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年习俗范文

2022-06-05

第一篇:中国新年习俗范文

新年民间习俗

新年民间习俗的感想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二篇:新年习俗变迁调查问卷

籍贯年龄 1您家乡有哪些春节的风俗?

A、迎喜神、财神B、贴春联、年画C、顿白肉D、拜年E、炸豆腐F、蒸馒头G、守岁H、糖瓜儿粘I、放鞭炮J、猜灯谜K、逛庙会L、压岁钱M、包饺子N、祭灶、祭祖先O、吃年夜饭P、吃年糕Q、宰公鸡R、扫尘

2、您对于家乡过春节的祭祀风俗及礼节(如:迎送灶王爷等)有足够的了解么?

A、相当清楚B、有一定了解C、完全不知道 3春节拜年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A、打电话B、发短信C、E-mailD、上门拜年E、不拜年

4您喜欢以哪种形式过新年?

A、旅游B、在家呆着C、走亲访友 5您感觉春节里有一些不良的习俗吗?若有,请选择

A、赌博B、上网时间过长C、铺张浪费D、其他 6对于现在的那些新式的新年习俗(如:旅游,网上拜年)你持什么态度?

A、很支持B、不支持C、无所谓

7您认为现在过年的习惯于与过去相比怎么样?

A、缺少很多传统环节,变单调了

B、更加简单,符合现代生活方式

C、没什么感觉

8你们一家人是否聚在一起看春晚?

A、 是B、否

9对于一些地方过年禁止放鞭炮的规定你又什么看法?

A、赞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减少火灾发生率

B、反对,这是千百年的习俗,不放缺少年味儿

C、无所谓

10有人建议延长春节假期,您有什么看法?

A、赞成,让一家人有更长的时间相处,享受春节

B、反对,很多职能部门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正常生活

C、无所谓

11你们家乡有什么特殊的春节习俗

第三篇: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中国婚礼习俗仪式,中国婚礼流程,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 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

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

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

四、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

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十

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

第四篇:中国饮茶习俗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理学院 班 级:材料化学1班 姓 名: 刘赞 学 号:201040262102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饮茶习俗 课程名称:茶文化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中国饮茶习俗

姓名

刘赞

班级

材料化学1班 学院

理学院

学号

201040262102

摘要: 关键字:

引言

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是流行最广、消费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种保理性饮料。因此,它与其他食品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以人们的爱好和习惯为转移,不问的国家的不同民族,问一民族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也是各有历好的。这种饮茶习俗是各国人民在长期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是茶叶文化中的一大掳超,且与各国的地域气候、文化艺术,乃至政治经济是密切相关伪。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厂一种RJ以解毒治病、强身健体的“神草”,这就是茶。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条〔to]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后来所说的茶。“菜”在巾唐以前,一直是荼的代用字。神农是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将他列为第一个用茶之人,很难说是不是真的。先秦的《诗经》中也曾多次提到“荼”,一般都是指苫菜,并没有现在“茶”的意思。秦汉时成书的《尔雅》中有“苦荼”的名称,根据考证,这里的“荼”才是指“茶”。茶在古代还有许多别名,较常见的有权、菠、若、菏等。

在汉代,茶最初作为药物来使用,当时人们认为经常饮茶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还可以减轻伤痛,解毒清热。后来,茶逐渐由药料转变成饮料。西汉王褒诗文中“武都买荼”和“烹荣尽具”等语句,可以反映出当时在四川地区已有饮茶。很快,饮茶的习惯由四川传到南方各省。

从史料记载看,中国的饮茶历史最早。也最懂得饮茶的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因此就有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各民族在长期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蒙古族的奶茶和傣族的竹简香茶等等,无不显示出各民族浓郁的文化色彩。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一般来说,北方人受花茶,江南人流行喝绿茶,岭南人喜饮乌龙茶,至于中国的各少数民族,其饮茶风俗更是丰富多彩。

1.汉族的饮茶方式

汉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古人饮茶重在“品”,近代饮茶多为“喝”,至于“吃”,则为数不多。品茶,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香气、滋味和欣赏茶汤、茶舞、茶色为目的。品饮时,得细品馁吸,“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贸宝玉品茶栈翠底”中,妙玉借用当时的流行俗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霓物,三杯便是饮驴了。”此话虽然过于偏激,但也说明了品茶重在欣赏,细纫品味,注重招神享受,解围倒是次要。如果是手捧大碗急饮,只能称之为喝茶了。

