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源的认识与感悟

2022-12-07

第一篇:关于能源的认识与感悟

对思修的认识与感悟

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认识与感悟 开课之前我一直认为这门课会非常非常水。老师会随便的读读讲义,读读ppt之类,而我们只要在课堂上随便听一听,玩玩手机,做一个不打扰老师讲课的“好学生”就好。

开课后我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思修老师特别负责的在第一节课就认真的给我们排了座位,然后每节课都会让每一排的同学到讲台上讲一讲自己的感悟之类,锻炼我们即兴发言的能力。虽然一开始会有抱怨,但后来认真听讲之后就会认识到这门课的乐趣。

令我记忆犹新的一节课是讲“法”的那节。当时老师让我们对这个字进行联想,我们班长想到《汉谟拉比法典》,这一联想让我自愧不如,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文学素养的差距啊!自那以后我就深深地意识到读书真的很重要!

所以这门课给我最大的认识与感悟就是要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结合个人的实际和专业的需要,端正学习态度,完善学习,充实学习内容,持之以恒地学习政治。不仅向书本学,更要向实践学,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仅要学得进,还要拿得出,注重学以致用,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努力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学业成果!

第二篇:对中秋节的认识与感悟

对中秋节的认识与感悟范文3篇1

又是月圆时,又是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节目,更是对古老中华魂的一种传承与祭奠。然而面对时下各种洋节的蔚然成风,人们似乎忘了本土节日的精神、灵魂之所在,亦是忘记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

有人说过节无非吃吃喝喝,有人嫌弃中秋节回家团圆的老套,有人认为扭捏作态拍几张照片就是过中秋节,诸如此类的误解、曲解不一而足,是对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怎样的一种嘲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在继承中发展,自发展中传承。尊重先辈,敬仰传统,这是历经几世浮尘砥砺打磨后的悠悠中华魂。祖辈、圣贤的古训理应此时相追随,终生莫相忘。可看看如今的国人,又有多少人在崇洋媚外、奴颜婢膝,甚至数典忘祖,忘了本,也忘了根

君已知韩国、日本纷纷抢占中国的传统佳节所带来的市场,更有甚者,将中国的传统习俗申请成为本国的文化遗产。面对这种文化侵略,作为泱泱华夏的骨肉血亲,为何竟这般麻木不仁不为所动

不只是对待本国节日,乃至中华五千年多少优良传统,我们已经忘却它们所真正代表着的,不只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再次走向繁荣富强的铮铮铁骨和磐磐基石。

正因为中华传统节日于华夏子孙炎黄儿女举足轻重意义重大,国家才要设立条款予以保护。身在祖国未去过国外的人,对于中华传统节日于我们的意义或价值,也许并无深切具体的感触,当你一旦踏出国门,走进异国的领土,能给你力量的,或许就是这中华魂。

传承,不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继承,更是对中国历代所有优秀文化的承续。因为它们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载的历史见证、精神载体。

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古老训条至理箴言矢志不渝的坚守;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民族信仰的顶礼恪守、不悔的虔诚;传承中华民族魂,是对华夏文明不变的崇敬永远的守护。

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传承中华魂,如沧海巫山。岁月如流,沉积万千后成不为浮华所动的傲岸。中华民族不倒,中华魂还在,将中华民族的旗帜树立于民族之林,在风雨中坚挺,于磨难中生长,成一棵巍然耸立永远不倒的柏松。

对中秋节的认识与感悟范文3篇2

一轮淡黄的圆月渐渐从天边升起。穿过纱般轻盈的云,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那如水的月华,如亲人思念的目光,在云影阑珊处,盼君归……

电视里“中秋晚会”正在精彩上演,主持人一遍遍提起“何事长向别时圆”。桌上是丰盛的菜肴,那是姥姥和妈妈忙乎半天的成果,糖醋鱼、板栗鸡、红烧肉……不同口味的月饼切成了三角形,石榴籽已剥好粒粒晶莹剔透。热爱生活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折了几枝桂花养在清水里,满室都是桂子香。姥姥往我的碗里夹菜,我往姥爷的杯中斟酒,可是这个中秋佳节却因为少了一个人而比往年多了一份清冷。

