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观察与思考

2022-07-11

第一篇:农信社观察与思考

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13年07月05日08:54杜晓山来源:金融时报【字号:】农信社的改革发展经过最近10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显著的重大成就。目前,改革发展在继续深化,而发展“瓶颈”和挑战也在凸现,从而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

发展“瓶颈”和困惑

在农信社改革发展过程中,目前的难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农信社改制方向的争议继续存在。是“一刀切”的将其产权进行商业化改制成股份制农商行,还是区别各类情况,确定不同的产权形式,可以是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合作制,也可以是社会企业?人们对此的认识很不统一。农信社业内和学界很多人认为,农信社改革不能“一刀切”。他们一方面担心目前自上而下的改革偏离农信社实际,破坏了当前良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又迫于市场压力,希望能适当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提高系统的竞争力和灵活性。

二是在未来的改革中,如何妥善处理省和县联社、农合行、农商行的关系成为棘手的问题。目前,省联社与农商行之间的冲突以及农商行本身的治理缺陷,已成为制约农信社进一步发展的制度因素。省联社与农商行等单一法人机构之间的矛盾日益积累,农信社特别是农商行的转型压力,与省联社倾向于相对稳定或自成相对完整的系统之间的矛盾有所突出。三是农信社改制后,对农村弱势群体金融服务可能出现的空白由谁来填补?无论是改制为农商行,还是股份制合作社,实际上都是在走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的商业银行的道路,就是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或主要目的之一。千家万户的农户金融服务是否会被削弱?

四是农信社改制,原有小股东被清退不可避免,弱势小农的利益实际上又受到了侵害。那么,优化股权结构的目的是否真实现了?实际上不见得。而且,内部人控制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仍可能是一个难题。

五是消化历史包袱,已成为农信社改革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消化历史包袱问题上,采取的方式可以是依靠农信社自身努力、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利用社会资本增资扩股、争取农商行帮扶等。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

六是在欠发达地区往往缺乏有条件的法人股东及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过程中仍然存在自然人资格股金额较少,法人股吸收难度较大。存在股权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的现象。股权结构的改变是否导致农信社偏离“三农”倾向,现实中正反事例都有,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七是经济周期下行,特别是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事件不断爆发、农信社的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有可能恶化的时候,股东和农商行的市场定位冲突就可能越发激烈。

八是省联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主要履行行业自律管理和服务职能。现在监管部门明确提出,省联社淡出行政管理,强化服务职能。为此,如何进一步明确省联社的职能边界和管理手段、理顺省联社和基层农信社联社两者的产权和管理结构、实现在业务和服务中的良性互动,则成为关键。

九是与城市各类商业银行相比,农信社系统管理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差异大、发展十分不均衡。

十是相比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利率政策的调整对农信社、银行的负面影响更大一些。对农信社系统今后改革发展的政策思考

农商行比农信社、农合行或社会企业就先进、高级吗?从理论到实践,答案都是否定的。关键是看机构治理、人员素质、敬业水平等因素。管理架构和治理机制的良好模式,核心是形成适应机构运行模式和优良绩效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我国地区差异显著,管理和治理机制应有灵活性。即使只从产权所有制看,也是“最适宜的”才是应鼓励支持的。

以农为本、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是农村信用社、银行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信用社、银行既是农村金融服务主体,也是责任主体,要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保证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农户、服务县域经济不动摇。

农信社、银行要向先进银行看齐,首先要在眼光、理念、机制、思路、策略等方面看齐,要有大的提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选好发展型干部、配好发展型班子,切实提高人员的德才素质,抓好管理和风控。

注意探索金融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对客户的多层次服务需求。继续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乡村的便民服务工作。采用建立金融联络点、设置便民服务点,对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提供查询、取款、小额信用贷款发放、兑付涉农资金等多方面的基础金融服务。

在坚持充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改革原则下,明确农信社的改革方向和路径、发展定位、完善农信社管理体制和机制。允许多种产权形式存在,允许多样化的体制和组织类型的试验。充分尊重农信社的独立法人地位。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这是改革深化和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但在制度安排和具体实施上,建议态度应再谨慎、周全一些。

在体制制度改革争议大、看不准,但当地农信社联社目前发展状况正常或势头好的地方,不要急于多考虑进行农信社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而应把重点放在促进农信社生产力的发展上,集中精力考虑把农信社的实力进一步做强,做好服务“三农”的工作。

