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教学设计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祖国教学设计范文

《祖国祖国我们爱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的:能用欢乐、活跃的情绪,甜蜜的歌声演唱歌曲,并积极地参与表演歌曲。

2、才能目的:开发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培育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才能。

3、情绪目标:热爱自己的祖国,让学生萌发做个中国人的幸福感、自满感。 【教学重点】

在凝听中完全地唱好并表示好这首歌曲。 【教学难点】

第三乐句的歌颂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

教学用琴、小奖品、音乐课件。 【教学进程】

一、组织教学

1、音乐律动。

2、师生用音乐语言相互问好。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现世界地图。

问:孩子们,这是什么?谁能在这张地图上找到我们的祖国?

2、课件展现中国地图。 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就象一只昂首啼鸣的公鸡,在这上面绿色的是山岭、草原,蓝色的是海洋、河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祖国的风光吧!

3、用《祖国,祖国,我们爱你》的伴奏做背景音乐,同时课件展现祖国的风光图片(如:长城、故宫、黄河等)和奥运夺金、火箭发射、阅兵仪式等出色片断,让学生观赏。

问:我们的祖国如此的漂亮和强盛,你们爱祖国吗?

三、揭示、板书并歌颂课题

师:请你们跟我一起把我们对祖国的爱用歌声唱出来吧!

1、老师板书课题,并用歌曲中最后一乐句曲调范唱课题。

2、老师领导学生学唱课题(注意强调唱祖国时像喊妈妈一样亲热)。

师:谢谢孩子们深情地歌颂。听,有一位小朋友用小蜡笔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四、凝听歌曲,突破难点

1、课件播放歌曲范唱,学生边凝听边联想画面同时感受歌曲情绪。

问:听了歌曲你脑海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的心境是怎样的?

2、老师合着课件MTV伴奏范唱歌曲,其余学生拍手。 师: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学唱这首歌曲,好吗?

五、学唱歌曲

1、出示曲谱,先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调号、拍号、前奏、间奏、尾奏)

2、跟老师唱谱。(逐句指教)

3、学习节奏型。

4、跟琴唱谱。

5、学生齐唱乐谱。

6、学生读歌词(情感教育),跟着节奏读歌词。

7、老师弹,学生唱歌词。

8、学生齐唱

9、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练习唱曲(2分钟)

10、再次齐唱(利用打击乐器)。

11、表演唱。

六、知识延伸,情感升华

师:还有很多歌唱祖国的歌曲,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用课件播放歌曲《娃哈哈》,学生观赏。

2、用课件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学生欣赏。

3、孩子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中国,为我们是中国人而觉得骄傲、自豪吧!希望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祖国的热爱、听着旋律、唱着这首歌、踏着节奏结束今天的这节课吧。

第二篇:《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苏教版教材将舒婷的这首诗编排在必修三第一个专题“祖国土”的第二个板块中。本专题是让通过文本研习,结合自己的体验与认识,体会作品表达出来的爱国之情。而这首诗歌在这个板块中可以作为文本研习的范例来进行教学,旨在通过文本研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理解诗歌。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在形式上与它的前一首《北方》和后一首《祖国土》相勾连。勾连的目的是尽管这三首诗歌作品都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但他们是用不同的诗歌形式来表现的,这就让我们在欣赏作品的内容之外还可以体会到其形式的意味。

二、教学过程

(一)诗歌朗读

要求学生根据课后的示例给这首诗歌作品设计朗读方案并且也可以完成别人的朗读方案。

(二)赏析内容

1、祖国的特点

祖国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或者说作者眼中的祖国此时是什么样子的? 明确:悲哀、贫困;希望、理想。

解说:研习诗歌第一节——作品用了一系列的意象来表现祖国悲哀和贫困,“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这几个意象可以分成两类来说明,“破旧的老水车”“干瘪的稻穗”代表的是生产力的极其低下;“熏黑的矿灯”“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代表的是社会发展几乎停滞的状态。“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意味着“驳船”这个意象侧重的是祖国的苦难历程,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漫长,也体现在程度上的深重。这从“深深”两个字可以体现出来。

研习诗歌第三节——作品同样用了另外一系列意象来表现祖国的希望和理想,“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几个意象代表的是事物的新生,意味着希望的诞生。而“黎明/正在喷薄”意味着希望的开始,诗歌用“正在”来渲染。

2、“我”的形象 明确:“迷惘”“深思”“沸腾”

解说:如何理解这个形象?我因为祖国的贫困而悲哀迷惘,因为不甘心忍受和屈服而深思,在深思中看到了希望和理想,为祖国的希望和理想而沸腾。

3、“我”是谁?

