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美术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毕业美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美术教育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深化改革,教育目标的创新,拓展就业方向,要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时效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就业带动发展、用培养带动就业,使美术教育类专业产生良性发展循环。

第一篇:毕业美术论文范文

探索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多模式的毕业创作

摘 要:高职美术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幼教及中小学美术老师。学生的毕业创作往年都是根据各自的所长或喜好选题,有的是人物水粉,有的是水彩静物,也有油画风景,在数量上多为2—4幅以绘画为主的作品。这些虽说对绘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离他们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有点远,为了满足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高职美术教育应在今后的毕业创作教学中从选题、形式、绘画技法、材料等方面作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高职 美术教育专业 多模式 毕业创作

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是培养幼教及中小学美术老师的,学生的毕业创作往年都是根据各自的所长或喜好选题,有的是人物水粉,有的是水彩静物,也有油画风景,在数量上多为2—4幅以绘画为主的作品。这些虽说对绘画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但离他们即将走上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有点偏。这里笔者根据小学美术教学基础的要求及特点,尝试从选题、形式、绘画技法、材料等方面今年的毕业创作教学中做了综合性的探索。

一、以手工为主的毕业创作

因中小学美术教学多以欣赏和制作课为主,真正的绘画课是很少的。而过去的高职美教班毕业创作太过于强调绘画性、艺术性,所以,学生毕业上岗后很长时间才能适应本职工作,有部分学生甚至于又返校找老师“补课”。原因是高职教学忽略了基础,尤其是没有帮助学生认识基础与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绘画只是小学美术教学基础中的一小部分,美术老师不一定是个画家,但又要对各画种有一定的了解,不一定的是个工艺美术师,但又要对各种手工制作,如:剪纸、拓印、贴、雕等了如指掌;美术老师,不一定是位设计师,但要学习目前流行的几款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等等。这些中小学美术教学基础不是天天画画就能够掌握的。所以,笔者结合中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及特点设计了以下几种制作类毕业创作的形式和内容,供同学们参考、选择。

仿青铜浮雕类创作:(1)材料准备,密度较高的厚泡沫板、废旧报纸、各种大小的雕刀和水粉笔、过稿用的60克白纸、8开的复写纸、水粉颜料,木工用的白胶、丙稀金色、铁丝、医用纱布等。(2)画草图及过稿,根据要制作的大小,用60克白纸按等比例画好草图,再把复写纸放在草图下面用铅笔把图样过到泡沫板上。(3)用各种大小雕刀把图形雕出来,尽量保持造型的完整性。(4)把废旧报纸裁剪成小块用白胶把雕成的浮雕全部糊一层,一些在雕的过程中断裂的,先用铁丝或者牙签连结好后再糊纸。(5)待胶干后用水粉颜料上底色(最好是深色),上色时不要刷得过于均匀,渗和些粉绿色,待干后在一些边角和突出的地方轻轻刷一层丙稀金色,效果就是仿青铜颜色。(6)待完全干透后用自喷清漆喷两次完成全部制作。

纸浆画类的创作:(1)材料的准备,各种水粉颜料、卫生纸两卷、木工用的白胶、一次性塑料杯数个、牙签一盒、镊子两个、50X50的厚夹板一块、铅笔橡皮擦等。(2)在准备好的厚夹板上设计画面的大小范围,并用铅笔画好要制作的图形。(3)根据画面各颜色的面积大小,用一次性塑料杯做出相应的纸浆颜色,做法就是在白胶里面渗入少许水,再加颜料和卫生纸搅拌匀成糊状。(4)用镊子当画笔,把用卫生纸搅拌好的颜色一点一点排放在适合的图形内按平,再用牙签轻轻地很密集地扎出一层肌理效果,使之干后有触感之美。

瓦楞纸类的创作:(1)材料准备,目前用于手工制作的瓦楞纸或纸板有两类,一类是专门用于手工制作的彩色瓦楞纸,一般工艺纸品店有售,但都是小规格的;第二类就是工业用瓦楞纸或瓦楞纸板,可到附近的纸箱厂去买。这类瓦楞纸或纸板没有太多颜色,一般是黄灰色的本色,但有深浅之别;还有纯白色的,材质非常漂亮。(2)瓦楞纸的制作分为平面和立体两类。平面类就直接选择做纸箱用的三层的瓦楞纸板,利用平凹构思创作产生肌理,在侧光的照映下显得很有感觉。立体类的可做一些古建筑、现代高楼、树林或灯饰、壁饰、桥梁等,既实用又很有美感,如:(图1)李孟婷同学的作品《日月星辰》。

