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诚成为校园文化

2022-08-23

第一篇:让忠诚成为校园文化

让师生成为朋友,让学校成为校园

---浅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四同""两变""双活"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根本是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必须依靠教育。传统教育显然已不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这个国家,如果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国家,那么他的教育,便不能不顺应着时代和世界的教育趋势,而伴随着竞进。"(1)时代呼唤新型的教育,新型的教育需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师生关系必然体现民主、和谐和融洽。所以本文结合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就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四同""两变""双活"做一简要论述。

一、四同--同学、同玩、同乐、同忧

记得陶行知先生的《谈心集》中有这样一段话"平时的教师一下了课,便你是你,我是我,与学生毫无关系。白君乃抛弃了教师的尊严,先生的架子,以哥自居,看小学生如弟妹,发挥他的爱的教育。"(2)读来发人深省,这段话的第一句照出了当今有些教师的影子,这些教师仅仅把教师职业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上课和下课、上班和下班,泾渭分明。更有个别者。,有禁不止,课后忙与第二职业,或搞有偿家教,或在股海中拼搏。还有些教师墨守师道尊严之陈规,追求所谓的"严师"效果,兑学生总是板着脸,不苟言笑,使学生望而生畏。不可否认,这样的行为只会在师生的心灵间筑起鸿沟。因为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工厂中死的产品,而是充满生命活力智慧的人,是最需要用爱心去滋养的学生。所以陶行知先生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3)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终身为之奋斗。陶行知说得好:"男师范生应以教育为妻,女师范生应以教育为之夫,则赴汤蹈火,有所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4)是的,有了献身教育的伟大精神,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就能填平师生心灵间的鸿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富有爱心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保持着"四同",即同学、同玩、同乐、同忧。这也正是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陶先生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知趣》中指出"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和学生愿意共生活,共甘苦。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师生有了共甘苦的生活,就能渐渐的发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师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精神杀融洽的,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喜欢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我们极愿学生能有一天跑在我们前头……但我们却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师道之可见在此。所以我们要一面教一面学。"(5)"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6)"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之乐而乐,以学生之忧而忧;学生之休戚,学生之苦即我之苦恼是也。"(7)我想,读了先生的这些话,我们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与学生保持"四同",改善并融洽师生关系,从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效应。另外,由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教师在与学生同学、同乐、同玩、同忧中"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8)可见"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9)这正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也有助于密切师生关系。

二、"两变"--变个孙悟空、变个小孩子

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还必须实现"两变"-- 变个孙悟空、变个小孩子。陶先生在《师范生第一变--变个孙悟空》中指出"师范生的唐僧是小朋友。师范生应拜小朋友为师傅,如同孙行者的本领比唐僧大倒要做唐僧的徒弟。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能指导小朋友。"(10)在《怎样做大众的教师》中写得更为透彻"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才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他要吃白米饭,你则老是弄些面条给他吃,事情会两不讨好,不但为着学生而且为着你自己,你也得跟你的学生学。"(11)如何向学生学?关键是要实现"师范生的第二变--变个小孩子","忘记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快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您立刻发现小孩子的能力大得很:他能做许多您不能做的事,也能做许多您以为不能做的事。……我们必得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12)由此可见,如果变成孙悟空,变成小孩子,你就回体验到学生那份丰富的内心世界,就会感受到学生那份天生的无穷的创造力,就会明白学生会那份美好的期待哈不朽的渴望,自然而然的师生间的心心相印,在师生间飞架起一座友谊的彩虹桥,文化知识便可以通过这座桥进入学生的脑海里,良好的道德观念也可以通过它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三、"双活"--活教、教活

陶行知先生曾经批判应试教育是"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13)的死教育,这种死教育导致了僵死的师生关系。要想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摒弃死教育,推行活教育,进行"活教和教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此,陶先生也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1、活教--用或的方法教学生

①、活的方法应该体现民主、解放、激趣。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受教育的主体,离开了儿童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师的任何愿望都是不能实现的。因此,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这一内因的潜能。教师应该"运用民主作风教学生,……教育方法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克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之惯以克服短命教育。"(14)"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15)必须"要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

