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3-01-11

第一篇: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姚李职高 陈莉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健康的心理对于每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愉快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如果仅停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认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那就是很大的偏颇。为此,对于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俗话说得好,和好人学语,和叫花学流言。一个中学生的家长整天对他唠叨,老师经常对他批评、惩罚,家长和老师对其常常提出过高的他所不能接受的要求,就会导致该学生的焦虑、自卑和甚至智力下降。一个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宽容、谦让之中,他就会学会宽容、谦让;反之,如果他经常生活在冷漠、嫉妒之中,就会变得冷漠、嫉妒。这些现象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程度与状态,在很大程度会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所以有人说:“健康的心理存在于和谐的关系之中。”不同环境的熏陶,将会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良好环境氛围。

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首先了解中学生成长的经历、生活的环境,努力消除影响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加强正面引导,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教育者可以通过谈话、启发、鼓励、激发等手段,诉诸于中学生的有益行为,让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情在中学生头脑中得到强化,通过移情、反向激励等方法,让中学生努力建立起美好的印象,以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状况趋向良好。比如父母离异的中学生缺少温暖和爱抚,可以用行动使他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过去因为成绩差而被人瞧不起的中学生,可以寻找该生一切优于他人的方面予以表扬,以增强他的自信心。某中学生获得荣誉后,让大家向他祝贺,既增强他的自信心,又增加他的情感体验。其次创设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的关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老师之间都融洽和谐,真诚相待,团结互助,充满亲情。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会在心灵深处受到无形的教育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倘若缺乏这一点,一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应该指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首先要求老师和家长从自身做起,要用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教育行为、良好的师德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优化教育方法,注意以情感人。如果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则将给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

- 1

例二:中学生甲被别人撞倒,头跌破了,于是破口骂人;中学生乙在踢足球时腿被别人踢破了,因为确实疼痛,就情不自禁地恼恕,但一会儿他又高兴起来了,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说:“没关系,我不怕疼!”没有对踢他的同学泄愤,自己也不生气。

由此看来,不同性格的中学生,遇到相同的事,其心理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换名话说,心理反应与中学生的性格是紧密相关的。例一中的三个中学生对待批评和失败采取的不同态度,也取决于其各自的性格。张三消极的自弃,李四任性地对抗,他们在这件事上性格都表现得不好,而王五则很好。性格好就有好的结果,性格不好就有不好的结果;性格好就会显得很可爱,性格不好就会引起人的反感。例二中的两个中学生,同样是受到了其他同学的误伤,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第一个中学生很脆弱,并且以骂泄愤;第二个中学生则很刚强,尽管在事实上吃了亏,但在心理上却是胜利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有的中学生喜欢记仇,有的中学生宽容大度;有的中学生好占便宜,有的中学生宁肯吃亏也不占别人的便宜;有的中学生刚强,有的中学生脆弱:有的中学生抑郁,有的中学生开朗;有的中学生孤僻,有的中学生合群;有的中学生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有的中学生在挫折面前却愈挫愈坚;有的中学生做错事严于自责,有的中学生做错事若无其事;有的中学生容人之长,克己之短;有的中学生妒人之长,容己之短„„上述事例中,哪个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哪个中学生的心理不健康,泾渭分明。而这种种心理表现,主要缘于中学生的性格。所以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考虑中学生主体的性格因素。

四、利用形式多样的体育、美育和德育教育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某中学生身体孱弱,精神萎靡不振,茶饭不思,忧郁成疾。有人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全的体魄之中。”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学认为,身体健康与否会对心理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身体健康的中学生,其生活和学习因为有了健康体魄的保证,因而朝气蓬勃,充满青春的活力,容易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而体弱多病、凡事感到力不从心的中学生,精神上有很重的负担和忧虑,往往自暴自弃。有的中学生病态心理或心理疾病的根子,都是因为身体出了问题。

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是,中学生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对心理健康也有着很大影响。杂乱无章、茫无头绪的生活会使中学生六神无主、心绪不灵,危害心理健康,而有规律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会使中学生心情愉快,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同样,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生活、学习,不良习惯则会干扰破坏生活、学习,危害中学生的心理平衡。

