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2022-07-11

第一篇: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设施农业的定义:

所谓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人工调控,改变自然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微生物(食用菌)、水产生物以及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农作方式。

设施农业按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2 种类型: (1)设施栽培--目前主要是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的设施栽培,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及其配套设备等。

(2)设施养殖--目前主要是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畜禽舍及配套的设施设备。

2、设施农业的特点

(1)高投入、高产出,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设施农业产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以日光温室为例,最简易的竹木结构日光温室,每亩造价在2.2万元以上,尚不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日光温室的成本甚至已达到300元/平方米,如此计算建设一亩地的现代日光温室成本就得20万元以上。同时,设施农业也是高附加值、高产出的现代化产业。根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农业生产的年综合平均产值1.3万元/亩,年净产值1万元/平方米,比露地生产高3~5倍。经济效益高的行业,比如花卉,每亩产值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

(2)人工创造适宜小气候,反地域、反季节进行农业生产

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土壤条件、植物营养以及综合环境条件都可以调控,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地理、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自主选择设施类型、栽培作物、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实地的农业生产,从而可以创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种植对气候条件的依赖。

(3)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且,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资源严重浪费和不合理利用现象。设施农业借助现代化农业设施、设备、计算机技术,有助于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设施农业涉及多门学科,依托现代生物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把握植物生长规律,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条件,克服自然因素的制约。同时,设施农业可人工调配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最大效益,结合现代化农业设备和计算机技术,吸收高科技人才、现代化设备和管理经验,最终实现设施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生产。

3、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20 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可谓简易的设施农业,然而受制于当时设施条件和技术手段,设施农业发展十分缓慢,难成规模。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肥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中国设施农业逐步走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hm²,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2007 年中国蔬菜播种面积达1 733 万hm2,蔬菜设施栽培面积约占当年蔬菜播种面积的10%,其中,温室面积达33.3 万hm2,大棚面积40 万hm2,中小棚为60 万hm2。我国设施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山东、河北、河南、辽宁、江苏和新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面积最大的为河北、山东、辽宁等省,大棚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中小棚分布较广,结构形式多样,是园艺设施中发展最快、面积最大的简易设施。北方蔬菜区,在大力发展简易中小拱棚及塑料大棚之后,日光温室发展变化很快。至2008年,我国人均占有设施面积已达25 平方米,每年人均消费蔬菜量的40%由设施园艺提供,设施园艺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30%以上。2010年设施蔬菜总产量超过1.7亿t,占蔬菜总产量的25%。规模化养殖场猪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32709kt、16626kt。设施水产品产量达到7800kt,约占水产品总产量的15%。目前,我国设施农业已超越早先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及林果生产等农业的诸多领域。

4、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已居世界之首。然而我国的设施农业在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发展工厂化农业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路线,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采用的是低投入、低能耗的技术体系。温室结构简易,环境控制能力低;栽培管理主要靠经验,与数量化和指标化生产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温室种植品种也大多是从常规品种 中筛选出来的,还没有专用型、系列化的温室栽培品种,设施条件下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始终在低水平上徘徊;

2.设施水平低下。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设施栽培面积很大,但设施装备的水平低下,90%以上的设施仍以简易型为主,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温、采光性能差,作业空间小,不便于机械操作,更谈不上对设施内的温、光、水、肥等环境因子的综合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比较落后的农村经济状况和较低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求,但整体设施水平较低,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3.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我国设施农业机械的配套水平不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生产仍以人力为主,劳动强度大。现有的产品机型不多,且多为借用已有的陆地用小型耕耘机械。机械化水平低也是制约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

4.运行管理水平较低。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市场、高技术和企业化3个特点,是硬件设施和软件技术的统一体。当硬件设施建成后,软件技术将起到主导作用。设施农业发达的国家除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有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完全与市场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这种管理机制,仍然以经验的和粗放的管理手段为主。硬件设施是可以靠一次性投资在短时期内建成,而后期管理和运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预期目标的。