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

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

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

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要学的学问;

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16)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17)在教学中,教师若能做到民主教学、解放教学、激发兴趣,定会让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情充满我们的校园。

②活的方法应该授之于渔。陶先生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世上有多少迷惑金子而忘了点金的指头。"(18)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给学生点金之术。如何教给学生点金术呢?他在《教学合一》中写得很明确"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得了这种经验理想,然后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对于世间一切真理,不难取之不尽,用之无穷了。"从学生的学习看,有了"渔"的本领,学生学的轻松,学得牢固。而教师也教得轻松,教学效果又好。这样自然帮助学生脱离了"题海",这样的教师学生能不喜欢吗?

③、活的方法应该因材施教,随事寓教。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写道"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当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容,否则不难免于枯萎。"(20)在这里,他形象的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因材施教。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善于因材施教,还能随事寓教。正如先生在《美国活动教授之一段》中讲的柏格罗女士分蛋糕的故事,从中他得出的要点之一是"善教的人,遇事寓教,不但是教书就算了。同一生辰送糕,如果遇了不好的先生,他便会反驳说:"学校重地,不准吃糕。"遇了平常的教员,也不过是一饱口福就罢了。但是到了好先生的手里,就是教育的一段好的材料。"(21)这种好材料需要我们善于寻找,善于发现,善于利用。正如陶先生在《教育者之机会与责任》中所言"好的教育者,应当具有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并且要带千里镜去找机会,机会找着了,就要用手去抓它,不断地抓住它,还要尽力地发展它。"(22)为了每位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教育贴近生活,我们要善于因材施教、抓住机会、随事寓教。到那时,你一定能感受到每位学生对你的尊敬与喜爱。

2、教活--把学生教活

①、改革考试制度后,将学生救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还很严重。对此,陶先生早就进行过尖锐的批判"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至于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做了,┅┅赶了一考又一考。毕业考过了接着就是会考,会考考过了,接着就是升学考。一连三个考赶下来,是会把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把生命赶跑了。┅┅换句话说,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因此,他提出要"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试。创造的考试所要考成的是生活的实质,不是纸上的空谈。"(23)他还举例说明了考成的内容,如身体强健了多少。如手脚并用的程度如何、多少人获得求知欲、改造物质及社会环境的程度怎样,都有何证据。他还指出"民主教育也是要考,但不要赶考,而是要考。也不鼓励个人的等第,只注重集体的成绩。而成绩也不以分数定高下。"(24)这些话告诉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为了将学生救活,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考试内容。以重能力、重素质的考试,引导教育改革,真正推进素质教育。这样的改革,必将使老师和学生改进教法和学法,使学生的素质提高,由死气沉沉变得充满活力;也自然而然的把老师和学生从知识堆中解放出来,师生关系的改善也就成为必然。

②、面向全体,关爱学生,教活每个学生。陶先生在《学习阿尔》一文中写道"当一名教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我们看他是坏蛋,他未必是坏蛋,容或教师眼中的坏蛋,倒是一个真的爱迪生。千万不要把你的阿尔逼跑了。只要先生少骂几句坏蛋,社会、家庭、政府多给一些自由空气,少用一些齐一手段,阿尔,是,爱迪生,便如雨后春笋一发而不可遏了。"(25)我更希望中国的男教师学做富兰克林的父亲,女教师学做爱迪生的母亲。"(26)因此,为了笔下没有冤魂,为了不把瓦特、牛顿、爱迪生赶跑,为了中国早出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千万不能当糊涂的先生,必须象富兰克林的父亲和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去关心每一个学生,包括所谓的差生。这样,原来可能被教死的学生被救活,所有的孩子被教活。这样充满爱心的老师必定是学生所喜爱的,还用担心师生关系紧张吗?

