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2022-07-08

第一篇: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各种各样的岩石

•科学概念

、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

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

二、探究过程

、开个石头展览会

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

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

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

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

教师引导并板书:

(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

(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

(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

(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轻重)

(指甲划)看划痕是怎样的

(3)用鼻子闻气味?怎么闻?(靠近点、磨擦、轻轻敲打后再闻……)

小结:讨论了那么长时间,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讨论的内容(重复观察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提高观察岩石的方法,学生明确观察岩石哪些方面的特征。)

3、“我的岩石”观察记录

(1)师:在观察岩石的同时,我们还要做什么?(生:记录)

师:我们应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我要看看哪位同学观察的多,记录也多!

(2)教师巡视指导

(3)大约十分钟后,让材料员整理观察工具和岩石标本,组长指挥小组内部交流观察发现。

4、“我的岩石”观察描述

师:谁先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学生汇报

(要求按:我是用什么方法对岩石进行观察的?我观察到了岩石的哪些特征?)

师:你们知道他观察的是哪块岩石吗?

学生根据他的描述,识别、寻找出相应的岩石。并对他的观察方法和观察结果进行补充或质疑。

三、给岩石分类

、指导分类方法。

师:你们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又将按照怎样的标准分呢?

生:按颜色、形状、光滑不光滑……

2、给岩石分类。

师:请大家在分类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出示分类提示)

(1)我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将岩石分成了哪几类?

(2)我们想到了多少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3)不同的分类方法结果一样吗?

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岩石分类结果。

学生汇报交流分类结果,说明分类标准。

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取出一块凝灰岩,

问:这块岩石属于哪一类?为什么?追问:

(1)有没有一些岩石可以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归入不同的类别?

(2)有没有一些岩石不属于任何类别?

四、小结拓展(播放雁荡山地质录像)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些岩石是各种各样的?

师:下面请大家阅读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了解不同类别岩石在地球运动中的形成原因。

、学生阅读

2、观看有关“世界地质公园”——雁荡山的录像。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科学概念

学生利用感官的观察和借助工具的观察获得岩石构造的感性知识;知道岩石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过程与方法

能用多种方法观察岩石,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并能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观察岩石,学生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不断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对岩石进一步的观察,知道岩石的特征并能鉴别它们的种类。

教学难点:根据岩石的特征鉴别岩石的种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大量的岩石(在第一课中已经分类),教师提供典型的三类岩石代表。放大镜,小刀,榔头,钳子、滴管、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给岩石开了个展览会,发现有的岩石用手摸上去觉得比较粗糙,有闻起来有点气味、还有的称了一下比较重。还知道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应用的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常见的岩石,那么这些岩石有什么特点呢?

二、探究过程

、进一步观察岩石

师:除了上节课我们采用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这些岩石?

(1)学生交流反馈。(放大镜、互相撞击等)

(2)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还可从它们的构造和组成来观察。观察中可以从岩石上弄下一些颗粒。

(3)岩石遇酸反应的实验

讲解:我们还可以通过另一个实验来认识岩石,这个实验是将一种叫“盐酸”的化学药品滴一两滴在岩石上,观察岩石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边讲边演示滴盐酸的方法)

提示:在学生实验前,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盐酸是一种腐蚀性比较强的化学物质,如果不小心滴到皮肤上和衣物上,会腐蚀皮肤和衣物,如果不小心滴到了手上,请马上到水龙头去用水清洗。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

(4)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在岩石观察记录表中。

(5)汇报交流观察结果,教师指导。

2、怎样识别它们

(1)通过我们对岩石的进一步观察,知道了以上不同编号的岩石分别具有的特点,但是不知道它们是哪种岩石?请大家阅读文中的资料(P68),来识别它们并说说理由。

(2)阅读资料并与以上的观察作比较。

(3)汇报交流(存在分歧)

(4)引导学生认识岩石学家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的方法,如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

(5)阅读P69页颗粒情况图,并再次鉴别岩石的种类。

(6)学生再次鉴别

(7)汇报交流,把认同的岩石的种类名称填入记录表中。

(8)小结。

三、课外延伸

、阅读单元资料库《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2、把收集的岩石进行种类鉴别并贴上标签。

3、岩石的组成

•科学概念

学生通过提供的工具和自己的观察认识常见的几种矿石。知道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过程与方法

学生利用工具,多种途径发现岩石的成分。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收集记录岩石的一些性状。通过阅读资料,能够确定一些描述矿物特征的标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研究身边的矿物有浓厚的兴趣,将生活中的发现利用所学知识检索定位。

教学重点:观察几种常见岩石,了解岩石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描述常见的矿物。

教学准备:花岗岩、云母、长石、石英、小刀、放大镜、阅读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那么这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它们又是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来研究岩石的组成。

