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内部管理上的弊端日益凸现。经济效益审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宁波市大型民营企业为例,对其经济效益审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发现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向发展提供借鉴。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服装企业内部审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服装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1:

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缕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从无到有的纵向案例分析,梳理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以设立内审部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推动企业规模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中小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构架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的地位及重要性日益突出。各种准则、规定及现有理论研究结果均表明,有效的内审能够防控企业经营风险,并在改善公司治理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内审对于企业经营的作用研究多限于上市企业范围内,对中小型企业关注较少。另外对于中小企业最关心的经济效益问题也少有涉及,耗费投入设立内审部门究竟能否为中小企业效益提升做出贡献也未有定论。然而中小企业作为目前社会创业创新的重要组成,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却存在着新旧更新快、市场竞争力差、筹资难等多种问题,急需引导和推动内部改善。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转移至中小企业当中,采用对某中小企业内审案例分析的方式,梳理内部审计对推动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以设立内审部门、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为切入点,为中小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建议。

一、内部审计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现代内部审计最早产生于美国,目前国际上针对内审较为权威的定义来源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即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我国在201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也同样对此有所阐述,内涵基本一致。

经济效益简单来说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获得的效益,在经济学层面定义为: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他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企业所处客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即外部因素;二是企业自身经营效果的好坏,即内部因素。由于绝大部分企业无法左右其所处外部环境,所以一般提高经济效益都从企业自身出发,即通过提升内部经营效果来提升经济效益。我国财政部在1995年就制定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帮助企业定量衡量自身经济效益变动情况。其包含如下10个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该体系综合考虑了企业自身经济效益及创造的社会效益,是目前较为通用的企业经济效益定量评价方法,同时本文也将利用对上述指标的测算,来定量衡量案例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动状况。

通过内部审计及企业经济效益涵义分析,不难看出二者是存在促进关系的。首先,内审工作最初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控经营风险,改善公司治理效果。而企業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即为企业经营效果的表达,内审作为维护高质量经营效果的重要保障,对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其次,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内审工作理念已逐步由定义中的“风险评价”转变为“增加价值”,即更多的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经济效益。这说明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经济价值方面是存在实践意义的。

二、内部审计对于提升C企业经济效益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企业概况

C企业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于2011年12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万元,从业人员100人左右,是一家经营服装、鞋帽、百货零售的综合商业实体。经营方向是在县级地区开立小型综合商场,通过出租商场摊位、对所售商品抽成来赚取收益,该企业旗下目前共有3家商场,W县2家(营业中)、L县1家(暂停营业)。

(二)案例企业经营概况

1.2015~2018年财务数据概况(表1)

2.重大经营动态

(1)2013年C企业大力投资进军L县,在当地采用与W县一样的经营模式设立小型综合商场。此决策由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共同协商达成,并与当地房产开发商签订了房屋租赁合同,但却遭遇该房产商一屋多租的行为。C企业因此陷入与该房产商及另一家商户的司法纠纷中,L县的商场经营受到持续干扰和阻碍,在2018年初暂停营业。

(2)S某为C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之一,为总经理的亲属。在2015年末公司聘请外部审计查账过程中发现S某擅自挪用公司商户缴纳的柜台费约15万元且未能补足,鉴于其与公司总经理的亲属关系,公司未对其进行起诉,但已经将其开除。

3.内审部门工作

内审部门于2016年初成立,人员构成为公司新招录的2名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及1名原财务部人员,该部门定期直接向总经理及副总经理汇报内审状况。成立的直接原因是2015年末发生的财务人员S某挪用公款事件,另外外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公司年度审计时发现公司整体经营架构不合理,部门之间业务划归不清晰, 用印盖章、重大决策等事务审批流程不健全或是没有审批,因此建议C公司设立内审部门自查以改善公司治理,以提升公司整体价值。内审部门成立后所做工作如下:

(1)向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等管理层提出建议,完善公司组织架构,明确部门职责及人员分工,做到权责分离。主要变动有以下三处:一是增设内审部门,定期直接对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汇报公司审计状况。二是由副总经理直接负责行政办公室工作,同时增设各部门领导审批金额上限,超过上限的审批必须通过行政办公室提交副总经理及总经理审批。三是成立重大决策评议组,组内成员除了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外还有各个部门负责人。但凡涉及公司重大决策均需通过评议组商讨通过。四是合并商品管理部和运营部为商管运营部,减少商品管理和货架管理冲突。管理层接受以上建议,并在2016年末更新了部门架构图(图1)。

(2)与公司外聘咨询人员一起负责L县商场的专项审计和项目审核工作。发现以下主要问题:①由于L县商场陷入司法纠纷,日常经营常受到另一家商户干扰,在2015年短暂盈利后开始不断下滑,诉讼费用沉重,需靠借款及动用W县营收去补给经营。②该商场柜台空租率常年为40%左右,部分楼层已无商户入驻。③存在严重财务审批不规范的情况,有越权行为发生。鉴于以上情况,C企业内审部门及外聘咨询人员在2016年末向C企业重大决策评议组提交了建议撤销L县商场的报告书,以帮助企业甩掉亏损包袱,尽快偿还贷款。决策层通过了撤销L县商场的决议,并于2017年起开始处置剥离该部分资产,并且将所欠贷款逐步弥补,截至2018年末L县商场已暂定营业。

(3)定期向C企业提交内部审计报告,对商场整体实施流程监督和审查,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予以提示,比如已提出要求客户结账必须通过商场收银台而非商户本人(为避免商户私自收钱躲避商场抽成),给与客户折扣必须由当日商场值班经理审批(防止恶意折扣)。

4.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变动情况

根据表2,2015~2018年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分析如下:

(1)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自2016年起持续上涨,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主要得益于管理层在接受内审建议后,逐步剥离了L县商场的部分资产,偿还了为其投入的借款;同时W县商场也停止对L县商场的支援,提升了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内审对收入流程加强了风险把控,在暂停L县商场经营的同时C企业整体收入并未出现剧烈下降。

(2)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流动比率、存货周转率在2017年均有所下降,但在2018年末已有所回升且基本已达到或高于2015年对应水平。据此可见L县商场停止营业并未使C企业整体的资本回报有所降低,同时由于抛售了部分资产偿还了专项借款,企业整体的资产流通性也有所增强。

综合以上指标分析可见,虽然成立内审部门导致了C企业2016年的成本略有上涨,但是其对于维护企业整体健康运营、稳固经济效益的作用却较为显著,可以说内审工作直接影响到了该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根据企业规模适当投入设立内审部门、开展内审工作是一项较为必要的选择,尤其是对于规模扩张中的中小企业,更应吸纳优秀的内审人才进行全程的风险把控,以防止盲目扩张带来恶性后果。

三、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影响分析

通過对C企业内审部门的工作成果分析,可见内审工作对于中小企业推动企业架构改进、进行企业绩效审计、提高整体人员素质、把控企业经营风险并发掘经济增长潜能等均具有影响,而这几项工作完成的好坏又都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变化。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良好的内审工作能够使中小企业不断完善经营架构和内部制度

我国中小企业多是家庭作坊逐步成长起来的,在部门及人员设置上也多是考虑企业负责人亲属,较多业务活动都是为老板服务而非为公司本身服务的,这样的公司结构和人员配置直接导致很多重大决策都是由公司总负责人一人拍板决定,缺乏公司整体必要的群体审议和审批,而往往这样的决策由于缺乏商讨会使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内部审计机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相关规定,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通过审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组织层面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因此在日常内控审计中能够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内控环境,形成内部监督体系,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也能减少因亲属任职、舞弊等导致的越权、过度审批等情况,避免出现一人专权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

(二)良好的内审工作能够对中小企业进行绩效审计并帮助其进行决策

内审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即为绩效审计,包括对企业整体绩效及特定项目绩效进行审计。首先,高效的内审工作能够从经济型、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帮助企业利用最少的资源损耗生产出最大的经济成果。其次,在针对特定项目进行审计时,能够对项目预计达成目标进行实时跟进,及时发现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预期不能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损失进行估计,以帮助企业经营者进行下一步决策。

