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组自评报告汇总

2022-07-08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组自评报告汇总》,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科组自评报告汇总

龙门中学三级达标自评表汇总

一、学校概况

龙门中学位于著名侨乡、革命老区、全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龙门镇,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下茂山麓,面临龙门溪,背靠“天湖”休闲旅游胜地,依畔206省道,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学校创办于1969年10月,始名“龙门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1977年更名为“安溪第十六中学”,1986年9月高中停办,1992年复名“安溪龙门中学”,2000年8月复办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111523.78平方米,建筑面积23868平方米,绿化面积4405平方米,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等各功能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学校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2317名,其中初中22个教学班,学生1396人;高中20个教学班,学生921人。教职员工183人,教师169人,其中高中教师69人。

学校秉承“修德、唯实、诚毅、拓新”的校训,攻艰克难,真抓实干,学校办学品位日渐提升,办学声誉日益增强。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福建省“青少年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协作校”,泉州市“文明学校”,安溪县“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政法综治、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工作先进单位”,龙门镇“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中国青年报》、《新华网》、《东南早报》、《安溪乡讯》及泉州电视台、安溪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我校办学成效和办学经验。全国侨联主席林军,福建省委常委、副省长、教工委书记陈桦,省公安厅副厅长王小洪等及市县两级领导多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从资金、政策和精神上给予学校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二、措施和成效

三年来,学校坚持“创建促整改,创建促建设,创建促发展”的发展思路,以创建省三级达标高中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平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在内部管理、办学条件、队伍素质、文化建设、教育质量等五个方面实现了提升与跨越。

㈠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科学管理体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学校原有的管理体制与管理规章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因此,我们努力构建科学、民主、务实、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体制,推进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文化和现代化。一是坚定办学目标,凝聚发展合力。学校广泛发动师生共同参与,酝酿、讨论、形成了“为每位学生的做人、求知、创新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创建“管理科学、设施先进、校风严谨、师资一流、质量上乘的福建省知名农村完中校”的办学目标,并通过家长会、座谈会及各种媒介进行广泛的宣传,用理念引导工作,用目标凝聚人心。目前,创建三级达标高中乃至福建省知名农村完中的目标业已深入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和意志。全校上下坚定信念,形成办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学校的发展、管理营造了风正气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实行民主管理,构建和谐环境。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和教代会的作用,健全并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和事关学校发展大局的大事均交由教代会讨论通过后实施。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节日或机会,组织教职工开展群体活动,如由工会牵头,每个月为当月出生的教职工集体过生日,学校主要领导悉数参加;利用“三八”妇女节,组织全校女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年年终,组织慰问离、退休及病困教职工等。这些活动成了教职工诉求的平台,学校领导既充分了解了教职工的心声,又借以广泛征求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发展的意见,

1

问计于教师,教职工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得以充分的调动。三是优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实效。学校积极建设校园“三网”,建构新课程管理平台,购置财产管理软件,完善图书管理装备,目前课程、学籍、后勤、图书等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计算机成为学校管理的主要手段,学校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实效明显提升。四是完善制度设计,提升管理水平。根据课程改革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立足实际,学校进一步修订原有的德育、教学、教研、后勤等管理规章,建立学校课程管理、学生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制度,如《龙门中学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龙门中学课程规划方案》、《龙门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龙门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等,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完善教师考评制度,为新课程实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引领和导向作用。目前,学校各部门、各岗位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党支部工作、校务工作、政工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都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都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措施,制度建设基本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并形成《安溪龙门中学规章制度汇编》,学校工作运转高效,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㈡ 坚持“与时俱进”,提升硬件保障能力

2006年春季,学校开始酝酿创建省“三级达标高中”,并将达标创建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然而在此后的几年中,学校软硬件发展均遭遇“瓶颈”问题,使得创建、申报工作受阻。2009年春始,县政府举力打造南翼新城,对龙门中学服务新城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将龙门中学创办成三级达标高中乃至更高级别的优质高中,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学校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重启达标创建工作,修订、完善《福建省安溪龙门中学创建省三级达标高中发展规划》,本着“夯实基础,硬件做强,软件做硬”的思路,大力推进达标创建工作。

全国侨联主席林军,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并支持学校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标准运动场、体育馆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元,目前,两个项目正在设计之中。泉州市政府拨款100万元,县政府将学校周边旧粮站近11亩的土地无偿划拨学校使用,并投入650多万元,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楼。近三年来,龙门镇政府投入230多万元,完善硬件设施,并积极协调村干部和群众,征用学校建设用地100亩。侨亲白水清、白敬平等捐资20万元改造校大门,配套实验课桌。在校友陈革逐会长的积极倡议下,西安安溪商会捐赠110万元,用于改造科技实验楼;校友白玉渊、许金典、林建忠、施双全、翁煌祥、蔡莲嫒等先后为学校募集资金80多万元,完善内部设施。学校自筹1100多万元,建设校园“三网”、文化广场、围墙和生物园,改造公共厕所,硬化道路,绿化校园,完善信息技术、体艺、实验、图书、食堂装备。三年来,学校合计投入3890多万元,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经过改造和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了质的飞跃,育人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2.5亩增加到167亩,使用近40年的土木结构公共旱厕拆除后,新建公厕及沼气池等配套设施已投入使用;原石混结构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已经拆除,新建教学楼、宿舍楼投入使用;原来因教师住房紧张暂时挪作宿舍的科技实验楼经过改造,功能全面恢复。目前,学校硬件设施达到三级达标的要求,服务、保障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提升,正发挥着整体的效益,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㈢坚持“以德为先”,建设和谐教师团队

