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土木工程论文

2022-04-20

摘要:高职院校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训操作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极易忽视或者削弱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依托行业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总结创新内容和经验,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文化育人土木工程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化育人土木工程论文 篇1:

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软着陆的探索

摘 要:高校公寓育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支点,对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和培育高素质青年人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公寓不仅是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的主要场所,更是良好性格和人格培育的主要课堂,承担着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任。本文以育人文化为主线,贯穿高校公寓建设的全过程,以规范化的制度和多样性的活动为支点,促成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软着陆。

关键词: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大学生成长成才;软着陆

一、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内涵

高校公寓文化以优良学风、健康生活习惯和良好的性格、人格的培育和养成为主要目标,涵盖公寓制度、环境、文化活动等方面,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宿舍管理员、学生干部等服务育人群体为引导,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主观意识,与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互补,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工作普遍趋于刚性管理,着眼于环境卫生成绩,以检查、通报、批评教育等为主要工作手段,工作模式较为传统,柔性和多样性明显不足,无法顺应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诉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于公寓建设的怠惰性,公寓文化育人功能无法真正发挥。因此,把握公寓文化主线,依托柔性和多元化的手段,迂回地激发学生健康生活的主动性,让“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在高校蔚然成风。

二、公寓文化育人功能软着陆的基本思路

本文强调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软着陆,提倡柔性管理理念,深度挖掘文化的传播、引导和教育的积极作用。因此,实现这一研究目的,需要以公寓文化品牌打造为主线、公寓管理制度和特色文化活动为主要支点,构建有重点、有抓手的相辅相成育人模式。文化品牌是一个公寓的精神内核,也是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良专业学习风尚、卓越的科技创新精神、拼搏向上的文体魅力和温馨和谐的相处之道皆是选择,把握育人核心是发挥育人功能的关键所在。“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公寓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具体包括公寓管理制度、奖励和惩罚制度、宣传制度等等,提纲挈领地贯穿到公寓文化建设和落地的各个环节。公寓特色文化活动是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的关键性路径,其层次性、多样性和新颖性至关重要。

三、公寓文化育人功能软着陆的举措

1.学生本位

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新时代的印记,对公寓建设工作普遍存在抵触情绪,掌握学生的认知世界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并以此作為育人共组的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开展针对性工作。

2.线路明晰

为了有重点、有层次、有深度地开展公寓文化育人工作,应结合学生的专业、习惯、心理诉求等方面,紧紧围绕各个公寓的文化内涵和特点,解析活动体系和实施流程,细化育人方案,坚持“有主线、有重点”的原则,做到活动开展有条理,有成果。

3.启发创造力

学生是公寓文化育人的主体,也是主要作用对象,机械式要求和约束只能进一步激化师生关系,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参与和被动参让育人工作更加艰难,育人功能难以显现。以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针对学生寝室卫生较差、整理内务的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启动交换空间活动,互相装扮宿舍和旧物改造,让公寓文化育人工作更加灵活、新颖,学生开动脑筋,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学生感悟公寓文化,领悟整理内务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4.刚柔相济

诚如前文所言,传统的育人模式较为机械和被动,学生的抵触情绪被进一步激化,育人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因此,立足学生需求,以刚性制度为约束、以柔性活动为激励,刚柔相济、相辅相成,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现,让育人功能最大化。

5.打造文化载体

文化是一种概念性的话题,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错漏在所难免,打造的文化载体是促使公寓文化具象化的关键路径。以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例,榜样的力量是学院男生公寓的文化核心,因此,学院设定校长奖学金、退伍复学学生、自立自强之星、专业学霸、科技创新达人等八个板块,在学院内遴选符合要求的优秀学生,深度挖掘学生事迹材料,制作楼梯间的名人墙,方便学生在上下楼驻足品读,向榜样学习。

四、总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公寓不单纯为学生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育人的主要平台,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在刚柔相济、相辅相成的体系作用下,逐步落地,充分发挥教育和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丽贞,王海明.充分发挥高校公寓文化育人功能的试点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06:113-115.