是啊!皓月当空,可月圆人未圆,徒添伤感。为了尽快破案,身为警察的爸爸已经近一个月没有回家了。这一个月里,每个复习至深夜的日子里,都看不见他为我留着那盏温暖的灯;每个闲暇放松的周末,都没有他陪伴着一起玩闹一起做实验;每次想分享快乐分担烦恼时,却只能在电话里和他聊一聊……那些平平常常的日子里,平平常常的小事情,此时此刻令我牵动我的情愫。这一刻,我是如此思念着我的至亲。

思及此,我忽然想到了爷爷奶奶。进入九年级,为备战中招,我也有大半年没能回老家了。此时,他们或许正在乡间那座小院里,与我共赏一轮明月。我不由得按下那串熟悉又陌生的数字。

“嘟嘟…”电话被接起。奶奶略显沧桑的声音在那头响起,“喂,乖孙女儿呀!”“嗯,我身体好着勒……”“没事儿,呛着了,咳咳……有空回来哈!新花生、新板栗下来了,给你留着呢!”耳边絮絮叨叨,是句句殷切的关心和希望。移步窗边,抬眸望月,千里之外的人啊,我盼你归来;而那百里之外的人呢,也在盼我回去。真是“此事古难全”!

思念愈深,愁绪愈浓,甩不掉心头的那丝牵挂,只好推门出去走走。

月在高楼间探头,在云影中穿梭,城市里璀璨的灯光并没有夺走它的华彩。月光下的街道虽不似往日那般喧嚣,但路口那一抹抹身影却仍然如往日一样挺拔。是的,游子们归家的路,还需要他们来保障安全。那街头执勤的警察,那清理卫生的城市美容师,那坚守在手术台旁的白衣天使……自古中秋话团圆,但是今夜,我想感谢那些为每一个团圆的家庭而放弃团圆的人们。因为他们,今夜的月格外明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浓浓的夜色像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伴着月光柔和地泼洒在时光里,视频中爸爸的脸上似乎又多了几道皱纹,熟悉的嗓音略微沙哑,如在耳畔。

今夜月圆人相思,千里人长在!中秋,我在烟火中盼君归来……

对中秋节的认识与感悟范文3篇3

今天是八月十五,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爷爷家,爷爷奶奶很热情地欢迎了我们。叔叔和姑姑两家人也一起来了,大家在一起共度佳节。为迎接大家,爷爷奶奶做了很丰盛的饭菜。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品尝着丰盛的团圆饭,大人们少不了喝酒,我们小孩便已饮料代替酒,互相祝福,浓浓的亲情在饭桌上互相传递,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的一大习俗。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时,用月饼作为秘密传递通知的手段,约定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义,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来人们以中秋节吃月饼来纪念起义军的胜利。现在,月饼已演变成合家团聚的象征。于是,吃过晚饭后,我们每人手里拿一块月饼,到楼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月到中秋分外明”是的,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一轮金黄的圆月像一个银色的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照亮了整个院子。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这中秋节真是令人难忘!中秋之夜也是这么的美丽!

第三篇:网评文章:关于中美贸易战的一些认识和感悟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一些认识与感悟

7月6日,中美贸易战将实质性地打响第一枪,美国企图以“美国优先”理念重整世界秩序,以贸易战为手段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面对挑衅,我们进行了强有力的还击,“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贸易战没有输赢,但我们一定是赢家。贸易战本身没有赢家,但是贸易战会有溢出效应,这个外溢效应在于政治收益。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是逆势而动不得人心。贸易战是美国的霸权行径,几乎所有国家都强烈反对,其中包括美国重要盟友们。不得人心,中国有打赢贸易战的国际道义基础。这次中国不但是为自己而战,也是为全世界公平正义而战。美国,奉行“美国优先”事事与邻为壑,和全世界打贸易战。在自身无法带领世界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为保持自己优势竟试图用贸易战等手段迫他国割肉奉美,不合道义。与美不同,中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对邻居坚持亲邻、友邻、善邻,愿意与全世界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孰高孰低、谁更受欢迎一目了然。正所谓人心所向,中国反击能赢得世界认可,贸易战开局中国已赢道义之战,这就是政治收益。 其次, 贸易战能让中国奠定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强国地位。想想看,美国,不可一世的霸权国家,到处横行霸道,耀武扬威。美国对我们发起贸易战,我们没有退缩,我们众志成城,顶住压力,和美国叫板。随着时间推移大家发现原来美国不但不能把中国怎么样,中国实力还在不断增强,那意味着白宫用贸易战为中国经济实力做了背书,中国经济强国的地位反而因此彰显。那么世界会看到中国的实力,这个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的国家,现在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这会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再次,贸易战能让中国人民更加团结。贸易战是美国妄图打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霸权和欺凌行径,中美贸易战,最大收获是警醒国人。很长时间以来,公众对美遏制中国的认识缺乏了解,特别是一些精英阶层对美国看待中国视角、方式缺乏认识。这次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彻底让老百姓看明白了,将长期影响国人。美国一次行动,比我们千百次强调都管用,贸易战会让我们更加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正如人民日报所说“2018年的这个夏天,或许正是世界格局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正是在与外界复杂的博弈和斗争中,一步步强大起来,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跨过了这次的坎,必将迎来一个更加强大、自信的中国。

