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的发展前景

2022-07-31

第一篇:工业40的发展前景

炼焦工业的发展

炼焦工业现状和炼焦工艺的发展

炼焦

配合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高温干馏),通过热分解和结焦产生焦炭、焦炉煤气和炼焦化学产品的工艺过程

前言

焦炭是冶金、机械、化工等行业的重要原料、燃料,其中以冶金工业高炉炼铁消耗焦炭量最大。尽管高炉富氧喷吹煤粉和直接还原炼铁等技术的发展使冶金工业对焦炭需求量有所下降,但一种普遍的观点是不用焦炭的炼铁工艺至少在今后20年~30年内不会大范围替代目前的高炉炼铁法,焦炭仍然是未来钢铁生产的主要原料。

世界炼焦工业近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大容积焦炉、捣固焦炉、干法熄焦等开发较早的先进工艺技术在工业化实际生产运行中日臻完善;日本的型焦工艺、德国的巨型炼焦反应器、美国的无回收焦炉、前苏联的立式连续层状炼焦工艺等近30年来开发的新工艺、新技术则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我国炼焦工业近20余年发展较快:以宝钢二期工程6m焦炉为代表的中国焦炉技术,达到国际水平;捣固焦技术及装置、干熄焦技术、配型煤炼焦技术正在加快推广;铸造型焦和热压型焦装置已建成。可以说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逐渐缩小[1]。

一、国内炼焦工业历史和现状

1.1 历史

中国明代以前就已采用土窑炼焦,并用焦炭冶铁。到20世纪初,经过发展的土窑有圆窑和长窑两种,前者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煤结焦性较好的地区;后者因炉底高于地面,操作受地下水的影响较小,结焦时间较短,适用于多雨而煤结焦性略差的地区。土窑的特点是结焦室和燃烧室不分开,炼焦热源靠煤干馏时产生的煤气和部分煤料燃烧提供,因而成焦率低,焦炭灰分高,结焦时间长(约8~12昼夜),化学产品不能回收利用,对大气污染严重。后经改进,出现一种带固定拱顶的圆窑。每孔炉的装煤量5~7吨,结焦时间48~72小时。焦炭在炉内熄火,最初用人工出焦,后来改为机械化出焦。

19世纪中叶出现了倒焰式炼焦炉。倒焰炉的炭化室和燃烧室用砖墙分开,但上部相通,使炭化室发生的煤气转入燃烧室,并从燃烧室上部引入空气,使煤气燃烧,火焰由上“倒焰”而下,经炉底烟道排入烟囱。这种炼焦炉不回收化学产品,加热用煤气量不能调节,结焦末期煤气产量小,供热不足。

土法炼焦结焦周期长,成焦率低,煤耗高,焦炭灰分高(燃烧一部分煤造成的).炼焦化学产品或被烧掉或随高温废气流排入大气,不仅不能综合利用炼焦煤,还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1.2 国内焦炭的地位

1993年我国焦炭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随着我国炼焦业的快速发展,还在逐年提高,2005年上升至53.5% ,2006年达到57.0%左右 2006年,我国出口焦炭1450万t.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5%以上;我国焦炭表观消费量为2.83亿t, 占世界焦炭表观消费总量的54%以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焦炭生产、消费及贸易第一大国。 1.3 国内焦炭的生产状况

我国焦炭生产遍及全国29个省区.即除西藏和海南外,我国大陆29个省区均有焦炭生产,但产能分布非常不均衡,基本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东北、西南五大区域。2006年,全国焦炭产量29 768万t,其中机焦26279万t,占88.28%;土焦、改良焦约1450万t,占4.9%;无回收焦炭、半焦1784万t,占6%;石油焦255万t。

二、国内炼焦煤资源现状

2.1 已查明资源储量

炼焦煤主要包括焦煤、1/3焦煤、气煤、肥煤、瘦煤、贫瘦煤等煤种,属中变质烟煤,查明资源储量2758.6亿t.占全部煤种查明资源储量的26.24% 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煤种构成列于表1 由表1可见.最优良的炼焦煤——焦煤仅占我国已查明煤资源总储量的6.2% .而气煤和1/3焦煤储量约为焦煤的2倍。

表1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煤种构成

我国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省。该省炼焦煤资源占全国资源的56% 。已查明资源量高达1544.54亿t,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见表2[5]。

表2 我国炼焦煤资源分布

2.2 预测资源量

根据全国最新的煤炭资源预测结果表明,垂深1000 m以浅的预测资源量为1.844万亿t,垂深2000 m 以浅的预测资源量为4.5521万亿t,其中炼焦煤约占29%。按煤种分布的炼焦煤预测资源量见图1,我国炼焦煤预测量地区分布见表3。由表3看出,华北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炼焦煤生产地。

三、国内外炼焦技术工艺进展[4]

3.1 无回收焦炉

针对传统的焦炉煤气处理及回收装置环保控制费用较高等问题,美国和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继推出了新设计的无回收焦炉,将废热用于生产蒸汽和发电。

无回收焦炉的优点:(1)炼焦工艺流程简单,设计和基建投资费用低;(2)取消煤气回收装置,不会产生焦油和酚水等污染物,环保有所改善;(3)负压操作,解决了炉门漏气,使其废物放散能降到最低水平;(4)废热得到利用送去发电。

从炼焦生产的普遍规律和无回收焦炉生产特点出发,无回收焦炉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煤耗高,炼焦煤煤源变窄。由于炉顶空间很大,煤在塑性阶段能自由膨胀,造成炉子上部焦炭结构疏松、质量差。这需要用挥发分低、结焦性好的煤料消除这种影响;(2)部分煤和焦炭被烧损,成焦率下降;(3)无回收焦炉仍有大气污染;(4)加热控制手段简单,焦炭的均匀性差;(5)炉龄短,维修量大;(6)所产蒸汽和电能的出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山西寰达公司将捣固装煤和无回收焦炉结合起来,在侯马建成了一座l9孔的无回收焦炉。有关专家认为已投产的19孔炉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炉体用高铝砖是错误的;(2)烟道相互联是错误的;(3)炉体内部结构存在多处不合理;(4)装煤车等设备还远不能说已过关。