[2]姜晓洁.高校学生公寓育人功能及其当代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

[3]方苏.公寓党建文化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作用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7:51-52.

作者简介:

赵森浩(1990—),男,汉族,山西阳泉人,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赵森浩 孙东

文化育人土木工程论文 篇2: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摘 要:高职院校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训操作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极易忽视或者削弱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依托行业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总结创新内容和经验,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主动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通过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推动下,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系统性不强,在教育系统内缺乏文化共识,高职院校师生也普遍缺乏文化认同。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使得高职院校不但要重视培育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文化,还要重视建设与行业、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当是一个文化形态的综合体,是一个立体架构、囊括全局的文化场。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上主要有三种片面倾向:一是强调知识技能,忽视人文关怀。很多高职院校把智育和技能作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片面地将专业技能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学生培养被狭隘地理解为专业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在这种情况下,淡化甚至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二是强调管理约束,忽视人格培育。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由于受学生整体层次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注重制定种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缺乏文化育人氛围。三是强调理论灌输,忽视行为养成。高职院校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局限于思政课理论教学,缺乏大思政理念。学生课堂之外、校园之外的活动淡出了教育者的视野,尤其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普遍缺失。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索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育人创新实践,探索文化育人路径,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凝炼校园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育人凝聚力

高校文化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利用精神文化传播和创造的独特优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培育和弘扬高校精神文化,有利于产生凝聚力,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感。

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动力。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凝练出“勤奋、通达、敬业、乐群”这一具有交通特色的校训,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校徽、校歌,充分发掘利用这些优秀精神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采取课堂和课外的多种途径,促使他们形成理想人格。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人文竞赛活动,紧紧围绕精神文化氛围的培育做文章。自2006年创办“通达杯”大专辩论赛,截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这项赛事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全过程,利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有效营造精神领域的思辨文化氛围,产生了广泛的带动效应和凝聚力,已经培育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弘扬校园文化精神的氛围中,学院还深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感恩励志演讲比赛活动、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等。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文化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大大增强了文化育人的凝聚力。

2.2 培育专业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育人驱动力

作为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充分反映专业文化元素,发掘文化育人的内在驱动力。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的核心,每个专业都要依托校园文化精神,提炼出相应的专业理念,建设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通过专业理念的文化渗透作用,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好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引导各系创新特色专业文化。比如土木工程系连续举办了十届“土木文化节”,凝炼出了“土木人”应必备的职业精神为“铺路石精神”与“开拓者精神”。汽车与机械工程系通过与丰田汽车、通用汽车、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等汽车知名企业的合作,直接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切身感受自身专业的文化特色。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积极引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力符合轨道交通企业的需要。学院还积极推动各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比如土木工程系有测量技能大赛和桥梁绘画设计大赛,汽车与机械工程系有发动机拆装大赛,水运工程系有航海技能大赛,有珠算比赛,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有城市轨道运营与维护技能大赛等。全院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系举办的各项專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职业技能。

2.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育人感召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根基和血脉,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之所在。通过举办常态化的特色讲座和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增强文化育人的感召力。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利用文化育人的感召力,不断加强对师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人文论坛活动平台,不断营造传统文化传承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2007年学院开始创办“人文论坛”活动,通过校内外专家讲座、校友报告会、即兴演讲会和视频播放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比如“人文论坛”紧紧抓住国学复兴的契机,播放于丹、易中天等教授的系列讲座,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的兴趣,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儒学经典的热潮。人文论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大量的工作任务都由学生自身承担,活动的过程也非常注重学生提问、讨论甚至辩论等互动交流环节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提升的坚实平台。

2.4 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文化育人渗透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学校人”成为“企业人”是学校的使命和企业的期待,彼此之间具有对接、耦合的可能和需要。交通类高职院校要通过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传承创新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实现文化育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吸纳企业文化精华,引入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育人的渗透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职业训练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是培育优秀企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双主体”合作育人,通过严格的职业训练环节,持续不断地熏陶学生感悟和接受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学生优秀企业精神。近几年,学院土木类专业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寒暑假、顶岗实习等时间,分期分批深入到了合六叶高速、六潜高速等建设工地参与了生产实践;汽车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在丰田、雪铁龙等公司本部或4S店获得了实践机会;轨道交通类专业作为新开专业,为开辟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学院先后深入上海申通地铁、深圳地铁、杭州地铁、合肥地铁、上海铁路局等企业单位联系合作,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了赞誉和合作机会。生产性的实习实践,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使学生获得了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的机会,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交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综合把握文化育人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营造优秀的文化育人氛围,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桐清.高职院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担当——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76-78.

