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建筑企业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机遇和挑战共存。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尽快推动自身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只有建立现代化的高效、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建筑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建筑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论文 篇1:

道桥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交通行投资金额的不斷增长,越来越多的道桥项目为道桥建设者提供了发展机遇,但机遇和挑战往往是重合的。道桥项目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自己的竞争力,要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定发展,进一步加强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本文针对道桥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挑战,提出具体的施工管理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道桥 施工管理 问题 对策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增长,道路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不仅在材料、设备等方面的价格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劳动力价格也随之上涨,综合导致道桥建筑公司的成本很高。所以,逐渐地,道路建设公司开始要求政府增加投入资金。在建设道桥的过程中,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管理好道桥建设的工期和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一、道道桥梁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

安全第一,正如管理人员常说的,安全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于施工过程中,而安全问题一直不容忽视。保障安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工程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大多数建筑工人来自外省,不知道什么是建筑安全。在建筑工地上,不总是考虑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例如,建筑工人时常忘记戴安全帽,不遵守规则随处可见的所需使用的大型机械或设备,这些都会对工人的生命造成潜在危险。 许多公司没有应急响应计划,也没有专职保障人员安全的人员,无法履行监督员和安全经理的职责。由于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技能,盲目开始施工会给工程带来质量和安全隐患。

2.现场监管力度不足

现场监管力度不足可以表现为在建设道路和桥梁时,将必要的设备和材料随机放置在施工现场。一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工作人员不能有效管理,相互沟通不畅,施工人员擅自下班、迟到、经常早退等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的奖惩制度。由于大部分的施工队伍由大量农工组成,施工经验少,也未受过专业的培训,不服从命令,擅自行事,现场监管难度大。此外,高员工流动性阻碍了公司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复杂化。所以,监管人员应熟悉影响施工时间和质量的各种问题。

3.对工程材料采购管理不到位

作为工程项目的一项重要环节,工程材料采购管理在工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项目没有合格达标的工程材料是无法建设出理想的建筑物的。结合国内道桥建设情况分析,工程材料采购效果不佳导致施工延误的情况在土木工程领域屡见不鲜。由于采购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程序,项目组进行采购任务,包括工程材料的种类和工作量,导致工程材料的采购过程十分繁琐和效率低下。因此,采购部门往往无法按照预期的施工进度发展,从而延误了其他施工环节的进行。此外,目前社会环境恶劣,采购人员购买的项目建设材料质量很可能不理想就退而求其次地投入使用,给企业家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4.延期完工情况多见

在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中,可能会发生延期完工的现象。由于我国的道桥建设项目通常具有施工繁重、施工复杂、环境不理想等特点。而且,还有各种外部因素的干预,以及不同部门之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缺乏沟通、施工管理难度增加以及施工缺乏严格管理也都会影响完工时间。在创建每个项目之前,所涉及的工程师会使用大量数据来估计完成时间,但在现实生活中,施工完成往往会延迟。但是,延误竣工不仅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致使人员出现大幅度的流动,对建筑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提高道道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的管理

首先, 组织人员休息,防止员工加班。施工人员工作强度大,工作量大。因此,施工单位应该为员工提供充足、及时的休息时间。施工人员需要充分休息,才能摆脱身心压力,减轻工作压力。此外,在其他时间施工人员还可以从事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建筑工人的身心健康。

其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管理效率和质量,增加施工人员的工作信心,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顺利完成施工。

2.完善道桥建设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多功能性和复杂性是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的关键特征。施工期间对水泥的需求相对较高,所有预制混凝土产品均采用新材料和新制造工艺,这也是道路桥梁建设中使用材料最重要的课题。建筑业必须不断改善施工现场,有效处理出现的材料问题。确定要使用的材料、规格和质量,根据项目设计人员提供的设计资料,科学评估所需材料的数量,最终决定采购计划。此外,还要评估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所需材料的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后开展原材料验收流程,开展施工工作。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必须及时处理材料问题并限制其使用。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分类,施工单位可以创建了分门别类的材料标识牌,以保障可以快速地找到需要的材料[1]。

