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内容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法律内容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在保险法实践中,大多案件都存在投保人有无保险利益的争议,而我国对财产保险利益内容的规定并不明确。本文在借鉴国外和台湾地区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将保险利益内容分为现有利益、期待利益和责任利益,并加以较为详细地论述。

第一篇:法律内容论文范文

高考中考将适当增加法律知识内容

本刊讯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明确要求在课堂内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并将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入学考试中适当增加法律知识的内容。

《规划》提出,要着力解决法制教育在课时安排、师资配备与培训、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落实国家普法规划关于中小学校法制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四落实”的要求。要求在中小学课程中有针对性地增加法制教育内容。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道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保护、道路交通安全、消防、禁毒、国防、知识产权等专题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知识教育。要逐步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知识纳入对学生知识和综合素质考察的范畴。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入学考试中适当增加反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宪法知识、基本法律原则及常识的内容,引导学校重视开展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法治理念、关注社会法治实践。

教育部要求开展中小学生和幼儿交通安全检查

本刊讯 近日,教育部向教育系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一是立即开展对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情况排查。要逐校逐园逐生对学生上下学乘车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了解,对学校和幼儿园租用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立即停用维修;发现有家长租用社会非法运营车辆的要予以劝阻。二是开展中小学和幼儿园接送车辆管理检查。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安监等部门做好上下学车辆的监管工作。学校租用社会车辆时,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核准,必须与车辆出租单位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严禁使用安全状况达不到要求的车辆上路。三是集中进行一次中小学生及其家长交通安全教育。教育中小学生坚决不乘拼装车、报废车、农用车、货运车等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教育提醒步行上下学的中小学生遵守交通规则,主动安全避让行驶车辆。要立即提醒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和监护人责任意识,不要租用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车辆接送学生。四是制定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措施。

我区2012年起调整部分普通高考加分项目

本刊讯

日前,我区下发了《关于调整我区部分普通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2年起,逐步取消部分普通高考加分项目、调整部分加分分值。

从2012年起,我区将取消3项高考加分项目,分别为从2012年(含)起取消的自治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加分项目、“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以及从2014年(含)起取消的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加分项目。其中2010年、2011年已获自治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学生在其应届毕业当年可继续享受此项高考加分政策,但加分分值将由20分调整为10分;2012年、2013年当年参加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考生已获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一等奖的,其加分分值由20分调整为10分。另有6个项目的加分分值也将由原来的20分调整为10分,分别为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的学生;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的考生及台湾省籍的考生;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学生(须经全区统测合格,且考生只能在报考非体育类专业时才适用于此项加分政策);留学回国人员随归子女考生。

我区将花1亿元为农村孩子建食堂

本刊讯为配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广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基础教育专项工程,我区将花费一亿元为农村孩子建食堂,强力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

近年来,我区实施了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在建设教室、学生宿舍的同时,已同步考虑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的食堂建设问题。尤其是今年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将建设学生食堂列为首要内容。今年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建设专项资金约为13亿元,其中的标准厨房建设资金达到1亿元。据悉,今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专项资金投入建设的学校食堂,在明年7月投入使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营养午餐”工程缺配套设施的问题。

作者:桂文

第二篇:财产保险利益内容的法律问题探析

【摘要】在保险法实践中,大多案件都存在投保人有无保险利益的争议,而我国对财产保险利益内容的规定并不明确。本文在借鉴国外和台湾地区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将保险利益内容分为现有利益、期待利益和责任利益,并加以较为详细地论述。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利益;利益内容

一、关于财产保险利益的概观

在法律上的财产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财产保险标的之间所存在的法律上认可的经济利益。我国《保险法》第十二条有明确规定,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对投保的保险标的具有法律上承认的合法利益。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日本、韩国强调财产保险利益是金钱上的利益,而台湾地区则明确用法律第14条、第15条,第20条,规定投保人对财产有现有利益,或期待利益,及对所运送或保管之物的以所负之责任的保险利益及基于有效契约而产生的利益。我国法律对于什么是“法律上承认的利益”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说明,也没有解释什么样的利益才能满足法律的要求。所以在现实司法实践中,判定被保险人是否具备保险利益,并无统一、固定的准绳。