对于符合条件的农商行,应积极扶持其上市;对于困难的农信社,应通过自身创立消化、系统内部合作、社会股东溢价入股以及政府支持等方式,解决发展问题。

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等相关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引导农村信用社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涉农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农村信用社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对全部发放涉农贷款的农村信用社可予以充足、低息的支农再贷款支持,对涉农贷款比重较高的农村信用社实施可不受存贷比例限制等措施。政府财税政策应考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今后几年,农信社改革的重点之一将会是省联社的改革。农村信用社省级机构的功能定位,将立足于成员行社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其管理方式和服务重点,都要根据成员行社不同时期需求变化作出调整和优化。省级机构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为成员行社的服务水平。在优化管理的同时,要根据成员行社作为小银行的劣势和固有缺陷,特别是他们想办而又办不了或成本过高的事项,有针对性地加强服务。省联社应重点打造的高效服务平台包括:产品研发创新、交易清算、电子银行业务、资金调剂营运、信息网络服务、教育培训、公共关系协调和权益维护以及外汇、票据、理财业务的指导服务等。随着农信社改革的不断深入,省联社也需要进行更为全面而深入的改革,但改革必须有序、稳妥。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试点的模式也可以不同,再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再逐步改进和推开。例如可以考虑的模式选择至少有:“下合上股”的整体化双层银行业法人;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服务公司;这几种形式的综合模式等。基层农信社或农商行有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的权利。改革后,在中央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对原省联社系统的监管可交由加强力量后的省金融办(局)实行。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研究员、本报专家组成员)

第二篇:对永定县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在各级人行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推动下,福建省永定县农村信用社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辖支付结算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当地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尤其是“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了日益快速高效、便利畅通的支付结算渠道。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信社受体制的约束,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导致某些环节和结算渠道尚不够完善,而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仍然存在着不少缺陷,大大制约了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调查我县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就支付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农信社支付结算体系,使其在支持“三农”工作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现状

1、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取得飞速进展。近年来,在各级人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农信社已逐步建立起以人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为基础,卡基支付系统及自助设备为支撑,票据交换系统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支付结算网络体系,支付结算网络已全面覆盖全县各乡镇,彻底突破制约农信社业务发展“通汇难”瓶颈,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了日益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支付结算渠道。目前,我县农信社已建立的主要支付结算系统有:省辖电子汇兑、银行卡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全国农信银系统等六大系统工程。县联社清算中心均开通了以上系统,省辖电子汇兑、银行卡和小额支付结算已遍布城乡每个基层信用社营业网点。据笔者统计,今年1~9月,全辖农信社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097265笔,金额4605933万元,其中通过省辖电子汇兑发生业务867927笔,金额3811397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79.1%;银行卡支付系统发生业务222224笔,金额544803 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20.25%;大额支付系统发生业务1962笔,金额243666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0.18%;小额支付系统发生业务3174笔,金额5078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0.29%;农信银系统发生业务1978笔,金额989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0.18%;支票影像系统未发生业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支付系统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是省辖电子汇兑、银行卡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大额支付系统和农信银系统。

2、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县农信社依托日益健全的支付结算体系,在辖区内大力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目前,我县农信社已开通使用的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主要有:汇兑、转帐支票、银行本票、农信银银行汇票、委托收款、银行卡(福万通卡、农民工银行卡)等。据笔者统计,今年1~9月,全辖农信社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097265笔,金额4605933万元,其中汇兑业务859508笔,金额3662834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78.33%;转帐支票业务15527笔,金额398133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1.42%;银行本票业务4笔,金额114万元;委托收款业务2笔,金额49 万元;银行卡业务222224笔,金额544803 万元,占结算业务总量的20.25%;农信银银行汇票业务未办理一笔。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汇兑和银行卡仍是非现金结算业务中的主要结算工具。

3、特色支付结算工具及服务较为丰富。近年来,我县农信社立足实际,创新服务,围绕支持“三农”推出的特色支付结算工具及服务日益丰富,更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求。一是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进一步深化,实现了银联卡受理网络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拓展延伸,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使广大农民工享受到方便、快捷、安全的银行卡服务。仅今年1~9月,全县农信社共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2058笔,金额14742万元。二是建立了“涉农一折通”发放平台,用于落实低保、粮食直补、库区移民直补等国家惠民政策,仅今年1~9月份就向辖内农民发放涉农补贴资金4557万元。三是在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积极铺设ATM自助设备和大力发展POS机特约商户,截止目前,全辖共安装ATM机10台,POS机88台。四是大力推广电话银行,客户可通过身边的市话或移动电话拨通农信社客服热线96336实现账户查询、个人账户转账业务。

二、农信社支付结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农信社自2004年2月综合业务系统上线以来,陆续开通了一系列的结算业务,并与人民银行、其他国有商业银行接轨,支付结算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充分改善了农信社支付结算工作滞后的局面。经调查发现,当前结算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观念影响,农民支付结算方式仍以现金为主。调查中发现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对于国家发放在存折上的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基本上利用逢集上街的机会将其从金融机构全部取现,很少将资金滞留在账户上,这造成银行柜面工作的巨大压力。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等传统结算观念的束缚,长期使用现金结算已习惯成自然,对新型结算工具缺乏了解,现代金融意识远远落后于城市,现金结算的传统习惯不易改变。

