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国际化交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往于国际贸易,对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关注度较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其他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混淆,要全面促进国际贸易专业能力培养,促进国贸专业学生全方面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论文 篇1:

国际贸易教改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随着我们对外开放项目的不断延伸,国际业务的往来也将越来越频繁。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国际贸易学科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学校教学可以快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教学单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国际贸易学生毕业后竞争力较弱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阐述国际贸易学科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当下国际贸易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国际贸易教学改革创新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国际贸易;教改;策略

1.国际贸易课程的意义

1.1国际贸易课程简述

国际贸易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备进出口业务实操能力的人员,国际贸易课程中还将学习英语、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外贸商品知识等,是一门与国际商务息息相关的课程,旨在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外贸相关的工作。

1.2国际贸易课程的意义

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相连,比如英语课程,将来在贸易公司做单证时就会用到,而且贸易公司有出国出差的机会,良好的英语口语和沟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国际贸易课程的开设重点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国际贸易将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操作内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是学生和社会之间的桥梁,通过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该专业将来从事工作的范围,对学生将来面向社会就业有很好的帮助。

2.国际贸易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2.1国际贸易教学有时效,需要紧跟社会动态

国际贸易学科需要随时了解国际贸易的情况,知晓当下国际贸易的动态。在实际教学中既要做到以课本为基础,也要做到将国际贸易实时情况进行代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本内容无法实时根据国际贸易进行动态调整,这就需要教师熟知国际贸易动态,再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教学,做到这一点还需教师不断提升自我。

2.2国际贸易教学中实践与社会结合不够紧密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学生实践是在校方购买的了一些实训软件的基础上进行开展,软件的内容尽管都是模仿工作中的实用场景进行搭建的,但是国际贸易是动态更新的,形式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国际贸易的实际工作中也是随着形势动态进行调整的,所以在学校进行国际贸易的实训是单一的,不能紧跟国际贸易的实际变化。

2.3国际贸易教师实践经验较匮乏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是熟悉教学内容,但是不熟悉在真正的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中的情况,教师们在一线岗位进行实训机会较少,导致缺乏实战经验。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校方不太支持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也有可能是教师没有到企业时间的意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导致了教师实战经验不足的情况。

3.国际贸易教改的可行性方案

3.1提升教师团队国际贸易综合能力

教师是学生接触国际贸易学科的直接媒介,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所以国际贸易教师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所以高职院校要不断的提升国际贸易教师的国际贸易综合能力。教师要主动学习,关注国际贸易动态,最好的方式是参与国际贸易的工作,比如:高职院校可以协助教师在日常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让教师到国际贸易的企业中去兼职、参观和学习,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綜合能力。经历过国际贸易实操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讲透理论,还可以结合实践的经验提前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有了实践经验教师,既可以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说服力,还可以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和改革,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能力。

3.2完善国际贸易校园实训机制

实践出真知,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实训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国际贸易教学体系化运作中,实训是不可忽视的,校方要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实训模拟场景的搭建和创新,让实训更加贴近真正的工作岗位。校方在不断提升实训硬件条件的同时,还要将实训机制进行完善,设置奖惩等级,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训比赛等。在完善实训机制的同时,要注重落实情况的不断跟进和改进。

3.3做好校企合作,紧密联系

校企合作已经是各大高职院校长期在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为了国际贸易学生更加稳健的成长和未来良好的发展,校企合作还需要持续加强。传统的校企合作是学校向合作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在此基础上增加合作内容,比如:日常可以邀请企业高管到学校为学生开一场意义深远的讲座,让学生通过成功人士的故事分享,从中学习精神和职业追求,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到企业熟悉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发展等,充分借助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好更优质的提升契机。

3.4借助新媒体,提升国际贸易教学质量

新媒体的出现已经让更多行业信息成为一种公共信息,拓宽了学生接触国际贸易信息的渠道。在校方的指导下,借助新媒体可以快速进行国际贸易教学创新和改革。比如借助新媒体可以直接连接一些国际贸易领域的大咖,通过直播的形式让大咖们为学生讲一堂经验分享课。新媒体的快速传播,也是校方要借鉴之处,借助新媒体全面宣传国际贸易的知识点和信息,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还可以进行个性化教学,比如:在国际贸易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提前剪辑一个相关的有趣动画画面,然后根据课堂实际内容进行英语配音,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让枯燥的课堂一下生动了起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学科是当下一门较为热门的学科,社会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就需要开设有国际贸易学科的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毕业后有较大的竞争力。在提升国际贸易教学质量时,教师要注重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用切身体验去传授知识,校方也要在国际贸易实训教学中加大投资力度,搭建更加贴合当下市场环境的国际贸易实训平台,同时借助新媒体的便利为学生提供更多拓宽视野的机会,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只有校方足够重视,并不断改进教学,才能真正为社会输出优质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朱莎莎.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职业教育,2018(03):186.