此外,我国设施农业目前还存在着如土地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不太明显等诸多问题。现代设施农业的优势是要靠现代工业管理和生产手段才能充分得以展示。

5、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对策的思考

(1)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施农业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为此,我国应从一个战略的高度去认识设施农业,既不能盲目引进、扩大设施农业的规模,也不能对设施农业无动于衷。

(2)发展符合国情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地域条件差别大,经济、技术、市场条件不一,致使我国不同的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各不相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设施农业,而不能盲目照搬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模式。必须重视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找出适合本地的设施农业类型。

(3)推进设施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设施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只有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才有可能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占领市场,使资源优势得到有效的开发与持续利用,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目前,我国在设施农业的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有些关键技术的开发管理与国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大力普及设施农业的科学知识,注重培养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才,大力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5)建立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发展设施农业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没有科技含量或科技含量低的设施农业,将无法确保设施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也是相当有限的。只有以科技创新为依托,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优势、经济效益优势。

第二篇: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粮食连年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广大农民的生活稳步提高,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一切的变化,再次证明发展现代农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对我们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 我县现在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

截至现在,我县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县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

二、当前我县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我县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我县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动

县委政府“十二五”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各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县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

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一是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六)农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土地流转渠道不畅。

现代农业要求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土地集中连片开发,现行土地政策是承包到户,土地经营权可以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行流转。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意识淡薄,存在恋土情结和“红眼病”现象,加之土地流转费相对较低,农民担心今后的保障问题,而不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使土地难以有效的集中,形不成规模经营,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七)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产业链延伸不长

农产品加工领域,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完整产业链系统没有建立,产品流通领域也缺乏完善的物流系统。

三、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各部门之间统筹协调

各级领导应该充分重视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化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协调全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二)制定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应该抓紧组织农业各相关部门充分调研全县的农业发展的现状,借鉴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地区的经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优势,在此基础

上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使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有序、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大农业科技发展投入,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围绕粮食、蔬菜、特色养殖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推进基地建设,提高基地标准、打牢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强力推进农业招商,以招商为载体,紧盯大型龙头企业,主动对接,力争在引进龙头企业上实现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新的投资重点,完善项目储备,进一步加快跑省跑部力度,争取更多对农业发展具有支撑性的项目落户我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前景好、市场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促其扩规模、提档次、升水平,提高其辐射带动力。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

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力,出台并落实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建农产品产加销和信息化服务新机制,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五)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着力培育农业科技人才

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乡镇站、区域站建设,建立激励引导机制,大力推行农技人员联合作经济组织,联企业、联基地、联专业大户制度。健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和植保专业化防治体系,提高社会化水平。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做好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进一步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科学生产和就业创业能力。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现状调研

xx区隶属被誉为“关外上海”的辽宁省营口市,位于渤海辽东湾东北岸,是辽东半岛上的沿海开发区。中国八大水系之一的辽河在这里与渤海相交汇。渤海xx港区与辽河营口港区构成营口市极为重要的两港区。港口吞吐量急剧飙升,位列全国十大港口。xx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水域面积及林地面积广阔,盛产水稻、水果尤其是水产品。xx村占据着这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拥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xx村总面积六百多万平方米,其中社区辖区面积约330万平方米,农业发展区位于xx北,俗称后xx。早期,这里的村民以打渔为生。1984年,借着xx区建设亿吨大港,打造百万人口城区的机遇,xx村也得到了开发。xx村土质优良,山地与平原相间,适宜发展果树种植。又因地理位置靠近港口,不仅为这里提供了交通便利,也为这里发展水产提供方便。因此后xx经济发展以水果生产和水产品加工为主。

一、水果生产

xx所生产的水果多种多样,苹果、李子、杏、桃、梨、大枣、樱桃……后xx本地户家家都有果园,而水果销售一直以来都是每户家庭收入来源的一部分,甚至有部分家庭以水果生产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