3.加强对工程材料的管理

对于大型道桥建设工程,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道桥建设项目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到道桥建设项目的后期安全和养护。因此,为保证道路和桥梁项目的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桥梁施工材料的采购质量。成本控制负责人负责管理采购成本,统计员根据成本控制负责人指定的成本标准估算采购成本。如果有人违反相关规定,应将其及时进行处置。尤其是项目的建筑材料管理,实际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具体性能要求首先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方案中提出,采购管理人员也必须及时了解这一点。而且,采购的建筑材料必须严格符合国家质量控制和产品检验标准。如果建筑物因材料质量不达标而开裂,则必须考虑检查混凝土在水中固定后强度降低等特殊情况。此外,在采购过程中,我们的员工需要对所有制造商、制造工厂和建筑材料市场生产的材料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以确保制造商有充足的材料供应条件。按照国家标准控制,制定相应的物资采购计划,确保每项物资采购顺利,可以按时完成。如果采购的材料存在质量问题,最终肯定会被过滤掉,否则之后出现的任何问题均由相关单位自行承担风险[2]。

4. 做好前期工作,按时完工

前期准备工作是项目可以快速进行的前提。工程师在施工开始前进行施工计划,之后按照施工规划组织施工,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组织施工时间。其中,所规定的建设工程设计的工期必须符合国家验收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如遇雨雪、建筑材料、设备、电力等因素影响,工程师需要及时更改设计,降低这些因素对施工进程的影响。道路建设工程施工将要完成后,确认与预期的施工时间的差距,有必要可以延长工期,以确保所有资源的可用性,包括施工期间的材料、劳动力和材料资源等。此外,每个部门按时完成施工工作也很重要,加强跨部门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各部门之间加强联系,按时完成建设工作。

三、结语

道桥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道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必须经济合理地使用物质资源,严格按照国家建筑规范和国家认可的技术标准去进行施工。例如现在正在积极推广“可持续建筑方法”和“设计优化方法”等创新施工方法。而且,施工还要注重因地制宜、节约资金、合理采购施工材料等。为做到这些方面需要建设者及其相关人员根据自身经验和科学技术,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时间,确保道桥建设质量。在道桥建设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不仅是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人员安全,延长道桥项目的使用寿命,也是为了避免之后因为质量等问题项目需要返工及修正国家消耗大量资金。

参考文献

[1]马涛.道桥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与预算,2020(09):29-31.

[2]孙瑞泉.道桥施工技术问题及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7,8(08):158-159.

[3]张彪.公路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华建设,2018(12):88-90.

作者:马卓

建筑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论文 篇2:

浅谈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摘要: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建筑企业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为建筑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机遇和挑战共存。这要求建筑企业必须尽快推动自身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转型升级,只有建立现代化的高效、科学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够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创新建筑企业在新时期的经济管理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所产生的效用也有所差异,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及应用。基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为满足新时期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更高标准的需求,势必要渗透创新理念、探索创新方法,确保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稳步提高,使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效能最大化。实际上,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提高创新策略的实践价值,应从经济管理实际出发,探索创新策略运用要点,更好地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助力建筑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见,这一论题具有探究的现实性意义,论题内容分析如下。

1 研究价值

(1)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有创新的经济管理意识。既要根据形势发展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又要整合新的管理理念,优化经济管理模式。通过实施经济管理创新,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有效控制各项工程,保证施工计划和方案的有序实施,保证企业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2)促提升企业管理整体水平。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优化和重构传统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以顺应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创新建筑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可以打破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引入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理念,解决新形势下建筑企业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挑战。(3)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管理也是生产力。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与企业的经济管理密切相关。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重新配置资源。通过实施经济管理创新,建筑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建筑领域的信息,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充分释放建筑业生产经营潜力,帮助建筑企业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 建筑管理理念落后

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首要问题是施工管理的理念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在建筑建筑企业中,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建筑建筑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因此大多数企业在相关管理理念上比较落后。有些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傳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去全面认识和了解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建筑企业在没有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新型的管理模式的背景下发展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阻碍。还有一些建筑企业在开展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没有做好预设方案,出现问题才会寻求解决方案,这种现象的出现代表着企业的内部经济管理理念的处理效率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经济管理理念仍旧处于落后地位,导致对企业的施工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企业内部的相关设计人员在工程开展过程中,过于注重显性成本而忽略了对隐性成本的关注,导致隐性成本超出预算方案,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

