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生字

2022-09-30

第一篇:8小松树和大松树生字

8、小松树和大松树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三、教学设计评价:

1. 在检查预习环节,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2.在精读、诵读环节,采取朗读、分角色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教与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课文插图、生字卡片、音乐磁带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初读,达到正确、流利

(一) 导入:

1. 课前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大小两棵松树,小松树在大山上,大松树在山下。 2. 提问:小朋友,我们来看看,这儿有两棵松树,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小、位置不同)

师:山上的这棵小一点,我们称它为——小松树;山下的这棵大一点,我们称它为——大松树。

3. 这两棵松树,一上一下,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好好地来学习第8棵。

4. 指读、齐读课题。 (读出松树的大小之分) (二) 初读课文

1. 听故事录音。

2.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分出自然段。(生按要求自学课文,师巡视指导。)

3. 检查自学效果。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评议。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环节

二、精读,达到有感情 (三) 精读体味:

1. 看图说话(引出第一段)

请小朋友看着黑板上的这幅图,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这两棵松树分别长在什么地方?

2. 指名读(读出两棵松树大小、位置的不同) 书上是怎么写的呢,谁愿意为我们读一下? 3. 齐读

过渡:它们两个,一个长在山上,一个长在山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第二自然段

1. 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好动脑筋想一下: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小松树骄傲自大、自我炫耀。)

2、出示句子:

“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 (1)自己读读,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2)指导读好词语:多高、很远很远、你呢

(3)谁能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里面,把句子读好了,读出小松树非常骄傲、得意。 (4)“你呢?”是什么意思?——你有我长得高,看得远吗? (5)自己带上动作、表情练读。 (6)多种形式表演读: 个别读、挑战读、男女生赛读

(7)小松树觉得自己比大松树长得高,看得远,觉得很骄傲,瞧不起大松树。听了它的话,大松树生气了吗?如果你是大松树,你会怎么想呢?

过渡:小松树的骄傲,没有礼貌,大松树都没有去理会,他——没有回答。可是小松树的话被天上的风伯伯听到了,他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 第三自然段

1、自读

2、看插图:谁来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风伯伯?(笑眯眯、和蔼可亲)

3、你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风伯伯非常和蔼可亲? (1)摸着——动作

(2)风伯伯称呼小松树为为什么呀?(孩子) 读好“孩子”,十分亲切、和蔼

(3)引读: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笑着告诉它——孩子,山下的松树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远,那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呀!

(4)你是怎么理解风伯伯的话的? (5)是啊,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出示:小松树看得远不是(),而是();大松树看不远,不是(),而是()。 (6)出示句子: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引导学生用“比”说一句话。

(7)指导朗读风伯伯的话,读出语重心肠的话、宽厚、慈爱。

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是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这番话,你会有什么想法呢?你会感到什么?

2、小松树终于知道自己错了,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3、给“惭愧”换个词,从而加以理解 小朋友,当我们犯了错,你会觉得怎么样?

4、小松树感到很惭愧,那会对大松树或风伯伯说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环节

三、诵读,升华感情、积累语言

(四)创造表演

1、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角色?(3个)

2、以小组为单位,一个读叙述、一个演小松树、一个演大松树、一个演风伯伯。

3、分角色表演读,选出最佳表演组。

环节

四、识字、写字

(五)认识偏旁,学写生字 1.认识3个新偏旁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说出每个字的偏旁。 3.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次”换偏旁记忆。 4.教师范写指导。

(六)板书设计:

8、小松树和大松树 山上 山下

风伯伯

教后记:

为了让学生们分清楚小松树与大松树与大山的位置,我提前做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贴画,课前在黑板上画好大山的简笔画,上课时让学生先“读”后“说”再“找”。“读”就是在文中找出它们的方位,“说”就是用自己的话来复述课“找”。 就是到黑板上来贴图,给两棵松树找到家。这样,通过贴图,调动学习兴趣,让孩子迅速掌握大小松树的位置,为后文的理解作出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 我意识到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学生没能进入角色真正理解课文,当问到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学生只知道小松树错了,说不出到底错在哪里。这是我这堂课中欠缺的地方,以后在教学中要学会从引到放,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受之以渔。,

第二篇:8 小松树和大松树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

1、师:揭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

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宝宝的名字还记得吗? 出示生字:多 你呢 回答 风伯伯 孩子