汉族人民饮茶的主要方式是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萎、权、盐、糖等佐料调味,屈纯茶原汁本味饮法。在汉族人心目中,凡有客自远方来,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尽管招待规格有高低之分,但洛茶一杯总是不会少的。至于工作期间,饭前饭后,都免不了清茶一杯,自娱自乐。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吸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1)品饮龙井茶

龙井茶向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与其说它是一种饮料,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艺术珍品,“其贵如珍,不可多得”。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沏龙井茶的水以80℃左右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菜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每杯损上3—48茶,加水7—8分满即可。

品龙井茶时,应先慢慢提起清澈透明的玻璃杯或白底瓷杯,细看杯中翠芽碧水,交相辉映,一旗(叶)一枪(芽),簇立其间;两三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深深吸一口龙井茶的搬香,叫人清心舒神,细纫品味,清香、甘甜、鲜爽之味应运而生,妙不可言。正如清人陆次云曰;“龙井条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例;吸之谈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2)暖鸟龙茶

乌龙茶是产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半发酵茶叶,乌龙茶采用独特的采制技术,风味自成一体,泡茶技术讲究,品饮方法别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潮汕功夫茶的品钦方法。所用茶具,人称“茶室四宝”广是玉书形(烧水壶),多为扁形储揭色,显得既朴素又淡雅22是潮汕风炉(燃木炭的火炉);三是盂臣罐(紫砂壶),大如香瓜,小若拳头;四是若深颐(茶杯),只有乒乓球那么大,——般只能容纳4—8mL的茶场。

泡茶用水应选择甘例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洗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吸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人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团,含汤在口中回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荣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稻种的享受。

(3)吃早茶

吃早茶是广东人独特的饮食习俗。茶点,即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虾仁粉、云吞等等。很多当地人清晨起床以后,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来到茶楼,名茶美点(早点),既解决了早餐,也是一种绝妙享受。

当然,茶楼并不仅仅是为早茶才开的。荣客从早到夜总是不断,茶楼多是早上5点多钟开门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在广东,饮茶有“礼节”,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相中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传说这一风俗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褂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伯暴露了皇帝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并一直沿袭至今。当客人需要续水时,只要把壶盖打开,服务员便会意而来。关于这一礼仪的由来,相传是过去有一富商到茶楼饮茶,叫堂佰给他加水,堂佰刚把壶盖打开,他大叫一声,赖称壶中有只价值千金的画眉给堂佰放飞了,定要茶楼赔偿。老板无奈之下,从此规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开壶盖,以防有诈。时至今日,这个习惯动作已成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号,无须叫唤服务员了。

此外,广东地区还流行一种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广东凉菜,主要成分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差等等。卖凉茶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药店,A售制造凉茶的大小包或干品,顾客买回后煎服,或用开水冲服。第二类是凉茶店,除了销售干品的大茶包以外,为了方便群众,他们还在通衙大道设肆贩售已经堤好的现成凉荼,供过客和街坊饮用。第三类是凉茶档,多为个体摊档,一般多是向药店购回凉茶包,也有自购草药配制的,经过加工煎制,以瓷碗或水杯出售。

(4)北京的大碗荼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地、田问劳作,屡见不鲜。自古以来,卖大碗茶被列为三百六十行之—。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名闻还退,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袭命名的。舍不得丢掉,认为用茶渣喂马饲驴,能使马驴有神,毛色油光明亮。

到维吾尔族人家做客,——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菜时要缓缓地倒人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唱,可用手将碗梧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有长者作“都瓦”(默持)。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抹几秒钟后轻轻地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做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嬉笑,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被视为失礼。

维吾尔族人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

北疆人常唱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通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模”为佐食。喝茶讲究喝足、喝透,要喝到出汗才算是喝好了。客人如果已经吃饱喝足,只要在女主人敬茶时用右手分开五指,轻轻地在碗上一盖,就表示“谢谢”请不要再加了。

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喜欢香茶是南疆维吾尔族的一大特色,使用的茶叶是获芋茶,先是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再轻轻搅拌,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荼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阿,以免茶场中带渣。

南疆维吾尔族喝香茶,习惯于一日3次,与早、中、晚3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僵,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说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当莱之举。