2.2 经济管理机制不全

当前,多数建筑企业经济管理成效与预期要求存在差距,从体制层面来看,一些建筑企业经济管理体制缺乏创新,导致经济活动无序推进,并且管理内容不够丰富。经济管理过程中,一旦经济风险加剧,极易影响创新改革进程,导致建筑企业经济投入与产出失衡,不利于建筑企业稳态运行。从监管机制角度来看,建筑企业现行监管机制缺乏实效性,并且监管部门形式化设置,即便出现经济管理问题,也难以充分发挥监管机制效用,致使建筑企业发展陷入困境。长此以往,极易滋生腐败行为,导致建筑企业经济价值大幅降低。分析原因可知,部分管理者在经济管理机制创新环节缺乏正确认识,在片面理念引导下,经济管理的相关机制不够优化,随着时间积累,会使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幅弱化,难以巩固建筑企业的市场地位。当建筑企业发展遇到阻碍,则社会经济效益会逐渐下降。

3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3.1 创新经济管理理念

在处理建筑企业经济管理问题时,首先要正确认识新经济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吸收新的施工经济管理理念,并在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充分运用。利用经济管理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推动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展,从而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企业在关注吸收经济管理理念的时候,可以通过加强建筑经济管理理念的宣传力度,开展相应的团队活动或主题活动,增加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开展相应的讲座,借以宣传经济管理对建筑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转变管理理念,帮助工作人员全面认识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建立相应的奖惩体系,推动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发展。

3.2 创新组织结构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建筑企业需要进行组织结构的创新,一些传统的经济管理结构已不能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提高自身的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建筑企业要优化和调整组织结构,充分发挥组织结构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管理结构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创新,将有助于建筑企业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效缩短信息传递时间,有效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3.3 创新经济管理体制

对于其他方面的创新工作来说,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具有一定的难度。建筑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如若具备相对较强的创新能力,便往往会借助自主经营的方式不断积累资本,从而使得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但是,在建筑企业不断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框架、资源配置等都与其经营体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为此,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还需将体制创新工作重视起来,特别是经济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此外,建筑企业还需做好自身内部各部门资源的配置工作,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经济管理框架的科学性,从而为自身经济管理体制创新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创新经济管理手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容易获得。只有加强内部管理,建筑企业管理创新才能带来经济效益,随着信息技术、商业信息和经济管理的发展,它们也被用来监控设施、内部管理机制和相关网络平台的运行,以确保建筑企业管理和工作条件的透明度。因此,我们必须限制员工的行为,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管理者可以及时收到员工的反馈,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与管理者和员工沟通,减少时间浪费,在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中,我们应该与管理者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形势,建筑企业面临的市场和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建筑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建筑企业通过实施经济管理创新,能够整合各种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消耗,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可以抓住新时期发展机遇,完善管理机制,练好企业的“内功”,提高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增强建筑企业自身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映江 .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改善经济管理的路径探讨[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39-40.

[2] 李盼盼.新形势下国有建筑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20(33):88-89.

[3] 张元锋.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建筑企业经济管理创新[J].环球市场,2020(14):17.

作者:张振

建筑业发展机遇和挑战论文 篇3:

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开拓进取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扎实开拓进取。周密准备,果敢行动,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扎实将我国经济发展推入更高水平、更小代价、更可持续的发展新时期。

一、坚持底线思维首先要充分认识面对的困难和挑战

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我国经济筑底企稳,经济增长率出现回升。但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空前复杂。最主要的是我国经济正在由高增长阶段转入中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企业、政府、社会必须尽快适应。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市场需求增速大幅降低。2001-2007年,世界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4.1%,2008-2011年降低到3.8%,而资源类产品价格则大幅提高。国内看,近年来城镇承载能力的瓶颈,对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制约。具体表现为现有城镇空间难以承受汽车总量的快速增长,一线城市支持住房建设的土地、基础设施潜力不断下降。这些因素越来越明显地制约了汽车、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速度。2002-2010年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但2011年降低为2.45%,2012年为4.3%。2002-2009年,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19.8%,2011年降低到4.9%,2012年降低到1.8%。汽车、住房市场降温不仅影响到汽车工业、房地产建筑业,而且影响到重化工原材料、装备制造、能源、交通运输等多个产业,导致国内市场需求增速全面下降。而劳动工资、土地、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价格则大幅提高,污染排放收费标准也持续提高。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速下降,订单增速下降,必然降低企业开工率,引起库存调整和产能调整。各类要素资源价格的大幅提高,则使低成本扩张的条件发生了深刻改变。