[2]田浩国.《国际贸易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02.

作者:袁珂娜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论文 篇2:

浅论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 随着国际化交流加强,国与国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往于国际贸易,对综合能力及应用能力关注度较高。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其他专业综合能力培养混淆,要全面促进国际贸易专业能力培养,促进国贸专业学生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产教融合   应用型   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學校选择产教融合形式,产教融合实际上是校企融合,把产业和教学紧密连接,国际贸易专业是世界交流的一个方向。尤其当今经济建设发展较快,全球经济化水平稳步上升,产教融合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需要的。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帮助。与普通大学经济相比,国际贸易涉及基础语言,还涉及贸易销售、金融管理物流和诸多领域的一般知识。是以基础英语为媒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策略,遵从一些习惯及程序,依靠交流帮助完成商务贸易。教育注重商贸知识和实际操作,以及语言应用等。但是一些院校国贸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够,难以培养出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一、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国际贸易不仅是单纯的贸易范围,还是较为专业化的国际化范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不仅是国际贸易专业的育人目标,还是所有专业的育人目标。在国贸专业中,产教融合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较为重要的。随着全球交流增加,应用型人才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用型人才涉及范围较广,专业性和灵活性较强,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解决复杂的问题,发散思维,找到解决方法,充当交易的媒介,有效促使各国之间商业信息的畅通交流和资源分享,帮助每一个国家通过贸易实现经济的发展,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弥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和国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不足。本文希望能够帮助地方本科院校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优化办学条件,结合产教融合形式,改革我国国贸专业课程,变革授课内容,逐步建立依托地方经济发展,参与行业企业运行的产教融合治理结构;加强本专业实训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国际贸易专业建设和地方产业对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双语型、国际化”的优质教师团队;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打造人才成长通道,搭建高效就业平台。

二、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问题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近年来,许多高校采用这样的形式,致力于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但是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一些偏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处于产教融合的初级阶段,并没有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相应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体系,并且设置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时,仍旧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并且一些院校存在资金投入限制,导致体系建设受到阻碍,学校体系不完善,国贸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看似掌握了各个产业具备的专业性知识,实际上并没有掌握应用型技能和必备能力。国贸专业的毕业生看似掌握了行业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实际在工作岗位上缺乏必备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手段。

其次,一些院校课程设置较为陈旧,没有创新意识,整体而言,沿用旧有的课程设置,并没有起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作用。从课程分布而言,理论性课程多于实践性课程,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势,在保留基础知识课不变的情况下,创新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为之做出更好的调整,满足应用型人才需要。一些学校仍旧没有做出很好的调整,没有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产教融合的形势下,更注重人才的培养,保证成为可以胜任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现如今学校培养的人才缺乏胜任能力,岗位胜任能力需要学生在学校课程中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培训,国际与贸易专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形成产教结合的形式,模拟企业中的问题,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学校存在形式主义,仅仅走过场,没有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且一些学校没有相应的课程要求,不能做到真正的实践实训,无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其他能力。

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时代的进步需要教师更新思维和授课方法。目前,教学团队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实践培养质量不高,学生很难将理论同实际结合,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与高校培养目标错位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难。

三、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

1.素养与能力培训

国际贸易中最需要实践知识,学生的素养与能力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基础,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除了具备贸易中的专业名词语法等专业性知识外,还要具有专业的素养及能力,成为现代化的国际贸易人才,为今后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奠定良好的贸易基础及表达能力基础。在培养素质方面,学校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课程,增加课程的比例,告诉学生相关礼仪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素质。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找到学习定位及职业定位,尤其是在产教结合的模式下进行相关培训与训练,还要有一些交流方面的培养,比如国际贸易英语知识,为企业人员提供语言服务,使双方交易达成一致,不用借助翻译,直接与交易方沟通。在现代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情况细化分工是必需的,将国际贸易需要的素质与能力划分开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核心素养,提升道德水平,除了教师上课的时候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开设相关课程,与企业紧密相连,进行相关培训,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为企业服务,成长为应用型人才。所以,专业化人才更符合国贸专业产教融合教学及实践培养的要求。国际贸易教学成为交易人员沟通的渠道。学校与企业一起共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掌握国际商务领域交际能力,高校培养的国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商务知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产教融合形式,将一批学生送入企业接受培训与实习,核心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满足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面向社会。

2.专业水平技能培养

事实证明,国际贸易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介于经济和语言之间,除了强调语言能力之外,还拥有丰富的商务知识和商务贸易技能。这是国贸专业学生必须学会的技能之一,也是国贸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对于国贸專业人才日后能否发展为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贸专业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国贸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老师一味地灌输经济知识,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专业语言和英语贸易术语,缺乏实践教学让学生难以体会到国贸专业的实践性,枯燥且乏味,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难以掌握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质量下降。为了保证国贸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转变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参与感。丰富商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在讲完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教学,例如举办一些活动,查找一些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们投入实际案例分析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教师们可以设置有趣的对话,以商业对话和商业知识为辅,让学生回答老师的问话,既增强了语言能力,又提高了国际贸易的思维灵活程度。

