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论文

2022-07-03

A会计师事务所于1988年8月成立,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司局级事业单位。1999年经财政部和审计署批准,脱钩改制为A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响应财政部、中注协“做大做强,走出去”的号召,2008年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所及其下面的四所分所与亚太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并,改名为A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论文 篇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各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些会计主体出具的审计报告对于社会公众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从而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监督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与此同时,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业务领域越来越大,社会公众对事务所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大小事务所数量众多,但大多数是为了获得生存及发展,而将重点集中于寻求客户及开拓业务方面,却忽视对内部的审计质量控制,因此其审计质量并非尽善尽美,如广东新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众所周知的财务造假案屡禁不止间接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项目执业质量方面存在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国内外有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进行一个现状总结,希望对有关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质量控制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也迅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但是不容乐观的是一些大的上市公司被频频曝出虚假的财务信息,然而,从红光实业到琼民源,从银广夏到蓝田,从绿大地到万福生科再到近期曝出的海联讯等等这使得广大公众这些公司产生不信任的同时也对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了怀疑,这对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发展的会计师事务所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具体体现在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信息一旦公告,就有大量的财务分析师、市场研究人员(包括学者),以及新闻媒体做跟进分析、研究,表现出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极度不信任。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要重新取得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任,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要提高审计质量,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且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所以如何提高审计质量,重拾公众信心已很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促进行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比较早。早在20世纪60年代,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事务所控告的“诉讼浪潮”的出现引起了审计职业界对审计质量控制问题的关注。美国在1974年制定审计准则,日本于1964年制定相应的审计准则。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实务委员于1960年制定和颁布了《国际审计准则》 。

国际注册会计师协会(IACPA)对审计质量控制作了如下表述:“审计执行主管应负责制定并坚持开展审计质量保证与改进审计项目,该审计项目应涵盖到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方面面并不断监督改项目在审计过程中工作的效果。设计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有助于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活动的价值,保证审计机构的审计质量,使事务所的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并确保事务所审计时遵守《审计实务标准》与 《职业道德规范》。”

DeAngelo(1981)认为审计质量为会计师发现客户的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现象并且报告这种违规现象的联合概率,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的可能性取决于审计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报告违规现象的可能性则取决于其独立性。Watts和Zimmerman(1986)对审计质量的定义和DeAngelo的相类似,他们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角度对审计质量进行了界定,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师发现并且消除财务报告中的错误的能力,它取决于审计师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联合作用、Deis和Giroux(1992)认为审计师的教育水平、后续教育、先前的工作经历等因素都可能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

Keefe和Westort (1992)也认为后续教育与审计质量相关。有才华的人是审计质量要素中的关键,会计师事务所的執业质量取决于执行人员的诚信、求实、智慧、能力、经验和动机,谁执行监督和审查工作;如果员工工作负荷过重,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执行、监督和审查适当审计程序,从而可能影响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流失过多会影响审计质量。

Thomas C. Wooten(2003) 从事务所人力资源匮乏的现在出发,探讨事务所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审计经验和人力资源, 得出改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缺乏的现状主要是确保事务所内部激励与薪酬制度的公平公正。

二、国内研究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证券市场发生的严重的证券欺诈案件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声讨,行业内也一度掀起了关于如何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研究热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7年5月26日公布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指南》指出,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风险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有效、公幵透明制衡的治现结构和治理机制。

马文杰(2010)分析了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品牌声誉、组织形式、质量控制体系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对策就是同业互查制度,如在品牌声誉评价中,可以以同行评价、客户评价作为二级评价指标,从而得到客观的评价。

侯自民(2012)对影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包括 3 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外部空间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及监管环境因素;其中,外部空间因素包括法律、政治、社会道德和文化、市场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环境因素包括内部控制制度、规模、组织形式、执业人员素质、组织文化;监管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机构、注册会计师协会、社会公众。