二、探究过程

、研究花岗岩

师:请大家拿出花岗岩,仔细观察花岗岩,我们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发现花岗岩的秘密多。

(1)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师巡回指导。

(2)汇报交流。小组派一代表,参加其他组的讨论研究,交流发现所得。

(3)教师提供云母、长石、石英矿物标本。

投影图片:云母、长石、石英标本

(4)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交流、汇报:云母有闪亮的薄片;长石有肉红色颗粒;石英有白色透明颗粒。

(5)利用提供的矿物标本再次鉴定花岗岩的成分。

比较:花岗岩中的什么物质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6)学生再次观察并进行汇报。

小结: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花岗石就是由石英、长石、云母组成的。

2、常见的矿物

教师提供一些矿物标本,学生试着观察,进行描述两块不同的矿物标本。(描述中要求学生不是比较它们的异同,而是分别描述他们的特征。)

(1)投影:煤、硫磺、石膏、赤铁矿、方解石

(2)师解说: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3)你对矿物知道什么?请大家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了解人们是怎样描述矿物特征的。

(4)学生阅读单元资料库《矿物特征卡》。

(5)交流汇报: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描述矿物?(学生:名称、性状、用途)

(6)教师提供矿物,学生明确描述矿物着重于哪些方面后,试着模仿描述。

(7)学生制作矿物鉴定分析卡。

(8)汇报交流,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正。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我们知道了什么?

2、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并能够确定一些矿物的特征。

四、课外延伸

制作自己带来的岩石矿物鉴定分析卡。

4、观察、描述矿物

(一)

•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让孩子们准备铜钥匙、小刀、铅笔、矿物石、木头、塑料、瓷砖。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可以自定)。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

(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

(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

(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三、观察和描述

、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1)投影图片:不同色彩的矿物

(2)让学生根据矿物的色彩命名。

(3)师解说:很多的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因为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投影图片:石英(不同色彩)、金矿、黄铜矿、黄铁矿

(4)观察铅笔的条痕

A、用铅笔在白色瓷板上划一划,你有什么发现?

B、铅笔条痕的颜色与笔芯的颜色有区别吗?

(5)亲历对矿物条痕观察的活动

A、用石英、长石和云母在白色瓷板上磨擦,你有什么发现?并记录

B、学生实验

c、学生交流描述矿物的条痕

D、这些条痕的颜色与矿物外表的颜色一致吗?

E、观察比较自己收集来的矿物的条痕。

F、矿物条痕的颜色和矿物表面的颜色相比,谁是矿物的本来颜色呢?为什么?

G、讨论交流

2、观察和描述矿物的软硬

引入:在三年级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材料硬度的?

(1)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A、用木头和金属相互刻划,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B、用木头、金属、塑料三种物体相互刻划,你又发现了什么现象?

c、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试一试。

D、比较物体的软硬,一般有什么方法呢?(互相刻划)

(2)比较矿物的软硬

A、你有办法比较石英、长石、云母这三种矿物的软硬?

B、学生用互相刻划的方法实验。把矿物按从软到硬的顺序排列,并填入表中。

c、汇报交流

D、你还有其他方法进行比较?

E、学生讨论确定: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分别在三种矿物上刻划,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的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的较软;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的较硬;用铜钥匙、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的硬。

F、学生实验观察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G、学生描述云母、石英、花岗岩的硬度

H、小结:有的同学说花岗岩硬,有的同学说石英硬,这个结果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我们知道了比较矿物软硬的方法。有哪些方法?

生:可以矿物与矿物互相敲击、刻划。

生:也可以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刻划。

(3)知道矿物的软硬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四、总结

5、观察、描述矿物

(二)

•科学概念

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一些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矿物晶体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鼓励孩子综合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

•过程与方法

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进行透明度和光泽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能描述有着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一小组提供一份材料,包括: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

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2、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二、探究过程

、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

(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

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

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

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

(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

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A、交流反馈

B、师小结

(3)观察矿物的光泽

师:光泽是指什么?(生:反光能力)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

(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个画框有光泽)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A、学生动手排列

B、交流反馈

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点像金属的光泽)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考。

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

(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

(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三、课外延伸

、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科学概念

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矿物吧?

二、探究过程

、它们是什么矿物

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A、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流汇报。(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等方法。)

c、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生:放大镜、小刀……)

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

B、学生猜测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

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

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

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

G、交流汇报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点?

•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

•小组活动:互相描述,评一评。

③为矿物做份“简历”。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说说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性质做出判断的?

③交流反馈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举例说一说

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外延伸

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

•你打算怎么去做呢?

