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

2022-04-18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升体育素养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 篇1:

中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的比较

摘 要:美国一部分公立大学按照相关教育法规设置必修体育课程,另一部分公立大学和全部私立大学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是否设置必修体育课程;我国则高度统一地设置了必修体育课程。美国一些类别体育课程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同时,还面向其它与大学关系密切的人群;而我国只面向在校大学生。美国大学一些类别体育课程不设立学分;而我国都设立了相应学分。美国多数大学体育课程收取教学服务费用;我国则完全免费提供教学服务。美国大学不硬性规定学生在那几个固定学期段修学必修体育课程;而我国都有严格规定必修体育课程学习期限。美国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健身类内容;而我国以运动技能类内容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相关启示:允许一部分普通高校自己决定是否设置必修体育课程;扩大体育课程面向对象范围;增加健身类教学内容比重,增加外聘体育教师比例;允许在部分类型的体育课程中收取费用。

关键词:体育课程设置;大学体育;中国;美国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etu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SUI Xiao-h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etup;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China;the United States

21世纪初,美国大学体育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影响作用凸显,并且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问题逐渐成为我国大学体育改革者的关注热点。本文利用互联网大量收集美国和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找出两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异同点,期望为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1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是指由美国大学官方发起的,面向普通在校大学生(也面向一部分大学内的教师、员工、校友及其家属)的不属于体育专业教育计划范围的公共体育课程。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一般分为4类:第1类是设学分的必修体育课程(required physical education),这类体育课程只给予本科生学分,给予的学分数各不相同;第2类是设学分或不设学分的选修体育课程(voluntary physical education);第3类是不设学分的健康体育课程(fitness and well-being programs);第4类是无任何学分的娱乐体育课程(recreation classes)。

美国教育管辖权归属各州,有些州的教育法规明确规定公立学校必须开设必修体育课程,有些州则没有要求公立学校必须开设必修体育课程;私立大学则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而决定是否开设必修体育课程。

美国一部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开设了给学分的必修体育课程,部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则开设给学分的选修体育课程,或不给学分的选修体育课程,或不设学分的健康体育课程,或娱乐体育课程。设置必修体育课程一般2个学期但不规定在哪二个学期。各类大学体育课程在每个学期的授课周数是4~12周,每周授课1~3次,每次课时间为45~120 min。

美国各类大学体育课程中,必修体育课程面向在校大学生,并提供免费的课程教学服务;选修体育课程、娱乐体育课程和健康体育课程面向在校大学生、教师、员工和其它与大学有密切关系的社会人群参加,参与者都要缴纳学习费用。美国部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情况见表1。

美国大学根据各自办学实际情况和大学体育理念确立了各具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见表2)。一般来说,必修体育课程和选修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提高参与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发展其运动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身体运动技能,促进其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健康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着重于提高参与者身体健康水平;娱乐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体育活动的娱乐性,主要目的是为参与者释放学习和生活压力提供良好的途径,并帮助参与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沟通,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我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是指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正式教学计划,面向在校大学生的非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范围的公共体育课程。

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基本分为两大类:设学分的公共必修体育课程和给予学分的公共选修体育课程(但有些普通高校的公共选修体育课程不给予学分,例如清华大学公共选修体育课程就不设学分)。

200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都简称为《纲要》)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4~8学分,免费修读)。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每门选修课1~1.5学分,免费选修)因此我国各级各类普通高校比较统一地设置了设学分的公共必修体育课程和公共选修体育课程。

我国普通高校一般都规定本科生和专科生必须在大学一、二年级(4个学期内)修完必修体育课程(但有例外,北京大学要求学生必须修满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但学生时间自选),在三、四年级可以自愿选修体育课程。必修体育课程一般是第一学期授课13~15周,第二、三、四学期授课16~19周,每周授课一次,每次90~100 min;选修体育课程一般是每学期授课10~12周,每周授课一次,每次90~100 min。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必修体育课程和公共选修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纲要》对教学目标表述为五个领域的基本目标和五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里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我国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是运动技能类内容,这一类内容占总体教学内容的比例很大。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类别和教学内容参见表3。

