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的研究论文

2022-04-15

红花的研究论文 篇1:

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纯化工艺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纯化条件及纯化效果。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通过红花黄色素在树脂上的吸附量和解吸率筛选树脂的种类;以红花黄色素的保留率和转移率为指标筛选纯化条件。结果: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不同;乙醇浓度对洗脱率具有较大影响。结论:以HPD400A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50%乙醇为洗脱液对红花进行提取纯化。

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大孔吸附树脂;纯化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性味辛温,入心、肝经,具祛瘀止痛功效,是多种活血化瘀方剂的君药 [1]。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是评价红花药效的主要指标之一[2]。本文以乙醇为溶剂,考察了不同纯化条件、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纯化效果。

1、仪器与试药

UV-25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 ZFQ85A型旋转式蒸发仪(上海医械专机厂)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鉴定为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红花黄色素A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红花黄色素(天津红花黄色素研究所);大孔吸附树脂(D101、D201、D301型购自天津农药股份有限公司,HPD100、HPD300、HPD400、HPD400A、HPD450、HPD500、HPD6HPD700、HPD750、HPD800、D900型购自河北省沧州宝恩化工有限公司)。

2、方法与结果

2.1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红花黄色素对照品100mg,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1.2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吸取红花黄色素对照品溶液0.25,0.5,1.0,2.0,4.0ml分别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401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A)对红花黄色素浓度(C,μg/ml)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在10μg/ml~1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A=6.966×10-3C+8.33×10-4,r=0.9999。

2.2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吸附性能的考察

2.2.1树脂的预处理 大孔吸附树脂〔40~60目〕置索氏提取器中用药用乙醇加热提取48h,装柱。用乙醇洗至254nm波长下检测吸收度为零,真空干燥。使用前用乙醇浸泡12h,再用蒸馏水洗至无醇味,备用。

2.2.2装柱 用自制的细玻璃管底部铺一层脱脂棉,湿法装入一定量预处理过的树脂,待树脂沉降后,在上面铺一层脱脂棉,再铺一薄层脱脂棉,用蒸馏水浸泡,备用。

2.2.3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率和解吸率的比较 精密称取各种干树脂0.5g,置锥形瓶中,加入红花黄色素提取物溶液40mL(5mg/ml),放入恒温温〔27℃〕摇床中振荡18h,振动频率为140次/min,充分吸附后,滤过。测定溶液中剩余红花黄色素含量,按下式计算:

吸附量=溶液体积×(吸附前溶液质量浓度-吸附后溶液质量浓度)/干树脂质量

将吸附平衡后的树脂转移至内径9mm的玻璃柱中,用50%的乙醇解吸,测定解吸液中红花黄色素含量。按下式计算解吸百分率,结果见表2。

解吸率=(洗脱液的平衡质量浓度×洗脱液体积)/(吸附量×树脂质量)×100%

由表1可知,14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与解吸率均不同,其中HPD400A型吸附量较大,且解吸率较高。本次实验选用HPD400A型大孔吸附树脂。

表1 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静态吸附量及70%乙醇的解吸率

树脂型号吸附量(mg/g)解吸率(%)树脂型号吸附量(mg/g)解吸率(%)

2.2.4洗脱液的考察 取0.5g树脂装柱,加入5mg/ml的红花黄色素水溶液1.0ml,分别用25ml水和30%,50%,70%,95%乙醇以10BV/h的流速洗脱,计算各自的洗脱率,结果见表3。

2.3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花提取物中的红花黄色素

精密称取红花药材,采用水煎煮法提取滤液,采用大孔吸附树脂HPD400A型进行纯化,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收率为52%,干燥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在85%以上。

3、讨论

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吸附性能的考察结果表明,不同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花黄色素的吸附量与解吸率均不同,其中HPD400A型吸附量较大,且解吸率较高。故本实验选用HPD400A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吸附纯化树脂。不同洗脱液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提高,其洗脱率逐渐增大,但当超过50%时,其洗脱率反而下降,以50%乙醇为洗脱液时可得到最大洗脱率。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红花提取物中的红花黄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纯化干燥物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在85%以上,说明大孔吸附树脂的确可以达到精制红花黄色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057-2081