第四篇:重视拓展与延伸对感悟青春一课的认识

重视拓展与延伸——我的《感悟青春》教学

设计修改建议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岛区)第五中学顾艳2011年8月5日 10:21 薛德智于11-8-5 13:19推荐顾老师针对今天王芹老师的课,大胆的提出了自己的3点见解,分析透彻,意见独特,值得借鉴。

耿帅于11-8-5 15:10推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一是说明您的博学,因为没有一定的积淀是不敢指手画脚的;二是说明您在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不会产生异样的声音;三是说明您在活学活用,因为呆板的继承会制约创新;四是说明您想提高,因为只有有了进取之心,才会通过深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思考。在今天的专题学习中,王芹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王芹老师背后的付出更让我钦佩,值得我学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下面就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提出我的修改建议,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1、在“发现青春特点,感悟青春美好”教学环节中,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青春特点的过程中,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让学生“感悟青春美好”。其实,青春对于中学生而言,有它阳光的一面,还有灰暗的一面,除了“有一种从生命潜流中涌动出的全新感受”外,还有最直接、最直观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于生理变化,学生能切身感受到,教师可以一点而过。而对于心理的变化,我们是否应该联系一下学生在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帮助他们理解“青春误读”,对青春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困惑,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大人们应该向我们学习什么?成人们特别羡慕我们什么?”的提问中,一上来就这样设问,学生可能会停顿一下才能反映过来。所以教师能否设置一个铺垫。比如说,“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它自己的特点,

或许你们羡慕父母、老师等我们这些成年人,其实我们也羡慕你们,猜猜看,我们羡慕你们什么?”这样设问,可以联系实际,用父母、老师这些我们身边的人物,给学生创设一个熟悉的思考环境,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如此以来,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有话可说。

2、在“正视青春困惑,享受青春成长”教学环节中,王芹老师重视情境的设置,遵循认知规律,层层铺垫,逐渐深入,勾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完成了“学生通过分析事例,明确面临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正视青春烦恼,享受青春成长,在成长中不断正确认识自我。”的教学目标。但我认为,仅仅到处为止是不够的,还应该联系学生实际,加以拓展和延伸。因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思想、行动等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自身经历磨砺,也需要来自家长、老师的正确指导。王芹老师更多地注重了“需要自身经历磨砺”,但我个人认为能否在前三问的基础上,再拓展一下,比如说,“这个让他们无限期待的美好之旅注定有一些不美好,为什么呢?”从而得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老师给予正确指导”。

3、在“实现青春奋斗,成就青春理想”教学环节中,通过对材料的再创作,教师的设问很有技巧,先是让学生从他们的认知角度去猜测,而后再给予钱学森同志的正确选择,更能让学生领会“前辈坚忍不拔实现强国理想的青春事迹,思考志向、意志在青春成长中的作用”,从而“懂得勇于承担责任,实现青春理想,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一气呵成,非常成功。但我个人认为,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拓展与延伸。应该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比如说学习过程

中的各种困难,学习中出现的像钱学森的物理5分,数学和化学共20分的偏科现象等等,激发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进取的热情,给他们以信心。所以是否可以再加一个这样的设问:“学生时代的小钱同学跟我们的同学一样,也存在偏科现象,而且偏得很严重啊。人家不照样勇敢地选择弱项的物理专业,成了大科学家吗?联系自己在学习中的困难,谈谈今后你打算怎么做?”这样更有利于完成德育目标,加强行动指导。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观点,不当之处请指正。

对“王芊老师《感悟青春》课堂设计”有感 今天上午,借助远程培训平台,我有幸学习了《感悟青春》高端备课的过程和思路,听着金利、陈英、王芊三位专家老师的专座演讲,收益匪浅。

