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对外直接投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近年来,国际资本跨国流动较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发展成活跃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对国际资本流动方向、结构与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呈现出新特点。我国应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特点,优化并构建适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更好参与国际分工。

第一篇:对外直接投资论文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摘要: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在发展中经济体中,我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居首位,同时也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其对外直接投资必然会表现出新的特点。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投资规模、投资区域、投资行业、跨国并购,并用主流与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来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投资特征;投资理论;跨国并购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现象的研究,创立了许多国际投资新理论。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市场控制理论分散风险理论、提高公司形象理论、国家利益优先取得理论等非主流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它们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之间投资的动因。文章在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之后,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各特征现象。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情况分析

从2002年起,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成倍增长,流出流量从2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559.07亿美元(2006年开始将金融类直接投资列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较上年增长111%,是2007年的2.11倍,而累计净额(存量) 平均增长率达到133.01%。其中,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在发展中国家居第二位,2006年在发展中国家位列第一,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中居第13位。2009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565.29亿美元,名列全球第五,发展中国家首位。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同比增长20%,达到680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从1990年起一直稳居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中前10大来源国之列。2006年超过巴西,在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俄罗斯和新加坡。2008年在全世界排名12位,在所有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中排名第2位,对外投资与吸收外资的比例已升为1:2,到2008年末累计存量达到1839.71亿美元。

2003年至2006年间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分别占全球的0.45%和0.48%,0.90%和0.55%,1.68%和0.59%,2.72%和0.85%。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比例分析,可知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规模较小,但相对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全球重要投资来源地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同时,由于金融危机,在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我国2007-2009年占全球流入流量的比例却呈上升趋势,分别为3.78%、5.44%、8.66%。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趋势说明我国越来越受到外资的注目,是对跨国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分析

2.1 区域分析

发达国家是FDI流出和流入的主要地区,金融危机改变了全球FDI区域性格局。从区域划分来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作为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比发达国家更具有吸引力。在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居首位、也正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来源。

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亚洲,上升趋势强烈,到2008年对亚洲的投资为435.48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77.89%,其次是拉丁美洲,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占到九成。2009年,我国84.44%的对外直接投资也集中在了这两个地区,合计为477.35亿美元,在亚洲以对香港的投资为主。2009年对香港的投资为356亿美元,更是占到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8%。

对拉丁美洲的投资由2003年的36.37%下降到2008年的6.58%,在2009年又占12.96%,跃居第二,其中在2005年对拉丁美洲的直接投资超过亚洲地区跃居第一,占当年投资额的52.74%。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对非洲的投资无论是绝对上还是相对上都有较快上升,从2003年的0.75亿美元到2008年的54.91亿美元,占总投资的比例也由2.62%上升到9.82%,到2008年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洲。但是,非洲在2009年则是我国对外投资最少的地区,仅占2.55%。总体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多的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即南南投资。

2.2投资行业分析

早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中贸易型企业数量多,而金融类企业规模大。近年来,对外投资行业主要分布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采矿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和商务服务业,合计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90%以上。

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主要是采矿业和制造业,其中采矿业的投资波动性较大,两者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由2003年的70.16%下降到2008年的13.58%,在2009年占27.57%。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的趋势,从2006~2009年合计分别占当年流量的43.31%、52.36%、75.62%、62.52%,其他则投资一些较低层次的三产行业,如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交通运输、仓储业。世界投资报告认为,今后几年外国直接投资在以采矿业、农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初级产业部门的前景持续看好,而在制造业的前景则不那么乐观。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制造业的投资比重由2003年的21.86%下降为2009年的3.96%,对采矿业和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则较大,2009年分别占23.60%、36.22%,对行业的投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投资趋势。

2.3兼并收购分析

2004年后形成了新一轮跨国并购的浪潮。发达国家虽然主导着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向,但显然不能忽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国际直接投资舞台上的一股新兴力量。