2郭美丽,付立波,张芝玉,等. UV,HPLC测定红花中黄色素、多糖和腺苷的含量. 中国药学杂志,1999,34(8):550-552

作者:李可鑫 高 鹏

红花的研究论文 篇2:

中药红花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红花 研究 进展

红花为菊科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管状花。红花是中国传统药材,始载于《开宝本草》曰:“主产后血运噤,腹内恶血不尽,绞痛,胎死腹中,并酒煮服,亦中毒下雪”。中医认为药花味辛微苦、性湿,归心、肝经,是活血通经,去淤止痛之良药[1]。据调查新疆吉木萨尔、河南新乡、四川简阳、云南巍山是我国红花的四个主要产地[2]。近年来对红花的研究较多。本文就红花的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关于红花的化学成分,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迄今为止,研究发现红花主要含黄酮醇及其苷类、查耳酮类、链烷双烯醇类、脂肪酸类、聚炔类、甾体类。

1.1 黄酮醇及其苷类 迄今从红花中分离得到8种黄酮醇及其苷类:山萘酚,槲皮素,6-羟基山萘酚,山萘酚-3-葡萄糖苷,槲皮素-7-葡萄糖苷,槲皮素-3-葡萄糖苷,山萘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3]。

1.2 查耳酮类 红花苷(Carthamin)是中药红花中的一种色素,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查耳酮。由于红花苷具某些独特的化学性质和光学特征,多年来其结构一改再改,比较混乱。目前,国内外多以印度学者Seshadri提出的结构为准,即2-葡萄糖氧基-3、4、4、6-四羟基查耳酮。但日本学者小原郎等认为红花苷是醌型查耳酮化合物。高桥义之等从红花中分离出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A和Safflor yellow-B醌型查耳酮类化合物。近年来,Meselhy等用SephadexLH-20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其制备薄层从红花中分离出一个含氮的醌型查耳酮类化合物Tinctormine。

1.3 链烷双烯醇类 Toshihiro等从红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系列长链赤型6、8-双醇化合物,并认为其是甲醇提取物抗炎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

1.4 脂肪酸类 迄今从红花中分离出了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等脂肪酸。

1.5 聚炔类 从中药红花的根、地上部分、花及未成熟种子中都分离出一些聚炔化合物[3]。

1.6 甾体类 红花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了3个种饱和甾醇,9种△5-甾醇,1种9β、19-环甾醇和7种△7-甾醇,15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5]。

1.7 其他 据文献报道,对红花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系列化成分研究,又分离多种新化合物:2,3,4, 9-terahydrolmethyl-1-H-pyirdo[3,4]indole-3-carboxylicacid(Ⅰ);thymine-2-desoxyribofura -noside(Ⅱ);ethyl-D-lyoxfuranosid(Ⅲ);kaempferol-3-0-rutinoside(Ⅳ)syingin(Ⅴ);quercetin-3-0-β-D-galactosidc(Ⅵ),其中Ⅰ、Ⅱ、Ⅲ首次可从植物中分离[6]。

2 药理作用

现代医学表明红花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兴奋子宫、降压、抗癌、抗炎作用[6]。

2.1 抗心肌缺血作用 ①缓解心肌缺血的作用以心外膜心电图检测,静注红花制剂对于实性犬心肌梗死和兔心肌缺血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硝基四氮唑蓝色法检测结果表明,静注红花制剂可使兔缺血心肌改善,大鼠静注垂体后叶心电图缺血性改变阳性率及乌头碱所致多种心率失常的发生率[7-9]。②增加冠脉供血的作用 红花制剂可使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的家兔结膜循环流速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血液流态呈不同程度的改善,可明显增加心肌对Rb的摄取率[10]。有人认为冠心病是涉及微循环的全身性疾病,外周循环大体反映了心肌微循环的状况。红花组分改善微循环的药效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积极的作用[11]。③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红花黄色素ⅢD在体外或静脉注射后均可抑制由红花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红花制剂在体外或体内可使ADP诱导的人、兔、大鼠等体外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9,10,12]。由以上得知红花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脉管炎、脑梗死等多种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3]。红花水浸液在含和不含纤维蛋白酶原的纤维蛋白板上出现同样程度的纤溶活性,提示该药含有直接纤溶的成分[14]。

