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2022-09-29

第一篇: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关系。学生是在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后认识千米的,千米这个长度单位太大了,学生很难形成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生活中体验,才能更好地感知我们的数学,运用好我们的数学,特别是像千米这种抽象又难理解的长度。备课时,我想通过实践活动完成本课教学活动。我计划让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1米、10米、100米分别有多长,从而推理1000米有多长;再实际走一走,感受实际长度。因此,我将本课分成了3大部分。

一、复习导入。

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并让学生用手势比划,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的单位的空间观念。接着提问如果要表示从你的老家到晋江的距离需要选用什么单位呢?学生思考着好像选用这些长度单位都不行,于是引入新课。

二、体验感知。

(1)手拉手活动:让学生思考并到操场上手拉手体验,从小到大、循序渐进,让学生的行为与思维一步步靠近我们需要的大数。

1、一个同学把手张开大约1米长,那需要几个人才能手拉手站成大约10米长的一排呢?

2、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长?

3、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长?

4、沿着100米长的路线走10圈就是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即1千米=1000米,用字母表示是1km=1000m。

(2)走一走:学生通过走一走体验到千米真的很长。

1、让学生沿着1米的米尺走一走,需要几步?

2、10米需要走几步?100米呢?1000米呢?

3、下课时间可以去操场上来回走10圈看用了多少时间。

这里学生通过体验,在原有知识概念的基础之上充分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经验,使学生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生活中米与千米的运用才会灵活。

三、生活中的运用与单位互换。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是学生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但部分学生学完后还不能够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导致生活中运用错误、单位呼唤错误,因此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千米的度量意义。因此在教室里可以利用张开的手大约长1米这种学生容易直观的现象入手,一步步延伸到千米。

有些数学知识必须让学生感受、体验,不能嫌麻烦,学生没有理解的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在做题就不能灵活运用好知识。从这里,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才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二篇:《1千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第三篇:一千米有多长教案(定稿)

《一千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嘉陵小学 马秀玲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基础上,认识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由于千米比较长,学生难以直接观察或者亲身感受它的实际长短,所以千米的空间概念一般需要借助学生对10米,100米等长度的认识通过推想来建立。 “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在地面上量出10米长的一段距离,让学生用自然均匀的步伐走一走,看看可以走都少步。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先让学生借助10米和100米大约能走多少步来解释1000米大约有多长?让后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量一量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千米”的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那么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学校的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从而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拉一拉、走一走、量一量等活动,想感受10米,100米有多长,从而猜想和推测1“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我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从而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知1千米的长度。

教学难点: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我来说你比划。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还记得它们有多长吗?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手指的宽)1分米大约有多长?(一搾长)1米大约有多长?(一踱长)看来你们对这些长度单位不但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能比划出它们的长度,你们太棒了。)

当测量或形容比较短的长度时一般我们用米、分米、厘米、毫米。我们在测量比较长的长度时一般用什么单位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千米有多长”(板书)。

二、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活动一:体验10米有多长?

师:那么老师想问,请问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0米大约有多长吗?你有办法吗?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商量商量。确定好了的同学用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商量好了。说说你们的想法,怎样表示10米有多长?

预设生:几个人手拿起来,一个同学大步走10步,10人手拉手。 师引导:1米有这么长?你能表示出10米有多长吗? 师追问:那这个10米长准不准呀?你们说了可不算,咱们来量一量。(注意要从一个小朋友的中指尖开始测量)现在你能说说从哪里到哪里是10米?那么10米大约有几个小朋友手拉手这么长?

(2)、感受10米大约有多少步?

师:10米长的距离请同学来走一走,大约能走多少步呢?你们来猜一猜。预设生:各种不同的回答。师:这个差距还是挺大的,那我们听谁的?生:叫一个同学走一走。走路时应注意:

1、从起点开始,沿尺子走过终点再停。

2、按平常的步子走。

3、通常要多走几次。

师追问:叫一个学生走,其他的同学干什么?对你们就数,看看他一共走了多少步?

结论:通常二年级的学生如果要走10米大约需要20步。

(3)、请同学们估一估一个教室有多长,比10米长还是十米短? 活动二:感受100米有多长?

1、请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想一想)够不够100米,若要够100米,则需要多少人呢?

