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悲在于不能重来

2023-02-13

第一篇:人生之悲在于不能重来

一辩稿:人生的可悲在于生命不可重来

谢谢主席,在场各位晚上好:

我们说生命都是亦悲亦喜,悲喜交加的。而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什么呢?我们讨论的不是生命本身是喜是悲,而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种不可重来不可轮回的既定事实,到底值得我们可悲还是可喜。我方认为人生的可悲在于生命不能重来,理由如下:

首先,客观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灾难和意外,这些灾难和意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挽回的。古人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命残酷在于会发生一些人们难以接受却必须接受的事实,诸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夺去数以万计人的生命,还有许多人因为疾病,车祸而非常态死亡。所谓人死而不能复生,这对于这些人的家人朋友而言无疑是莫大的悲伤,而对于他们自己,也许还有很多抱负理想愿望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已经失去了机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生老病死这件事上我们都是凡人,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像庄子一样鼓盆而歌。生命不可重来,失去至亲的切肤之痛,难怪苏轼会发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叹。

其次,每个人的生命中主观上多多少少会犯下些错误,有悔恨,有懊恼,有遗憾,而时间是单向性的,就不存在重来机会。其实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存在过,这一点就算事后做任何的弥补都无法改变,就像一面钉着钉子的墙,就算把钉子拔出来,将墙上的空洞弥补起来,但是这面墙还是回不到最初的状态了。况且有一些错误注定无法弥补,就算日本老兵每年都来卢沟桥敬跪谢罪,他能改变了当年侵略他人国土,夺走无数生命的事实了吗?不可能!再说遗憾,因为已经失掉了机会,时间过去了就过去了,所以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情,才会有还君明珠泪双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懊恼,才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恸切。

综上客观和主观两点,我方坚持人生是可悲的,悲在不可重来。最后请允许我澄清一点,我们的观点并不是鼓励大家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恰恰相反,我们希望更多人能珍惜身边的人,活在当下,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未来,尽量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我的发言完毕,谢谢!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第二篇:《人生不能重来》读后感

王学平 2014年4月

《人生不能重来》读后感

读完《人生不能重来》这本书,看到书中的主人公从一个勤政廉洁的好干部,经不起名利诱惑而堕落变质,违反党纪国法,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不禁感叹:人生之路,走错了就没有归途,只有清廉清正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三个“好”:

一要摆好心态 。书中警示我们,在廉洁和贪腐这个大是大非面前,心态一定要摆正,要时刻保持自警自省,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一步错步步错。当小说主人公在金钱美色面前,内心天平开始倾斜的那一刻开始,悲剧的种子就已经种下。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宽容大度地善待别人,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扰。作为一名企业领导干部,平时接触的人和事较多,我们也不否认在当今社会,确实充满着诱惑,让一些人变得迷失、变得虚荣,逐渐丧失的做人做事的底线。这就需要“一日三省吾身”,摆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

二要做好榜样。 看到文中主人公家庭成员所背负的惨痛代价,“爱子”演变成“害子”,我的心情颇为沉重,的确,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能长久的承传下去。留下金钱,孩子们可能去挥霍,最终可能坐吃山空,甚至是倾家荡产。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智慧,孩子就有可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为人一生积德行善,给孩子留下做人的美德,其福报就能长久的造福于后人。身为人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倍加珍惜家人的幸福,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营造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成才。

三要干好事业。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干好工作其实是一种幸福。失去了廉洁奉公之心,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根基,失去了幸福的本钱。具体到我所从事的后勤工作,跟基层百姓直接打交道,扪心自问,在后勤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名为利都不可取,只有获得百姓的信任和口碑,为生产搞好服务,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融合,才是应该为之奋斗的方向。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却能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和辉煌。只要我们保持一个干净的灵魂、一个清白的名声、一个高尚的追求,既想干事、能干事,又干成事、不出事。那么就能在日常工作中真正感受幸福、收获希望!