在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中,我国的影响明显增强。2006年跨国并购金额占直接投资的1/3,总金额达80亿美元。2007年跨国并购也有所下降,并购额只有63.05亿美元,占当年对外直接投资的23.8%。2008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国企业积累了大量资本。另外,我国外储丰富,余额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而当前许多国家面临缺乏资金的困境,这就给我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兼并带来很多机会。2008年,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为30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79%,占当年流量的54%。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我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2009年1~9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28.7亿美元,海外并购占43.5%,全年并购投资占对外投资总额的34%。中国海外并购爆发式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得益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强劲复苏。

3结论分析

3.1结论

根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比例分析,可知尽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规模较小,但相对地位不断提高,作为全球重要投资来源地的地位也在不断增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多的流向发展中国家,主要区域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表现为南南投资。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第三产业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对行业的投资发展趋势符合世界投资趋势。与此同时,在新一轮跨国并购浪潮中,中国的影响明显增强,中国海外并购规模和速度呈现爆发式的发展。

3.2理论解释

小规模经济理论说明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可以利用低成本、适当规模和适应技术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投资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我国基本处于第二阶段,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内部化以及区位优势仍较微弱,表现在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循序渐进的扩大。

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在区位选择上,遵循渐进发展轨迹,首先利用种族联系在周边国家进行直接投资,随着经验的积累再逐步向其它发展中国家扩展,最后,为获得更为先进、高级的技术开始向发达国家投资。该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流向亚洲和拉丁美洲,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也认为在行业分布上,首先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然后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不断推动对外投资的发展和本国产业的调整和升级。同时,投资发展周期理论认为我国发展程度较高的产业和企业可以将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其发展壮大的一种方式,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对国外技术和经验的消化、吸收和改造,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我国的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比较符合这一特点,如我国以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

边际产业转移理论认为如果一国的产业对一些国家具有潜在优势,那么这些国家就是该国对外投资潜在的市场。以非洲为例,非洲大部分国家产业结构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我国的很多产业在许多非洲国家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我国的农业技术在非洲也具有比较优势且市场巨大。所以,我国对非洲的投资无论是绝对上还是相对上都有较快上升,到2008年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二大洲。

垄断优势这一理论揭示了国际并购是当前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以及合资走向独资的内在原因。通过并购获取能源、资源,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个案数量和并购总额都迅速上升。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实施并购的主体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

参考文献:

[1] 宗国恩.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09, (34).

[2] 冯鹏程,仲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点及趋势展望[J].理论 前沿,2009,(5).

[3] 宋伟良,徐永胜.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J].经济观 察,2004,(12).

[4] 胡义.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发展前瞻分析[J].经济经纬,2008, (5).

[5] 王道俊.国际直接投资最新趋势解析[J].亚太经济,2007,(5).

作者:向艾,张海波

第二篇:国际直接投资特点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建构

【摘要】近年来,国际资本跨国流动较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逐步发展成活跃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格局的不断调整,对国际资本流动方向、结构与规模产生了直接影响,呈现出新特点。我国应结合国际直接投资特点,优化并构建适宜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模式,更好参与国际分工。

【关键词】国际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模式 构建

进入21世纪后,国际直接投资实现了快速发展,存量与流量实现了持续增加,不断发展成国际交易中的重要力量,技术、贸易都归入到国际直接投资结构的框架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伴随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新情况,尤其在投资流向、结构和规模等方面表现明显,将对企业国际竞争力、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等产生重大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的现实效益

国际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对输入、输出国都将有益。国际直接投资能让输出国家的投资直接进入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国际性的生产与营销网,实现在全球资源的科学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与输出国家的经济效益,为输入国提供资金、技术等支持。对我国来讲,它能有效解决资金储备不足的问题,借助国际直接投资去掌握技术,提升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①。再者,国际直接投资也能帮助发达国家,进一步完善输入与输出循环体系,获得经济动态平衡,进一步完善工业布局与经济结构。