低头 一颗 喂 摸 拖起来 惭愧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设计意图: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为读好课文、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精读课文

过渡:小松树和大松树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本,读一读这篇课文吧!(生自由读)

(一)学习第一段

1、读过了课文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吗? 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

(设计意图:用贴图的方式,让学生对小松树、大松树所在的位置有更形象的认识,并激发兴趣。)

2、教师引读,学生填空: 出示:山上有一棵( ),

山下有一棵( )。

3、多种促读手段、形式,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天,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山下美丽的景色,心情无比高兴。它看着看着,觉得一切事物都很渺小,就连白云都比自己矮一截,这时不禁得意了起来,小松树对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2、指名读。

3、你觉得他读的好吗?好在哪儿?指名说。

(设计意图:引导孩子将话说完整,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取长补短。)

4、是啊!真是棵骄傲的小松树呢!那我们把小松树骄傲的语气读出来吧!(齐读)

(设计意图:将“读”落到实处,读通,读懂。)

5、(拓展:你呢?)谁还能接着小松树的话再说一说呢?

它为什么这么得意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教师相机板书:长得高 看得远

(设计意图:让孩子站在小松树的角度,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分析如此得意的原因。)

6、过渡:小松树就是这么骄傲、得意,那山下的大松树听到了是怎么做的呢? (大松树没有回答)

7、请你们猜一猜这时大松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大松树为什么没有回答?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感知大松树的形象。)

8、齐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时,一直在旁边观望的风伯伯听到了,摸着小松树的头,忍不住说到:

(出示风伯伯的话)齐读

1、小朋友们再自由的读一读风伯伯的话,你从中明白了什么?同桌位之间交流。 指名说,相机板书:托

2、“托”这个动作你能做一下吗?学生示范。 (设计意图:读一读,做一做,让课堂活跃起来。)

3、(演示)小松树没有被大山爷爷托起来,跟大松树站在一起,你看明白了什么?指名说。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更清晰地明白小松树为什么比大松树看得远。)

4、我们一起做慈祥的风伯伯吧!齐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

1、扩展:小松树惭愧地低下了头。这时他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这棵小松树,你会对大树树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进行想象,感悟情感和道理)

2、那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会犯些错误,能谈谈这些小事吗?(指名说)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将童话中的艺术形象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3、看来,你和小松树一样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

4、好,捧起书,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第四段。

三、分角色朗读全文,融入表演。

最后老师还想和小朋友们分角色读读课文,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小松树的话,风伯伯的话就由女生来读了,准备好了吗?

(设计意图:为了渗透阅读的方法和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在此处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创造性地再现课文,完成朗读积累的任务。)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孩 答

2、指名说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

5、反馈

五、课后作业

1、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表演读一读。

2、请小朋友们回去搜集有关知错就改的小故事,然后与同学交流。

第三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课文中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样子,使学生易于理解故事内容。本课共用二课时来完成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2、根据新课标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巩固生字读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风伯伯的话,知道小松树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4) 教育学生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二、说教法学法

1、读中感悟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自读、品读、表演读、感情朗读,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探究法

采用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能促进学生精神的唤醒和潜能的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根据本课的特点,让学生自主读书、表演、评论,懂得做人要谦虚,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从而感悟课文的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的事?(小松树 大松树 风伯伯)

〔让学生认读生字词,能巩固生字的音和形,同时能使学生更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二)指导朗读,感悟体验。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问: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谁能用“(谁)长在(什么地方)?”的句式说说。

(2)谁来帮小松树和大松树找找家?

师简笔画“大山”,指名将图片“小松树”和“大松树”贴在相应的地方。

(3)齐读第一自然。

[利用贴图和简笔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同时采用变换句式练习说话的方法,让学生感悟、体验,了解同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

2、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来,小松树和大松树是邻居,那它们一定经常在一起说话聊天。这一天,小松树和大松树说了些什么呢?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边读边想:你从小松树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小松树认为自己长得高,看得远,很骄傲。)

(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小松树很骄傲的呢?指导读有关词语。(要读出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多高哇”、“很远很远”应加重语气读。)

(3)让学生说说除了看出小松树很骄傲外,还看出他怎么样?(没礼貌,瞧不起人。)指名读读有关词语,(“喂”、“你呢”等词)让学生学小松树说话的语气。

(4)指导朗读。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把小松树说这些话时的神态表演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读出小松树骄傲、神气的样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对重点词的感悟以及演一演小松树骄傲的样子,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让他们在动情的语文实践中积淀语感,增强体验。〕

(5)看图讨论:如果你是大松树会怎么样?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以后,生气了吗?它在想些什么?