2、宣传效果欠佳,农村支付结算服务认知程度不高。近年来,我县农信社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了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但一方面,这些宣传基本上仅在每种支付工具推出时由上级部门层层部署下来,大多集中在中心集镇,并且往往仅满足于在各基层网点店堂贴贴宣传公告,柜面散散宣传手册之类表面文章,没有真正的深入乡村、农户进行宣传,加之宣传时间普遍较短,缺乏持续性和长期性,宣传语言过于专业,导致受众认知程度低。另一方面,组织新的支付结算业务培训时,多半是培训到信用社的主管会计一级,而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和讲解不足,导致一线人员对相关支付结算知识不了解,当客户咨询业务时,无法给予满意的答复,影响了柜面对客户的宣传效果,从而影响了结算工具的有效推广应用。

3、配套支持不足,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推广存在制约。一是虽然省联社成立以来,对电子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但对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金融行业来说,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仍显不足,并且出于效益最大化的考虑,农信社在科技投入始终是城市网点优于农村网点,因而在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方面的资金投入更是严重不足。二是由于县以下基层农信社网点的配套设施没跟上,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难以接入,致使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众多功能及作用难以在县以下农村地区发挥,与此相关的大小额支付、票据影像、农信银等先进、方便、快捷的支付清算服务难以惠及广大客户。如银行本票、农信银银行汇票和支票影像系统,全县信用社31个网点目前仅有联社营业部1个营业网点开通。三是缺乏技术维护人员。目前,我县联社仅有1名技术维护人员,要保障和维护全县31个网点的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感到十分吃力。

4、结算制度和支付系统的设计与现实工作脱节。一是表现在基层网点结算人员缺位。按结算工作要求,每个基层社均需配备专职结算人员3名(录入岗、复核岗、授权岗),但由于现阶段大部分基层网点人员较少,内勤人员根本满足不了制度设计要求,录入岗和复核岗一般由会计、出纳兼任,而授权岗位往往由信贷员或主任等外勤人员兼任。二是表现在制度设计的滞后性。由于农信社的结算体系刚刚建立,很多工作处于摸索和探索阶段,造成结算制度的建设往往落后于业务发展,对于一些具体的业务操作尚无明确清晰的制度规定,导致制度对业务指导的渗透力减弱,从而造成操作不规范,潜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三是表现在产品设计脱节,农民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金融产品。调查中反映,部分农民存在小额贷款需求,但象农行“惠农卡”等具备信用贷款功能的支付结算产品在农信社还未推出;又如农村部分基层网点缺乏自助设备,银行卡无“用武之地”,其结算工具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农村地区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但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产品设计与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与其不相适应,农民难以享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支付结算产品与服务。

三、完善农信社支付结算服务的建议

1、转变客户观念,大力推广非现金结算方式。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知识的宣传普及,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和熟悉个人支付结算工具,并亲身体验办理个人支付结算业务的优势与便利性,从而有效促使农村传统结算观念的逐步改变,营造非现金结算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大力推广客户使用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工具。农信社的客户具有数量多,现金流动频繁,存取额度小等特点,因而在银行卡的推广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农信社要在市场经济较活跃的农村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的场所积极铺设ATM机,重点选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资、超市等为特约商户,不断扩大ATM和POS等自助机具的布放范围,改善用卡环境。三是优化个人银行账户服务。账户与支付结算具有紧密的联系,账户是结算的基础,为推动支付结算,各基层信用社网点要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扩展个人活期储蓄账户功能,扩大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的跨行转账功能,使个人银行账户资金能够更加方便、灵活地周转使用。

2、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农村支付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度。联社要督促各基层信用社加大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宣传力度,着力构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的长效机制。一是扩大宣传广度,督促各基层信用社充分发挥服务窗口的宣传作用,通过营业窗口、宣传栏、宣传折页、宣传单等方式全面、持续、长久地宣传、普及支付结算知识,要让客户知道农信社的结算品种和渠道并不比其它国有商业银行落后,不断提高农信社支付结算业务的社会认知度。二是扩大宣传深度,要从当前农村客户对支付结算的需求出发,结合各种结算工具的特点和功能,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做不同的宣传产品,开展专题性的结算产品推介,尤其要加强对具有强烈要求和经常使用支付结算工具的农业龙头企业、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的重点宣传,促进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供需对接。同时,要扩大对员工支付结算业务知识的培训面,尽量让一线人员轮流参加,培训内容要全面,包括业务种类、使用范围、操作流程、结算纪律等,彻底改变内部员工都不了解农信社支付结算系统的局面,为员工更好的掌握结算知识,提高支付结算宣传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功底。三是创新宣传方式,摈弃华而不实的语言,尽量编写对农民来说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结合农村特点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和合适的宣传时机,如充分利用乡镇农民赶集时间召开专题宣传会;利用基层政府组织的力量配合宣传,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广大农村客户敢用、会用、爱用各种现代化支付结算工具。

