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杨柳青音乐教案

2023-02-13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音版杨柳青音乐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人音版杨柳青音乐教案

四年级音乐下册《杨柳青》、《大雁湖》教案 人音版

最新版

《杨柳青》、《大雁湖》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杨柳青》 2. 学唱歌曲《大雁湖》

3. 选用内容:学习用器乐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1. 听、视、唱结合学唱歌曲《杨柳青》。引导学生学习在江苏广为流传的民间小调,以衬词而得名的五声宫调式歌曲。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抒发了对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

2. 听、视、唱结合点谱法学唱歌曲《大雁湖》。引导学生学习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的蒙族民歌。感受歌曲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 3. 通过乐器学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重点:

听、视、唱结合学唱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歌曲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教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的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 器乐小练习。(结合学唱歌曲演奏进行练习)

二、新课学习。

(一)表演《杨柳青》 欣赏《杨柳青》录音。

谈话导入:《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器乐演奏旋律(注意速度由慢而快)——学唱曲调(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017.3.1 最新版

设问:旋律用了哪几个音?(1 2 3 4 5 6)——完整、欢快地唱全曲——单独练词,然后视唱、再随录音哼唱(注意情绪与速度)——表演歌曲(动作与乐器都可) 小结:这是江苏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二)表演《大雁湖》

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不同)——欣赏《大雁湖》范唱(问:听出南北民歌不同的风格了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学唱曲调(注意切分节奏的引导,可采用多媒体出示大歌片,用点谱法学唱旋律)——器乐演奏旋律(注意速度由慢而快)——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把2/4拍改编成3/4拍——再用2/

4、3/

4、2/4的顺序唱一唱(小结:把民歌做改编创作,又有另一种乐趣)

2017.3.1

第二篇:人音版五下音乐教案

课题

春意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水》,感受拟人化的“春水”活泼、顽皮的形象。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春水》

2、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故事片《苗苗》的插曲。曲调欢悦而又奔放,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歌曲为6/8拍,二段体结构。第一段(13小节)为齐唱,第二乐段为合唱。每段均由两个变化重复的大乐句组成,音乐素材十分精炼而集中。第一乐段以每三个音构成一个活泼、欢乐的音乐动机“”这个主导乐汇以先上行模进、后下行模进贯穿其中,给人以明亮、轻快的感觉,表现了少年儿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祖国明媚的春光里自由飞翔欢乐幸福的形象。第二乐段是副歌性的合唱,曲调在六度大跳后紧接连续同音反复和下行级进进行,并用“

”这样的节奏,配以连贯的衬词“啦啦啦……”一气呵成,使得歌曲的情绪更加热情欢乐,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幸福欢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的运用

第一节

1 教学内容:

1、聆听《致春天》

2、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体会身边的春天 教学难点: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过程:

一、聆听《致春天》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

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视听《致春天》。

(1)设问: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

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

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 热烈。 以上两个书面作业,因为是在学生通过二次欣赏作品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或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完成,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

2 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二、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1)歌曲是几拍子?说出该拍号的含义?(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弱拍起唱

——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4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教师范唱曲调。

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借

景抒情)

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

有情。

二、 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徒手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谱)。

5、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节奏乐器按徒手打击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6、各组展示表演。比一比哪一组与音乐配合得最默契。

三、拓展与研究。

1、设问:

能否设计其他形式表演,并说说意图。如配乐作画;小品表演;歌曲伴舞……

2、重新设计节奏谱,并说说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3、研究成果表演。

4、教师要积极表扬学生的创造性表演,表扬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课后小结

课题

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表演《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切分音型的掌握

第一节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考考你的小耳朵: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描

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设问: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

8 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从引子开始一段一段地议论,可根据课时的安排有的可详,有的可略,边议边再听各段音乐的片段)。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二、课后小结

第二节

一、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这是侗家的风格。

设问: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

9 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

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设问:“”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与学过的“

”节奏。

”;它是与“

”属特

”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师生讨论,复习“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殊的节奏型,也称切分节奏,该音称切分音。

”是““”的缩短,而“

”与“

”是同一种形式,而“

”是

”的变化,所以是同出于“”的切分音的形式。

4.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切分音的知识学唱第四乐句。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一、表演歌曲《迷人的火塘》

1、齐唱歌曲复习旋律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

一、二乐句(即第1—4小节),并能流畅地唱好。

3、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承担两个声部的演唱,由这两个组分别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分别巡视指导。

4、 两个声部分别演唱,在教师的指挥下合成,由于是复调声部,如果两个声部对自己的声部都能流畅地唱好,合成时,只要能相互倾听,一般来说是能唱好的。

5、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词的意境。

6、 以中速、抒情优美地演唱歌曲。

7、 表演歌曲。

(1)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试做伴奏并作出评价。确定合 适的打击乐器后为营造歌曲的情景作烘托。

10 (2)作情景表演。

按教材图示围成两圈,内圈学生挥动红绸作火塘的火苗,外圈的学生手拉手 边唱边转动歌舞。

8、小结:欢乐的侗家村寨。

二、各族儿童联唱表演实践活动

1.在本活动的前一课,教师要求学生回家收集本地区及本民族的歌与舞。收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可以向家长学习,可以向邻居、朋友学习,还可以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这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旨在拓展性学习。

2.做组织工作,了解学生中有多少学生已收集到有关的内容及表演形式,这样活动就有的放矢,活而不乱。

3.以学生的收集内容为主,把教材中的四首作品穿插在其中,这样风格各异,五彩缤纷,就能形成一个各族儿童联唱表演,以体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是一次艺术实践活动的体验。

三、听辨活动

1.这两条曲调的音高组合是一样的,仅仅是在奇数小节的强拍节奏不一样,A是“”,而B是“”听辨的目的显而易见是要求能分辨这两种节奏型,这是本课切分音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与实践的环节。

2.听辨后再跟琴唱一唱,这样不仅是听,通过唱的实践更能体验两种节奏的对比。如果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较好,也可以不必跟琴唱。

四、课后小结

课题

飞翔的梦

教学目标:

1.飞翔是创造想像的准备阶段,它能鼓励人们向上和前进,是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通过《飞跃彩虹》、《飞翔的女武神》、《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等作品学习,进一步拓展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通过对动画片《绿野仙踪》插曲的欣赏,体验旋律的起伏,在聆听由电声音乐演奏的这两首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感受幻想的意境。

3.学习反复记号,通过找歌曲中的反复记号,说一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教学内容:

1、聆听:《飞越彩虹》 《飞翔的女武神》

2、表演:《小白船》、《真善美的小世界》 教材分析:

《小白船》是一首朝鲜童谣。歌曲优美而抒情,描述了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在天空银河里的月亮上有小白船,桂花树,小白兔……表现了小朋友在仰望宁静的夜空时所产生的美好想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歌曲采用三拍子节奏,生动地表现了“船儿”在河中摇曳的形象。全曲为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前后两个乐段均为16小节构成的规整乐段。第一乐段的后两句是前两句稍有变化的重复乐段。整个曲调流畅、优美,节奏平稳、舒展,给人以轻舟荡漾、恬静舒适的感觉。第二乐段采用了二部合唱,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和谐悦耳,充满想像,进一步地抒发了人们在这美好的意境中所激起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音乐和歌唱表演让学生展开飞翔的翅膀 教学难点:唱好两首歌曲,用声音表达“飞翔”的主题

一、聆听《飞跃彩虹》《飞翔的女武神》

二、表演《小白船》

1.以天文知识导入。

设问:有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

12 的行星) 2.揭题:朝鲜童谣《小白船》就是叙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与想像。 3.歌曲范唱。

设问:这是几拍子的歌曲?歌曲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4.板书节奏谱中学生大部分仍是徒手)。 5.学唱第一乐段曲调。