综合以上情况,有关专家认为,在我国不可能大量建无回收焦炉,也不应用无回收焦炉代替改良焦炉,总之不宜推广。但在某些地区,如有低挥发分的粘结煤,焦炉煤气暂时没有用户,电能有出路等条件下,尽可能少量地建设带有热回收装置的无回收焦炉也是可行的。 3.2 大容积焦炉

近年来,国外焦化企业主要技改途径是用现代化的大容积焦炉取代老损焦炉。

国外资料报道,大容积焦炉的最大优点是基建投资省,然而国内有关专家认为,焦炉并非越大越好,6m焦炉与4.3m捣固焦炉相比无论相对基建投资、改善焦炭质量以及煤种适用范围上并无优势而言。当国内4.3m捣固焦炉投产后,国内炼焦行业也许会重新评价6m焦炉。大容积焦炉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大容积焦炉都出现了砌体过早损坏的现象,美国黑色冶金设计院确定炭化室高6m及以上焦炉平均使用寿命15年;炭化室高7m的焦炉必须供应配煤组成较好的煤料,以保护砌体和保证正常生产操作;大容积焦炉不适用煤预热,美国及英国钢铁公司的雷德卡尔冶金厂也证实了这一点。

显然,大容积焦炉在各方面要求都比常规炭化室焦炉要高。因此;虽然大型焦炉是发展方向,但各国要根据国情、技术水平和设备制造水平来确定焦炉规模和尺寸。

3.3 巨型炼焦反应器

巨型炼焦反应器是为了克服传统室式焦炉大型化所受的多种因素限制,特别是炉墙变形等问题而开发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德国为主的欧洲炼焦专家提出了单室式巨型炼焦反应器和煤预热及干熄焦相结合的方案。

巨型炼焦反应器商业化进程受以下诸因素制约:①随着单个巨型炼焦反应器装置变为由多个巨型炼焦反应器单元组成的炉组,就必须将推焦和出焦操作的机械设计为移动式,将会大幅度增加该机械重量,② 随着煤预热装置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随之提高;⑧干熄焦与煤预热联合的大型生产装置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有关专家认为解决。

上述问题不存在技术障碍,主要问题是需要大量资金并需依托大规模的工程才能实施。

3.4 日本SCOPE21的炼焦技术

该技术的特点是将配入50% 的非粘结性煤,在人炉前快速预热到350℃ ~400℃ ,使煤接近热分解温度,以改善煤的粘结性,预热煤中的细粉热压成型,而后与粗粒煤混合装炉。故装炉煤的堆密度提高(约850 kg/m ),焦炉用高导热性的70 mm~75 mm的炉墙砖,在焦炉中加热到700℃ ~800℃的焦饼,放人干熄焦预存段进行再加热使焦饼最终温度达1000℃左右。各国炼焦同行在等待该工艺的工业实践结果。 3.5 捣固焦炉

捣固炼焦简单的说 就是把煤做成煤饼 然后再加入焦炉

这样增加堆密度 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

捣固焦炉的诸多优点,这里不再详述。捣固焦炉过去费用高,现已通过将捣固机操作效率提高一倍和在捣固焦炉上采用大容积炭化室得到补偿。捣固工艺的进一步研究课题是通过捣固箱进一步现代化来减少捣固工艺流程的能耗,缩短捣固压实时间和提高整个煤饼密度的均匀性。

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捣固焦炉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捣固技术落后,捣固机锤头少。重量轻,捣固锤加煤布料和游动均由手工操作。此外捣固频率低,自动化程度差等致使捣固焦炉大型化进展缓慢。因此,国内要实现捣固焦炉大型化,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或引进捣固机械的软件。 3.6 干法熄焦

干法熄焦是用循环惰性气体为热载体,由循环风机将冷的循环气体输入红焦冷却室冷却高温焦炭至250℃以下排出。吸收焦炭热量后的循环热气导入废热锅炉回收热量,产生蒸汽。循环气体冷却、除尘后,再经风机返回冷却室,如此循环冷却红焦。

煤在炼焦结束准备出焦时,焦炭的温度在950~1100℃,红焦所含的热量约相当于炼焦时所供热量的45%。传统的水湿法熄焦,热量全部损失,同时会产生大量含尘和有害物质的蒸汽,污染环境,腐蚀周围的金属构筑物。

干熄焦技术是重大节能项目,适用于大、中型焦化厂。干法熄焦是在密闭系统内完成熄焦过程,与通常湿熄焦相比,可基本消除酚、HCN、H2S、NH3的排放,减少焦尘排放,且节省熄焦用水。

干法熄焦技术特点:(1)节能效果显著;(2)环保效益好;(3)提高焦炭质量,优化高炉生产。干法熄焦技术首先盛行于前苏联。

与传统的直接式干熄焦技术相异,美国克雷斯公司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间接式干熄焦装置并在伯利恒钢铁公司雀点厂进行了试验样机的操作示范。装置主要部分是由车辆运载的一外冷式密封贮焦箱,推焦时焦箱与炭化室对准并密封,推出的焦存放在箱内,然后由运载车辆送往冷却台冷却,冷却后的焦箱再送到密封的焦炭贮库,由此将焦炭卸到胶带机上。整个过程在密封状态下进行,据称能降低90% 以上推焦粉尘和碳氢化合物排放物。

前苏联东方煤化所曾提出在一套设备中同时完成炼焦煤预热和红焦干熄,此工艺可完全杜绝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所得冶金焦块度、强度、磨损性、堆密度等指标有所改善。 3.7 型焦工艺