3中美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异同

1)相似之处。

(1)我国所有普通高校都设置了大学体育课程;而美国绝大部分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设置了大学体育课程,部分私立大学不设体育课程。两国高等教育机构都重视大学体育教育,大学体育课程设置都得到两国高等教育部门认同。

(2)总体上看,中美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基本相同。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目标是提高参与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发展运动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强调“健康第一”,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注重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增进身体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等。两国大学体育课程的本质功能和作用没有因为国情不同、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不同而不同。

2)差异方面。

(1)必修课程设置的要求有所不同。美国大学是按照州的教育法规要求或依据自身办学的实际需要而决定是否设置必修体育课程的。因此,美国一部分大学设置了必修体育课程,另一部分大学则没有设置;我国所有普通高校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纲要》的要求,统一设置了必修体育课程。关于这方面的差异,是由于两国教育体制的不同而引起的。

(2)课程面向对象的差异。美国很多大学必修体育课程以外的其它体育课程,面向在校学生、教师、员工、校友和其它与大学有密切关系的社会人群;我国普通高校各类体育课程面向对象全部是在校学生。美国大学体育的社会化特征十分明显,因而其大学体育课程面向对象也必然显示出社会化的特征。

(3)课程学分有区别。中美两国大学的必修体育课程都设立学分,但大部分美国大学的选修课程、健康体育课程和娱乐体育课程一般不设学分;而我国绝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选修体育课程都设立了相应学分。

(4)服务性收费的做法有所不同。美国大学必修体育课程是免费的,但其它类别的大学体育课程都要收取一定的教学服务费用;我国普通高校的各类大学体育课程都是免费的。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国民体育消费性支出远远高于我国,因此除必修体育课程之外的其它类型体育课程教学服务性收费可能得到了参与者的认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体育消费性支出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普遍在其它类型体育课程中采取教学服务性收费做法的时机和条件可能还不具备。

(5)必修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有所不同。美国大学必修体育课程没有硬性规定要求学生在那几个学期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学习计划而决定何时修学;我国绝大部分普通高校则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大学一、二年级的4个学期内修完公共必修体育课程。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超常规高速扩大,随之而产生了体育教学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众所周知,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而选择修学必修体育课程时间,无疑将增加对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设施的需求。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相对固定的几个学期修学必修体育课程的做法可以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最大化满足必修体育课程教学要求。

(6)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在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健身类所占的比例相当大,是其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而运动技能类是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最主要的教学内容。

与我国相比,运动技能类之所以没有成为美国大学体育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而样式繁多的健身类则成为其主要教学内容的原因有3方面,美国大学各种运动项目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开展良好,并且这些训练和竞赛活动的覆盖范围比较广,因此学生通过参与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可以获得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技能;第二是美国大学课外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和各种运动技能培训班,获得各种运动技能;第三是美国大学体育教师的主体是合同制外聘教师,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而大量地把样式繁多的健身类项目引入到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近年来,健身类内容在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加大,但目前还没有成为主要教学内容。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由于源自世界各国的传统健身项目十分庞杂,现代健身项目更是层出不穷,我们现行的聘用教师制度不允许学校根据开课的需要而灵活地聘任适合的体育教师,现任教师不可能满足大量健身类项目教学需要;二是大部分健身类内容教学需要在室内场馆进行,而我国多数普通高校室内体育场馆严重不足,因而导致许多健身项目无法走进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4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对我们的启示

1)应该允许一部分办学条件好和具有良好大学体育氛围的普通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决定是否设置必修体育课程。

