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2022-08-21

第一篇:培养孩子的关爱之心

小动物培养了孩子的关怀之心

前言:年幼的孩子认为小猫、小狗、小花小草和自己一样,是有小生命、小灵魂的,也是知冷知热、通人情的。因此,他们往往对小动物、小生物表示关切,很喜欢,甚至把它们当人一样和它们嘀嘀咕咕地说话。家长不必去向孩子解释这些动物与人不同。相反,应该肯定、支持孩子对这些小生命的关心和爱护,并借此告诫孩子不要去攀摘花草,欺负小动物。孩子们对动植物的这种仁爱之心,会有助于他们同情心的形成。

小动物是儿童最真挚的伙伴

儿童把宠物看成是挚爱的伙伴,在儿童眼里,宠物甚至胜过人,因为他们可以与宠物分享秘密,在难过时获得安慰,并非常愿意随时随地的照顾它们。比如,孩子在学校受到嘲笑或在家里遭到训斥,就会退缩一旁,与不会搬弄是非的宠物相厮守;他们会向猫猫狗狗倾诉所受的委屈,分享内心的情感,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得到一种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可爱的小动物都会给他们无条件的关注,宠物的可爱表情和种种小把戏便成为对孩子最安慰的语言,带给孩子最大的快乐,无形之中缓解了孩子心中的郁闷,帮助他们抚平心灵创伤、恢复自信与乐观。

儿童与小动物有着天然的和谐关系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年轻的父母往往工作比较繁忙,平日陪伴孩子和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够充分。而当孩子有宠物为伴,相当于多了一个可以交流和寄托感情的对象,孩子们在需要更多的情感时能够得到转移。这点从儿童在同小动物玩耍时脸上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兴奋神情就可以看到。与小动物相伴是儿童特有的天份,多与小动物接触不仅能激发儿童活跃、好奇的天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父母们与孩子平日里没有时间沟通的缺憾。

宠物在一些压力更大的环境中也可帮助儿童。实验证明,儿童在接受体检时有一条狗在场就会感到轻松一些。性格内向而不善交际的儿童可从宠物身上获得自信,因为宠物毫无保留地给予他们所需的关爱。最近对患有孤独症的儿童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从宠物身上寻求友谊和安慰的方式与对待家人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们似乎对动物的需求特别敏感,并喜欢抚摸宠物。

培养关怀之心

有些孩子在天生的好奇心萌发之前,就被爸妈灌输一些不当的成见,例如:动物是脏的、危险的,它们会传染疾病,还会攻击人类……。所以,这些孩子一接近动物,就会被爸妈斥责或吓阻,造成孩子害怕或讨厌动物。甚至,有些孩子还会欺负动物,以虐待流浪动物为乐;这群孩子缺乏众生平等的想法,把动物当成低等的牲畜,任它们被蹂躏也觉得不痛不痒。因此,让孩子有机会饲养宠物,和宠物一起生活、培养感情,孩子就能体会到,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也会害怕孤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当孩子对动物产生这样的同理心的时候,那么他们看到街上的野狗或流浪的小动物,也会产生莫大的同情与关爱。

培养责任感

爸妈必须让孩子明白,养宠物是个长期的工作,不像玩具一样,想玩就玩,不想玩就可以丢弃。一旦决定要养宠物,就得把它当成是家里的一份子,必须永远的爱护它。所以,爸妈最好将一部份照顾宠物的工作让孩子来做,如果家中有几个孩子,还可以做个工作分配表,规定每天谁要负责做什么事。让孩子除了与宠物玩耍之外,还要实际参与照顾与清理的工作,以养成孩子的参与感与责任心,也更能体会饲养宠物的甘苦。

与小动物接触对于儿童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但我们要正确对待儿童与宠物之间的相处,不能盲目引导。童年的生活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在童年时代