二、财产保险利益内容分析

作为保险利益,必须是合法的利益,必须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利益,必须是确定的利益(包括现有利益和期待利益),必须是具有利害关系的利益。①保险利益的有无及其大小的认定,不可否认属于专业知识领域,一般的社会公众难以认定。因此投保人在投保时只需要如实描述与标的物的关系即可,不用对有无保险利益加以确认,此时保险人应当举证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间无保险利益,同时法官也会承担一个解释任务——具体阐述什么样的利益才是符合保险利益内容的。由于检测到此方面可参考的论文和著述较少,所以结合我国目前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财产保险利益内容分为现有利益、期待利益和责任利益三种利益进行浅层阐述。

(一)现有利益

现有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享有的现存利益。②

1.物权

所有权是典型的物权,在通常情况下,所有权人会理所当然的享有其所有财产的保险利益。即使所有权的权能部分分离或者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也享有保险利益。他物权,或者用益物权,或是担保物权的权利人,都对其权利的客体物,有保险利益。

2.股权

英国法律认为,股东对公司既无法律上亦无衡平上的利益,美国则持相反的态度,其法院认为股东对公司财产应享有保险利益。中国台湾学者施文森认为,股东对公司财产有无保险利益,应视其对公司的责任性质而定,无限责任公司股东与公司的关系极为密切,应认为其对公司的财产有保险利益;有限责任股东的实际利益的估计极为困难,应认为无保险利益。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此问题仍然是一个未决的理论问题。

3.占有

在有权占有中,投保人因为对对标的物是一种占有的事实,所以完全可以对标的物投保,即便占有人对这一标的物的安全没有任何法律责任,也依然可以对标的物享有保险利益。无权占有又分为善意占有和恶意占有。善意占有人对占用财产具有保险利益,但若占有人为恶意占有,则无保险利益。例如小偷为其窃得物投保;窃得物恶意买受人对标的物投保的,保险人均可以拒绝赔偿的。

4.求偿权

在保证法律关系中,保证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抵押质押之物,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对担保物虽无现有的权利和利益,在依保证法律关系,该物的毁损灭失可能致保证人丧失法律上之权利。③

(二)期待利益

期待利益又称为预期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保险利益尚未存在,是基于其现有权利而未来可以获得的利益。④

我们所谈及的期待利益一般因为具有实现的法律根据或合同依据而产生。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就有相关规定,凡基于有效契约所生之利益,亦得为保险利益。而我国保险实践中,涉及到此项保险利益的险种却很少,而且通常这些合同条款都是比较严格的。

(三)责任利益

责任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承担的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其他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实践中多为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提供责任保险。简单地说,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有承担民事责任的可能,那么对其可能承担的责任就具有保险利益。但是必须值得注意的是,基于这种保险利益订立的保险合同仍是一般的财产保险合同类型,与责任保险合同是完全不同的。

三、财产保险利益内容展望

保险的功能是分散危险,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工具。所以应当允许具有经济风险的人在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参保实现分散危险的目的。这就需要将保险利益内容纳入到一个开放而灵活的体系。从理论上讲,只要符合财产保险利益的合法性、经济性、可确定性的财产权利、义务和责任都可能成为保险利益。因此本文在第三部分在借鉴国外和台湾地区的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当前的相关内容的论著的基础上,对保险利益内容进行探讨,并在理论层面上进行了划分确认。但这些保险利益内容能否为保险实践接受,能否借助具体保险品种而成为真实存在的保险利益,则受我国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保险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保险法制的完备条件的制约。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理论上的保险利益将被保险业界认同,逐渐转化为现实中保险利益内容。各种现有利益、期待利益、责任利益等方面的可保内容将成为保险公司开拓的重要方向,市场上的保险产品也会因此更加丰富,我国保险市场将会健康、和谐、繁荣的发展。

注 释:

② 经纬主编.《保险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第24页.

②张俊岩.《保险法?焦点?难点?指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第137页.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创新既要注重其内涵建设,也要兼顾功能定位,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将二者统一起来,用于指导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才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伟大工程,具有自身复杂的特点。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地在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不断创新,探索适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 释:

② 继续教育研究》,王西阁,2009年第5期.

②《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曾德聪,崔海涛.《文教资料》,2010年6月号中旬刊.