二、以书画为主的毕业创作

对于高职类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不是不强调绘画,是不过于强调,如果学生在校两年内天天只画画,那是得不偿失的,毕业后也不能适应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因为,高职的专业课时很有限,而绘画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学习的,他们的当务之急首先是要有能力去适应即将面临的工作,待工作稳定后,再利用教学之余慢慢去探究绘画奥秘。所以,我们在毕业创作中也安排了部分以书画为主的创作任务。

绘画作品类的创作:主题为重新解读世界名画,要求同学们以最熟悉的名画为题,进行重新理解,重新认识、以现代的观念重新画出每个同学心中的“名画”。材料不限,但在技法上,要求以三种以上的绘画形式综合而成,如有的同学结合水粉、油画棒、铅笔等,探索出了很特殊的效果和画面感。如(图2)王莉同学把梵·高《星空》的天空画成了被污染的天空,在梵·高飘动、扭曲的丝柏树下画了满地的垃圾、堵塞的汽车、拥挤不堪的人群和正在建设中的高楼大厦,名为《心空》。何怡静同学利用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式样,为班上同学们画像,创作了现代版的《我的蒙娜丽莎同学们》。李孟婷同学解读了毕加索的《梦》中的少女现在在想什么,梦到了什么。郑茜同学创作了《达·芬奇的扑克牌》等优秀作品。刘诗峤创作了《毕加索笔下的中国名人》。通过这些有趣的绘画形式既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巧又了解了美术理论知识,开阔了视野。

书法与POP字体类的创作:会写两种字,这是我们对于现在的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要求。其一,是书法,因目前各小学都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很多小学都开设了书法课,而部分学校还没有能力配置专业书法教师,这一教学任务就落到了大部分美术老师身上。所以,书法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毕业书法创作主要以临摹常用的古人名帖为主,如柳体、颜体、汉隶等,因为这些都是学习书法起步时必临的基础字体。要求是用四开宣纸临写,达不到要求的要重写,一般都要练上好几周时间,写几十张才基本合格。在POP字体的毕业创作上,要求学生以常用的校园海报、招贴、班标等进行设计书写,纸张为四开白板纸,要求是图文并茂,数量为两张。

三、以设计、布置、装饰为主的毕业创作

在中小学里,美术老师除了教学外,还有很多美化、装饰、宣传等任务,如学校要出一个宣传册,就会找到美术老师设;换一个宣传厨窗、文艺表演的舞台布置等都会要美术老师帮忙或参与。所以,我们的高职美术教育专业在教学及毕业创作中为了强调这一快的练习,便增加了以设计、布置、装饰为主的毕业创作。

电脑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把大二学的电脑美术课程再温习一下,设计一个学校的宣传册和个人的自荐书封面,并通过写真彩喷制作出真实成品。同学们在这项创作中对自荐书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自己的形像图片放到了封面上。在内容上也对两年来的学习成果、作品、获奖、参与的各种活动等作了全面的归纳和总结,这不能不说是对他们一次很好的毕业总结和创作。这项毕业设计包括了收集资料、整理、文案写作、拍照、图片处理、编排、美化、装钉成册等一系列的综合能力培养与提高。

布置与装饰的毕业设计:这是笔者为学生设计的最后一门毕业课程,也就是让同学们自己把这几个月来完成的所有作品在展厅进行布置展出,小到作品标签,大到广告条幅的设计与喷绘,作品的装裱等都要自己动手。在装裱上要求学生根据作品的内容自己买材料装裱,如有几位同学利用没有用完的瓦楞纸板为作品进行了很特别的装裱处理,这些都为今后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同学们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还培养了合作意识。

四、结 语

通过对高职美术教育专业本次毕业创作的大胆尝试,使学生认识到了做一名中小学美术老师的责任和不易。通过对电脑设计的学习与创作拓宽了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有的学生就应聘去了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有的自己开了儿童画室。通过一系列的手工制作与创作,有的学生当上幼儿园老师和幼儿活动中心的美术课专职教员。所以,在目前这个就业难的大趋势下,如何让美教专业的学生画得安心,做得高兴,就业开心,是值得我们所有高职院校的美术教师都要思考与探讨的课题,只有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开心就业,我们教师才能真正从教育中感受到一种愉悦,一种欣慰。

作者简介:

郑雨田,湖北省荆州教育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作者:郑雨田

第二篇: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摘要:美术教育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就业问题上要深化改革,教育目标的创新,拓展就业方向,要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来促进培养与时效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就业带动发展、用培养带动就业,使美术教育类专业产生良性发展循环。

关键词:美术教育;毕业生;就业现状



近年来,伴随着美术类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仅迎接大学毕业生就有近600多万人,加上往年失业毕业生,大概700到800萬大学生面临就业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甚至是首要位置。2009年4月,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会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狠抓政策落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并提供了五种就业途径(自主创业、基层就业、参军入伍、从事科研、考公务员),但就业难的问题仍日益突出。

一、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几大就业问题

(一)美术教育的人才培养脱离市场需求

在社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飞速发展,在要求良好的专业知识;道德和精神的基础上,对于具备创新、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美术教育专业目前还是以专业理论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轨。就本人而言要在校学习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需求较远,创新能力匮乏,所学技能与社会较远。

(二)美术类扩招与社会普遍需求的对立

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2009年毕业生数量已接近2003年的3倍,而可供就业的岗位却没有相对增加。与此同时,应届毕业生就业还面临着就业毕业生等其他就业人员的竞争。在这样的形式下,就业岗位与就业毕业生形成了一比几十或几百甚至上千人的状况,大学生的就业难度确实加大了。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师范院校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很大距离。通过参加几场人才招聘会,学生对人才市场很失望,基本上没有行政事业单位或教育单位招聘专科毕业生,大都是企业招工。学生都普遍认为,自己上了三年大学,基本具备了胜任中小学教师的条件,而且为了上学几乎花尽家里的所有积蓄,而最后还是和连高中都没有读过的人一样去企业打工,心里无法接受。最终出现师范类专科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三)一些毕业生专业素质不高

一是专业知识不扎实;二是个人能力没有得到好的锻炼;三是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四是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还有就是毕业生对企业招聘的诚信存在太多的顾虑,担心上当受骗,不敢踏出第一步。

二、传统美术教育在现今市场中的形式

教育本应当与现代社会紧密融合,然后随着社会进步而变。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文化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的本身不仅要理解和顺应,还应具备一种积极的前瞻思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立足于此,笔者就高等美术教育的实际与走向,提出以下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与设想,以求引起同行的关注与探讨。

人人皆知,纯艺术人才在当前社会饱和程度已经很高。更何况目前的经济形式对于追求纯粹的自我价值艺术价值很难实现,像一些大城市,单单从各大企业工作单位,这个层面来分析,单是国、油、版、雕等纯艺术工作有100人专门从事,基本上就足够了,毕竟还会有大学教师等这类半职业化的艺术家人群存在。根据本人了解的情况,目前仅在黑龙江省的几家画院及雕塑院等纯艺术类别机构的专职美术家总共加到一起的职位也不过才几十个,而且绝对不会单单因为某个天赋异禀的毕业生的加入而废旧立新。由此可以推断,仅在我省,艺术类的教育与纯艺术类的专职人才有一千人也基本就饱和了。而单纯的我省各类高等美术院校现在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却数以千计,而且这个数量只会逐年增加。仅鉴于此,不少人认为艺术类专业不必扩招。但是扩招是个大趋势对于学校建设专业的进步是不可缺少的。

与此相反,其他领域行业对于美术人才、美术教育人才的需求还未能满足,尤其是对于需要新技术含量的人才的需求,整伴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的普及而呈上升的石头。传统意义上的设计领域,比如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等,因有新技术的参与,对于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掌握与技能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使得艺术类设计行业的细致划分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此外,新技术突破传统教育的革命也使得个人可以跨领域创作出来,产生的新型艺术品,本身就是一种无法界定与归类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产业与教育产业链条的目标就更加明确。

以教育带动发展,以营业带动教育,用固有师资力量开展艺术类的各项新兴产业内自主教学教育运用产生的经济效益,即使再小对于教育本身的收益也会扩大迄今与将来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核心。从现在许多院校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其追求目标已经不是培养纯艺术人才。我们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与改变我们的既定目标与方向!而新方向就是美术教育系未来的自主产业链条,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同时也导致了教学技术和方法的深刻变革。

三、美术教育产业化的利弊

教育产业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实行的被称为“单纯财政视角的教育改革”,即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背景下,为弥补经费短缺,围绕着学校创收、经营、转制、收费、产权等问题,以增长和效率为主要追求的教育改革。如今泛指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教育资源、利用市场机制“经营”教育的各种举措。

