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2022-08-09

第一篇: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一节

教材分析

教材从分子的组成入手,先说明分之在做无规则运动,然后讲到扩散现象,并对分子热运动进行讲解,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

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4.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3.

通过将分子间作用力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

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

分子热运动。难点

1、

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感知的事实。

2、

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设计思想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引导,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出发,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关知识。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准备 玻璃瓶2只、二氧化氮气体、铅柱、勾码、花露水、、空气清新剂、弹簧和乓乒球、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复习提问: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等相关的问题。

1、学生讨论回答指出分子是不能用眼睛看出的(区别灰尘、花香)

2、创造情境:教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

2、学生感受,激发兴趣。a、学生猜出是花露水后马上表扬。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先不要求回答)。b、前排学生先闻到,稍后后排学生才能闻到。花露水的味道比较熟悉,学生容易判断出来。(激起学生的情绪)

3、引导:我们能闻到香味,但不是同时闻到的。那么关于这个现象,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3、提出香味进入鼻子、香味从容器中向外传、香味为什么会传开等问题。

4、引入题:“分子热运动”。

4、明确学习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二、扩散现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讲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如1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1、体会物质中分子数量之大。

2、教师演示: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现象。

2、细心观察玻璃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

3、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思考:二氧化氮密度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

3、讨论、交流。得出分子在运动着,二氧化氮分子与空气分子进入到对方瓶中,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媒体展示“气体的扩散现象”

4、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

4、思考得出:硫酸铜溶液分子进入到水中,水分子也进入到了硫酸铜溶液中。媒体展示结合本阅读、启发:固体分子会运动到其他固体中吗?、思考:可以。媒体展示

6、讲述:扩散现象

6、观看、领悟: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7、演示: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热水和冷水,用滴管在各烧杯底部注入一滴蓝墨水。提出问题: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7、观察、思考并回答: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高时,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得快。归纳: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热水中的蓝墨水扩散得比较快,学生比较容易观察到。

三、分子间的用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提问:为什么气体和液体很容易分隔开?而大多数固体却需要用较大的力?能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吗?

1、思考:分子为什么没有像沙子一样散开或铁丝不易拉断。猜想: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2、演示实验:用刀把铅块的底面削平、削干净后紧紧压在一起,两铅块间分子的引力使其“粘”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勾码。

2、(先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学生不明其中的道理,成功率较低。教师再做,激起学生的情绪)观察:从所能看到的实验现象中体会分子间存在着引力。3、启发:分子间有斥力吗?哪些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3、讨论并回答:液体和固体也都不容易被压缩。做例题巩固4、归纳: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4、把弹簧的两端系上乓乒球,让学生感受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四、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堂实验讨论题。“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三题,讨论弹簧秤示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1、根据要求完成讨论。水分子间有相互吸引的引力。

2、引导组织学生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回顾本节学习内容,让学生列举扩散现象在生活中的有关实例及其应用。

3、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3、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4、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五、板书设计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接触时,互相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第二篇:分子热运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把学习目标不出示,目的在于学习目标一出示,就把一些问题的答案在没有学习时就告知了学生。而是在学习小结时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我认为应该是可取的。但在另一些学科上就不以这样做。我认为这样是可取的.

2、知识学习上分两块,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自学完书的内容后就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3、改变了实验探究的做法,而是先接受知识,后用实验来验证。感觉不是太好.

4、教学流程感觉还是完整的,一节课的内容也完成得还好。 存在的问题:

1、分组合作学习不到位,与平时要求分小组学习养成习惯不到位有关。

2、缺少点评环节。与教师平时不常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关。

3、教学流程稍显不自然。与教师准备不充分有关。

4、一个验证实验没有准备好。这是硬伤。

5、使用导学案和电子白板时,要把电子课件依据导学案做简单一些,在电子白板上展示。

第三篇: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科目:物理 年级:九年级 教学设计:秦 健 审核:田子成 时间:2015.9.1 编号:02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 难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缉毒犬,就是指经过专门训练,能够按照警犬训导员的指挥,能在各种不同场所对不同的行李物品进行查缉,从中发现隐藏有毒品的物件的专业犬。缉毒犬在国外早以被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日渐严重的毒品犯罪活动。缉毒犬以它特有的经济、快速、高效、准确的工作,被各级公安机关、海关、边防武警部队等部门列为查毒、禁毒的有器,并开始被广泛的采用,已收到了显著效果。缉毒犬为什么能嗅到包装严密的毒品和爆炸物呢?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它具有灵敏的嗅觉。其实“嗅”与分子的运动密切相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解开这个谜。本课我们学习13.1分子热运动。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

1.我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我要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我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我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我能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课件展示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看课本P2-5页内容,勾画知识点并记忆,可查资料但要独立完成。

1.阅读课本p2“物质的组成”,了解、知道物质的基本组成及分子的大小。 2.阅读课本p3“分子热运动”,认识扩散现象,并知道扩散现象说明的分子热运动。 3.阅读课本P4“分子间的作用力”,知道分子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力,并了解固、液、气体分子作用力的不同。

过渡语:请同学们结合自学情况完成下列练习,做题要细心、规范;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交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二)自学检测反馈

1.【物质的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_______和_______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只有百亿分之几米,通常以_______m为单位来量度。

2.【分子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现象。 (2)扩散现象能发生在__________之间、________之间和___________之间。

(3)扩散现象表明:①_______物质的______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____运动。②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

(4)分子的热运动跟_______有关,_______越高,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1)铅柱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力。这种力使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致散开,因此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_______。