有可爱的小动物相伴,不仅能给儿童带来欢乐和启迪,使他们拥有多彩的童年,还有助于完善儿童的性格,培养儿童对家庭、社会和自然的热爱。

孩子的认识能力比较低,知识经验少,需要成人在认识上给予帮助,行动上给予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告诉成人自己做了什么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事情,成人应及时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的这种良好的思想行为。

第二篇:倾注关爱之心 打造育人环境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2011年,我镇在县关工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关心下一代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具体情况,全力做好健全组织网络、青年思想教育办好镇村校外辅导站等项工作。2012年,我镇将继续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抓紧抓好,努力打造我镇育人环境,使我镇青少年能够在一个比较宽松舒适的环境条件下愉快的生活和学习。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

2011年按照县关工委对镇、村、组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具体要求,我镇对19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都配齐了关工班子,实行就地、就近,量力而形的开展工作。村关工委由3-6人组成,明确一名村关工主任具体负责,各生产组明确组长负责。七顷村老支部书记程郁景70出头,每期关工报纸都能按时送至每个生产组长手中。他能多次登门对本村一些致富无门的青年同志,说服他们乘年轻学习一两门专业技术打工挣钱。辛庄村67岁年龄的村老书记汤乃中尽管患有高血压等病,但他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分热情,经常到镇组织办,镇关工委回报关工工作。他常在本村、特别在青少年人群中夸赞自己的儿子30岁在深圳市现任独立团政委,又是武汉大学高才生,从而激起这些青少年好强的学习热情。这个村这两年出了10多名重点大学生。像这样的村关工委主任我镇仍然利用他们做好关工工作。另外,各村均有关工委办公室,关心下一代工作10项制度全部上墙。我镇考核各村、组关工委工作没有过高的要求,就是要求各村无一名辍学的孩子

- 1234 -

第三篇:关爱之心、鼓励之言、朋友之行

——改变学生辍学想法之我见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高中地理老师,由于学校高中班级不是很多,常常要身兼初中地理课程。上一学年,我更是身兼初二(6)班班主任。作为五邑地区的学校,不管文化课基础好还是弱的学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要出国而辍学,有时正面说教无济于事或适得其反,尤其是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难取得一致,甚至是来自家长的阻力导致孩子辍学等问题十分棘手。面对这种经常出现的状况,学校却给出了死任务,学生流失率绝对不能高于一个定数,班主任在这方面压力很大。

今年6月下旬临近期末那会儿,学生出现了各种状况,我因此对于班里的情况特别关注,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大概六月二十七日星期一那天,第三节地理课发现班里原来很文静的一个女生9号上课变得懒散,没精神,甚至经常趴桌子,一点听课的意愿都没有,问什么问题说没事,提醒也只是勉强打起精神一会儿,不久还是恢复原样,无济于事。根据过往的经验,我的脑海中蹦出了9号的厌学症状像要辍学出国的表现,感觉情况很严重。针对这种紧急情况,在不惊动她本人的情况下,下课后我迅速展开调查。

从舍友了解到,周日从家里回来感觉挺高兴的,应该没有什么事,只是开玩笑说不想念书了,昨晚的睡觉也没有什么问题。同桌说,她今天懒散了点,没平日有精神,不过倒是说过念书没希望,考不上重点中学,念也白念,不想念了。

这个学生上中学以来成绩比较稳定,偶尔能冲击重点高中的线,是学习压力特别大的那种学生。正处于思想动摇的阶段,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很快就流失,处理得好不仅能留住这个学生,还是一个能考重点高中的好苗子。所幸的是学生现在正在矛盾的挣扎中,本身还十分愿意学习,需要立刻想出办法来,在不伤及学生感情和自尊的情况下,解开心结,处理妥善。