明确:我是作者、我是祖国、我是贫困悲哀、我是希望理想。

解说:研习诗歌第四节——“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可以看出我是我自己,我也是祖国。而诗歌内容又明确地写到“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理想” 所以可以看出我是多重身份。作者用这种多重身份写作的用意何在?表现“我”与祖国的密切联系。在第一个板块的学习中我们体会到了个人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有祖国对个人的文化滋养。无论是热爱还是滋养都有具体的内容。对祖国的热爱并不是一味地赞扬,对祖国的忧虑、愤怒甚至谴责都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而把“我”与祖国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祖国悲哀、贫困和希望、理想的特点。艾青的《北方》为表现祖国的悲哀直接借助一系列意象来渲染,并没有突出“我”。而这首诗歌不是,一开始就突出了“我”。《北方》是一种写作形式,这又是另外一种写作形式。但并不是说那种形式好,形式本身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三)形式的意味

明确:作者没有用意象直接去表现祖国的特点,而是借助了“我”,然后再把“我”作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也就是将原先表达的抽象的事物先拟人化为形象的“我”,然后再将“我”拟物化,“我”具有了桥梁的作用。形式特点就是先拟人再拟物,由此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

解说:这种形式打通了抽象与具象的分隔,在“我”的连接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我”的多重身份融为一体。我就是祖国,祖国就是我,祖国是我的痛苦,我是祖国的悲哀,祖国是我的希望,我是祖国的理想。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的融合,这是作者爱国情感的集中体现。不仅在形式上这样,在内容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我”和祖国的亲密关系:祖国给了迷惘深思沸腾的我,那么就从我身上去取得富饶荣光自由吧。这种形式也不是舒婷的独创,早在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就有这种形式。其中有这么几句,“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我便是你,你便是我,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可以看出来,内容的传达还须有形式,有真情实感不一定能写出好诗,因为还需要借助适当的形式。鉴于这个,学生可以观察下一篇《祖国土》的形式特点,看看它的形式是否可以承载内容的传达。

(四)探究

从整体内容看,祖国的特点在诗歌的第二节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了,所以这是一个过渡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是为什么却把祖国特点之一的“理想”放在了第三节的开始,而在第二节的末尾设定了一个意象“花朵”,这两处可不可以互换,效果会如何?依据逻辑思维考虑,“理想”应该放在第二节的结束位置。那么这个地方是作者的败笔还是蕴含着更大的意蕴?

解说:其一,从整体内容看,根据上面的分析,第一节侧重的是祖国的苦难历程;第三节侧重的是祖国希望的开始。那么最后一节从“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可以看出这是侧重理想的实现。那么第二节的“花朵”这个意象,则就意味着希望的孕育。因为诗中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花朵”本身就蕴含着繁荣昌盛的涵义,而“未落到”说明迟早会落到,只是暂时还没有达到地面,这就代表了希望是有的,那么现在是出于酝酿的阶段。所以这一节侧重的是希望的蕴藏。这样看来,整体内容分别为苦难历程——希望孕育——希望开始——理想实现,写出了祖国的转变过程。其二,根据王夫之的观点,意象没有逻辑思维,只追求内在韵律,意象的连接是直接审美感兴中自然连接的整体。所以“花朵”和“理想”的位置不能互换,否则就会显得呆板,同时也反映不出作者的整体构思和诗歌本身的内在韵律。

第三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通过阅读欣赏诗歌凝练形象的语言。

2、领会新颖、丰富的意象所蕴含的细腻的思想。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新颖丰富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把大我小我合理化的。

【教学时数】

一教时。

【课型】

教读课。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导语:

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⑵ 这是20世纪,70、80年代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北岛、顾城的诗句,今天,我们学习此派的另一位代表诗人舒婷的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板书课题。

准备学习。

二、新课 诗歌鉴赏:

1、播放配乐诗朗诵。

2、学生诵读。

3、欣赏第一节:

⑴ 指导学生领会几个意象的特点,并加以概括共同特点。

提问:表达了作者增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 应该如何把握诗歌的语调?

⑶ 诵读。

4、诵读并鉴赏第二节:

⑴ 本诗节的主要修辞方法是什么?结构作用是什么?

⑵ 怎样理解第一二句的我和第三节的我你?

⑶ 这节诗的色彩有什么变化没有?

⑷ 诵读。

5、诵读并鉴赏第三节:

⑴ 指导学生体会诗歌独特的比喻在表意方面有何作用?(注:逐句进行)

⑵ 指导学生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词语的领悟,体会诗歌色彩的变化?

方法:可插入写作背景,提示学生。

⑶ 诵读。

6、诵读并分析第四节:

⑴ 如何理解本诗第一和第二句的相互关系:这体现了什么和什么的什么情感关系?

⑵ 接下来,顺着作者的感情发展,诗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什么感情?

启发:举例。

⑶ 带着如此情感读诗,语调应该是什么样?

⑷ 读诗。

读诗。

回答。

低缓。

齐读。

看教材写作时间。

读诗。

诵诗。

三、总结

1、主旨(本诗)。

2、鉴赏诗歌方法。

⑴ 了解作者,熟悉背景。

⑵ 由意象入手,体味情趣。

⑶ 注意比喻、象征的表意的作用。 加深理解。

四、迁移练习 现代诗歌鉴赏。

练习。

第四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意象,流动凝重的画面,给读者以视听的美好享受因此,教学这首诗可立足于“读”与“赏”,设计丰富精美的活动,让学生美美享受一次诗歌大餐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等词语 2.了解舒婷的在委婉曲折中表达心声的特点 3.有感情诵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 教学

