算式(2)的形式,进行优化,并让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2.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补充完上面的竖式,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追问,余数2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剩下的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

3/ 4

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并用算式表示计算过程。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符号要写准确;

(3)从高位除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 (4)余数要比除数小。

4/ 4

第二篇:第1课时 几分之一

8分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研究欲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养成爱学习、会学习、乐学习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几分之一。由于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没有接触过小数,没有“分数”的概念。

难点: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几分之几的表象,理解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含义。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本课开始就创设了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分月饼”,分物品是学生生活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再现生活中“分月饼”

的场景,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平均分”,为下面教学几分之一的意义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要学习分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节课,为学生创设了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的,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7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几分之一……………………………………………1课时 第2课时 几分之几……………………………………………1课时 第3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1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一)……………………………1课时 第2课时 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

第1课时 解决问题

(一)……………………………………1课时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二)……………………………………1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教材89页~91页,例1~例3的内容及教材94页1~3题。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

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验创造的快乐,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具体的实例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纸片若干张,尺子、彩色笔。

【情景导入】

(1)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把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 (齐答)

(引导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这也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

(2)现在,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个人可以分得多少? (抽答)

“一半”能用我们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数字来表示“一半”。

教师讲解: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我们也可以把其中一份叫做是这个月饼的,而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们——几分之一分数中的一位,于是老师引出课题(板书:几分之一)(这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进行新课】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例1 1.理解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讲解: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两人一人一半,一半可以用来表示。(板书写法:)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12121212121212

请学生和同桌相互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么产生的?

(让学生直观感知二分之一产生的过程,通过读一读,说一说能够对二分之一的概念进行完整的表述。并明确一个单位内有两个) 2.理解的含义。

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月饼的主题图,提问:其中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抽答)

讲解: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板书写法:)再指着板书引导学生齐读把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写作 3.迁移出概念。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像、1……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4121414141414124.强调几分之一是在“平均分”前提下的概念。

提问:现在把月饼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对吗? (同桌相互交流后,抽答,并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针对回答对的学生,老师出示没有平均分成三份的月饼,再次提问把月饼分成三份,其中一份是这个月饼的,对吗?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错误,此时,老师再强调讲解要“平均分”) 教学例2:

1313

(实际操作折出多个几分之一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感知,并观察他们的大小,为例3的比较大小做铺垫)请学生先动手折一折,并用彩笔涂上颜色。

小组相互间展示交流:小组成员交流不同的折法,并相互说说其含义。请学生再在折出的纸上折出,也涂上颜色的部分。

老师巡视,选出不同折法的几种代表,提问:他们都是表示的吗?为什么?

(最后老师讲解:折法有很多种,但是只要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例3:

(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理解,比较各种几分之一的大小)观察之前折出的、,提问,谁大?谁小?老师再出示相关图片:、的比较,提问,谁大?谁小?

老师提问:通过以上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讲解: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那么它的几分之一就越小。那、呢?、呢?同学们能判断了吗?(抽答) (完善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本质) 【课堂作业】

1.91页做一做第1题:看图填出几分之一。 (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写法) 13151517121414131212141414

2.91页做一做第2题:看图比较两个几分之一的大小。 (巩固几分之一分数间的比较)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进行小结。

小语:我学到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一般地同样大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课后作业】

课本94页的练习二十中的第

1、

2、3题。

第1课时几分之一

1111>

<

4324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

2.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折叠、观察等数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数学思想,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使学生初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在积极寻求“分数含义”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了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篇:小老鼠分果果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看图说大意,口头编故事,练习编对话。

2、学习主动帮助别人,对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自己的好东西要学习与别人分享。

3、感受一个故事,感受几种小动物的特点与活泼可爱。

二、教学措施

采用老师诱导编故事,学生读对话,编对话,说故事内容等方式达到学习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故事

难点:学生读对话,与学生恰当互动。

四、教学过程

导入:可以唱儿歌形式导入,让学生齐诵《铃声响》儿歌。

师:同学们,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看到别人遇到困难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那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回答。

出示课题《小老鼠分果果》,书写在小黑板上。学生齐读。

出示封面。师: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来读一个故事,故事里可出现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呢,让我们走进故事里,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英国的本杰明,图画作者也是英国的格威妮丝 威廉森,是由我国的金波爷爷审译的。同学们,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讲述:有一天,小老鼠下山来玩耍,玩着玩着玩累了,就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图片一)你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

师:小老鼠看到大红果心里会想什么?学生回答。

师:小老鼠美滋滋地推着大红果往家的方向走,边走边想,“我的运气可真好,我要把它运回家,一个人美美饱餐一顿。”指导学生读对话,注意读出小老鼠的乐滋滋的心情,可多找几位学生试读。师,小老鼠正美滋滋地想着呢,突然,他一不留神,大红果滚进了水塘里。“这下可怎么办呢?”指导读对话。

师,谁能帮小老鼠出出注意,该怎样把大红果捞上来呢?学生回答。师:池塘里正好生活着小青蛙,它出来帮忙了。问,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青蛙?