但是,还要看到外资也能冲击民族工业,破坏资源的不科学分配。而从长远来看,世界经济是有机体,不管是哪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该经济体独立运作。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经济交流,构建科学合理的输出运作机制,更有利于发挥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正面效益,更好适应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特点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在信息技术的着力推动下,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跨国公司逐渐发展成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大规模趋势,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实现跨界运作,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劳动力资源等相关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流动,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开展了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技术转让、服务以及贸易等活动,实现了经济活动全球化运作。在该趋势下,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与投资主体多元化。国际直接投资中的主流形式与活跃因素是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速度比借贷资本输出要高,并且国内投资、世界各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国际贸易等的增长呈上升趋势,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主体②。同时,国际直接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设立的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处于主导地位,比如,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市场上占有优势,并且收支顺差不断扩大,成为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策源地,并且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及亚洲新兴国家开始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崭露头角,开始涉及国际直接投资。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发达国家采取的对外直接投资重点是独资,积极开展并购,这样其始终处在垄断地位,比如,我国新设投资项目获得外商直接投资比例逐渐提高,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上升趋势尤为显著,达到了接近80%,原来的合资企业独资化趋势更加显著。

二是资本流向与投向出现了新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开始,对欧盟等国家展开大规模投资,新兴国家投资也开始出现在发达国家,对外投资展现回流趋势,再加上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市场资金常出现短缺现象。比如,2009年新兴国家市场企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金额为354亿美元,而同期发达国家并购新兴市场企业活动在下降,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实行的对外投资政策上出现一定程度松动。比如,法国大力鼓励外资企业实施投资,尤其是支持外国投资创新项目的大力实施,全面提升了法国对国外投资直接吸引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在新增外资项目中,研发类投资项目增幅较大,高达8%。再如,英国在2010年开始采取相关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借助外资来缓解债务压力,加快经济复苏并实现可持续增长③。

国际投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困境

平均投资规模小,效益不明显。一般来讲,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上,国企占主导地位,但是只从数量上看,则民营企业是主力军。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因为伴随市场发展才逐渐接触到国际市场,对灵活使用资本市场、谋求资金方面经验稍显不足,实力也不强,需要借助已有资金、银行贷款来开展业务,在周转资金规模确定的情况下,导致中小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并且投资效益也不明显。根据我国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实行对外直接投资均投资额度不足140万美元,因为受限于投资规模,自然在资本规模上不处于优势,投资风险增加,也就很难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获得支持,不利于企业发展④。再者,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发展中国家投资绩效指数是0.72,发达国家则高达1.11,但是我国只达到0.69,这充分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高,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缺少核心竞争力。

对外直接投资行业集中度过高。自从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几乎涉及到全部行业,但是重点过度集中在制造业、零售业、采矿业以及批发业等附加值偏低的行业,反而对产业链要求较高的高新技术行业投资比例不高,与此同时,对投资数额要求大的服务业来讲,虽然投入多,但是投资重点集中在餐饮、外贸、交通运输以及旅游等项目上,其对附加值相对高的通信、传媒等相关行业涉及不多。这充分说明,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市场领域,处于较低层面,重点放在了低附加值产业,这不利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化发展⑤。

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不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我国实行跨国并购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良好,然而在并购中因为整合的不到位,容易出现并购失败。比如上汽跨国并购韩国双龙失败,损失巨大。从世界银行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实现跨国成功并购的企业比例小于15%,这与25%的世界平均水平差距大。企业实施跨国并购,除了对外资政策、文化背景、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缺少认知与了解外,更主要的是对跨国投资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缺少相应经验。从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情况来看,对外投资并未摆脱本土管理运作模式,只是将管理地点从国内移至国外,这易导致企业对市场反应存在滞后性,产权关系不明朗,并且管理经营落后,对国际市场规则把握不到位,即便在进行海外并购中,还存在商业或非商业的目的,这使海外直接并购成功率大打折扣⑥。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的建构

第一,政府强化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调控与指导。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手段,为了构建适宜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政府开展了必要的规划与引导,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是制定明确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战略方向。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在对被投资国政治、文化、法律以及经济等投资环境方面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调研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与产业政策,帮助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成功率。⑦

二是构建务实高效的信息服务系统。政府部门要从利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需要出发,建立彼此间相互联系、针对性强的对外直接投资新平台。政府相关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加强协调与沟通,确保政府部门能获得有价值信息,并及时将信息通过信息公共服务系统,直接传达给对外直接投资者。

三是构建对外直接投资保障制度。建立对外直接投资制度,确保在发生经济纠纷、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时,能为企业在第一时间内提供法律以及相关的政策援助,有效规避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风险。