美育其实也是对中学生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欣赏优美、高雅的音乐、美术、舞蹈,多看优美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组织朗诵、演讲活动,背诵格言警句,美化班级

- 3

第二篇: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 而心理健康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析和理解。总的来说,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应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重视心理健康,这对我们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可见在小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相当高。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一、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

据有关资料揭示: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情况相当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一是呈上升趋势,趋于低龄化;二是在校中、小学生犯罪居高不下;三是农村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流窜作案增多;四是结伙作案多,犯罪类型向多元化发展;五是作案手段野蛮凶残,日趋成人化。究其原因:在未成年人本身上查,主要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平衡,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崇尚江湖、哥们儿义气重;在家庭因素上查,主要有家庭结构不健全,家庭过分溺爱,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庭放任自流,家长品行的污染等原因;在学校影响上看,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风气不正,流生辍学生过早走上社会等原因;在社会影响下查,主要是不良风气的污染,不良文化的侵蚀、帮教、工作不力等原因。 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特别是现在,我们面对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他们中的部分人,程度不同的存在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孤独胆小、惧怕挫折、缺乏毅力,进而身上存在着懒惰、怯懦、自私等缺点。如果学生的这些缺点不能正确引导的话,任其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就不能更好地得以发挥,甚至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心理健康教育从教师做起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比较能乐于接纳教师的职业,较易体验到教学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也较能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发展,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容易认为“教书令人烦恼”、“学生不服管教”,使自己的心境处于不佳状况,如果不注意及时控制和调节,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偏差,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面临社会变革,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愉快的事,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的心情处于平静,思路处于清晰,去处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呢?著名教师魏书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时间每天有5-6小时,除去睡眠时间后,可以说是接触孩子时间最多的成年人。教师又是学生认可的施教者,学生的向师性很强,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和信赖常常超过了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处世态度乃至言谈举止,对于每一位幼小的心灵来说,是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和雨露。不论什么社会,对老师的角色期望甚高,甚至认为教师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比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才学方法更为重要。教师的举手投足,可以使学生心领神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次严格的要求,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一次爱心奉献,可以使学生一生铭记。给一个学生关怀,会使全体学生得到温暖;给一个学生以鼓励,能激发起大家的热情;给一个学生的冷漠,会刺伤众多学生的心。着一身整洁服装的教师,能赢得学生喜悦的目光;一个俯身拾取纸屑的动作,会换来整个教室的洁净„„

教师要具有基本的职业个性品质 ,其核心就是热爱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指向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要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感情和行为,要尊重、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是:“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热爱学生,我们才能在每一节课上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双差生”的闪光点,热爱我们才能在每一堂课上杜绝讽刺、责难、挖苦、体罚等摧残学生心灵和身体的违法行为,防止学生因焦虑、紧张、拘束、压抑而造成人格扭曲、心理变态,使幼小的嫩芽畸形生长 。

三、心理健康教育从日常抓起

目前,不少的学校虽然也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却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

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实际上,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研究与实践证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教学活动为主的特点,让心理健康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不仅在教学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我们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过程。我们改变教学观念,一堂课上多讲一例,少讲一题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处理好所学知识和自身的关系,要使学生有兴趣去学,要越学越有兴趣,因此课堂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自然教学为例,课题的引入就采用游戏、魔术、实验、故事、录像、录音、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有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提高学生兴趣的多种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分组比赛、个人表演、作品展示、相互提示、实验材料互通有无等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允许相互补充提醒,互相质疑问难,比一比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等,将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才能的场所。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交往学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合群的性格、学习的信心、追求真理的人格。

四、心理健康教育重校外参与

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家庭教养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终身影响。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沟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广泛宣传家教知识,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育”水平,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儿童心理教育健康的强大合力。其中,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这在一些学校组织的意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手拉手夏令营或者少年军校的活动被塞满高级食物的书包和每隔三两天一次的探望搞得变了味道的教育现状中得到充分体现。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和认可,首先应获得来自家长的支持和认可。因此,我们提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注重与家长达成共识,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家长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家长建立现代的、科学的人才观,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同,鼓励家长参与,创设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谨记:教育,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将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因而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去挑战未来的社会,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第三篇:浅谈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当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并未真正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人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并力图解决的课题。