作者:于慧

第三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内容探析

摘 要:高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这一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法律知识,从而提升其对创业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包括创业法律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

关键词: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内容

中央办公厅于2015年5月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在国内高校普遍推行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前沿以及研究方法等有关课程,并将之归入到学分管理,构建层层推进、科学合理、以及有机连接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群。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对高等学校开设创业课程的内容和目标等予以规定;2016年要求所有高等学校都应当开设这一课程。而就当前已开设的课程情况而言,课程内容涉及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很少,而且该课程多由管理学背景的教师讲授,因此从有利于防范创业风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發,将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教育现状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常常因其法律风险意识的淡薄和法律知识的欠缺而陷入困境,并因此而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再加上大学生创业的企业,通常而言规模偏小,一旦企业涉诉,很容易背上债务,甚至导致创业的失败。因此,对于创业大学生来说,如何防范、抵御和化解创业过程中发生的法律风险,是其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然而在现行课程体系下,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获取法律知识的课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创业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更多的是法律知识的普及,培养学生的法律修养;“创业基础”课程中涉及的法律风险的内容有限,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从师资队伍的角度看,创业基础课多由研究管理学、经济学领域的教师或辅导员讲授,而这些教师多数没有法学专业背景,很难对创新创业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讲授。由此会导致未接受过专门性法律教育的创业大学生,认识不到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潜在法律风险,在实践中更多地专注于技术研究、企业管理等事项,而在创业过程中的很多环节上忽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很少关注如企业形式、合同签订、知识产权、融资、税收等创业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法律问题。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创新创业法律风险教育课程,有利于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其法律风险防控意识。

二、理论课程内容设计

笔者所在学校的调研团队(为研究本课题而成立的团队)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黑龙江省辖区内8所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大学创业园入驻企业,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认知状况进行调研,通过数据反馈的信息进行了整理,发现大学生在创业项目选择、创业政策理解、企业设立、融资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合同订立与履行、劳动纠纷、企业治理、商业经营等方面存在认知误区,而这些误区会给创业企业带来运营风险。从一定程度看,多重法律风险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法律教育,依托教学,防范风险,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维护高校毕业生在创新创业中的合法权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让学生了解创新创业中的法律风险和应对措施,是法律风险防范课程的重要内容。

(一)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前文提及的调研团队在调研时发现,大学生对专利申请、专利转让、商标注册、商标许可使用、商标侵权等方面的知识欠缺了解。如:从调查结果发现,了解申请专利保护与商业秘密保护区别的约占13%,不了解的占53%,听说过的占34%;就专利转让的方式,有43%的学生选择签订书面合同,选择到知识产权局办理手续的占34%,口头预定的占23%;了解商标侵权具体表现形式的占12%,不了解的占69%,听说过的占19%。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集中于软件开发、网络服务等技术领域,因此会涉及到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法律问题,由于多数理工类大学生并未接受过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知识培训,导致他们既可能侵犯到他人的知识产权而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还可能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没有约定知识产权的保护条款,使自己的权利遭受侵犯。而一旦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或自身知识产权遭到侵害均有可能带来创业失败的风险。实践中存在大量大学生专利、注册商标被风险投资人利用法律规则“合法”据为己有而导致大学生“血本无归”的案件。

因此,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介绍。一方面,学生要学习在注册商标、研发产品时检索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文献,确保不侵犯他人权利;同时,还要学习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怎样在合同中明确知识产权保障条款以及界定保密范畴等,以此来确保自身权利不受侵犯。企业竞争中,大部分依靠知识与人才,二者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其法律调整规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创业者必须学习、了解相关内容,不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同时也有效地管理和保护好自己的无形财产,从容应对知识产权纠纷[1]。

(二)融资法律风险防范

创业资金的取得是开展创业活动的关键,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融资问题是其面临的最普遍的难题。大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小额贷款、民间贷款以及私募股权投资或引进风险投资等方式,而理工科学生普遍对股权的抵押、质押,反担保、股权置换等一系列专业融资概念与融资渠道并不了解,其在融资谈判中常常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谈判状态,风险投资方借助复杂的融资法律概念设立仅有利于己方的条款。一旦企业发展良好,风险投资人会利用协议条款获得企业核心技术乃至控股权,而一旦创业失败,协议条款的不平等亦导致大学生本人承担较重的债务负担。因此,有必要设置与融资法律风险有关的课程内容,例如,在创业融资方面,需要介绍《物权法》、《担保法》等有关融资借贷方面的基础法律知识,介绍国家为了支持高校大学生创业而颁布的特别法律规定,例如《中小企业促进法》,其第12条明确指出“政府应当创立中小公司发展基金”,在创业辅导和服务、支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技术创新等项工作中用于扶持的事项等[2]。此外,还要对融资概念、融资的方式、公司预期收益与融资成本之间的比较以及融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债转股条款等有关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介绍,以此降低创业大学生自身利益受损的风险。