一、激情导入 课前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那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那条条大路都宽畅,好山好水的好地方,是我们亲爱的祖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却能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情愫每个人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刚刚经过十年浩劫,面对伤痛满身的祖国,一个普通的女工舒婷在唱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她充满激情的歌唱,表达了自己与祖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她为之悲,为之喜,为之蓬勃奋飞!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那质朴厚重的情感吧!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舒婷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的讴歌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疏解字词,初步感知诗意 投影: (1)注音: 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ǎng)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 (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 簇新:极新(多指服装)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绯红:鲜红 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2.朗读诗歌:与作者达成感情的共鸣 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痛苦从何而来,她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1)教师范读(配乐)(解说:先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初感诗的美味,为进一步学习欣赏奠定基础)(2)学生自由诵读,初步感受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祖国的深深的理解和诚挚的爱(解说:趁着学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让学生直接再次感受,这是文学欣赏的必要步骤,避免抛开刚营设好的氛围而由老师大讲特讲的弊病)(3)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边读边梳理整首诗的思路,然后师生评价 明确:诗人先回顾了祖国贫困、落后的历史,接写祖祖辈辈痛苦的追求,接着写转折时期新生希望的祖国,最后写到祖国对我的养育,以及我愿以血肉之躯献身祖国的爱国热情(屏幕展示) 板书以下内容: 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解说:在这个步骤中紧扣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落实字词教学,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 总结:本诗感情真挚,全诗的感情由悲哀、低沉向欣喜、高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正的好诗应该是心底的歌,舒婷以儿女的身份向祖国母亲倾诉情怀,抒发对祖国国的拳拳深情 学生齐读,进一步感知

四、合作探究 1.第一人称“我”贯穿全诗,能改成其他人称吗?试着用其他人称读其中一节,体会诗人这样写的用意并简要分析(“我”究竟指谁?“我”和祖国是什么关系?) 期望效果:诗中的“我”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指整个中华民族这样写表达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 2.诗中“迷惘”“沉思”“沸腾”仅仅是诗人的情感历程吗?请结合中国的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期望效果:这不仅仅是走过“文革”的青年一代的情感历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心灵历程的高度概括综观历史,多少炎黄子孙为贫穷落后的祖国“迷惘”“沉思”,为新生的、腾飞的祖国而“沸腾”、奉献、牺牲 3.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振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想法 自主质疑,师生共同探讨

五、教师当导演带领学生登上梦想舞台,个性化地再读全诗 1.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前后有什么变化? ──由低沉缓慢到高亢急速前三节末尾的“──祖国啊!”和全诗末尾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直接显示出诗歌感情基调的变化 2.对“祖国啊”一句的朗读进行指导 第一节,“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诗人感到祖国母亲是那样疼痛难忍,禁不住发出“──祖国啊!”的深沉呼唤多么沉重,多么痛苦!语调应缓慢低沉读“──祖国啊!”时,要痛苦沉重而有压抑感 3.学生进入角色——分组研读 (1).请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分组研读

二、

三、四节,小组成员间相互质疑、交流,做好记录,然后选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各个小组互相补充 (交流时采取读一节交流一节的方式,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仔细体会) (2)教师引导: 第二节,“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虽然有些微茫,但它存在着就会带给我们努力奋争的力量因此这时诗人呼喊“──祖国啊!”,但那声音就不再是单纯的痛苦,而是在沉重中露出了点点的希望读时语调较第一节稍高 第三节,我们看到了一个觉醒的祖国,一个崭新的祖国,一个充满希望和奋进精神的祖国“──祖国啊!”欣喜、兴奋、带有力量的呼喊读时要充满欣喜,加快语速 第四节,“我”将把“我”的一切奉献给祖国母亲,“──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竭尽全力地呼喊,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读时要有情感地全力投入,要读得有力量 4.学生来当演员——自选形式,进行朗读竞赛 配乐读,多人演读,模仿性朗读均可,让学生自由发挥

六、课堂训练: 教师来出题——妙手续写 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 教师示例,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身躯我是失修的路基,承载你坎坷蜿蜒地前行 选写句子: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从句式和比喻的修辞两个角度交流,评点以鼓励为主,点评要到位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十年浩劫中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命运与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她在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的同时,更具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就是表达诗人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热爱祖国、歌颂祖国,不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更是民族振兴的精彩传唱我们有理由、有信心唱得更响、更亮!让我们齐背全诗,结束本课

八、作业:课下阅读舒婷的《致橡树》,体会其中的意象特点

九、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内容 感情 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痛 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希望、欣喜 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强烈

第五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浅显明白,而今收录在初中教材中的诗,当年却被认为:“有意无意地把诗写得十分晦涩、怪僻,叫人读了几遍也得不到一个明确的印象,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章明《令人气闷的“朦胧”》《诗刊》1980年8月)可见“朦胧诗”,纯是观念差异的产物。

略加思考,就不难找出本诗的关键词:“苦难”与“希望”。然而条分缕析,轻松读懂这样的诗而不觉气闷,是不够的;当继续加以理性之光,照彻作品中隐含的曲折与难堪的时代印痕——追溯历史而将中国苦难史想像性地延长,罗列苦难而又轻易归于虚无,处处以“我”自称而终于泯灭自我。

面对初中的学生,在本诗中,要着力于区别三对概念——“国家”(政治概念)与“祖国”(文化概念)、“本能的爱国主义”与“理性的爱国主义”,“儿子”与“公民”——又略微显得艰难;本课时仅仅在这个方向上作一尝试——抒情作品,是否也可以作反思性的解读?