7、岩石、矿物和我们

•科学概念

让孩子经历调查研究活动,探究生活中、身边的岩石和矿物。

•过程与方法

让孩子在经历查阅资料的活动过程中,增加对岩石、矿物用途的进一步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孩子初步树立起保护、利用岩石和矿物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岩石和矿物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会整理自己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

教学准备:

以小组或个人为形式,课前开展孩子调查研究生活中的岩石、矿物活动;同时鼓励孩子们带着问题从科普读物等书或网上查阅相关文字资料。教师收集相关采矿、用岩石与矿物制成的物品等图片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

、课前调查研究活动。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结果

生活、学习用品

所用岩石、矿物

2、课堂进行资料整理活动。

3、科学讨论会开始。

•“猜一猜”活动。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岩石与矿物,请你介绍一块最感兴趣的岩石或矿物,请大家猜猜它的名称。

•说说岩石与矿物在家庭和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岩石与矿物在其它生产领域中的应用。

分类标准

岩石或矿物名称

冶炼金属

建筑材料

生活用品

医药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由介绍,主动讨论,教师的角色应该只是“主持人”的身份。

4、保护我们的岩石与矿物

•你知道岩石与矿物是怎么开采出来的吗?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说,教师适当也可以出示矿石开采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

•矿物开采完后,还有可能再产生出来吗?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提供一些由于乱开采而带来生态破坏的场景图片或录像,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总结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精选)

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一、教学目标

指导并鼓励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引导学生在养蚕过程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通过养蚕活动的经历和体验,培养学生亲近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亲历养蚕的过程。

经历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的过程。

经历对事物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亲历蚕由“卵→蚁蚕→幼蚕”的过程。

教学难点:付出一份爱心,细心地进行养蚕活动。

三、材料准备

蚕卵、放大镜、记录用表、鸡蛋、虫卵图片、青蛙各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引入不同卵的异同点纸盒中装入一些蚕卵鸡蛋放大镜各种动物及卵的图图出示“装蚕卵的纸盒”,创设情景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生命(小动物),让你们见识一下(猜猜看是什么呀?)。设问:这些卵是生命吗?设问:你知道的与蚕卵相似的生命还有哪些呢?教师出示一枚鸡蚕,提出观察要求:蚕卵与鸡蛋有哪些相似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呢?教师随时依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导学生重点从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方面认识蚕卵相对鸡蛋的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简单涉及各种卵的构造相似以及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的环节相相同来认识它们之间的相似点。(简单观察盒子,猜一猜。)学生打开盒子,观察蚕卵。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蚕生命演变的已有知识角度认识蚕卵与生命的关系。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对比观察。学生交流反馈。师生对话。让缺乏自主运动能力的生命体(蚕卵)与学生已有的生命概念形成冲突,创设情景。将蚕卵与学生更熟悉的禽蚕、蛙卵等联系起来。通过蚕卵与鸡蛋的对比帮助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活动,使观察也更具目的性。从鸡蛋等学生熟识的生命变化形式来认识蚕卵可能扮演的生命角色,对于不熟悉蚕的学生来说可能是合适的。

讨论蚕宝宝出世前的准备设问:你知道在我们出世前,妈妈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设问:小鸟出世前,鸟妈妈会为小鸟做哪些准备?(侧重)设问:在蚕宝宝出世前我们该为它们做些什么准备呢?教师归纳学生的想法,出示一些学生该做的主要工作。(可以参照教科书中间部分的话。)了解督促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谈一谈。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阅读了解。课外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并及时做好记录。创设情景,迁移至要为蚕宝宝的出生做好准备。明确工作,为课后的准备工作建立基础。

从卵中诞生的小生命设问: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有一条小蚕诞生了,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事呢?在学生的交流中可抓住以下几点进行:⒈你有没有刚出生不久的照片,为什么爸爸妈妈要给你们照一张照片呢?你想拥有这样的照片吗?⒉出生后,妈妈是怎样关心和照顾你的?你怎么照顾蚕宝宝呢?(食物、安适的“家”等等)⒊蚕宝宝一天天地长大,我们还应该做哪些重要工作呢?让学生设计一个观察记录方案。出示老师的建议。(可以参考教科书建议)学生各抒己见。一定要使学生明白,除了对小生命的情感关心之外,我们的记录和饲养是科学观察记录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小组讨论,预设方案。交流方案。学生了解老师的建议。学生设计记录表。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一条蚕出生后,也可以放在出生前的讨论时明确。让学生明确在蚕宝宝出生后该做些什么。

讨论观察记录的一些技巧蚕的模型设问: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观察和记录的?设问:你用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蚕宝宝各时期的样子记录下来呢?教师教习测蚕体长的方法。学生发表想法。明确图画、照片可以记录下蚕的样子;测量、放在尺的刻度上照像可以记录下蚕的体长和大小等等。学习一些观察与记录的技巧