栾家是后xx村水果生产的大户人家,xx果园位于后xx村北,背靠老虎山。为了对这里水果生产做进一步的了解,2010年8月14日,我对栾家的水果生产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栾家是xx村坐地户,从1984年户主在老虎山开辟果园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水果生产历史。栾家共有园地约47000平方米,培育的水果以苹果为主。在栾家的果园地里,种植了700多棵苹果树,其中,红富士树500多棵,平均年产80000-90000斤,批发市场价1.1元;小国光树60棵,平均年产3000多斤,批发市场价1.2元;黄元帅树50棵,平均年产10000多斤,批发市场价1元;另外还有新品种苹果韩富100棵,平均年产10000斤,市场价在2.5元到3元之间。除了苹果树外,栾家还有杏树约300棵、李子树约300棵、大樱桃约50棵、小樱桃400-500棵……

根据对栾家户主栾xx的调查得知:栾家每年对果园的投入大约在12000-13000元之间。其中包括:打果树农药的钱、打除草剂的钱以及平时雇佣工人照看果园的钱等等。每年,果树药要打5次,一次的药钱加雇佣工人的钱约为1400元;要打3次除草剂,一次的药钱加工钱约为1700元。除去以上投资,栾家果园平均每年净收入在13万元到15万元之间。在调查中,户主栾xx对我说:今年苹果产量比往年少,预计净收入在10万元左右,年头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达到17万元。

栾xx还说:现在鞍钢在xx的发展占用了大量农业土地,果园面积在大幅减少,导致xx本地的水果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必然使其价格也在不断提升。而且,随着最新优良品种水果种的投入使用,水果质量也在提高:个头儿变大了,颜色更加鲜艳,而且形状也越来越圆润……这些原因使得xx的水果在市场上的销路很好。这些都是辽宁果树科学研究所研究的成果,现在开始在xx村农户中推广,这让我们对后xx村水果种植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总之,xx村占据了水果生产的优势,给村里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村里每家家庭年收入都在逐渐提升,而且提升幅度颇为可观。在xx村村民委员会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中得知:2007年,后xx村平均每户年收入为67400元。而到2009年末,后xx村平均每户年收入已近75000元。

二、水产品加工

xx村规划建设了380户水产品加工专业户生产场地,有310户常年从事此加工工作,加工产品以毛虾、红虾、海蜇和小杂鱼为主,产品长期供应辽南,甚至远销上海、浙江、江苏等十多个省市,部分还出口日本、南韩。年产值达到7803万元。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xx虾皮”名气越来越大,已经在全国享有声誉。xx村民靠虾皮加工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xx村民便开始加工虾皮,那时每家每户小规模加工,技术也不先进,每户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到90年代,加工虾皮的村民越来越多,一般家庭支4个锅灶,平均用12个人,旺季不得不雇用小时工。上自老人,下至顽童,都有用武之地。近几年,xx村民还发展了加工小杂鱼等品种,市场销售前景十分可观。为了做大做强传统虾皮加工业,村民们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加工虾皮的户数增加,导致电力不足,销售信息不畅。社区主任关兴初和电业部门联系,投资50万元,安装两台变压器,为百姓解决了加工中的难题,使这一传统产业在原有基础上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带动了周边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社区还与铁通公司联系,为家家户户安装了电话,保障了信息通畅。

为进一步了解这里水产品加工产业现状,我同样采取了实际调查。调查在2010年8月20日进行,被调查者名叫王少甫,于2000年入住xx村,2007年才开始在工作之余兼从事水产品加工行业。在对王少甫的调查中,我得知以下信息。