(三)良好的内审工作能够提高中小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有效的内审工作能够提升在职人员的素质。中小企业一般以企业负责人及其亲属为核心进行人员发展,这就不可避免会导致舞弊风险的出现。有效的内审工作则能够发现各个业务部门存在的舞弊可能并对应到直接人员,这样无形中会规范和提升各在职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其次,对于离职人员,离任审计则能较好的对离任人员的工作结果进行审查,避免给企业留下潜在风险,同时帮助其做好与企业的交接和信息保密工作。

(四)内审工作能够在把控风险的同时发掘中小企业的增长潜能

内审工作涉及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经营环节。高效的审计工作不仅能够把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点,同时也能对企业现有所占用的资金及资源状况进行盘查,了解盈余或短缺状况,挖掘企业富余资源,供企业决策层开拓新市场或增加现有规模下的经济效益。

四、针对内审工作对中小企业的建议

(一)依据企业规模适当开展内审工作

中小企业的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尤其是初设的小型企业,如果是业务不繁杂的情况下,还是需要精简部门机构以降低成本。如需逐步开展内审工作,可以暂由公司某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简单的稽核工作以免出现重大风险,待企业整体规模扩大时再设立独立的内审部门。这样循序渐进的内审工作不会给初设企业带来太大的经济负担又能较好的把控风险。

但是对于已初具规模的中型企业而言,内审部门需尽快设立并开展工作。因为中型企业相比小型企业来说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面临着更多的扩张的机会,更容易出现因为盲目决策导致的重大经营失误,所以此时必须需要有内审工作的保驾护航,才能在企业经营路上走的更远。

(二)内审人员应是企业从业人员+审计经验人员组合

内审部门在初设立时应由企业之前负有督察功能的负责人来牵头组建,这样可以避免新成立内审部门出现无从下手的状况。但并不建议完全由公司已有从业人员充当内审人员,一是非审计专业人员会影响审计效率,二是完全来自公司内部则也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

因此初设立内审部门时,除了已有负责人员外,应按照公司业务规模对外招聘已有审计经验的人员,这样不仅能使整个部门迅速熟悉企业业务,而且还能有效、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

综上,内审工作对于中小企业推动企业架构改进、进行企业绩效审计、提高整体人员素质、把控企业经营风险并发掘经济增长潜能等均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工作质量的好坏又直接体现在了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中,反映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变化。但同时也建议广大中小企业应量力而行,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规模进行内审部门设立,合理安排内审人员设置。

主要参考文献:

[1]颜家英.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机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2):168-169.

[2]黄文.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价值的提升——以中国移动A分公司为例[J].商业会计,2018(09):105-106.

[3]刘昶,李治堂.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18(07):98-100.

[4]王珊珊. 增值型内部审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天津工业大学,2018.

[5]陈莹,林斌,何漪漪,林东杰.内部审计、治理机制互动与公司价值——基于上市公司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6(01):101-107.

[6]毕秀玲,杨舒怡.增值型内部审计对我国内审人员素质的要求[J].会计之友,2015(05):119-121.

[7]姚卢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18(06).

作者:苏媛

服装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2:

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研究

摘要: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民营企业的壮大,内部管理上的弊端日益凸现。经济效益审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宁波市大型民营企业为例,对其经济效益审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总结成功经验,发现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向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管理审计评价标准

作者简介:

李成艾(1979-),女,湖北松滋人,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讲师

一、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必然性

(一)经济效益审计是民营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民营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民营企业在创立之初一般规模较小,业务简单,且以家庭企业形式出现,企业成员以血缘和亲缘关系为依托,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具有天然的自我约束,内部效益审计不重要。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日渐复杂,企业管理层次逐渐增多,家族管理的难度与日俱增,决策失误频繁给企业造成损失,客观上要求审计工作由合规性审计向效益审计发展。民营企业没有主管部门,一方面在管理上缺乏指导,另一方面也为实施严格高效的自主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以产权为主要纽带,通过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方式组成企业集团,母公司不仅是集团的核心企业,而且是其全资、控股和参股等子公司的出资人,对企业集团统一的资本运营活动起着主导、控制或影响作用。在多层受托经济责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子公司对母公司,负有受托经济责任。集团必须拥有对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控的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全面的经济效益审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经济效益成为关系民营企业生死存亡的主要因素,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审计署2003年的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水平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企业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要求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工具,不应局限于财务审计,而应扩展到企业计划、决策、生产诸方面;不应只注重事后审计,而应扩展到事中、事前审计;不仅在查处违规舞弊方面履行好职责,还要在促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延伸了审计的范围,拓宽了审计领域,还保证了审计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完善了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