(看图说说)

[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装扮大松树,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引调出来,将自己的做法和大松树的态度进行比较,体会大松树对小松树的爱护和宽宏大度。]

3、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松树心胸宽广,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它是怎么说的?

(1)自由读、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问: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指名说说)

(2)让学生将黑板上的贴图——小松树从“山上”拿下来,与大松树比一比,从而体会小松树之所以高是借助了大山的力量。

[让学生把两棵松树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一比,能够形象直观地了解两棵松树的高矮,使学生更易于理解风伯伯的话。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四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这篇课文。请小朋友们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师板书课题,课题竖向书写,“小松树”三字在上,“大松树”三字在下。“小松树”三字偏小,“大松树”三字偏大。) 谁来读读课题?

老师听出来了,你心中的小松树不大。

小松树是小松树,大松树是大松树,二者大小有别。你读得真好! 齐读课题。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词语,相信大家一定已经认识了这些词语(出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学习生字。

这节课,小松树和大松树也来到了我们班,想和他们做朋友吗?咱们不能盲目交朋友。这节课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对他们有了深刻了解后,再作决定。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

我们先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对小松树会有哪些了解?(师出示第1自然段,生自由读后。)能通过读,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吗? 你们知道课文中的“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分别在哪儿? 学生上来贴图,送他们回家。 谁来把文中的这句话读一读。

过渡:小松树在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师边描述边画简笔画)如果你是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是呀,小松树看到了如此壮观的景象,心里不禁想: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它转脸一看,看到山下有一棵大松树。请小朋友们接着读读第2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生自由读第2节。) 你们觉得小松树怎么样?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相机指导读好“喂”这一语气词)倘若我正着急要用橡皮,却找不到,便对你说::喂,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用用!听了老师这样的口气你心里愿意借橡皮给老师用吗?为什么? 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小松树太认为自己了不起了。小松树说这段话时,会是怎样的表情?

(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了三种不同表情的简笔画:得意、后悔、高兴) 让学生讨论小松树此时的表情,并说说理由。

那我们读课文时就要把小松树的这种傲气、不礼貌读出来。自己试着读读, 小朋友,现在你们就是这棵大山上的小松树了,对着脚下的大松树来说一说。

齐读小松树的话。

师:读了小松树和大松树说的话,你还愿意和小松树交朋友吗?

大松树听了小松树的话会怎样想?

大松树心眼儿真大,宽宏大量,不和小松树计较。可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见了,它是怎么说的?(贴图)

((出示第3自然段,生自由读,指名读。) 谁摸过你的头?

当时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能再舒舒服服地读读这句话吗?(生再读。)

究竟高多少呢?看着图想一想。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指名读,分小组读。

老师这次听出来了,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 风伯伯的话你们听懂了吗?

对,如果没了大山的帮助小松树不可能有这么高。

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就用他们当时的语气来读读风伯伯的话。(学生自读) 指名生读。 风伯伯真慈祥、真宽宏大量。 听了风伯伯的话,小松树会怎样呢? (出示第4自然段,生自由读体会。)

“惭愧”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起来做一做这个动作) 这时候小松树心里会怎样想呢?

现在老师就是大松树,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

现在我就是大山爷爷,你是小松树,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吗?那你们现在愿意跟小松树交朋友了吗?为什么?讨论交流。(现在小松树已经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谦虚的孩子了,我们当然欢迎这样的好朋友。) 老师这儿也有一句话想送给小松树和你们大家。 出示:虚心的人,常想已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已之长。

四、全课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再仔细读读课文,读读风伯伯的话,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第五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第二课时

帅丽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可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学会生字“回”“答”,能正确规范的书写。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规范的书写“回”“答”。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谦虚,不能看不起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进入课文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他们是《小松树和大松树》(齐读课题)

2、老师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词语) 松树 大山 惭愧

孩子 伯伯 爷爷 (读好轻声) 多高哇 髙多了 托起来

指名学生分行读词语,齐读词语。

3、你们知道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家在哪吗?答案就藏在第一自然段中,请你打开书本自己读一读。

二、细读课文,体验感知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

2、谁来把小松树和大松树送回家?(指名学生上黑板贴图)

3、你们是怎么知道答案的呢?(指名读第一段,点红“山上、山下”)齐读

询问过渡:

(1)哪些同学爬过山?当你爬到山上,向山下看去,能看到什么?(看到很远的地方)那里有些什么呢?(树、房子、汽车)你看到的这些东西都变得怎样了?