第三篇:《人生不能重来》观后感

2013年12月26日下午,我们认真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生不能重来》。该片通过描述贪官落马后其家庭成员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及付出的沉重代价,深刻剖析了人性、良知和利欲三者相互纠缠的微妙关系,解读了人性在利欲面前的扭曲,揭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保持自身廉洁、反对腐化堕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观众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感触颇深。

与以往的警示教育片不同的是,《人生不能重来》不描写贪官如何腐败犯罪,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入手,分别描写了贪官老母亲的伤心,妻子的痛苦,儿子、儿媳的磨难和女儿的可怜,全方位展示了贪官们的贪欲不仅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而且也破坏了家庭的幸福,给家庭成员带来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这种更具人情味说理和教诲,比起那些直来直去的教条式警示片,更增添了许多“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腐败行为具有很强的警示意义,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也不由得受到心灵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洗礼。我本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廉官清白,多数能荫泽后代。

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徐光春同志说过: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廉与德、能、勤、绩的关系就好比“1”和“0”的

1 关系,一旦廉洁出了问题,一切都是徒劳。任何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要时刻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恪守住一个“廉”字,“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能得的不得,不该要的不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守住自己的人格情操,才能拥有幸福和快乐。尤其是当前社会物欲横流、光怪陆离,对所有官员都是一种考验,领导干部一旦失廉,一切都会鸡飞蛋打、化为乌有,有的甚至家破人亡。

从近年来一些贪官落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贪污受贿所得的钱财除了用于个人挥霍外,大部分都想留给子孙,想让他们生活的更加“幸福”。舔犊之情,人皆有之,但我们如何爱子女,该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财富,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最应该深思和警醒的问题。古人说,“富不过三代”。从历史上大富大贵之家由省而衰的大量事例中证明了这一点。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说:“人谁不爱其子?惟必以道德之爱,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且贤而多财必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此言道出了陈嘉庚先生的亲子观,其寓意就是告诉我们:留给子孙过多的金钱物质,绝不是明智的选择。电影中的副市长郑煜辉包括我们现实中的一些党员干部却往往悟不透这个道理,他们为了给孩子“日后生活留点后路”和让孩子“生活的更幸福”,践踏职责使命,违反党纪国法,其结果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灾难。与之相反的是,那些以耕读和诗书传家的家庭,如曾国藩、

2 梁启超家族,虽也历经时局动荡、朝代变迁,却代代有人才,家族的优秀传统得以传承。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作为领导干部,为人父母者,切不可只顾“积财”,而应该注重对子女的道德培养,培养他们自力更生的本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多关心一下子女的学业,教育孩子读书识礼,学会一技之长,养善积德,遵纪守法,拼搏进取。对子孙而言,这样的精神财富一定比大笔物质财富更受益无穷。

第四篇:人生不能重来读后感

按照凤矿纪委的统一安排,我读完了青年作家张小莉的长篇小说《人生不能重来》一书,感到震撼人心、催人泪下,是一部关注贪官落马后一家老小凄惨遭遇的反腐力作。

由真实故事改编,书中讲到江丰市原副市长郑煜辉落马的消息,郑煜辉的母亲无法承受沉重的打击,含恨离世。郑煜辉的儿子郑烨伟、儿媳李香怡以及表弟钱飞都涉嫌贪污受贿案件,钱飞为了保全自己,不惜制造车祸现场,让郑烨伟、李香怡“人间蒸发”。面对人生巨变,郑煜辉的女儿郑雅琳挑起重担,照顾精神几近崩溃的母亲和年纪尚幼的侄女。从全书来看,全方位展示了腐败分子的腐败行为不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一生,而且也亲手破坏了家庭的幸福,给家庭成员带来了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掩卷沉思,被五味杂陈的思绪深深刺激着,沉重悲伤。

通过读该书自己深深的体会到,人生之路,走错了就没有归途,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幸福。在我看来,要时时警醒,事事谨慎才能防患未然。