二、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

为了解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总体情况,本文选取了宁波市三家大型民营企业,对其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好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重点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经验总结提出分层审计的理念。韵升集团在将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划分为战略管理、一般管理控制和作业管理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认为经济效益审计也应该按三个层面进行——决策审计、管理控制审计和作业审计。决策审计是最高层次的,属于事前审计,主要审计决策合理与否,决策程序科学与否,可行性分析的依据是否充分客观,包括合并收购审计、年度经营预算审计等。管理控制审计是看控制流程的设置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管理风险审计等。作业审计是一种微观审计,包括人力资源审计、生产瓶颈审计、生产成本审计等。金田铜业的管理部门职能审计。金田铜业由公司人力资源部为各管理部门制定了一整套职能管理制度,审计部在年度计划中确定被审计部门,审计时首先研究被审计部门的职能规定,其次通过部门的“工作总结”、“部门考核表”、“工作记录”等资料,审查职能履行情况。另外,还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实地检查”进一步落实有关情况。管理部门职能审计完善了职能规定,对职能设置的纰漏、重叠和不切实际的地方加以修正;促进了职能履行,市场发展部接受了审计部“加强领导力量”、“加强制度建设”、“考核指标与职能规定匹配”等建议,职能履行有了明显改善;规范了管理行为,如对品质部的审计中,提出了“原辅材料验收人员管理制度”、“水暖产品检验规程”、“贵重器皿保管制度”等建议,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雅戈尔的资源利用效率审计。雅戈尔集团审计部充分利用对企业情况熟、底子清的优势,在对企业制度监督落实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潜在效益,向企业管理纵深发展。如审计发现服装厂用于熨烫的蒸汽,原作为废汽排放,如果通过专用管道进行回收,可供企业食堂日常使用。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成本高,做好员工福利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利用工业用蒸汽的回收利用改善广大员工的生活和后勤工作。这一审计发现和建议不仅使员工受益,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达到了双赢效果。

(二)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1)家族式管理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家族式管理是当前民营企业的最大特色。家族企业内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一旦家族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超过亲缘的维系力,企业就会分裂甚至破产。内部审计在复杂的关系网中,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和处理好集团内部的各种关系和行为。从审计机构的设置看,三家企业的审计部都是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审计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工作的开展容易受领导人个人意志的影响,不能保证审计的客观公正。经审计部门负责人介绍,在审计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上审下”,审计对象主要是下属子孙公司和二级单位及其高管人员,极少涉及集团本身各职能部门和集团领导人,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其职能。这三家民营企业虽然已开始尝试经济效益审计,但一般都不使用“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因为,审计人员认为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仅着眼于真实合法性,而经济效益审计的核心在于创造效益,审计部门不能直接创造价值,也没有超然独立的地位,不敢也无力承担风险。(2)缺乏相应的法规支持和工作指导。关于内部审计,我国《审计法》规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并进行内部审计”,而对民营企业如何建立完善内审机构和内审行为等没有规定,致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没有普遍开展,只能参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模式,明显带有国家审计的痕迹。对于经济效益审计,则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审计署2003年公布的五年工作规划中,虽然明确提出效益审计是审计工作水平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今后五年应当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但是没有出台关于实施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指南,对审计对象、内容、审计程序、审计评价标准没有指导性规范,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极不规范。(3)审计范围有待突破。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仍停留在财务审计上,主要进行查错防弊。虽然雅戈尔、韵升和金田这些企业都在尝试经济效益审计,但从审计的范围、程序和效果来看,仍然集中在传统的财务审计上,开展的管理部门职能审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审计,最高层也是最关键的决策审计也没有付诸实践。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投资主体、经营规模、经营环境和经营风险都在发生变化,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如何