读完了故事内容,问: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学生回答。指导读老鼠与青蛙的对话。

问:如果看到别人遇到困难,我们该怎么办?适时板书“帮助别人”图片十,说故事内容,问问题。

师:小老鼠滚着大红果继续向前走,可祸不单行,只听“哗啦”一声,大红果滚进了刺从里。(图片12)

师:小老鼠使劲地去够大红果,可怎么也够不着,而且身上还被扎了好多刺,真疼啊!(图片

12、

13、14)

师:这时候该怎么办呢?提示学生说出哪种动物不怕尖尖的刺。图片16,师,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乌龟?学生回答

谁能来学一下乌龟?找学生表演。

指导读乌龟和小老鼠的对话,小老鼠的话需要找学生补充。

老师板书“感谢别人”。

师,乌龟有厚厚的壳,他不怕尖尖的刺,帮着小老鼠把大红果从刺从里拿了出来。乌龟把大红果摸了又摸,这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小老鼠没有分给他吃,但他很不好意思,你看出来了吗?怎么看出来的?(图18)

师,小老鼠又匆匆赶路了。

图片20,师,只听“咚”的一声,大红果撞到了树干上,怎么才能绕过去呢?学生回答。

师:一只鼹鼠钻了出来,这是一只什么样子的鼹鼠?学生回答。 指导读“简单,我帮你挖一条地道。”

师,如果你是鼹鼠,你会从哪个方向挖?

图片22,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师:鼹鼠帮小老鼠挖了条地道,刚好够他们和大红果通过。大红果运到了树干的另一面。小老鼠会对鼹鼠说什么呢?学生编对话,表演。

师:小动物们帮助了小老鼠几次啊?老师找几位同学,把这几次的经过讲一讲。看看谁是“小小故事娃”。学生讲述。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小老鼠终于把大红果运到了陡坡下,它的家在坡顶上,小老鼠费劲地往上推啊。推,推,使劲推,使劲推。向上,向上,再向上。

指导学生读加油的话语。女生读,男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

师,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小老鼠终于把大红果推了坡顶的家中。大功告成了,非常高兴。可是,看图,小老鼠的表情为什么不高兴?引导学生说出,因为他非常地孤单寂寞。

师:猜猜故事结果。学生猜测。(图片27)

出示图片28 ,图上的小动物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怎么样。谁能说说,小老鼠是怎么把朋友们请来的,他会说什么呢?学生讲述。

师:这时候的小老鼠心情怎么样?学生说。(图片29)

老师总结:在生活中,看到别人遇到了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他们,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要去感谢他,自己的好东西要与别人分享,这样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快乐。

板书;我很快乐。

全班齐读。大屏幕出示结束语。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课时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的反思:通过学习了解到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基础,对整除的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但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总存在遗漏的情况。

2.3.5.倍数特征的反思:我的教学模式是:“找倍数——观察特征——验证发现——得出结论”,每一环节都使学生明确活动目的,找到学习方法。再到5的倍数特征时,何不由扶到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性呢?因此,我完全放手,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时通过让学生说自己的学号,谁是2的倍数,谁是5的倍数,然后自然的追问一句:“为什么有的同学举了两次手?”很自然的找到了既是2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我感觉这一个环节的设计非常自然,贴近学生实际。这是我认为比较成功

合数与质数的反思 :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配角”,教学中应把大量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讨论、观察,思考的机会。在教学中我除了给学生动手拼摆的机会,还让学生把几个数(如

2、

3、

4、

5、

6、

7、

8、

9、

10、

11、12等)进行分类。尽管学生可能分类标准不一样,但他们都能把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分在一类,把含有2个以上的因数的数放在一起。这样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说出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合数与质数。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五篇:杨帆《皇帝的新装》教案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礼州中学杨帆

本文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生字词障碍,介绍童话题材的特点以及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主要抓住童话语言的特点,从人物形象入手,解剖人物本质,探究童话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