订单减少、成本压力加大,集中表现为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下降,面对这一重大变化,企业需要调整转型,现有产能面临调整,产能建设发展的既有模式,包括项目建设主体、项目预期、融资方式等都面临调整。这其中包含着企业相互影响,大量倒闭的风险。企业集中倒闭还会带来下岗失业、银行坏账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从政府方面看,随着经济增速下降,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土地等非税收入的增速也会大幅下降,银行由于风险加大,贷款更为谨慎。这些都会影响到政府的投资能力,以及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能力。从防过热、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到稳定经济增长,政府宏观调控也面临新的考验。从社会方面看,随着竞争加剧,财产责任风险加大,社会征信体系不完善,社会信任度降低等问题也将突出;对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援助能力不够的问题也将突出。适应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创新能力、改变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趋势,都要求加快推进改革,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艰巨性、复杂性也是空前的。综合看,我们正面临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面对空前的风险与挑战,坚持底线思维,首先就要清醒全面地认识面临的这些风险和挑战。

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十几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基本国情,也是判断中国经济发展潜力最根本的逻辑起点。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仍然是长期和最根本的任务。其具体表现就是持续快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这一过程首先有巨大、可持续的内需增长潜力。中国的消费市场是以十几亿人口,从人均GDP6000美元左右,向5万美元左右跨越所支撑起来的,其规模和潜力都是史无前例的。1978年,当我国人均GDP 几百美元时,对应的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大衣柜作为大件的消费结构和市场规模,而人均GDP6000美元左右,对应的是家电、电脑、汽车、住房为大件的消费结构和市场规模。相应地,人均GDP5万美元左右,对应的必然是发达国家居民目前达到的消费水平和相应的市场规模。2010年,日本千人汽车保有量625辆,我们只有72辆;2009年日本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42平米,而我们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仅24平米。2012年按照常住人口统计,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按照户籍人口统计,只有36%,而发达国家均在70%以上。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还有2亿人左右居住在镇域内。城镇化的任务和潜力仍然非常巨大。随着大量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购买力提高,各类消费需求必然会持续扩大。综合分析,未来我国消费市场规模和潜力决不可低估。

这一过程有较好的要素供给保障。从资金方面看,2012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91万多亿元,远大于当年36万多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生产建设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从人力资源方面看,尽管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存在潜在威胁,但远未成为现实。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9.3亿多人,而城镇就业总量仅为3.7亿人,城乡间流动的农民工1.63亿人。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就业不足仍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至于招工难、招工贵,则主要由于城镇承载能力不足,特别是户籍开放能力不足所造成。中国的劳动力供给潜力仍然十分巨大。技术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推进,跟随利润流动的各类技术将继续向我国转移,我们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包括原始创新也在加快发展。总体看我国未来的发展在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供给方面具有较好保证。

以上条件决定了我国持续较快推进现代化是可能和可行的,亿万人民群众改变现状的要求十分迫切,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我们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的坚实道路、理论、制度支撑。从国际看,和平发展的潮流仍不可阻挡。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必将释放巨大的发展红利,城镇化瓶颈的消除必将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充分认识这些有利条件,满怀信心地去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责任。

三、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周密筹划,果敢行动,重在实效

面对经济社会的重大转型,面对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挑战,必须从最坏方面进行准备,向最好的方面奋进开拓。必须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全局、审时度势,从大局出发,周密筹划可行方案和路径。也应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看准的目标、可行的方案就要果敢决策,毫不动摇。要在见实效上下功夫,用改革开放实质性的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性的转变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期待。让中国梦不断增强感召力和凝聚力。

责任编辑:张莉莉

作者:张立群

上一篇:培养高职学生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智能电网电力通信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