真正由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移,成为目前民营企业的一大难题。(4)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极高,不仅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迅速发现、辨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与上下级部门和同级部门之间有效沟通合作的能力。目前审计人员虽然学历和职称都在不断提高,但知识结构单一,只具备一定的财会知识,缺乏计算机网络知识、审计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在人际沟通、分析问题能力方面都不能有效满足经济效益审计的要求。(5)缺乏科学合理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是重点也是难点。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和审计的威信,也将导致依据评价结果作出的各种奖惩措施和经营决策的错误,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就所调查的企业而言,由于经济效益审计没有全面展开,没有完整的评价标准体系,使用的评价标准是参照一般内部审计评价标准的规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评价标准单一,多重视定量评价,而忽视定性评价,内容主要是财务分析方面的,缺乏对经营管理活动的评价指标。

三、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完善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属于企业的职能部门,独立性较差,这是影响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阻碍因素。要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首先必须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对于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型民营集团企业,因其内部组织结构复杂,管理层次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主要对集团经济活动及总经理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配备总审计师,直接向董事会负责,集团内部各经营单位可以根据需要派出审计特派员或设置直属的审计部门。而对于规模较大但经营模式单一的民营企业,因其内部管理结构比较简单,管理层次较少,可直接在董事会下设审计部室。家族式的民营企业,则可在总经理领导下,设置审计室,对总经理负责。

(二)完善经济效益审计法规制度,加强审计工作指导国家应该加强内部审计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使得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法律保障。经济效益审计除了要严格遵守《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规外,还应该有专门的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法律规范作为参考和指南。民营企业内部在审计法规的指导下,要制订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高效的经济效益审计办法。将经济效益审计纳入企业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明确规定经济效益部审计的职权、责任、工作范围、行为规范等,使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虽然我国没有强调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但由于民营企业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国家审计机关应将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纳入其指导和监督的范围,对审计标准、审计对象、审计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扶持和指导工作,统一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扩展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积极开展经济效益预警审计。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大多仍停留在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只能对发生的问题作出处理,但损失的造成往往无法弥补。事后审计的“遗憾”可以通过开展经济效益预警审计来完善,形成审计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闭环管理,达到审计预警、审计控制和结果处理三重目的。审计预警功能的作用远超过事后发现,可以防范各类风险,通过采取预防纠正措施,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开展经济效益预测审计要在事前做好审计调查,将真实性、效益性相结合,在审计目标上突出效益审计,把以前年度的潜亏、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管理不善、决策失误等造成的损失列入审计重点。大力推行管理审计。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查错防弊,发挥保护性制约性作用,并不能直接协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开展管理审计可发挥“增加价值”的作用。它是通过对所有的管理活动包括组织机构和职责分配、公司战略制定与实施、营销分析、持续发展能力、公司防范风险能力、资源运用等进行审查和评价,从而推动企业提高效率和效益。管理审计包括管理过程审计和管理部门审计。管理过程审计是指以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等管理职能为对象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其通过对各种管理职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估,以考查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素质的优劣以及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并针对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对控制职能的审查,主要应查明有无健全和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各项控制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其实际效果如何等。管理部门审计,是以企业的各管理部门为基本对象,通过对企业各管理部门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及其履行状况以及管理人员素质的审计,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活动。对财务部门的审查,应查明会计工作是否遵循了会计法规,有无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进行资金的筹措,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

(四)提高民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人员素质经济效益审计涉及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全新工作,对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极高。目前民营企业内审队伍的总体状况是财务收支审计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但缺乏效益审计知识。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顺利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要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充实到内审队伍中来。人员的选择不能局限于会计人员,还需要工程人员、生产工艺人员等各方面、各层次的人才。在可能的条件下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吸收那些既业务精、能力强、技能高,又熟悉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熟悉生产工艺、经营管理,既精通财务会计审计业务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进来。二是要加大对内审人员的培养。为了适应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全力打造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包括举办培训、资格考试、工作与学习互动以及内审人员相互学习,让内审人员成为与时俱进的复合性人才。三是要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参与具体审计工作的人员必须精诚团结。所以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如建立审效挂钩的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内部审计人员切身利益,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等,尽可能地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