(2)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分子之间还存在_______力。

(3)①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变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力;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变_____,作用力表现为_____力。固体分子间距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具有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_。②气体分子间距很远,彼此之间_______________,因此,气体具有__________,容易被压缩。③通常液体分子间距比气体____,比固体_____,以此分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_____,比气体的____。液体较难被压缩,没有确定的______,具有一定的_______,并且液体具有_______性。

(三)质疑问难

1.小组内讨论解决个人疑难问题。

2.班内提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点拨:1.因分子很小,一般只有百亿分之几米,肉眼不能看到,所以通常用长度单位纳米来量度,1nm=10m。

2.不同物质相互接触,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3.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分子间间隙变大时,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固态难以被拉伸;分子间间隙变小时,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故固态难以被压缩。 -9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一)生生合作,互相纠错

2

组内交流:将自主学习和自学检测中疑难问题进行交流。组长掌握组内的情况,记录没能解决的问题。发言要求:起立讨论、声音洪亮、言简意赅、明确清晰。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先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交流,最后个人整理。 1.如何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热运动,小组交流并说出几种扩散现象的例子。

2.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小组成员充分挖掘教材,组内讨论得出小组内的统一见解。然后组间展示和点评。教师疑难点拨。

点拨:1.扩散是个宏观现象,扩散是宏观物体之间发生的事情,不是“分子间的扩散”.对个别分子而言只能说运动不能说扩散;大量分子通过热运动从一个物体跑到另一物体的内部,同时另一物体内的分子也通过热运动跑到这个物体的内部,宏观上就表现为扩散。

2.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认真规范完成训练题目,书写认真,步骤规范。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春天刮起沙尘暴,飞沙漫天 B.三九寒天下雪时,雪花飞舞 C.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 D.槐树开花时,周围香气弥漫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3.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______形成的;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5.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即使只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也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点拨:1.D 2.D 3.无规则运动 间隙 斥力4.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5.D

3

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同学们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分子的世界我们无法观察,但是却能通过实验,得到分子在运动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事实,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

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

第四篇: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运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子的热运动.

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器材: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烧杯两个、红墨水、酒精、冷热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打开一瓶香水,回想一下,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生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1)分子和分子运动

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1厘米3空气的分子,如果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2)演示实验:扩散现象

①打开酒精,很快就会闻到香味,这是什么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了?

②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开始先沉到瓶底。此现象说明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这时要强调: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现在我抽掉隔板,没有出现二氧化氮气体流动的现象,我们停一会儿再来观察瓶内出现的现象。

在等候期间,组织学生自己做墨水扩散实验:讲台上的烧杯里盛有清水,不要振动桌子,保持清水平静。请大家向清水里慢慢的滴入一滴墨水,观察墨水的变化情况。滴入的墨水将下沉,在清水中留下了清晰的墨迹,过一段时间墨迹的轮廓变模糊,墨迹变淡,周围的水色变墨。

组织学生观察前面已做的气体扩散实验。此时空气瓶出现了红棕色,下面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瓶中颜色变淡。实验现象表明,二氧化氮气体进入了空气,空气进入了二氧化氮气体中。像这样,不同的物体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请大家再观察一下刚才大家滴入清水的墨水,已经没有明显的墨迹了,整杯水都变黑些了,说明墨水和水也发生了扩散。为了说明液体的扩散现象,我们再来看课本硫酸铜溶液实验。固体之间也会发生扩散现象。将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看到它们相渗入约1毫米。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观察到过固体的扩散。长期放煤的墙角,由于长期地跟煤接触在一起,它的内部也变黑了。大量事实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扩散现象,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能找到许多事例。例如,某同学擦点清凉油,周围同学就能闻到清凉油味;学校的桂花开时,整个校园多能闻到香味;糖放到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多变甜了.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有间隙。

通过观察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我们知道,气体之间扩散最快,固体之间扩散最慢,对于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演示红墨水在冷热水中的扩散形象。

③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固体、液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又有间隙,为什么分子不会飞散开,反而聚合在一起呢?引导学生猜想,这可能是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这个猜想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用实验来证实。 演示实验:分子引力实验

出示演示分子引力的两个铅圆柱。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结果两铅块能吸引在一起,这表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在实际生产中,人们利用分子间的引力,来进行金属焊接了。一般焊接是靠溶化金属,从而使分子间的距离足够近,金属冷却后就焊接到一起。近代还有爆破焊接技术,它是将金属表面清洁后靠在一起,然后靠爆炸产生的巨大压力,将两金属压接在一起。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之间又有引力,但为什么固体、液体极难压缩。这是因为分子之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是,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距离相距很大时,作用力将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三、小 结:

四、作业布置:P6

1、

2、

3、4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

一、扩散现象:不同物体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三、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四、分子间的作用力:

1、引力

2、斥力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气氛很好,学生的参与性很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亲自动手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理论来源于实践的科学道理。课堂中,进行分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得活,记得牢。但也有一些后进生不敢主动参与动手实验,回答问题也不够积极,今后一定要想办法激起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探讨解决问题的勇气。同时,今后的教学中也尽可能的多运用多媒体,最大最好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最大化。

第五篇:第1节 分子热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 过 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通过学习,领略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体会物理科学认识世界的奇妙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别扩散现 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解释生活中 一些现象 。

2、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意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进行新课

我们生活的的自然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证实了古 人的猜想。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物质的内部世界:请看书思考而后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对分子有哪些了解?

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 、什么是扩散?生活 中的扩散有哪些?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4、用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5、分析物质三态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二)、教师点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板书)

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巨大,体积有非常小,目前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间接观察分子的活动,这 也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课堂小结

1、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课后习题 完成 “动脑动手学物理”。

板书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扩散 不同的物质 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 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上一篇:房子怎么装修才环保下一篇:发展中国家工业重点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