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2022-07-09

第一篇: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兰州新区产业规划

1、生态农业:以现代科技农业生产为主,依托新区生态资源,打造生产、观光、体验、休闲和防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区。

2、石油化工:石油储运、炼化、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和制造、石化物流。

3、装备制造:高端专业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机械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装备制造。

4、新材料制造:新能源装备与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5、生物医药:“特色中藏药”、“新型生物医药”等特色医药产业。

6、高新技术:依托兰州市国家级高端基础科研基地和高等教育机构优势,打造兰州市科研成果转化、先进技术引进、信息产业提升基地。

7、第三产业:行政、文化、商业、旅游、科研、教育、体育及临空总部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商务会展基地商务旅游服务和金融服务等现在服务业。

8、生态林业:以生态林业为主结合山区生态资源和交通优势,发展观光型和体验型旅游业等生态休闲业。

9、轻型制造业:纺织、皮革、服装和食品加工为主。

10、临空加工与物流产业:依托铁路、公路、空港等交通优势条件,规划构建临空物流园和临空保税加工园区。

第二篇: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

第一条 为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兰州新区实际,特制定本优惠政策。

第二条 本政策适用于在兰州新区规划范围内合法投资经营符合新区发展方向项目的各类投资主体。

第三条 入驻新区的投资主体享受国家、省上和兰州新区颁布的投资优惠政策,如政策调整,按新出台的政策执行。

第四条 项目用地可以通过出让、租赁、划拨等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符合《划拨用地目录》(2001年国土资源部第9号令)要求的土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土地使用权期限按国家规定执行,期满后可以依法申请延长。

第五条 入驻新区的企业(房地产项目除外)可选择享受以下扶持政策:项目投资强度达到150万元/亩以上(含150万元),按照项目实际完成的投资总额和建设周期,以企业实际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为基数,按下表比例对企业给予财政资金扶持,用于该项目绿线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项目投资总额以按程序审计确认的各类票据为准,建设周期指从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开始施工至项目竣工验收的时间周期。企业选择享受本条规定的扶持政策后,不再享受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的扶持政策。

第六条 入驻新区的企业(房地产项目除外),按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完成土地出让手续,并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工建设,新区财政按照项目实际完成的投资总额及投资强度,以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扣除土地前期开发直接成本和规费部分为基数,按下表比例给予企业财政资金扶持,用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扶持资金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分期拨付,于项目建成投产后三个月内全部拨付完毕。

第七条 入驻新区企业(房地产项目除外),按照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税收总额,换算为每亩土地平均纳税额,自投产之日起5年内,将税收新区留成部分按照下表比例逐级累进分段计算由新区财政列支给企业,用于项目基础设施建设。

第八条 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允许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对新区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高级人才,经新区管委会认定,按其上一年度所缴工薪个人所得税新区留成部分100%的标准予以奖励。

第九条 入驻新区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根据单位土地面积年平均就业人数,新区财政按照下表标准分段计算对企业予以奖励。就业人数以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实际人数为准。

第十条 引进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所、研发中心,由新区财政一次性给予300万元扶持,省级一次性给予100万元扶持。第十一条本政策生效前以低于8万元/亩的价格取得土地的企业,不再享受本优惠政策;取得土地的价格高于8万元/亩(含8万元/亩),但低于12万元/亩的企业,不享受第五条、第六条所规定的优惠政策。如果企业自愿按照新区现行土地出让标准补缴土地差价款,则按本政策执行。

第十二条 享受以上优惠政策的相关企业备齐相关证明材料,向新区财政局提出申请,经新区管委会审核认定后兑现。

第十三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兰州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创新方式推进兰州新区招商引资工作

刘健

2013-2-16 9:56:17来源:《甘肃日报》2013年02月01日

1月30日,兰州新区召开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在会上强调,要创新方式,切实提高兰州新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虞海燕指出,兰州新区全体干部职工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各部门要把任务分解到人,落实到人,紧盯工作进度,加快项目建设节奏。要主动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以热情的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新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研究并积极解决。