(4)傣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动海县。竹筒香茶的傣族语叫“醋跺”,拉枯族语叫“瓦解那”,是傣族和拉枯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饮料。

竹简香茶的制法有两种f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人生长一年的服甜竹(又名香竹、金竹)筒内,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淳厚条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二是将一级晒青春尖毛茶o.z5kg故人小饭9E里,顿子底层堆放厚度6—7cm浸透了的糯米,g5心垫一块纱布,上放毛茶,约蒸15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简香茶,三香齐备,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筒口直径为5—6cm,长约22—25咖,边装边用小报筑紧,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筒口,放在离炭火高约40 cm的烘茶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5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简由青绿色变为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焙干时,剖开竹筒,即成竹筒香荣。竹简香茶外形为竹筒状的深褐色圆柱,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箔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只要取少许茶叶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饮用。

傣族在田间劳动或进原始森林打猎时,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休息时,他们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人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5分钟,待竹筒香茶变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简香茶,即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5)纳西族的盐巴茶与“龙虎斗”纳西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丽江地区,海拔多在20肋加左右。由于海拔高,气候干燥,主食杂粮,缺少蔬菜,茶叶早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冲盐巴茶是纳西族较为普遍的饮条方法,其制法是:先将特制的容量为200一400 mI’的小瓦耀洗净后放在火塘上烤烫,抓一把青毛茶(约5g)或研一块饼茶放入罐内烤香,再将火塘旁茶壶里的开水冲入瓦绍,蹈内的茶水即沸腾起来,冲出泡沫。有的地方将第一道荼汁倒掉,因为不大干净。第二次再向瓦罐中充人开水,待沸腾停止后,将一块盐巴放在瞪内茶水中,再用筷子搅拌二五下,将条汁倒入茶盅,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再加入开水冲淡即可饮用。边饮边烦,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这种茶汤色橙黄,既有强烈的茶味,又有咸味,喝起来特别解乏。

“龙虎斗”的纳西语叫“阿吉勒烤”,其饮用方法非常有趣,也是他们用来治感冒的药用茶。首先将水烧开。另选一只小陶罐,故上适量茶,连罐捞茶烘烤。为不使茶叶烤焦,还要不断地转动向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阳内冲入开水,烷煮3—5mtn。同时,准备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人将此看做是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就愈高兴。纳西族人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因此,提倡趁热喝下。

(6)傈僳族油盐茶

傈傈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则U的西昌等地。喝油盐条是僳僳人们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故人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入少量食泊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min,就可将罐中菜场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今今,既有茶的浓酵,又有糖的回味。傈僳族人常用它来招待客人。

(7)白族的三道茶和陶雷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但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白族人家,不论在理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等喜庆日子里,还是在亲朋好友登门造访之际,主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条款待宾客。

三道茶Pe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挠开,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声望的长辈亲自司茶:先将一只较为粗糙的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一撮茶叶放入团内并不停地转动罐子,使茶叶受热均匀。等罐中茶叶“啪啪”作响,色泽由绿转黄,且发出焦香时,随手向罐中注入已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耀中团腾的茶水倾注到一种叫牛服盅的小茶杯中,但茶汤容量不多,只有半杯而已,一口即干。由于茶叶是经烘烤、煮沸而成的浓汁,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冲好头道茶后,主人就用双手举茶敬献给客人,客人双手接茶后,通常一饮而尽。此茶虽香但是非常苦涩,因此谓之“苦荼”,白族人称这道茶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会在小砂锅中重新烤茶置水(也可用留在砂罐内的第一道茶重新加水煮沸)。与此同时,将盛器牛眼盅换成小破或普通杯子,在碗或杯子中放上红糖和核桃肉,冲茶至八分满时敬于客人。此茶甜中带香,别有一番风味。如果说第一道茶是苦的,那么,苦尽甘来,第二道茶就叫甜菜了16族人称为糖茶或甜菜,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要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更有意思,主人先将一满匙蜂蜜及3—5粒花椒放人杯(碗)中,再冲上沸腾的茶水。客人接过茶杯后,一边晃动茶杯使茶汤和作料均匀混合,一遗“呼呼”作响,趁热饮下。此茶可谓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因此白族人称它为“回味茶”。有的主人更是别出心裁,取来一张用牛奶熬成的乳扇,将它置于文火上烘烤,当乳扇受热起泡呈黄色时,随

