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优质课的特点

2022-07-17

第一篇:体育优质课的特点

一节优质课的灵魂

潘红岩 临清三中136263522972012年年2月,我参加了临清市地理教学能手比赛,比赛的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在整个比赛的过程中,从准备到上课到观摩其他教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这里与同行们共享我的一点点心得体会。

一、与众不同的创意是一节课的灵魂高考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的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是我听了很多地理课包括自己平时上课有时候有学生课堂睡觉的现象,觉得效果不尽如人意,一部分学生厌学,放弃地理是否说明我们平时的课堂中根本没有创意?然而公开课不是常态课,更何况这种比赛课不单单代表的是自己,可以说这种比赛课代表的是一个学校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学校整个地理组水平的体现,因此,在这种公开课上根本不能有一点疏忽,要精雕细琢,精心设计哪怕每一秒钟学生的活动。有些评委学者认为公开课就是一种做秀,是远远超出教学实践的一种做秀,而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做秀是一种中性的行为,如果这种做秀高于现实教学但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种做秀就具有前瞻性的特点,是教学改革的尝试。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因为各校的选手都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想得第一谈何容易?所以我认为创意是一堂课的精神支撑,是一堂课的精神领袖,也是一名教师设计一堂课的思想指引。

我参加的比赛是规定课题《农业区位因素》这节内容都被老师们上烂了,山东省优质课评比曾用过这个课题,因此要想上好这节课,必须能够从常人不敢想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别人想不到的地方立意本节课的灵魂。但是一节被省、地多次拿出来的课,要想在思想上推陈出新谈何容易,在教研组内几位教师多次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组内确定从贴近生活家乡案例临清农业上入手定位本堂课。

导入上我选择了新闻的农产品价格焦点姜,还有探究内容用到的山东烟台苹果,不同的是一个红的一个偏绿的。当我把教具拿出来微笑着说:“请看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你知道两个苹果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吗?”马上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是苹果让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

同样的内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处理重难点的方法大相径庭,

第一节是一中的老师讲的,以五张风景图片导入地理环境五大要素,然后设计一个西北区练习题探究其联系回归到五大要素。主要重点整体性的表现他是通过视频及动画渔场的成因及厄尔尼诺现象突破的,整节课学生层层递进的探究深入挖掘,理解透彻。虽然学生活动量并不是很大,内容很充实有难度。我比较喜欢。

另一节是我们三中老师讲的,次重点一样图片导入描述联系不同的是用临清的气候案例。

主要重点突破手法仅仅围绕黄土高原这个案例,通过播放视频引起兴趣展开论述,并且安排了角色扮演,5个同学一组,分别扮演气候,河流、土壤、植被、地形。学生的积极程度超乎预料,每个同学都写了草稿度的那叫一个认真。“我是长江我来自巴颜喀拉山......... "

结果她的成绩是第一名。可想而知一节优质课的灵魂在于选材料要贴近生活,只有他们熟悉才会并乐于去发表言论,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兴趣十足的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第二篇:—数学优质课的评价标准

一、突出重点,逐步深入

教学重点指的是反映基本要求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支配作用的那些内容。从教学内容上确定重点,是为了突出主攻方向,保证主要教学目的的实现。

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在内容的安排上确立重点,在教学时间上保证重点,在教师的讲述中紧扣重点,在学生的练习中围绕重点。做到接触重点快、讲解重点慢、理解重点透、运用重点多。

二、善于启发,精讲善练

所谓启发,就是开启、诱发的意思。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的讲解要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并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做到使学生听得清、想得懂、晓得想。

启发式通常以问答的形式出现,但不能认为凡是有问有答就是启发式。真正的启发式应当体现思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支动性积极性为标志。

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在思考的转折处设问,在理解的疑难之处设问,在规律的探求中设问。

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程序上要实行精讲善练,讲练结合。精讲就是要求教师讲得精练、精确、精粹,讲在点子上,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善练不仅要求对数量有一定的控制,而且对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要围绕教学重点和基本要求而练,要为了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而练;要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而练;做到每次练习都有中心,每次练习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三、面向全体,当堂解决

所谓面向全体,就是课堂教学中,时刻顾及到各类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注意爱护和发挥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各类学生,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备加爱护,充分发挥他们在进取中的积极作用。通常在开始讲授新知识时,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利用他们认识上的不够完善而将问题逐渐展开,促进讲述的发展;在突破难点、概括规律时,则要 发挥上等学生的先进引导作用,启发促进其他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讲授告一段落,在课堂练习和巩固练习中,则要检查后进生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进一步完善理解的过程.

