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2022-07-11

第一篇: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陈凯元的《你在为谁工作》是一本关于职场的引发人感悟的作品,给人的感觉很像是《细节决定成败》、《卡耐基成功之道全书》等这样类型的书籍。书的内容不长,通篇主要是用道理和事例去讲述我们为什么去工作、如何工作,才能去获得我们想要的成功。里面有很多从不同角度出发的观点,包括工作的目标、态度、感恩、忠诚、激情、习惯、团队等等诸如此类。所采用的事例也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或是在培训中所听到的,虽然浅显却发人深省,更重要的是很多是真正发生的故事,从这些微小的事例中领悟深刻的道理。

首先对于工作的看法。我很欣赏文中对于“工作”一词的解释:工作是上帝安排的任务;工作是上天赋予的使命。意思是说没有机会工作或者不能从工作中享受到乐趣的人,就是违背上帝意愿的人,他们不能完整的享受到生命的乐趣。之前很少有听到过这样的评论,最多只是看到说工作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职业等等。而文中这样的一个说辞让我对工作感觉到更加神圣与重要,工作不只是挣钱的方式,就如同天赋人权一般,天赋予我们工作,我们对待它也应当如同对待其他人权一样珍惜和重视,而且把它只看成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是不够的,而是生命中的一种乐趣,同那些由亲情、友情、爱情、学习、旅行等等所组成的在我们生命中的其他乐趣一样平等、一样重要。如果我们能这样看待工作,那么不论工作本身中的那些苦与乐,辛与劳,我们都能当成是享受生命一样去享受工作,少一些烦恼与抱怨,多一份乐观和动力。

其次是关于薪水的问题,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工作不是仅仅为了薪水是一句个人人都会说,书书都会写的话。没什么人去否认它,可也没多少人能完全的做到它。没办法,现如今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质量的改善,甚至到连婚姻的建立和维系都避不开钱的话题。人往往又是短视动物,不得不让工作者更关心眼前的薪水,关心现在的那些蝇头小利。抛开钱讲其他的大道理都只是空中楼阁,只有那些真正的爱这份事业享受这份工作,又或者是早已不为衣食住行担忧的人才可能去看轻薪水的多少。不过在这本书中,它所强调的是不要把薪水看成是等价报酬,不是我们工作了多少就想去要求多高的薪水,也不是我们拿了多少的薪水就付出多少的努力。现在的努力不仅是为了现在的回报,而是为了未来。尤其对于我们新入职的员工来说,工作的报酬更多的不是反映在银行卡上那一串的数字,而是在工作本身。艰难的任务能够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客户的交流能够锻炼我们的品性。能力与经验的获得要远比薪水重要的多,它会在我们人生的未来带给我们更多的益处。而且如果能把工作看成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种乐趣了话,那它给我们的生命历程带来的多姿多彩其实是我们最大的报酬。

珍惜眼前的工作机会,每一份工作的机会都得来之不易,尤其是在现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社会,一个好公司的工作机会意味着一个难得的施展才能的平台。认真工作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懒惰也是不用学习的,这些往往都是在碰壁的时候才能幡然醒悟。所以不要在失去工作的时候才想起当初的不努力,工作的不努力只能导致努力的找工作。人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其实所谓的准备也就来源于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不要在自己丧失机会,或者觉得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时给自己找诸多借口,你要相信大多数老板都是精明的,他们都会希望有更多优秀努力的员工,来给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就像是网上很流行的一句话“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总是能看出来的”。所以如果真的认为自己怀才,那就努力工作吧,只要这样,相信一定不会怀才不遇的。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有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个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能视工作如鸡肋,食这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这是本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我想对于所有身在职场上的人都应该是个不错的借鉴,特别是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曾几何时,眼高手低成了我们很多人的代名词。现在我们越发看清自己,不论我们过去经历如何,辉煌多少,终归只是职场新人,没什么值得骄傲和自大的资本,放空心态,端正态度,一切再从零开始,才是我们应有的做法。这是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生命中这个历程的态度。尤其是当我们用这种态度得到别人的肯定和支持时,我们会更坚定不移的秉持这样的态度对人对事。这让我想起母校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就是告诫我们不要目空一切,要学会低调做人。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各个领域和各个不同的部门都有我们可以拜为师的人,不论我们已经飞的多高,看的多远,都应该向他们努力的学习。厚德载物强调的是我们做人做事的态度,态度也是一种竞争力,是我们无形的竞争资本。