晚上,通过电话,从她爷爷那里了解到,9号在国外的父母并不是太了解她的学习情况,对她读不读书存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时,我大概找出9号想辍学的原因了。学习上,9号的成绩在重点线之间徘徊,学习压力很大。生活上,9号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内向,无法通过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释放学习压力。还有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只留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太了解关心。这几种原因共同促使9号出现了不正确的想法,思想出现了波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首先,我通过9号的爷爷取得和她远在国外的母亲的电话联系。花了半个多小时,总算说服了她的母亲,基本上改变了她对孩子无所谓的态度,并且答应过一段时间通过电话和9号联系一次,关心一下9号的生活和学习。其次,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在饭后以朋友的身份找9号聊天,关心开导她,对她进行鼓励,帮助她释放学习、生活上的压力。最后,期末考试之前终于成功扭转了她的想法,稳定了她波动的思想,重新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反思:

在本则案例的处理中,收获不小:成功留住了一个学生,解决了一个家庭的矛盾。并通过这件事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用关爱之心、鼓励之言、朋友之行的方法来处理现在90后或00后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逆反期,思想波动比较大,希望获得肯定、尊重的心理比较突出,说教训话式的教育往往无法直接奏效。同时如何减弱甚至消除社会环境与家庭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成了我们需要特别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让感恩之心永存孩子心间

“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 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智慧,也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科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保护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在儿童阶段没有产生感恩情怀,成人后也必将缺少感恩意识,缺少与社会、与伙伴的团结友爱,当然,和谐社会的建设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感恩情怀是现代社会公民的起码素质,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

4.感恩教育是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感恩情感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我认识与超越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消费品,却没有提供充足的信仰与追求,古人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③现代人说:“穷得只剩下钱了。”都是对人们感恩情感缺失的真实写照。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小学生如何实施感恩教育呢?

1、认识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欢乐的源泉;家,烙印着童年多少回忆,洋溢着父

母多少关爱。在感恩教育的纵轴中,感恩家庭、感恩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基础。因为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家庭与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的形成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联系。我班一名留守儿童苏孙波,父母到外地打工,他常年跟随年迈的奶奶在家生活,放学回家,因常做家务,耽误学习,我总是这样教导孩子:要感谢奶奶、父母,他们给自己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只有学会自立,刻苦努力学习,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达。其中一名小女孩,父母早在三年前双亡,这个孩子只得寄宿在姑妈家,我时常鼓励道:你可要坚强些,更要感谢姑妈为自己付出的一切。所谓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另外,班上的少数独生子女,我则利用品德课上一些相关的事例对其进行教育,如教学《父母的难处》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前开展调查、采访活动,了解父母经济、身体、工作方面的难处,学生体察到了父母的辛劳,他们对于家庭的责任,也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关爱。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要主动为父母分忧,从而培养、建立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并在课后安排了实践活动:做一天临时家长,让学生代替父母考虑一天的柴米油盐和家务安排。由此使学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真正感悟父母之恩深似海。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的关爱、抚育的辛劳,学会初步的自立,具有初步的家庭责任感。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周围的世界,进而关心人类以至整个社会。

2、让感恩教育融入学校的整体活动

感恩教育不但贯穿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同时也要注意课前的铺垫和课后的延伸。通过班级主题队会、体验实践活动、学科人文渗透等渠道,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施恩就是开导学生做人要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只有“用爱来交换爱”学生才会真正地学会感恩,快乐生活。

如: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中《父母的疼爱》《现在的我能做什么》等几课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感谢父母养育我”的感恩主题系列活动:

(1)布置爱心家庭作业。

①父母的生日,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②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③假日离开父母时给父母打一次电话,送去一声问候; ⑤偶尔给父母端洗脚水、梳梳头、捶捶背、搓搓手(握握手);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等。

(2)开展征文活动:《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感恩老师》等等。

(3)举行主题队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4)体验教育活动:

① “一日护蛋”(开展“一日护蛋”活动,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鸡蛋,除上体育课、文体活动课以外,必须全天随身携带,放学前交流“护蛋”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游戏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 ② 观看剖腹产手术录像(通过画面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一位母亲勇敢地接受剖腹产手术的全过程。这一生动的画面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养育儿女都承受