贺炜(2013)提出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控制对于事务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能够从内部强化管理,还能够改善事务所的总体工作质量,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赵璐(2014)通过对会计准则以及审计准则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审计行业现状,分析了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签证者,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者,在资本市场上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市场健康的成长,国内外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都进行了研究。我国经济市场发展的比较晚,所以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远远早于我国。我国对于有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素分析上,有从内部分析和外部分析,但是没有从根本上分析影响事务所审计质量,审计人员是把控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基础保障,但是很少有研究从审计人员这方面出发来研究其对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影响。比如说事务所审计员工的薪资问题、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问题以及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我国的研究对于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后果研究比较少,所以以后可以多多丰富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侯自民.《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4):30-31.

[2]贺炜.《事务所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3(4):92.

[3]赵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2).

[4]Francis, J.R., and M.Y u .2009.Big 4 office size and audit quality.The Accounting Review 84.

[5]DeAnge1o,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1ity,Joura1 of Economics,Vo1 3,No.3(2007).

[6]C hoi, J.H.,and Y.Zang.2010.Audit office size,audit quality,and audit pricing.Auditing :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9.

作者:彭娟

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论文 篇2:

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问题研究

A会计师事务所于1988年8月成立,隶属于国家审计署的司局级事业单位。1999年经财政部和审计署批准,脱钩改制为A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为响应财政部、中注协“做大做强,走出去”的号召,2008年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总所及其下面的四所分所与亚太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合并,改名为A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2013年初,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改制为特殊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A会计师事务所现有员工337人,注册会计师103人、注册税务师8人、持有境外注会执业资格4人,注册评估师28人,造价工程师15人,土地估价师4人,司法鉴定资格人员。

组织机构

A会计师事务所设有管理总部,下辖风险控制和专业技术、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战略发展三个委员会和信息部,在北京设有总所,在云南、上海、广东、等地设有19家分所。在北京总所和各地分所的基础上,分别设置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质量监管部、规划发展部、信息部等综合部室和各专业审计部。

审计流程

笔者所在分所的经营范围为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有关于企业合并、分立、清算的审计业务,出具相关报告;基本建设年度财务决算审计;代理记賬、会计咨询、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业务。其主业审计签证的流程大致步骤为:一、业务承接即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编制业务承接评价表;二、部门经理对委托项目的规模、重要程度、潜在风险的大小、和客户之间的任期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然后委派项目负责人;三、项目负责人根据具体项目的性质,结合事务所内的的人力资源以及员工的经验委派项目组的其他员工并对他们进行详细的职责分工,这样能确保业务派给有经验的人员从而使得项目有效的执行:四、进行复核。复核的重点检查工作底稿技术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并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存在的一些在金额或者性质方面重要的项目和一些特殊交易以及或有事项的审计程序的执行进行复核。具体包含项目经理现场一级复核,部门主任二级复核,主任会计师进行三级复核并形成复核底稿五出具报告并进行档案管理。尽管A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执业准则相关规定制定有上述一系列执业流程及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每年也有外部监管机构对其审计质量进行检查,但其仍屡屡出现在监管部门及媒体报道的“问题事务所”名单中。可见作为行业中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相对健全的“代表”,其审计质量仍不容乐观。

本文认为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1)业务承接方面:在实习过程中逐渐了解到,由于本省事务所数量众多审计工作出现粥多僧少的局面,A事务所合伙人对业务基本是“来者不拒”,在承接审计业务的时候,一般只关注建立客户关系,未严格执行承接业务前的风险评估及审批流程。

(2)复核程序方面:在审计工作中,复核层序的实施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环节。在A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的时候,经常会雇佣一些在校学生作为实习生去参与审计业务,由于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相对较少工作经验缺乏,所以A事务所主要通过复核程序来控制这些非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内部质量管理不严格,A事务所并没有对实习生进行必要的专业培训,对于实习生负责的工作内容没有严格的监督检查,基本上是在没有重大风险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就会直接采用低水平审计人员制作的工作底稿作为审定表。然而这些非专业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可能会极大的损害项目的审计质量。