3、实行倾斜政策,各方共同推进农村支付结算服务工作。一是县联社对县以下网点的建设要有优惠措施,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人员、电子设备和支付结算工具的配备上要向农村倾斜。同时,县联社要在每年的财务开支计划中,预算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系统升级改造和软件开发投入费用,促进农信社的电子化技术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联社可采取社会引进和内部择优聘用的方式,大力引进网络技术人才,加强对全县支付结算系统保障和维护的技术人员力量。二是人民银行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使农信社适当降低农村地区结算费率,深化服务内涵,从而让农村客户在办理业务中感受农信社的服务优势、网络优势和结算优势。三是加强基层网点配套设施改造,努力扩大结算系统的覆盖面,将农信银、大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等引入广阔的基层网点,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支付结算服务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外部条件。

4、体现以人为本,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进行产品设计。农信社要找准市场定位,对农村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创新金融支付结算工具,丰富金融服务手段,不断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支付结算需求,使农村地区的老百姓享受到金融系统建设发展的最新成果。如针对存在小额贷款需求的农村居民设计开发出具有信用额度的信用卡产品,或探索信用卡透支功能在农村地区的应用,针对农村居民特点制定信用审核办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个私企业、养殖户、农民经纪人等特定群体能在核定的授信额度内先交易后还款。针对农民个人账户查询难、取款难问题,可以争取在每个有条件的农村网点都布放ATM等自助设备,并逐渐开拓自助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支付结算便利。

5、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畅通高效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一是在现有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要做好兼职人员的规范管理。如结算人员在办理结算业务时,其他岗位的操作权限要予以冻结,待结算人员代班上岗时,实行岗前备案,并将其结算岗位的操作权限冻结,以保证结算人员虽然有多岗操作号码但不能同时操作,从而减少风险隐患。二是完善支付结算管理制度。要对现行的支付结算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明确支付结算管理主体和责任。同时,由于结算业务的操作模式比较雷同,联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基层网点制定一个固定的操作流程,使每一笔业务在办理过程中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减少操作风险。三是要加快农信社支付结算电子化系统全国联网,对新上线的综合业务系统不断地优化、升级、改造,使系统之间能够对接和操作,减少柜员的劳动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让客户感受到现代化的支付结算业务带来的温馨服务

第三篇:黄石八中的观察与思考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阳春三月,来到矿冶名城的黄石八中进行跟岗学习。在两周的时间里,跟随八中的校长、书记以及几位副校长每人学习了两天,全程参与了该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黄石八中的基本概况和“务教育之本、求乐学之道”的办学理念,大家通过郭茂荣校长的演讲已经有所了解。下面,我把半个月的观察与思考向各位作一个如实的汇报:

一位有思想、有个性、追求卓越的校长。郭茂荣校长是教数学出身,他当老师的时候就非常善于探索、善于思考,追求卓越:1990年全市初一数学竞赛中,全市前十九名学生均属他班学生;1991年全市初二数学联赛,三十名学生参赛,二十九名获奖;1992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共三十六人获得省级以上奖, 其中全国一等奖二十人; 1993年全国初一数学竞赛中共二十三人分别获

一、

二、三等奖; 1994年全国数学竞赛,该班27人获国家级奖,其中11人满分并列全省第一,获全国一等奖。他现为国培教师、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编者。厚实的教学业绩加上郭校长充满个性的教育思想,他先后破格评为中高、中特和湖北名师,现正申报正高。

他担任校长已经十一年,他那无为而治的风格让我感到诧异。他每天下午四点到校,看一会上面发来的文件,同副校长沟通一下学校的事情,工作时间大约一小时。他在学校食堂吃过晚饭后,就独自一人在办公室看书至晚上12点就回家。他每月参加一次教师例会,例会上不讲工作,只谈思想。遇上他值日的时候,他会整天穿上保安制服、带着头盔、拿着警棍和保卫处的同志一起执勤。他一年要在外面作报告四十多场,外出开会更是不计其数,而学校却井然有序,质量在黄石市独占鳌头,随时可以接受各级检查,原因何在?我认为,是郭校长追求卓越的精神已经成为八中每个人的内在价值追求。