③、培养好的习惯,适应终身教育的需要,使学生的知识常新、常活。曾有人统计发现:20世纪,人类知识总量每隔30年翻一番:到了60年代,每隔10年翻一番;进入80年代,每隔3年翻一番。进入新世纪,知识的更新将越来越快,今天的新知识,明天也许就已被淘汰。所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长生不老之保证。"(27)"终身教育。培养求知欲。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一旦养成学习习惯,个人就能终身进步不断。"(28)"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引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29)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必须"一面教,一面学;教到老,学到老。"(30)好学的学生知识常活、终身进步不断;好学的老师知识渊博、观念常新、教法先进,这正是学生所渴望的好老师。好学的先生教好学的学生,师生之情将愈久愈浓。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我们要以陶先生的现代学生观理论为指导,努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实现陶先生所倡导的"教员们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和"学生们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美好愿望。到那时,惊人的奇迹就会出现:师生立刻成了朋友,学校立刻成为校园。让我们为这美好的明天早日到来而奋斗吧!

第二篇:团队文化,让梦想成为现实

来源:总裁网 作者:孙健耀

2005年,一部令人热血喷张、充满英雄主义豪情的电视剧《亮剑》创下了众多节目中稳居榜首的收视率。“亮剑”一词也成为社会流行语之一,其波及面之广在影视业十分罕见。

一部电视剧,何以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效应?除了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张力等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以“亮剑精神”为核心的团队文化引发了受众的强烈共鸣。该片主角李云龙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代剑客们在与对手狭路相逢时,无论对手有多么强大,就算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明知不敌,也要亮出自己的宝剑。即使倒在对手的剑下也虽败犹荣,这就是亮剑精神——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时至今日,这种“剑锋所指,所向披靡”的亮剑精神已成为企业界进行团队文化建设时所推崇的典范。

凯撒已经死去,而《英雄本色》中小马哥那种孤军作战的个人英雄时代也早已不再,在分工越来越精细、人际关系日趋紧密的今天,唯有团队的力量,才能一直勇往直前。而要打造一支积极、乐观、和谐、具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团队,团队文化的建设不容小觑。

团队文化有优劣之分

什么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团队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团队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强烈地支配着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而对团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毫无疑义,任何团队都会有自己的团队文化,但团队文化却有优劣之分。

循着无数的先例,我们会发现,有的团队从弱小起步,不断发展壮大乃至参天成林;有的团队则由强转弱,终至解散消亡。这其间关键就在于这个团队是否有一种优秀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作支撑,并且这种文化是否随着团队的不断发展而变、与之保持最紧密的契合度。

优秀的团队文化可以使团队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得以更好地彰显,团队成员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工作,彼此理想共同、信仰共通、彼此信任,团队的合力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性和潜力才会得到极大地激发,个性的风采与特长也才能让得以尽情地展现,团队业绩当然也会显著提升。与之相反,如果是不健康的团队文化,成员之间关系冷漠、勾心斗角,上下级之间缺乏沟通和信任,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则很容易导致团队的内耗,使团队目标难以实现。

打造高绩效团队:团队文化建设的目的

新优势企业文化创造理论认为: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为经营服务,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评判标准是企业的经营业绩。 团队文化建设亦然。我们评价一个团队的文化优劣,并不在于这个团队提出了多少口号、做了多少宣传、建立了多少规章制度、团队成员的学历素质等等,而是在于其最终创造的价值——绩效。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什么能比团队的绩效,更能证明团队文化建设的成败。

团队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打造高绩效团队。所谓高绩效,指的是团队目标统一,分工明确,权责分明,办事积极果断;团队不墨守成规,经常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对外界的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团队氛围民主、平等,成员能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方案,使决策科学、合理;团队内部以及团队与组织其他部门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信息沟通畅快,决策效率提高。

循序渐进,构建优秀的团队文化

团队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贯穿于团队建设的始终。一般说来,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首先,树立共同的团队理想。

团队理想就是指团队的使命、愿景和远、中、近期的具体目标,不仅可以提高成员对团队价值的深度共识,更能激发团队成员内心深处的强烈进取意愿,持之以恒地寻求与团队共同发展。因此,建设团队文化,必须要树立团队成员真正从心底认可、富有感召力、能够实现的共同理想目标。恰如比尔·盖茨所说:“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当年,中国同盟会正是凭借着“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这样的革命纲领,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大大小小数十个革命团体团结在一起,最终推翻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腐朽封建帝制,实现了这个革命同盟的理想。