文中后面还有很多关于告诫读者上进、努力的观点,像是说工作中要主动,要具备责任感,不要寻找借口,做事不要拖延,改掉不良的坏习惯,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等等。这些很多书籍中都有强调,在培训中我们也在不断的学习这些,正确的道理大都是相似的,剩下的就是靠个人的揣摩和领会。毕竟道理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惜能运用他们成功的人却凤毛麟角,“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否把自己所学的转化成自身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道理就不再赘述。只是最后再讲述一下对书中“感恩”的体会。

现在的社会风气谈感恩是很难得的,就具体工作而言,每一份工作以及它的环境等等都很难说尽善尽美,就像是我们会看到自己公司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如意,望着其他公司有多好多好,其实每个公司都有不如意,只是你自己把它放大或者缩小罢了。但每一份工作,每一个公司都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都有我们值得去珍惜的地方。当我们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时,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也能使我们自己会收获的更多,不论在工作中得意还是沮丧,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能珍惜好这份工作,珍惜好生命中这段历程。我为有幸拥有这份工作而感恩,为自己能进这样一家公司工作而感恩。

第二篇: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读《你在为自己的幸福工作》有感

对我印象最深的的是《你在为自己的幸福工作》。当我看到《你在为自己的幸福工作》这本书的书名时,就有看的冲动了,并完整的读了一遍。读过之后心中曾产生的结也有所缓解,让我能更加轻松、愉快的去面对工作。读荆彦凯同志的《你在为自己的幸福工作》,使我对我自己的工作,对人生、对事业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深深的了解了工作本身的含义,每个人从事的工作都是一份事业,都不能就工作而论工作,而要不断地挖掘工作背后和工作深层的含义,工作不仅仅是用来养家糊口,而对于社会来说都是深会财富的积累。我们不能停留在安逸的环境里,不思进取,甚至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环境很令人不满意也不要消极怠工,否则这只会把我们推到淘汰的边缘、甚至出局。从现在开始认识到是为自己工作,开始一个积极美好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要深知我们自己是命运的播种者,今天所做得一切,都会深深的影响到自己的命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这就是人生,充满了遗憾和嘲弄。要认识到我们是为自己工作,也就意味着自我激励、自我负责。一个人能认识到自我激励、自我负责,才能掌握住自己的命运

对工作的态度就是自己的志向,对待工作首先要做到敬业,敬业就是自己对待工作和人生的态度和责任,只有自己本身对工作有责任,你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是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第一步。

因此,书中多次警醒人们:“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于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把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经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态度决定一切,走好了第一步,这就说明自己本身已经接受了自己从事的工作,而自己得到的就不是一份间简单单的工作,也是一种益处和快乐,接下来就更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调动对工作的激情,出色的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本身就存在挑战,在完成挑战之余,得到的不仅仅是完成工作的坚辛和自己得到的工资回报,而是一次次成功的积累。

有了态度,有了激情,还有了对待工作坚忍不拔的勇气,这都不够,面对风云变换的职场,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思维活跃、能力超强的新人和经验丰富、阅历资深的老人遍布周围,竞争无处不在,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增进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进行知识的积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不能让自己原有的能力和知识折旧,善于学习并乐于不断学习,前途才会无限光明,工作才会日新月异。

第三篇: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人的一生离不开工作,它虽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过。不论你是否愿意,每天你都必须工作8小时甚至更多。有的人在工作中觉得时间飞逝,并从中 得到了乐趣;有的人在工作的8小时里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在生活中我们甚至听到过有趣的调侃“一个星期总有那么

8、9天不想上班”。这不禁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你在为谁工作?

转眼间我走上工作岗位近4年,在这几年中,也曾有过类似的埋怨。埋怨过工作压力大、工资低,物价飞涨,房价速增。我们80后的一代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压力真的是“鸭梨山大”。我们经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但是在这个时代生活节奏空前的加快,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保住眼前的这份工作,做好手中的动作,同时又如何升职加薪并得到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呢?