2.2 免疫增强作用 在红花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中,给小鼠的廓清指数,血清中抗GBRC抗体(血清溶血素)水平及PHA刺激下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红花对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15]。

2.3 抗衰老作用 据红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提示:

红花可显著抑制中老龄鼠游泳时间(ta)及常压缺氧和寒冷条件下存活时间,增强小鼠在各种不利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并显著抑制中老龄大鼠体内过氧化质(LPO)生成,表明红花具有抗衰老作用[16]。

2.4 对子宫具有兴奋作用 给予浓度为6700uɡ/ml的红花煎液后,可见小鼠离体子宫肌收缩率加快,强度提高,子宫活动力明显加强,其作用机理为红花对子宫兴奋作用与兴奋组织胺Hi受体肾上腺素α受体有关[17]。

2.5 降压作用 红花提取的多种黄棕色粉末红花黄色素对麻醉狗、家兔都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与冠状血管,从而使流量增加、血压下降。也可能与抑制中枢加压反射和影响Hi受体有关。

2.6 对脑减压缺氧缺血幼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红花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从各例所有脑区病变神经元的记数归类来看,红花组无损伤占66%而对照组无1例损伤型,其严重型为33%而红花组为0%。说明红花对预防幼鼠减压缺氧缺血后脑神经元的变性有较强保护作用[19]。

2.7 抗癌作用 红花对TPA所致的炎症和二阶段致癌过程有抑制作用。初步认为抑癌活性物资是甾醇类和叠-烷-6、8-二醇类物资[5-10]。

2.8 抗炎活性 红花提取物对3α-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有抑制作用。ID50为25uɡ/ml其中6-羟基山奈酚、圣草素、槲皮素、山奈酚、芹黄素的抑制活性较强且二棕榈酸甘油酯(dipalmitin)、油酸、β-谷甾酸-3-D-葡萄糖酸苷(beta-sitosterol-o-giutosid)为乙酸提取后经分离得到的抗炎成分[3]。红花是传统中药,虽然从中分离得到多种成分,但由于其成分复杂和结构不稳定,给分离鉴定带来一定困难。红花的活血有效成分集中在水溶性黄色素部位,它是一个混合物,其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药理活动尚待进一步阐明。目前,很多实验应用红花煎剂或粗提产物研究其药理作用,这显然不够。今后要加强对单体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以便开发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我国栽培红花历史悠久,除药用外,红花还可做染料、食品、化状品的天然色素添加剂,其开发前景广阔,综合利用价值大。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词典[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992-994

2、郭美丽,付立波.紫外-高效液相测红花中黄色、多糖和腺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9,34(8):550-552

3、常海涛,韩宏星.中药红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国外药植物分册,1999,14(5):201

4、Toshihiro A.Phytochemistry[J].1994,36(1):105

5、Kasahars Y. Phytother Res[J].1994,8(6):327

6、尹宏斌,何直升,叶阳.红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1,32(9):776-777

7、廖辉,郝一彬.红花注射液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探讨[J].中国药房,2003,14(5):269-271

8、魏道武.红花黄色素对家兔心肌梗死的影响[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1,8(1):47-49.

9、王炳章,杨明岗,庞雷,等.红花液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犬不同梗死区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观察[J].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7,(6):10-13.

10、刘常五,张白喜,黄良月.川红Ⅰ号与简阳红花药理作用的比较[J].中药材,1989,(7):35-37.

11、黄爱玲,金有豫.红花黄色素ⅢD.阿魏酸对血小板恶A2生物合成及其生物活性[J].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1983,(2):203-210

12、连耀植,李光玉,张汗灵.红花预防心房颤动左心房血栓形成作用研究[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16(2):93-94

13、白玉莲,可美玲,刘景德,等.红花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的影响[J].中医药研究,1991,(5):33-34

14、谢文光,魏钰书,王会信.活血化瘀中药的纤溶和纤溶抑制作用[J].中国医药学报,1996,11(6):18-21

15、张明霞,果海霞.红花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1):10-11.