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个健康的自然人不仅在生理上要有健康的体魄,而且在心理上也必须是健康的。曾发生的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事件,就十分突出地反映了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不可少。大学生处于从青少年期向成人期转化的重要阶段,由于这种半成熟性,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发展、心理失衡、心理疾病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容易滋生自卑、抑郁、嫉妒、报复、焦虑等不良情绪。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2.大学生面临的学习、恋爱、就业等诸多问题使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首先,大学的学习强调自觉性和独立性,而许多大学生平时无所事事,到考试时就手忙脚乱;加之大学竞争很强,如再有考试不及格等现象发生,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巨大压力和不平衡感。其次,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看得很重要,以及失恋后的挫折感、情绪低落等都可能导致诸多意外事件在大学生中发生。再次,毕业时,择业的不理想或找不到工作等,都会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3.大学这个特殊的环境与氛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大学这个小社会中,学生面临着不同的社会侧面,思考着不同的社会问题,接受着更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及方法

1.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行工作。健全的机构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要建立学校、院系、学生三级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

(1)建立校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建立一个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同时还要添置必要的设备设施,配备有一定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兼职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组织实施心理调查、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服务、组织进行危机干预、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等。

(2)在院系一级可设立“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机构,主要由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学生工作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等)担任辅导人员,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日常学习、生活、交往、适应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的一般性问题。因为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学校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个性特点、学习情况、人际关系状态和思想状况都比较清楚,所以学生工作干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而且应该担任重要角色。经过一定的心理咨询培训,学生所面临的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发展性问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能够全部或部分解决的。

(3)在学生中建立诸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一类的社团作为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助机制,支持他们开展活动,自己教育自己。每一名大学生都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他们之间接触较多,没有多少戒备心,有些心理问题通过同学之间谈心和相互帮助很容易就能缓解或解决。

总之,由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人员、学生工作干部和学生互助社团所构成的三级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中,为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心理教育走向课堂。课堂教学具有强制性和系统性。通过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地向广大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开设“大学生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选修课和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能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心理健康对自己的人格塑造、个人成才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完善自我。

3.形成媒体宣传以及心理咨询、优秀校园文化熏陶感染等多层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学校在大学生中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外,还要利用学校广播、校报、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舆论氛围,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其次,心理咨询和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基础性工作。咨询方式可以多样化,譬如电话咨询、网上咨询、心理专线等等。同时还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主动走进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特别要利用新生入学时进行普查,筛选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为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重点关注。再次,优秀的校园文化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土壤,既可使学生消除孤独感、失落感,又能让学生从中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增强胆识,树立自信心,使其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人格素养等方面与校园文化主体发生心理认同。

4.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是在场地、设备方面给予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涉及很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和专有场所,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二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咨询员必须接受咨询心理学的专业培训。对从事学生工作的兼职心理咨询辅导人员,学校应安排他们到心理咨询专业机构去进修学习,以便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咨询辅导工作。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讲求实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四篇: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由于高中班主任的职位与工作特点,其在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进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本文从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处理学生问题的策略等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班主任、心理健康 优势、途径、策略

一、 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有的研究者发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初中生占15%左右,高中生约为19%,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学习焦虑,青春期心理,后进生的自责等。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高中生活环境变化的不适应,对自己要求较高,学习压力大;2)对学习方式变更不适应,高中需要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很多学生由过去初中老师的掌上明珠“沦为”普通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3)高中生源的差异较大,农村、城市学生聚到一起,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需要协调和相互了解;4)经济、社会的巨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人面对变化后的不适应而产生心理压力,调整不好就表现出各种心理问题。

二、 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1、发现的及时性。做为班主任教师最接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的接触、与家长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有重大的意义,可以减少造成心理问题的隐患。

2、鲜明的针对性。班主任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可以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消除环境刺激,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

3、施教的权威性。班主任教师与学生相处最为密切,情感也最为深厚,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

4、防治的系统性。班主任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便于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

5、极强的可行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班级管理,减少了师源性心理问题的产生。

6、较强的协调性。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体的核心,有利于调动多方力量, 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定期召开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组织的注意事项