了巨大的痛苦与艰辛。让学生看到:创造一个生命还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把这小小的生命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还要历尽千辛万苦。)

(5)听感恩教育讲座:今年四月中旬,我校组织全体学生听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讲座。演讲者声情并茂,故事情节牵动着每个孩子的心灵,孩子们感动得潸然泪下。通过这次活动,我想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学着知恩图报,报答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以致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正如鲁迅所言: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④ (6)观看感恩视频。孩子怎样回报父母,如:妈妈生病了,我该怎么办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爸爸从外地打工回来了,我应该怎样做;我为姥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3、心有博爱,感恩社会是感恩教育的升华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而社会交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我们的孩子离开学校、离开家庭,同样需要走进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运用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和认识,以此来加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懂得用自己的宽容心、关爱心去融入社会,感恩社会。

如今党的春风送温暖,政府给予了孩子们很多很多幸福和关爱。孩子们每天除了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能吃到到各种营养中餐,路途遥远的学生也能在学校里就餐。贫困生每学期能领到300——500元生活费。每年“六一”这天,每位小朋友都能收到政府送给的一份礼物。进而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如: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这一课时,可以先播放 “感动中国”的颁奖典礼视频资料。以这种具有震撼力的、直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于具有代表性的、有影响力的“英雄”有一初步的认识,由此同时激发孩子内心深处那份最真、最纯的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美好愿望。接着,展示学生收集的许多普通工人辛苦工作的图片和资料,直观地了解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最后组织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社会上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的工作,知道他们的成就,明白他们的付出。让同学们深深地懂得:社会上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付出和帮助,只有心存博爱,才能感恩社会。

三、施恩不求报的教育

正如华罗庚所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施恩不求回报是更高层次的品质,是学生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学生不但能知恩图报,还能在不受恩的前提下广泛施恩,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主体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是施恩行为,这才是人类最高的情感,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感恩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小学感恩教育的具体活动也应该走实践道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认识,接受考验,得到锻炼,唤醒感恩心,激起责任感,从而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启迪智慧,产生力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会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勤奋学习,珍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同时,更要关注感恩教育,在学生

心中栽下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感恩树”!

【论文字数:3837】

参考文献:①《现代汉语词典》

②《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③《孟子•滕文公上》。 ④鲁迅文集《感恩的心》

第五篇:开启感恩之心,培养感恩之情

凉州区武南铁二小 刘晓洁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是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一种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是—种以人性良知唤起学生觉悟的人性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以下就以我如何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实施家庭感恩教育

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智商高、知识面广、信息多、活动力强、胆子大,表现为敢想、敢说、敢干。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他们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淡漠冷落的人情世故,养成了小学生们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家他们自私任性,唯我独尊,不会关心他人、同情人。小小年纪的孩子对爷爷奶奶当众打骂;将几元甚至几十元的玩具、学习用品弃之不顾;面对别人的帮助态度冷漠„„这不胜枚举的心理偏差,必将导致学生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不良心理的形成。而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正确人格,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我对本班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爱的渗透,让学生在亲身感知、体验、实践中懂得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一切对他人有帮助的人,感谢社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和谐平衡地发展。

为了让学生感悟亲情,我让学生做了一次亲情测试题,在纸上先写出4个你最爱的人,大多数同学都写了妈妈、爸爸,其余均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哥哥、姐姐、妹妹、弟弟不等。我看到同学们写完后脸上露出了幸福、自豪、得意的笑容。然后我再让同学们先划去两个人。这时,我发现孩子们的脸上犹豫不决,随即我就问,这么难决定吗?为什么呢?有的同学就说:我想起了姐姐陪我玩,买零食我吃的场景;有的说:我想起了奶奶有好吃的都舍不得吃,留给我吃的场景;还有的说:我想起了小时候爷爷每天为我讲故事的场景。随即划去了除了父母以外的人。接着,我又让同学们划去剩下的两个人,此时我看到同学们的表情更为难了,因为就只剩爸爸妈妈了!这时有同学忍不住站起来了,着急地说:“怎么办呢,失去了他们,我怎么办呢。”还有的说:“爸爸妈妈我怎么能划去呢,虽然我经常对他们发脾气,但是他们对我的好我是永远记在心上的。”在我发烧时,妈妈不顾一切的把我送到医院,在下雨天,爸爸冒着大雨来接我,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裳„„总之,同学们坚决不肯划去自己的父母。