16、张明霞,李效忠.红花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1.32(1):52

17、石米杨,昌兰芳,何功倍.红花、当归、益母草对子宫兴奋作用的机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5,20(3):173-175

18、黄正良,崔祝梅,高其铭.红花黄色素降压作用及机理的出步分析[J].中成药研,1986,(7):27-29

19、杜慧英,LabruyereJ,秦月琴.红花对脑减压缺氧缺血幼鼠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J].中草药,1992,23(10):153

(收稿日期:2007.12.24)

作者:郭晓凤

红花的研究论文 篇3:

红花中黄酮类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研究

【摘 要】 目的:对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并对活性成分的構效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为红花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高通量微孔板筛选的方法,对从红花分离出的12个黄酮类成分进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筛选和测定。结果:从红花所含的黄酮类成分中筛选出7个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好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其中槲皮素、杨梅素和木犀草素抑制活性明显,其IC50分别为4.89,3.03和 7.72 μmol/L。结论:红花中部分黄酮类成分对黄嘌呤氧化酶具有抑制作用,可为红花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依据。

【关键词】 红花;黄酮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构效关系

Study on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Flavonoids in Carthami Flos on Xanthine Oxidase

YU Sihui1 SONG Huipeng2 GAO Wen2* ZHANG Hui1*

1.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lian 116600,China

2.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09,China

黄嘌呤氧化酶是一种人体核酸代谢的重要酶,与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在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和缓解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也常用于保护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但部分临床常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醇)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1-2]。红花(Carthami Flos)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管状花,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色素类、亚精胺类、腺苷类、木脂素类、有机酸类及多炔类等化合物[3]。红花是活血散瘀的传统良药,被认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血瘀并减轻疼痛,在痛经、闭经、产后腹痛、创伤、关节痛的血瘀综合征等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现代药理学表明,红花具有改善心肌缺氧、扩张冠状动脉、抗凝、抗血栓、抗氧化、抗疲劳等作用,对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等[4-8]。研究发现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均会导致自由基和活性氧产生过多,而自由基和活性氧具有损伤细胞结构、氧化抗凝血酶、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因此抑制自由基反应和活性氧生成是缓解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9]。黄嘌呤是嘌呤降解途径的产物,黄嘌呤氧化酶能催化黄嘌呤氧化生成尿酸, 并产生过氧化物自由基。故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很可能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为了阐明红花抗氧化的药效物质基础,笔者从黄嘌呤氧化酶入手[11-17],通过基于紫外分光光度原理的微孔板筛选的方法,对红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今后阐明红花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支撑。

1 仪器与材料

酶标仪Synergy2(美国 Bio-Tek公司),Milli-Q 超纯水系统(美国 Millipore公司),多道移液器(RAININ),96孔板(无锡NEST生物科技公司),KH-500DB型超声波提取器(昆山禾创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涡旋混合器(上海比朗仪器制造公司)。阳性药别嘌醇(上海阿拉丁试剂公司),黄嘌呤氧化酶和黄嘌呤(美国 Sigma 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分析纯);实验用样品:羟基红花黄色素A(1),山柰素(2),圣草酚(3),芹菜素(4),杨梅素(5),槲皮素(6),芦丁(7),木犀草素(8),木犀草苷(9),野黄芩苷(10),山奈酚-3-O-芸香糖苷(11),槲皮素-7-O-葡萄糖苷(12),结构式如图1。以上实验样品均为本课题组从红花药材中分离制备,并经 MS、1H NMR、13C NMR 等波谱手段确证结构,纯度均大于95%;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 方法

2.1 溶液配制 磷酸盐缓冲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磷酸二氢钾0.9560 g,三水合磷酸氢二钾6.9460 g以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18.62 mg于500mL的烧杯中,倒入适量超纯水超声片刻,取出,置于500 mL的容量瓶中并定容,即得浓度为75 mmol/L PO43-、200 μmol/L EDTA且pH 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分装并保存于-20℃的冰箱中。

黄嘌呤氧化酶液的配制:原黄嘌呤氧化酶(10U/mL)保存在-70℃的冰箱中以备用,实验时在超净台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酶至0.08U/mL,置于冰盒中并尽快实验,并避免酶反复冻融而降低活性。