今年兰州新区将按照“以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奏开放强音、促产业集聚”和“高标准建设、新模式开发、大项目支撑”的要求,继续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利用资金达到1000亿元以上。

第四篇:兰州新区党政办秘书处来访接待制度

为规范兰州新区党政办秘书处来访接待工作,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秘书处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来访接待范围

秘书处来访接待的范围主要指前来拜访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反映情况、汇报工作、衔接事务的有关人员。

二、来访接待要求

1.文明接待,热情周到。来访接待时,必须着装整洁,说话和气,讲究礼貌,庄重大方,恰当使用文明用语,给人以自然、亲切、大方、礼貌的感觉。

2.精心安排,严格程序。严格执行接待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周密安排好每一次接待任务,规范接待工作程序,确保不出纰漏。

3.遵纪保密,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得随意收取来访人员钱物,树立廉洁自律的良好形象。增强安全和保密意识,对领导接待客人时的谈话内容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4.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熟悉新区的发展概况及历史沿革、建设现状等,能够简洁清晰、语言平实的向客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妥善回答客人提出的问题。

5.节约求实,突出特色。坚持勤俭节约、实事求是、量

力而行的原则,严格执行食宿标准、宴请标准、陪餐规定和重大事情报告制度,展示兰州新区地方特色。

二、来访接待准备工作

根据领导的批示和安排,及时掌握来访客人的具体情况,来新区的时间和活动意向等,做好预接待工作。接待重要客人时,须向秘书处负责人和党政办领导汇报有关情况。陪同领导和来访人员,或陪同来访人员外出时,须提前与有关单位和部门联系,安排车辆、食宿、参观点等有关事宜。

三、来访接待食宿标准

1.住宿安排:来新区客人原则上安排住新区公寓楼,特殊情况可安排住在其他接待场所。具体标准是副厅、局级(包括离退休的同级同志)以上领导同志住套房(房间配备报纸、地图、新区介绍、本地烟、鲜花、水果、饮料等)。正县(处)级住单人标准问,副县(处)级以下住双人标准间。

2.宴请标准:省部级每人每餐100元,厅局级每人每餐80元(以上标准均不含烟酒、饮料)。陪餐人员一般不超过客人的1/2。在领导宴请或客人就餐时,既要突出地方风味,品种多样,新鲜卫生,又要尊重少数民族礼节、礼仪和生活习惯,切忌违反民族政策。正常情况下,领导宴请实行分餐制,工作人员就餐实行自助餐。

3.收费标准:客人离兰时,按规定的标准收取住宿费,其差额部分从接待费中支付。长途电话费、医药费、洗衣费

原则上自理。

四、来访接待工作流程

访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的由秘书处专职内情人员接待,访问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其他领导由领导秘书分别接待。接待来访人员时需引导来访人员填写《兰州新区领导接待来访人员登记单》,并将来访人员汇报联转给相关领导秘书。领导秘书持《兰州新区领导接待来访人员登记单》汇报联,根据领导的日程安排,进行汇报或约见,并及时将与领导会面时间、会面地点和参加人员及时反馈给来访人员并通知相关人员,安排联系地点。如需食宿安排,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由专职内勤人员,分管领导由领导秘书将由接待领导签批后的《兰州新区领导接待来访人员登记单》食宿安排联送交党政办公室事务处,进行食宿安排。

五、来访接待存档工作

来访人员接待工作完成后,《兰州新区领导接待来访人员登记单》存根联,由秘书处专职内勤人员统一保管,作为领导工作资料留存,同时将活动日程和客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对重要客人重要信息进行专项登记并存档。

附件:《兰州新区领导接待来访人员登记单》

第五篇:兰州特色旅游发展研究

李婷

(河西学院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甘肃 张掖,734000)

[摘要] 通过对兰州特色旅游资源的分析,探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相关旅游的现象,探讨背后隐藏的实质问题。在对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和阻碍兰州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内外原因,提出对策。 [关键词] 兰州;特色旅游;饮食文化