师:今天,想上一下一首诗。请大家把书翻到**页,是舒婷的一首作品,题目叫《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我们知道,提起舒婷,我们就想到一个诗派,就是所谓的朦胧诗派。可能现在看起来,其实一点都不朦胧。但在当年,对于某些理解力不是最好的人而言,他们读起来读不懂,所以称它为朦胧。

舒婷是这中间的一个代表人物。这首诗歌写于七十年代的末期,在八十年代风靡一时。提起舒婷,马上就想起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它其实带有一点时代的烙印。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十多年过去了,二十六年了啊,舒婷现在也老了,已经五十三岁了。那么我们在这么一个时刻重新反过头来看,当年朦胧诗派的一个代表作,看看能不能读出一些新的东西。

首先我想这样,就是„„恩,先面一共四小节,前面三节吧,我想请同学来朗读一下。那么诗歌,我们说,读起来读着读着,尤其是抒情诗的话,很容易带感情——那么我现在要求,这首诗,我们不带感情,我们等会请同学站起来朗读的时候你不要带感情,你就只是朗读,啊,只是朗读。每一节请一位同学吧,好不好?啊,第一小节,来,陈弈瑶。

陈亦瑶:(读)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中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ăng)

——祖国啊!

师:深深勒进你的肩膊(bó)——祖国啊!请坐。(示意)柯哓宇,第二节。

柯哓宇:(读)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祖国啊

师:(示意)来,后面。

高南:(读)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师:请坐。读着读着就好像这个人要激动起来啊。(学生笑)诗歌是有一种感染力,让人激动起来。平静一点。好,那么给大家一点点时间,请你,在前面两小节,找出诗歌中最主要的几个意象。然后,把它前面的修饰语也圈一下,好不好?然后我请同学来说一说。

她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构成了怎样一种完整的图景?给人怎样的感受?

(学生寻找诗歌意象,思考03:22-03:52)

师:好,我们就轮下去吧。(示意)来,后面。每人说一个意象好了。徐映辉。

徐映辉:破旧的老水车。

师:老水车。老水车是怎么样啊?

生:破旧的。

师:破旧的。请坐。(示意)来,后面。

史嘉茜:熏黑的矿灯。

师:矿灯,是熏黑的。(示意)周鸣菁。

周鸣菁:疲惫的歌。

师:哦,歌,歌声,歌是非常疲惫的。(示意)俞谦。

俞谦:干瘪的稻穗。

师:稻穗是干瘪的。瘪,第三声噢。

林湛:失修的路基。

师:路基是失修的。(示意)王佳珺,还有吗?

王佳珺:淤滩上的驳船。

师:驳船在淤滩上,行进很艰难啊。(示意前一位同学)还有吗?

喻方其:还有,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师:请坐。花朵稍微亮丽一点,但是花朵在这里是„„未落到的,未落到地面的。那么,我们同学所罗列的这样一些意象,给人一种怎样的整体感觉?黄枘,你来说一说。它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黄枘:嗯,我觉得是一种颓废的,很黑暗的画面。

师:颓废,或者黑暗,请坐。(示意)谢宸,你有什么补充?

谢宸:忧郁的。

师:非常忧郁的,请坐。(示意)后面,还有什么补充?

丁俊:我觉得就是一种很无望,很破旧的。

师:无望和破旧。其实在诗歌第二小节里有几个词语概括了这样一种感觉,是吧。我是——

(生答)贫穷,我是——(生答)悲哀,我是——在这个“希望”前面有一个修饰语,是——是“痛苦”,对吧。

贫穷的,悲哀的,痛苦的。老水车,失修的路基,是这样一种感觉啊,给人这样一种图景,啊,这就是,我们的祖国。这是诗人在前两节中营造出来的,整体的感觉。

那么接下来,我想这样,我们来听。刚才说的,朗读要客观,不要抒情,对吧。接下来我们听,一种抒情的朗读,极其抒情啊。其中有一种强烈的对比。

大家一边听一边来思考一下,就是说,他这种朗读里面,两种感觉很不一样。就是前三节啊,很不一样。在这样一种反差中,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它分别代表了祖国的哪两个不同的时段,不同的时刻。第二个要思考的就是,请你找出一对反义词,其实

一、二节和第三节中的反义词有很多。请你找出一对合适的反义词,分别来概括这两个不同的时段。我们一边听一边来思考这两个问题。

(播放前三节录音6:32-8:10)(学生间或轻笑)

师:是哪两个不同的时段,你是否能找到一对合适的反义词来分别加以修饰,合适反义词有很多,等会我请同学讲的时候,前面同学讲过的,你不要再重复啊。

肖杭,你先来说说好不好?第一二节好像和第三节,时间段不一样,你简单说一下好吗?

肖杭:我觉得前面应该是中国最贫穷的时候,也就是最困难的时候,然后是文革发生的时候。后面就是中国开始有新的发展,就是文革结束的时候。

师:哦,你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它定一条界线的话,这里应该是,(指前两节)这个是文革,(指第三节)这个是文革以后?是这样一个说法是吗?好,请坐。(示意后一位同学)陈铮,你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陈铮:恩,我觉得前面一段是解放以前,然后后面一段是在解放以后。

师:请坐。其实这两位同学的说法我们可以把它非常简单化,就是,前两节讲的是“过去”——我们可以稍微笼统一点——而后面,第三节讲的是“现在”,对吧?我觉得这样可能更简单一点哦。

至于这具体是什么时刻,我们等会再研究。那么过去是怎么样的,现在又是怎么样的,其实在诗歌中本身,有许多许多许多许多强烈的对比。那我们来请同学说一说,请你分别罗列一下,过去,什么词语;现在,什么词语。它对得很紧,这个很有意思。(示意)你来说,姚驭文。请你找一对合适的词语来说好吗?过去怎么样?