一个讲团结、讲合作、追求卓越的领导班子。八中的领导很累,这是我的第一感觉。因为八中的领导包括副校长都同普通的老师一样,带主课的要么是两个班、要么是带一个班主课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当然,领导的待遇也是跟着工作量走的。然而,这所学校领导干工作那种追求好到极致的精神却感动着我。因为校长在校时间少,每一项工作,都是分管副校长具体策划指挥,中层领导和老师们一起贯彻落实。在参加他们的班子会、行政会、分线工作会中,可以感知他们做一切工作都是努力做到最好。一直以来,我以我们语文组骄人的中考成绩而自豪,到了八中才知道,他们的大多数学科在黄石都是排第一的。管教学的孙校长年年蹲点初三,用她自己的话说一周至多休息了半天。学习期间,正值初三调考,从考试阅卷安排到成绩分析,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调考结束,我随孙校长还有年级主任深入到每个备课组总结分析调考成绩、听取老师意见、明确努力方向。在初三每个备课组办公室的墙壁上,都悬挂着学科目标和中考复习进度表。在学习期间,还经历了一次消防演练。动员培训会上,分管后勤的副校长主持会议,分管政教的副校长进行动员培训,其余领导按照安排自觉领受任务,郭校长照例没有参会。培训会上,分管政教的副校长运用PPT对所有老师进行培训。小到每位老师的站位、每层楼学生和每班教室前后排学生行走的路线都有具体的安排和指示,可以看出他们干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支敬业乐群、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教师队伍。在八中,走进任何一个办公室,都会感动于教师们的敬业和操劳,感怀于一份份发自内心的淡定和从容。在这里,每一天的空气都是清新而有朝气的,一些身体的不适丝毫不会影响教师们的斗志,几句烦恼和困惑不会阻止他们忙碌的脚步。在八中,我认识一位我们武穴籍的雷老师,她是学校首席班主任之一,她在初三带两个班语文,兼两个班的班主任,每个班配了一个副班主任,她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业绩在学校也是一流的。在八中教师中,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是:抱团取暖,反对单打独斗!我们都知道,黄石八中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还是课题研究还是校本教研月,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以“四合一”教练案为载体的。“四合一”的成书过程是严格而繁琐的:先是承担任务的老师按照体例认真编写,然后是备课组长组织几个人进行一课一课的评审,不合格的重写,最后交给负责单科的领导一课一课的评审。在平时的每周备课会上,全组老师对一周来使用的教练案进行讨论修改,修改的内容直接送到教科室修订,留给下一届,所以八中的“四合一”越编越好,生命力旺盛。在学习期间,我参加了几个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真切感受到研讨时的热烈、坦诚,感受到资源共享的优越。

一个讲文明、讲卫生、追求卓越的学生群体。印象中,大城市的学生应该是很调皮的、很难教的。然而,每次我上下楼梯遇到学生的时候,学生总是微笑的叫着“老师好”;每当我来到学生食堂吃饭的时候,看到买饭的学生自觉排队,看到老师来买饭,自觉的让老师先买;每当课间操,我站在四楼走廊上,看到的是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动作整齐划一,十分标准。每天,我身上装着相机,在寻找这所学校的亮点,也在寻找这所学校的不足。半月下来,我十分失望。因为我无论是漫步在校园还是走进教室,都找不到乱扔的垃圾和想象中的乱象。老实说,八中的班主任没有我们学校的班主任到校早,甚至可以说是较晚。然而满校琅琅的读书声会使你误以为教师在教室。我一连几天起个大早,到各个教室去观察。看到的不是一片繁忙的抄作业景象,而是全体学生在课代表的带领下读语文、读英语,非常自觉。

八中的教学质量好,特别是教师待遇好,这一切源于什么呢?大家都关心这个问题,我也关心。

一所会生事、会来事、追求卓越的学校。通过我的了解,我直言不讳的告诉大家,八中福利待遇主要来自“四合一”教练案、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的第二课堂收费及晚自习、周末补课收费。我很惊诧于这所学校这么好的收费环境。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这所学校特别会来事,而来事的前提是该校有着独占鳌头的教学质量。一是大张旗鼓的推行“教练案”。平时的常规教学、课题研究、迎接上面检查,首先推出的就是教练案,从教育厅到黄石市,都知道黄石八中高质量的秘诀之一是“四合一”,无形中就争取了领导的支持,特别是该校承担的全国讲学稿现场会,更是让“四合一”闻名全国,收费自然不在话下。二是大张旗鼓推行第二课堂。该校的第二课堂的拳头产品是合唱团和机器人制作。学校的合唱团一路获奖一直唱到了北京。学校的机器人制作全国知名,并承担了全国中学生机器人制作大赛现场会,教育部、教育厅领导和黄石市主要领导都莅临现场观摩,随之收费政策也来了。三是晚自习收费和周末补课收费。八中的教学质量是黄石最好的,它成了黄石市的品牌,郭校长个人是黄石教育界的品牌,所以各级领导对八中是呵护有加。因为八中教学质量高,领导子女多进入该校,无形中学校多了一层保护。加之,黄石港区其他初中学校的校长多数是从八中出去的,形成了一种法不责众的局面。四是该校建了一个优秀毕业生展室,装修非常豪华。学校每年利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参观。一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或领导纷纷慷慨解囊,为校捐资。

几点思考:

成功的学校应该有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名校长,如何用自己对教育的诠释,办一所兼容并蓄、释放个性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常说什么样的将带出的是什么样的兵。自然,一个什么样的校长,将决定着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有维持现状的校长、有勇于进取的校长、有善于求变的校长、也有睿智谋变的校长。一个学校的风格,往往会带有校长的某些特色。我认为,校长可分为三个等级:最好的校长主要管理的是学校的魂,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其次的校长主要的是管理学校的人,能否知人善任,使每一名班子成员和教师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好和谐的搭配,发挥各自的特长,是尤为重要;第三等校长就是抓门房,看谁迟到了没有,看谁准时到位了没有。总之,全是在想着怎么管理人,而不是怎么用心谋事,以事领导人。可见一个什么样的校长,对一所学校的成功是具为重要。