3.相关培养对策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学校在培养专门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时,应该更新一些专业设备及情景和知识文化等,建立一支创新的教师团队,帮助学生学习。将应用和知识理论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模式将学校和企业充分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使我国国际贸易专业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得以避免。在创新课程方面,学校应该秉承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对课程进行一定的创新。降低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的占比,适当增加一些选修课,选修课对于国际贸易专业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涉及面较广,需要不断丰富学识和提高水平。学校应引入专业前沿内容,强调动手应用能力培养等专业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应用化、前沿化的高等专业教学。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根据目前的发展愿望及兴趣确定职业定位。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不同的,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可以胜任多个岗位,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意愿,使学生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定位,实现产教融合。学生在相关企业可以迅速找到自身兴趣所在,提前实习感兴趣的岗位,提高学习效率及工作效率。

四、结语

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培养符合国际贸易大趋势的人才。各个学校应该按照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综合考虑学校实情,制订相关的计划,全面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商务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国.立足区域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建设有特色的地方本科高校[J].中国高等教育,2012(6):22-24.

[2]陈新民.完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9(1):66-69.

[3]陈晓阳,姜峰.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及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16):24-25.

[4]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服务区域发展培养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J].北京教育(高教),2016(06):33-36.

课题: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国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作者:高伟

国际贸易策略调整毕业论文 篇3: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究

摘要:通过分析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认为跨境电商将会改变传统的外贸模式,进而成为未来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同时提出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最后从国际贸易人才定位、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团队建设、校内实践基地几个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2014年,我国外贸增速为2.3%,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2014年跨境交易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增速远高于外贸增速。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外贸模式和固有的商业格局。相对于传统外贸经营模式,跨境电商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跨境电商通过外贸B2B或B2C平台,实现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买卖双方可直接产生交易;由于跨境电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企业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购买需求即时采购、销售或消费,因而跨境电商的交易频率远远高于传统外贸;在过去的5年中,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不足10%,而跨境电商年均增长将近30%。与此同时,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其利润由原先的5%~10%提高到了30%~40%。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国际贸易利润分配格局

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显得过于单一,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的出口商、中间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二)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成長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销售渠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逐步替代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外贸行业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大企业提供同台竞争的机会,促进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发展,为他们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

(三)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优势

跨境电商能有效打破行业垄断,大大地节约交易成本,节省了交易时间,拓宽了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直销到世界各国。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助推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中小企业找客户难得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订单与客户需求形成无缝对接,相比传统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采用跨境电商多平台服务,在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了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催生了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为中小型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数量大、运行效率低、专业化较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运行效率。

二、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跨境电商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纷纷寻求转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和综合类的高职院校院校都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跨境电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对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仍然按照原有老思路去培养大学生,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这也是更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是从业人员要具有丰富产品行业背景的专业知识,对行业产品具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选择品类,经营细分目标市场。二是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特别能熟练运用一种或多种小语种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都是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南美的官方语言。虽然是小语种,但是其覆盖市场区域辽阔广大。三是掌握综合性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仅要掌握多平台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交易国文化、习俗、语言、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这样就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对全球化的零售而言,营销策划是关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的产品(如阿拉伯和欧美)要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即使是拍一张产品照片和加一点产品说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化,习俗和爱好的不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的成功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全球零售从产品方案制定、采购、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三、新形势下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更加清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显滞后于跨境电商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仍然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人才的层面,面对加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面向进行清晰定位,即以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信息分析、外貿业务洽谈能力和跨境电商运作能力以及较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网络营销、报关、货代等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各级各类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平台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一致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应该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按照“校企融合、以岗定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压缩重组传统国际贸易业务课程设置,把跨境电商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模块来优化课程体系。

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其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其具体岗位工作展开。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中岗位的划分,体现国际贸易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形成融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践化,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三)要打造适应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

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师生融合”的理念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外贸企业顶岗锻炼的方式培养教师外贸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指导能力;从抓工作态度开始,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并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职业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外贸企业参与产品国际推广、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等专项技能实践,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外贸职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指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尝试建立校内实训创业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最直接的路径,而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为国际贸易专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可以和现有的具备条件的跨境电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供产品和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试点开发校企合作的教学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本专业学生形成零距离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4,(12).

[2]王莉莉.跨境电商渐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J].中国对外贸易,2014,(12).

[3]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4]杨华.跨境电商发展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J].商场现代化,2015,(08).

本文为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国际贸易实务建设阶段性成果。

作者:张晓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