先徒手操作拍手、拍腿,然后加上打击乐器(其

教师范唱曲调(前16小节)。学生分两组,一组三角铁及拍手,另一组串铃及拍腿,为教师范唱伴奏。

学生学唱第一乐段曲调,教师用打击乐为学生伴奏。 6.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教师分别范唱高声部与低声部曲调。

高、低声部的学生各自学自己声部的曲调,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高、低声部分别汇报自学成果。

(4)请两位高声部的学生与教师重唱(教师唱低声部)。 在教师指导下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谐和)。 可以先练一下平行三度的音阶:

配上打击乐伴奏。

7.完整地、优美地、流畅地唱好全曲。

8.练习吹奏曲调(可以是竖笛,也可以口风琴、口琴。这取决于班级的实际情况)。 9.朗诵歌词并讨论歌词的意境,以激发学生的想像。 10.学唱歌词。

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自己的声部的歌。(第一个声部在练习时,另一声部默唱或轻唱自己的声部与之配合。) 二声部合成,并配上打击乐。 有感情地富有想像地唱好歌曲。

13 11.表演《小白船》:唱唱、奏奏、跳跳,以多种形式表演《小白船》,尽情地抒发师生的想像。主要让学生参与表演,形式由他们讨论。例如:全体歌唱→吹奏与打击乐→二重唱与伴舞→舞蹈→表演唱……

三、听辨练习:听辨哪一首曲调带有切分节奏?

1.目的是巩固前两课的切分音知识,加强切分节奏的练习。 2.教师分别弹奏两条曲调。 3.跟琴学唱曲调→离琴视唱曲调。

四、课后小结

课题:

您好,大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教学内容:

1、聆听:《我们的田野》、《铃儿响叮当》

2、表演:《田野在召唤》、《铃儿响叮当》

3、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铃儿响叮当》是一首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的美国歌曲。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群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田野……表现了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抒发了热爱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

3、4的同音反复为主,加上“

”节奏的运用,塑造了马儿奔跑、铃儿叮当的欢快的音乐形

”的节奏从象。第二乐段从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小节后半拍开始,“弱起进入,这一节奏的重复出现,加上曲调的逐步上移,给人以推动感,刻画了孩子们随着雪橇冲破风雪、飞奔向前的情景。歌曲的最后是第一乐段的重复再现,并在结尾用一延长的、渐弱的高音“”,结束了全曲,仿佛雪橇已渐渐远去,而那充满欢笑的歌声仍在风雪中回荡。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15 教学难点:《铃儿响叮当》二声部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表演《田野在召唤》

2、聆听《我们的田野》

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教学难点: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春游是大家都想的活动,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 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2.聆听歌曲范唱。 设问:

(1)你感受到歌曲怎样的情绪? (2)歌曲的低声部有什么特点? 3.视谱,听教师范唱(奏)曲调(二个声部分别范唱或奏)。 (1)前8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

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包括高、低两个声部的进调。)在高声部哪里是“平行”,哪里是“上行”的走向?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2)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自学第1—8小节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3)在教师指挥下,前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

(4)后8小节也是由二个乐句组成。设问:这两个乐句在曲调上、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5)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的学生分别学唱各自的曲调。注意弱起拍的附点节奏。

(6)在教师指挥下,后8小节用二声部合成。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7)在教师指挥下,完整地唱全曲。注意用小快板的速度、活泼的情绪唱好。

16 4.学唱歌曲。

(1)用la来哼唱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音和谐。

(2)低声部仍然用la来哼唱,高声部朗诵歌词(按节奏进入)。设问:想像一下,低声部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与情景? (3)二声部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轻声唱歌词,但速度与情绪依旧。

(4)有感情地放声歌唱。 5.表演歌曲(创造与实践)。

(1)分组讨论研究:用什么手段与形式把歌曲表演得更有情趣。(教师不给予范围,但在巡视时,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如:低声部不用la,用其他虚词;再如配上乐器伴奏(口风琴、竖笛等),及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上可以A段领唱加伴奏唱、B段合唱;朗诵加歌唱;歌唱与伴舞等。 (2)分组展示各组的创造成果。 (3)评价与表扬。

6.小结: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生机,田野活动给了我们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容。您好!大自然。

二、聆听《我们的田野》

1.谈话导入:描绘祖国大自然美景的儿童合唱曲精品要数《我们的田野》这首作品了,歌曲优美抒情,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 2.朗诵歌词,感受这首诗歌描述的美景。

(1)课前先准备歌词的板书(或小黑板或幻灯投影片)。

(2)课前先请班上朗诵好的学生朗读,熟悉歌词,教师给予指导,要表达出充满对祖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初听《我们的田野》。

设问: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领唱与合唱声部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表达的,尤其是合唱声部用轻声的“唔”来衬托,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师生讨论。

4.复听《我们的田野》,要求用手势随曲调起伏而起伏。

设问:歌曲的旋律线有什么特征?它怎样去描绘“碧绿的河水”、“无边的稻田”、“浅蓝色的群山”、“雄鹰在飞翔”?

17 师生讨论,并引导学生看教材线条图形谱。

完成教材中的作业:画出[2]、[3]曲调的线条图形谱。

5.再次聆听,跟录音轻声唱好歌曲,熟悉并进一步体验这首少儿的合唱精品曲目,唤起欣赏者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第二节

教学内容:聆听《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聆听歌曲并结合歌曲用其他方式表现自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聆听《铃儿响叮当》

1.作品简介:这首童声合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

(1)设问:你能听出改编成多少种不同节奏、不同风格的歌声?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

1、

3、

5、

7、9节奏谱,乙组排练

2、

4、

6、

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并即兴舞蹈表演。

(1)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18 (2)愿意即兴舞蹈的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段落,跳与该段落情绪相吻合的舞蹈动作,抒发自己对音乐的体验。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甲组主要讨论奇数段落,乙组讨论偶数段落),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8.配乐讲故事。

把童声合唱《铃儿响叮当》作为背景音乐(音量少一些,不影响“讲故事”),10位同学轮流随音乐的发展讲各自的故事,连成一个“连续剧”。 9.小结:大自然的冬天真有趣。

二、课后小结

第三节

教学内容:表演歌曲《铃儿响叮当》 教学重点:声部间的均衡 教学难点:分声部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

1.教师以副歌的第一句范唱为导入:

(1)设问:这首歌的歌名叫什么?是哪个国家的歌曲?歌曲描写的是什么情景? (2)教师归纳:美国歌曲《铃儿响叮当》,因是人们在冬季滑雪橇时所唱,又名《雪橇歌》;又因为是冬天的歌曲而逐渐演变为圣诞节等节日歌曲。它深受广大人民喜爱,长期被当作美国民歌。 2.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曲,大家对第一声部的曲调都很熟悉,但第二声部是很重要的,不然,歌曲表现就不丰满,因此大家要仔细听第二声部。这歌曲的学唱,采用自由报名参加某一声部的学唱。想多学一点,音准有把握的同学希望你们报名低声部,望大家考虑后回答。 3.学唱曲调。

19 (1)分声部。自由坐成二个声部的座位,教师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适当做思想工作进行调整,要注意声部人数的平衡。 (2)教师重点辅导第二声部。

(3)先学习副歌部分的8小节。从读谱上,在五年级是没有困难的。主要是三度、四度的二声部音准与和谐,尤其是低声部,所以在学唱中教师多帮助低声部,鼓励他们的自信心。分声部唱都没问题,合成时,往往低声部把握不住,教师这时要给予支持,因此,多合成,多听,感受是惟一的办法。当这8小节成功时,他们就树立了信心,就有成功的喜悦,这是本歌学习的关健处。 (4)学习主歌部分。