美国各所大学都力求突出办学特色,因此出现了具有不同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的不同类别的大学体育课程。我国教育部颁发《纲要》的主要目的是指导、规范与强化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避免有些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被边缘化。目前,我国一些办学条件好,体育场馆设施比较完善和具有良好大学体育氛围的普通高校,已经打破了《纲要》中提出的在大学一、二年级的4个学期内开设必修体育课程的限制。这些高校已经表现出要求根据办学特色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理念而决定是否设置必修体育课程的愿望。

2)适当允许一些在校教职工参加除必修体育课程之外的其它类别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为在校教职工搭建一个工作之余参与体育锻炼和休闲的平台,同时为学生和教职工之间搭建一座近距离沟通桥梁。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教职工的工作之余体育锻炼和体育休闲活动基本是在学校各级工会的组织和自主性参与下进行的,可以说我们没有为学校教职工搭建有效的体育活动平台。允许在校教职工参加除必修体育课程之外的其它类别体育课程学习,这无疑等于校方在不增加教职工体育锻炼和休闲体育活动支持性财政投入的前提下,而为教职工快速和高质量地搭建了一个体育活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下,不但可以极大地提升教职工体育活动水平,而且在客观上还为学生和教职工之间的近距离沟通搭建了一座桥梁。

3)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增加健身类内容比重,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加大外聘体育教师比例。

与美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比较,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运动技能类内容比例偏大。通过研究发现,阻碍健身类项目大量涌进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就是我们现有的教师聘任制度,导致了具有各类健身项目教学专长的体育教师不能顺利进入现有体育教师队伍之中。改革现有的固定编制内聘任教师制度,畅通外聘教师进入渠道,是健身类项目走进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提保障。

4)考虑在适合类型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收取服务性费用,以补充一部分体育课程教学所需资金。

美国大学除必修体育课程之外的其它类别体育课程教学,采取服务性收费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不断膨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日益增多,因此而导致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支持性资金相对不足。为解决体育课程教学规模日益扩大和投入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我们应该考虑在一些高耗费类体育项目(例如,高尔夫球、网球、棒球、水上运动项目等)教学中,采取收费服务的方法,补充一部分体育课程教学所需资金。

参考文献:

[1] Harvard University.Athletic Memberships[EB/OL].

http://www.gocrimson.com/ViewArticle.dbm1DB_OEM_ID=9000&KEY&ATCLID=650692,2007-08-28.

[2]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Physical Education Required Program[EB/OL].http;//

www.gocolumbialions.com/ViewArticle.dbm1?DB_OEM_ID=9600&KEY=&ATCLID=576857,2007-08-28.

[3]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Marcellus Hartlet Dodge Physical Fitness Center 2007-08

Membership guide[DB/OL].http;//www.gocolumbialions

.com/pdf3/81244.pdf?ATCLID=575833&SPID=3893&DB_OEM_ID=9600&SPSID=43730,2007-08-29.

[4]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Personal Training at Columbia[EB/OL].http://www.

gocolumbialions.com/ViewArticle.dbm1?DB_OEM_ID

=9600&KEY=&ATCLID=651589,2007-08-29.

[5] Yale University. Statement of Athletic philosophy

[EB/OL]. http://yalebulldogs.cstv.com/administra-Tion

/mission.html,2007-09-01.

[6] Princeton University. Princeton Department of Athletics and Campus Recreation[DB/OL].http://www.

Princeton.edu/~campusre/PrfallSm07.pdf,2007-09-01.

[7] University of Oregon.PE&REC[DB/OL].http://perec.

uoregon.edu/phys_ed/pe.html,2007-09-02.

[8]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Inquire About Student Fitness Membership[DB/OL].https://fitness-membership.

psu.edu/cgi-bin/fitness.exe/launch/FitnessMembership,2007-09-10.

[9]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Inquire About Faculty

/Staff Fitness Membership[DB/OL].https://FitnessmeMb

-eship.psu.edu/cgi-bin/fitness.exe/launch/FitnessMembership,2007-09-10.