四是进行投资合理布局,并加强监督与管理。促使政府内各不同部门实现科学的协调、沟通,避免因分工不到位、多部门审批等导致的境外投资盲点。做好投资项目的审计、把关工作,既要减少重复性环节,也要提升投资效益,完善审批的程序和条件,确保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质量与效益,尤其需要注意因权力下放所导致的多头审批、重复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制定避免资金非正常外流的监管政策。加强对企业在外投资的监督与管理,定期进行审计、抽检财务运作状况,掌握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运作情况⑧。

第二,构筑科学的对外直接投资法律体系。为构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事业的新局面,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立法,通过信贷、保险等杠杆措施,为企业实现对外直接投资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国际规范以及涉外经济法律体系,全面利用世贸组织法律,科学完善融资、信贷、审批、外汇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全面提升海外相关政策的透明度,并激发企业开展海外直接投资的积极性,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需要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际需要出发,制订《对外直接投资法》,科学调整对外投资方面的法律。还要从对外直接经营的方式特点出发,细分出单行法,并创建与该法相匹配的法律法规,比如《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法》等。

第三,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与核心竞争力。首先,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具有跨国、跨地区方面的能力,需要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经营管理体系。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企业应大力发展有优势的产品、企业,培育企业竞争力,从市场发展变化出发创造条件,提升竞争力。二是以人才引进为抓手,提升人才配备水平。结合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需要,将财务、技术、营销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招聘的形式纳入到对外直接投资管理领域,实现人才聘用的全球化,发挥智力引领效用。三是全面做好企业规范管理工作,强化技术研发与市场服务工作,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创建并完善企业决策与管理机制,达到国际化经营标准。

其次,提升核心竞争力。由于对外直接投资中,受到企业数量、投资规模等方面的制约,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投资主体,积极鼓励中小型企业通过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实施联合,开展跨国经营联盟,这样能有效克服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问题,能全面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实现资金与技术的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能通过和外企开展合作,通过融资、参股等方面的路径,全面充分运用经营、技术以及生产等方面的体系,减少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风险。

第四,全面开展金融改革,提高金融支持力度。当前,金融对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针对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提升对外直接投资效能的政策,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金融政策,所以,需要全面开展金融改革,提高支持力度。一是完善国内投资市场,建立广覆盖、高效金融系统。深化广度与深度二级金融市场,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全面丰富金融市场工具与产品,并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竞争力强的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能充分利用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二是强化政策性机构对企业支持力度。政策性银行凭借优势,涉猎商业银行,可以在弥补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能降低企业融资所需资本。三是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外汇管制制度,通过外汇政策能进一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在有效规避金融风险的情况下,能分步骤、选择对外跨境资本交易活动方面的限制,进行适当放宽,实现人民币项目兑换。既要创建完善与投资互动的政策,当前外汇储备较为丰厚,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也会造成资源浪费,应发挥好外汇储备优势,又要确保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根据需要适度放宽外汇管制,减少审批程序,让企业能获得正常运作资金⑨。

第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规避投资风险。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较高,不仅存在商业活动风险,有的非商业性风险对对外直接投资也会产生直接性影响。企业缺乏对外投资方面风险研究,在风险到来时,因为实力、经验方面的不足,容易出现重大损失。所以,投资企业需要配合政府创建风险保障机制的要求,也需要对风险开展研究,创建风险预警与处理机制。为了实现科学有效规避投资风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从提升贸易依存度走向出发,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整体地位,实现出口贸易质的提升,形成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二是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中,科学配置人、财、物。同时,也要看到对外直接投资是战略性问题,涉及企业、国家战略,属于综合性问题,事关改革开放发展大局,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整体设计,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开创对外直接投资新格局,需要政府着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

总之,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到来,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成为世界多边贸易机制的重要目标,成为实现经济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我们在引进并高效利用外资的同时,也深入广泛参与到国际化经营中,在投资自由化中借助对外直接投资,获得更多资源并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事业健康发展,为实现经济稳定发展发挥更好的效能。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新特点,在当前的国际投资大环境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多个方面的困境,为此,应建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实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又好又快发展,提升竞争力。