(五)完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制度要使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审计结果较为客观、全面和准确,就要建立完善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中要遵循如下原则:全面性原则,指标的设计既要能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又要能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科学性原则,既要考虑指标自身的合理性,又要结合企业实际,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简略、清晰,便于操作和考核。根据上述原则,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应由以下内容构成:反映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指标。可从管理人员的技术构成水平,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有效,决策程序是否科学、合理等方面进行。也可以将其分为各种要素,并采用评分法加以量化,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来评价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根据负债期限的长短,分别设置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评价指标。可参照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偿债能力指标,结合企业现金流动情况进行。设置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获利能力的指标。该类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主要包括:保本作业率,保本销售额(量)与实际销售额(量)之比,该比率越高,经营风险越大;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量)与实际销售额(量)之比,该比率越大,企业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经营杠杆率,企业利润变动率与销售变动率之比,该比率越大,利润的变动越剧烈,经营风险越大。营运能力评价指标,主要从资源利用角度进行;人力资源营运能力评价指标,包括评价人力资源的技术构成和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经济资源营运能力评价指标,集中体现于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贡献程度,可设固定资产有效利用率、流动资产周转率等指标。

作者:李成艾

服装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篇3:

服装企业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建设实践探究

[摘    要] 服装企业属于传统类型企业,随着电子商务及数字经济的发展,服装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明显和重要的变化,这不仅仅影响了服装企业的对外市场行为,同时也对其内部经营管理带来了一些明显的影响。财务管理与业务融合就是其中之一。业财融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企业适应当下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体现。如何更好地促进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服装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服装企业;业财融合;信息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26

0      引    言

业财融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是企业在未来做好财务工作,提升自身内部经营效率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作为传统行业中的传统组织形式,服装企业在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的冲击下,在经营管理的诸多方面已经进行了明显的适应性改变和创新,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众多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鉴于此,本文在详细阐述当下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建议,以期能够为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带来有益的启发。

1      当下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1.1   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基础不够扎实

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往往需要基于一定的基础,例如信息化基础、制度基础等。当下我国众多的服装企业虽然在业财融合系统建设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进步,但是在最基础的建设环境方面还处于不够扎实的状态。信息化是业财融合系统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服装企业都已经建立起了自身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但是在建立的针对性和应用的力度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同时,不同板块之间的信息化系统联动机制和系统接口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进度达不到预期,这就给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制度基础方面,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需要基于一定的制度体系,以制度体系来作为总体指引,通过目标导向来引导和规范具体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提升业财融合实施的战略高度和宏观统筹能力。

1.2   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人才储备不足

总体来看,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对于执行者的技术技能水平以及实践经验具有较高要求,并且这种要求一般来说是具有复合性的。因此,在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过程中,系统建设人才、业财融合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需求和要求将会进一步提升,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一些服装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实际小、人才队伍建设意识不足等原因,对于业财融合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工作尚未达预期,最终的实践效果也不达预期。比如在系统建设人才方面,多数服装企业都是通过将建设工作外包给相应的技术咨询公司,以此来提升建设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在此过程中一般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选择一个相对靠谱的服务公司,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实现服装企业对于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求,并且能够高效的实施;另一方面是如何保障后续的更新、升级、维护等服务工作能够有效推进,而不是进行一锤子买卖,这对于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1.3   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目标不够清晰

一般来说,服装企业在进行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过程中,首先是要设定一个建设和应用的目标,也就是说服装企业建设和应用该业财融合系统是为了解决什么难点问题或者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管控效果等等,通过目标的设定,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盲目性,避免盲目建设带来的低效无效。在此基础上,服装企业如何制定出一个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目标,也是服装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若目标设定的过高或者过低或由于攀比建设、怠于建设等,都会导致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成本效益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我国众多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目标的设定存在量化程度不够的问题,由于更多的是通过定性化的方式来描述,由此带来执行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追踪的操作性不强,最终目标实现与否的评价也不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工作难以落实,影响相应的合规性保障和积极性调动。