其次,建立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团队价值观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同并遵循的价值标准,是团队成员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关于目标信仰的共同观念与看法,共同的价值观是解决团队中矛盾、争论和冲突的关键。在当代作家唐浩明所著的《曾国藩》一书中,记述了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一段话:“要办大事,就得有很多人;人多了,就要有组织;要维系这个组织,就要有信仰。”

优秀的团队总能依据团队的自身特点,确立与之相匹配的价值观。如从事美制现代木结构住宅的苏州德胜洋楼,基于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在团队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以“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民族工业巨头华为由于“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因此提出了“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

团队价值观应当从属于企业价值观,不能偏离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范畴。万科集团旗下的物业事业部在专业咨询机构的指导下,一方面考虑物业服务行业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依据集团“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框架,最后以“安心、参与、信任、共生”的幸福观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获得了各界的认同。

第三,打造形象而独特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心理状态和士气表现,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它通过塑造可以成长,通过教育可以传播,通过激励机制可以发扬光大,通过行为主体可以生生不息。

日本企业有一种被日本人通常称为“和”的团队精神,这种特殊的团队精神一直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中国古代的徽商之所以能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一个商帮,也是因为他们恪守着一种信仰——“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这就是徽商的精神内核。

优秀的团队精神,往往会通过一些形象的载体得以展现。如,提到要强化协作、勇于面对挑战、顽强生存的特质时,我们会想到以“狼”作为团队的精神载体,谓之曰“狼精神”;如果是强调坚持不懈、挑战极限、抱团应对危机等特质时,又会想到蚂蚁,称之为“蚂蚁精神”。 当年,中国同盟会正是凭借着“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这样的革命纲领,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等大大小小数十个革命团体团结在一起,最终推翻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腐朽封建帝制,实现了这个革命同盟的理想。

其次,建立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观。

团队价值观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同并遵循的价值标准,是团队成员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和关于目标信仰的共同观念与看法,共同的价值观是解决团队中矛盾、争论和冲突的关键。在当代作家唐浩明所著的《曾国藩》一书中,记述了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一段话:“要办大事,就得有很多人;人多了,就要有组织;要维系这个组织,就要有信仰。”

优秀的团队总能依据团队的自身特点,确立与之相匹配的价值观。如从事美制现代木结构住宅的苏州德胜洋楼,基于该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特殊要求,在团队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以“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民族工业巨头华为由于“没有任何稀缺的资源可以依赖,唯有艰苦奋斗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与信赖”,因此提出了“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

团队价值观应当从属于企业价值观,不能偏离企业价值观的核心范畴。万科集团旗下的物业事业部在专业咨询机构的指导下,一方面考虑物业服务行业本质属性,另一方面依据集团“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价值观的总体框架,最后以“安心、参与、信任、共生”的幸福观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获得了各界的认同。

第四,建立严明的团队规则。 孟子曾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团队的理念体系(理想、价值观和精神)确立之后,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制度体系,来保障理念的落地,进而真正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正如古语所说的“军令如山”,一个没有规则约束的团队是不可思议的。汉高祖刘邦破秦入咸阳后,针对手下士卒骄纵不法的状况,立即听从张良的建议,与咸阳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此令一出,立即让军队面貌大为改观。而最为人们熟悉的还是中国工农红军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最通俗的语言表达,体现了作为人民军队独特的价值诉求。

第五,采取有效的团队激励措施。

团队需要激励,而激励的核心就是要顺应并满足团队成员的合理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首先是物质的满足感,如薪酬、福利等;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精神追求。任何一个团队成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需求往往都是多层次的。因此,团队激励要本着物质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员工的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激励组合,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绩效。