当读到张艳玲主编的《你在为谁工作》一书后,我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意识到工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最佳途径,工作不仅仅意味着付出,更孕育着收获,收获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快乐。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受不到快乐,那么你的人生真的就失去了很多。所以,我们要在工作中寻找快乐。我觉得做一名好的人民教师,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让人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教师这个工作是平凡的,是要靠心血和汗水去耕耘的。我们心系千万家庭,同时我们要培养好祖国的未来,责任重大。面对每年的升学压力,我们有时真感觉喘不过气来。那么我们怎样从工作中找到快乐的支点呢?我认为首先要带着乐观感恩的心态投入工作,有一个正确的工作观。我们深知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不能改变事件,我们却可以改变心态。每天奔波忙碌的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让我们忽略了自己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情感需要,这是感觉不到快乐的一个潜在因素。人们常常会有这种体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惫。热爱自己的工作,用感恩的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你会觉得幸福、充实,感到生活温暖,并迸发出干劲和活力,其主动性、积极性的一面也会发挥到极致。让我们真正的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吧。

从工作中找到快乐,不仅需要乐观心态、正确的工作观,还需要积极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虽然我们的工作可能是最平凡最普通的,但记住这样一句话: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每天给工作一张笑脸,工作才会给你一份惊喜与精彩!让微笑与快乐铸就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工作、工作、工作,这个每天睁开眼都挂在嘴边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已成了本能反应,在成为习惯的同时也逐渐地对它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激情,直到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结合平时的工作状态,感慨颇多。

很多时候,做人、做事的道理许多人都懂,也都能侃侃而谈,然而能把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完美却只有少数人,为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这是《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封面上的一句话,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就像是心理有个关闭的窗户被打开了的感觉,是啊,这不正是自己要调整的吗?

作为会计,一个普通枯燥的工作,每时每刻都在和那些简单不能简单的数字对话,每天都要面对一张张熟悉的报表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还要随时填报不同部门临时需要的各种报表,时间长了,难免心生烦躁和敷衍了事的心理,这时,让自己静下心来,理顺工作思路和情绪,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态,“这就是我的工作,我抱怨只能让时间白白溜走,只能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别人也代替不了我”,自己鼓励自己,那些数字还是那些数字,可是它们的位置不同了,逻辑关系变了,肯定会发生新的变化了,原因是什么?还有哪些我没发现的东西?抱着这些问题开始工作,一如刚就业时的惴惴不安的心情仔细的推敲每个细节,发现心情平静了许多,干活的效果也好了很多,我想,平凡的工作坚持不懈一定会让自己有所回报。

这本书中还有一节让我永生难忘的就是“有些事,不必老板交代”,其中零售店中约翰和汤姆在对待老板同一个问题中的不同表现让我也深受启发。

积极主动的约翰,不仅完成了老板明确交代的事情,而且还主动承担并完成了与此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其实就是在为老板和公司考虑,而汤姆像驴推磨似的工作态度注定只能让自己远离老板的视线,远离升职和加薪的可能。

联系到我们的工作何尝不是呢?对会计而言,对经手的业务必须一追到底,清楚业务的来龙去脉,主动了解业务的发生对公司的影响,还要关注相关业务的情况,熟记职责范围内数据的正常值,培养数字敏感度,对数据的细微变化都要怀揣疑问,分析原因,而不是等领导注意到数据的变化督促自己去了解变化的原因和结果。

读一本好书,能引起心灵的共鸣,读一本有用的书,能指引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变得美好,读了《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后,我想,我以后的工作状态和心情将会变得更平静,更积极。

第五篇:读《你在为谁工作》有感

面对作者发问似的题目,在未读该书之前,我或许能毫不犹豫地给出自己的答案:是老板,是公司。然而读后却发现这样的答案似乎显得十分幼稚与狭隘。现在借阅读本书的机会,对这个由书名引出的问题,做一番深入的思考。