[10] Ohio State University. Participant Policies[DB/OL].

http://www.recsports.osu.edu/fitness_policies.asp,2007

-09-11.

[11] Harvard University. Recreation Overview[EB/OL].

http://www.gocrimson.com/ViewArticle.dbm1DB_OEM_ID=9000&KEY&ATCLID=655091,2007-08-28.

[12] Yale University. Yale Department of Athletics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Programs, and Opportunities[EB/OL]

.http://yalebulldogs.cstv.com/links/yale-sport-rec.html,2007-09-04.

[13] University of Oregon.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DB/OL].

http://perec.uoregon.edu/phys_ed/pe.html,2007-09-02.

[14]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Recreation Fitness[DB/OL].http://urec.wsu.edu/myFiles/FitnessFin

-al.Pdf,2007-09-03.

[15] 清华大学. 体育课程内容分类[EB/OL].http://

thsports.tsinghua.edu.cn/Training.Asp,2007-10-12.

[16] 北京大学. 体育课程介绍[EB/OL].http://pe.pku.

edu.cn/pkuped/tyjx/tyjxMain-xmjs.html,2007-10-14.

[17] 南京大学. 体育课程设置情况[EB/OL].http://

www.nju.edu.cn/cps/site/tyb/tiyukexue.htm,2007-10

-14.

[1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大体育选课系统——课程浏览[EB/OL].http://202.38.65.46/gym_xk/default1.

Htm,2007-10-15.

[19]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EB/OL].http://

202.117.37.130/news_more.asp?lm=70, 2007-10-15.

[编辑:邓星华]

作者:隋晓航

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 篇2:

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探析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通过有效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升体育素养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可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不仅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技巧,而且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因此,强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实施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很有必要。

1 高职院校实施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的必要性

(1)有利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强化“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近几年来,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對高职院校体育工作及体育课程开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将保障体育课程规范开设,促进高职体育课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各项文件精神在高职院校落实落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生根开花。

(2)有利于巩固和提升体育课程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促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偏重于技术技能培养,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和学生更为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公共课程有所忽视,课程开设要么大打折扣,要么流于形式,体育课程亦不例外。体育具有养德、益智、勤劳、尚美的育人作用。建立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将巩固和提升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体育课程及其所在部门的功能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增进体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般而言,基于体育课程教学远离教室、多在室外等实际,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较其他课程更为困难,因而,其教学质量的保证程度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纪律自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考核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突出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个方面的评价也应贯穿评价始终。建立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监控,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4)有利于真实描述和记录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为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和指导高职体育课程建设提供依据。通过建立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既有详细记录,又有全面而真实的动态描述。通过质量报告,不仅可以了解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客观情况,而且便于及时把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在执行相关文件过程中的经验和差距。此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体育课程质量报告记录的数据信息,借助类比测算和综合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出台文件予以协调指导,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报告的遵循原则

(1)规定性与校本性相统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学分安排、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等方面都具有严格的文件要求,课程质量报告必须充分体现和强化这些规定性,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在落实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情、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鼓励高职院校立足区域及学校特色,契合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特色化的体育教学项目,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彰显校本特色。

(2)客观性与公正性相统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报告,首先必须真实客观,记录的数据信息必须全面准确,尊重事实,不回避问题并敢于正视问题;其次要客观公正地反映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实际,真实体现高职院校生源多元化、多样化背景下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后是针对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统一要求,切合实际地选取测试项目,客观公正地反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对象的学生,使用统一的体质健康测试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3)主体性与主体多元化相统一。高职体育课程的质量评价,从评价主体看,既要重视政策性主体和常规化主体,也要强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仅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系统,还应该包括在校生、家长、毕业生、用人单位等;从评价内容看,除了需要对被评价对象进行体育意识、运动能力进行测试外,还应充分考虑到被评价者的体育态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实践能力等诸多非智力因素。