姚驭文:过去是„„过去是悲哀。

师:过去是悲哀的,现在是怎么样的?

姚驭文:笑窝。

师:现在是笑的,请坐。(示意)方嘉栋,还有吗?

方嘉栋:过去是破旧的。

师:过去是破旧的。

方嘉栋:现在是簇新的。

师:现在是什么?现在是簇新的,崭新的。(示意)赏雪。

赏雪:嗯,过去是,熏黑的。

师:过去是熏黑的。现在是„„

赏雪:雪白的。

师:现在是雪白的。(示意)来,再往后。

朱一帆:说光了。

(学生老师笑)

师:(示意)刚才赏雪说的,过去是“熏黑”的,后面还可以找到另一个反义词。现在是怎么样的?

朱一帆:绯红的。

师:哎,现在是绯红的,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反义啊。还有没有了?林筱茜,还有吗?

林筱茜:我觉得,过去是在隧洞里面,而现在是在黎明。

师:哦,这里也是一个黑和亮的问题,是吧?其实刚才林筱茜讲的,在隧洞里面,这里还有一个关于速度的词语。陆雨奇,过去是怎么样的?

陆雨奇:过去是蜗行的。

师:过去是蜗行的,走得非常非常慢,像蜗牛在爬行啊。

陆雨奇:现在是喷薄。

师:喷薄?还有还有,其实还有一个,没有直接讲到。

陆雨奇:起跑线。

师:马上就要怎么样?马上就要奔跑。这个速度感很不一样啊,请坐。还有,朱晨飏,还有吗?

朱晨飏:不知道。

师:不知道啊。金乙,还有吗?

金乙:(犹豫)

师:也不知道。何易,还有吗?

何易:过去是沉重的,现在是欢快的。

师:这是整体的感觉啊。过去是沉重的,现在是欢快的。其实我们讲到这里,还有一个意象。对,许丹,你有什么补充?

许丹:应该是,过去是干瘪的稻穗,现在是古莲下的胚芽。

师:马上就要发芽了,对吧。过去那东西是,再也不能发芽了,已经是很绝望的,可能枯死了。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啊。所以说,简单罗列一下。

师:(展示)熏黑——雪白,破旧——簇新,干瘪——胚芽,蜗行——起跑,悲哀——笑窝。如此强烈的对比:过去,现在。

那么,我们再回到刚才所讨论的问题,也就是刚才肖杭同学和陈铮同学所思考的问题,那么,如果这个时间段我们现在一定来加以追究的话,“现在”,她这里所谓的“现在”究竟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

而“过去”,要一直往前追溯,究竟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在诗歌中,它包含了多久?看看作品,思考一下,我们来分析在这首诗中所包含的,两种不同时间的问题。

(学生思考,12:40-13:20)

师:谁来说?我们还是继续往后轮吧。来,何易后面。

朱颖之:我觉得第

一、二段讲的,应该是解放前。

师:解放前,嗯。

朱颖之:因为解放的话,总体来讲,整个人的心是相对向上的,就是稍微,光明一点吧。

师:同桌。那么“现在”呢,这个现在是什么时候开始?

何一帆:现在我觉得应该从文革以后开始的。

师:为什么你这么讲,你的理由是什么?

何一帆:因为我觉得从解放到文革期间,文革的这十年以来,中国的社会还是十分混乱的,跟解放之前我觉得差不了多少。然后我觉得真的新生,应该是从文革之后开始吧。

师:从文革之后开始。请坐,方叶,你怎么看?

方叶:“过去”应该是从清朝后期开始,几百年来。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这清朝后期的?舒婷说,括号,清朝末期?

方叶:她说:“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师:数百年。

方叶:然后“现在”,我觉得应该是解放以后。

师:解放以后。你的证据在哪里?

方叶:因为她说:“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解放以后的话,给大家的感觉就是,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师:一片艳阳天。请坐,毛明超,你有什么看法?

毛明超:我赞同方叶,说它是从清朝开始的,我觉得是根据数百年这个地方可以大致猜想一下,应该是从清朝末期开始的。

师:嗯。

毛明超:我认为“现在”的话,应该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

师:为什么?

毛明超:因为看到最后的写作时间。

(学生笑)

师:哦,请坐。何易,你还有什么要说?

何易:我觉得,我就讲“现在”啊。现在,我刚看到一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觉得神话可能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古代封建的,它那个唯心的,那么,迷信很多。那么,“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解放以后,现在是社会主义,就没有神话了。还有一种解释,神话是指毛泽东。因为毛泽东是一个神话,那么“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那就是文革结束以后。

师:哦,走下神坛。我们大家可能忽略了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最后一小节的前两句话来读一下。“我是你”,

一、二开始。

生(读):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师:停。吕诗飏,你怎么看?

吕诗飏:我还是觉得,是解放以后。

师:从中国的人口,从我们整个的疆域的面积来看。

吕诗飏:因为当时文革的时候,中国人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个社会是不好的。可能觉得文革的那段时间,还是一个崭新的中国。

师:(示意)请坐。刚才同学的发言很好,那么有一点我想继续指引下去。刚才我们同学在第一小节的第二行找到一个词语“数百年”,然后以此来推断,她对中国历史的追溯应当到清朝的末期,差不多这个时候,可能1840年,或者再往前溯一溯,对不对?但是在这首诗歌里面,它所讲的时间词,难道只有这个“数百年”吗?你再找一找。

毛明超:“千百年未落到„„”

师:在哪里,“千百年”——第二节的后面,对吧?“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千百年”,再加一千年。还有没有?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时间的词语?第二节里有一个叠词!