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提问各类学生,更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勇于置疑并展开争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细心倾听和耐心引导,给予明确的回答。即使提问错误或一时难以解决,也应耐心说明或课后解答。切不可出言不逊,粗暴相待,挫伤积极性。

所谓当堂解决,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主动地设法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或错觉诱发出来,进行及时地、公开地纠正,完善学生的理解过程,将错误消灭在萌芽养成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甚至消灭学生掉以轻心的现象。

四、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根本目的。成功的课堂教学,既要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又要使学生在领会 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智力。

学生的智力是教学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得到发展的。为此教师必须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加强基础训练,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养成分析的习惯,学会思维的方法。 教学中必须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既要充分发挥直观因素的作用,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教书育人,全面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毫无疑问应当以智育为中心,要用大量的时间向学生传授知识并发展学生的智能。但是,数学课的教学也应该从属于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要自觉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新出现的情况,适当地向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很自然地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感染。同时教师也要灵活地处置课堂教学的临场情况,善于及时地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并在道德行为上给学生以良好的感染和引导。

第三篇: 对化学录播优质课的评语

评语一:

本节录播课通过广元市科教频道《2014开讲》栏目向全市直播,其社会教育意义深远。

本节课教学设计新颖,教学内容不拘于教材,教学方式打破传统,并体现教师独特的教育思想。以“如何学好初中化学”为题,点燃学生学习化学之火,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和了解化学的情感。

整节课在传递化学真、善、美的同时,重在学法指导,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习惯和方法,而且让学生树立了学好化学的信心,值得借鉴! 评语二:

本节录播课以“历史谜团”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以阶梯式的“解密闯关”方式学习“水分子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挑战精神。并通过小组活动和观看“氢能源”视频等,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

本节课充分展示了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学中以“活动”为主体,教学设计新颖,板书设计简洁、突出重难点,并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等。 本节课值得借鉴地方较多,值得推广!

第四篇:观摩物理优质课的心得体会

观摩河南省物理优质课观摩心得体会

淮阳一高物理组

2014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平顶山举办的2014年河南省中学物理优质课评选暨观摩研讨会,本届比赛采用教学设计说课,打破以往的说课流程,面对评委老师和观摩教师,以说课的形式直接展示教学设计意图和流程,包括必要的实验展示,突出创新和科学方法教育为主题。本次活动一个新的内容说课结束后由评委根据说课内容提出一个相关教学问题,由选手现场回答。

细细聆听来自全省各市优秀教师的上课,领略到了全省出类拔萃的物理教师的教学风采,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说的都十分精彩而实用,他们极高的实验创新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教材处理水平令我受益匪浅。几乎每位参赛教师都对课本的实验进行大胆的创新,充分展现实验教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次观摩活动,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线物理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照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感慨颇深。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一、引课设计精心,各有高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兴趣。

参赛教师在新课导入的设计科学有趣,直接有效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新课学习的情景中。有位老师说《楞次定律》时两块磁铁一块在一个较长的铜管里,一块在空气里,两者同时下落结果铜管里磁铁下落慢。《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这节课中有位老师这样引入一个100瓦的灯泡用生活中的导线缠绕数圈靠近一个黑盒子,让线圈运动结果灯泡亮起来了,激发了学生兴趣,最后老师拿开盒子里面是一个电磁炉。在说《力的分解》时,找两位男同学用力拉一根绳子,结果他们不相上下,老师又找一位女同学从中间轻轻一拉,结果两位男生都被拉动了。还有位老师说《牛顿第三定律》时找一个玩具小风扇放在一个水中泡沫上,打开开关结果风扇后退。

二、在引导学生提出猜想环节,各位老师的设计也很巧妙自然,利于学生提出猜想。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师说《牛顿第三定律》时设计了一个实验一块木板放在算盘上一辆玩具小车放在木板上当小车向前运动时木板向后也在动,实验过后老师立刻让学生进行猜想总结。从而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让他们主动去思考。

三、教学过程突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理念比新,授课方法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交流环境,参赛的教师都充分结合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组织自己的课堂,将合作学习,互动性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等理念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们在有趣的实验中或不断的思考中获得物理知识。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思考、探究——分析、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的各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 将方法的掌握寓于知识点的学习之中,注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四、实验数据处理客观真实,注意渗透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在说《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时,为了获得平抛运动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这位老师先通过实验获得实验数据然后利用利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从而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客观真实。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掌握有时候不能通过实验来达到效果,可以通过媒体来进行展示,一位老师说《牛顿第一定律》时自己让学生在实验室做打象棋子实验照好照片,还有一位老师说《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时,自制了一个1m多高的大线框当线框左右转动时由于地磁场的作用使线框内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这位老师也是在实验室里做然后拍成照片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六、对实验器材改进和创新

对于实验器材不拘泥于实验室现有的一些传统器材和课本上提供的器材,一位老师说《牛顿第三定律》时,为了从定量的角度体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该老师利用拉力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这样就能从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上相等。还有一位老师说《超重和失重》时从身边获得实例让两本书页页重叠,静止时很难拉开但是如果用两手托着快速下落很容易拉开。

通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要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当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以指导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钻研新课标,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课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3、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4、 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以上心得体会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同人批评指正!