王家加工水产品种类以虾皮(即俗称的毛虾)、红虾和海蜇为主。

每年3月初到6月20日(xx港在每年6月20日封海)以及8月

初到12月份都是水产品加工的繁忙时期。在投入方面,水产品加工相

比水果生产要多得多。有需要特定场地的相当一笔投入,有加工用具

包括锅灶、吹风机和烘干机等的投入,有包装用费即虾箱的投入,有运

输费用的投入,还有雇佣大量工人的投入,当然也有税收支出。每一年,

王家在投入上就要支出24000元-27000元。而在收入方面,所加工产

品的市场价是这样的:虾皮3元-10元,红虾5元-10元,海蜇30-3

5元。了解得知,王家在每年忙碌的七个多月后,平均净收入约为68000

元。

王家同xx村很多的水产品加工户一样,货源为直接买入,经过

清洗——加盐加工——烘干——包装后,卖出给收购商。所以可以说,

王家是xx村从事这个行业的典型。当然,据了解,也有些生产户在

某些地方有所不同,例如,有的加工户有自己的冷库,加工后直接将成

品冷冻,并自己进行销售。

在对王少甫的调查中,我得知,在某种程度上,xx村因虾皮加工而知名度大大提升,水产品加工是xx村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使xx村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也充分显示了xx村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特色。

为推进xx村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完善设施农业,营口开发区党工委副主席王延东在去年5月初还曾特意到xx水产品加工点进行了检查,并对“xx虾皮”这一品牌的不断发展壮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xx虾皮”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我们应围绕这一品牌所形成的市场,建设一个规模化、专业化的加工行业,政府要积极想办法改善生产加工环境,对“xx虾皮”进行集中规划,统一管理,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农业产业发展前景

目前,xx村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和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蹒跚学步的小渔村到困境中的崛起到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我们总结出:农业产业化是xx村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也是营口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赋予xx村的重任。可见,抓好农业产业化项目是xx村发展经济的需要,是进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xx村广大农民群众的致富需要。

在对xx村典型户的实践调查和网上的学习总结后,我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我对xx村发展趋势的观察,归纳出我对于xx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计划如下:

1、发展高效、精品、科技等农业是xx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项目要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要打造xx村特色农业产业化品牌。

2、不要局限于本地市场,把目标定在打进沈阳、大连以及各个省外市场上。要积极地把本地的产品推广出去,扩大市场。

3、按照开发区的要求:做到典型引路,种植大户要起到带头作用,克服小富即安的思维,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扩大规模。

4、xx村要在农业产业方面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快传统农业向设施农业转变的步伐,达到城乡一体化要求的标准。

5、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内、外资引进,广泛推广科学技术,迅速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扩大规模。

6、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专属xx村的特色品牌,积极开拓市场,真正形成产、供、销、储、运一条龙,形成产业化。

7、抓住营口港打造百万大港和鞍钢入住的机遇,加快结构升级步伐,谋发展,开启致富“金钥匙”。

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认为,xx区xx村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优势,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它所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发现及利用自身优势和学会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在发展中慢慢摸索的长期任务。目前,xx村正在依靠其机遇和自身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升级。xx村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们都在期待着她的进一步腾飞!

还想说一件与主题无关的事,在调查结束后,我去xx村居民委员会盖章。就xx村发展前景的问题询问了xx村居民委员会会计宋兴成,他首先对我提出的七点建议予以肯定,他说:这些建议整体上符合xx村农业发展现状。但在谈话中,宋会计也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他说:xx村未来的发展重点要从农业转到工业。因为鞍钢入住xx给xx村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契机,鞍钢公司很看好后xx村这块土地,如果用来建设大型工业基地和仓库,将会收到更大的效益。除此之外,xx村还在加快社区化的速度,政府比较重视xx村的村转社区工程,在拆迁旧房屋和社区建设上投入了巨大资金。所以,xx村未来发展方向的重中之重并不是农业!

总的来说: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在摸索中学会了怎样收集资料、深入调查、撰写报告,更让我对我的家乡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这种了解涉及到了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领域——民生。调查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被调查的村民都非常细心的给我提供精准数据,给我讲解我不懂的事情,有的还热情地邀请我去家里吃饭。在这次调查中,我证实了很多书本上有疑问的知识,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学会了与陌生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了通过调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学会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更让我对“实践出真知”这一理论深信不疑。