延伸记录表教师出示一张记录表学生说说打算什么时候进行记录和观察。使学学生明白随时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可爱的蚕宝宝(共二课时)

魏塘镇第三小学谢小立

教学目标

能将自己对蚕的观察发现和同学进行交流与探讨。

注重对观察现象的进行思考,并尝试做出解释。

训练学生对蚕进行一些简单的专项探究活动(如:如何吃食物的)。

⒋尝试联系其它动物的特征认识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蚕的生活习性及生长特点进行观察,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难点:对生物的“变态”发育过程尝试进行理解,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

材料准备

蚕、桑叶、二周左右的观察记录、放大镜、有关蚕一生的记录片、一些生物不同阶段的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交流各自饲养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观察记录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蚕、桑叶谈话:我们的蚕宝宝出生已

经有两个星期了,说说这两个星期中,你们是怎样照顾它们的?教师对学生辛勤的饲养工作进行肯定,同时设问:在这两个星期中,你以现蚕宝宝有哪些变化?教师抓住学生的交流,对以下内容进行着重讨论?⒈两个星期中,⒉你的蚕宝宝长大了多少。出示学生或教师准备的“蚕宝宝体长变化统计图”。适时切入蚁蚕的体色特点,设问:蚕两周中,蚕宝宝的身体颜色是怎样变

化的?教师提供两周来蚕体色的主要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在几天左右拍摄的。⒊蚕宝宝每次能吃多少桑叶?它是怎么吃桑叶的?谈一谈自己在蚕宝宝出生后的两周中都作了哪些事情?学生查阅自己的观察记录,向同学交流自己两周来的观察发现。学生交流。阅读统计图,说说蚕的体长变化情况。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认识。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时间允许,让学生给蚕喂一喂桑叶,尝试计算一下。引出教学活动,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不知不觉的两周中,自己付出了了不起的爱心,还对两周的饲养活动做一个小结。随机抓住学生的交流情况深入探讨蚕的生长发育情况。进一步回忆蚕的生长变化情况。暗示学生在饲养过程中,可以观察的东西很多。

幻灯或小黑板⒊蚕的蜕皮过程。抓住学生的交流,设问:()、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出示一段蚕蜕皮的录像。(依据各自学生的交流情况而定)小组依次讨论问题,并交流各自观点。学生观看。对蚕比较独特的生长发育形式有初步的印象。弥补自发观察的不足。

观察蚕宝宝的身体蚕、放大镜谈话:各组细心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发现得多。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提出一些学生忽视的方面进行再次观察。让学生给自己的蚕宝宝画一张像。学生观察。让一些小组将蚕放在展示仪下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对重要的或独特的发现说说是怎样观察的。学生动手画一画。学习按一定的顺序的方法观察。通过画对蚕进行进一步的观察。

小结与延伸设问:你认为我们的蚕宝接下去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时刻注意留心自己有蚕宝宝,有什么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及时与同学交流,看看他们是否和你一样细心。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事物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选择在蚕上山的时期。)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其他动物宝宝是什么模样一些动物的图片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有哪些动物?设问:图中哪一种动物与蚕宝宝最相近,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学生比一经这些动物母子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比一比,说一说。初步感知昆虫的具有“变态”特征。

吐丝前的蚕宝宝快要结茧的蚕宝宝设问:许多同学都认为毛毛虫与蚕很相象,那蚕也会变成像“蝴蝶”一样的动物吗?再设问:蚕宝宝什么时候变成“蝴蝶”一样的动物呢?出示一些蚕,设问:这些蚕什么时候结茧呢?你有什么根据?谈话:每对就快要结茧的蚕宝宝你有什么想法吗?视情况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讨论:()、蚕宝宝的肚子里本来就有丝吗?()、吐丝后的蚕宝宝在茧子里做什么呢?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情况。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蚕会结茧。学生观察手中的蚕,细心的学生可能会从蚕的胸部变透明了,嘴中有少些丝吐出推测出蚕就要结茧了。也有可能学生的个别蚕已经开始结茧了。学生提一提,师生共同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测。