生:(众答)祖祖辈辈。

师:那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去了。还有一个词语,很隐微的,你找到没有?在第三节里面,哪一个词语?

生:(众答)古莲。

师:古莲。那么,这个过去一直过到哪里去了呢?只到清朝吗?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啊,说不定这整个五千年都被它,含括在里面了,是吗?中国的历史真的就是这样,五千年的历史真的就是这样,漆黑的,贫穷的,灰暗的,绝望的?是这样吗?

生:不是的。

师:但就这首诗歌它所隐藏的潜在时间是不是表明了这点?其实中国可能不是这样啊。

(展示)那么,我们随便来看一下别的作品,闻一多,28年的。

(播放录音17:52-19:12)

祈祷

闻一多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

请告诉我戈壁的沉默,

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

泰山的石霤还滴着忍耐,

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

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

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

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

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师:闻一多诗歌中对于历史的追溯,和舒婷诗歌中对于历史的追溯,好像大不一样啊。(展示)

师: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里讲到,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直到17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

然后有一个人更夸张,是一个美国记者,他说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古代就有设立的话,那么各个奖项的得主毫无疑问都是中国人。可见我们的过去是一个非常辉煌的时代,对吧。

那么为什么,舒婷的作品里面,“过去”,是这么长时间的黑暗呢?我们来继续探讨这个问题,给个解释。为什么在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里面,我们的整个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都变成一片漆黑了呢?为什么?同桌商量一下,好不好?有点难。

(学生讨论,20:17-21:10)

师:我们如何来解释这首诗里的历史观问题?谁来谈?

(学生沉默)

师:呃,方祎劢。你来谈谈。

方祎劢:我有个疑问。

师:请说。

方祎劢:“飞天袖间”是什么意思?

师:“飞天袖间”,谁可以解答这个问题?毛明超,你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毛明超:飞天就是敦煌壁画上画的那个舞蹈,“未落到地面上的花朵”,可能让人想起天女散花。

(学生笑)

毛明超:至于你刚问的问题啊,我想„„

师:等会,等会。

(学生笑)

师:先不要讲,等会儿再说,先把方祎劢的问题解决掉。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天花,天花乱坠。这个来自于佛教的故事。讲佛祖在说佛法的时候讲得如此的好,然后天女纷纷在那边散花。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说,这里讲的其实是敦煌的,敦煌里面蕴涵的中国的古文化,公元四世纪就开始了,飞天袖间的花朵,是这个意思。那我们还是先请方祎劢继续来讲,然后毛明超再讲,好吗?

方祎劢:我觉得她前面写得这么黑暗的意思,就是说前面中国的那些文明都不是真正用到实际上去,而是,比如说空想,或者说是用到文艺或者其他的一些地方,而不用到科技上。而后面才是真正的开始。所以她把后面写的很光明。前面相对来说就比较黑暗。

师:请坐。那我觉得你去看看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的发明非常多啊,方祎劢的解释还是有需要商榷的地方。毛明超,你要说什么?

毛明超:我觉得舒婷这样写不排除三种可能。首先第一个是,她故意要这样写。但是从里来看的话,她故意要这样写的可能性很小,没有说她矫揉造作地说一定要写“千百年”或者“祖祖辈辈”。这个可能性比较小。

另外可能是,舒婷因为她自己所受的教育,就是说中国的古典文化很不好,或者说她受的影响,整个社会都在批判中国的古典文化的话,那么她也可能跟着潮流,认为中国古典文化就是黑暗的,古老的,衰旧的这种东西。

还有第三种可能就是,现实给她的冲击太大,她就觉得现实都是这样很不好的话,那么古代肯定不会再好到哪里去。好比说,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你被一个女生甩了以后,(学生笑)可能你会对自己说,我可能以后再也不会去追别的女的了。就是这个意思。

师:哦„„

(生大笑)

师:丁俊,你怎么说?

丁俊:我觉得是社会制度的问题,以前的那些应该都是封建主义,后来,怎么样了以后就变成社会主义了。她要歌颂这个,也不是要歌颂,她要写现在的新的话,就要突出现在社会主义的好,那封建主义就显得不好了。

师:哦,可能是这个意思。支杰,还有什么看法?

支杰:我觉得,她说以前是黑暗的,她自己认为以前是这样的,不管以前有多么好的经济,多么好的文化,它们都是引导中国走向黑暗的每一步,不管它多么好„„(学生笑)

师:都是一个坟墓?

支杰:就是走到这时候,中国就是一个坟墓。舒婷觉得现在走的路是对的,那么以后就是光明的。

师:哦,那么我们每个人最后都走向坟墓的呀,(学生笑)难道现在都不要光明啦。这个有点难讲啊。肖杭,你最后来说一说。

肖杭:我觉得现在就是经过改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了。(学生笑)她就是要看中国的基层,也就是农民的这一方面。虽然她看到中国以前有很多发明,高科技,但是呢,中国的农民还是在受压迫的,她看到的是这个方面,所以说现在的人民生活比较光明。

还有一种看法,如果她不把以前写得黑暗一点,她就不能更加衬托出现在的光明。

师:请坐。我觉得,肖杭说的两点都有道理。一个是把握住一个乡土中国,虽然她主要的意象中有矿灯、路基,对吧?但更多的是老水车、驳船,这样一种乡土的感觉。

第二点,可能是为了有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强烈地要表明——现在是如何地好,以至于以前,就把它一笔给抹杀掉了,可能是这么一个意思。

那么我们来猜测一下。(展示)

师:舒婷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二十多岁。然后在XX年的时候,她和上海的一个著名作家陈村,有一次对话,对话实录发表在《收获》XX年第五期。

陈村就问她了,就谈起她的这首代表作了,他说你现在还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说读以前的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省略号。吕诗飏,(示意)你猜她会怎么说?