一要克服侥幸、摆好心态。书中警示我们,在廉洁和贪腐这个大是大非面前,心态一定要摆正,要时刻保持自警自省,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世上没有后悔药,一步走错步步错。当小说主人公在金钱美色面前,内心天平开始倾斜的那一刻开始,悲剧的种子就已经种下。《菜根谭》中有句格言:“真味是淡,至人如常。”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正确看待和估计自己,宽容大度地善待别人,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扰。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平时接触的人和事都很多,我也不否认在当今社会,确实充满着诱惑,让一些人变得迷失、变得虚荣,逐渐丧失做人做事的底线。这就需要“一日三省吾身”,摆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

二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看到文中主人公家庭成员所背负的惨痛代价,“爱子”演变成“害子”,我的心情颇为沉重,的确,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能长久的传承下去。留下金钱,孩子们可能去挥霍,最终可能坐吃山空,甚至是倾家荡产。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智慧,孩子就有可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为人一生积德行善,给孩子留下做人的美德,其福报就能长久的造福于后人。我自己也是一名孩子的爸爸,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我们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倍加珍惜家人的幸福,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营造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成才。

三要立足岗位、干好事业。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干好工作其实是一种幸福。失去了廉洁奉公之心,也就失去了工作的根基,失去了幸福的本钱。具体到我公司所从事的工作,跟市场直接打交道,虽然“权力”很小,但是“责任”很大,扪心自问,在公司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为名为利都不可取,只有获得员工的信任和口碑,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融合,才是应该为之奋斗的方向。我们的岗位看似渺小,但却是构成全局事业的不可缺少的细胞;我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但却能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和辉煌。只要我们保持一个干净的灵魂、一个清白的名声、一个高尚的追求,既想干事、能干事,又干成事、不出事。那么就能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得到成长、感受幸福、收获希望!

这部小说是一部撼人心灵的反腐力作,打破了一些反腐作品常规写法,不写贪官如何腐败犯罪,小说用十个诗一样的章节,分别描写了贪官老母亲的悲愤,妻子的痛苦,女儿的忧伤,儿子、儿媳的无奈和小孙女的可怜。我再次告诫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严于自律,保持清正廉洁,“为了自己和亲人,一定要守住廉洁!”绝不贪污腐败,看淡名利,看淡金钱,量力消费,全家老少健康快乐的生活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第五篇:人生不能重来观后感

至柔至痛的劝诫——廉政电影《人生不能重来》观后

张鲜明

某市副市长郑煜辉,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家中有年迈而慈祥的母亲,有高雅而贤惠的妻子,有当老板的儿子和儿媳,有在国外读完博士归来、正在幸福热恋中的漂亮女儿,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孙女,他们过着安乐而尊荣的生活。突然有一天,郑煜辉因贪腐案发,被纪委专案组“双规”了。

顷刻间,这个家陷入了一场噩梦:郑煜辉的母亲在失望与悲伤中死去;妻子失魂落魄,终日以泪洗面;儿子和儿媳因为陷入与父亲有关的罪恶而差点为人所害,在经过一番波折之后投案自首,最终面临法律的惩罚;女儿因为家庭的牵连,不能被男友的家人接纳,不得不伤心地远避他乡;连上小学的孙女,也因爷爷的罪恶而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这个曾经让多少人艳羡的家庭,就这样毁了。这时候的郑煜辉,痛不欲生,悔不当初,可是一切都晚了。因为,人生只有一次,人生不能重来。

这就是廉政电影《人生不能重来》展示给我们的。

看了由我省青年作家张小莉编剧、著名编导于向远执导的这部影片,我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是对官员乃至世人的一次真诚而有效的劝诫!