成功的学校应该有一套核心价值目标。有了一整套办学的核心价值目标体系,就会引领学校科学发展,就会产生办学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从而办好一所学校。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居敬持志、富才厚德”,新时期的办学理念是尊重教育,那么我们学校的德育,就可以尊重教育这个课题为载体,所有工作围绕我们校训中的“厚德”二字做文章,长期坚持下去,必然形成我们学校的特色,这也是与十八大报告的中的“立德树人”这一关键词相吻合的。例如我们的教学,我们可以尊重教育新理念为指导,围绕校训中的“居敬”“富才”,旗帜鲜明、大张旗鼓的推行高效导学,打造我们的教学特色。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八中的成功就是证明。借用专家的一句话:没有质量,学校走不到今天;只有质量,学校走不到明天。

成功的学校应该有一支育人目标和教育理想明确的教师队伍。一所好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应该有稳定而长效的工作投入,工作既讲责任,又出质量,而且是一贯的,就像挖井一样,不断地挖,不懈的挖,井水才会越涌越旺。要让每位老师挖好生命中的那口井,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当率先垂范,当身体力行,当循循善诱,当兼收并蓄。老师的生命之井才会涌动着爱心、责任心、敬畏心、凝聚力。

最后,我想以下面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汇报:

少说报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 报怨带来记恨,宽容乃是智慧; 少说拒绝的话,多说关怀的话, 拒绝形成对立,关怀获得尊重; 少说讽刺的话,多说尊重的话, 讽刺显得轻视,尊重增加威德; 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商量的话, 命令只是接受,商量才是教导; 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 批评产生阻力,鼓励发挥潜力。

第四篇:乡村社会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作者:詹鹏宇

乡村社会指乡或镇一级管辖范围内的社会。治理不仅包括政府的管理,还包括社会自我管理,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当前全面落实党的“和谐社会”执政理念,乡村社会治理是重中之重,这里生活着6.7亿人,另有2.2亿人虽然居留在城市,但决定他们福祉的根本之地还是在乡村,如农民工。因此,探讨乡村社会治理之道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市场化条件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制约因素分析

市场化是指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基础手段,被用于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一种状态。30多年来,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冲击、侵蚀、洗刷、重组着我国社会原有的一切秩序。乡村社会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社会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在政治上确立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在经济上初步完善了乡村社会市场经济体系。然而市场化条件下的乡村社会,因为以下因素的制约,仍然难以摆脱弱势地位。

一是农业产品价格的“蛛网震荡”导致的市场失灵。乡村社会经济以农为本。在市场化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因特殊的生产、供需条件导致周期性波动:这类产品生产周期长,其决策依据现实销售价格刺激下产生的预期,而实际市场价格却取决于前一周期的生产规模。某个较低的初始供应量导致了较高的第一周期价格,而这一高价将刺激生产,使第二周期供应量大为提高;第二周期供大于求的结果会把该周期市场价格压至均衡水平以下;这一低价又会抑制生产,使第三周期供应量也低于均衡水平,从而推高价格„„如此循环,在PQ坐标系中便形成了一个蛛网状图形,人们称之为“蛛网震荡”,或“蛛网循环”。“蛛网震荡”加上交易费用高、自然风险大、生产周期长、离散型供给等原因,在形式权利一视同仁的“公平市场”中农业、农民会处于弱势。

二是分户经营的合作难题。由国家确立的乡村社会基本经营体制,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一方面确定了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促进了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但另一方面,由于人力和土地被分割成零星小块,限制了乡村社会更深入的市场化和经济发展。市场失灵与合作难题双重制约下的乡村社会,生产与生活陷入高风险和低水平发展的困境。家庭经营受限于规模太小,绝大多数只能提供农业初级产品,无力(资金、技术、市场信息、销售渠道)向后拉长产业链,生产出消费品,导致乡村社会单一的经济结构及对城市经济的依附。合作的高成本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强化了乡村经济的弱势地位。同时,离散型、原子化的市场主体既无意愿,也无能力提供乡村社会公共物品,如生产所需的道路、农田水利,生活所需的环境整治、文化设施建设,而公共物品的缺失和不足,更进一步限制了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由此导致,扶贫越扶越贫,年轻一代以脚投票大量涌入城市。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构建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

从治理角度而言,解决农产品市场失灵问题的办法是拉长产业链,或仓储分时销售,对陷入蛛网震荡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加工,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的方式避开或削弱市场失灵带来的损失。而这需要在分户经营的基础上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解决乡村社会合作难题,同样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解决乡村社会公共物品不足问题同样需要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虽然说当前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积累时期的发展,整体进入工业化中期水平,具备以工哺农的财政能力。但是,国家财政能力再雄厚,也决不可能解决9亿农民的公共品需求,离开了农村社会自我组织,乡村公共品供给是难以优化的。农民组织起来,对于增加农村的公共品供给,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十分必要的。