师提问:全班同学手拉手,够100米吗?给你们一点点时间和同桌说一说到底够不够?引导:10米大约有9个同学手拉手,100米约有几个同学手拉手?怎样想的?

2、100米大约有多少步?

师:还能用什么方法解释100米有多长吗?刚才我们知道了10米大约有20步,100米大约有多少步?40步大约有多少米?(你能给同学解释一下吗?)

活动三:估计1000米有多长?

(1)、在10米,100米的长度的基础上,猜想推测初步感受一千米的实际长度?

师:刚才说100米大约要走200步,哪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呢?(不用讨论,说吧)预设生:2000步,还需要900人手拉手。 追问:大家想想这一千米怎么样?对太长了。想一想老师想让你们在一个空旷的地方测量出一千米,不用尺子,你们打算怎样测量?

预设:900个同学手拉手,10个10米的尺子,走2000步。 (2)感受生活中的1000米,再次解释一千米

师:提示“操场的跑道长100米,有几个这么长就是1000米?”引导学生体会10个100米就是1000米。

眼体育长跑一圈400米,跑多少圈就是1000米?一个游泳池长200米,有几个来回就是1000米。

(3)、关于千米的知识你还知道了什么?米和千米有什么关系呢? 结论:1千米=1000米(引导学生要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活动进行数学教学,引导他们从中获得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去开发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生动的数学活动中学到新的知识。)

3.根据生活经验,再次感知1千米有多长。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过度语: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是?你能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吗?

1、化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要联系生活实际填)

3、智慧摩天轮。

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了10米,100米有多长,从而研究了1000米的长度。

五、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第四篇:《桌子有多长》教学反思

在讲过研讨课后,我再次审视自己的课堂,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交流。我的设计理念:

本课“桌子有多长”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开展要注意两点:①突出究性活动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②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框架是:

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

桌子有多长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尺子估测与测量实物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独立探究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操作与感悟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实践的合作者,问题思考的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的设计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适当加入一些和数学有关的历史小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情感。

每个单元的起始课,或某个知识的起点往往都有一些生活的原型,或者历史发展的变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契机,收集一些简单的历史小知识,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所以我在课堂中加入了古人身体上的尺子、关于“度量衡”统一的故事。

我的执教感受:

1、课时的重新划分。

课堂上我和学生的互动较好,也一直在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充分观察、发现、尝试、操作的基础上,我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厘米、感受估测的策略、掌握测量的方法。但是课堂上只是把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再进行知识的巩固和练习,没能处理一些书上的练习。所以我在想,本课是否可以作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只讲到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第二课时再感受几厘米、测量方法、估计有趣物体长度、感受估测的测量。

2、更多的活动帮助牢固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建立1厘米表象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找身边的物体,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是否可以增加让学生用手在纸上画1厘米的线段,是否可以增加剪出1厘米的纸条等。甚至利用自己剪的厘米小段,让学生合作在白纸条上作出自己的“小尺子”,画刻度,标数字。

第五篇:《一分有多长》教学反思

《一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于时间这种抽象概念认识的比较少,要让他们弄清楚时针、分针、秒针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训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抓住学生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

在课始之前,先播放一段学生们熟知的《熊出没》,在动画片播放了一分钟时按下暂停键,这时候同学们那种意犹未尽和好奇的心情就被调动起来了,达到了让他们全神贯注进入这节课学习的知识的效果,随后引出课题。再按下播放键,让同学们再次感受一分钟有多长,为后面学习分秒关系做铺垫,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

二、

结合实际,设计活动,多种感官参与,激起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感受一分钟的长短,比如:一分钟心跳能跳多少下;一分钟拍球能拍几次;一分钟能写多少个自己的名字;让学生上台数60秒,看谁最接近一分钟。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对学习的主动性

大大提升。在这种自主学习、探究、体验一分钟的长度,初步建立了一分钟的概念。

三、

关注学生,体现主体,情感激励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

课堂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况下,去透过学生的情感来激励思维,让学生伴着情感起伏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自己做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比如提问学生:“一分钟长不长”,有同学回答:很长,有的同学回答:太短了。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感受,此时学生各抒己见,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结束后,我也反思到了自己的不足,课堂还要再开放一些,因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应该再举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例子,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一分的意义和一分钟的重要性。

上一篇:安全标准化规章制度下一篇:音乐教师述职报告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