蚕宝宝为自己盖新房录像播放一段蚕农为蚕宝宝上山结茧作准备的录像。学生课外为自己的蚕宝宝结茧做些准备。学生观看。

布置后继观察与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蚕是怎样结茧的。

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新世纪学校汤斌

教学目标蚕蛹是蚕的一身中又一种生命形态及其特点。

了解蚕茧是蚕一生变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

培养学生对蚕茧的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抽丝。

重点对蚕蛹的观察和描述

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抽丝

教学准备学生:蚕茧、小剪刀、手电筒、竹签

教师:热水、小碗

教学思路

通过对上一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使学生对蚕的前一段时间的生长过程,有更深刻的印象,自然的过到本节所学的内容——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在学习新知的时候,围绕着两个活动进行,第一个活动围绕着“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进行。在活动之前首先让学生想象一下,蚕宝宝把自己裹在蚕茧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学生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各抒己见,然后通过观察,发现蚕宝宝变成了蚕蛹,再组织学生对蚕蛹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学生观察蚕蛹的变化的过程,注意蚕宝宝和蚕蛹的比较,发现蚕蛹的身体特点。另一个问题是蚕变成蛹以后,还会不会变成其他形状做出猜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当学生对蚕蛹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接下来进行第二个活动对“蚕茧的观察”。在这一活动中,我打算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第二步指导学生拉蚕丝活动。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老师应对拉丝方法做适当指导。在两个活动完成以后,再对所学知识做以适当拓展。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一、导入新课(分钟).上节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蚕宝宝”知道蚕前一阶段的生长过程。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当蚕宝宝住进自己的新房以后,.猜测一下蚕宝宝的形状仍是原来的样子还是发生了变化。.既然大家的猜测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想办法来看一看到底蚕宝宝变成什么样。.请大家用剪刀把蚕茧剪开进行观察。.蚕宝宝变样了没有.板书课题.学生思考回答(名学生)(分钟).学生讨论回答(分钟).学生想办法。讨论并回答(分钟).学生用剪刀剪开蚕茧观察(分钟).学生回答(分钟)

二、观察蚕蛹(分钟)既然蚕宝宝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变成了蛹。那请大家想一想这一节课重点研究了什么?板书蚕茧请大家把自己的蚕蛹放在比较安全的位置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做好讨论记载准备发言。教师来回巡视做适当指导。教师指导小组交流汇报。教师对学生的汇报预以评定。请大家想一想蚕蛹和宝宝有哪些相同或不同之处。请大家再观察一下蚕茧里面还有什么东西?蚕变成蛹以后是否还会变成其他的形状呢?教师小结。(是否变成其他形状是我们下一节要研究的内容。)请大家画一个蚕蛹。.生答:(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小组长记载。(分钟).学生汇报,并把蚕蛹放在实物投影上予以说明。(分钟).学生思考回答(分钟).学生观察回答(分钟).学生思考后回答(分钟)(分钟)

三、观察蚕茧(分钟).刚才我们对蚕蛹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蚕宝宝的房子我们还研究不.够,.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蚕宝宝的房子——蚕茧。(板书).请同.学们把一个完好的蚕茧放在桌子上进行观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各个方面的观察,并要求汇报。(教师适当点拨应用眼手耳对于蚕茧的长度可以用尺子量一下。).蚕茧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选一个蚕茧试把蚕丝抽下来。大家想容易吗?.请大家想办法怎样使蚕茧变得容易抽丝?.指导学生抽丝。(点明蚕丝是极细的纤维容易断,请大家小心地绕在木板上。看谁的断头少。)..学生观察蚕茧。(注意应用各种器官)(分钟).学生交流回答(分钟).思考回答(分钟).生答.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当指导。(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抽丝(分钟)

四、拓展延伸(分钟).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讨论蚕丝制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学生归纳。.学生讨论。(如有时间请学生回答,.如没有时间做为课外讨论)

小学科学三下年级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四课时蚕的生命周期

陶庄镇中心小学杨玲燕

一、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在养蚕的活动中发现生命的发展变化,并通过养蚕的活动经历和体验,进行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对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蚕一生形态变化的观察和描述过程、用蚕的一生的发展变化与其他动物相比较,发现动物生命周期的过程。并且能坚持不懈地做好观察、描述和记录。

组织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观察内容。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的内容

三、材料准备

学生对蚕宝宝一生所作的记录。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复习导入,了解学生的预备经验,引入本课主题的探究