(2)站在高高的山上,看着优美的景色,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4、山上的小松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非常高兴,我们去听听小松树会说些什么呢?

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小松树它说了几句话?(两句)(出示小松树的话)

2、请你再读读小松树的话,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松树?(没礼貌,骄傲、得意、瞧不起人)

3、你是从那些词语感受到的呢?

4、真是一棵骄傲的小松树,谁再来读读小松树的话,你可以边说边做做动作。(出示小松树说的两句话,指导读)

5、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它很得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大松树。(板书:得意)大松树呢,它听了小松树的话后有什么反应?

6、其实,“大松树”的心里非常明白,小朋友都很聪明,一定能猜出“大松树”想的是什么!(他想,你能看得远,是大山爷爷把你托起来的。要是我站在山上,也会和你一样看得远。)

过渡:小松树的话被风伯伯听到了,风伯伯说了些什么呢?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风伯伯的话。风伯伯是怎样对小松树说的?他做了一个什么动作?(找出“摸”,感受风伯伯的慈爱。)谁也会对你做这样的动作?

2、我们来听听,风伯伯都对小松树说了些什么?

3、小朋友们,你们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指名交流) (1)其实山下的大松树比小松树高。点红“高多了”,指导读。

(2)小松树能看得远,是因为大山爷爷帮助了它,把他托起来的。点红“托起来”让学生做做动作,理解“托”相机板书。

4、是呀,其实大松树比小松树高多了,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你能用“比”说一句话吗?

过渡: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它是什么反应呢? 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惭愧的低下了头,你能学学它的样子吗?

2、从他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这里也有一个词语告诉我们小松树知道

3、自己错了,你能找出来吗?(点红“惭愧”)板书:惭愧。谁能为它换个词?我们在第六课中学到的一个词语(难为情)。这时他会想些什么?(指名交流)

4、请你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好吗?(交流)

5、小松树明白了风伯伯的话,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松树怎样?

6、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现在,小松树变成了一个既有礼貌又很谦虚的孩子。你想和小松树做朋友吗?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朗读,读准字音。

2、出示“回”“答”,看看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

3、指名学生按笔顺说生字,师范写,其余学生认真看。

板书设计

小 松 树 和 大 松 树

你呢 没有回答

风伯伯 托

教学反思

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从三维目标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感情诵读小松树和风伯伯说的话,在教师导读中习得读书方法,学会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思维。

2、在诵读中体会小松树的盲目自大,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

3、在诵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完成这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以“读”为主,使学生融入课文情境。

如何让孩子在阅读中认识到小松树盲目自大的错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问题“你从小松树的话中认为这是一颗怎样的小松树呢?你能试着读一读吗?”让学生抓住小松树话中的“多高哇”、“你呢”、“喂”等重点词语来理解小松树的骄傲和没有礼貌,培养学生读书感悟的能力。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小松树的骄傲自大没礼貌。让学生在以“读”为本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 “以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对低年级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时刻都在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或通过精心设置的导语;或用激励性、挑战性的话语;或在学生朗读之后,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在整堂课中就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在这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

2、联系生活,实现情感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孩子总是带着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参与阅读。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对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孩子的生活知识经验、情感体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之前,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上,他对大松树说话时声音应该怎样呢?在第三段中,我让学生用“比”来说话,这一设计,说的是小松树,实际上调动的是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基于文本,体会到小松树的骄傲之情的由来。但是在语言训练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引导不够,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所以都围绕着“个子高矮”来比较。所以以后还要学着随机应变,打开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说话水平。

这节课中我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 在朗读方面对学生指导的不够,小松树的话充满着骄傲和得意,有一些学生没读到位。利用下节课时间还得多读多练。

2、 对学生的评价语单一了点。以后上课时尽量用丰富的评价语,用适合学生接受的语言进行评价。

上一篇: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下一篇:安全生产的演讲稿3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