(三)企业设立、治理与运营法律风险

合理防范和应对知识产权与创业融资法律风险,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提条件。在获得启动资金,进入创业实质阶段后,仍会面临很多法律风险,其相关法律制度均是理工科学生在学生时代所未接触过的“新领域”,如:企业实体组织形式选择的风险。一般来说,根据《民法总则》、《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规定,大学生创业的组织形式常见的包括:个体工商户、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以及个人独资企业等,选择的注册形式不同,其优势和劣势也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设立程序、税款缴纳规定的不同,投资人承担法律债务的有限或无限连带责任的不同,资本投入、企业发展路径的不同等,这些均是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所未能掌握的内容,因此,有必要加强创业大学生对相关法律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便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组织形式。

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在企业设立之初,很多创业大学生对公司章程、合伙协议效力等内容缺乏认识,为企业日后的制度建设、经营管理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应当培养大学生在企业设立阶段就要树立起风险意识,避免日后给公司的治理带来风险。

企业实体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大学生创设实体企业后,仍需要面对很多复杂的管理方面的法律风险,不仅包括公司内部治理问题、还涉及财务会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工商监管、税务审核以及在企业活动中大量存在的不同种类商事合同的签订、履行与救济和商事仲裁等问题。此外,在企业现实经营中,创业学生需要和各种市场主体以及政府主管机构接触。如果在纳税、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创业组织都有可能陷入被动,甚至可能存在被吊销营业执照的风险。在调研团队针对已创业设立企业的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知,有10%的企业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未给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还有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未与员工签订竞业禁止和保密协议。而面对这些问题,都离不开对《合同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只有熟练掌握相关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才能在发生纠纷时,不至于陷入被动。

理论课程涉及诸多法律制度,在有限的学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充分研究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将面临的主要法律风险,选择相关知识点,注重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如何降低其创业时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培育其法治观念,提升其预防创业法律风险的意识。

三、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高校设立法律风险防范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提高解决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想使大学生熟练地应对创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仅学习法律基础理论是不够的,还要立足于实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课程。例如,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培养法律能力类的课程,包括公司法律实务以及法律谈判等方面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运用讨论式、案例式、到创业基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办法,鼓励创业大學生主动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实践课[3]。

(一)开设案例教学课程

案例教学在创业法律教育过程中是最为常用的办法之一,可以实现较好的效果。授课教师可以在讲解真实案例的基础上介绍创业与法律风险的关系,采用模拟等教学模式,引导创业大学生全面考虑创业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还可以设立虚拟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法律风险的存在,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二)举办法律实务讲座

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法律实务专家,就企业经营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法律纠纷的预防和解决等问题开展专业讲座。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案例教学和实务教学的方法,使创业大学生通过案例和实务真正理解与掌握创业法律风险防控方面的理论与实践[4]。

(三)提供创业项目法律顾问

法律风险可能发生于创业的各个环节当中,突发性强,不可能及时、有效的避免创业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法律风险,因此,高校可以通过提供创业项目法律顾问,在法律风险发生后尚未产生不利后果前,及时为创业大学生解决其在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法律问题,做好应对创业法律风险的违约成本评估和风险责任评估,帮助创业大学生最大限度的降低法律风险,为其提供一支对诉讼、仲裁、调解等救济途径熟练的,具有良好法律素养的教师队伍。

开设此类实践课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亦可以在实践中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课程学习,创业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将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创业活动中,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四、结束语

多数创业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法律意识薄弱,创业面临较高的法律风险,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这一课程,是学生创业成功的保障。该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立足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可能涉及到的相关法律风险,形成课程的核心讲义,又要立足于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将法律知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根据定期调研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每学期的课程讲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对创业学生的指导作用。课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一在于好的师资,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课程涉及两个领域的知识,对于师资要求较高,任课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还要对创业教育有所了解,同时还需要具有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因此打造知识结构和能力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课程的开展至关重要。在国家大力提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前提下,高校应不断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关注大学生创业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预防与应对的教育,使其能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创业法律风险,为其创业活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家曦.中小企业创业经营法律风险与防范策略[M].法律出版社,2008,(11).

[2]王慧.创业学院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3,(11).

[3]王德斌.论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及其课程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1).

[4]朱文胜.大学生创业法律風险防控体系研究[J].就业指导,2013,(03).

[5]黄艳葵.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7(04):17-19.

[6]李进付.大学生创业的法律风险防控及法治保障[J]. 思想理论教育,2017(06):93-97.

[7]雷聪聪,景创杰.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律保障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9):31-32.

作者:袁晓波

上一篇:精准农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硕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