开发型焦工艺目的:(1)扩大炼焦煤源。试验表明,型焦工艺可使非粘结性煤和弱粘结性煤使用量达60%~100% ;(2)使炼焦在密闭的连续装置中运行,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高炉试验结果表明,型焦在高炉上最多可使用到30% ,换句话说,型焦不能完全取代常规焦炭。为此,1994年以来,日本钢铁联盟公司开发了新型焦工艺。新型焦工艺特点:(1)通过将煤快速加热以及粉煤高温成型,可以改善煤的粘结性,并可使装炉煤的堆密度提高到850kg/m ,以改善焦炭质量。在保证焦炭质量前提下,非粘结煤的配人可达50% ;(2)通过提高炉墙热传导率、装炉煤高温预热等措施,使焦炉生产能力提高到300% ;(3)煤炭中温干馏及干馏产品在干熄焦装置的预存室进行高温加热改质,比常规焦炉节能20% ;(4)对焦炉所有开口严密密封,红焦密闭输送及预热煤脉冲式输送,可使环境污染大幅度减轻。

新型焦工艺要实现工业化需解决以下问题:(1)型焦的透气阻力比室式炉焦炭约高2倍,在高炉中大量使用型焦受到限制;(2)型焦生产的能耗比室式炉高。 3.8 配型煤炼焦(焦,肥,气,瘦,贫,褐)

在炼焦煤中配人型煤炼焦,在国际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由于提高了人炉煤料的密度加之型煤中粘结剂对煤料粘结性能有所改善,因此能提高焦炭质量或在不降低焦炭质量前提下,少配用优质炼焦煤。

一般说来,焦炭质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配人型煤比例增加而提高。生产试验表明,型煤配比每增加10% ,焦炭强度指标DI1150/15约提高0.7%~1.1% ;反应后强度约提高2.2%。随着型煤配比增至30%时,DI150/15可提高2% 一3% ,M10可改善2% ~4% 。

我国包钢焦化厂等单位一直进行着配型煤炼焦的工业试验,经过多年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我国已具备了工厂设计能力,但关键设备仍需引进。 3.9 立式连续层状炼焦工艺

从20世纪70年代起,前苏联乌克兰煤化所开始了立式炉连续炼焦新工艺的研究。试验经历了三个阶段:试验室试验阶段,半工业试验阶段,工业性试验。装置主要工艺参数:垂直炭化室数(包括熄焦段)2个,推焦行程300mm,推焦周期20min~30min,一次装煤量400kg~420kg,炼焦时间7h~8h,能力30t/d。该装置对中国一批气煤的试验表明,单种气煤在连续层状炼焦装置上能生产出质量符合要求的冶金焦。

工艺特点:煤料经压实(堆密度可达1000kg/m3)和分阶段控制加热速度可改善煤的粘结性能,改善焦炭质量,有效拓宽了炼焦用煤范围,与传统工艺相比,可节约70%肥煤和焦煤;系统密闭连续,自动化程度高。从各阶段试验结果看,该工艺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要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在装煤操作、顺利排焦和装置大型化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3.10 煤预热

利用煤预热技术,不仅能将炼焦用煤范围扩大到高挥发分煤,还能扩大到半无烟煤和石油焦等低挥发分惰性物料。

目前,俄罗斯年产107万t焦炭的第一台煤预热工业装置,正在西西伯利亚钢厂7号焦炉上使用,系采用气体热载体预热煤料。焦炉用预热煤料炼焦时生产能力提高40%左右,可多配人20%~25%弱粘煤,炼焦热耗降低10%~12% ;美国和英国、日本都使用煤预热装置;波兰登赛斯科焦化厂建造了40t/h煤预热装置,还将根据试验结果建造100t/h装置。但是使用煤预热装置的美国大容积焦炉和英国钢公司两座焦炉都出现了焦炉砌体过早损坏现象。

四炼焦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4.1 因地制宜炼焦工艺

我国生产的冶金焦炭质量除宝钢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适应高炉大型化、高炉富氧喷煤技术,必须提高焦炭质量。目前我国采用炼焦新技术条件是具备的。随着国家限制土焦政策实施,炼焦工业焦炉装置的新建和改扩建将不可避免,为了赢得高起点,国内炼焦业应利用这次诸多焦炉改造大修机会,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因煤制宜,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工艺、新设备,实现炼焦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低污染和操作控制自动化,使我国炼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6]。 42 开发炼焦产品的生产工艺

出于以下考虑:(1)回收化工产品的投入高,而美国的无回收焦炉又有较大的缺陷;(2)将炼焦的荒煤气裂解成还原气将来可以与直接还原炼铁联合,在第二届国际炼焦会议上,欧洲炼焦专家提出了两种焦化产品(焦炭和还原气)的生产工艺。国内有关专家认为,生产两种焦化产品的工艺,煤气热裂解器与焦炉的连接存在技术问题,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开发三种产品(焦炭、煤焦油和还原气)的焦化生产工艺[6]。 43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43.1 焦炉向大型化、焦炭生产向集群化发展

(1)有利于炼焦副产的回收、综合利用和深加工。炼焦副产品的回收、加工、利用水平与炼焦规模的关联度非常大,是最能体现“规模效应”的产业之一。炼焦装置若达不到一定的规模,不仅不利于焦炭本身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更谈不上副产品的有效回收和利用。 (2)有利于炼焦装置整体水平的提高。焦炉大型化有利于降低吨焦的煤耗和能耗;在同等规模下,可减少投资规模,减少出炉次数和阵发性的污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高焦炭质量。焦炉大型化是焦化企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焦炉大型化是推动炼焦装置采用干法熄焦工艺的重要条件。新建焦炉或改扩建焦炉时,钢铁企业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独立焦化企业要在减少酚氰废水发生并有妥善处理酚氰废水出路的条件下,力求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置。

(3)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焦炉炉型的选择可根据装置建设规模、所在地资源等情况进行选择。沿海地区的企业应选择7.63 m焦炉。中西部地区应选择6 m焦炉,气煤资源比较丰富、肥焦煤又比较缺乏地区应选择6 m及以上捣固焦炉[7]。 43.2 炼焦企业要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煤炭价格不断上涨、焦炭利润不断摊薄的形势下,炼焦企业要向煤一焦一化一体化方向发展。由炼焦向煤化工模式推进.延长产业链条。形成多元化发展,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 43.3 煤焦油、粗苯加工规模