(作者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注释】

①崔凡,赵忠秀:“当前国际投资体制的新特点与中国的战略”,《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第2期,第108~117页。

②芮瑞:“国际投资新特点与中国利用外资战略”,《上海金融》,2002年第2期,第13~15页。

③张为付:“国际直接投资特点的历史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第5期,第120~127页。

④李静:“国际直接投资新特点形势下的挑战与对策”,《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第2期,第84~85页。

⑤熊俊:“全面认识国际投资环境的特点”,《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10期,第118~120页。

⑥许杨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模式及策略研究—基于国际经验的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⑦庞彦翔:“‘走出去’战略中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⑧张承惠,朱明方:“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第4~8页。

⑨杨长汤:“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22期,第44~51页。

责编 /许国荣(实习)

作者:高伟

第三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区位分布、行业分布、主体特征四个方面介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现状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稳步增长

从对外投资流量方面分析,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为27亿美元,2002年到2011年以年均44.6%的比率稳步上升,实现了发布年度数据以来连续十年的增长。对外投资存量一直以来都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从2002年的299亿美元猛增至2011年的4247.8亿美元,10年时间增长了约13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1.48%。

(二)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对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小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当年流量的4.4%,居于全球当年外国直接投资流量排名的第六位。不过同发达国家差距仍然显著,以2011年为例,美国、日本、英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中国的5.31倍、1.53倍、1.43倍。201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年末存量为21.17万亿美元,占全球当年存量的2%,居于全球第13位。存量规模远低于发达国家,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分别相当于美国、英国、德国对外投资存量的9.43%、24.53%、29.46%。

(三)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非金融类为主

2011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48亿美元,同比增长47.1%;境内投资者通过境外企业实现的进出口额为184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2011年末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573.9亿美元,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73.9亿美元。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拉丁美洲

2011年,中国企业投资流量相对来说比较集中,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区域为亚洲、拉丁美洲,所占比例分别为62%、16%。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实现连续三年高速增长,占流量总额11.1%;中国对大洋洲的投资为33.2亿美元;对非洲的投资快速增长,达到31.7亿美元;对北美洲的投资略有下降,为24.8亿美元。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

按照资金投向的东道国来看,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投向的国家或地区及其分布比例为:中国香港所占比重为47.8%,英属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避税地所占比重为分别为8.3%、6.6%,世界其他地区所占比重为31%,资金主要流向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

(三)中国对外投资八成以上流向发展中国家

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发展中国或地区的投资为612.3亿美元,所占比重为82%,流向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投资为134.2亿美元,所占比重为18%。中国对主要经济体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对欧盟的投资为75.61亿美元;对东盟的投资为59.05亿美元;对澳大利亚投资为31.65亿美元;对美国投资18.11亿美元;对俄罗斯投资7.16亿美元。

三、中国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特点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多元化

201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六个行业累计投资存量为3779.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資存量总额的89%。从行业分布上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依然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排在第二的行业是金融业;采矿业以微弱的差距排在第三位;排在第四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

(二)中国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行业分布方面覆盖面广且集中程度高。对外投资最集中的六个行业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所有行业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投资存量达到1070.2亿美元,主要流向中国香港和欧盟;金融业在投资存量中所占比重位居第二;排在第三位的是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微弱差距名列第四位。

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特征

(一)境内投资者逐渐多元化

2011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者达到13500家,将境内投资者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分类,从企业数量上看,有限责任公司数量在对外投资企业中所占比重最大,为60.4%。位列第二的是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为11.1%。从境内投资者的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是开展对外投资最为活跃的行业,所占比重为42.7%;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 22.9%;;再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5.2%。

(二)境外投资者多集中在亚洲地区

2011年,中国境外企业覆盖率为72%。其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境外企业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90%、85%;其次是北美洲和欧洲,投资覆盖率分别为75%和71.2%;再次是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投资覆盖率分别为57.1%、40%。

参考文献

[1]2011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中国统计出版社.

[2]王雯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机遇与策略研究[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3]全大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作者简介:马玉荣(1988-),女,河北省石家庄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世界经济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作者:马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