Lanzhou fea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LiTing (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Hexi University, Zhang ye Gansu,734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ecial tourism resources of lanzhou,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and in the light of the relevant tourism phenomen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dden behind the essence of the problem. In the related material to finish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find out the influence and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lanzhou unique tourism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asons,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Keywords: Lanzhou; the feature tourism; the diet culture

随着国民经济增长,带薪假期的实施,旅游成为大众选择的休闲方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已为国家和各地方政府所重视,各大城市及景区,纷纷抓住机遇, 大力发展旅游业。兰州市也加快步伐,打造特色旅游。 1兰州市特色旅游形式 1.1文化旅游 1.1.1史前文化遗迹

兰州史前文化遗迹丰富,从距今25-17亿年兰州市最古老的出露地层马山、第四纪冰川侵蚀遗迹,到海石湾丰富的马门溪龙、剑龙、鳄鱼化石群,以及永登、皋兰出土的大量哺乳动物化石群,生动详细的记载了兰州市亿万年来的环境演化。

1.1.2古墓葬遗址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晏家坪五村,挖出两座明代古墓。经兰州市博物馆相关专家进一步勘察、测量和清理发掘,已出土部分文物,古墓基本轮廓已清晰可见 ,

整个墓葬结构为穹顶型墓,高约5米,由5层古老的青砖雕砌而成。这一重要发现,又为兰州市旅游资源增添了新内容。 1.1.3独特的宗教文化

兰州市的宗教文化也是别具一格,特色鲜明。因为地处西北内陆,少数名族与汉名族长期交错聚集,形成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文化共存的地方宗教文化,宗教场所众多。 1.1.4古代建筑

历史建筑有著名的九州台四库全书藏书楼——文溯阁,原四库全书共7部,现存世仅三部。四库全书藏书,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1.2山水风光游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祁连山东延余脉交汇地带,构成了典型的两川夹一河的带状盆地地形。兰州是万里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

沿黄河南岸,开通了一条东西50多公里的滨河路,并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城市内黄河风情线,被称为兰州的“外滩”。[1] 百里黄河风情线,范围西起西固工业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50公里,流域面积27.44平方公里,于2000年开始动工建设。不到8年时间,黄河两岸相继建成观光长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寓言城雕、黄河母亲雕塑、绿色希望雕塑、西游记雕塑、平沙落雁雕塑、近水广场、亲水平台、东湖音乐喷泉、黄河音乐喷泉、人与自然广场,以及龙源园、体育公园、春园、秋园、夏园、冬园、绿色公园和其他沿河公园。 1.2.1体验羊皮筏子

徜徉在美丽的滨河路上,不仅能观光到沿途的美景,还能体验一把兰州特色的渡河工具——羊皮筏子。羊皮筏子俗称“排子”,是一种古老的水运工具。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兰州羊皮筏子分大、小两种。)今天,这种古老的运输工具成为了一道风景。坐上羊皮筏子,悠然的漂流在黄河上,看着身旁的汽艇看着身旁的汽艇飞驰而过,真不知今夕是何年。 1.22见证中山桥

还有一座见证兰州百年沧桑的古老桥梁——中山桥。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始建于公元1907年八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请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06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1.2.3观看水车灌溉胜景

黄河沿岸,还能看到古老的水车,当年几百轮水车灌溉的胜景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水车博览园。一轮轮造型优美,制作精良的水车,伴随着黄河水吱吱哑哑的转动,虽不能穿越时空与老祖宗们举杯共饮,站在水车下,也为古人的智慧赞叹。 1.3民俗游

兰州太平鼓,有超过六百年的历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称,是兰州地区城乡人民喜爱的民间表演形式之一,含有庆贺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节日庆典活动,太平鼓表演都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那铿锵有力的鼓点,显示了黄河之滨人民的气魄,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西部特色和艺术魅力。