主歌的开始8小节没问题,是同声部,只要把弱起拍唱准。问题在后8小节的低声部。其中

要唱清楚,不能混同一样。因此在学唱主歌部分时,宜将后8小节单独训练,教师要多帮助低声部唱熟练,在后8小节合成有把握后,再唱主歌部分的16小节。 (5)全曲合成并以欢快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来演唱。

二、表演歌曲。

1、在熟练唱好二声部合唱曲调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注意一音一字的吐字要清晰而欢快。

2、想像角色化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歌曲。

3、选用打击乐器编创节奏谱,为歌曲伴奏烘托气氛。可以分组设计,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两组分别设计主歌与副歌的伴奏,进行比较选择,取长补短。

4、把歌曲的开始8小节副歌曲调改编成3/4拍。教师可以提示一小节的改编, 如:让学生去发挥。

当学生改编完后,教师要给予表扬,让学生自己试唱后,集体评价选出1—2改编比较好的曲调,全班进行试唱,并让学生说说对不同节拍产生不同情绪的感受。

5、完整地表演歌曲。

A 2/4拍(原型歌曲)→B1副歌部分改编的歌曲→A 2/4拍(原型歌曲)→B2……

三、课后小结

多种节奏型的变化,

课题 京韵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

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

3.聆听《京调》,表演《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难点:体会“京韵”

一、聆听《要学那台山顶上一青松》

二、聆听《京调》

1.从之前的学习,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 (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 (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

(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 3.欣赏全曲。

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 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

二、表演《我是中国人》

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 2.聆听范唱。

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

21 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

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 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 7.召开戏曲演唱会。

二、编创与活动 自制京剧脸谱

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的小知识)。 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

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 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 5.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 场。

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

三、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 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 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 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22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课后小结

23

课题

百花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编花篮》,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 教材分析:

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

”的切分节奏 第一节

教学内容:

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

教学重点: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

24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 教学过程:

一、聆听《花之歌》

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

2.欣赏《花之歌》。

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 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

(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 (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

(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学生听辨选择。) (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 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 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

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1、 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聆听范唱(如教师能用方言范唱效果更好。)

2、 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

3、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

4、 .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

5、 .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6、 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

7、 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

8、 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

9、 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

10、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

三、课后小结

25

第二节

一、表演《盼红军》

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 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 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 (“”)

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 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 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 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

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

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 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

(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 (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 (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

(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 2.音乐会演出开始。 3.教师小结。

三、课后小结

26

课题

爱的奉献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情绪。 教材分析:

2、歌曲《爱的人见》和《爱的奉献》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创作素材,用舒缓的旋律演唱,突显歌曲的主题。通过徐诶下,让学生体会歌曲中博爱情怀的弘扬,并表达对人间真爱的赞美和期盼。

3、在聆听中认识和听辨人声的分类。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 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

课时一

一、聆听《爱的奉献》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二、聆听 乐队与合唱《大爱无疆》

1、情景导入

2、了解背景

3、聆听乐队演奏部分,感受乐曲描绘的意境。

4、聆听合唱部分,理解歌词表达的主题。

27

”的切分节奏

5、完整聆听乐曲。

课时二

一、演唱《爱的人见》

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等与爱有关的歌曲片段作为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3、学唱歌曲,体会与表达歌曲的情感。

4、编创活动,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二、 演唱《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主题。

2、再听歌曲,听出下共同的乐句和段落。

3、学唱歌曲,表现歌曲,表达主题。

课时三

进行期末复习

28

第三篇:人音版15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让世界充满爱

第 一 课 时

一、感受爱、发现爱:

1、播放与爱有关的视频导入:(妈妈的吻、为了谁、绿叶对根的情意、天鹅湖)

2、师:这四段音乐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3、师小结,展示主题《爱》

二、歌唱爱、抒发爱:

1、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 《让世界充满爱》作品。

2、播放MTV《让世界充满爱》学生欣赏。

3、学生跟随钢琴轻声用“LU”哼唱A段,用“LA”哼唱B段 。 要求:轻声,但积极的状态,有气息支持

4、视唱全曲,纠正音准,节奏不准确的地方

5、歌曲难点练习: A、弱起小节 —— OX B、切分 —— X X X C、长音的保持 —— X- - -

6、歌曲分析:

A: 力度:mp——mf——mp 知道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对人类生存、发展的责任感。

分别用不同的母音哼唱,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旋律并能分析歌曲,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与讨论,探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的作用,使学生能在理性上把握歌曲。

通过学生对歌曲的艺术实践、比较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处理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朗诵歌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作 B:情绪:第一段:温馨、亲切 第二段:热切、真挚、充满期待 第三段:抒情

7、实践与创造: 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

8、完整的演唱歌曲:

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三、爱心感悟: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演唱。 要求:声音统一 气息通畅(教学反馈)

四、爱的延伸:欣赏 《爱的奉献》

1、导语:都说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你能用几种语言来表示“爱”

2、导语:表现同样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以不同的风格呈现给我们。象表现人类之爱,可以是刚才那样的激昂,高亢,也可以是温情默默的 ……

3、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五、课堂小结:

爱是love,爱是amour。爱是rak,爱是爱心,爱是love,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我们都在爱心中孕育生长,再把爱的芬芳洒播四方。我们都在爱心中大声地歌唱,再把爱的幸福带进每个人的身上。爱会带给你无限温暖,也会带给你快乐和健康。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正大无私的奉献。让我们一起献出一点爱,让这个世界多一份温暖吧。

通过视频欣赏,强化音乐对学生的听觉冲击,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歌手的热情及为帮助他们付出的努力 音乐无国界,表现爱的主题的作品更是如此

让学生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深化本课主题——让世界充满爱,让我们学会给予 让学生在《爱的奉献》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第 二 课 时

一、歌曲再现:共同分享爱活动: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部分。

2、说一说音乐艺术在关注人类生存、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

二、激情导入:

真情融化冰雪,心与心再没有距离,长歌一曲,蓝天下涌起挚爱的潮汐;真情感动天地,爱与爱使世界美丽,浩歌一阕,阳光下撒满纯真的情谊。“心中充满音乐的人才会对美好的事物充满爱”。让学生在优美的“爱之歌”中,体会“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三、新授课:

(一)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创作背景及作者。

2、分段朗诵歌词,根据歌词内容,选择每段歌曲的情绪 A 段叙述式的温情,柔缓 B段号召式的慷慨,激昂 C段无奈、忧伤——坚定、积极

总结:旋律为歌词服务,旋律的走向要与歌词紧密结合在一起。

3、音乐欣赏:

这首由(美)托姆.惠特洛克作词,(意)乔吉奥.莫罗德尔作曲的1988年汉城奥运会会歌,歌曲深情地表达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特别是来自五大洲的青年运动员们,手拉手集合在奥运会五环旗下,竞技交流,和睦相处,情感交融,坚忍不拔,团结奋进的激昂情绪和友好情感。 《我们同属一个世界》创作背景:

1985年,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等国严重干旱,粮食短缺,成百万人死于饥荒。据估计,非洲有一亿五千万人受到饥饿的威胁。消息传来,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救援饥饿的非洲人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英国和美国举行的由民间发起的“生存援助音乐会”义演。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内尔·里奇连夜写出《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We are the World ),在场的歌星和工作人员手挽手同声高唱这首大会的主题歌感人涕下。

4、讲授音乐知识:

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一种美国流行音乐。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美国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其形式以歌唱为主,音乐用电吉它、萨克斯、电贝司、键盘乐以及爵士鼓伴奏。

摇滚乐特点:是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舞蹈节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和第三拍,其它乐器如电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组成。

5、介绍早期摇滚乐歌手:

普雷斯利、贝里、多米诺、刘弗斯、埃弗利兄弟等。1964年,英国“披头士”乐队(也有人译作“甲壳虫”乐队)首次在美国做访问演出,引起狂热反应。他们的演唱主要内容是表现爱情,也有反战、反暴力等内容。摇滚乐的歌声影响了现代美国人的艺术趣味。70至8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著名摇滚乐队有蓬克、滚石、索尔、重金属、雷普、波普等。其摇滚乐的著名歌星有迈克尔.杰克逊、珍妮特.杰克逊、休斯顿等。

简介作者:

迈克尔·杰克逊(1958—)美国摇滚歌星。出生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市的一个多子女的黑人家庭,父母都是民歌手。他从小受家庭音乐环境的影响,5岁时就登台演出,72年1月杰克逊首张专辑《必须到那》出版发行。78年,出演《绿野仙踪》。80年,推出《墙外》,其中4首歌进入当的美国“十大流行金曲”。获美国音乐奖,后来该唱片又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荷兰荣获金奖、白金奖。82年,发行了《惊心动魄》,其中7首歌曲人选当年的“十大流行金曲”。在《惊心动魄》中,他把摇滚乐、迪斯科和早期爵士乐熔为一炉,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舞蹈形式。以后他多次获音乐奖,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87年,他推出了《真棒》。杰克逊在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流行歌坛上出尽风头。

(二)欣赏歌曲《手拉手》(hand in hand)

1、歌曲简介:这是1988年汉城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会歌,由美国作曲家乔吉奥.莫罗伯作曲。莫罗伯生于意大利,是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的新兴流行音乐与电影音乐作曲家。1983年,曾因影片《闪电舞蹈》中的《闪电舞蹈真是妙》一曲而获得的第五十六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期间,所作《全力以赴》一曲被评为奥运会正式歌曲。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再次力克数千名应征者的竞争,以《手拉手》一曲荣登榜首,被选为会歌。

2、欣赏歌曲。

3、歌曲分析:这首奥运会会歌,歌词唱出了奥运会精神:“我们手拉手,友谊传四方”。表现世界人民热爱奥运、热爱和平的炽热情感。歌曲蕴含着巨大的感情力量,易于上口,成为20世纪80年代最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流行歌曲之一。歌曲为复二部曲式,大调式,4/4与2/4变换拍子,A(a+b)+B(a`+b`)。

4、复听歌曲,轻声跟唱B乐段,体验节奏及演唱的特点:流畅又激荡,体现了奥运健儿们“手拉手”的真情与喜悦。连续的切分音及附点节奏的使用,打破了固定的节拍强弱,出现部平衡的冲击感,体现了健儿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激情。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内容与音乐情绪,使学生接受一次“爱”的洗礼,通过音乐作品种所表现的对“爱与和平、天下一家”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使学生学会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引导学生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和态度学习斯特拉文斯基与毕加索等在艺术上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勇气。引导学生认识到,流行音乐要有选择、有控制的听,不能放纵自己的行为毫无选择、毫无控制地听。

5、《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与《手拉手》表达了人类哪些共同愿望?歌曲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歌词、旋律、合唱、情绪……)

(三)师生活动:歌舞表演《感恩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父母、回报老师……,让我们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感谢命运,珍惜幸福的生活。(视频音乐)

四、课堂反馈:

提问;《我们同属一个世界》与《手拉手》表达了人类哪些共同愿望?歌曲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要人人生活得更美好,从现在做起。拯救人类生命,就只能靠自已,那光辉的明天,靠我和你。”

2、奥运会会歌,歌词唱出了奥运会精神:“我们手拉手,友谊传四方”。表现世界人民热爱奥运、热爱和平的炽热情感。

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和平、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和平、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五、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和歌舞表演,使同学们接受了一次“爱”的洗礼,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爱与和平、天下一家,四海皆兄弟”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同学们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我们要学会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六、课下作业:

下节课,举行班级交流活动,围绕“爱”的主题开展。内容可以是课内学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形式不限,可以演唱,可以是带来歌曲大家共同分享,可以是小品,可以是朗诵,也可以是美术摄影等其他形式。各班推选出主持人1至2人,把内容串连好,给这次活动起一个名字,上课前,写在黑板上,并装饰。希望能够看到大家出色的表现……

培养学生探究、挖掘知识的能力;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统筹安排调控事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做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第三课时

一、班级交流活动:

围绕“爱”的主题演唱、演奏、朗诵、小品、自带歌曲、美术摄影等。

二、音乐欣赏:《祭献之舞》

(一)简介作品:

《祭献之舞》是芭蕾舞剧《春之祭》中的第二部分 。是斯特拉文斯基于1913年创作并首演于巴黎,是他的早期作品。这个舞剧表现了俄罗斯原始部落村民的祭礼活动。春天来临,异教徒们挑选一位美丽贞洁的少女做祭品,奉献于太阳神,以求神的庇护。音乐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神秘、恐怖的气氛。《春之祭》被认为是现代音乐的代表作。

《祭献之舞)是舞剧《春之祭》的第二部分“祭献”的最后一段,又被称为“被选少女的祭献舞”,它是全剧的高潮。少女被选为祭物,在当时被人们认为是神圣的,但被选中的少女心中定会忐忑不安。乐曲开始出现大量复杂、紧迫的节奏以及不协和和弦、下行音和顿音强奏。在《祭献之舞》的音乐中,几乎听不到旋律,只有不规则的强烈节奏、不时变换着的拍子。作曲家在音乐中创造地利用频繁地交替拍子和复杂节奏,使音乐更加强烈、冲动,

(二)作者简介: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 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创作经历复杂,音乐风格多变,不同时期的作品 显示出现代各个流派的不同特征。 主要作品有:舞剧《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

哑剧 《士兵的故事》

歌曲——清唱剧《俄狄浦王》

合唱《诗篇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

歌剧《浪子的历程》等。

(三)音乐欣赏

三、主动探究:

1、音乐的节奏是规整的还是复杂的?

2、和声是和谐的还是不和谐的?

3、速度是舒缓的还是急促的?

4、力度是微弱的还是强劲的?

5、旋律是清晰的还是混乱的?

6、情绪是稳重的、平和的还是兴奋的、不安的?

7、乐器(是单一的乐器演奏还是乐队全奏?

8、音乐所表现的主题是易于理解的还是奇特的、怪诞的?

四、课堂小结

了解了西方流行音乐的历史和发展及其作用,也听到了我们很少听到了“祭献之舞”这样的表现原始生活的现代音乐……,体验了各种不同的音乐情感。下面,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拯救地球》(《heal the world》)……

培养学生探究、挖掘知识的能力;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统筹安排调控事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做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第二单元 《雪域高原》

第一课时 学习歌曲《走进西藏》。

【教学目标】

热爱藏族音乐,探索藏族文化。

【教学重点】

在观赏“走进西藏”音乐短片和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去领会、感悟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自己对藏族音乐的喜爱感情。 【教学难点】

用激情带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克服畏难的学习情绪。教会学生用轻声假声唱高音部分。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扎西德勒。

生:(模仿)扎西德勒。

导入新课

师边唱歌边跳藏族舞蹈《北京的金山上》。然后,

师:什么歌?什么舞?