笔者从A会计师事务所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研究中从内外部分析了导致上述审计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现分析如下:

(1)人力资源方面:人员素质与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本论文在介绍A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中提到A会计师事务所有大量的执证人员,学历普遍较高,但是一个弊端就在于人员流动较大,执业人员没有达到应有的执业水平。与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相比,A事务所的工作特点是工资水平较低风险较大且工作量较大因此导致了A所难以吸引经验丰富、理论知识专业的注册会计师或优秀毕业生,只能通过内部培养或者招聘一些非会计专业的或者未取得相关会计资格证书的人员。然而这部分人员在事务所磨练几年并且取得证书就会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比如说跳槽去福利待遇更好的国企或者国家事业单位。据了解2012年A所仅一个业务部门就有6个项目经理跳槽到云南省各大型投资公司及私企等。除此之外,A事务所不太重视工作员工及实习人员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一般录用了就直接上岗,这样导致一些低水平的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较慢。长此恶性循环使得A所缺少经验丰富执业人员,审计现场缺乏相应的指导,那么二级、三级复核将不能得到有效地执行,严从而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2)审计质量监管方面:与国际四大事务所相比,本土事务所内部控制制度相对落后,国家为了扶持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带有保护主义色彩,监督不是非常严格,重点体现在:首先,审计报告出现问题,影响到报告信息使用者利益时,相关的申诉机制不健全,其流程不清楚导致赔偿的时间长,因此对审计报告使用者而言,大部分审计质量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其次对违法会计师事务所处罚力度较小,监管部门主要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未尽责为理由对会计师事务所及签字会计师进行处罚,且着重处罚签字注册会计师,而忽略其他审计人员应承担的责任,这就会导致审计助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责任心也不能增强,自然会威胁到审计质量。

(3)被种规模的事务所出现,且数量巨多,因而行业的竞争性加剧。尽管云南省还没有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进驻,但本土的事务所依然竞争激烈,审计市场依然是买方的市场,即被审计单位占有相应的主动权。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A所对客户也存在着依赖性,为了与一些上市公司保持长期合作关系,A所通常也会采取一些妥协措施。甚至面临议价压力或被更换的压力下,A所只能尽量降低审计成本,节省人力物力,这必然对审计业务形成威胁。

作者:彭娟

会计师审计质量问题论文 篇3:

对审计重要性的应用研究

摘要:重要性的含义指出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它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运用的基本原则。对审计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要明确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及数量门槛,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供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标准,进一步明确重要性的判断基础适用范围。判断审计事项重要性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以往的审计经验、国家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数字异常波动。我们还要学会运用审计重要性,运用重要性水平应把握的两个原则:重视错弊金额大小,同时兼顾错弊性质、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在现实中的应用通过计划、实施、报告三个阶段来体现。

一、对审计重要性的初步认识

(一)明确重要性的判断基础及数量门槛

1.借鉴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供重要性水平的初步判断标准

虽然重要性的数量门槛一直受到争议,但注册会计师必须将重要性标准进行量化运用到审计实务中,因此,制定重要性量化标准对重要性的初步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市场研究、实验研究、对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是对重要性的量化标准的三种主要研究方法。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弱式市场;股票价格与财务信息的相关性较差,而实验研究又缺乏一定的条件,同时受实验的设置、实验对象的限制,其实证结果值得怀疑。

审计实务的描述性研究分为对司法判例的研究和对审计实务的经验总结,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涉及重要性的司法判例。近年来证监会、财政部等主管机构加大了对会计造假的查处力度,对部分事务所因审计质量问题进行了处罚。笔者对证监会近年来因审计质量对相关事务所的处罚进行了统计,涉及的处罚事项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最小的为7.5%,占净利润的比例为7.2%。由于受到行政和刑事处罚的会计信息虚假案件通常性质恶劣,远远超出财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的重要性限度,难以作为重要性水平的确定依据。