(1) 充分的课前准备。讲座可以结合当前学生成长与发展中新的关注点而进行,解决学生的困惑,

(2)注意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权威。

(3)强调平等、尊重、真诚和接纳。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大胆发言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注意引导讨论的方向,并随时给予启发,对重要的地方要及时给予强化。

(6)教学活动中,教师尽量表现出轻松幽默,使心理教育活动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的参与和投入。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通过讨论别理科夫这个人物形象,让同学们从性格方面来分析这个人物。同学们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心理疾病的的人;是一个缺少同情、关心、关怀的可怜人;是一个恐惧、孤僻、抑郁,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的人。通过讨论,班主任引导学生认识到性格缺陷对人身心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促进学生在人格和人际关系方面自我改善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强化。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全部在学校进行,有利于班主任发现问题。我班有位王姓同学,在寝室里从来不洗脸,不洗脚,洗澡也只是在同学的责难下进行。问他原因,

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不能视人,通过与他交流沟通,终于,他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卫生。

4、重视偶发事件,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5、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

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四、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处理学生问题的策略:

1、以静制动,以冷制热——先做“战略停顿”;

2、先作分析,延迟判断---不是反应越快越好;

3、不究态度,不说气话;

4、平和“询问”,切勿“审问”;

5、控制第一反应,不说学生“又是你!”多问自己“为什么?”

6、在生活中去观察学生,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

7、不要光从道德角度去看问题,分析问题时要提出多种假设;

8、学会反驳自己,不匆忙给学生下结论;

9、学生的问题根源可能出在家庭,但引发矛盾的导火索却可能在教

师,因此要分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尽可能减少直接的触发性 事件;

10、学学中医看病的方法,每次“看病”都要搭搭脉,注意信息反馈,

最好的药方是适合“这一个人”的药方(其实教育比看病要复杂得

多)。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灵魂”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空灵世界,只有人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与生命同在。人的“灵魂”既无法设计,也无法塑造;而人的“心理活动”却不仅有可循的规律,而且有无尽的发展潜能。

心理辅导是一门爱的艺术,是一门沟通心灵的学问;同时,心理辅导也是一种令人开心、使人年轻的艺术。心理辅导会给辅导教师的生活带来智慧和快乐,你会在辅导的过程中和青少年学生一起成长、青春常驻。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生活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并且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

第五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各位家长:您想不想让孩子更加健康,您想不想孩子没有心理疾病,想不想看着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您想不想更加的了解孩子,那还等什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培养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我国自改革开放 以来,社会进步很快,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民簇素质,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切足以说明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可是,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近年来,中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缺乏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青少年时期是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和个性、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可概括为“四性”、“四高峰”:

社会性。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影响。中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对人生的意义、升学、就业等问题越来越感兴趣;社会政治因素更多地反映到他们身上,影响和改变其心理特征。中学生对父母、老师不再依赖、依恋。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索,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行为方式,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向。

闭锁性。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单纯、幼稚,一切外露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轻易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情感也开始有了一定曲折和文饰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动荡性。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两极性十分明显,容易激动,十分热情而又经常动荡、变化,所以容易出现冲动行为。

敏感性。中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世界观的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对人、对事、对社会现象具有较强的敏感性,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

生理变化高峰。中学生属青少年时期,生理发展处于由儿童向成年男女过渡的青春发育期。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采取良好的方式及时向学生讲述生理卫生知识并进行性教育和道德、法制知识的教育,避免发生问题。

社会需求高峰。中学生处于富于理想、充满追求的时期。对知识的求索、对人生的思索、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向往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和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都急剧上升。

创造高峰。青少年,特别是青年是创造性充分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是一生中最有活力和创造性的时期。他们最少保守思想,最勇于探索和实践,智力又处于发展的高峰。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有成就的人,都无不从青少年时期起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珍惜中学时代,从身心各方面加强对中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京师培训部,传承历史名校风范,立足教育;肩负时代使命,投身心理。开设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更多的孩子远离心理问题,家长更加放心,时间是:2013年7月21日至22日,希望广大朋友来参加。

我们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与其他各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好青春期卫生课、心理健康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搞好心理训练,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上一篇:可以用在作文里的诗句下一篇:镌刻在心中的画面散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