兰州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样,尤其是甘肃陇剧、苦水镇高高跷、民间曲艺——兰州鼓子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大。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载,“陇剧原为皮影戏,采用道情唱腔,名陇东道情,流传于甘肃东部的环县及曲子镇一带。因演出排场和活动方式均极简便,全部箱具乐器一头毛驴即可驮走,当地群众又称之为一驴驮。[2]来兰州旅游呢,您不妨也逛逛戏园子,泡上一杯三炮台,跟着节奏喊上两嗓子,听听兰州人的气魄,感受一回西北的豪爽。 1.4美食游

兰州是少数民族集聚区,共有38个民族,其中民族风情,清真寺,清真文化、饮食,都值得体验。

兰州拉面,可谓名满天下。兰州拉面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无论是作料还是味道,从牛肉汤到面条,处处显功夫,几十种调味料加入骨汤里,既要保证汤的鲜美,还要讲究色泽即“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另一方面,就是拉面了。选用新鲜的高精拉面专用面粉,蛋白质含量高,易与水生成面筋,更加筋斗。面条要经过反复捣、揉、撑、摔,然后根据食客的喜好,拉出粗细不同的面条,面条爽滑金黄,柔韧不粘。2007年9月,兰州市政府成功举办了“兰州拉面文化节”,现场向游客展示拉面表演,品尝拉面,评选最佳面馆等活动,受到广大游客好评。[3]

特色小吃也独具风味,甜胚子、醪糟、灰豆汤、热冬果梨、酿皮子等深受人们喜爱。兰州人饮食喜好川菜,口味偏好麻辣,当然,陇菜也独具特色,如手抓羊肉,是陇上人家招待亲朋好友的上品佳肴。 1.5会展游

“兰洽会”全称“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是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的投资贸易洽谈会之一,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国际化和专业化得大型展会。会议每年一届,自1993年举办以来,兰洽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18届。十几年来,兰洽会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在专业化、多元化方面不断取得新成就,经过多年努力兰洽会的品牌形象已经确立,成为甘肃兰州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和对外窗口。2012年6月,商务部联合主办第18届兰洽会,兰洽会正式升格为国家级。

除此之外,兰州市已举办了两届国际马拉松赛事,吸引了海内外游客观光。兰州马拉松赛道,被誉为黄金赛道,设置在风景优美的滨河路上,沿途景点众多,红花绿树相映成趣。兰州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毫米,年平均气温16℃。因此,虽是盛夏时节,您也不必担心热浪逼人。沿着滨河路长跑,吹着凉爽的河风,呼吸着清凉的空气,必将让你度过一个激情而惬意的夏日。

市政府还举办了各种民俗文化会展节、饮食文化节、商品会展等,都已形成规模。如兰州拉面文化节、百合节、桃花节、美食节等,成为吸引广大游客的旅游热点。

2 兰州特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2.1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首先,兰州本土文化的发掘力度还不够,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与同类旅游商品区分开来,形成旅游吸引力,为大众所接受、喜欢,打造兰州自己的旅游文化品牌,做大做强兰州文化旅游,为旅游者奉献上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比如说,要让外来旅游者了解兰州黄河文化,仅仅依靠游览黄河风情线是不够的,如何让旅游者走进文化,感受文化,最终能得到一次身心的享受,这是我们今后应该解决的课题。

其次,兰州本土文化都有沉厚的历史性,专业性,若要将其打造为单纯的旅游资源,无论可行性还是技术资金方面,都存在具体问题。在深度开发兰州文化资源的同时,还得从旅游者角度考虑,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呈古启今,怎样的古文化能吸引游客,能与当今社会相吻合,更好的被游客理解和接受,更好的为旅

游业服务。

再次,就是文化的高雅性和商业性问题了。旅游文化资源,的确是一种经济文化,不论当地政府还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无可厚非。然而,如何保护文化的品味和内涵,保持它的原生态,就形成了不可避免的矛盾。 2.2旅游形式单一,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游为主

第一,在兰州市各大景点处,都会看到游客跟团步行,导游带领介绍式的游览模式。就参观黄河风情线为例,我们在路上看到,大部分游客都是步行,50公里的路程,若没有代步工具绝非易事。目前兰州市内交通,很少有一条公交线路是沿风情线行驶,也没有专门的游览车。如此长线徒步,不仅浪费时间,更是考验了游客的体力和耐力。