生:《北京的金山上》;藏族舞蹈。

这是老师小时候就喜欢的歌舞,它一直让我梦想着有一天可以走进那个神秘的地方,现在,我们要走进西藏已经不是那么困难的事了,因为,今年暑假重庆已有了开往西藏的直达列车。它,是很多重庆人渴望走进西藏的梦想得已实现。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走进西藏” 。提出课题:第二单元 《雪域高原》。

三 利用多媒体, 观赏“走进西藏”音乐短片。在听着藏族那颇具特色的音乐和歌声中,观赏藏族人物服饰;风土人情。建筑(房屋、寺庙);

雪域高原的风光等等。使学生对西藏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 四

学习歌曲《走进西藏》。

1 老师完整地范唱一遍歌曲,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2 放教学光盘,让学生听歌曲跟唱歌曲,以较快的速度学会歌曲。

3 教唱齐唱部分。注意让学生用轻声学唱,老师把歌曲降调教唱。(人人都要求唱好)

4 教唱领唱部分。提示学生模仿老师开口和发声。用轻声和假声进行练习。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对此部分不做强求)

5 跟着演唱示范进行和唱。

6 跟着伴奏唱歌曲。

7 老师或个别学生领唱,其他学生唱齐唱部分。还可以让学生为这个部分伴舞。 五 补充资料

1 歌曲背景资料介绍:《孔繁森》 2 作者:张千一简介。

学习藏族的踢踏舞,完成“实践与创造”之三题。布置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水袖”下次带到教室练习七

评价、总结与下课。

藏族舞蹈。 第二课时《雪域高原》

【课堂教学内容】

1 复习歌曲《走进西藏》,背唱后半部分歌词。 2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3 欣赏《阿玛勒火》。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西藏歌舞和西藏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藏族歌舞的学习和表演,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欢乐的情感。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地进行欣赏、演唱和舞蹈表演,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歌、乐曲的情感并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互相问好。学生安静坐好。 二

歌曲复习:

要求:1 再安静听一遍范唱。 2 练习背唱后半部分。

3 全班一起完成演唱。要求高音部分用轻声、假声伴唱,合唱部分人人唱出来。

大家学习跳藏族舞蹈。

1 藏族舞蹈片段欣赏。

2 老师示范和讲解基本动作。

3 女学生拿出自制“水袖”进行练习。男学生也尽量参与学习和练习。

4 分小组进行展示。

﹡,老师多加鼓励,不要求学生动作有多美,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

欣赏《正月十五那一天》

1 背景资料简介:歌舞形式对文成公主的赞美。

2 属于藏族民族歌舞“堆谢”中的“觉谢”一类的民歌。具有舞蹈特点。

3 简介“堆谢”:

A 指产生于雅鲁藏布江上游一带的民间歌舞。

B 分两类(降谢:速度教慢,旋律抒情而悠扬;觉谢:速度教快,旋律轻快而活泼)。 C 伴奏乐器:札木聂、笛子、扬琴、根卡、二胡等。

4 《正月十五那一天》属于“觉谢”。

聆听《正月十五那一天》。

欣赏《阿玛勒火》

1 是藏族“囊玛”中的一首古典歌曲。比兴手法。寓意深刻,艺术性很强。

2 “囊玛” 简介。一种从民间进入宫廷的音乐。以歌为主,以舞为辅。常在室内演出。

结构:引子、慢板歌舞、快板舞曲。

伴奏乐器:竹笛、扬琴、札木聂、根卡、胡琴和串铃等。

完成“实践与创造”之五和六题。重点是歌曲演唱(不要求一首歌唱完整)。 七

评价与总结,下课。

第三单元

《梨园金曲》

【课堂教学内容】

1 学唱戏歌《唱脸谱》。 2 了解京剧的脸谱和行当。

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京剧。 【教学重点】模仿京剧的韵味学习《唱脸谱》,体会京剧唱腔独特的风格魅力。 【教学难点】 前半段歌词和末句歌词,对节奏的把握和京剧韵味的模仿。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用京剧道白腔问好。男生抱拳,女生道万福。

师:大家好!

生:老师好!

二 道入新课

师: 刚才我们的问好用了什么? 生:京腔。

师:你们真能干,都知道是用了京剧腔问好。那你们对京剧知道多少啊? 生:我国戏剧的一种,称国剧。

师:同学们对京剧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就是现在一点也不懂也没有关系,等我们这个单元上完,我相信大家对它都会有一个教细致的认识。板书

“第三单元

《梨园金曲》” 三

以观看“零点乐队”歌曲《粉墨人生》MTV 来带出“祖先的玩意”、“脸谱”、“行当”等京剧术语。接着欣赏各种脸谱,重点欣赏:蓝脸、红脸、黄脸、白脸和黑脸。并让学生根据脸谱说出代表人物名和性格特征。引出课题:歌曲《唱脸谱》。

学习歌曲《唱脸谱》

1 师:Please open the books and turn to24。请听老师唱一遍歌曲。 2 学生认真看着老师安静的听范唱。

3 放歌曲动画范唱让学生感受和学习。(1-2遍) 4 教唱后办部分歌词。﹡重点放在结束句。 5 齐唱练习此部分。

6 教唱前半部分歌词,注意休止停拍。让男生伴唱:哇呀、、、、、、 7 跟着录音一起通唱。

8 女生唱前半部分,男生唱后半部分。模仿老师加上动作。

9 个别学生演唱展示。表扬、鼓励性评价和加分。

10 提出“戏歌”并做简单介绍。

了解“京剧的行当”。

学生看书23页。

老师做简单介绍:1 依据人物的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老划分。 2 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来划分。 3 现在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4 在各个行当中,演唱的方法及演唱风格有异。

评价、总结与下课礼式。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课堂教学内容】

1 学习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2 学习线谱D调调号和音阶各音位置识别。

3 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习。能够根据它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难点】

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来学习歌曲和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

复习歌曲:

全班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师: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它充满美好。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提出: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今天,我们首先去一个“美丽的村庄”,为它的美丽齐声来歌唱。提出课题:《美丽的村庄》。

进行新课:

(一) 学习歌曲。

1 老师范唱歌曲。

2 反复放教学光盘示范唱,让学生尽快熟悉歌曲旋律,把握歌曲风格。

3 朗读歌词,分段学习。先完成“啦”字以前部分;再完成“啦”字以后部分。

3 提出难点进行教唱。完成“啦”字部分。

4 学习线谱D大调谱好和音阶各音识别。帮助学习歌曲难唱部分。(减慢速度进行)

5 跟着伴唱一起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二)了解欧洲和意大利。

(三)

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乐曲:

1 作者鲍罗丁简介:俄国作曲家、化学家。学生见P29进行记忆。

2 作品背景简介。

3 聆听乐曲:感受、想象、联想。

﹡老师语言切忌罗索。

了解交响音诗与交响音画:

它是一中与交响诗相类似的音乐体裁。文学性的交响诗称“音诗”;描写自然景物等描绘性的交响诗称《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音画。 “音画”。

扩展学习:1 重庆城市的美丽风光图片欣赏 。

2 观看名胜风景区图片。

3 受严重污染的河源图片。

4 思想教育内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评价、总结与下课。

第2课时

【课堂教学内容】

1 继续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 2 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

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了解它们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练习,要求很有感情,声音要有弹性,自然流畅,并背唱。 【教学难点】

静听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积极展开联想,放飞思维。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学过程】

以眼神与学生交流,示意安静。 二

抢答活动:

1 老师唱一句歌词或哼唱旋律,学生迅速回答出歌(乐)曲名。

2 知识点抢答:

A 京剧行当?

B 阿庆嫂是什么里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C 手拉手是什么会歌,曾出现在那个城市?