从治理的本义出发,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也是农民治理和治理农民的题中之义。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的过程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乡村社会治理离不开农民及其自治组织的参与。

在市场化条件下的乡村社会治理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但这次农民组织化不同于传统和人民公社时期,传统的中国农村依靠士绅和族权势力组织农民,人民公社依靠国家强制组织农民。在这两种组织形式,农民只是依附听令,很少个人利益追求。市场化条件下组织农民,依托的是市场分工引致的利益分化,农民因自身利益追求,自行组织各种机构,行使一定职能,来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本质上这种组织是介于国家政权和个人之间,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社会公共组织。

理想状态的乡村社会治理结构是国家政权、社会公共组织、个人三位一体的共治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主要是指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作用范围和职能的社会公共组织。在乡村社会,按功能划分,农民组织应在3个方面提高组织化水平:一是政治维权组织。如农会、消费者协会等。二是经济合作组织。如帮工队、生产互助小组、专业合作社等。三是文化生活组织。如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秧歌队、农民技术协会等。

农民组织的发展和成熟不仅有助于农民掌握和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他们在日益全球化的大市场中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助于分散的农民与大市场的连接,与其他利益体建立对话。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建立政权与农民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有效联系,达到共同治理,促进乡村社会基层民主建设和促进各项公益事业发展的目的。

发挥乡镇政权的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

取消农业税后的乡镇机构改革及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考虑乡镇政府职能问题,要从农村工作的现状出发,从农民群众的愿望出发,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公共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出发,重点强化三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环境,二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三是为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在履行好政府职能的同时,要把不应该由政府承担的经济和社会事务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从实际情况看,随着乡镇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可支配财力减少和职能转向乡村社会稳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乡村社会出现“官权退、民权进”的局面。乡镇政权迫于节约行政成本、弥补履职能力不足的压力,主观上有着发展农民自治组织的动力。传统上,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结构,使得乡村社会组织资源相对稀缺,除了国家政权组织外,很难说有什么像样的“民间组织”,因此,乡村社会农民的再组织客观上仍不得不依靠乡镇政权的大力扶持。

乡镇政权在促进农民组织化过程中不仅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本土计划和行动策略。一是把农民自发的维权活动引导为组织化的政治参与与理性对话基础上的协商解决,积极扶持农民维权组织的形成和民主发育,规范维权组织与乡镇政权之间的联系、对话和协商。二是借助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支持,相应地支持农民成立各类经济合作和公共事务处理的组织,加深农民经济合作,创建和壮大各类经济合作组织。三是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培育农民文化体育方面的组织资源,引导其开展活动,为丰富群众生活创造条件。四是加强党和政府对各类农民组织的监督和联系,如登记制、定期走访或座谈。五是建设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民组织化提供成功案例、典型做法和创建范本,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的同时,不断增强其组织功能、完善组织结构。 (作者单位:省地方税务局稽查局综合处)

第五篇:《叶子的观察与思考》教学设计

濮阳市第八中学

朱丽红

教学目标:

1、观察叶子;

2、学会细致观察事物和从多个角度展开联想的方法。

3、体会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自会品出生活的多彩,自会发现写作素材的丰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采一片叶子,事情很小,但体现了一个同学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这是叶子引发我的第一个思考。

今天我们来进行一节《叶子的观察与思考》的习作练习。

二、请你思考

1、请出示带来的树叶,进行观察、思考,并说一说:你是在什么时候,在哪儿,为什么采这片叶子?

这片叶子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吸引了你、感动了你?

2、出示课件:实物图片及例文借鉴:

(1)出示一片梧桐叶子,生观察,并出示例文:

这是一片不完整的法桐叶,它已经碎掉了一个角。在路边拾起它时,我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残缺也是一种美。

生读一读。 (2)出示一片柳树叶子,生观察,引导学生:你可能会想什么?并出示例文,生读一读。

(3)出示一片枫叶,及例文,生读一读。

这一面还很苍白,霜痕犹存,脚印斑斑。它一定经历了风风雨雨,经历了苦难;它也一定骄傲过,茁壮过。它老了,安然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这是一片沧桑的树叶,就像人的一生,我敬重它。

三、细心观察,品味叶子

1、说说你的叶子的形状色彩,要求:仔细看一看你的叶子的形 状、颜色等,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如(出示课件):叶子的叶脉很清晰,就像网一样密密交织着; 叶子就是通过这些叶脉、枝干、根从大地汲取营养的。它那么绿,犹如一个小小的水库,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叶子,这正是它四季长青的原因。

2、请调动你的嗅觉,好好闻一闻,说说你能闻到什么气味?要求:要鼓励展开想象,与其他的味道等进行比较,并想想它为什么会这么香。

3、侧耳倾听、讲讲声音:请听听叶的声音,放飞你们的想象。 (1)叶子在不同的地方,将听到不同的声音。如在马路旁能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喧闹声;在校园里能听到同学们的歌声、欢笑声;在公园能听到小朋友的叫声、老年人的赞美声等。

(2)叶子能听到的不仅仅是欢快的、美妙的,还有凄惨、悲痛的声音。如在马路边的叶子因为被小朋友折了树枝而哭泣;在校园里的小草因为被小朋友们踩伤而哭泣等等。

4、细细品尝、议议味道

尝一尝它的味道,品一品叶的生活

四、范文引路

1、阅读补充文章《蚂蚁》,思考:哪些段落是作者观察的内容?