对于高校美术教育来说本来就已经是“产业”,又如何提及“产业化”的争议?部分人会担心把教育“产业化”,会导致教育这项使命也成为利益推动驱使的“奴隶”、一切都变成单纯的以赢利为目的地“负面市场交易”,进而会损坏了“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教书育人”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技能的培养有了质的变化。高等教育当然不能完全围着市场转,超于市场是大学的一个功能。但是如果完全不管市场,缺乏财政纪律,久而久之会腐化,但是对于“市场交易”的担心基本是多余的。例如我国的农业产业化也正是开放了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交易”,从而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富裕之路。有对教育服务的市场需求对于“富裕”的含义也会有所变化:人才的培养与可靠的市场创造。而对于教育服务的市场供给,更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显然教育产业对于“市场交易”不排斥,不可能会产生对于“市场交易”的完全依赖。因为“市场交易”并不能解决教育产业中的所有问题。而我所说的美术教育的自主产业创造是利用“市场”这一美术教育毕业生终究要面临的事物来进行更好的教育培养与集体个体的深层次的发展。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的全部活动或者绝大多数活动,以及第三产业中许多领域的活动,能够在“市场交易”中完成。但教育产业化的不少功能和活动却不能再“市场交易”中得到实现。“产业化”意味着“市场交易”的不完全变革。如果赋予“产业化”这样的含义,那么“教育产业化”的命题就不能简单成立,至少是不能完全成立。教育产业,无论中外,尽管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在国家的严格控制或主导下的产业。

四、美术教育就业市场的转变趋势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是高校课程实施国际化的基础。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以教师、教科书为中心,通过班级授课批量生产大学生,学生缺乏主体性、个性;后者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主动性、创造性,形成鲜明的个性,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体现个性化培养、创造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面向“市场”的产业来带动基础的美术教育。鉴于整个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更加切合现实与人性化,更好地让学生融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本人提出的一些想法与设想:目前的扩招产生的“入学门槛”的下调,唯一的对策就是自我改变与创新培养;本科培养的改变,是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中心;打造出一套崭新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制度;要摆脱纯艺术教育纯学习的观念的束缚,特别需要削弱对于基础学科的纯粹的统一性教学;面对新的时代,需要一种冷静与前瞻的态度;师资队伍的建设要以学生在校就能上岗毕业直接教学为目标,开展更多一美术教育传统与非传统的技能培训。

强化实践训练,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讲授是让学生掌握美术方面的理论知识,示范与观摩是让学生对绘画、工艺的表现方法有直观的了解。但实践训练才是技能获得的主要途径。

增强创新能力,对于美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建设实习基地,针对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实际,学校应建立更多的教育实习基地或工作室,创造更多的实习机会与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使其对口实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校外或校内,学校应与实习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确保学生实习安全、到位。

我国的传统高等美术教育,目前已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一个新时代新机遇的大发展的时期,对各类众多新事物,已不再是停留在讨论有与无的进程中了。而是该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变适应为领用的时候了。时代的变迁人在于其中的感悟并不强烈,但是态度决定效果。时机已经来到接下来就在于如何继续保持合理与可行的传统模式。同时,怎样不失时机地、主动积极地解放思想。以变应万变,以创新引领美术教育的主流趋势。探索出一套时效性的办学模式。人类进入21实际,在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时代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拥有尽可能多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就会落后与世界发展之林。美术教育的教育目的就是对于美术类教育者的培养。因此,培养大批能够参与市场竞争、具有市场合作能力,对于市场的拥有长期的掌握与习惯性的时效性高素质人才,是增强美术教育的重要举措。校内产业链条的发展与建立不仅会提升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更会对人才的培养产生更深层次的进步影响。美术教育拥有目前创办自己教育实习产业园区的核心力量——艺术类人才与教师,而新时代的各类新型产业缺乏的就是此类人才。所以,对于美术教育的教育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希望再进行研究,本人仅对于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阐述自己的想法与理念,许多实际上的问题与需要可能无法理解,望各位读者与老师多加指点。

[责任编辑:杜红艳]

作者:吴琼

第三篇:美术馆与高校合作举办毕业展的初步探索

摘 要:随着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样都拥有美术教育职责的艺术类院校和美术馆日渐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二者的合作也日渐密切,合作方式愈加丰富。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7届毕业生作品展在河南省美术馆成功举办,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将此次毕业展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探讨美术馆与艺术类院校合作举办毕业展的优势,其次总结此次展览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最后提出一些有关馆校合作举办毕业展的其他思考,并提出设想。