D 《走进西藏》是那一部电视剧的主题歌?它歌颂的是谁?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表扬和鼓励。起到复习和激趣的作用。 三

继续学习歌曲《美丽的村庄》。

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中未完成的内容。 1 学生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2 分段完成歌曲背唱。

3 抽查小组或个人学生完成情况,根据完成情况做好课堂成绩记载。 四

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

1 作者介绍。穆索尔斯基:俄过作曲家。学生看并记忆书上31页有关知识。

2 聆听乐曲,积极展开联想,放飞思维。

3 乐曲简介和分析。全曲十段,我们听《两个尤太人》和《基辅大人》。 五

试着用颜色或 谱绘出对《两个尤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印象。 六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音诗音画了解它们的一般特点。 七

评价、总结和下课礼式。

第3课时

【课堂教学内容】

1 学习内蒙民歌《嘎达梅林》。

2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感受人民是不会忘记为了民族利益而牺牲的英雄的。 3 单元总结复习。 【教学重点】

在歌曲学习中体会音乐情绪和塑造的英雄形象。并能用热爱的感情和激情的声音去歌唱。 【教学难点】 能静静聆听乐曲,把握主题思想,同时展开想象和联想,用音乐去丰富和营养我们的头脑。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相互问好等。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目视学生坐好并安静,等待老师安排。

通过前面两次课的学习,我们对音诗音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四单元未完成的内容:交响诗《嘎达梅林》等。

老师先让你们听一是首歌曲。放歌曲《嘎达梅林》的录音范唱。

完后。师:这首歌曲名叫什么?

生:《嘎达梅林》。

谁知道这个动人的故事,谁会唱这首歌,为我们大家讲一下,唱一唱好吗? 学生讲和唱。大家鼓掌。 三

学习内蒙民族歌曲《嘎达梅林》:1 老师范唱。

2 再听一遍录音范唱。

3 学生轻声跟唱学习。

4 逐段完成歌词,要求至少能哼唱旋律和背唱第一段歌词。 5 歌曲主题与思想教育内容联系起来。 四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1 作者辛沪光:女作曲家。主要作品:交响诗《嘎达梅林》;管弦乐《长远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2 乐曲简介。 3 乐曲听赏。 原小牧民》等。

单元内容复习:

1 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

2 内蒙民歌《嘎达梅林》。

3 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

4 欣赏音画乐曲《图画展览会》。

5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六

评价与总结。 七

下课。

第五单元

《椰海风情》

【课堂教学内容】

1 学习高山族民歌《我的祖家是歌乡》。 2 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热爱少数民族,愿意学习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在学习歌曲中感受欢快活泼的情绪,并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歌唱。 【教学难点】

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时,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并听辨所使用乐器。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我过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别具特色的音乐歌舞。今天我们要进行第五单元的学习。《椰海风情》

首先我们一起学习高山族的一首民歌。歌名《我的祖家是歌乡》。

1 高山族民歌的分类:(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叙事歌)

2 此歌流传在台湾高雄、台东一带的排湾支系民歌。

3 听歌曲 范唱,了解歌词意思。

4 老师唱旋律,学生学唱歌词。

5 有能力的学生可引导视唱和教唱其他学生。

6 击打拍子或者划拍进行练习,克服学习难度。

7 全班学生齐唱或分段唱的练习,还可以用一领一和的形式。

8 认识高山族,了解他们的“杵歌”表演。

1 广东音乐:我国民间器乐乐种之一,主要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 四

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2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早期的优秀曲目之一。 3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欢快喜悦情绪。

4 引导学生模仿演奏动作或者用其他肢体语言应和音乐。

完成“实践与创造”一题。

1 用竹杠模仿“杵乐”敲击节奏,为演唱歌曲作伴奏。

2 用2—4根竹竿模仿“杵歌”表演。

3 其他学生可以拍手或口中有节奏的喊“嘿”,为跳舞者助兴加油。

评价、总结。 1 学校态度与效果评价。 2 学习内容总结。

3 思想教育内容: 学会尊重和热爱他民族人民,欣赏和学习他们的音乐文化。 七

师生互道再见!

学生在欢乐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声中退出教室。

第六单元 松梅傲雪

一、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聆听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及京剧曲调《卜算子·咏梅》,感受并体验音乐所表现出革命者的崇高品质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能够运用与音乐相关的姐妹艺术进行创作,抒发内心情感。

(三)能够了解古代曾候已编钟的相关背景及它在我国音乐史上的主要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音乐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学习和欣赏现代京剧为主,从中感受体验古人和革命者的崇高品格与伟大胸怀。并鼓励学生在第三单元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特点,并学唱了《唱脸谱》,在本节课中可以减少对京剧的积极参与创作,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理解音乐,想象音乐,允许学生大胆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介绍,在欣赏《卜算子·咏梅》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会曲中表情记号的意义。把本单元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和《卜算子·咏梅》放在一起,感受古人和革命者的伟大精神。

1、现代京剧《沙家浜》剧情简介

搞日战争时期,江南一个集镇——沙家浜,是当时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

三、教材分析

离常熟一带,留下了十八个伤病员,以指导员郭建光为首的伤病员,由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阿庆嫂负责,安置在沙家浜养伤,他们和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军民结下了鱼水深情。

阿庆嫂以开茶馆为掩护,抓信敌人的弱点,和敌人周旋,最后新四军革命主力回兵东进,直插沙家浜,旭日东升,红旗招展,沙家浜重回人民手中。

2、《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是《沙家浜》中的一个选段,表现了指导员郭建光和众伤病员在艰苦恶此唱段没有按传统京剧程式设计,而是根据内容表现的需要进行的,一开始用了西皮导板,一句庄严劣的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意者和崇高革命精神。

有力的引子带入了一个严峻的暴风雨来临的险境之中,从一开始就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一段打击乐后是伤病员战士的齐唱,一板一眼的快板,行腔这个动机开始,从高音区转入中低音区,然后逐渐向中高音区发展,到“也难轰”,长气息拖腔,力度加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打击乐后,唱腔的语气更加坚定有力,最后像在高青区,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结束,全曲表现了一种英雄气概,使歌者、听者如身临其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卜算子·咏梅》 题解《咏梅》。歌咏梅花,咏,这里指托物寓意或写物寄兴。这种诗词,我国古代称咏物诗、咏物词。据中共广东省委1977年文载:“1961年12月,毛泽东同志去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作准备。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深有感触,感慨万千,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咏梅词。通过对梅花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开放和迎春而不争春的描写,表现了无产阶级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坚强的战斗精神。

京剧曲调的《卜算子·咏梅》是孙玄龄用京剧曲调为毛泽东的词谱写的一首京剧情唱曲。该曲较好地提曲作者运用了京剧音乐的写作方法,如运用不同的节拍,用曲调的自由变化展开法,速度与力度的变揭示了毛泽东对梅花高贵品格的赞颂之情。

化法,音区的对比法及以字行腔,以腔抒情等方法充分发挥了京剧音乐的表现特点,使整首清唱曲收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较好效果,让人听后既感亲切又沁人心脾。 开始与小节是京剧音乐风格的前奏,将我们带和梅花傲雪的氛围中,接下来7小节的过门( 奏)后,进入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曲调片断中可以看出这部分的开始曲调用了变化展开的方法,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到最后重复“待到山花烂漫时”时,将拍子拉散(自曲地),形成全曲的高潮后结束在上,以示对梅花在风雪压的考验后依然将她的清幽芳香漫溢于人间的高贵品格的赞颂。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松树和梅花代表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用我国特色剧种来谱写的音乐魅力 《卜算子·咏梅》 学生思考并回答

1、请学生来朗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2、欣赏京剧曲调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3、简单介绍词作的背景资料。

1、比较这两首诗意有何不同?学生解释为什么说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1、

2、学生在欣赏时可以看着教材中速度,力度的提示,也可以自己边听边记速度、力度的变化。

通过朗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它的涵义。

2、根据学生自身程度来选择学法。 《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2、放录像,学生初步感受。

3、师生轻声学唱歌曲,碰到难唱的句子,师重点教唱。

学生跟随音响轻声地直接学唱歌词。 谱子难度大,而且直接跟音响唱,可以模仿京剧风格。

延伸与创作

1、分组进行:把全班以18人为一组,根据刚才所唱的歌曲内涵,学生自编动作扮成十八名伤员,边唱边表演。 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创编表演动作,也可以模仿录像进行表演。