(4)时代性与动态性相统一。教育必须体现时代主题,质量是运行的产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具有方向性、科学性、规定性和时代性内在统一的特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内容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健康中国的时代主题。因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必须及时记录“00后”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体育教育教学的时代特征,并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高职学生身体、心理的变化,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实施动态调整,体现方向性和针对性。

(5)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统一。定量分析是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方面信息的数量及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的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减少了主观臆断对分析问题的结论判断,具体案例往往能有效增加质量报告的公信力。定性分析是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是对高职体育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是不是”“好不好”等所进行的演绎推理判断。高职院校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总结提炼出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并融入质量报告中,不仅对自身的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度反思,而且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参考。

3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报告的框架结构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质量报告不同于过去的工作汇报,应该是在体育教育教学实际实施的基础上,上至顶层设计,下到教学效果,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全面与重点结合、成果与问题结合而形成的分析报告,在结构体系上应具备如下质化和量化的系列要素。

3.1 顶层设计

(1)学校概况。包括学校名称、学校性质、学校层次、学校类型等。

(2)机构设置。包括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包括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等。

(3)制度建设。包括高职院校关于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育教学的相关制度。

(4)协同推进。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工作在学校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教学系统、学工系统、宣传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工会及妇联组织等协同推进。

3.2 教学条件

(1)教学场地。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厅〔2004〕6号)的要求建设体育体育场馆,配备体育设施。满足生均体育活动场所面积应不低于5平方米/人;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

(2)教学组织。主要指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组织机构设置,是否作为学校平行二级院部设置,教研室等教学基层组织是否健全。

(3)教学设施。包括学校运动场、游泳池等体育设施,体育教学及体育比赛活动开展所需的设备器材以及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检测站等。

(4)生均经费。包括高职院校体育工作经费的落实情况,是否纳入学校年度总经费预算年终经费决算;满足每年体育维持经费应不少于40元/人(在校生)。

3.3 师资队伍

(1)生师比。指学校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课程专兼职教师人数(兼职教师每3人按照1名专任教师计算)的比例。生师比原则上控制在320:1以内。

(2)专任教师情况。包括体育专任教师总数(兼职教师每3人按照1名专任教师计算)、专任教师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平均教学工作量、专任教师校内外社会兼职情况等评价指标。

(3)兼课教师情况。包括校内外兼课教师总数、学校核定的教学工作量、年平均教学工作量及兼课教师来源情况等评价指标。

(4)教师培训情况。包括专任教师参加非学历培训量、学历学位进修量等考核指标。

(5)教科研成果。包括专兼职教师教研、科研方面的成果及获奖成果。教师教科研成果按照校本考核要求合格率达95%以上。

(6)社会服务。包括专任教师承担区域体育比赛组织、体育场馆建设、社会体育培训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寒暑假学习考察活动等。

3.4 课程教学

(1)课程设置。根据《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制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细则,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必修课、选项课、选修课。研制《体育课程标准》,开设三个学期的公共体育必修课,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总课时不少于108学时。

(2)课程结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效衔接,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形成校内外、课内外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

(3)教材体系。包括学校教材委员会统筹下的教材审批、征订、发放和使用制度,以及配套教学指导等的编写制度等。

(4)教学内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包括以发展体能素质,做好职业准备的基础运动能力训练;以提高运动技能,形成运动休闲习惯的“竞技”与“娱乐”内容;以丰富传统健康养生知识、掌握健身、保健、康复类技能内容;以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文化为目标的体育理论类内容。教学内容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5)教学组织与实施。高职体育课程要遵循体育学科的教学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学生体能发展规律,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生态,探索实施任务式、项目式、模块化、开放式、探究式多样化教学模式。

(6)教学信息化程度。包括教学信息化硬件设施、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学信息化运用情况等,还包括体育课程在线资源建设、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情况等。

(7)教学考核评价。包括体育课程教学平时、期中、期末考核,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考核,课内与课外考核,同时还包括具有校本特点的考核评价等。