第四篇: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

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移动拱棚为主的食用菌和西红柿、西葫芦等品种的设施蔬菜620亩,在南王村还建起了库容量200吨的蔬菜保鲜储藏库。在林果业基地建设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办法,巩固了18万亩的退耕还林成果,以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的造林绿化,每年增加2-3万亩左右。在改造红枣、核桃、酥梨、苹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每年又新发展核桃5000余亩,近年来干鲜果累计发展了3.5万亩。在畜牧基地建设上,在稳定猪、牛、羊生产的同时,重点推动笨鸡产业的发展,以创新养殖模式、规范生产规程、加强品牌认证,地理保护等为着力点,推动了笨鸡产业迅速壮大,笨鸡饲养量达到了120万只。在小杂粮基地建设上,在巩固以前老品种的基础上,以引进绿油谷、药用大黑豆、红扁豆、水果玉米、五彩玉米等各种特色杂粮品种来推进小杂粮种植规模的扩张。截至现在,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

3、农产品不断丰富

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相继开发出了箕城牌白酱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杂粮面、赵国陈醋、西马酸菜、主力阿胶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产品、野狼山庄肉羊加工等优质农产品。所有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都设计了较为精致的包装。优势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占有量。

4、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化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新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一品三证”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市场的占有份额,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也在逐渐向省内外延升,部分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思路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横向与周边兄弟县市比,**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产业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制约,规模小、产品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特别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

规模小。四大主导产业虽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立地条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难以形成成千上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直接影响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122户,从业人员达438人,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有5户,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据初步统计仅为10%左右,低于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产量低。全县粮食产量在正常年份可稳定保持在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杂粮特色产业产量偏低,特别是像笨鸡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或登记的省优产品、名牌产品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收慢。对于农民增收来讲,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农业生产只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缓慢,这仍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资源条件的劣势所致。县域内的立地条件、资源条件相对差、产业发展难以突破自然资源制约,只能以小规模、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2、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制约。县财政极度紧张,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金融风险、产业规模、政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上级政策优惠难以打破县级资金配套体制的束缚,特别优惠的政策和项目又难以落户**。

3、服务体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现行的体制下,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浪费。

4、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农民主体培育不充分,企业和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发展空间,市场销售还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网络。

二、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将优势变为强势,将劣势变为优势,突出发展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实现赶超式发展。为此,“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全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地理区位、生产技术等各种要素,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大系统,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生产精细、开放广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

根据总体思路定位“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减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给特色杂粮和蔬菜发展留足空间,全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4000万公斤左右;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努力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多元渠道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6元,年均递增15%。

实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具体目标是:要保护优良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推进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按照高效、集约、精准、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及产后加工业,使农业发展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开发的路子,最终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以“四优”目标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一)优良生态目标

要通过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资源,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在巩固好1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交通沿线、环城、村庄绿化以及云竹湖周边绿化工程;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实施种养畜工程;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态游的需求。

(二)优美景观目标

要在维护好优良生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沿线绿化、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干水果经济林工程,建设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和生态经济景观林。同时,按照全县“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在浊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线发展绿色生态景观农业走廊,开发农业的生态、美学价值,满足都市人农村旅途景观游的需求。

(三)优势产业目标

围绕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特点,建设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格局,满足都市人乡村综合游的需求。围绕此目标,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为:建设好“三区、四带、四基地”。

三区: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区为主的山地丘陵生态区,重点建设好以谷子为主的原生态小杂粮区8万亩;以箕城、西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区为主的川地建设高效果菜区10万亩;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边村庄、北寨乡泉水河沿线村庄为主,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重点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度假型综合农业园区。

四带:在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两岸建设专用玉米、蔬菜产业带;在云竹湖周边、武源河、泉水河两岸建设水果产业带;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为主的东西部山区建设谷子杂粮带;在西马乡新村——白北沟一箕城镇银郊片、东汇片、浊漳河沿岸和云竹、兰峪、讲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丰富的山庄窝铺分别建设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产业发展,生猪生产和笨鸡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带。

四基地:主要围绕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资源向四大主导产业合理流动、集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规模生产基地,并做好地理标志性品牌的保护。

(四)优质产品目标

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费导向,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突出品牌建设,做好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注入,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生产满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绿色、营养、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满足都市人饮食需求。