(1)煤焦油初加工规模不应低于20万t/a。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采用各项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不仅有利于节能、环保,而且也有利于开发新的焦油加工产品,从各项工艺技术与经济指标分析。焦油的年加工量20万t是最低的经济规模,目前我国已有设计和制造单套焦油加工装置规模为20万t/a的能力和条件。因此新建煤焦油初级加工装置单套规模要达到20万t/a及以上。

(2)粗苯加氢单套装置规模不应低于10万t/a 加氢精制是一种清洁工艺。而且得到的苯类产品质量优、收率高,但装置投资较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有好的经济收益。一般认为单套装置最低规模在5万t/a。经济规模应在10万t/a[8]。

44 产业升级方面

44.1 重视捣固焦的发展

我国炼焦煤资源贫乏.优质炼焦煤供应更是紧张。在炼焦煤价格飚升、焦炭成本不断上涨的形势下,发展捣固炼焦工艺是节约优质炼焦煤、生产高品质的焦炭重要措施之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焦化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44.2 推广采用清洁炼焦技术和先进的煤气净化技术

(1)开发焦炉微负压控制技术。采用焦炉微负压控制技术使焦炉炭化室由传统微正压变成为微负压,可彻底解决炼焦过程的烟气溢散,为焦炉的清洁生产创造良好基础。该技术不仅能在7.63m焦炉使用,同时也能用于6 m焦炉、4.3 m焦炉,为我国焦炭行业彻底消除污染创造条件。太钢与国外公司合作正在开展此项工作。

(2)焦炉煤气深度净化技术。现有的脱硫净化工艺不能满足甲醇生产对脱硫精度的要求,因此焦炉煤气的深度净化,特别是其中所含的形态。

复杂的有机硫(硫醇、硫醚及噻吩)和不饱和烃等杂质的深度净化,成为焦炉气化工利用生产甲醇的技术“瓶颈”必须开发新型的脱硫净化工艺,使焦炉煤气中硫体积分数降至0.1 ul/L以下.达到甲醇合成气的要求。

西北化工研究院开发的两段加氢、两段吸收工艺及相应的催化剂及吸收剂(称之为新型干法净化工艺)。可使硫含量达到甲醇合成气的要求。

成都五环新锐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焦炉煤气非催化转化制合成气技术, 即焦炉气不需净化,在常压(或加压1下将焦炉气中的有机物(焦油、萘、苯、酚及有机硫化物)全部裂解转化,其中的有机硫全部转化为无机硫。降低了脱硫技术难度和脱硫费用[9]。 44.3 压低焦油沥青产出

焦油加工时.沥青产率约为55%。2006年沥青产量约为240万t.因此。焦油沥青市场出路如何落实,是建设焦油加工项目必须考虑的问题,也可以说是焦油加工的一个“包袱”。一个必须解决的难题。所以.近年来选择国内外技术出现的新动向是看好能降低沥青产率的新工艺。德国、日本以及鞍山焦萘院都推荐焦油沥青产率控制在1/3甚至1/4的技术[10]。 45 加强对褐煤的加工利用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一类煤.含水量高(30%~50%),挥发分高(15%~30%),发热量低(12.56~14.65 MJ/kg),而且易风化碎裂,易氧化自燃,不适于远途运输(300 km)利用;褐煤直接燃烧时排出的粉尘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热利用率低。对褐煤热解提质生产半焦,不但可解决上述问题,还可得到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多种煤基产品,是褐煤高效、低污染利用的非常重要途径对褐煤的加工,应根据褐煤的质量性能、产品市场定位等,选择相应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规模,我国低灰分褐煤资源很少,应进行合理利用。 45.1 低灰分的优质褐煤加工方案

(1)采用中低温干馏工艺制取高品质还原剂,替代冶金焦,用作铁合金、电石生产的原料。

(2)制取炭质吸附剂,用褐煤制得的活性炭产品以大中孔为主,不仅对硫的吸附容量很大。而且很适合处理各种工业污水,在我国水资源日益紧缺情况下,开发这类煤基活性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5.2 高灰分、高含硫的褐煤加工方案

采用温和热解的技术,对褐煤进行提质,同时可得到低温煤焦油提质后的褐煤主要定位在动力用煤,装置加工规模相应比较大,最好定位在500万t/a以上。得到的低温煤焦油是生产液体燃料的优质原料,对其进行加工可生产多种液体燃料。

45.3 褐煤低温煤焦油加工方案

褐煤低温煤焦油的组成与性质更类似于重油,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对其进行加工可从中提取获得附加值较高、市场需求量大的酚类化学品,对脱酚后的馏分进行加氢裂化、重整、精制等加工过程,可得到比较理想的多种液体燃料 应开发燃料一润滑油一化工型综合加工工艺,使褐煤低温煤焦油中的各种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11]。

4.6 要根据煤资源条件定位产业发展方向

煤焦化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加工类产业,资源条件对焦化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对煤资源的控制能力是煤焦化产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和具备较强竞争能力的关键煤焦化产业包括三个生产领域:炼焦煤高温干馏生产全焦;低变质烟煤中低温干馏生产半焦;褐煤中低温干馏生产褐煤半焦。上述三个生产领域, 由于使用的煤种不同,干馏温度不同。得到的焦产品的性能指标、附加值有着很大的不同,应用领域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所能获得的煤种决定发展哪一种煤焦化产业[11]。

五总结

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从炼焦生产大国向炼焦工业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在以大型机械化焦炉替代中小型机焦炉的同时,以先进的环保、节能和自动化技术改造现有焦化生产企业应是本世纪近期中国炼焦工业要实现的目标[5]。

