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校本研训小结

2022-07-01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个人校本研训小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个人校本研训小结

校本研训小结

校本研训,让教师学有所获

学校围绕《培养“阳光少年”,探索“阳光教育”——构建让孩子身心充满阳光的校园生活》省级课题,积极打造“阳光课堂”,关注教师的业务发展。开展教学质量阶段性调研,深化校本课程研究及实践,开展丰富的学科校本研训活动,使濮小学生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发展、个性突出的阳光少年。

在校本研训中,我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这个核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使教师感到学与不学不一样,使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成立“阳光工作室”,实现“学科研究,专家导航”。学校聘请许战等专家,定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进行系统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

2、进行随堂听课,开展常规课堂的调研。学校继续成立随堂听课小组,通过听课、检查教案、学生作业、关注教师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常规的课堂教学进行诊断。

3、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学校以“打造阳光课堂”为载体,认真开展研训活动。通过活动,老师们越来越注重课堂时效,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通过每一次的上课评课,每一次探讨,教师对新课改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得到了很大提高。

4、定期派老师参加各级种类教研究活动。

5、引导教师自我积累、自我提高。不管是网络讨论还是上课评课,我们教师都全身心地积极投入,真正成为活动的一份子,并撰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通过博客、校刊等形式进行交流,不断积累、不断提高。

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校本研训活动,我深感自身业务得以迅速提升,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面对学生,面对教学。

第二篇:校本研训个人总结

本人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学习新课程研训,进一步认识到新课程与过去旧的教学模式是有许多不同之处。特别是参加了学校的培训学习,明确了校本研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课改教学有关资料,看了一些专题课改教学录像课,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和说课,亲自下班听了一些课改教师上的公开课,我深受启发。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了自身的文化涵养。认识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引领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者。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教学害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所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

新标准中在课堂上认真指导学生的活拔性,在课堂中完成各项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开放性教学,这样使学生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行为和思维的限制,让其有自由表现的机会,要把学生视为自立的、发展的、有潜能的人,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教学中我一改过去课堂上过注重知识的传授,内容上注意书本知识等等,而是利用学校的先进的设备,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激发课堂活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工作责任是否到位,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极为重要。所以,我认真备课,上课,所上的公开课都有说课稿。我认真地领会新课程教学要求精髓,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对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篇:校本研训个人计划

响水镇金江学校 徐宋英

一、校本研训指导思想

以提高自己实施教育教学或岗位工作能力,以研训为宗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先进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校为本,立足教育教学实际,聚焦课改,关注课改质量,关注自己的成长,以教研组和课堂(或岗位)为阵地,有序、高效地开展研训工作,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成长,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特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如下:

一、自我分析

本人现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第一轮继续教育中获得了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合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在新课程考试中取得了合格成绩。在教育中所任学科,学生考试成绩良好,转化一批后进生。可是本人在教学中仍保留许多传流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缺少创新精神、离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还有差距。因此、本人认为当前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二是科学知识的充实和扩展.是教学理论水平的提高,三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发展目标:

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充实拓展学科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术,提高实施新教材的能力,尽快适应课程改革需要。

三、发展计划:

1、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专研教材,并做好学习记录。

2、本学期自主选读教育教学专著至少1本,积极撰写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与总结,浓厚学习氛围。

3、在教学中注重总结与反思,以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为基本内容,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和依据,学会行动研究、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从而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

4、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组织,开展随堂听、评课活动。积极利用学校教学网资源,采取集体与个人形式,认真进行集体备课。在各种活动中,让教师切磋反思,切实提高驾驭课堂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5、以校级和区级骨干为榜样,加强师德修养。以体验性活动为载体开展师德培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材料和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在体验性活动中净化心灵、树立理想,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学生的成长做出榜样。

6、充分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有选择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校园网互帮互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尽可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服务教育教学。

三、采取措施

1、积极参加省、县、校级组织的有关“师德师风教育”和“课程新理念”学习的各种培训。

2、根据学科培训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提出问题,做到带着问题学和带着问题教相结合,体现研讨、答疑和点拔思路的特点。

3、每次参加学习做到准时到达会场,认真听讲,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多读多思,对有关要点熟读成诵。

4、结合课改理论不断地反省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并与同事互相交流思想和学习心得,业务上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第四篇:个人校本研训工作总结[大全]

2013教师个人研训工作总结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工作,校本培训的根本着力点就是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奠定基础。本年度,我参加了海南省县级骨干教师数学实践与专业技能提升远程培训、临高县师培办组织的基地培训、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等。其中,国培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应对教学情境的教学》等,而校本培训我参加了“人人上好一堂课”、“校级论文评选”、“师德师风学习”、《教师法》等项目的学习。

通过一学年的培训,令我受益非浅。从对培训的内容的学习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通过参加国培,教学理念有所提升。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我把从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普通的课堂教学当中,使我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参加“人人上好一堂课”活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使我发现自己在上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改正,也从听课过程中学到一些比较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提高。

通过师德师风和《教师法》的学习,使我更加注重教师形象的培养,更加热爱学生,依法从教,不体罚学生,遵守法律和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教育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总之,通过一年的培训学习,对我的专业精神、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能力等都的所帮助和提高。

第五篇:校本研训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开展校本教研新课程的迫切需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将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它将作为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为了适应初中新课程改革,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是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途径。为此,特制定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一、校本研修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有序、高效地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建设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十一五”时期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校本研训,构建以教师为主体,学校校本教研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引领为支撑,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内容的教师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目标是:

1、全体教师教育行为合格率为100%

2、51%的备课组能实施任务+问题型的集体备课模式

3、80%的教研组能有效实施校本教研工作

4、71%的教师能认真参与课题研究,100%的教师课堂教学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5、60%以上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评出10%的精品课