二、新授蚕茧发生的变化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小结蚕的一生认识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延伸课件(蚕茧、蛹)课件蚕蛾的放大投影蚕和蛹的放大投影课件课件:蝴蝶的生命周期青蛙的生命周期出示部分动物的生命周期图在前面的课中我们谈到了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重新描述一下蚕宝宝的新模样。变成蛹之后的蚕宝宝还会变模样么?蚕茧发生了什么变化?蚕茧里现在还有什么?蛹到哪里去了?指导观察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想一想:蚕蛾的身体各部分是从蛹的的哪些部分发育而成的引导学生从卵的数量、颜色上进行观察比较巡回指导引导了解蚕一生所经历的变态是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与蚕、蝴蝶、青蛙相同的经历呢?请同学们利用课外的时间选择一种动物进行研究,并做好观察记录翻阅活动记录、描述交流活动记录、小组讨论描述总结归纳观察蚕蛾描述蚕蛾的身体、并画一只蚕蛾观察蚕蛾和蛹比较不同找蛹和蛾的相同点结合课件交流雌蛾产卵的观察结果四人小组讨论并整理记录研究蚕的一生经历几个阶段适当注名每个阶段所用的时间用文字或图表示交流(展示小组内的研究成果、结合图表描述蚕一生经历的变化)讨论:蝴蝶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讨论:青蛙的一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变化记录好课外的观察研究任务并做好初步的计划和观察方案通过回忆翻阅活动记录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活动中去通过交流发现更多的问题通过画画对蚕蛾的形体特征有个更深刻的印象结合图表能直观感受到蚕的生命周期及蚕经历的各个阶段的不同形态变化让学生能以养蚕的直接经历为模型去认识各种动物的生命周期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复习提纲

1、人们在生活中产生大量(垃圾)。丢弃的垃圾(危害环境)。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体育场),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

3、(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

4、(过度包装)会造成(资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

5、(重新使用)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

6、垃圾可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7、厨余垃圾包括:果皮、剩余饭菜等;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制品、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有毒有害垃圾包括:过期药品、注射器、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其他垃圾包括:砖瓦、陶瓷、卫生间废纸。

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

9、(堆肥法)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

10、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有40多个。

11、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农业污水)、(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由此可见,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12、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水库)、(湖泊)和(河流)。自来水是主要的(饮用水),(饮用水源)不能洗澡。

13、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即(沉淀)、(过滤)、(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

14、 我们面临的污染有(垃圾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此外,还有“白色污染”(塑料制品)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环境问题。

15、(人类滥捕乱猎)和(过度开发利用),更使得许多生物资源濒临枯竭。

16、(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17、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 填埋的方法:优点(比较方便,成本较低)缺点(占用土地,垃圾分解比较慢,可能会污染地下水); 焚烧的方法:优点( 占地少,避免污染地下水,热量可以利用)缺点( 消耗电能,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8、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

衬垫: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

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

气体排放管: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

监测井: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

19、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燃烧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20、减少垃圾的方法有:(1)减少丢弃;(2)重新使用;(3)回收利用。

21、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1)洗手洗脸用水盆;(2)淘米水用来洗碗;(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22、 1972年《人类环境宣言》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3、 《北京宣言》强调:我们确保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常见的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力的现象、重力、大气压力、弹力、浮力、摩擦力等六部分。力的现象介绍了物体受力作用的效果和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重力要求学生知道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有吸引力,物体受到的这种吸引力就叫重力,重力有大小,也有方向,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大气压力是地球对大气作用产生的,处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大气压力指向各个方向,所以吸盘可以被紧紧地压在墙壁上,也可以被压在天花板上。人们利用大气压力可以做很多事情。弹力是物体因形状变化而产生的力,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自动铅笔上的弹簧,汽车车厢下面的钢板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测力计也是利用弹力的一个例子。摩擦力处处可见,手里拿的书不会往下掉,就是摩擦力在起作用。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加大,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人们就想办法减小。 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要求学生对常见的力有一个初步认识,能判断一种力的类型,能利用常见的力为人们做事。

本单元计授6课时。

第一课时 力的现象

教学内容:教材第63~67页。

教学目标:知道怎样使静止的物体动起来,能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现象。 教学用具:小车、细绳、乒乓球、玻璃缸、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玩过蹦蹦床吗?在蹦蹦床上你是不是蹦得更高?你知道什么原因使你蹦得更高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板书常见的力)

2、阅读单元导语

要找弹力,是否该去问弹簧?小朋友们为何都爱玩它做的蹦蹦床?

要找浮力,是否该去问海洋?万吨巨轮为何能在海上远航?

二、新课讲授

1、提问:见过力吗?骑自行车上坡费力吗?怎样使静止的桌子动一动?

2、活动1推和拉

演示:用手轻轻推小车,小车就运动,加大力度推,小车就跑得更快。启发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小车运动的方向,小车运动的速度,猜想这些与什么有关。(让每个学生都亲手推推)

在小车上拴一绳子拉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运动情况:方向如何?速度怎样?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加大拉力试试。

讨论:小车在推力和拉力作用下,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参考:推的时候,小车离你而去;拉的时候,小车向你走来)

3、活动2乒乓球受的力

向上抛乒乓球,乒乓球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乒乓球为什么落向地面?(讨论分析乒乓球受的力)