第二篇:工业工程的职业发展前景

工业工程的定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

由于它的内容强调综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系统能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而获得最高之整体效益,所以近数十年来一直受到各国的重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工业化变革的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四小龙及泰国等地方,都有将其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同时相对地IE技术在这种环境下亦得到迅速的成长。

工业工程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工程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80年代。日本能率协会专家三上展喜受日本政府委托,在我国北京、大连等地推广应用工业工程技术,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不需要在硬件方面增加许多投资,只要在管理方式、人员素质和工业工程等方面着力改进,生产效率就可提高2~3倍,甚至5~10倍。国内应用工业工程技术比较典型的企业有:北京机床电器厂、一汽集团、鞍山钢铁公司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发展工业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是人才培养,我国最早于1993年招收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已有70余所院校设有工业工程系或专业。199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生,目前我国已有70多所院校开办了工业工程专业。

工业工程在国外与国内发展及应用的实践表明,这门工程与管理有机结合的综合技术对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生产系统综合效率及效益,提高系统综合素质,对增强企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和知识经济环境中的综合创新能力,对赢得各类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国以企业为基础和主体的工业及产业经济系统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等综合结构不合理、环境适应性较差、国际竞争力及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以及战略管理和内部管理弱化、技术与管理脱节、特色化缺乏、产品、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企业与市场和政府及其他企业间关系欠规范、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和困境。现代工业工程是企业和整个产业经济摆脱困境、赢得竞争优势的有效武器。

工业工程(IE)的地位

工业工程(IE)与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一起,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对人类社会,尤其是西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上诸多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其经济发展都与其雄厚的工业及其工业工程(IE)的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美国,工业工程(IE)与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计算机、航空工程一起,并称为七大工程,可见它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工业工程(IE)在上述工业化国家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重视,其原因就是因为工业工程(IE)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它与数学、人因学、经济管理、各种工程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系统工程为哲理,以运筹学等数学方法为理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工具,用工程量化的分析方法对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在内的由人、物料、设备、能源、信息等多种因素所组成的各种复杂的企业或组织系统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从而实现系统的最大效率和效益。工业工程(IE)是唯一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工程技术,因此成为其它工程所不能替代,同时又对其它工程互补性很强的一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工业工程(IE)的作用

首先,IE是进行作业标准•时间设定的工具。如果没有这种作业标准•时间设定,那么不仅工厂的生产计划无法制定,甚至是否有剩余产能或是产能不足都不得而知。所以标准作业•时间设定是近代企业经营不可缺少的东西。

其次,IE是工程分析的改善工具。以往的IE是将工厂细分化,然后逐步的改善。但现在这种方法只能适合局部的改善,由于不能和企业利益直接挂钩,所以渐渐采取先进行整体分析,然后改善的方法。

工业工程(IE)的特点

IE是以工程技术为基础,配合科学管理的技巧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

IE最终目的是经由管理的运作,使企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故与成本或经济效 益有关,包括制度、作业方法、机器、模具、夹具均应予掌握并加以改善;

IE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操作理论均要能符合实际的需要,是故IE工程师均应具 备身体力行的能力,而使理论与实务相得益彰,保证管理效果;

IE是运用重点管理的技巧,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做重点突破。

工业工程(IE)的代表性成果

如任何一门工程技术一样,工业工程(IE)也有其代表性成果,如:在生产系统领域,一直主导工业发展的“生产模式”。工业工程(IE)最早期的成果就是“福特生产方式”,它是以大规模的流水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的,这一生产模式主导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进程。随着市场和技术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工业发展的长期实践、认识与研究,在近三十年里,各种先进的生产模式层出不穷,如对日本汽车工业发展及至全世界制造业产生重要影响的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IT)、精益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具有美国信息时代生产制造特征的敏捷制造方式(Agile Manufacturing),以及现在人们谈论很多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Mass Customization)。这每一种生产方式,都极大地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作,通过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改变和发展了企业的经营方式,从而推动了全人类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

工业工程(IE)的研究领域

人因工程:

在设施的工程设计时综合应用关于感觉的,知觉的,智力的,和精神运动的知识,以提高操作的水平和工人工作的质量。

制造系统工程:

需求计划,分析和制造方法的设计,工艺和综合的系统包含装备,控制,服务,管理和新的技术如计算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 (CAD/CAM),自动控制,机器人,和电脑控制。

运筹学:

用统计,随机过程,数学建模,电脑科学,和优化等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与开发数值的评估,认证,分析,组织,设计和综合的物理的和运转系统的表示方法的规律与技术。

生产管理:

分析,设计,安装,和维护一个包含生产和分发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或管理系统的方法和理论。其任务是计划,调度,配置,和控制生产过程并有效利用的资金,人力,资源。

仓库管理(Inventory Control):

用统计管理(统计软件SPC等)。

模拟(Simulation):

用软件(ARENA等)来模拟。

制造设计:

用Pro E, Solidworks,Cad,Catia等 来设计。 工业工程的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为各类现代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以至各种服务机构,将人力、物资、设备、技术和信息加以综合,设计高效的最优系统。

工业工程的培养要求:

主要掌握工业工程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科技开发、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坚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3、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

4、具有一定的科技开发、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5、能够熟练应用ERP系统对企业进行管理。

工业工程毕业生去向:

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弹性,除了可以就业于生产制造业外,还可以就业于政府机关,银行金融,咨询服务等行业。

在IIE的主席Allen Soyster在2005年国际工业工程年会上提出了一个最新的简明扼要的定义:工业工程就是设计与改善系统。(Industrial engineering concerns designing and improving systems.)。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在工业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近

三、四十年国际上始终热度不减的专业。许多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如摩托罗拉、通用电器(GE)、IBM等,都设有工业工程师的岗位。我国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实现工业现代化中,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有着越来越旺盛的需求。

整合系统的设计者及管理者——由于未来的企业将变得更精密、更复杂,所以需要能充分运用计算机整合制造系统的工程师,来整合复杂的业务,这种工作最适合由工业工程师来担任,因为工业工程师懂生产、懂财务、懂计算机、懂管理,他能够将合理化以后的各项作业设计围绕自动化操作系统,减少人力作业,解决复杂的问题。