一、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重视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不是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而是从教材中来,再回到教材中去中,合理发掘和利用教材,从而确立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正确的教学目标。正如王芊老师所讲,在《感悟青春》备课过程中,完全脱离教材建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只能导致教学活动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的“旁观者”

二、课堂教学情景设置要“精”“巧”。“精”指的是时政性。《感悟青春》不管是小刚去世博还是钱伟长都和当时的新闻事件联系在一起。“巧”指的是对情景加工要细致,巧妙。《感悟青春》的第三个环节,“小钱的青春选择》情景的选择不是对钱伟长青春的平铺直叙,而是选择了一个矛盾的冲突情景。小钱的物理只考了五分,却支持上物理系,你怎么样看待他的青春选择?这种开放的处理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强烈的表达热情。在学生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再借助视频对钱伟长的青春历程进行展示。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你知道他这样选择的原因是什么吗?是不是有了大志向就一定能成功?这样环环相扣,整个教学情景一气呵成。再通过层层设问,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意志在青春中的作用,懂得勇于承担责任,实现青春理想。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慢慢实现。

观看王芊老师的课堂教学录像,更是耳目一新。王芊老师的《感悟青春》这堂课,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很好地体现了一名优秀老师的良好的素养。对这节课,我有一点小建议。

我觉得这节课问题设置多了些。一节课几乎都是老师在问,学生忙着思考回答。忽视了学生归纳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和情感上的共鸣。课堂设问服务教学目标,但是不能设计过多,一节课下来,几乎都是老师问的声音和点评的声音。既然是“感悟青春”就应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化为内在的力量,进而知道如何走青春路。感悟深化为行动。

浏览:133评论:20专家浏览1指

第五篇:三生教育与教学认识感悟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可以说有数百近千本书和杂志,使我长时间地悠游在学海之处,获益匪浅,而使我相见恨晚的还是云南省从2008年秋节学年开始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三生教育”。其实,我手边也有许多其他文摘类杂志和书刊,总觉得“三生教育”有其特殊的一面,其特色是“沙里淘金”、“精益求精”。其教育内容自然是独领风 骚的,精从博中淬炼诞生,自然鹤立鸡群,这就是“三生教育”教材的难能可贵之处。

人生历程,漫长而短暂。从呱呱坠地,生命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起,无论是七彩童年,还是阳光少年,无论是求学问道,还是衣食径行,生命将伴随着每一个人生存,生活将每时每刻和我们的生命在一起。自实施“三生教育”教育活动以来,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实现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保护生存环境,把握生存规律,培养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的生存观;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最终使现实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存和个体生活转化为理想的社会生命,社会生存和社会生活。

“三生教育”教材在现代课程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注重了认知、体验和感悟的统一,注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注重在体现不同学段特点的基础上,处理好相应内容的衔接,递进与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生命、生存、生活之间相对独立但又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的关系“三生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基本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广大教师、家长、特别是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载体。可以说“三生教育”这门课程更能够帮助学生以一个更加成熟、更加饱满的生命姿态走进生活,走进新时代,与时俱进,在更大意义上实现生存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

孔子云“已之不欲,勿施与人”。通过“三生教育”课程的教育实践,文明礼仪时刻提醒我们的周围还有别人的存在,我们的行为会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其实,要想成为一名具有生存、生活能力的时代青年,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从身边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就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位晨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树上的篮球,随手把路边的垃圾捡进了垃圾箱,还帮助蹬三轮车的来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就做了一路,不仅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从中得到了快乐。大家都知道,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还体现在人民素质的提高上,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心理成分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所以,我们在对小学生思想品质教育时要有多端性。充分利用“三生教育”这门课程,从多方面入手,只有当道德心理的各种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时,道德品质的结构才协调,优良品质才能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只有抓好“三生教育”也才促进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让人的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

“三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因为它是一个理论的高度把我们长期以来模糊的培养人,塑造人的观念,清晰地展现出来的过程,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途径培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需要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个体。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我以为更具有人性和可操作性。“三生教育”的目的,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培养有能力的人,但现实的矛盾是我们过分强调了知识的获得,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因为知识并不等于能力,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能力,善于运用知识付诸实践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才有可能推动社会的向前发展,也才是这个社会最需要的人。“三生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是社会的事,因为人不分年老,年少,只要生命个体存在的一天,生命、生存、生活就是人人都要面对的永恒话题。

笔者通过“三生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感悟到,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腹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的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做教师的人,应当使自己尽可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努力形成一种健康、美好、完整的人格。从事了教师职业,就意味着我们将面临着很多挑战,我们必须鼓起勇气,义无反顾向前发展,不断攀登,以良好的师德形象为学生树立一个表率。

如今,许多孩子的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不少人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弃生命,给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悲剧与不幸。课堂的“生命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新形势下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要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就得把“三生”教育当作一个整体来推进,切不可片面、孤立地对待。只有通过“三生”教育,并且扎扎实实地开展,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创新之路,必得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享受生活,才算是真正地实现了现代教育的目的

那么,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穿“三生教育”的理念内容呢?