通过这次亲情测试题,让学生充分感受父母的爱是那样的深,那样的真。

感恩教育活动,还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首先我要求每个学生每周要为父母洗一次脚,每天帮父母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天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基本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学会以实际行动感恩,不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有的学生家长高兴地说:“孩子以前不太懂事,常惹我们生气,没想到送到学校,就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二、实施学校感恩教育 在当前尤为重视学校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今天,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心中有他人”的教育,而“感恩”之心也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环境的影响。

长期以来,师生关系是一种“管理与服从”“权威与听从”的关系,处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之中,孩子的心灵是封闭的、压抑的,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受到了阻碍,学生的感恩之心当然难以养成。为此,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心创设平等、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恩教育。例如,有一天,晚上回家后,有一位学生打来了电话,并用很小心的口吻,就一道数学课上的练习题解答与我进行了交流,在问答中,使我发现了自己的失误,于是我向那位同学表示了最真挚的感谢。第二天上课课时,我更正了错误的讲解,并向全体学生郑重说:“对不起,老师昨天讲解题目时,犯了一个错误,请你们原谅。此时我看到黄凯同学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同时也看到很多羡慕的眼光。

我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聊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主动向孩子们打招呼,说声“你好”;当得到学生帮助时主动说“谢谢”;当孩子生病时,亲切地嘘寒问暖„„从而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孩子们的生活中时刻充满温馨,充满真情。

同时,我还根据学生的特点,让学生通过翻阅书籍或网络搜索,寻找与“感恩”相关的句子,然后在课堂上朗读。并收集“感恩”的故事,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班级中宣扬“感恩”,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感知身边人的关爱,还布置写一封感恩的信。把这些感恩的句子、故事、古诗词、中外名人名言自主设计成“感恩报”。内容有长满爱心的参天大树,为了让这这棵“感恩树”繁荣茂盛,就用笔写下“谢谢某某借我铅笔”“谢谢某某辅导我学习”„„为了争当感恩明星,认真完成感恩任务。“感恩报”成了传递爱心和感激的使者,孩子们在相互欣赏、讲述、学习中进一步加强了对感恩的理解。

三、实施感恩社会教育

现代社会有许多青少年在顺境中不能感到幸福,与人交往却难以融洽,甚至出现负情绪——焦虑、孤独、自卑、厌学、仇视等。诸如:打架斗斗殴,离家出走,抢窃犯罪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只会受恩而不会感恩。因此,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感受党和国家对自己的爱和付出,并把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念,是情感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此,我联系身边实际引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算,我们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书本费,一本品德与社会要7.40元,我校900个学生要多少元。即6660元,还有语文、数学、科学„„等,仅我们一所小学国家就要给我们出多少钱的书本费。再看一看我们学校有国家农村远程教育提供的多媒体教室、整洁明亮的微机室、宽敞明亮的教室、软化处理过的纯净水、有四层的教学楼,学设备齐全„„,这几百万的硬件设施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最后要想一想,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唯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为社会主义祖国多做贡献,报效祖国。

要知道我们每人多转化一名学生,我们的后来者就会多一份幸福,少一份烦恼。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懂得感恩的人,我们大家就必须长期坚守、持之以恒,应是一位教师和一位教师的接力,一所学校和一所学校的传承,直至把学生送向成才的彼岸。

德育工作是一项细雨润无声的系统工程,学会感恩是其中之一。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

这样,世界必将充满爱„„

上一篇:汽车零配件工作总结下一篇: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