哪些是作者思考的内容?

2、总结:其实,作文源于我们生活中的一景一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深入思考,我们自会品出生活的五彩缤纷,会发现可以摄入作文的东西原来很多。

3、出示学生作品,生阅读。

秋天的树叶

在我眼里,秋天是大地和树叶聚会的节日。它们有的翩翩起舞,投向大地的怀抱,有的则漫天遨游,开始着自己惊险的航行。

一天,我骑着自行车来到了一个小公园,公园边是一个天然湖泊,园内有几盆独自开放的小花和好多棵大树。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香气,真是别有一番情趣。这时,一片小巧的树叶从天而降,我连忙上前,伸出双手,接住了这可爱的小东西。我对着几棵大树的叶子做比较,想帮它找到自己的“家”。可找了半天,一无所获,我似乎失去了信心,这也许是个“孤儿”吧。我捧起这片可怜的叶子,仔细地端详着它,看上去像一把小扇子,有点儿像银杏叶,却不是。它还有一件很漂亮的大衣,你瞧,它红中透着黄,黄中透着红,仿佛穿着一件毛衣,好看极了!摸上去还滑滑的、凉丝丝的,好像连小蚂蚁都可以在上面滑冰。这是„„我闻到一股幽香,这是什么?我感到奇怪。

难道这香味是叶子散发的吗?我不敢相信我手中的叶子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可又不由自主地把它凑到鼻子跟前,天哪,真的是它!一片叶子竟也能散发出这么迷人的幽香,我感到惊讶不已。可这么香,难道„„

我一边想,一边向湖边的小树走去,太棒了!我帮它找到了“家”了!我高兴极了,可想到这可爱的小东西就要离我而去,又显得有些舍不得。可没办法,我知道它也需要“家”呀,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将它放在树杈中,虽然它已枯黄了,但至少它还能感到家的温暖。

我想:人们常常赞颂花的美丽,树的高大挺拔,小草的无私奉献,却从未看到叶子的魅力,可在我的心中,叶子也一样是最美的。

我爱树叶,更爱秋天的树叶。

五、习作

以树叶为写作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学生作品一:

枫叶

濮阳市第八中学 贺颖

咦,远处那一大片红橙橙的是什么呀?我仔细一看才知是一棵棵枫树。瞧,那树里有红色的枫叶,黄色的枫叶,简直就像一个个火红的小精灵在黄色的海洋里快乐的玩耍;又像一个个红红的苹果挂在树上左右摇摆。

我走进枫树,只见满地都是红色和黄色的枫叶。我捡起一片红枫,比了比,比我的手掌要小一些,但颜色却很浓,红的像火一样。枫叶的形状像手掌一样,每一个”指头”上都有一根叶脉,直直的,有点突出。就像我们手上的纹路一样。

看着满地的枫叶,我情不自禁的躺了下去。“咔嚓”一声清脆的声音响了起来,原来是干枯的叶子发出的声音啊!不过,也挺舒服的。

我捡起一片枫叶,夹在书里。后来,这枫叶成了一片”枫书签”。 尽管秋天会离去,但我留下了秋天——枫叶;虽然我保不住秋天,但我有一个秋天的回忆——枫叶。

学生作品二:

一片梧桐树叶

濮阳市第八中学 袁亦心

远处的小树林闪着绿幽幽的光,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绿叶,像是唱着一支动听的歌

一片梧桐树叶轻轻地飘到我的跟前,我爱怜地把它放在手中,仔细地观察起来。

阳光下,梧桐树叶显得格外扎眼,它是手掌形的,墨绿色的,像一只只绿色的大手在为人们指路。微风一吹,那“沙沙沙”的声音不绝于耳。梧桐树叶轻轻摇曳着它那娇小的身体,在枝头上翩翩起舞,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它有时也似一个坚强的卫士,在枝头上昂首挺立,不畏风吹雨打,让人心中受到一阵震撼。

阳光下的梧桐树叶是坚强的,而雨后的梧桐树叶则是柔美的。 在雨后,梧桐树叶显得那么青翠可爱。它就像洗了一场温水浴似的,充满了勃勃的生机。那墨绿的叶子在风雨中跳起了舞蹈,仿佛为自己这一身打扮高兴呢?有些叶子蜷缩在一起,就像小姑娘蓬松的裙儿,在雨后展现自己美丽的一面。有的叶子上还滚动着几颗水珠,远远望去,好像是绿翡翠上几颗晶莹的珍珠,真是美妙绝伦啊!

我喜欢梧桐树叶。

上一篇:农业立项申请报告下一篇:农业工作汇报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