是的,劝诫。

人类的自私基因,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私的。如果自私之心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譬如,一旦拥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就有可能走向腐败和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的文艺家应该懂得人性的弱点,从人性的角度洞察人的内心,创作出具有劝诫意义的作品来。电影《人生不能重来》,就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十分优秀的劝诫作品。

与司空见惯的以暴露贪腐黑幕为主题的影视剧不同,电影《人生不能重来》没有着意于揭露贪官的丑行,因为这样的影视剧已经很多,沿着这个路径走下去很难出新;况且,黑幕题材如果把握不好,不但不能给人以警示,反而会使人对我们的社会失去信心,甚而产生诱导犯罪的负面效果。《人生不能重来》这部电影,跳出了一般反腐题材影视剧的窠臼,高人一筹地把主题定在劝诫上。在观看本片的时候,我们仿佛听到一个高人在满怀善意地说:看,这就是贪官的下场——他不但害了自己,还把好端端的一个家害得好惨啊!

这是至柔的劝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对领导干部的警示和劝诫:开廉政会,作廉政报告,举办廉政展览,甚至组织他们到监狱去听贪官的忏悔等,为的是让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警醒,远离贪腐。问题是,对于那些贪官来说,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不是不懂法,也不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你看那些落马之前的贪官,哪个不是在说起反腐的时候振振有词、头头是道?哪个不是把廉政建设喊得山响?对于这些人,跟他们说信仰没用,讲人生观没用,宣传法律也没用。他们已经“历练”得“油盐”不进,他们的心里已经没有了神圣与禁忌。对这些人讲大道理、讲信仰、讲境界等,他们会从心里嘲笑你:这都是我玩剩下的!那么,什么样的劝诫才是他们有可能听得进去的呢?对了,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找一个理由,他需要拿这个理由说服自己。要劝诫,最好就从这个“理由”出发。

作家张小莉是智慧的,她知道那些贪官——或者有可能成为贪官的人——还是人,他们怜子,他们爱自己的家人,他们贪腐的最大动机往往是:给孩子日后的生活多留点后路,为了家人更长久地安享幸福。这是他们的“真情”,是他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也是他们不惜以身试法的“理由”。正是有了这一切,他们才会心存侥幸,甚至抱着“牺牲我一个,幸福全家人”的精神,走上贪腐的不归路。

正是洞悉贪官的心理,电影《人生不能重来》的编剧才独具慧眼,取材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讲述了一个贪官因为自己的犯罪,而给家人带来毁灭性伤害的故事。这个故事,足以从根本上打消某些人贪腐的幻想、戳穿他们贪腐的“理由”。这就是这部电影想要告诉观众的:本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人过得更好;结果你因贪腐而犯事了,一家人就那样悲惨地完了,彻底地完了!你这是图个啥?这是一种温柔的劝诫。这样的劝诫,绕过了某些人听不进去的“高调”,用一种最根本、最切实的方式直达人心最柔软的部位,戳到了人的痛处。作者说:“如果领导干部们看到这部电影后能够引起深思,时刻警醒自己不犯错误,我写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是的,这是至痛的劝诫。

这部电影把一个贪官落马之后其家人的巨大痛苦,乃至家破人亡的悲惨下场,表现得惊心动魄、痛入骨髓,其中包含着作家的大悲悯。在现实生活中,哪个父亲不希望子女永享安康?好的家风应该是:家财不为子孙谋,引导子孙后代凭着诚实劳动,获得有意义的人生和幸福生活。可是,这个叫做郑煜辉的贪官,这个糟糕的父亲,错误地认为贪腐得来的财富可以让子孙过上“幸福生活”,结果他把儿子卷入了犯罪的泥潭,甚至险些命丧黄泉。这是当父亲的愿意看到的吗?不是。他的作为让我们深感:贪腐是一宗大罪,这种罪恶是足以祸及子孙、毁灭家族的!这样的人,哪里有资格说“爱”!这样的人,何以面对子孙后代!

这部由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河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福建力达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天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廉政电影,从人性和家族的角度切入,视角独特,主题深刻,触及灵魂,是一部足以对贪腐者进行有效劝诫和“吓阻”的好电影。

它的成功首映,使我们拥有了一部廉政教育的好教材。

我们期待它早日登上全国各大院线,让广大党员干部在观看之后,引发关于廉政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上一篇:人事工作个人年终总结下一篇:人生感悟经典心情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