长期计划的规划者——在动态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必须要预测由某些事务的变动所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影响,也必建立适当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方法及手段,这些都有赖事前的长期计划。长期计划必须运用策略规划的学识与专业技术知识,同时还需要就现在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状况,经过归纳演绎的推理方法而做成。长期计划是要对未来的工作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使组织中各单位可以朝共同的目标进行。

多角化经营的构想者——展望未来,企业单靠产销单一种产品或业务获得利润将渐形困难。当今世界上经营成功的企业,很少是单靠生产单一产品而生存的。例如美国钢铁公司及奥地利的VOEST钢厂,其钢厂营收值已降至总营收50% 以下。日本各大钢厂纷纷致力开发高附加价值新材料,且将其事业重新定位为“原材料综合供货商”,不以供应钢铁材料为已足。甚至大胆的往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方向去发展。工业工程师应随着企业的成长变化,分析企业生存及发展的空间,参与多角化经营的评估工作,从技术层面、财务层面、效益层面等方面评估,提供具体可行的构想及建议。

高阶层决策的顾问者——政府各阶层机关首长面对各种政策或执行方案,企业高阶层主管面对各种经营决策或执行计划,常涉足好几个彼此制衡或互相冲突或观点互异的单位,他必须在各部门各持己见后,明察秋毫而及时的做出结论。但是由于周围环境复杂,又必须兼顾短程和长程的利益,尤其是各部门为了自身的利害关系,往往会站在本位的立场曲意矫饰,更使得机关首长或企业高阶层主管在做判断时显得力不从心,个人的才智、经历受到相当的挑战。未来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对这些问题,高层决策者即可运用工业工程师以公正、忠实、客观的精神发挥调和的功能,提供主管最佳的方案,也就是说要做一个高阶层主管的得力助手。

工业工程师的职业生涯

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业企业、金融银行、咨询服务或政府部门担任工业工程师,系统分析员,生产工程师,管理顾问,操作分析员以及类似的职位。其余30%在工业工程、管理、法律等专业读研究生,他们毕业后多数做专职的工业工程师。管理者却必须具备IE知识,特别是IE意识。工业工程师常常发展为高级经理。

第三篇:工业设计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工业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美国与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不同,总结出我国工业设计的不足,同时也探讨工业设计的前景,以明确我们工业设计的道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社会责任、以人为本

一、工业设计的起源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包豪斯”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根构成。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因而它对工业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了批评

二、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人就简单地介绍西方国家的代表—美国,和中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不足。

美国的工业设计发展:

现代主义的设计在20世纪40~50年代已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与其平行发展并同样有影响的设计流派也在发展中。这些流派的宗旨常常是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们在设计史中的地位也不应该被忽视,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实践仍然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即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迎合美国人追求新奇的心理。随着经济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商品的废止有三种形式:一是功能型废止,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二是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地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和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三是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

寿命,使其在一段时间后便不能使用。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畸形儿,对于它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厄尔等人认为这是对设计的最大鞭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并且在自己的设计活动中实际应用它。另一些人,如诺伊斯等则认为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因而是不道德的。

中国的工业设计发展: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设计概论才开始从国外引入中国大陆,但是当时

的企业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的出现不是基于企业的需求,而是遵循着“理论先行”的模式。“理论先行”导致了“教育先行”。体现在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空前繁荣各地高校纷纷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各种主题的工业设计研讨会、工业设计此起彼伏,但是工业设计产业并没有真正形成。

90年代中期应该可以看作工业设计在我国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企业竞争核心主要是填补空白,根本没有考虑工业设计的问题,在这之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设计逐渐被重视,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又面临着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迫使企业不能一味模仿,要设计出自己的产品,创新出自己的特色。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我们工业设计的发展史没有美国的悠久,这对于我们的水平是有一定影响的,诸如经常抄袭其他国家的作品;企业重技术,轻设计;政府不够重视工业设计„„我觉得这都是很正常的,就像一个人的成长那样,必定要向别人学习,必定要犯错误,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别人的认可。现在中国的工业设计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些问题将被一个一个地解决,而中国的工业设计也会不断地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三、工业设计的前景

设计创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社会行为,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现”。它是应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受社会限制,并为社会服务的。因此,作为设计创作主体的设计师,应该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自觉地运用设计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

⑴越来越重视绿色设计

绿色设计是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一股国际设计潮流。绿色设计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道德和社会责任心的回归。

绿色设计也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等。虽然叫法不同,内涵却是一致的,绿色设计是指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⑵服务社会中更多的人

当设计师在商业营利广告甚至虚假广告殚精竭虑的时候,他有没有想过为社会公众利益的宣传贡献自己的一点智慧?当设计师埋头设计只供T型台上作秀的时装时,他有没有想到农村里衣裳褴褛的儿童?还有那些生活在极地环境和边远地区的人们呢?当设计师为豪华宾馆的一个小装饰费尽心思时,他有没有想到在青藏高原上,或许正有一户人家为大风刮倒他家的屋顶而苦恼?当设计师为海边度假胜地设计花俏的游艇时,他有没有想到在北冰洋边,或许正有一户渔民因为渔船损坏而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当然,

我们并不是要求设计师为社会的贫困、落后现状负责,我们只是希望:设计师不仅要为一部分人的需要进行其业务设计,同时也应以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关怀现实,服务社会中更多的人,包括那些通常被忽视的人。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锦上添花固然可贺,雪中送炭尤为可贵。”在这方面做出成就的设计师不乏先例。大概在20世纪50年代,三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设计师,合作设计了一种简易方便、效率很高的制砖机,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有能力盖起无数砖砌的学校、医院、住所、工厂……而在此之前,他们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⑶弘扬本民族文化