[2]李儉霞.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构建[J].农家参谋,2018,(11):135-136.

[3]窦海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重塑[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44-246.

[4]杨国寿.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的生命线[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78-80.

作者:秦丽

文化育人土木工程论文 篇3:

抓机遇趁势而为 谋发展砥砺奋进

河南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几十年来,学校依托河南省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煤炭行业和纺织行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地方、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自去年以来,河南工程学院制定并实施了学校“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明晰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发展目标;学科专业不断优化,省级重点学科、省级教学成果实现新突破,本科专业发展到36个,专科专业优化到41个;人才队伍建设成绩突出,去年以来,已签约引进博士64人,学校在岗及在读博士达到215人;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国家级项目、教育部项目和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立项获得突破;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调整了部分正处级岗位,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学习形式,提高了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校院二级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与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今年开始招生;创建活动成效显著,获得了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和省级文明标兵学校称号;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校产资源进一步整合,资金筹措力度加大,综合楼等基础办学设施投入使用,校园无线网实现全覆盖;民生建设持续推进,保持了学校和谐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明确目标 科学谋划

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对河南工程学院来说,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学校的关键在发展,发展决定出路,发展决定前途,发展决定命运。学校把各方面的力量都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各方面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努力推动学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在发展目标上坚定不移。学校“十二五”期间的办学定位是: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瞄准世界,积极服务煤炭和纺织两个行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把学校办成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院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要围绕这一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发展,坚持决定的事情抓紧办,不等不靠,一张蓝图绘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

在发展思路上突出特色。特色是学校安身立命的关键,学校办得如何不在规模大小、历史长短,关键要有特色,有特色才能有作为,有作为才能有生命力。因此,学校积极突出办学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化发展战略。学校将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与产业发展、社会就业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趋势相衔接,积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做强做大优势学科,打造学科品牌,努力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

在发展方式上注重统筹兼顾。着眼于长远发展,顾全大局,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结合实际,推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基础设施以及人的发展,既不能过分依赖硬件,也不能一味追求软件。统筹兼顾不是一味地搞平均主义,而应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所偏重,在保证优先发展、重点突破的同时兼顾到各个方面,更加稳妥地推进发展。

质量立校 不断创新

质量意识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个教学型的本科院校,只有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只有靠质量立校,学校才可以安身立命,才可以做大做强,才能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办学定位是服务煤炭、纺织两大行业和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学校根据服务对象的人才需求增设新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尤其要在河南的三大国家战略: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中原经济区战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上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增设新专业,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今年上半年,学校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又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环境工程专业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二是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三是土木工程专业被推荐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教学工作的新突破。同时,学校还扎实开展教学研究,组织专家对55项校级教研项目和5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评审验收;开展了2013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受理项目79项,立项55项;成功举办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有44位教师参加比赛,20位教师进入决赛。此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学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同时,学校科研工作有几个大的突破、零的突破,非常振奋人心。一是实现了省级科研平台的突破,纺织新产品开发实验室被评为省级工程实验室;二是实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突破;三是实现了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的突破;四是实现了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创新人才的突破。同时,国家基金项目大幅度增加,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等学院申请到了国家基金项目。

立德树人 文化育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对我国德育为先优良教育传统的坚守和继承,也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强化。

学校以培养综合素质优良、人格健全的“人”为最高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主体使其主动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学校以社团为载体,举办多种德育活动,把活动作为以德育人的“芳草地”。