吕诗飏:她可能觉得,曾经的我和现在的我,不一样了。可能是,那种时候,突然有一个新中国,突然有一种感情上的变化,然后觉得祖国很好,现在应该是没有这么想了。

师:现在没有这么想,难道觉得祖国很坏啊?

(学生笑)

吕诗飏(笑):还是那么觉得,但是可能没有以前感情那么深刻了。

师:哦,没有以前那么感情深刻了,感情变淡了。吴俣,你猜一猜她会怎么说?

吴俣:我觉得她可能觉得以前的激情是有点过火了,但是她现在可能始终认为祖国是越来越好的,但是以前那种表达可能有点过时。

师:哦,有点过时,有点过火。爱得过火,可能太狂热了是吧。恩,我请一个比较冷静的,赏雪。(学生笑)你猜她会怎么说?

赏雪:我觉得可能会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现在的差别吧,因为年龄上的增长,可能想法都已经有一些改变了,可能对这首诗会有不同的理解。

师:请坐。肖杭,请你来扮演陈村。那个,方叶,请你来扮舒婷。

(学生笑)

师:(展示)

师:好,把对话读一下。

肖杭:你现在还有什么感想啊,比如说读以前的什么《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方叶:这不能读,受不了,受不了。

肖杭:自己也受不了啊?

方叶:自己也受不了。我年轻时代是这样的,这是历史,是客观形成的。有时候你会觉得,没有那样的时代,你不会有这样的时候。写诗的时候是在25年前,不但是年轻,文学在中国,文学状况是那样的状况。

师:请坐。所以读到最后,我们发现他们的对话只剩下三个字。(展示)

师:“受不了”。这个倒也在我们情理之中啊,受不了。那么显然她发现这首诗中,可能有些问题。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想像,把中国的苦难史无限延长的这个问题,抹杀了中国古代的辉煌,对吧?

那其实“受不了”是不是可能还有问题?(展示)

师: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所以这节课后面一点时间,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果我们顺着作者多年以后的反思,她提炼出来的三个字——“受不了”,我们替她来做一个总结和发掘的话,这中间还有哪些问题,是现在看起来有点让人“受不了”的。你再整体把握一下,想一想,花几分钟,思考一下。思路要清晰,要说得合理。

(学生思考,29:29-31:14)

师: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好不好,四人小组交换一下意见。

(小组讨论,老师参与到讨论中,31:18-33:53)

师:好,时间关系,请转过来。

这首诗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那么,我请同学来谈。哪些地方可以来探讨一下,哪些地方现在看起来,觉得以我们坚强的忍耐力,还是有点受不了?谁来说,随便谈谈,一首诗嘛。

程冰清,你来谈一谈。

程冰清:我觉得这首诗太空虚了。

师:太什么?

程冰清:空虚。

师:太空虚,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

程冰清:因为我觉得它写得很长,但又好像没有什么意义。

(学生大笑)

师:是个很偏激的人,没想到程冰清把它全部都否定掉了啊。为什么,不要坐下去,为什么你把它全部都否定了,觉得它一点意义都没有?它对于祖国这样的一种讴歌和热爱难道不正是它的意义吗?

一生插话:没有什么好讴歌的。

程冰清:(沉默一会儿)因为我觉得,她比喻用得太多,好像没有必要。

师:没有必要?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发言啊。好,陈弈瑶来谈一谈。

陈弈瑶:我觉得这首诗就是太浮于表面的东西。前面不是有一首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么,他爱这土地,他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爱这土地真的是很爱很爱,爱得都要哭了。

但是舒婷她写了很长很长,也没有看出她的内心真的很爱,就是很浮于表面的。

师:那我有一个问题了。在第三小节里的第四行,她说“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她不是也哭了吗?

陈亦瑶:她在笑呀。

(学生笑)

师:那是一种百感交集,一边带着微笑,但是前面也在哭啊,这两种眼泪,为什么你喜欢前一种不喜欢后一种呢?

陈亦瑶:但是,这样描写很虚伪。

师:为什么?你凭什么说她虚伪?

陈亦瑶:她这样整天祖国啊祖国啊,这样子,就感觉只会喊喊。

(学生笑)

师:请坐。在这里我们要区别一对概念。什么叫祖国?俞谦,什么叫祖国?

俞谦:祖国么就是你生出来的地方,就是自己所在的国家。

师:自己所在的国家?俞谦,你英语学得很好,英语“祖国”这个单词怎么翻译?

生:motherland.

师:motherland,是吧?好,请坐。刚才俞谦在解释的时候是这样说的,自己所在的——

何易:国家。

师:何易,“国家”这个单词,英语怎么翻译的?

何易:country.

毛明超:Nation.