第二,我市旅游缺少参与和体验性。滨河路沿岸,公园、雕塑、广场、喷泉、亲水平台,园林布置错落有致,数目众多,但只能参观欣赏,让游客拍照留念,很少能参与活动,增加趣味。除此外,旅游商品也是寥寥无几,参差不齐。黄河风情线上,几乎没有专门的旅游商店,旅游广告上,更是只字未提。最有代表性的兰州刻葫芦,也是小摊贩手中粗制滥造的复制品,没有艺术价值,难登大雅之堂。

第三,从旅游业发展方向看,越来越多的自助游、自驾游方式兴起,且会逐渐成为主流趋势,但兰州市的交通状况必会成为新的发展瓶颈。面对日益增加的机动车数量,陈旧落后的道路交通设施已难当重任。市民的出行,游客的进入,交通问题亟待解决。

第四,黄河水污染也成为兰州旅游发展的绊脚石。水质的严重污染,不仅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危及市民健康,也给游客留下来负面影响。 2.3民俗旅游缺乏特色

首先,兰州市内共居住有38个民族,各民族间长期的融合交往,致使部分少数民族汉化显著,失去了特有的少数民族原有的文化。

其次,时尚潮流对民族文化的冲击日趋严重。大街小巷,到处流行港台音乐、日韩服饰、欧美大片等,年轻人大都追逐潮流趋势,逐渐淡化了民族文化意识。

再次,少数民族风情游,应该重在参与,让游客乐在其中,融入氛围。兰州还没有相应的场所,开展这一旅游活动。普遍形式都是带领游客走进民族餐厅,品尝清真餐饮。这些毫无新意的游览模式,根本不能阐释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内涵。

最后,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陇剧等,这些地方特色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力

度显然不够。首先,传承是一个大问题。民间艺人越来越少,技艺的失传不可避免,而后续的继承人更是寥寥无几。其次,受节日时间的影响。例如兰州太平鼓,基本只有在春节期间才会进行展演,平时很难一睹盛况。恰恰到了冬季,正是兰州旅游淡季,游客甚少;而夏季,旅游旺季时节,太平鼓有偃旗息鼓了。这种时间的错位,是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面临窘境。 2.4兰州餐饮产品缺乏统一质量标准

第一,兰州市内的拉面馆,大多以单间店铺经营为主,室内装修简单,用餐环境较差,大部分为20-60平方米的铺面。经营者大部分是独立的个体商户,连锁经营的大型拉面店很少。因此,每家拉面的味道都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质量标准,并且,由于投资有限,店面的扩张、加盟、上市公司,就更是不可能了。没有统一的注册商标,管理手段,没有拉面品牌,不仅难以保护其产权,更难向游客推广。

第二,服务问题。兰州拉面馆都以独家店铺经营,老板自然以节省成本为最优原则,聘请极少服务人员。加上回族特有的经商习惯,孩子们在校上完初中就辍学回家,帮忙生意。在兰州各大拉面馆里,大部分服务员是青少年男孩,他们只负责收拾用餐后的碗筷,擦桌子和扫地等打杂工作,很少为顾客服务,甚至不会向顾客问好。这在本地居民看,司空见惯,然而,游客却不了解这些,甚至不适应。怎样管理这些服务员,如何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这都会影响旅游的发展。

第三,风味饮食,干净卫生是关键。无论是街边小吃,还是餐厅食品,其质量的好坏不该以规模而定,各级工商卫生部门都该严格对待。 2.5会展旅游规划接待能力有待加强

兰洽会,如今上升为国家级的国际商务会展,为我省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面临了新挑战。今年,兰洽会主办单位24家,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首次参与主办,中国侨商联合会参与协办。执委会邀请和接待了省外、境外代表团组共168个,加上14个市州分别邀请的宾客,参会宾客两万多人。呈现出了万商云集、八方赴会的盛况。