教师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原动力。我校重视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升师资水平。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

2

设。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一学,即坚持定期组织政治学习;二听,即经常邀请老领导、先进人物到校作报告;三带,即学校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四评,即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并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五讲,即通过演讲比赛、座谈会等形式诠释师德真谛,畅谈从教感受;同时在每年教师节对各级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宣传先进事迹,弘扬高尚师德,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师生。制定《龙门中学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龙门中学关于教师体罚学生行为的处罚条例》等,严格执行师德承诺制和一票否决制,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美化教师的心理景观,激扬教师的工作热情,全面提升师德水平。二是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制订《龙门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龙门中学教师师资培训培养规划》、《龙门中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专业培训,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充分利用学校、片区、县、市教研活动以及各级教学技能比赛、毕业班工作总结交流会、公开课教研活动等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对发表论文、获奖及辅导学生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近三年来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人均达到398元(不含交通费、差旅费)。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制定《龙门中学“青蓝工程”实施计划》、《龙门中学教师帮带结对制度》、《龙门中学青年教师的培养与使用》,坚持“导师带徒、压担锻炼、评优创优”的工作方针,政治上教育培养,工作上大胆使用,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锻炼、进取的机会。重视优秀教师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通过“汇报课”、“指导课”、“比武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骨干教师与新教师、青年教师互动交流,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使“传、帮、带”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加强校本教学研究。加强与厦门集美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俊民中学、梧桐中学等学校的交流,拓展教师的教育视野和学术视野。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研管理制度,制定《龙门中学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龙门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重点课题为依托,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以行动研究、案例研究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大力加强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有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个,即英语组的《英语报刊阅读辅助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并荣获省优秀奖,县级课题5个,学校还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实践需要建立各科校级科研课题,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达68%。作为初中课改官桥、龙门片区中心校,学校注重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同时,学校还与安溪培文高中建立了“互帮互学、携手共进、结对发展”的结对子关系,安排骨干教师到结对学校或邀请结对学校的教师到我校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现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28人,近三年荣获省、市、县级表彰的教师达78人次,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在公开刊物发表的有66篇。较强的师资团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撑,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办学品位的提升。

㈣坚持“质量立校”,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近年来,学校坚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拓宽育人渠道,增强德育实效。学校以“三风”建设为抓手,树立“每位教育工作者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员育人德育观,立足于激活每个学生德性修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三自三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是加强德育阵地建设。近年来,学校先后投资近百万元硬化校园主干道,粉刷、装修办公楼和教学楼,

3

建设文化广场,树立孔子雕像,建设文化墙、宣传栏等各种文化设施,尽可能让每一面墙、每一个地方都成为“会说话的园地”,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浸染。二是重视德育队伍建设。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制定《班主任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及考评细则》,将班主任工作业绩与评优评先、职称评聘挂钩,全面落实班主任工作待遇,调动德育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精心编印针对性高、可操作性强的《龙门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指导班主任熟悉和落实德育工作常规。加强校本培训,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引导教师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成效。目前,学校有《农村普通高中闪光教育—优生提升、学困生转化策略》、《班级集体文化建设与研究》、《农村中学全程式分层德育工作模式的行动研究》等3个德育课题。三是强化德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团委会、学生会的作用,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文学社、书法协会、校园广播站、艺术团等社团,广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艺术节、文学社活动、团队主题活动、校园广播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不断提高校园的整体文明程度。立足本土实际,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积极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开展“种一棵树,栽一盆花,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五个一”环保节能活动,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环境日”,深入开展绿色生态教育宣传活动和环保实践活动,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把绿色教育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四是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建立和完善《龙门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试行)》、《龙门中学文明宿舍评比细则》,制定学生训育标准和教师容止规鉴,实现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五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信箱和咨询热线,举办专题讲座,定期出版《心语》专刊,发放心理健康资料,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排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近年来,学校重视发挥校园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注重彰显文化育人功能,逐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自律教育、多元发展的目标。学校已形成“尚朴、励志、慎思、笃行”的校风,“厚德博学,敬业奉献”的教风和“明礼自强,乐学善思”的学风。