从词性上来看,工作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名词的工作是一种职业的统称,如工程师、银行家等等,根据工作的特色,又可以有更多的分类方法,名词的工作是无法用一个具体的定义来说明的。动词的工作是指一种行为(正如书名中的工作一样),抛开宗教赋予该词的神秘色彩,引用本书中的一句话来给出它的定义:工作是付出努力,以达到某种目的。工作就是付出努力,这样便解释了工作一词的含义。从这个定义出发,便很容易得出工作的主体与客体。其主体是付出努力的一方,客体便是所要达到的某种目的。再次回到“你在为谁工作”这个话题上来,它实际上要阐述的是工作的动机问题。

原本我认为工作的动机是十分简单的,而现在我应当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来重新看待这一问题。主体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而进行工作,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划分出了五个需要层次即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未开始阅读本书前,我仅从前三种需要层次认识了工作的动机,这实际上是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表面的蒙蔽,现在我必须要重新审视后两种需要了,因为这才是工作的真正动机。

在逐步探索工作动机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性,造成这种局限性的原因,则是只关注了事物的表面,而未能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分析。再度回到前文对工作的论述上,把思维的视角拓宽,此时我认为不仅是员工在工作,老板在工作,整个企业也在努力的工作。企业只要存在,便犹如员工和老板这样的有形的个体一样,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必须努力工作。此刻,让我们不要再简单的从利润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动机了,企业需要利润,同时又必须承担某些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服务,否则企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追求利润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利润只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合理报酬,企业应把为社会提供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或动机。现在如果将其中的企业换做是“我”将利润换做是“薪水”,于是便能客观、清晰地分清楚我与薪水之间的关系了,我们借助企业这样一个平台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着某种服务,输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合理回报。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跳出自己所设定的狭小的思维空间,再去回首那些原本习以为常的想法以及由此而生的行为,也会为自己的幼稚和无知感到惭愧。

相同的事物以不一样的心态来看待,继而采取不一样的行动,最终将产生巨大的差距,而这一切仅源自于那观念上微小的差异。

工作应当是快乐的。我们并不是在毫无所取得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在提供优质服务和产品的同时,我们赢得了荣誉、赞美、能力上的提升,观念上的突破,而这一切远远超过了数量有限的薪水。

工作应当是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工作范围以“老板”的心态来管理经营,尽管你所管理的只是物品、文件以及琐碎的事物,但他们此刻已经成为你的员工,这样你便拥有了自己的一家企业,按照你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经营,为“社会”输出优质的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工作中彰显人格魅力。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是自身价值标准的体现,对待工作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对待生活的态度;工作中所体现的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也正是对生活、感情、物质等的主观认识。工作体现着巨大的人格魅力。

很多时候我们直奔着追求的事物前进,反而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为薪水工作,反而得不到高薪水;为婚姻去寻找伴侣,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为了幸福而去追求幸福,却忘记了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比尔盖茨当初创业时不是为了创造财富,而是要实现他在十九岁时就立下的志向:让每个人的办公桌上都拥有一台性能优良的计算机。最终他实现了他的梦想,也成为了世界首富;如果诺贝尔只是为了研制出某种产品来显示他的才华,那数次的爆炸及人员伤亡这样的代价就有些不值了,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创造出能够更好服务于人类的工具;如果说曾经的创业者只是为了创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那在有了一番规模后,他大可坐享其成,然而他要让更多的人接受他们的服务,使用更加优质的产品,于是他们践行着没有守业只有创业的铮铮誓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们是少数,因为他们打破了大家公认的观念;他们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社会提供永久满意的服务;他们是来自于我们中的人,他们同样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和生活的磨难,但是他们没有屈服。我们也能够成为他们,只要我们从此刻作出改变。

曾经我们把自己旧有的观念制成了茧,将自己束缚其中难以挣脱,《你在为谁工作》一书,恰似一把破茧的利器,让我重获新生。当我们拒绝成长,才会感觉成长痛苦不堪,但从此我要做出这样的转变,接受这样的成长,因为这是唯一能够实现自救的方式。尽管起初会有许多预想不到的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明确了方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努力完善,终有一天能够踏过荆棘,走出人生的康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