为此,今后农产品建设的重点是:要引导农业主体、市场主体,以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时尚、营养健康、质量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我县无污染、无公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将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技术传统等劣势转变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护、文化美学价值内涵丰富的精致产业、产品优势,迎合当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别是要针对特色农产品的节日消费高潮和消费旺季,细划消费群体,实行分级包装、加工,打造农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具体从产品的开发上要引导农业主体包装开发青、草、莲、鲤、鲫、银独具云竹湖淡水生态品牌的云湖水产品系列;打造笨鸡蛋、蜂蜜、笨鸡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护的特色畜禽产品等;提升**白灵菇、芦笋、西红柿、黄瓜、酸菜等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策划**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装,发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饮品;提升具有认证层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荞麦、苦荞麦等系列杂粮产品的包装档次,发展具有**品牌的陈醋、酱油、食用油、白酒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系列。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和农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优质安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才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目标。为此,要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网络。具体要引导农业主体,建设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类产地批发市场和外地鲜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销售网络,优化整合资源,创立具有**纯天然、绿色品质和品牌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专营销售网络;借鉴岚峪笨鸡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关的经验、引导农业主体探索发展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直供的市场销售模式;吸收知名企业利用**农产品原料的生态品质、定制特色农产品,走从包装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到市场包销全过程由企业负责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发展由科研单位、客商、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市场包销的订单销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芦笋种植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农业主体发展节假日展销、会展销售、网络销售等模式,最终以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通畅销售。

三、构建完善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为快速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政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四个方面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制订出台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好云竹湖、双峰水库、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资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产要素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服务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转变,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二)建设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纳入本乡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框架内,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具体规划,尽可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

2、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各涉农部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支持、参与、服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形成县乡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3、建设好产业体系。在建设好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具体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独具特色的集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相统一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务、引导等职能,联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农业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等办法强化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防疫、综合执法等方面建设,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5、完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如核桃产业)等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如黑小米);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6、建设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体系。重点通过资金集聚的办法,壮大农业投入。政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扶优、扶强、教育培训、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将各种投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整合实施,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担保中介服务公司,争取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政对投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以招商引资的办法,集聚资金,发展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

7、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现代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打分排队,确保全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市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等民德民风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既敢闯敢干,又淳朴善良的新型农民。

(四)建设好都市郊区型新农村

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整合“三农”发展的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和人力、文化、科技等人文资源,全面推进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让每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都率先成为推动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先锋和表率。

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第五篇:农业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对策

**县**乡**村农业产业扶贫的现状及对策

去年以来,我受组织的安排对**乡**村贫困群众开展农业技术对口扶贫工作。通过近一年时间深入农村、群众调查走访和研究工作,我充分认识到对**村的农业技术扶贫工作首先应通过农业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是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地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不管是从长远还是短期来看,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一、**村农业产业扶贫的现状

**村隶属**县**乡,地处**交界地带,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距离**县县城**余公里,是个典型的偏远贫困山区农业村。该村有**个村民小组,共**户**人(其中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该村有耕地**亩(其中水田**亩,旱地**亩),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当地群众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花生、豆类、蔬菜等农产品和养殖鸡、鸭、猪、牛、羊等家禽(畜)为主要经济来源。2015全村人均收入**元。目前,该村农业发展处于农户零散种植(养殖)阶段,基本上没有形成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制约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多数群众存在小农意识。长时间的独家经营和封闭式生产,造成很多群众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二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该村仅通水泥路**公里,土路**公里(其中有**公里断头路);经费紧张,投入较少,水利等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发挥不了应有作用;辖区内山地、林地、坡地和耕地相互交错,没有规模成片;外出青壮年人员较多,在家群众基本上属于老、弱、病、小人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缺乏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很多群众还是迷恋于传统农业的老一套,搞点小打小闹的种植(养殖)业很有一套,但一旦经营上了规模,在技术上就脱节掉链,缺乏规模种植(养殖)的经验和技术。