师:或者是N-A-T-I-o-N,是吧?有什么区别。朱晨飏,祖国和国家的概念,你可以来给我们区别一下吗?

朱晨飏:我觉得祖国是那个,很有感情的一种称呼。国家是一个很正式的称呼。

师:请坐,这应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吧。我们来区别一下。(展示)

师:祖国,这是一个文化概念。里面包含了乡土感,包含了你的某种观念,包含了你的传统,包含了你的所有的真情;而国家,是一个冰冷的政治概念。

如果照舒婷在这首诗里面的,“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如果照这个说法的话,她这个“祖国”这个词语,好像应当替换成„„“国家”,更加,恰当一点啊。

因为祖国这个文化概念,它包含了所有的炎黄子孙,对吧?那么这首诗,如果是一个,一个台湾的人来读,或者一个美籍的华人来读,那么他读下来,“我是你十亿分之一”,不是的。“我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是不是?也不是的。他显然排斥在这个之外。

所以这概念,这两者好像有点不一样。最近,《读书》上面有一篇李皖写黄霑的里面,讲到黄霑作词的当年风靡一时的一首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就是刚才我在放的。那里面“我的中国心”,这个中国概念好像更接近于(示意)上面这个,祖国的概念,对吧?“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还记得我们以前发过一篇,是《三种中国人》,大家还有印象吗?一个可能是生物学上的中国人,一个是传统习俗上的中国人,还有一个是文化上的中国人。

所以,这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而国家是一个政治概念。所以对于这首诗里,你应该能够把它区别开来,她到底是怎么在讲的。像前面艾青所讲的,和余光中《乡愁》中所表现的,可能更多的是祖国,一个文化的概念。所以这个读起来有点别扭,对吧?还有吗?

生:(沉默)

师: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一直忽略了最后一节,我愿意为大家朗读最后一节,用一种冰冷的语调。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师:你怎么看这一段?哦,黄枘,你来说。

黄枘:我觉得这里体现了一种所谓的自我奉献精神。它基本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祖国喂养了我,所以我要为祖国奉献,为了取得祖国的富饶、荣光、自由,即使付出生命我们也是在所不惜的。在这里,她否定了生命作为一个个体的意义,她只是把它当成祖国获得荣光、自由和富饶的工具,只是把生命当成了可以驱动的成员,而不是把他们看成一个个个体,只是祖国走向光明的道路上的附属品。

师:请坐。这里,我觉得黄枘同学的说法和这个观点很像啊。(展示)

师:中国的一个文化大师梁漱溟有一段话,说“中国文化最大之缺失,就在于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一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的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杀”。

而马克思的观点是,“个人幸福和国家幸福是息息相关的,而个人幸福是国家幸福的基本前提”。

而舒婷在另外一首诗里有更直接的表达,和我们这里第四段是遥相呼应。她说:“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不幸/错过的青春/变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记忆„„”

“我决不申诉”——那么这里,我们就过渡到第二个问题,就是个人,作为一个个人和一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是不是像她这里所说的,“你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吧”,这里其实隐含着一个比喻。金乙,这里的这种关系它隐含着一种比喻。她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来,来阐述公民和国家的关系?

金乙:我觉得是,嗯,摄取和欠债。(笑)

(学生笑)

师:没这么可怕吧。“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这里是个比喻!

金乙:是儿女和母亲的关系。

师:请坐。所以这里你要读出来啊,在舒婷这首诗里面,公民和国家的关系,宛如„„宛如儿子和母亲的关系。那么,吴俣,请你继续来谈。在这首诗歌中,她的假想中,这个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吴俣:是一个,就是,自己已经很落魄,但她还是坚持抚养自己的儿子。

师:很不容易,是吧?

吴俣:恩,是的。

师:那这个儿子是以怎么样的方式来报答他的母亲的?

吴俣:是以一种近乎血腥的方式,为了他的母亲,作为中国一个最常见的孝子,他可以付出一切。

师:那么如果在现实层面中,一个真正具有爱心的母亲,她会不会要她的儿子这样做?

吴俣:不会。

师:好像不会啊。请坐。可见这个小孩和下一代对于自己的要求,过于严酷了,是吗?把这个母亲也想得有点太可怕了啊。是这样一种假想,所以,这里,上海师范大学有一个教授他写了一篇,这个观点从他这里受到启发。(展示)

师:很有意思,决不仅仅是这首诗歌,整个文革以后都是这样,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就是“面对苦难的微笑和感恩,是‘文革’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理,他们藉此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其秘诀就是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表述为‘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比如说张贤亮的小说,比如说谢晋的《牧马人》„„他这里就比较尖锐地说出,舒婷的形象就像一个“知心大姐”。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更出名的知心大姐姐,那就是倪萍。(学生笑)多亲切啊,哇,带着眼泪的笑窝,是吗?但是你不要忽略掉,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还有你们可以去看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公民和国家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不能用一种温情脉脉的面纱来掩盖掉这中间的一种基本关系,对吧。好,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吧。

(学生鼓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祖国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爱祖国教案范文05-18

爱祖国征文范文05-18

歌曲颂祖国范文05-19

颂祖国音乐范文05-21

颂祖国歌曲范文05-21

祖国颂曲式范文05-22

祖国颂歌曲范文05-22

祖国颂背景范文05-22

祖国颂比赛范文05-22

祖国颂诗歌范文05-22

上一篇:中国文化婚俗范文下一篇:中共陕西省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