即用手揉碎将它加入第三道茶中*这种茶喝起来,既能领赂茶香茶味,还能尝到白族的传 统食品,真是回味无穷。大凡主人款待三迫茶时,一般每道茶相隔3—5分钟进行。另外,还 得在桑上放些瓜子、松子、糖果之类以增加情趣。

此外,在白族聚居区,还盛行喝响雷茶,白族语叫“扣兆”。这是一种十分富有情趣的饮 茶方式。饮茶时,大家团团围坐,主人将刚从茶树上来回来的芽叶或经韧制而成的毛茶故 人一只小砂罐中,然后用钳夹住在火上烘烤。片刻,园内茶nf“凋啪”作响,并发出焦糖香 时,随即向罐内充人沸腾的开水,这时罐内立即传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而祖 名,据说这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例入茶 寂,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述 友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样。

(8)土家族的擂茶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一带,这里到

处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有“芳草鲜美,落英摈纷”之美誉,是我国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由 于当地生态环境适宜种茶,所以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优质茶和许多名茶的重要产地。山美、 茶美固能引人人胜,而土家族同胞喝擂茶的习俗更令人拍案叫绝。

擂茶,又名三生汤。此名的由来,说法有二:一是因为擂奈是用生吟(茶树上新鲜的幼 搬芽叶)、生姜和生米3种生原料加水烹煮而成,故而得名。二是传说三国时,张飞曾带兵进 攻武陵壶山头(今湖南省常德县境内),路过乌头村时正值炎热酷暑,士兵个个精疲力竭,加 上当时这一带正好瘟疫蔓延,使得张飞部下数百将士病倒,连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正在 危难之际,村上一位老中医有感于张飞部下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为此特将祖创秘方 除瘟擂茶分给众将士,结果,茶到病除。为此张飞感激不已,称老汉为神医下凡,说这是三 生有幸。从此人们也就称擂茶为三生汤了。

制作擂茶时,现将生叶、生姜、生米按各人口味、一定比例例入用山檀木或是荣木制成 的擂钵中,用力来回研捣,直至3种原料混合研成糊状时再起钵入锅,加水煮沸,便成了擂 茶。由于茶叶能提神去邪、清火明目,生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生米能健脾理肺,所以对

高寒多湿的山区人民来说,喝擂茶也就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于是,代代相传,甚至连当地 居住的其他一些民族也养成了喝擂茶的习惯。一般人们中午于活回家,在吃饭之前,总以 先喝上几碗擂茶为快,有的老人甚至只要一天不喝擂茶,就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爽。如 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擂茶的制作和选料更为讲究,通常将炸得金黄的芝麻、炒得油 亮的花生米拌进莱莉花茶,再加上白砂糖,拌匀擂碎,然后充入沸水调制成摆茶,喝起来清 凉可口,滋味甘醇,又有防病健身、延年抗衰之功效。

(9)侗族、苗族、瑶族的打油条

在桂北、湖南交界地区和贵州遵义地区,聚居着许多侗 族、苗族、瑶族人民,他们虽然衣食住行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是家家户户都喜欢打油条, 人人都爱喝泊茶。特别是在喜庆节日或亲朋好友登门时,他们更是以打法讲究、作料精选 的油条款待客人。油茶起于何时,尚无资料可以考证。但是在他们看来,清茶喝多了要肚 胀,油茶吃多了反觉神清气爽。所以当地流传着一句赞美油茶的顺口涸:“香油芝麻加葱 花,美洒蜜德不如它。一天泊茶喝三碗,养稻蓄力有劲头。”可见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已经把

吗油条看得如同吃饭一样重要。男女青年还以喝油条作为相爱的媒介。

打油条一般经过4道程序。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

茶32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招、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故人适量食泊,待泊冒育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人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渭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mZn,即可将油条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白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条已算打好了。如果打的油茶是作庆典或宴请用的,那么,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荼。配茶就是将事先推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故人茶碗中备用。然后将油炒水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起热倒人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食用。

最后是奉莱,一般当主妇快要把泊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座。由于喝油茶时碗内加有许多食料,因此,还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说是喝油条,还不如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总是边喝、边吸、边嚼,在口中发出“馈、喷”声响,还赞不绝口。一碗吃光,主人马上添加食物,再喝两碗。按照当地习俗,客人喝油条,一般不少于3碗,这叫“三碗不见外”。