二、**村农业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去年来,我按照“十三五脱贫规划”的要求,坚持把扶贫、脱贫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农村,逐社逐户走访调查、技术指导,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一年来的艰苦攻坚,花石村群众纯收入增加**余元,贫困户已经降至**户,降低了个**百分点,贫困人口降至**人,降低了个**百分点,具体表现为:

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努力,**村逐步形成了核桃,水稻、玉米、油菜、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群众的栽种、养殖热情空前高涨,优质水稻、油菜等呈片区规模化发展趋势。今年来,该村共栽种杂交水稻**亩,良种油菜**亩,均获得了好的收成。

二是产品种类不断增多。在狠抓主导产业的同时,该村也非常注重农产品特别是经济作物的多样性发展。对柑桔、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也加大力气培育发展。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我们也加大力了对开发农产品的企业的重点培育。一年来,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个人集投资、集体融资等方式斥资**多万元,栽种核桃**亩,建立了**核桃产业园区;斥资**多万元,建立发展了**生猪养殖基地,目前均丰收在望。

三、**村农业产业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一年的扶持发展,**村的水稻、油菜、核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劳力。从目前来看,该村贫困家庭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打工的劳务收入,中青年劳力基本都已外出打工,“留守老人”一无现代生产技术,二无体力,要实现产业的扩规和提质都很难。

二是缺技术。我乡没有真正的高水平的农技专家人才,目前仅有**名“半路出家”的农业技术人员,在水稻、油菜、核桃和生猪养殖等产业方面的技术没有进行过系统培训,本身业务知识不很娴熟,加之联系的贫困农户和贫困人员基数较大,人少事多,分身乏术,疲于应付,无法对农户进行系统全面的技术培训指导。

三是缺资金。农民要致富,农村要脱贫,其关键就是要增收。搞业务培训也好,搞技术指导也罢,一切产业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没有对农村的经济投入,一切都是空谈。而目前的**村农业产业建设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的投入,说直白点就是缺钱。没有钱,何谈产业发展,更谈不上技术支持和指导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这个道理。

四、做好**村产业扶贫的对策

目前制约**村农业产业建设主要是人力、资金、技术三个方面的因素,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个人认为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力的方面

1、领导要转变观念。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次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不是一项短期内的面子工程或形象工程,而是一项长时间的惠民工程、民生工程。它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工作,它需要在党委领导下,政府统筹,部门协作,群众参与,全民动员,群策群力,共同攻坚,才能完成。

2、群众要积极参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建设,其最终落脚点在农村,农民是最终的受益者。农民是否走出认识误区、农民传统农业观念是否改变以及农民是否真正参与其中,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败。扶贫先要扶志!我个人认为这项工作首先要消除部分群众“等”、“要”、“靠”等思想上的顽瘤,让广大群众摈弃“拿来主义”,积极参与进来,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见打赢这次扶贫攻坚战的希望。

3、技术力量要进一步增强。**村农业产业化技术支撑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我个人单独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不是我推卸责任)。我一个人联系了该村三百余户四百余人的贫困家庭,按照上面“户户走访、人人见面”的要求,我每天不吃不喝,天天下村到社地工作,一个循环下来也要花费一个多月时间,这当中还不包括走访时群众不在家等情况。

二、资金的方面

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特别是水利设施、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用资金杠杆正确引导农民生产。二是群众要积极增加农业投入。要采取集一点、筹一点的办法,鼓励农民、特别是外地务工农民将闲散资金积极投资于农业产业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规模种植开发建设。三是要积极引导社会投入。政府要积极出台惠农措施,用活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吸引和引导农业组织到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建设,适当探索旅游农业新路子。

三、技术的方面

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我认为对辖区内的广大农民朋友进行农业技术学习培训,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支援,达到最终脱贫致富是我的天职。首先,我自己要认真学习,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和为农民朋友服好务的硬本领。其次,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主动作为,搞好业务培训,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机会的话,我们将请邀请上级委派专业技术人常驻我乡,对我乡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我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第三,在**村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力争引导建成一批核桃加工和猪肉加工企业,解决老百姓“难卖”和“贱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