2      服装企业优化提升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对策建议

2.1   夯实与健全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基础环境

对于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来说,其优化和提升的首要条件其要做好基础环境的夯实工作,包括信息化设施基础和制度体系基础两大方面,做好基础支撑,为服裝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在信息化设施基础方面,这是我国服务企业当下面临的重大短板。我国服装经济形成历史长,市场充分竞争程度高,除了极个别的龙头企业外,绝大部分的服装企业规模都十分有限。在此情况下,信息化建设就成为了这些服装企业的非必需品。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更加简洁高效的经营管理来实现管理成本的更好控制,以此带来新增效益,但是对于这些规模较小的服装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可能远大于由此带来的管理成本节约。由此,促进服装企业做好信息化设施基础建设的一个需要突破的关键点就是“算好这一本经济账”。一个可行的方式是服装企业更多的采用云服务而不是要在企业内部实实在在地进行信息化的硬件设施部署,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具体业务情况进行有选择的系统功能模块定制,以此来尽可能地降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成本,降低信息化建设门槛。在制度体系基础方面,服装企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通过历史经验的学习来对当下的制度体系经营必要的不断的完善。同时,外部先进企业的先进经验也是可以加以学习利用的,但这种学习利用一定是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和全面性的。二是要时刻保持与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联动,当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相关的制度体系也要相应的发生变化,以此来做好环境变化的应对,降低潜在的风险概率和损失。综上,通过信息化和制度两个方面的基础夯实,能够为后续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支撑。

2.2   强化与完善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人才基础

系统建设人才是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系统建设的专业性和投入的一次性程度,这都决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服装企业自身拥有相应的系统建设人才和建设能力,而是通过外包的方式来引入相应的系统设计与建设提供商。总体来说,业财融合与传统财务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需要执行人员在传统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转变管理思维和技术工具应用,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学习和加深理解。从这个角度讲,业财融合的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对于服装企业的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服装企业夯实人才基础,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大力引进相应的高水平人才,迅速提升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的效率和效果;二是要加强对于既有财务管理团队的培训工作,深刻融合业务管理相关内容,充分挖掘企业已有人才的潜力,从长期看也是降低服装企业人才综合成本的重要方式。

2.3   调整与优化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目标设定

目标设定是服装企业做好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重要基础,一个合理的目标设定,不仅仅能够为服装企业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带来较好的宏观指引,同时也是作为最终业财融合管理效果的评价基础。如何设置一个相对科学的目标,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好目标的阶段性分解工作。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不同的细分领域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导致其业财融合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进而导致在业财融合系统建设过程中会有所差异。例如对于快时尚企业来说,如何保持较高的周转更新效率,如何保持紧跟当下的时尚,都是业财融合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鉴于此,在业财融合系统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于营运效率等指标的关注,并积极反馈至业务执行过程,为业务运营的优化提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由于目标的设定一般都以一个体系的形式呈现,而不是仅仅设定出终极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分解,有利于在业财融合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设计。二是要努力提升目标的可量化程度。只有设定了可量化的目标,才能很好地实现目标分解,才能够为后续的执行评价提供明确的对比标准。量化指标的设定一般需要基于对业财融合预期效果的准确把握,一般是基于服装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也需要掌握一些量化操作的具体方式和工具。不同的服装企业其在具体的量化目标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并不建议一味地照搬和套用,在参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3      结    语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其业务模式相对较为清晰,财务管理工作也处于有序提升过程中,在此背景下,做好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对于服裝企业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具体来说,服装企业可以从夯实信息化和制度基础、夯实高水平人才基础、夯实目标设定基础三个方面着手,结合服装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切实地采取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最终实现其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优化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婧婧.业财融合下的企业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研究[J].会计之友,2019(12).

[2]刘曼.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J].中国市场,2016(33).

[3]袁敏.业财融合问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20(1).

[4]赵美荣.业财融合嵌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应用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7).

作者:吴晓霞

上一篇:燃气汽车发展研讨论文下一篇:金融体系适应效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