本堂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角色所揭示的社会意义,培养自觉抵制社会丑恶行为的意识和勇气。

教学重点:品析人物形象

难点:通过人物形象分析,探究童话的深刻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座梦幻城堡。只有保有一颗童心的人,才能进入这座城堡。”当代著名童话作家杨红樱这样诠释着童话。如果说安徒生童话是一座深植在我们心里,丰富着我们童年生活的梦幻城堡,那么《皇帝的新装》就是镶嵌在这座城堡里的那颗熠熠闪光的明珠。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皇帝的新装》,去感受童话故事的魅力。

二、图文并茂——精讲故事

看图片,复述故事

三、整体感知——品味语言

1、皇帝是怎样一个人?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回答。) 明确:(1)为了穿新衣,他不惜花掉一切金银财宝;

(2)他不关心军队,不去看戏,也不游公园,穿新衣就是一切; (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要换一套衣服,差不多整天都在更衣室里。

由此可知,皇帝是一个爱慕虚荣,喜欢新衣成癖的人。

2、皇帝的新装又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明确: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3、生活中爱一种东西真的能爱到这种程度吗?衣服真的有这种特性吗?所以说作者在写皇帝爱衣成癖和新装的特性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夸张)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童话的特点,童话是借助想象与夸张来呈现的。那么第一段中哪些词语能体现这种夸张? 明确:(不惜、所有的、都、既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是„„)

4、除了皇帝爱衣成癖和新装的特性外,《皇帝的新装》中,你觉得最具夸张力的细节还有哪些?

明确:骗子织布的样子很夸张。(动作)

老大臣赞美的语言很夸张。(语言)

5、文中在描写不同人物的时候,还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用铅笔勾画出相应的语句)作者根据年龄、身份、地位的不同,抓住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准确、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特别是人物心理,细腻的表现了每个人物的特点。

四、角色扮演——感受人物

(角色扮演,分角色扮演文中主要人物)

先找出主要人物(皇帝,两大臣,两骗子,小孩,百姓) 要求:尽量展现人物的语气、语调、神情、面貌及动作

五、深度解读——剖析人物

再读思考:

1、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真话,这是为什么呢?

提示:文中有一句话起了关键作用(“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换原文中另一句话就是“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愿意在别人面前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吗?(学生们回答:不愿意)由此引出人性弱点-------爱慕虚荣,让学生了解骗子设计成功的原因在于抓住了人们共同的弱点,骗局的存在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这篇童话的魅力。

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也怕丢了王位。 官员: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更怕丢了乌纱帽。 老百姓:怕别人嘲笑愚蠢;怕招杀身之祸。

(爱慕虚荣、自私自利、自欺欺人)

2、最后为什么只有小孩子敢说真话,而且说了真话?

因为小孩子单纯,天真活泼,不懂得人情世故,无所顾忌,无私无畏。

3、“皇帝的新装”这一出荒唐闹剧,你认为这一场大骗局成功上演的最主要责任人是谁? 预设:

皇帝,他太爱慕虚荣了。 骗子,骗术高明啊。

官员,他们都没有说真话。

百姓,他们都在赞美皇帝的新装。

都有理,那究竟是谁导演了这场戏呢?这些人,都在为这事推波助澜。

4、在小孩子一语道破天机之后,皇帝为什么还摆出了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走完了游行大典?

他意识到自己受骗了,又下不了台,在事实面前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维护皇帝的尊严和权威,从而装作镇定自若地把这场滑稽的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更说明他的虚伪、愚蠢。

5、人物性格特点

读完课文之后你觉得谁最是可笑的?谁是最可恨的?谁是最卑鄙?谁又是最可爱?(找出证据来)

最可笑者皇帝:昏庸无能、爱慕虚荣、愚蠢、虚伪 最可恨者骗子:狡猾伪善

最卑鄙者大臣:虚伪愚昧、阿(ē)谀(yú)奉承、自私 最可爱者孩子:纯洁天真、无私无畏、直言不讳

五、情感升华——学有所得

通过这则童话故事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诚信、诚以待人、信以立身。

六、课后延伸

1、实话实说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需要付出代价,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2、放飞想象的翅膀

回宫后皇帝会采取什么行动,大臣们又会对皇帝说什么,两个骗子的下场又该如何?根据故事情节的提示,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想象作文《皇帝回宫后》。

上一篇:货车检车员技师答辩题下一篇:河道保洁人员岗位职责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