兰洽会期间,面对如此众多的游客,如何做好接待工作,怎样宣传城市形象,提升我市的知名度,都需详细计划和认真落实。

游客的食宿、出行与本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间的矛盾都会集中出现。我市出租车本就按单双号分流出行,供应本市居民都有些不足,那么,在兰洽会期间又如何应对。通过资料显示,有超过50万游客参与此次会展,

那么,场馆接待容量有多少,接待设施能否满足游客需要,场馆内的志愿者能否做好引导工作等。 2.6其他问题

我市旅游业发展已进入高速通道事期,现对外打出:“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口号,这其中的问题就不得不提了。从有关数据显示,今年来西北旅游人数又创历史新高,兰州仅作为大多数游客的中转地;许多旅客只在此短暂停留,或是换乘车次,并未选择兰州作为旅游目的地;还有部分游客,只在兰州停留一天或更少时间,或者傍晚乘车离开,少有游客住宿过夜。

究其原因,还是我们的旅游产业链太短,无法留住游客。部分娱乐设施,不能满足游客的参与欲望,造成没地方消费的尴尬局面。兰州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质量把关可得抓好,不能松懈。 3 解决方案

3.1加大文化开发力度,打造精品文化旅游

第一,加大对本土特色文化的合理规划和有效开发,重点招商引资建设文化旅游项目。政府部门应该联合旅游企业,积极向旅游发达地区学习、招揽专业人才,为我市文化旅游开发制定合理方案。首先,重视因地制宜和实地考察,组织专门的旅游规划调研小组,对我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详细考察和登记。其次,运用多种科学评估手段,对各项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和分析,确定具体开发项目及开发程序。再次,制定详实而可行的旅游规划书,组织具体实施方案。最后,执行项目规划,加大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工作,协调各方不利因素,保证规划顺利执行。

第二,大力宣传和弘扬本土文化,打响文化名牌。旅游部门可借助网络,极力对外宣传兰州文化旅游品牌。把兰州特色文化整合制作成网络游戏,或者动画片等在互联网上推出,让更多的网民了解、知晓我们的品牌名称,文化特色,吸引游客前来。

第三,兰州市旅游局可向市内高校谋求合作。旅游部门主动与高等专业院校加强交往,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高校旅游研讨会议、参加学校培训、认真听取学术报告等,及时了解旅游发展动向,加强员工专业素质,提高旅游决策科学性。

第四,对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歌舞戏曲等,收集相关资料记载,保证该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项目,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成旅游资源,形成兰州名片。

3.2改变单一的旅游方式,增加游览参与体验性

首先,学习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丰富我市旅游内容和方式。加强与其他地区间的旅游经济交往,引进先进、成熟的旅游开发策略,指导我市特色旅游发展。召开旅游论坛,大力招商引资,政府可对企业实施减免税收、贷款支持、部分经营权转让等政策优惠,以企业带动兰州旅游蓬勃发展。

其次,鼓励旅游企业创新,旅游产品换代升级。旅游企业努力创新,不断设计推出新颖独特的旅游线路产品,延续旅游售后服务时间,主动向旅游者征询意见。可采用多种征询方式,如问卷调查、电话问询、网络调查等,重视调研真实性,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汇总,不弄虚作假。然后根据游客的兴趣爱好、社会消费新趋势、旅游发展新热点等,设计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和模式。 3.3保留少数民族原味特色,开发特色旅游

第一,引导少数民族民众重新认识和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开设特色民族课程,专门讲述各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社会风俗等,既保证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增强各民族的自豪感、认同感,更有助于民族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二,各级政府部门全力支持旅游部门工作,完成民族风情游项目的规划。大力整治民族集聚区的脏乱差现象,规划改建少数民族风情游览景区,重点投资七里河区的城市旅游项目,可对外招商引资,由企业进行统一布局和建设,突出区域特色,打造民俗游览、体验景区景点。