一、体育教学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三生教育”的学习平台

课程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就需要创新。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特有的、开阔的学习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体育教学中融合“三生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施教、因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 的意识,为其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的“三生教育”以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陶冶健全的人格。“三生教育” 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体育教学恰好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各种体育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分别感受“运动的乐趣”,在体育课中真正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彼此分享。让学生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的常识及保健的方法。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不断提高生存能力和生存意志,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是学校体育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三生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任务。

二、体育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对“三生教育”的理解

“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过程。也就是要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目标过程。近几年年来青少年死亡事件的频繁发生,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运动中让同学们感受、认识生命的意义;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生命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激发努力学习、奋发成才的志向;有利于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融铸在精神中,培养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意识,增强在国际化开放性环境中的应对能力。

1.在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类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形成。让学生形成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观念,最终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价值观。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文本,突现生命的意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2.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认识生存及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正确生存观;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存追求,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总之,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3.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基本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在实践生活过程中获得生活知识,确立正确的生活观,追求个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和人类幸福生活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生活教育,使学生认识生活的来之不易,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让学生理解生活是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公共生活等组成的复合体; 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质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生活追求;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

三、“三生教育”能贯穿到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

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三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实施“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体育因为其特殊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广泛的运动时空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三生教育”过程中必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有其重要的价值。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全方位的,蕴藏着极大的潜力和深刻的内涵。学校体育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实际就是科学地践行了“三生教育”。

1、“三生教育” 贯穿在德育方面

学校体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强化道德信念,内化道德行为,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改善学生的生命观、生活观、生存观。体育运动能维系心理健康,预防身心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直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心理疾病的产生与情绪和人格特征(行为特征)有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工作指导下的学生的体育运动(或锻炼),能让学生善度余暇、陶冶情操、优化人格、调节身心、消除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节奏,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2、“三生教育” 贯穿在智育方面

体育教育促进了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学基础。体育运动是多种组织和器官参与的综合性运动,有利于促进大脑的思维活动能力,使人思维清晰、反应敏捷。学校体育对全面培养观察力、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增强个体生存能力。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终身体育涵盖了人生的不同阶段,涉及到人生的不同时期,在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个体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增加了相互认识、交往、交流的机会,培养了勇敢、自信、果断的性格特征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了个体的社会化进程。增强了学生的生存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3、“三生教育” 贯穿在体质方面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呼吸系统的机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不仅如此,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还可以预防流感、呼吸道感染等传染性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生活质量。体育的本质功能决定了体育教育必须增强学生个体的体质。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学和运动,一方面提高了人体新陈代谢的质量,改善了身体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的功能,增强了体质;另一方面,通过进行合理科学的医疗体育手段,可预防各种继发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治疗因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各种功能障碍,尽快提高和促进患者各种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4、“三生教育” 贯穿在美育方面

学校体育还是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塑造身体美,还可以塑造心灵美和行为美,并使三者在运动实践中得到完美的结合。运动中表现出的形体美、节奏美、创造美等,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是一般的学科所无法比拟的。体育运动能使学生塑造优美的形体,完善学生的人格魅力。体育不仅有健身、健心的功能,还有健美的功能。长期进行体育锻炼可改变肌肉组织的构造,塑造完美协调、舒张有度的身体形象。此外,锻炼的过程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

在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实施“三生教育”系统工程,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根本。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和“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素质教育和“三生教育”离不开体育。在整个素质教育和“三生教育”系统工程中,学校体育因其特殊的教育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广泛的运动时空等特点,决定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和“三生教育”过程中必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体育和体育运动在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把握生命规律,提高生存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其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只有把“三生教育”贯穿到体育课的各个要素之中,使学生在“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上一篇:关于两学一做的新闻稿下一篇:高一历史期中试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