通过亲自表演,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对祖国的热爱。 小结、下课

1、简单的剧情介绍。

第四篇: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柳泉一中

滕云

第一课时

彩色的中国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班级:

人数: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 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

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

二、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教具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播放中国地图图片,中国地形图展示。(PPT演示)

师提问: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中国各地哪些标志? 生答:有长江、黄河、平原、台湾……. 师:是的,我们的祖国非常广大,也是多姿多彩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美丽的祖国,感受和歌唱《彩色的中国》。

二、讲授新课

1、 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

2、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3、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4、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5、教师找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想象一下歌词描绘的场景。

6、教师通过PPT来展示碧绿的平原、金黄的沙漠、长长的长江、弯弯的黄河、宝岛台湾,让学生对歌词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7、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聆听欣赏,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

8、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9、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10、完整的合唱全曲。

三、 学习基本指挥图示

四、 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 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五、拓展活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歌唱祖国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班级:

人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每首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正确地演唱歌曲中的休止符。

2、了解歌唱的歌曲和听赏的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难点

1、富有感情的熟练演唱已学歌曲

2、学会听赏合唱歌颂祖国的歌曲,了解常见的演唱形式。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1)跟随教师的电子琴伴奏齐唱《彩色的中国》

(2)以小组为单位演唱《彩色的中国》,师生讨论选出优秀组。

2、导入新曲

师:当然然,表现祖国美好,热爱家乡的歌曲还有很多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十分深情的歌曲。《彩色的中国》比较欢快、愉悦,而这首《多情的土地》就比较抒情,优美感人,表现了对家乡、对生育养育自己地方的无限眷恋和怀念之情。

3、讲授新知

教师简介作者:施光南

4、欣赏《多情的土地》视频。师生讨论歌曲的旋律及情感表达。

5、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

师:歌唱祖国的歌曲还有很多,我国56个民族的人民都很热爱我们的祖国,他们也要歌唱他们的心声,《爱我中华》这首合唱歌曲正是他们最好的表达。 (1) 教师播放《爱我中华》视频片段,让学生在后面跟唱一下 (2) 教师介绍歌曲作者

词作者:乔羽

曲作者:徐沛东

(3)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爱我中华》这首歌先后由韦唯和宋祖英演唱,传遍大江南北。它的深刻寓意,成为一首歌颂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聚会的必唱曲目。

6、欣赏《走向复兴》师生讨论演唱形式和歌曲旋律及情感表达。

五、课堂小结

总结这两次课学唱和欣赏过的歌曲,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演唱形式,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印象。

六、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第二单元 缤纷舞曲

《青年友谊圆舞曲》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班级:

人数: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学习了解音乐知识——圆舞曲。

2. 学会唱歌曲《青春友谊圆舞曲》,学生体会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3. 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过程与方法

1. 先欣赏,学生感受音乐流畅优美、热情,对音乐旋律有所感知。 2. 然后学唱歌曲,学会之后尝试加进身体律动和打击乐。 知识与技能

1. 学习三拍子的击拍图式。

2. 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为《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并参与音乐表现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2. 表演唱中身体动作的表现及加入打击乐器进行伴奏。

三、教学难点

准确的演唱歌曲的旋律并富有感情的演唱。

四、教学资源 1. 多媒体音乐室

2. VCD《圆舞曲》舞蹈片段 3. 打击乐器:三解铁、木鱼、沙锤、铃鼓、响指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排队入室就坐(播放音乐),检查人数,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断音和连音练习) 1= D 3/4

3 2 1 │3 2 1 〢

mi mi mi ma

(三)、听音练习:(老师在琴上弹出不同高度的音,学生用la模唱。)

1=C

5 1 〢 3 6 〢 1 5 〢 4 1 〢 5 3 〢

(四)、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学习音乐知识——圆舞曲。 1.学生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听辩出是几拍子,有何特点?

2、圆舞曲知识简介:又称“华尔兹”,它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额一种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与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其特点为:节奏明确、轻快,旋律流畅、热情,节拍感鲜明,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

3、复习三拍子击拍图式,学习新图式,用右手为《青年友谊圆舞曲》 (五)、学唱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1、学唱谱: (1)学生击3/4拍子视唱二次,教师辅以琴声。

(2)结构:共六个乐句,前四句节奏一样,

五、六两句有小的变化。 (3)提出要求进行随琴视唱:注意断和连。

2、学唱词: (1)朗读理解词义,教育学生珍惜友谊。

(2)学生进行填词演唱。教师辅以琴声伴奏。

3、表演唱:加打击乐进行演唱。

六、小结:学生畅谈学习感受。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案

柳泉一中

滕云

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大海啊故乡》

备课时间:

上 课时间:

班级:

人数: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

3、了解电子音乐及电子乐器。

二、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英文歌词

三、教学难点:做到连贯流畅地演唱歌曲中的英文歌词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学生入座及师生礼节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见过大海吗?看过大海的波涛吗?

生:没有去过大海,在电视上看到过大海的景色。 师:老师带大家看看大海的模样。(播放PPT大海图片)

师:看完了大海的几张图片,让我们感受大海的波涛,大海的美好,一起走进大海的故乡。

(三)、教授新课

1、聆听独唱《大海啊故乡》,识记旋律,想象大海给自己的感受。

2、展示歌词 学生一起朗诵,识记歌词。教师指导朗读。

3、展示歌曲曲谱,指出重点节奏,学生划拍练习。

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把节奏、音准唱好。

5、学生再次跟随音乐练唱,熟记旋律及歌词。

6、学生跟随教师电子琴伴奏独立演唱。

7、全班分小组进行比赛。

六、课堂小结

知识拓展:观看视频由中国少年合唱团演唱的版本《大海啊故乡》。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第一单元 七子之歌

备课时间:

上 课时间:

班级:

人数: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东方之珠》、《七子之歌》,感受作品的风格特征,了解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3、通过多种体验,深化学生对祖国——母亲其内涵的理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4、通过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体验,加深对不同作品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理解。

2、认识弱起拍在乐曲情感表达中的作用。

3、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多媒体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

1、播放歌曲《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2、引导讨论:听过这两首歌曲吗?歌曲的曲名分别代表我国哪两个地方的地名?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们所处的位置?(直接在课件上点击寻找)你了解这两个地方的历史吗?能简要地谈谈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介绍作者与创作背景。)

3、歌曲比较: (1)会唱这两首歌曲吗/(引导学生跟琴哼唱这两首歌曲,并思考问题。)

(2)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曲作者用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你的体会从哪而来?

(3)师根据生讨论结果引导探索,强化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作用的理解。 如:A、舒缓的旋律与跳进旋律的对比;B、三连音、休止符应用;C、歌曲十度音高跳动形成力度、色彩的对比;D、歌词含蓄与直白的对比。这些体会从听、唱歌谱的对比中得来的。展示课件歌单:要求学生边听师演唱,边画出歌曲的旋律线,并通过旋律乐句的演唱对比,体验旋律不同的组织形式对音乐力度、色彩构成的影响,进而体会歌曲的情绪的变化。用添加“三连音”、“休止符”朗读歌词的对比体验方法,认识“三连音”、“休止符”在歌曲的情感表达中的作用。体会歌词、节奏、旋律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

3、歌曲演唱处理

师:根据前面的歌曲分析与探讨,加深我们对旋律、节奏、力度、色彩、歌词等音乐要素的作品情感表达中作用的认识。针对《七子之歌——澳门》内涵的思想感情,请学生思考用哪些演唱处理方法,能更好体现游子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迫切心情。 (1)、思考:歌曲中多次出现对“母亲„„”的呼唤,其心情是否一样,如何体现这一次比一次更强烈的愿望。(提示注意:力度强弱变化时“度”的把握,最后的呼唤“母亲„„”加渐强渐弱的对比,以及演唱形式的变化处理。) (2)、根据歌曲原有的要求进行歌曲处理。