第三,避免模仿他人模式,独立自主开发。在开发过程中,不能一味效仿其他景区做法,生搬硬套。企业要注重科研开发,投入大量资金在新项目的研发上,结合我市民族风情特色,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兰州民族风情游。 3.4鼓励有实力的餐饮企业进行连锁经营

首先,制定行业统一标准,注册统一拉面商标。兰州市政府可在拉面文化节上,邀请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评选最佳拉面,胜出者将统一颁发拉面注册商标,由拉面协会监督管理。

其次,加速兰州拉面上市公司的步伐。对于那些受游客喜爱的拉面馆,政府部门加大物力、财力方面扶持,鼓励其连锁经营,做大、做强中国快餐的招牌,更好的走向市场,走近游客。 3.5做好会展规划部署,提高接待能力

第一,在会展期间,各级政府部门做好紧急预防工作,加大各部门通力合作,

保障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第二,在对外广告宣传方面,采取多种方式,扩大宣传广度,做好各项职能管理,对外树立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优秀的城市形象。

第三,面向全社会招募会展志愿者,由旅游部门安排接待服务培训,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

第四,做好交通、住宿、餐饮等接待部署,保障居民生活和旅游者出行便利。加大对市内交通繁忙路段的监管,保证道路畅通。

第五,会展策划方案可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或采取网络征文形式,挑选最优方案部署会展事宜。 3.6全面建设文明城市形象

第一,城市污染问题,这将严重阻碍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再比如城市卫生,本身就是城市的外在形象,一个脏乱差的城市,谁愿意前往观光?这不仅仅要依靠环卫局的清洁工作,还要依赖市民的良好道德素养,爱护我们的城市环境,这就需要加大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和约束控制了,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完成,为创建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第二,就是各项旅游软硬件设施了,如城市交通、景区景点基础设施、购物娱乐场所、以及导游服务等,我们该时刻严抓旅游质量,严格敦促各级部门按规章执行,逐步提升质量等级,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创造游客满意服务。 第三,各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符合兰州市特色旅游发展的规划纲要和各项行政制度。加强管理和整治全市旅游企业,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和制度,采用等级评审、评选先进、分类管理的方法,制定各项考核年审制度,促进旅游行业规范化、标准化。

第四,提升服务质量。旅游企业定期培训员工职业技能,采取考核上岗制度,优秀人员获得内部升迁嘉奖,指导和鼓励服务人员提升自身素质。旅游主管部门,组织服务技能大赛,强化旅游工作者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4 总结

第一,兰州特色旅游的未来发展,必须要依靠自己的品牌,走自己的道路,树立特色鲜明的兰州形象,才能有更大、更广阔的市场和前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处理好环境、社会、经济三重效益,兼顾各方利益。

第二,未来兰州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只局限在单个城市或者个别部门的领导

下,我们应该注重整体效益,加大与西北各省市的全力合作,加强与省内各城市的默契配合,共同打造一个中国西北旅游大品牌,精品旅游产品,形成规模效应,真正做大做强我们的旅游品牌。

第三,开发新型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科技含量,创立自己的明星产品。不断进行创造性研发和发掘,使得旅游产品永葆青春,适应消费者新需求,才能不断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尤其是旅游经营者,要紧跟市场动态,合理组织安排产品的生产营销,注重对客源的分析研究,保证产品符合游客心意。另外,要做好售后服务,加强质量控制,提升服务质量,维持企业老客户。

第四,旅游也因该加强合作,强强联合,向着专业化、集团化模式连锁经营,形成大型开发商,中型批发加工商,小型零售商的经营模式,带动兰州特色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维护旅游市场繁荣稳定。

参考文献: [1]仁震英,董晓峰.兰州市山水特色与旅游开发[J]. 城市发展, 1999,(5). [2]冯书涛,马和梅,俞发荣.黄河兰州段水污染现状分析[J].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2005,27(6). [3]石莉萍.发展兰州特色民俗旅游[J].魅力中国,2009,(35). [4]刘艳,石惠春.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丝绸之路,2011,(16).

上一篇:劳资纠纷谈判技巧下一篇:廉政警示教育小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