6、100%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有提高。

三、校本研修的领导小组 组长:蒋爱玲

副组长:付新艳

刘立贤 田坤

组员: 王永玲 王秀芳 宋稳辉 安玉荣 崔积涛 刘培鑫 李玉兰 关晓敏

林惠丽 侯小榕 褚亚杰 张萍 陈洪莲 杨振平

职能:制定基于网络应用校本研修方案及系列内容;制定校本研修管理制度及管理;实施校本研修考核;决定校本研修的经费及使用,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

四、校本研修的基本思路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以校为本和实践第一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统帅和灵魂;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是校本研究的核心要素,是力量和凭借;问题、设计、行动和总结是校本研究的基本环节,是过程和阶段。

五、校本研修的制度建设

(一)构建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旨在指导、服务与保障。制度要具有规范性、指导性和保障性,它是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的确立,是学校文化的重建。它创造的是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共享经验的氛围,创设的是一种有利于每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要避免以往制度管理中的缺陷,从过于量化、细化和注重数据的(如规定教案的格式、字数及听课的节数等)管理中解脱,走出“制度化”的沼泽,抛弃以追求时效和声誉为主的急功近利式的研究。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领导指导教研制度。 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及领导成员分包学科或课题、听课评课、参加活动、知道教研,并帮助教师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整合教导处、各教研组、各备课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与评估机制,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对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完善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加强集体研究,促进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2、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同时也使广大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具有合法性,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师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导制度、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网络使用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

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需,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教师每学期都要制订理论学习计划、并通过教研组活动及全校议会时间进行定期交流,使理论学习真正服务于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2)教学反思制度。

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教师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

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试卷分析,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惊醒审视、反思、分析、探索。从而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比如课例研究、叙写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实行“五个一的新课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即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市、区或校级诊断课;每学期上交一篇典型教育案例;每学期参加一次校本论坛活动;每月上交一篇典型课的教学反思;每周向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3)备课、课等教学常规制度。

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要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课题规划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要深入地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的、在本校具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确立课题进行研究。要制订包括课题方案、过程研究、档案管理等内容在内的管理制度,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高度关注解决学校层面问题的课题,关注教师教研活动是否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4、学校内部教研的交流制度。

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积及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要有集体研究制度(论坛)、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研究课展示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

(1)集体教研制度。

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的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做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摒弃各自为战,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课时教师分别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备课组先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设计课堂教学,再由实验教师自主上课,形成学习共同体。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同时青年教师、教学教研能力待提高教师要积极拜师为徒。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是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要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评课制度,明确听课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研究课展示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研究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内容、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提供机会,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5 建立“校本培训”制度。要着力培养本校的“培训者”,聘请专业研究部门的“培训者”;培训内容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可操作性强;培训的具体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等双向互动培训方式和“实战式”培训(即将培训地点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通过校本培训,构建一种新的学校文化。

6 网络使用制度。教师应积极主动使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在学校的电子备课室上网是要注意机器的维护。上健康网络,广泛搜集与专业相关的理论,课件,习题等等。正确熟练地使用网络,发展专业道路。

五、校本研修的基本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为导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 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对话。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自定个人研修计划,并根据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上1节研究课,听课20节以上,教研组长听课达25节以上;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1-2片,教育教学论文1篇。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并在其中不断提高素质。

2、 同伴互助

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声音,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各抒己见。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学期召开校本课堂教学研讨会2-3次,以不断促进提高。

3、 专业引领

一方面提倡教师从专业的刊物和互联网上学习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我校的“专家群体”,聘请本校特级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为校本教研顾问。同时,聘请校外专家到校指导,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将“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反思”作为新教研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4、 网络开发与使用。

网络学习的特征:

(1)自主性--互联网提供的的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和特点,采用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自己控制学习进度;

(2)交互性--E-MailBBS等,学习者可以随时下载教师的讲义、作业,也扩大了交互的范围;

(3)开放性--任何地点、时间、内容;

(4)鲜明的个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5)终身性--适应终身化学习的要求; (6)合作性--学习者在网络中的平等性,有利于增强写作的有效性;

(7)创造性--网络结构本身具有非线性、跳跃性、开放性、多元性,使人的思维得到激活,从中产生创造欲望;

(8)虚拟性--从硬件到软件,从形式到概念;

(9)技术性--学习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基础之上; 网络学习的形式:以校本研修专题网站和教师博客为核心,以BBS教师发展论坛、视频会议、电子邮件,以及QQ群、MSN、语音聊天等即时通讯软件为互动交流工具,在网络上实现同伴互助;以及实现以本校专家型教师为主要力量,高校学者、教育教学研究部门的专业人员为辅助力量的专业引领,近距离指导与远程咨询相结合,开展以网上案例分析、网上教研、网上专题研讨、远程专家讲座等内容的研修活动。 学校提供高配置的网络体系、必备的电脑、实物投影、大屏幕等课件使用设施,为教师做好充分的培训。

六、校本研修的考核评估

1、成立由教导处、及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负责管理和考核学校的日常校本教研工作。

2、对认真完成上述教研要求者,给予相应的学时,由活动主持人或组长负责登记,并于每年六月份上报教研组汇总后报教务处备案。

3、各教研组教研成果考核分A、B、C三个等级,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经验论文、教学随笔、课例案例、课件设计与使用“等材料给予评定。教师的出勤、参与度等情况作为考核参考性依据。

4、每学年对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成果进行汇总并编订成册。

5、每学年开展“优秀备课组”和“优秀教研组”的评比活动。

6、将教师的研修结果与教师的职务晋升、评优挂钩

上一篇: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下一篇:个人日常自查自纠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