把乒乓球按在水里,松手,乒乓球会怎样?(让学生试试,并讨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结论:抛起乒乓球后,乒乓球只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这个力指向地心,所以乒乓球下落;把乒乓球压在水里时,乒乓球受到两个力,一个是水对乒乓球的浮力,方向向上,一个是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所以乒乓球在水里会上升。把乒乓球换成石块再做这个实验,看看发生什么情况,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4、活动3 生活中力的现象(参看第67页图)

说说图中物体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热气球受到空气向上的浮力,跳水运动员在跳板上受到的力和皮球受到的力都是弹力,磁铁吸引小铁钉,小铁钉受到的是磁力,在水里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滑旱冰时,脚用力向后蹬地面,人就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

5、引导学生举更多的物体受力的例子,如树叶飘动受风力,国旗上升受拉力,塑料棒吸起小纸屑靠静电力等。

三、小结

四、作业

1、吊车吊起货物时,货物受到哪些力?

2、举出生活中物体受力的例子。

第二课时 重力

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

教学目标:知道重力是怎样产生的,能指出重力的方向,知道地球上的“上”和“下”,认识地球引力。

教学用具:绳子、小球、铁架台、乒乓球、玻璃杯、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向上抛一个物体,无论抛得多高,最终还是落回地面,雨从天上下到地面上,石头从山上滚到山脚下,熟透的苹果也会从树上往地面落,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新课讲授

1、观察第6

8、69页图认识一个规律,地球上的物体失去支撑后都会落向地面,如水往低处流,抛起的篮球下落等。

2、活动小球受力情况

①组装试验装置。

②分析小球吊在铁架台上时的受力情况。

绳子对小球有拉力,拉力方向向上。小球还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地球的吸引力方向向下,小球静止在半空中。

③猜想:剪断绳子,小球会怎样?这时小球的受力情况怎样?

④验证猜想:剪断绳子,看小球会怎样。

⑤分析:剪断绳子前,小球受到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引力,剪断后,小球失去拉力,只受引力作用,由于引力方向是指向地心的,所以小球就往下落了。⑥重力的定义及计量单位

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地球吸烟物体的力,叫做物体的重力(又叫重量)。重力的单位是牛顿,1千克重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约为10牛顿。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拓展 地球上的“上”和“下”

站在地球上的人头朝上,脚朝下,“下”指的是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的。地球那一面的人,我们想象他们头朝下,但实际上他们的“下”跟我们的“下”刚好相反

(图示)。

地球表面的物体被紧紧地吸引在地球上,所以人类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在地球上。

4、想象:假如没有地球引力

5、资料牛顿与地球引力

6、小实验 物体间的引力

①杯子里装大半杯水,放入一个乒乓球,先置于杯口正中间,然后松手,先让学生猜想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然后验证。

②解释现象

松手后,乒乓球不会停在中间不动,而是被一边吸过去。原来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离得越近,物体越重,引力就越大。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引力作用,这就是物体的重力,太阳和地球、地球和月亮之间都有引力存在。

三、小结: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叫做物体的重力,重力指向地心。

四、作业:为什么重力的方向向下?这里的“下”是什么方向?

第三课时 大气压力

教学内容:课本第71—75页。

教学目标:认识大气压力,知道大气压力的大小,知道大气压力的用处。

教学用品:软管、玻璃缸、水。注射器、吸盘、钩码、弹簧秤、马德保半球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手指堵上注射器口,再抽活塞,让小朋友试试有什么感觉。把吸盘按在窗玻璃上,试试不费力气能不能拉下来。

二、新课

1、找原因

活塞为什么抽不动呢?吸盘为什么不容易拉下来呢?

2、活动1吸盘的秘密(参看第72页)

把吸盘紧紧地压在玻璃表面,排出全部空气(最好在吸盘上涂些水),吸盘就吸在玻璃上了。这是因为玻璃和吸盘之间没有空气,也就没有空气的压力,若进入

空气,或空气没排完,吸盘就吸不紧或吸不住了。

3、活动2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

小组同学协作,把吸盘吸在课本、木板、玻璃等的表面,下面分别挂钩码,用弹簧秤称称,比较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上挂的钩码更多,做好记录。

4、讨论

吸盘吸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吸得最牢固?

5、资料马德保半球实验(上网查找)

①文字资料文字资料

②马德堡半球实验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知识点

第四单元

岩石和矿物

、岩石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山上的岩石、地下的岩石和海底的岩石,它们严严实实地拼接在一起,形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

第一课

各种各样的岩石

、观察岩石的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刀刻划、用锤敲等。

2、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词语描述岩石的特点?

光滑、粗糙;轻重,透明、不透明;闪亮,暗淡;有光泽、无光泽等。

3、岩石是什么样子的?

答:岩石都是天然的,岩石比较重,一般很硬,有的粗糙不光滑,大多数不透明。

4、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三类。

第二课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岩石是我们常见的岩石。

2、常见的矿物有哪些?