关键词:馆校合作;美术馆;艺术类院校;毕业展

美术馆与高校拥有“育人”的共同目標,只是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精神却是一致的。这种精神,即是弘扬人文精神,加强人文学科的研究和传播,提升社会的人文理想和公民的文化素质。“美术馆对于艺术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和展示平台,而高校则拥有固定的、有着高学历的教育及艺术史论背景的师资力量,他们是美术界创作和研究的主力军”[1]。进而言之,在举办毕业展方面的合作对于艺术院校和美术馆是一种双赢,既可以满足高校走近社会的需求,又符合美术馆拓展观众群体的利益,也是美术馆对社会文化职能的履行。在我国,美术馆为高校艺术学院举办毕业生作品展正在逐渐成为普遍的现象[2]。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与江苏省现代美术馆合作举办毕业展,山东省美术馆也举办了山东艺术学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馆校合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首先从基础的展览角度而言,美术馆可以为艺术院校提供足够且适宜的展示空间。现阶段受客观条件所限,除个别拥有自己的美术馆的专业美术学院外,其他高校的艺术学院在校内较难找到适宜的展览场地,以呈现大量学生的毕业作品。而美术馆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自身建筑功能设计,到馆内专业展览人才,都为高校毕业展的举办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在校外的美术馆举办毕业展,满足了其摆脱学院派创作限制、走近社会、贴近生活的艺术教育需求。此前,在高校艺术学院的学习中,学生接受到的更多的是技法上的训练和传统艺术题材的培养。而这种教育模式,正在不断受到西方艺术教育方法和当代艺术发展的双重冲击。让学生们将作品拿出校园,放置于社会中的美术馆供更多人参观,并参与展览规划设计及相关公共教育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走出校园的宝贵机会,更拓展了高校艺术教育范围,在技法和理念之外,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艺术训练。换而言之,在美术馆举办毕业展,也是艺术类院校更好履行应尽教育之责,全方位为学生服务的体现。

对于美术馆而言,馆校合作举办毕业作品展,是美术馆办馆新理念“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必然选择,是美术馆拓展观众群体的公共性体现,也是美术馆学术性发展的良好契机。

作为艺术研究、展览和公共教育的平台,“美术馆的传统模式是注重收集、保存、调查研究和公开展示,是人围绕着藏品在服务,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模式”[3]。在美术馆管理新理念的引导下,美术馆的运营逐渐向关注“人”转向,关注人与美术馆,人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联系,这关系到一个进步的、开放的社会对待文化的态度和观念。在这种公众性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非专业人士来到美术馆参观,从而能够更好地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艺术类院校与美术馆的合作,可以成为美术馆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青年艺术学生所受艺术商业性影响较少,因此呈现的艺术状态真实、贴合自身的艺术理念,更贴近生活,独具生命力。而恰恰正是青年学生这些未经过多雕琢的艺术作品,更符合普通观众的审美情趣,再加上高校的教育平台,更能吸引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观众群体前来参观,从而达到美术馆逐渐扩大影响力的目的。另一方面,美术馆具有关注青年艺术家群体发展的社会责任,而这种责任亦有反馈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潜力,包括河南省美术馆等在内的地方性美术馆,更是推广本土青年艺术家的重要平台。换而言之,美术馆应该以一种富有文化建设性,包括对区域、时代所应有的文化姿态和知识理想来为公众服务,为学生举办毕业展、提供展览场地和艺术指导,便是美术馆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很好体现。

“学术研究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是贯彻美术馆各项工作的中心思想,呈现出美术馆的品质和方向”[4]。相对于其他艺术展览,高校毕业展因其与学术院校的关联,有着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对美术馆而言,举办高校毕业展不仅仅是呈现学生毕业作品,更体现了美术馆的学术理念和观点,呈现出了相应的文化态度和立场。毕业生多样的艺术作品,都是美术馆进行艺术生态和教育研究的宝贵课题,研究并记录这些青年新生代艺术家的发展状况,对当代艺术发展的未来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7年毕业展的成功举办,是河南省美术馆与省内高校合作举办毕业展的首次尝试,展览展出公共艺术、视觉传达和环境艺术三个专业方向的两百余件作品,包括了中国画、油画、版画、装置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展览的同时,美术馆配合举办了多场公共教育活动,将毕业展的展览效果和学术目的最大化。下面笔者就将简要整理此次合作举办毕业展的一些经验。