中国奥运健儿在竞技场上取得了优异成绩,会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偶像,甚至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对于他们而言,这无疑就是最好的精神激励。与此同时,他们还会获得来自多方面的丰厚物质回报。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例,冠军得主除获得国家奖励之外,还可以从地方省市得到额外奖励;霍英东基金会也从1984年开始,给每位金牌得主颁发一公斤黄金及8万美元;再加上广告代言收入,每块金牌打底价值约为150万元;还有一些单项奖金也来“助燃”,如网球管理中心制定了球员奖金再升15%的政策;而燕京集团作为奥运水上项目的赞助商,更是为中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中所获奖牌开出天价奖金(金牌100万元、银牌50万元、铜牌20万元)。统计这些奖励,光奖金就达数百万元,另有车、房奖励。在这样一种精神和物质并举的双重激励之下,我们的奥运健儿们在每一次激烈的竞技中都能保持旺盛的斗志和不竭的拼搏力,为祖国的体育事业撒播着他们的青春与汗水。

第六,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团队氛围是团队文化的土壤,也是团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要构建优秀的团队文化,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考察一个团队的环境氛围,可以见证其团队文化的优劣。一般说来,良好的团队氛围有三大特征:第一是民主、平等,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信任、坦诚沟通,可以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第二是快乐、达观,成员身心愉悦,享受作为团队一员的乐趣,参与愿望强烈,工作中充满了热情与活力,遇到困难与挫折依然士气高昂、斗志旺盛;第三是善于学习创新,成员拥有危机意识,愿意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办事积极果断,不墨守成规,经常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及时感知变化并作出迅速反应。

总的说来,团队文化的构建,从核心理念的确立到团队规则的制订,进而落实到具体的激励行为和环境氛围的营造,是一项系统工程。说到底,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理念的确立与坚守,即确立理念之后,必须通过有效的方法,确保理念在制度、行为、物质等多个层面的逐步落地。

团队文化建设,一个都不能少

团队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它是团队全体成员共同的智慧结晶。因此,在团队文化建设过程中,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团队文化的优劣与团队领导人的个人素质息息相关,正如《亮剑》中李云龙所说,“一个团队的性格,往往来自于这个团队的第一任领导人”,原因在于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对团队成员会起到榜样作用。因此,作为团队负责人,首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修养,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其次,应该具有激情和执著进取的精神。

而对于团队成员来说,需要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地参与到团队文化建设的每一项活动中。作为团队文化建设的主体,团队成员的职业命运与团队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应该立足于本职工作岗位,清晰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团队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奉献自己的最大价值。

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文化是团队的灵魂,一个团队只有构建了优秀的团队文化,才会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才有了前行的力量,才能让每个人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企业文化的总体框架下构建优秀的团队文化,进而打造高绩效的团队,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当务之急。

第三篇: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它与学校的德、智、体等几方面相互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智、情、意、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鉴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瞄准创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的目标,更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让文化内化为学生素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

整洁、优雅、文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努力使学校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样物品设置和安排都和育人紧密联系,做到校内无闲处,处处有教育,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材和教师,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每学年对校舍进行维修、粉刷,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了创建张家港市绿色学校,学校建起了“绿色”小屋,扩大了绿化面积,专门制作了花木牌,对各种花草树木给予冠名,把它们的特征展示在旁边,让师生在欣赏花草树木时接受教育。校园绿化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墙壁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当我们按预定的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后,就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积极效果。踏进校园一抬头便看见行政楼东墙那醒目的大字“团结、负重、开拓、争先”,那是我们的校风。校门南面并排摆放着20张乒乓球台,百米画廊上乒乓小将两军对垒,打得难分难解,那是美术老师精心构思的巨作,体现了我校以乒乓为特色的浓郁氛围。学校主干道旁,设置了毛泽东、江泽民、陶行知、华罗庚等国家领导人、教育家、科学家的格言警示牌。在学校大队橱窗里我们设计了“活动传真”“家教之窗”“法制园地”“创造天地”“明星登

台”等八大栏目,充分挖掘每个场所的育人功能。班级的环境布置更是各具特色,新颖别致,有荣誉厅、图书角、绿化带、生物区、七彩园、夺星栏„„为学生构筑了一块块欢乐的文化小天地,使他们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教师办公室、图书馆、专用教室、食堂的布置,我们也作了统一要求,规范布置,突出传授知识,昭示哲理这一主题。