2014 年11月

第五篇: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优质课观摩有感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山东省生物优质课评比观摩有感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

鞠庆华

2004年11月9日—11日在济南长清举行了全省生物优质课评比,这是实施新课程后的第一次全省优质课评选,自然吸引了众多同行观摩。纵观所听的16节课,孰好孰非?叶澜老师认为评价一节课好不好,可以参照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来评价。

1、扎实。“一节好课应该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对学生学习来讲,叶澜老师认为有三级意义:初级意义——学到东西;中级意义——锻炼了能力;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

从初级意义来说,绝大多数课达到了扎实的初级意义,即学到东西,只有极少数课由于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内容和方法,而没有达到初级意义。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课中,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是这样做的:“说探究,未探究,教师说,学生听,教师把手教,学生照搬做”。在对探究实验《植物的呼吸需要氧》及植物的其它器官是否能进行呼吸作用知识点的处理中,教师包办实验过程,学生活动质量不高,思维缺乏深度,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情感教育生硬。上述现象造成这样的结果:“看学生,真不累,跟着做,跟着说,要问收获有多少,不敢说。”

从中级意义——锻炼能力来说,大多数课在不同程度、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能力培养。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一定转变,认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结果。本次省优质课有两个课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光合作用》一课中,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处理上,几位教师重视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还要动脑(以往,有些教师认为实验是验证性的,让学生严格按步骤操作就行了,至于为什么按这些步骤去做,没有留给学生质疑和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提出讨论问题,或让学生针对实验方法和步骤提出质疑问题。例如青岛林老师在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做完实验后,让学生针对实验装置、步骤等方面提出质疑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先后提出了“为什么要放到黑暗处一昼夜?酒精为什么变成绿色?为什么要滴加碘液?叶绿素为什么能溶于酒精?”等有质量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分析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这一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淄博赵老师在这个实验的教学设计上则匠心独运,学生做完某一实验步骤后,他层层设疑,引导学生在认真观察实验步骤、现象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分析,揭示知识本质与规律,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如他提出“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一片叶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这个问题后,甲生答“通过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正确结论”乙生答:“遮光的目的是避免阳光照射。”不难看出,甲生思维深度高于乙生。他紧跟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用两片叶来进行实验,而用一片叶呢?”生答“一片叶的各种条件相同,能更好证明实验结论,如果是两片叶的话,这两片叶有不同之处,不如一片叶能说明问题。”学生的回答反映他已透彻理解对照实验的方法,也说明其思考比较深入,把握了知识的本质和规律。又如在让小组回答实验现象时,有一组的实验现象是叶片全部变蓝,赵老师说这个叶片并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植株为什么要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实验实质,此处设计巧妙,突出了对思维深度的考查和培养。在《呼吸作用》一课中,有几位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与上述两位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处。 就高级意义——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而言,达到这种效果的教师屈指可数,他们能在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里,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探究、合作、质疑等)转化为具体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利用自身基本功扎实的优势和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兴趣和潜能,调动其情感,达到教与学的共鸣。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被知识吸引,大部分时间里,他们意识不到还有许多听课的教师,这是教学的高境界。