10月16日晚,河南工程学院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学校南校区篮球场隆重举行。本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青春梦”为主题,以“弘扬先进文化,倡树时代新风,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全校学生在书法、篆刻、摄影、美术、微电影、征文、健美操、短剧曲艺、器乐、专业技能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展示、宣传和竞赛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了合作与创新、成功与欢乐,在潜能得到发挥的同时提升了综合素质。

据悉,该项活动自2008年开始举办,至今已是第六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融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于其中。每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历时一个月,是学校最有影响、参与同学最多的学生活动,是广大青年学生素质拓展的有效载体。

正如《资治通鉴》所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引申到人才的培养上,就是:德为人才之魂,树人必先立德。孔子育人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文学、事政”,其中“德行”为先。所以,“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开放办学 与国际接轨

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渠道。截至目前,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举办一个本科教育项目,与荷兰撒克逊应用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一个本科教育项目,与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国的有关高校都达成了合作的框架协议。

通过合作办学,不断扩大了河南工程学院的社会知名度。2009年之前,几乎没有国外高校来学校访问,自2009年以来,先后有16所国外高校到学校进行了30多次访问,提高了学校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度。同时,对外合作办学也推动了学校的出访工作,从2010年至今学校代表团出访16次,共访问36所国外高校,推动了学校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交流。

社会实践 放飞梦想

按照学院党委的有关要求,在学院团委的指导下,自暑假以来,学生们奔赴各地,积极投身实践,蓬勃开展了一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学校在新乡孟津石婆固乡集南村小学隆重举行了“凝聚青春力量,实践中原梦想”河南工程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启动仪式。据悉,学校各级实践团队在各地有序开展了义务支教、社情调研、环保宣传等形式多样的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经受实践的考验和洗礼,为“中国梦”和“中原梦”的实现奉献着青春力量。

——关注残障儿童,爱在生活点滴。7月11日,学校会计学院16名学生走进郑州市儿童福利院进行志愿者服务工作,为残障儿童送去温暖和爱心。

——奔赴生产一线,学习实际技能。7月13日,学校软件学院实践小分队奔赴河南春怡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教育帮扶,无悔奉献青春。 7月13~19日,学校服装学院结合学校“凝聚青春力量·实践中原梦想”活动主题,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新乡市太阳村儿童救助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从“我的中国梦· 彩虹人生· 教育帮扶 ”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了教育和提高,增强了实际动手能力,认识到了实现“我的梦”要与实现“中国梦”“中原梦”结合起来,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梦”“中原梦”贡献力量。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也正如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所讲:大中专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关系到社会和谐与安全稳定的大局。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是党和政府就业工作中的重点。

11月16日,学校在图书馆广场隆重举办了2014届毕业生双选会。此次招聘会吸引了青岛海信、格力电器、青岛海尔、山东鲁泰集团、魏桥铝电集团、达利集团、北京城建集团、山东欧化集团、雅戈尔集团等众多知名企业报名参会,省内外企业达398家,提供就业岗位15878个。此次双选会还吸引了周围兄弟高校的毕业生前来参会,会场人数达到8000多人,许多毕业生在双选会上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相继签订了就业协议。

学院党委书记周太良、副院长许瑞超带领各个学院的党政负责人来到现场,与用人单位亲切交谈,沟通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并鼓励来参会的毕业生要抓住机遇,实现梦想。双选会上,有的学院还印制了联系卡片,组织老师向用人单位积极“推销”自己的学生。此次双选会的成功举办,为学校就业率保持稳定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以积极的行动响应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的要求。

如今,河南工程学院一个朝气蓬勃、富于开拓精神的教师团队已经形成。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有着更多的锐气和自信。“自强不息,博学精艺”的校训,不仅是对学校创新发展的诠释,也是对学校全体师生奋力拼搏的真实写照。其校训也再一次彰显了学院的办学精神:奋发向上,奋斗不止,以世界性的眼光和开放的胸襟,博采众长,强化特色,培养专业扎实、技艺精湛的人才。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相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中,河南工程学院一定会抢抓机遇趁势而为,科学谋划砥砺奋进!

作者:王国

上一篇:病历档案医疗保险论文下一篇:经济法现代性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