现在的合小校园,芳草萋萋,花卉斗艳,布局合理,校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无不透溢出优雅、宽敞的校园物质文化,师生置于这赏心悦目、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无不自豪、珍惜。

二、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激励人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他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学校近几年推出一系列符合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并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净化教育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的第一偶像。因此,我校全体教师养成了时时检查自己,力争以良好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耳濡目染的好风尚。不论是升旗仪式还是师生集会,教师首先站好队。规定校内不准骑车,上至校长,下至刚来的新教师,在校内一律推车步行,要求学生遵守《守则》、《规范》,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首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教风促学风,从而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向上的良好校风。同时,我们倡导互爱入手,在教育学生尊师的同时,更多地要求教师首先要爱生。我们十分强调全体教师要爱护关心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六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学校教师已形成了自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良好风尚。

2、强化常规管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养成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抓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把学生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制定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合小学生一日常规》、《自行车管理条例》、《小队活动守则》、《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示范学生评比标准》等,使管理内容具体化。二抓学习宣传。我们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教育月,第

一、二周定为常规学习周,各班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主题队会,学校举行常规测查,使学生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三抓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做到学生管理自律化。少先队大队部动用了60名小干部组成了六大检查小组,对礼仪、纪律、卫生、三操、宣传、路队等方面进行日查、周结、月评;开展了”红领巾中队值周”活动,由各班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员担任值周人员,在全校十多个岗位示范、监督、管理,这些规章的建立与执行,促使全体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佩戴胸卡、红领巾上学,提倡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现在学生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已蔚然成风,真正把“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的口号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学校都要举办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如:“体验在三月的春风里”“爱献给敬爱的老师”等。目前,学校已形成正常的大型活动制度,每学年举行一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每个节日活动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校园文化可谓五彩纷呈。如去年,我校举行了以“广播操汇操”“乒乓联谊赛”“蓝球年级赛”“全校动动会”为内容的体育节;以“科技小报设计”“科技创新小制作”“科技小论文”“利普知识”竞赛等为内容的“科学在我身边科技节”;以“百佳摘抄本展览”“百佳读书明星评比”“读书演讲征文竞赛”等为内容的“勤奋读书,与祖国同行”读书节;以“争当文明小天使”“争当艺术小明星”“争当合法小公民”“争当点子小能手”为内容的“雏鹰展翅庆‘六一’,提高素质迎未来”

的文化艺术节。作为课程文化延伸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做到系列化、正常化、制度化。乒乓队、航模队,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田径队、器乐队等各种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双体日全方位开设奥赛班、习作班、英语班、微机班、象棋班、剪纸班等58个班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广阔舞台。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愉快,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日趋提高。据统计,2003—2004学,我校有78名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伴我成长》《小学生数学报》等刊物杂志上获奖或刊登。航模队学生在苏州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田径队在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一名,乒乓队更是屡屡夺魁,捷报频传。

三、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感化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它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里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我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抓了以下两个方面:

1、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用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鼓舞斗志,凝聚人心。跨入二000年,学校领导就作出了具体规划,要在两年内创成“张家港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合格档案室”“张家港市二级图书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号召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些目标制定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都反复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愿和一致追求。在这些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进一步提出阶段性目标,学校每一次的工作计划的制定,每一次工作的提出,每一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也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这种永不满足,永争一流的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体师生精神振奋,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2003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同时,学校连续五年获得了“张家港市文明单位”称号,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由原来的三等奖上升为二等奖。现在,我们又向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这一新目标而努力。