底物的配制:精密称取底物黄嘌呤3.65 mg放置于烧杯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适量超声促溶,取出,定容至50 mL,摇匀;置于水浴锅里逐渐加热至澄清透明,得0.48 mmol/L底物溶液。底物溶液应现用现配制。

2.2 样品的配制 精密称取各样品适量,用DMSO分别配制成10 mmol/L 储备液,保存在-20℃的冰箱中并用锡箔纸包好避光。实验时用磷酸盐缓冲液对半稀释至6~8个浓度并涡旋混匀。

2.3 测定方法与数据处理 底物黄嘌呤在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下生成产物尿酸,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95nm。根据此原理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高通量微孔板筛选的方法[18]可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快速测定,黄嘌呤氧化酶抑制率用样品组和空白组吸光度值(A)的变化速率(dA/dt)进行计算。具体方法如下:吸取待测样品100μL置于96孔板相应孔中,向其加入黄嘌呤氧化酶液50μL,混匀后在酶标仪上于37℃孵育3min;加入配制好的黄嘌呤底物溶液50μL,立即在295nm波长下测定,每隔15s读数一次,记录5min内吸光度值A的变化;空白组以100μL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样品溶液,与样品组平行操作。每个样品平行设置4个复孔。抑制率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抑制率( % ) =[(dA/dt)空白-(dA/dt)样品]/(dA/dt)空白×100。

其中dA为反应终了与反应起始时吸光度的差值,dt为反应时间,该时间根据吸光度变化斜率选择。每组实验平行重复3次。本实验以别嘌醇作为阳性对照药。

2.4 统计学分析 首先在100μmol /L浓度下进行活性筛选,将筛选得到的具有较好的化合物(4个复孔的平均抑制率大于50%)分別对半稀释至8个浓度,再次进行梯度筛选。数据采集采用Gen5软件,IC50值通过酶抑制剂的浓度和平均抑制率利用软件GraphPad Prism 6.0进行计算。

3 结果

3.1 红花中的12种成分抑制酶活性测定 对红花中12个黄酮类化合物(100μmol /L)进行了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2~化合物10均具有一定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化合物2、4、5、6、7、8、9等7种化合物抑制率均超过50%,其中化合物5、6、8,即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抑制活性最强,约90%,化合物11、12抑制活性不明显。

3.2 红花中7种成分抑制酶活性量效关系测定 上述试验表明,化合物2、4、5、6、7、8、9等7种化合物(100μmol /L)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超过50%,为此设置了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12.5μmol/L、6.25μmol/L、3.125μmol/L、1.5625μmol/L、0.78125μmol/L 8个浓度,对其量效关系进行研究,并计算IC50。结果显示,7个化合物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图2),7个化合物IC50值排序由低到高分别是杨梅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苷、芦丁、山柰素(图3)。

3.3 红花中黄酮类成分与抑制酶活性的构效关系分析 黄酮类成分根据结构可分为两大类,即苷类和苷元类。通过上述研究发现,苷元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普遍都大于苷的活性,例如木犀草素的IC50为7.72μmol/L,而木犀草苷的IC50为40.56μmol/L;槲皮素在100μmol/L浓度下抑制率为93.83%,而槲皮素-7-O-葡萄糖苷抑制率仅为13.55%;山柰素在100μmol/L浓度下抑制率为51.12%,而山奈酚-3-O-芸香糖苷抑制率仅为2.16%。苷元类化合物活性也与结构相关,如芹菜素、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这四种苷元成分活性均较强,它们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即C-5和C-7均有羟基存在,山柰素则因结构中(4’位)含有一个甲基活性明显降低;圣草酚与木犀草素相比,结构中仅少了C-2和C-3位的一个双键,抑制率却大大降低,在100 μmol/L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47.52%和89.34%;另外,芦丁与山奈酚-3-O-芸香糖苷相比,只是在3’位多一个羟基,活性却大大增强,由此可见在红花的黄酮类成分中3’位上的羟基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红花中的黄酮类成分的结构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存在一定的构效关系。

4 讨论

本实验抑制率(%)=[(dA/dt)空白-(dA/dt)样品]/(dA/dt)空白×100,该公式是利用黄嘌呤氧化酶催化反应的速率差异来计算抑制率,初速度在相同体系里是相对稳定的,只需控制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反应时间(酶催化反应的平台期之前),计算所得抑制率相对较稳定。