(8)课程建设。包括体育学科的建设与“三教”改革情况,诸如优质课、示范课评选,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

(9)教学改革与创新。主要包括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案例及相应的展示平台。基于体育课程教学一般是远离教室、多属实践内容的实际,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其教学质量监控较其他课程更为困难,教学质量的保证程度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纪律自觉。融于体育课程思政改革,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融入情感和人文因素,激发学生情感、认知和行为的认同,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授知识和运动技能的过程中,结合思想教育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价值,有助于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动力。

3.5 课外体育活动

(1)早锻炼。建立高职院校早锻炼管理制度,推崇多样化的早锻炼方式。通过早锻炼,保证和充实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为其他课程学习积蓄充沛精力。

(2)课外体育活动。重视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确保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

(3)运动队组建与训练。“日常练兵,赛时能上”,组建高职院校体育运动队,并将运动队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之中,积极组织运动队参加校外各级各类比赛。

(4)体质健康达标测试。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上报测试数据。

(5)体育俱乐部。包括学校团委、体育课所在部门、教学院系等组织管理的体育俱乐部以及体育教师参与指导的体育俱乐部情况。

3.6 体育学科比赛

(1)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包括校级、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情况。

(2)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包括国家级、省级以及省级以上体育协会组织的球类、田径类、体操类、舞蹈类等比賽情况。

(3)市级体育比赛。包括学校所在的市区组织的球类、田径类、体操类、舞蹈类等比赛情况。

(4)校级体育比赛。包括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比赛活动情况。

3.7 问题与展望

包括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质量诊断与改进的主要举措。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体育课程思政相应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面临一些困境。有的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够明确,元素挖掘和思政资源开发不到位;有的教师课程思政内容碎片化、空乏缺乏系统性;有的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简单地理解为课程加思政,导致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出现脱节现象等等。高职院校必须利用好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加强体育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和教学研究,采取科学有效的实施路径和办法促进体育课程学科教学目标和思政目标的双达成。

高职院校建立体育课程质量报告制度,旨在全方位描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状况,审视相关政策文件的落实情况。通过定量分析、数据支撑、问题诊断、原因剖析、图片呈现和案例说明,以期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高职体育课程质量,更有效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课题:本文研究系2020年湖北高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五化’推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课题编号:2020823)之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熊 燃

体育课程学分制度论文 篇3: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为促进大学体育课程内涵性建设,在前期实施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基础上,启动了“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计划。南阳理工学院“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内容:(1)建立课程建设标准,确立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的方向;(2)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3)改革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4)改革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1 “双一流”建设对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引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于2015年10月24日公开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我国95所高校的459个学科进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国家实施“双一流”建设的引领下,其他未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也纷纷启动了“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计划,旨在通过实施本校“双一流”建设工作,进一步有效激发师生内生动力和活力,建设和形成一批标杆专业和课程,以此带动其他专业和课程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发展与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体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育“身坚技精”高素质人才之基础。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校体育工作持续更新的中心工作,是“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依托满足高校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科学健身锻炼、身体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多元体育课程,高校体育持续发挥其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 南陽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16年,南阳理工学院启动了新一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改革的整体思路是特色改革、创新改革,聚焦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以及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动发展主题,打造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截止2019年,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创新性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实现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

从2016—2017学年第1学期开始,一是在原有基础上,整合新建了20个学生体育俱乐部,把俱乐部体育纳入公共必修体育课程教学计划,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延伸至俱乐部体育活动辅导内容中,学生按照要求参加俱乐部体育活动,给予0.2个必修体育课程学分,教师指导俱乐部体育活动计入教学工作量。二是为引导学生坚持课外健身锻炼,把学生课外健身长跑纳入到公共必修体育课程成绩考核内容(占必修体育课程考核成绩的30%)。