答:常见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硫黄、金刚石、石膏等。

3、除了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观察岩石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

答:①、用放大镜观察岩石颗粒②、岩石相互敲击③、在岩石上滴盐酸

4、岩石学家常常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岩石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对岩石种类作出判断。

5、岩石(颗粒的大小)和(结构)也是鉴别岩石种类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岩石的颗粒状况,鉴别岩石的种类。

第三课

岩石的组成

、花岗岩的三种成分是石英、

长石、

云母,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石英:有规则的颗粒,具有玻璃或油脂的光亮,半透明;

长石:颜色淡红或浅黄,半透明,具有玻璃光泽;

云母:褐色,片状,有光泽。

2、石英、长石和云母都是自然界的矿物。矿物在自然界中很少单独存在,通常都是几种混杂在一起组成岩石。

花岗岩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的。

3、世界上已经发现的矿物有

4000

种。我们身边有许多矿物制成的物品,比如我们吃的盐,点豆腐用的石膏,做铅笔芯的石墨,中药用的雄黄,做首饰的金、银和钻石等。

第四课

观察、描述矿物

(一)

、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的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根据之一。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

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的名字命名的,如赤铁矿是红色的,褐铁矿是褐色的,黄铜矿是黄色的,白钨矿是白色的。

(P72)

3、条痕:把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摩擦,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

几种矿物的条痕如下

[自然金——黄色]

[黄铁矿、黄铜矿——绿黑色]

[方铅矿——黑色]

[石墨——黑色]

[石英——白色或近白色]

[赤铁矿——樱红色]

4、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

5、花岗岩里的三种成分,从硬到软排列是

石英、长石和云母。

6、判别软硬的标准:

(P73左下角)

软——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

较软——不能用指甲刻划出痕迹,但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

较硬——不能用铜钥匙(回形针)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刻划出痕迹。

硬——用铜钥匙(回形针)、小刀都不能刻划出痕迹。

7、知识点:

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应用于研磨、切割、抛光等重要工具中;硬度最小的是石墨,它是重要的固体润滑剂,还用来制作铅笔芯。

第五课

观察、描述矿物

(二)

、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是否能看见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表面的反光程度从强到弱排列是:金属玻璃蜡烛丝绸泥土

3、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4、矿物光泽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P75)

5、非金属光泽有玻璃光泽、油脂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土状光泽、蜡状光泽。

6、有些矿物有特殊规则的形状,是矿物的晶体,如食盐是正方体,石英是六角柱,辉锑矿是柱状、针状,方解石是平行四边形,石膏矿是菱形状等。

7、总结: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描述矿物?

答:主要有矿物的外表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晶体形状、用途等方面来描述。

第六课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地质学家是怎样鉴别矿物的?

答:①野外观察

②用显微镜观察

③对照资料、图鉴

2、鉴定矿物的特征有哪些?

答: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触觉、磁吸性等

第七课

岩石、矿物和我们

、举例说明一些岩石和矿物的用途?

答:普通的石头可以盖房子、铺路、修堤坝,特殊的石料可以做石桌凳、工艺品等;铜矿石可以炼铜,铁矿石可以炼铁,方解石可以做光学仪器,石墨做电极、铅笔芯;石膏做模型、塑像、粉笔等。

2、根据用途分类:

(P80表格)

冶炼金属(赤铁矿、磁铁矿、辉锑矿、方铅矿);

建筑材料(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滑石);

生活用品(食盐、石墨、金、银、刻印章的玉石);

医药(石膏、硫磺、芒硝、雄黄)

3、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宝贵资源。它们被开采后,就不能再生了,因此我们要很好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岩石和矿物。

4、我国已发现各种矿产

71

种,是世界上矿产种类较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其中,稀有金属矿、钨矿、锡矿等20

多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

资料库

一、岩石的成因和分类

、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

变质岩三类。(P81)

2、岩浆岩是指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3、沉积岩是在水中形成的。

砂岩、页岩、砾岩都属于沉积岩。石灰岩也是一种沉积岩。

4、变质岩:岩石受到一定的压力和高温而发生变化,矿物会重新排列,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5、在野外收集岩石和矿物时需要准备的物品用具有:多用途背包、锤、指南针、手套、防护眼镜、矿物图谱、记录纸笔、标本盒、急救用品、饮用水等。

6、收集岩石和矿物的注意事项

(P84)

①、不要无准备地采集。②、不要私自采集。③、不要擅自采集。④、不要在恶劣的天气采集,不要在危险的地方采集,不要在采集处乱扔石头。⑤、不要过量采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相关文章:

科学第四单元教案07-08

科学第四单元复习提纲01-11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04-14

上一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下一篇:科学与真理的关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