2、以良好的师德形象鼓舞人心。

我们以“四个一”作为校行政一班人的行为准则,即:一身正气的自我形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心一意的奉献精神,一往直前的争先意识。要求教师进行监督,每月进行考评。学校领导建立起了学习制度,听课制度,年级蹲点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制度等,做到精诚团结,吃苦在前,率先垂范,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教师。我们还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制定了《合兴小学师德师风实施细则》、《合兴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多篇文章,观看《十佳师德风范》录像,开展“树师表形象,展园丁风采”“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聘请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修养,使教师形成了新的经济形势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涌现了以市“十佳师德标兵”王静、李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市“优秀师表群体”体育教研组为代表的师表群体,使“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教风真正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愿望和具体行动。良好的教风又直接影响、感化了学生,为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全体学生处处以“五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把求真知、做真人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近两年,有6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20人评为镇级“公民道德小明星”,321人评为校级“三好学生”,348人获得了“优秀学生”称号,师生遵纪守法率达10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在学校创造庄重、高雅、文明的氛围,而且对学生起到陶冶、渗透、感化、导向的作用,在发动师生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发掘师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校将以超前的观念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尚的文化环境、浓郁的艺术氛围、儒雅的行为谈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第四篇: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定是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书法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承载者。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兴趣小组教学,在学校开设书法模块教学,使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甚至让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那么,如何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上节课的视频中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把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学校艺术节书法现场比赛、校园文化月、书法艺术作品展,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等形式让校园书法艺术文化多元化,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一下是我的一些想法:

1、在学校艺术节中组织书法现场比赛

校园文化艺术节,每年学校都举行,我们可以和学校团委搞书法艺术现场比赛,下发书法现场比赛通知,上交作品,选拔有实力同学组织现场比赛,搞艺术节书法作品展。

2、校园文化月中搞班级书法作品展

开展校园文化月,展示自己班级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作品展,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量化管理的一部分,以提高学生的硬笔书法水平。

3、用手抄报宣传书法文化艺术 每学期组织学生用手抄报形式,通过宣传栏展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起到加深了解,宣传书法文化的目的。

4、搞书法兴趣小组作品成果展

组织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让其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学校的书法兴趣小组,对书法模块的开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搞好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认识书法艺术的一扇窗。通过书法兴趣小组的活动,丰富学生枯燥的高中生活,让他们学习书法技法,学习如何鉴赏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掌握书写的基本技巧,并进行书法创作。让学生从中锻炼自己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陶冶性情,养成良好习惯,培养认真做事的态度。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书法模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书法兴趣小组也是书法模块教学的延伸。如果学生对书法有浓厚的兴趣,又有书法方面的天赋,甚至通过书法的学习立志在书法艺术中有所建树,我们可以通过书法兴趣小组进一步让学生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也可以把优秀书法学生培养成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他们考书法艺术院校,追求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在书法兴趣小组的教学活动结束,搞书法兴趣小组作品成果展。

5、抓好书法篆刻艺术模块的开设

书法篆刻艺术教学模块的开设是书法艺术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兴趣小组的引导,学生选择书法模块的学习,加深对书法艺术的了解,提高自己书法艺术的鉴赏水平和书写能力。模块结束可以让学生以心得体会、探究课题、书法作品展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建设校园书法文化墙

将校园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优秀作品,装裱后悬挂在班级走廊中建设的校园文化墙,让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书法艺术教育的成果。甚至还可以建设成为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一样的书法文化馆。

让书法艺术成为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把书法艺术教学办成像佛山市三水华侨中学一样的学校特色,成为校园文化中德育的重要部分。让书法艺术从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成长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不是天方夜谭!关键是我们要去踏踏实实去做,从书法兴趣小组起步,到书法模块的开设,到成为校园文化的常青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自己的成绩,走出自己的特色,走出一方自己的天地,走向书法艺术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第五篇: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

正古灼今 让祠堂成为新的文化殿堂 沈兰春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父老乡亲:

你们好!