(2)成功打造“校内外有机联系”的新型体育课程结构

2017年10月,南阳理工学院与南阳市体育总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合作协议的框架内,21个学生体育俱乐部与南阳市体育总会下属35个体育团体实现了实质性对接合作,联合在我校建立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基地”、“群众性体育赛事联络办公室”、“大学生社会体育志愿服务站”三个临时性工作机构。三个临时性工作机构依托南阳理工学院俱乐部体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南阳理工学院“第二课堂”制度,针对在校大学生实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项目”、“裁判员、教练员培养项目”、“联合承办群众性体育赛事项目”、“社会体育志愿服务项目”、“体育产业合作开发项目”、“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同育人项目”、“社会体育人才进校园项目”、“优秀社会体育文化进校园项目”、“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项目”。经过2年的实践改革,2019年12月,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南阳理工学院体育俱乐部与地方群众性体育组织对接互促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校级验收结项。

3 “双一流”背景下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建设

2019年3月20日,南阳理工学院印发了《南阳理工学院“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该方案中提出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目标是:经过 5 年建设(2019-2023),到2023年,建立符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打造15个左右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校级一流专业;建设150门左右符合专业发展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校级一流课程。2019年12月,南阳理工学院体育课程(必修)被学校批准为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标志着南阳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进入了全面深化特色创新改革新阶段。

3.1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

南阳理工学院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社会体育实践能力为立足点,以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体育竞赛、学术交流、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等为途径,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健康评价体系建设、教材建设和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争取在三年内建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流体育课程。

3.2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内容:

(1)建立课程建设标准,确立课程建设与深化改革的方向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明确课程所担负的任务、 所要实现的目标、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与规范、课程修读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机制等要素,为课程建设确立目标、指明方向。

(2)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

按照课程建设标准要求,以服务培养目标为目的,以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目标为导向,梳理、规划课程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有利于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与方法,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改革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打造“课内外一体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适合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金课”。

(4) 改革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紧紧围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构建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机制,达到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目的。

3.3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举措

聚焦人才培养目标,南阳理工学院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主要举措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研制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

在前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总结改革经验,按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OBE”人才培养理念的要求,研制具有我校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编制与改革方案相适应的基本教学文件

根據新的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方案,编制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或修订一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重点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新机制,编制一流大学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体系,完善课程目标达成度组合评价方法。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高素质、高学历的年轻化师资队伍。

(4)建立以教研室为主的教学研究新机制

继续深入推进标准化教研室内涵性建设,以教研室为主体,实施教学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5)开发线上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在体育教学网站开辟线上课程教学与辅导专栏,利用网络向学生传送教学视频和相关学习参考资料,开展线上辅导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继续推广课外健身长跑管理系统手机APP的使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6)继续强化新型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推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与地方群众性体育组织联合建设新型示范性学生体育社团,以体育社团为平台,有效实现体育课程教学延伸,实现高校俱乐部体育活动与地方群众性体育活动交叉融合发展。

(7)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开放服务

实现所有室内外体育场馆免费全天向在校师生开放,增建室外体育设施,拓展体育课程教学资源,满足一流体育课程建设需要。

4 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1 关于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大学体育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既要考虑科学性、理论性,又要兼顾实际可操作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人多面广,工作量大,是坚定不移必须要做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应重点培养任课教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的能力,这是一流大学课程建设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工作环节之一。

4.2 关于课程育人功能的体现

体育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在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应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同向同行,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站位,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传授技能与培养品德相统一。”其次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的育人元素,把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之中。

4.3 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方式

在一流大学体育课程建设中,为契合人才培养的新标准、新要求,应重点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大学体育课程考核新方式,“应注重目标导向、过程性评价及学生的有效参与”。

本文系2019年度南阳理工学院校级一流课程立项建设项目:体育课程(必修)(南理工院文〔2019〕125号)。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作者:隋晓航

上一篇:盾构施工地铁工程论文下一篇:乙醇工艺化学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