与高校合作的展览,美术馆的策展应注重学术资源的整合和宣传[5]。此次毕业展中,在美术馆的引导及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不同形式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观点和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多种艺术门类的融合使得展览内容极为丰富。以公共艺术方向王菁的作品《 “ 嘴”脸》为例,学生以照片和绘画的呈现方式,将其学校生活中接触到的身边人展示出来,从而建构出作品的多重含义。抛弃“假大空”的生活化的创作题材,正是当下青年艺术家所缺少的关注生活,回归内心的艺术观念。不同学生的不同生活状态,在毕业展中得到一一展示,这种丰富和真实的创作引起观者共鸣,极具吸引力,很好地呈现了美术馆“公共性”与“学术性”的结合。

美术馆还为毕业展策划了多场公共教育互动,包括组织院系教师进行展厅导览,师生对谈等活动为毕业展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形成了美术馆、高校师生及社会观众的良性互动关系。美术馆还为学生提供了实习生、志愿者职位,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参与到展览及其他美术馆工作中,获得极为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之中,美术馆甚至在展厅外协助组织了毕业生招聘会,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了不少青年学生艺术家的未来生活保障问题。

在共同理念的驱使下,美术馆与艺术类院校合作举办毕业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国内外有很多优秀的经验值得借鉴,同样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并在日后的馆校合作项目中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和解决。

首先是美术馆在高校毕业展中介入程度的问题。美术馆作为展览场地,在规划展览空间的布展过程中自然需要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但这種辅助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美术馆对学生作品的了解和理解有限,介入过多可能会曲解作者创作意图,对作品的展示产生不利影响;而相应的,学校师生对美术馆的展厅同样也有一些认识不足的情况,许多展览设计中的细节问题,包括诸如灯光、电源线路等事项都需要美术馆方面进行操作进行。那么如何合理权衡,分配美术馆和校方在展览设计中的话语权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而这也需要更多的经验进行不断地检验和总结。

其次是高校在美术馆举办毕业展的展示方式问题,是所有毕业生的所有作品全部展出,还是选取优秀的作品进行精品陈列?在美术馆举办毕业展不同于在校内场地举行,影响力的扩大会吸引各界人士前来参观,优秀的毕业生作品集合会使展览呈现出更好的状态,全部展出则可能会因为作品数量过多、质量参差不齐而影响展览整体效果。

第三,有关每年展览次数的问题,此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展在省内产生了很好的影响,省内其他高校艺术学院也纷纷提出了与河南省美术馆的合作意向。那么在未来,是仍每年举办单个学校的单次毕业展,还是一年连续举办多个学校的毕业展览,亦或是像“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毕业展一样,组织省内多个院校的优秀作品进行群展,都是可以探讨的问题。仍延续今年的做法每年一个学校,可以突出重点,使展览更为精细化,但省内高校太多,每年一个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多年才能循环一次,会极大降低美术馆对高校合作的吸引力。每年连续进行多个学校的展览,可以产生对比,丰富展览内容,也使学生老师都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美术馆则可以推出“6月毕业季”的展览项目,将其规范化、品牌化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但这样的大规模毕业展,对美术馆人员的工作精力、体力都会是极大的考验。当然还可以集合省内各高校的优秀毕业作品进行群展,打造属于省内的品牌学生展览,在规模化、系统化之后还可以在省内其他地方进行巡展,将影响力最大化,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整合各个高校资源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协调方面的困难,各个高校都希望在展览中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在展览陈列、后期宣传等问题上或许会产生一些分歧,从而影响毕业展最终的呈现效果。

总的来说,美术馆与艺术类院校合作举办毕业展有着极大的优势,不仅满足了美术馆及高校的需求,同样有益于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对青年艺术的发展有一定意义。在此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7届毕业生作品展的举行过程中,河南省美术馆与校方积极合作,双方共同推动了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为后来的馆校合作项目提供了十分珍贵的经验。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论是大学还是美术馆,都在共同地面对“公共性”和“知识性”的具体实践问题,馆校合作在逐渐常态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中仍会存在许多课题值得探讨和思考。

注释:

[1]张子康,罗怡.美术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杨卫,尉彬.中国当代艺术生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3]卢炘.中国美术馆学概论[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4]王璜生.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5]蓝庆伟.美术馆的秩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高敏,河南省美术馆学术推广部主任,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张希文,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硕士,现就职于河南省美术馆。

作者:高敏 张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