我受特邀参加这次沈氏祠堂扩建落成典礼活动,只是因为我将保存了20年之久,继汉阴沈氏八世祖绪谱后第二次绪的一部《沈氏家谱》(《流源考》和《人物志》)捐献了出来。那是我父亲(沈继汉)在临终前用毛笔一笔一笔写出来的唯一的一本《沈氏家谱》,这是他老人家退休后18年的辛劳结晶。他等人组织的绪谱,为汉阴沈氏族人继承和发扬光大沈氏精华文化起到了又一次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这是对汉阴沈氏族人的一大贡献,同时也是对汉阴地方文化的贡献。

汉阴沈氏族人有两件宝:一是历经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家宝——铜牛,二是我们之所以能在这块肥沃土地上虎居龙盘、昌盛繁衍的文化瑰宝——《沈氏家训》。铜牛是汉阴沈氏族人同宗同源的物证,而《沈氏家训》则是以修身为本、耕读传家的氏族延绵不绝、兴旺发达的根本和精神灵魂支柱。《沈氏家训》是汉阴沈氏族人的宝中之宝。

对汉阴沈氏,中国作协会员、移民与客家文化学者、也是汉阴人陈良学当年评价《沈氏家训》说:在人杰地灵的月河川道上,《沈氏家训》二十条,沿用至今已有230多年,对祭祖孝亲、教子择配、持家睦邻、志节行操、出仕交游等,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范。《沈氏家训》作为沈氏族人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始终引领着这个氏族在历史长河中稳步前行。

有凤凰山作证,有月河作证,沈氏族人在汉阴的历史上做出了不可抺灭的贡献:他们的一世株山老祖,像愚公一样,五个半世纪以来,他号领着他的子孙,从汉江上游的右岸(现今紫阳汉城)向北开始农耕开发,翻越凤凰山一直汉阴月河。他的30000子孙,一代又一代,接着前人的接力棒,在历史这个马拉松的跑道线上发起了长期的冲刺,他们像一支庞大的永不止步于荒漠的长长驼队,一次次地远行,一次次地带回新的物需,他们像一群雄壮而不知疲倦的拉着梨耙农耕的水牛,把曾经的不毛之地翻耕成了今天的肥沃农田。他们一代又一代,用汗水浸泡这块土地,将青春的朱墨抛洒在这片土地上,把月河川道编织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田园风光画。他们非凡的雕刻师团,从南到北把这凤凰山镌刻得如此峻秀,他们的一支大师级巨匠,用他们的绝尘技艺,把擂鼓台修建在了凤凰山的万仞绝壁上,让群山俯首,白云低垂。

朋友们乡亲们,汉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之所以蜚声海外,这与汉阴县的打造的“三沈”文化有关系,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宣传有关系,跟互联网有密切关系。只要你们打开网页搜索汉阴沈氏,就会有以中纪委、国家监察部为代表的100多家网站转载《沈氏家训》和有关汉阴沈氏的文章。“三沈故里”和《沈氏家训》是汉阴腾飞的一双翅膀,有了这双翅膀,汉阴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必将飞跃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对翅膀,必将会为汉阴人民带来更好的福祉与安康。

先贤们勤劳智慧留下的优质物质遗产,使今天人们仍然享受着他们的恩泽,而他们优秀的文化遗产还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守望美丽家园,传承民族血脉。总书记说“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美好境界。”

古为今用,正古灼今。祠堂,本是一个祭祖的地方,是找寻并发扬光大先民们的优良传统、高贵品德和民族精神的地方,是游子们回家寻根访祖和释放乡愁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祠堂已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了文化新阵地。沈氏族人在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或平日休闲时光来祠堂祭祖,重温家训,祈求和顺,和游客一起来朵颐精神食粮,寻找精神寄托,让人性、理性回归,这无疑是促进地方社会风气向更好的方向转化的良方之一。沈氏祠堂这个文化新阵地,将焕发出新的活力,一定能带动汉阴的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为汉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增色添彩。

感谢县委县政府,感谢汉阴人民以及沈氏族人对沈氏祠堂扩建的大力支持。清明之即,我怀念沈氏先贤,同时,我也怀念我的父亲,我把他续写的家谱捐献给了祠堂,我可以对他老人家说一声:我完成了你的遗愿,你安息吧!

最后,我祝愿沈氏祠堂这个新的地标,能成为集礼仪、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殿堂,从而形成汉阴在陕西、全国乃至全世界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此促进汉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我祝汉阴人民、沈氏族人更加兴旺发达,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谢谢大家 !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