2、充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效率的课。效率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来说的,对全班多少同学有效率,对好学生、中等学生、困难学生的效率是否相同。二是效率的高低,没有效率就不算是好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有内容的课。”就第一方面来说,有些参评教师关注学生的面不够,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节课实验教学突出,大部分教师准备了充足的实验器材,力求学生都能动手做实验,但是从实施效果来看,有些课效率不高,教师注意了学生形式上的参与,忽视学生参与的质量。具体表现是:当有一组出现实验现象时,教师迫不及待地开始进行讨论分析,其它组的实验结果怎样,教师往往用一句“其它组是不是和这组一样啊!”带过。甚至教师在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时,一些突发事件(酒精燃烧)或错误操作(叶片放到清水中进行加热)未能及时发现或予以纠正。回答问题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这反映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他关注的是优生和学习结果,忽视的是中等生、学困生和学习过程。相反有几位教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现象,都尽可能地予以关注,并给每组以讨论分析发言的机会,个别组实验慢一些,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对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由于大多数学生被予以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比较高。就第二个方面来说,那些课堂整合度和延展度比较好的教师,课堂教学充实而有内容。我理解的整合度是:挖掘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链,进而形成知识网。延展度是: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恰当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两个课题中,有些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出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过程、意义的知识网络,在构建知识网络时,突出了对方法能力的培养,在整合的基础上,努力将课堂延伸到生产生活中,从而使知识鲜活生动,体现STS教育理念,成功的做法如下:(1)在《光合作用》一课开始,有位老师设疑“2003年正值水稻灌浆期,临沂阴雨天连续20天之久,结果造成水稻减产,这是为什么?”,在课尾,让学生联系上述生产实际分析光合作用意义。(2)某位教师通过将森林比喻为大自然的氧吧、出示金色麦田丰收景象的图片,突出光合作用对人类的意义。(3)在《呼吸作用》一课结尾,一位教师结合课件提出水果应怎样贮存?农民为什么昏死在菜窖中?为取暖菜农晚上到塑料大棚睡觉,对不对?卧室放花,对不对?清晨到森林锻炼,对不对?用瓷盆养花对不对?等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考查学生应用能力。

3、丰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既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在本次省优质课评比中,有几位教师过于追求预先教学程序的落实,忽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当这些因素出现时,要么糊弄过去,要么自问自答。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课中,有几位教师在证明植物呼吸消耗氧气的实验中,由于煮熟种子未经消毒,结果往盛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的集气瓶里放入燃烧的蜡烛时,蜡烛均熄灭。一位教师就以失败是成功之母,课下再继续探究一带而过,另一位教师就以装置可能混淆遮掩过去。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困惑依旧是困惑,未能得以有效解决。还有的教师,按预设的教法教学,实验时学生规规矩矩,讨论分析,也很到位,表面上看,教与学的效果都很好,但听课老师总觉有问题,问题出在学生掌握的“太好”,没有困惑,这不免让人生疑,课前师生是不是“交流”了。例如:在《光合作用》一课,学生相关知识储备少,教师至少要做相应知识铺垫,才能顺利地实施教学。但有时,学生实验还未做,教师就让学生讨论“为什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滴加碘液啊?”“叶片为什么要隔水加热啊?”等问题,学生回答往往一步到位,极少有思维障碍,其实初一学生很难达到上述状态,这只能说明课有水分了。与上述情况相反,有几位教师的课很有活力,其表现是:有智慧的交流,有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实验时层层论疑,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还有的教师让学生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开放度大了,不确定因素多了,他们利用这些不确定因素巧妙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其不断迸发思维火花,教学过程不时呈现生机。这样的课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给人以丰实的感觉。

4、平实。“一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不仅现在可以上,什么时候都可以上。……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在近几年的各种课堂教学评比观摩中,很多教师觉得有些课确实不错,但要照搬却困难重重,除了教学观念及行为转变不够外,还与有些课因教学手段、器材的原因,在常态下上不了有关。例如,在《呼吸作用》一课,一位老师运用一种高精仪器,测试装有萌发种子和煮熟种子两个暖水瓶里的温度,这位老师为什么不使常见的温度计,而非要用这种高精仪器呢?我想,还是想出点新意吧!而课堂的新意却不仅仅是靠先进器材达到的。在教学条件手段不具备的学校,应怎样来上好这两节课呢?除了观念和行为要转变,教师还要利用身边常见的瓶瓶罐罐对教材上的实验加以改造和创新。从这一方面来说,参评课也能转化为常态下的课。另一方面,作为参评教师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确实不易。一些参赛者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关注评委和听课老师的反应,人的精力有限,关注他们多,关注学生自然就会少,进而影响了教学过程和效果,例如:在有些课的学生实验中,教师关注较多的是坐在评委前一排的学生,生怕他们操作不当,出现差错。这样一来又怎能胸怀全体学生,达到师生智慧碰撞,生成许多新的东西呢?

5、真实。“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真实也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指标,没有真实,“好课”也失去了价值。虚假的课虽可取得一时半会的成功,但不利于教师树立研究意识,更不利于教师向研究型转变。在几节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的课中,多多少少都有缺憾。例如青岛林老师的课如果能更好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效果会更好。淄博赵老师的课有一定的思辨色彩,但思维活跃的学生不够多,关注全体还不太够,个别问题难度过大,学生思维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泰安梁老师的课如果在某些教学片段上语言再精炼些,联系生产生活再紧密一些会更好。

叶澜老师提出的扎实、充实、丰充、平实、真实启示我们应怎样上好一节课,为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不妨以叶澜老师的五实为标准,扎扎实实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努力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