设计师肩负起利用本民族的文化来进行本土化设计的职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

化,璀璨的文化,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弘扬自己的文化,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多姿多彩。而通过设计来弘扬本民族文化是最好的方式,设计师则肩负起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责任。设计师在设计时应在设计方案中加入本民族的文化,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舞动的北京”。“舞动的北京”是这个城市的面容。它是一种形象,展现着中华汉字所呈现出的东方思想和民族气韵;它是一种表情,传递着华夏文明所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借中国书法之灵感,将北京的“京”字演化为舞动的人体,在挥毫间体现“新奥运” 的新理念。手书“北京2008”借汉字形态之神韵,将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的千万种表达浓缩于简洁的笔划中。当人们品味镌刻于汉字中博大精深的内涵与韵味时,一个“新北京”就这样诞生了。

参考文献:

㈠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㈡杨林.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㈢何人可.工业设计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第四篇: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及前景

摘要:石油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行业发展现状,最后阐述了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石油化工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0 前言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指化学工业中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品的领域,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广义上也包括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石油化工作为一个新兴工业,是20世纪20年代随石油炼制工业的发展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长起来的。战后,石油化工的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

伴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该产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和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柱。石油化工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石油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格局逐步形成。未来几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加大,石化行业将成为投资热点,以炼油和乙烯为龙头和核心的石化工业将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化肥行业优化结构,农用化工、精细化工前景广阔,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

1.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已具备较强的发展实力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规模实力也在不断地增强,已跻身于世界石化大国行列。 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石油化工、化学矿山、化学肥料、无机化学品、纯碱、氯碱、基本有机原料、农药、染料、涂料、精细化学品、橡胶加工、新型材料等主要行业的石油和化学工业体系。目前,我

国已经有十余种主要石油化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化肥、合成氨、纯碱、硫酸、染料、磷矿、磷肥、合成纤维、胶鞋等产量居第一位;农药、烧碱、轮胎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二位;原油加工、乙烯、涂料等居世界第三位;原油生产、合纤单体、合成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能力和产量、部分合成单体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我国不仅是世界石油和化工产品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截止,2012年,国内石油化工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不少产品产量增长依然较快。国内新增乙烯生产能力年140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全国乙烯总产能已达年1709.5万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中国石化乙烯生产能力达到年978.5万吨,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57%;中国石油乙烯生产能力达到年517万吨,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30%。全国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已升至年57万吨,高于世界年52万吨的平均水平。但受国内经济增速减缓、石油化工产品需求下降的影响,全年乙烯装置开工率明显下降,仅为93.5%,第三季度甚至一度跌破90%,与过去几年几乎100%的开工率形成鲜明对照。全年累计生产乙烯1486.8万吨,比上年下降2.5%,成为2008年以来国内乙烯产量出现的第二次负增长。

目前,我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和化肥装置等通过引进,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我国入世后,许多国外公司纷纷来华投资建厂,带来了一大批先进技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引进的基础上,我国的石油石化工业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不断地自主开发了一大批新技术。

1.2我国石油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2.1 资源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大

石化行业对于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目前,我国石油、天然胶和硫磺的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或超过50%、70%和90%。同时,石化行业也是污染排放大户,“三废”排放量位居全国工业行业前列。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石化行业面临的环保形势也愈发严峻。

1.2.2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

一是盲目投资仍未有效遏制,部分产能趋于过剩。“十一五”以来,我国石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保持在30%左右。不少新建项目缺乏全国性统筹规划,盲目建设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行业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程度低,一体化、集约化、规模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大型石化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尚未完全形成。三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高消耗、

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基础化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精细化工品和高档产品所占比例低,产品性能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

1.2.3 行业垄断严重,改革创新动力不足。

由于国内石油行业的三大巨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垄断了国内的石化产业,国外的大型石化公司很难进入国内市场。如此一来。就降低了外国石化企业对国内石化企业的冲击度。由于没有竞争对手,国内的石化企业改革刨新动力不足。而当今石油化工产品的更新速度和速率很快,我国虽然已经取得一些技术方面的成就。但是我们缺少一流的研究人员,所以新产品和高新技术品的开发环节很薄弱,在控制制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很大。

1.2.4 地区间供求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成品油消费主要集中于“两洲一湾”及中部地区,成品

油的物流流向呈现“西油东进、北油南运”的市场格局。

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分析

2.1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1)由于原油的价格提高,导致石化行业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增大。

(2)目前国际大型石化公司几乎全部在我国投资建厂或设点,因此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3)我国石油人均占有量低,对外国进12石油依存度高,资源问题仍然是个人问题。

(4)提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低碳,节能减排,环保排放标准日益严格,石化企业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双重压力。

2.2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对策

2.2.1 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装备国产化程度。

建议国家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增加研发投入;组织专项经费,加强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装备公关;对传统化工领域进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高新技术改造;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

2.2.2 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

我国将发展高档润滑油、工艺用油、高等级道路沥青、特种沥青;石化化工产品质量全面提升,烯烃国内保障能力保持合理水平,烯烃下游产品品种进一步丰富;单质肥复合化率逐步提高,专用肥规模逐步扩大;子午线轮胎、离子膜烧碱、环境友好型涂料和绿色工艺的染料等比重明显提升;高毒高残留农药比例降至3%以下;氟硅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聚氨酯及中间体、高性能纤

维、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复合材料、新型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国内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2.3 优化产业布局。

石化行业坚持基地化、一体化、园区化、集约化发展模式,立足现有企业,严格控制项目新布点。炼油布局要贴近市场、靠近资源、方便运输,缓解区域油品产销不平衡的矛盾,鼓励原油、成品油管道建设,改善“北油南运”状况;乙烯、芳烃布局应坚持炼化一体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现代煤化工需综合考虑煤炭、水资源、环境容量、区域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等条件,适度布局;煤制烯烃是石油制烯烃的重要补充,要在对现有国家示范工程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和优化提升,与石油制烯烃项目实现差别化布局。

2.2.4 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技术创新发展将加快。石化行业将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联盟。整合资源,鼓励联合开展关键的共性和核心技术研发。加强专业石化化工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创新人才。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平台建设,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促进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支持和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快推进技术和装备自主化,提升产业技术发展水平。

2.2.5原料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成为目前及未来石化行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由于石油资源是有限的,它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要尽快寻找替代能源或 可再生能源成为石油资源的重要补充。

3 小结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既存在许多有利的条件和优势,也有许多挑战和不足。今后一段时期内,它将在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通过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大对西部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拓展发展领域,强化资源优势,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实现互利双赢,促进共同发展等一系列举措加快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我们相信,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一定能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惠忠.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科技风,2012,(19):107-112.