(3)、根据学生设想,进行演唱处理方案的交流与最佳演唱处理方案的选择、应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主题性歌曲的多种体验互化,深化我们对不同作品内在情感体验和理解,并通过歌曲的演唱,体会作曲家融汇在作品中的真挚爱国情感和民族情怀。希望通过本课学习,大家在体验音乐的同时,能够唤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第三课时 第二单元 多彩音乐剧

《雪绒花》

备课时间:

上 课时间:

班级:

人数:

一、教学目标

1、学唱电影音乐《雪绒花》

2、通过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3、能用歌声表达歌曲《雪绒花》创设的意境与情感,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剧片断《雪绒花》

三、教学难点:感受欧洲电影音乐的艺术魅力,探究音乐对电影情节发展变化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电影视频《雪绒花》

教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歌曲吗?对,这首歌曲就是选自于曾经获得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最佳歌曲奖的影片《音乐之声》。

2、讲授新课

(1)教师简单介绍故事大概,伴随着故事欣赏歌曲。

教师: 《音乐之声》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女主角玛丽亚是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并且喜爱唱歌跳舞的修女,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间歌唱。正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当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到当地的一位退役军官特拉普特家里做家庭教师。特拉普特是位脾气古怪的鳏夫,他很爱他的孩子们,却不懂得教育他们,使得这些孩子感受不到父爱而变得很顽劣,曾经气走了11任家庭教师。玛丽亚用爱心与音乐和失去母爱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上校离家期间她和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孩子们用甜美、和谐的歌声迎接上校回家,歌声打动了上校,激发了他唱歌的兴致,于是轻抚六弦琴,唱了《雪绒花》。

(2)教师:接下来同学们一起欣赏上校特谱拉特那动听的歌声。 (3)初次演唱:演唱《雪绒花》

(4)《雪绒花》这首歌非常优美,它是一首3/4拍的歌曲,其节拍特点是使歌曲具有种非常强烈的动荡感,流畅、优美的旋律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气氛,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曲谱随着音乐哼唱一遍,可以为歌曲加上指挥,注意节奏和情绪,当时上校的心情如何?(上校面对着天真、纯洁、可爱的孩子,怀着激动,开心,欣喜的心情唱完这首歌。)怀着甜蜜美好的心情演唱。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歌曲《雪绒花》在影片《音乐之声》中还出现了一次,那一次是在一个特殊的晚会上出现的,它更令人激动,歌声让剧场里听众的心都沸腾了,人们一起高唱,歌声使敌人感到恐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利用网上资源查看有关《音乐之声》的影片资料,下一课来讲给老师听,好吗? 播放歌曲《雪绒花》,学生在歌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第三课时

大爱无疆——《相信爱》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班级:

人数:

一、教学目标

1、 学唱抗震救灾歌曲《相信爱》

2、 通过学唱这首歌体会大爱,社会爱的力量,学会感恩,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歌曲节奏特点的把握,

第五篇:(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音乐小屋

音乐小屋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像、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拍节奏,并通过音乐游戏《对对碰》感受音乐的音高。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得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想像及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律动表演 整体感受

师:小动物们,起床啦!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师扮老爷爷,生扮小动物们,播放《健康歌》音乐,小动物们在老爷爷的带领下进行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用富有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自由律动表演,,旨在放松学生心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并把孩子们拉进了音乐的世界。]

二、借卡创境 巧导新课 1.导入

师:小动物们,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出示包装精美的“邀请卡”)

请生打开包装纸,取出一张邀请卡。

师:哦,是一张邀请卡,我受一位神秘的朋友的委托,邀请你们去他的音乐小屋玩,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它,进了音乐小屋,神秘的朋友就会出现,你们想去吗?

师:(点击课件,出示两组节奏图)

A、× × │×× ○│×× ××│×

○‖ B、×× ××│× ××│× ×·×│×

○‖

(课件画外音:只要打对这两条节奏图,就会出现一只船帮你们过河的,小动物们,加油啊!)

--1-- 师生相互交流。

①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节奏接龙游戏,老师说第一条,你们说第二条,要接的连贯。请听老师示范:

师:A、你 好│你好 ○│欢迎 欢迎│你 ○‖ 生:B、音乐 小屋│在 欢迎│你 欢·迎│我 ○‖

② 师生节奏接龙练习,提醒学生一定要随节奏读拍,速度一致。 ③ 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相互接龙。

[设计意图;借用邀请卡创设情境,通过节奏接龙的趣味练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感受“○”休止符与“×·×”附点节奏的实际效果,轻松解决了歌曲节奏难点]

三、柳暗花明 乐中学歌

师点击课件,出示了一座美丽的小屋

1.师:瞧!在森林的深处,出现了什么?这是一座美丽的音乐小屋,你们想进去参观吗?

(课件画外音:欢迎你们来到音乐小屋,你们都是勇敢而又机智的孩子,现在你们只要学会这首《音乐小屋》,音乐小屋的门就会为你们敞开,神秘的朋友就会出现了。)

2.教师有感情地表演唱《音乐小屋》

3.师:大家都听出来了,音乐小屋在欢迎我们去呀!那我们快把这首好听的歌学会吧!

4.歌词教学

多媒体出示歌谱,先由生认读歌词一遍,再由师按节奏范读歌词,然后生跟读一遍,最后师生在电子琴节奏型的伴奏下一齐读歌词。

5.用听唱法教学。生随范唱学唱歌曲3—4遍。引导学生边唱边自由表演。 6.师:你们喜不喜欢《音乐小屋》啊?那我们应该怎样唱才能表现出你们喜欢它的心情,用你们的声音告诉老师,好吗?(启发学生演唱时要有情感,声音要轻快而富有弹性。)

师点击课件,音乐小屋的门开了。

师:小动物们,你们唱得真好听,音乐小屋的门已经为我们打开了,看,它的主人是谁呀?(出示图片)

生:是《快乐的小木匠》中的小熊。

--2-- 师:对了,这是小熊自己盖的音乐小屋,它可勤劳能干了,今天它邀请我们来小屋做客,快进去看看吧!(音乐起)

7.歌曲律动创编与表演

①生随音乐自由创编,配上打击乐伴奏,可自由组合。 师:看谁表演得最好看,我们就请她当小老师。

②动作优美、自然的同学上台示范律动表演,带领其他同学表演。

③分小组歌表演,打击乐伴奏,即一组表演、一组伴奏,后相互评价。师评选才艺星、创意星。

四、拓展创造 学科综合

1.师:小动物们,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小熊的音乐小屋,你们也很聪明能干,老师相信大家也能用自己的一双巧巧手造出音乐小屋,能行吗?

生:能!(学生自由想像,相互交流)

2.师:让我们用彩笔绘出你自己的音乐小屋吧!

师播放《音乐小屋》歌曲范唱,生分小组绘画出心中的音乐小屋。

3.交流展示,生生互评。师生共同评出最佳“设计”奖。

五、回归歌曲 意犹未尽

1.师:咱们也能像小熊那样当上小小设计师了,理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快乐的心情吧!

2.师生共同表演唱《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3.师:不知不觉,天黑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小熊告别吧!

(音乐《音乐小屋》响起,教师带领学生依依不舍得边唱边跳出教室。)

五、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师:除了节奏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导入欣赏)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要做什么? 2.教师简介波尔卡舞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提示:在复听时注意为乐曲设计动作,相同的音调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用动作划分段落。

3.再听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下来。 提示:相同的音乐应该怎样表示。

4.让学生小结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3--

上一篇:融资融券操作常见问题下一篇:身边的经济学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