2.进一步明确重要性的判断基础适用范围

不管是准则制定机构还是实务界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采用的计算基础多为利润、收入、总资产,但对于应采用何种计算基础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Wheele Stephen实证考察了不同经验法则对重要性的影响。其验证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被审单位选择同一经验法则会得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即使同一被审单位使用不同法则也会得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而且这种重要性水平相差往往是很大。

(二)判断审计事项重要性应考虑的因素

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资源的节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判断审计事项重要性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审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师可以过去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为依据,考虑被审对象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以修正,判断本次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

(2)国家有关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财务会计法规越来越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稳健的会计政策,纠正、斩断企业粉饰财务报告的路子。如果有新的财务会计法规需要企业去实施 ,那么这些法规的目的无外是为了真实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当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特别的要求时,审计人员应从严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

二、运用重要性水平应把握的两个原则

(一)重视错弊金额大小,同时兼顾错弊性质

在一般的司法、执法实践活动中,人们普遍认为金额大的错弊比金额小的错弊重要。无论在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还是行政处罚的规定中都贯穿这一理念,如果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涉及的错弊未达到规定的最低金额,是不予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在财务审计中也离不开重要性原则的运用,我们设计的审计程序应当能保证审计人员查出重大金额的错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审计监督的力量,以维护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考虑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的关系

在审计中审计风险即经过审计未发现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存在重大弊而做出不恰当审计结论 ,提出不客观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对被审项目重要性的判断,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如审计人员确定了较低的重要性水平,则必须对被审的财政计资料执行更为详细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以降低审计风险。

三、审计重要性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

重要性概念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主要是评价会计报表和账户余额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即确定多少的错误入达即为重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初步的判断,以合理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并据此初步决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重点领域。如对集团公司审计,在了解客户基本业务情况之后,初步确定对重要的子公司采取直接审计方法,对次要的子公司采用审阅方法。如果某些子公司的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占整个集团公司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净利润的比率均在10%以下,也可以不合并审计。又如,通过对会计报表的总体复核,检查波动幅度较大的项目,分析其合理性,对波动异常的项目,确定为重要审计领域。

(二)重要性概念在审计实施阶段的运用

1.履行重要的审计程序。所谓重要的审计程序,就是确认某一审计项目最关键、具有决定意义的程序。当重要审计程序不能如愿实施时,应当追加相应的替代程序。当发现可能存在错误和弊端的迹象,并可能因此导致重要反映失实时,审计人员必须扩大审计范围,以证实问题或排除疑点。

2.获取重要的审计证据。所谓重要的审计证据,是指能对重要的审计意见显示出其充分证明力的审计证据。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相对审计意见而言是重要的,其二是就其本身证明力而言是重要的。越是重要的审计项目,CPA就越需获取充分、相关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意见。对不太重要的审计项目,可适当减少审计证据的数量。

(三)重要性概念在审计报告阶段的运用

1.复核审计过程中是否存在重大遗漏。根据审计结果和职业经验,判断会计报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报表饮用者改变其决策的重大遗漏或歪曲。

2.错报和漏报的汇总。CPA在汇总尚未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时,应当包括已发现的和推断的错报或漏报,并考虑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是否已进行边当处理。

3.决定发表何种审计意见。CPA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后,汇总所有的审计差异而形成审计结果,并对其进行评价,这是形成审计报告的重要前提。

总之,我们所接触的每一个审计项目,在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但是,无论何种审计项目,审计重要性原则应该是审计过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原则之一,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资源的节约,更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国论文网,李军仪 对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的再认识

[2] 李雪 审计理论研究[M]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4

[3] 李爽,吴溪 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审计报告行为监管视角与经验证据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 辜飞南等 现代中国审计学[M]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 北京 2002

[5] 2006年审计准则

作者:席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