[2] 刘毅梅.我国石油和化工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青春岁月,2011,(12):357-361.

[3] 陈梅荣.我国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154-159.

[4] 王基铭.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当代石油石化,2010,18(6):1-6.

[5]华贲.低碳时代石油化工产业资源与能源走势[J].化工学报,2013,64(1):76-83.

[6] 李南南.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化工之友,2007,(7):31-32.

[7] 徐崇明.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战略探析[J].轻工设计,2011,(1):231-235.

[8] 闵恩泽.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之路的回顾与体会[J].化工学报,2010,61(7):1609-1612.

[9] 钱伯章.中国化工和石化业近期发展现状与进展[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3,19(2):4-11.

[10] 毛颖.中国石油化工工程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11] 陈学.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传统能源行业战略选择浅析[J].石油商技,2012,30(2):44-49.

[12] 刘伟.我国石油石化物流发展现状及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07,15(7):21-26.

[13] 蒋盛君,陈晓玥.我国循环问题的经济学与法律制度研究——以中国石油化工产业为例

[C].第三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43-153.

[14] 王基铭.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C].中国石油学会第五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15(2):3-6.

[15]孟丽红.中国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战略管理之我见[J],商业营销,2010,3:112-117.

[16] 韩平,朱和.石油石化相关产业发展回顾及展望[J].当代石油石化,2004,12(6):20-24,32.

[17] 蔡天凯.中国煤化工发展现状及对石油化工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3,(16):197-201.

[18] 秦龙.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 ,2013,(14):159-159.

第五篇:我市发展工业情况的调查

近些年来,xx市工业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立足绿色产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取得了发展。止2007年底(下同),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266822万元,全年增加值突破30亿元。

一、工业经济发展态势

(一)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十五"以来,xx市立足市情,确定了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坚持

走“药、水、游”的产业发展之路。已形成了以系列xx丝绸、秦巴医药、富硒食品、金州矿产和汉江水电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二)工业发展为财源建设注入了活力。规模以上企业中,税收超千万元的9户,500-1000万元的10户,100-500万元的52户,100万元以下的104户,实现利税45428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壮大地方财政实力做出了贡献。

(三)工业发展为劳动力培训就业提供了场所和岗位。据统计,xx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到23063人,有部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城乡劳动力就业培训,提供师资和实习场所,积极为企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支持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二、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xx市工业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工业经济总量偏小、运行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存在着"小、低、难、少、短、散"等困难和问题,加强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发展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一)"小",即: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安康市17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的仅有8户,5000万元-1亿元的11户,1000-5000万元的70户,1000万元以下的86户。整个工业企业数量与业务收入在全省排名靠后,经济实力弱;且企业发展受资源限制后劲不足。

(二)"低",即: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全市工业增加值仅占gdp总量的19.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占68.9%,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工业结构特征较为单一,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三)"难",即:融资难,投入不足。目前安康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缺口较大,由于资金的困惑,导致有的项目无法及时上马,失去商机;有的项目一拖再拖,难以按期建成投产;有的企业因无力实施技改项目和新产品开发,生产的产品成本高、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有的技改项目竣工后,因流动资金缺乏不能正常生产,产品更新换代始终迈不开步伐,资金制约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少",即:科技人才少,管理滞后。目前,工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小,且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懂技术、善营销、会管理、素质高的企业人才十分缺乏,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据了解,近五年来安康市工作的工科院校本科生大部分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工作,选择企业创业的很少。由于没有一套吸引、培养人才的优惠政策,使工业企业人才断档匮乏,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滞后、产品成本高、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弱。

(五)"短",即:产业链短,科技含量低。新产品开发跟不上,大量的优质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例如安康市的杜仲、黄连、天麻等优质药材没有进行深加工,仅仅在出售药材,黄姜的开发也仅停留在原料上,由于技术落后,科技含量低,提取率低,原材料损失大,污染严重。

(六)"散",即: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体现产业特点和区域优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54.73亿元,中、省和市属工业产值就达24.18亿,其余30.55亿元分散于一区九县。这种过于分散的工业布点,不利于工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不利于工业资本效率的提高。更为突出的是,过于分散的工业布点,必然造成工业企业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工业企业形成不了品牌优势,从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思路和重点

(一)抓好产业配套,延长矿业链条。要把铅锌汞锑生产加工作为安康市的工业支柱产业抓好做强。目前,国内外铅锌汞锑产品市场需求两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这一发展有利时机,想法设法引进发展一批矿产业配套企业和深加工项目,并在土地、能源配置、交通物流、产业配套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提前做好规划,提高产业园区度和企业竞争力,为矿业大发展提供平台。通过由小促大的发展,逐步完善产业体系,打造矿产业集群,实现核心企业加配套企业加集群效应等于主导产业的链式经济结构。

(二)立足地域优势,发展安康绿色中药产业。制药、加工企业要建立稳定可靠的gap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校、知名制药企业的合作,形成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三)做强龙头企业,强力推动工业快速发展。把工业发展放在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中心地位,从壮大绿色产业的龙头企业入手,强力支持民荣食品、秦东魔芋、成林油脂、昊华和江华钡盐等企业尽快达产达效,竭力推动安康正大、北医大制药、宝业和巴山丝业、旬阳烟厂、泸康酒业、通用机械等企业的产品创新和

上一篇:高考作文汇总下一篇:建团90周年问答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