在实验过程中,样品与酶和底物接触后立即反应,而酶标仪对96孔板每一行复孔数据的读取有微弱的差异,故每一行均要设有空白参比,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从实验的筛选结果看,红花中分离出的12个黄酮类化合物中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比较明显的主要为杨梅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苷、芦丁和山柰素这7个成分;分析这7个化合物的结构与其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构效关系发现,苷元普遍比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高,苷元连上糖链后活性明显下降;另外通过分析苷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其中活性较好的芹菜素、杨梅素、槲皮素和木犀草素结构相似,推测黄酮结构中C-5和C-7上的羟基可以大大增强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活性;芦丁与山奈酚-3-O-芸香糖苷相比,只是在3’位多一个羟基,推测3’位上的羟基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圣草酚与木犀草素的结构相比仅少了C-2和C-3的一个双键,抑制率却大幅度降低,可见C-2和C-3上的双键可以保证其平面结构,该平面结构是一个重要结构,对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的作用非常关键。

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微孔筛选测定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取样量小,可同时进行多样品平行检测,为从中草药中寻找高效安全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提供了一种科研理念和思路,也为中药活性成分的发现提供了一种高通量筛选途径。

在药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红花中的含量较高,要求不得少于1%,但在本实验中抗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并不强,可见在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并不是起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药效成分;孙沂[19] 在实验中测得槲皮素在红花中含量为0.2%左右;韩炜[20]在实验中测得木犀草素在红花的平均含量为0.05%;但杨梅素目前无含量方面的报道,但本实验可为中药材红花的抗氧化的药效成分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为其今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Bulgantuya Bumandorj,Narantsetseg Byambaakhuu,叶日贵,等. 红花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5,46(3):301-307.

[2] 黎莉,戴丽珍,杨靖,等.中药提取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劑的筛选[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3):44-46.

[3] Chang HT,Han HX,Tu PF,et al.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thamus tinctorius L.[J]. World Note sPlant Med,1999,14: 201-203.

[4] 范莉,赵海誉,濮润,等.红花的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1,46(5):333-337.

[5] 姜建双,夏鹏飞,冯子明,等.红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11-2913.

[6] 赫军,陈钟,杨桠楠,等.红花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49(6):455-458.

[7]王林艳,唐于平,刘欣,等.基于选择性剔除的红花抗氧化效应物质基础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285-1289.

[8]瞿城,乐世俊,林航,等.红花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5,46(13):1872-1877.

[9]崔剑,李兆龙,洪哮吟.自由基生物抗氧化与疾病[J].清华大学学报,2000,40(6):9-12.

[10]徐婷婷,承志凯,尹莲.土获苓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物质基础研究[J].中药材,2012,35(4):582-585.

[11]Nguyen MT,AwaleS,TezukaY,et al.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s from the flowers of Chrysanthemum sinense[J].Planta Med,2006,72(1):46-51.

[12]周佳,张国文,胡明明.红旱莲总黄酮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及抗氧化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3,32(4):353-357.

[13]齐万虎,蒋企洲,蒋建勤.黄瑞香中化学成分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5):141-144.

[14]陈艳,堵锡华.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5):1095-1097.

[15]杨道茂,欧阳明安.9种中药提取物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26:597-600,578.

[16] Cristine E.Berry,JoshuaM.Hare.Xanthine oxidoreductas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implications[J].Physiology,2004,555(3):589-606.

[17] DE Van Hoom,RJ Nijveldt,PA VanLeeuwen,et al.Accurate prediction of xanthine oxidase inhibi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flavonoids[J].EurJPharmacol,2002,451(2):111-118.

[18] 李英,陈君,李萍.金银花中酚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J].药学学报,2011,42(5):407-411.

[19] 孙沂,郭涛,隋因,等.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同时测定红花中腺苷、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3,38(4):283-285.

[20] 韩炜,杨玉林,康廷国.HPLC法测定红花地上部分中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6):1315-1316.

(收稿日期:2017-03-23 编辑:陶希睿)

作者:于思慧宋慧鹏高雯 张慧

上一篇:全球化论文下一篇:国际化刑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