(10)回族的刮碗于茶

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员为集中。回族居住地多在高原沙漠,气候干旱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的大量维生宏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化。所以,自古以来,茶一直是回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

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爱好饮茶,并以茶代酒。因而长期以来,有待客敬茶、三扬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日散茶、节日宜茶和喜庆品茶等诸多茶俗,且长盛不衰。

回族饮条,方式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刮碗于茶用的茶具,伤称“三件套”。它由茶碗、碗盖和碗托或盘组成。茶碗盛茶,碗盖保香,碗托防烫。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根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生。

回族人以茶待客,注重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娶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似缩蜒点水,不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回族茶谚又说:“一刮甜,二副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即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镕化的糖甜味;刮第二迫时,茶叶与佐料经过炮制,香味完全散发,其时味道最佳;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香气,只能起解渴作用。回族同胞认为,喝刮确子条次次有昧,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腻生律,滋补强身,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荼。

〔11)市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察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饮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待。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简,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简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燃料点燃于竹简四周。当简内水煮沸时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简茶格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12)拉枯族的烤茶

拉枯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孟连、沧源、耿马、励海一带。在拉拈语中,称虎为“拉”,将肉烤香称之为“枯”,因此,拉枯族被称之为“猎虎”的民族*饮烤茶是拉枯族古老、传统的饮条方法,至今仍普追饮用。饮烤茶通常分为4个操作程序进行。

装茶抖烤:先将小陶耀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抖烤,使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时为止。

沏茶去抹:用沸水冲满盛茶的小陶罐,随即泼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分钟后待饮。

倾茶敬客: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人茶碗,奉茶敬客。

喝茶吸味;拉枯族人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能振精神,才是上等好茶族唱烤茶,总喜欢热茶吸饮。

(13)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地区,以及江城、澜沧、晶江、元江等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无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水顿人用竹制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总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14)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基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尤以景洪为最。他们的饮茶方法较为罕见,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食茶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此法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桑叶、辣椒、食盐等佐料而成,一般可根据各人的爱好而定。

做凉拌茶的方法并不复杂,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用洁净的双手捧起,稍用力搓揉,使嫩梢揉碎,放人清洁的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辣椒切碎,连同食盐适量投入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静置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就是喝煮茶,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耀取出适量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竹筒,基诺族既用它当盛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又用它作饮具。因它一头乎,便于摆放,另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的竹筒便成了基诺族喝煮茶的重要器具。

(15)侗族的烧茶

佰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沧源、西盟等地,在澜沧、孟连、耿马、镇康等地也有部分居住,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喝烧茶就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饮茶风俗。

亿族的烧条,冲泡方法很别致。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与此同时,另选一块清洁的薄铁板,上放适量茶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为使茶叶受热均匀,还得轻轻抖动铁板。待茶叶发194清香,叶色转黄时,随即将茶叶倾人开水壶中进行煮茶。约3分钟后,即可将茶置人茶碗,以便饮用。

如果烧茶是用来敬客的,通常得由仅族少女奉茶敬客。

(16)景颇族的胸茶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种以茶做菜的食茶方法。

胞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

脯茶时,先用竹匣将鲜叶摊晾,减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

匀,故人罐或竹简内,层层用木棒吞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两三个月,至

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腕好。

脑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耀,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 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参考文献杨涌主编 , 《茶艺服务与管理》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7.7 , 第216页

姚国坤 , 《茶的典故》 , 农业出版社 , 1991年02月第1版 , 第35页 苏冰 , 《汉唐气象》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1996年11月第1版 , 第140页

第五篇: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社会学概论作业:社会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婚礼

天津师范大学礼宾系10级2班

我们小组要讲的是中国传统婚礼,中国传统婚礼过程相当丰富,我们不能极其详尽的讲述,只是把婚礼的大概跟大家探讨一下,共同学习。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中国婚礼习俗仪式,中国婚礼流程,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 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 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

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

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5. 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

至夫家。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一样。

6. 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

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7.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

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文化

传统中式婚礼流程

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

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

生活

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传统中式婚礼用品

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喜悦的寓典礼,所以称为庆典。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

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上大红绸等等。这些红钯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

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

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

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

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

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车

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

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十

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

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十

四、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十

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二十

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