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修订、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开足开齐必修课程,积极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铁观音》、《龙门老区革命史》等23门校本课程,努力构建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大力推行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修订、完善《龙门中学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龙门中学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用现代质量观来评价师生,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几年来,学校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中、高考佳绩频传,呈现“初高中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中考方面,上高一级学校升学率和上一级达标中学正式录取线的学生数均居同类学校前列。高考方面,2009年,本科上线人数80多人;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183人;2011年,本二上线人数达120人。均超过省三级达标高中的指标要求。两年来,我校有同学13人次在市、县级书法、美术竞赛中获奖,其中市级二等奖1人次、市级三等奖2人次、县级特等奖1人、县级二等奖3人次、县级三等奖6人次。有3位音乐考生专业上本科线,全部被高校录取,有39位美术考生专业上本科线,33位被高校录取。

三、经验与体会

4

三年来,学校办学效益和声誉不断提高,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也得到海外侨胞、社会各界、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对此,我们的体会是:

㈠抢抓机遇,主动发展,是学校持续提升的根本保证 学校实施主动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南翼新城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契机,以推动达标建设和深化课程改革为抓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全面优化教育环境,着力规范办学行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学校的跃升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侨亲、校友支持办学的信心,调动了他们捐资办学的热情。三年来,社会各界及校友捐赠达60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学校的快速发展和领导班子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了各级政府和周边群众更加广泛的支持。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及县教育局将我校创建三级达标高中纳入事业发展规划,并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龙门镇政府还专门成立了达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指导学校开展达标创建工作。周边群众的热情空前高涨,正是基于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学校得以在短时间内征用100多亩建设用地,学校的发展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㈡深化改革,科学管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人本管理、以德治校、依法治校”,深化办学体制、教育投入机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坚持实行制度管理和民主决策,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坚持校长负责制,落实行政干部队伍建设的“四项机制”,即实行民主管理机制,通过每年一次的教代会、工代会讨论和制定学校重大制度和决策,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使决策合理化,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优化选拔机制,公平、公开、公正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担任中层行政干部,民主推荐校级领导;建立岗位责任制,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行政职能明确,既分工又合作,形成了党政工团、教学、德育、后勤管理线条分明的管理体系;健全监督机制,坚持实行校务公开、民主测评和推行行政会、党支部会议、教职工例会的通报制度,自觉接受党支部、工会组织和校内外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化了教育内部环境,极大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㈢提升素质,优化团队,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有力支撑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打造一支理念先进、素质过硬、团结和谐的教师团队,才能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最终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青年教师多,但他们充满朝气和活力,敢拼敢干,接受新事物、新思维的能力强,因此,学校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实践中提高”的原则,开展以“专业伙伴、团队领导、学科专家”为标准的教研组长竞聘活动,使得一批年富力强、专业精干的中青年教师走上教研组长岗位,大大提高了学校教科研能力。同时,通过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实施“龙门中学教师帮带结对制度”,建立跟踪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团队的优化,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办学内涵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支撑。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是办学条件还不够改善,硬件设施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特别是100亩土地征地完成后,运动场、体育馆正处于设计中,原粮站用地划拨后,图书楼仍处于筹建中,必须加快建设,争取于2012年之前全面竣工。

二是教改科研层次有待提升。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教改教研工作,日见成效,但对照达标标准,我们尚有一定差距。如: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不多,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整合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高中新课程标准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继续贯彻落实教学常规,完善制度与检查督

5

促并举,真正达到常规常抓,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加强“教”与“学”的心理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育新模式,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优化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三是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青年教师比率较高,经验不足,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骨干教师尤其是在市内、省内较具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很缺乏;高中新课程对教师观念的转变与创新、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年轻教师的培养任重道远。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明确师资培养思路,以师德教育、业务培训、技能竞赛为抓手,以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为主渠道,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的师资队伍。搭建更多的平台,鼓励教师创优争先,让更多德才兼备的教师脱颖而出,力争各学科均有一定数量的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

四是德育管理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随着龙门镇“小城镇”建设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急增,我校生源结构更加复杂化,同时学校德育环境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的影响,学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增强主动意识、创新意识,遵循中学生的成长规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沟通、交流、协商,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推动学生自我管理,使德育工作全员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实效。

作为一所农村完中校,我们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管理水平、高考质量等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办学思想的完善,促进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继续坚定不移地在农村中学和“小城镇”经济高速发展的特有校情下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把龙门中学的教育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6

第二篇:二级医院等级评审护理管理组自评汇总[1]

2012年护理工作自评报告

一、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1、7个科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占58.3 %。

2、在于院长为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领导小组指导下,根 据我院制定的《2012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方案》进行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并组织检查,及时反馈整改。

3、制定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根据不同科室或岗位的服务数量、质量、劳动强度,承担风险程度等确定实际的绩效工资,体现高技术、高风险、高工作量高报酬,并与患者的满意度等挂钩。

4、临床一线护士占全院护士编制的比例是96.5%。

5、加强健康教育,与患者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每位住院病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护士和主管医生。

6、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在病房醒目位置公示并遵照落实,病人的护理级别与实际接受的服务一致。

7、加强临床护士分层级管理工作,制定护士分层使用指导原则、岗位职责、工作标准,更好地培养护理骨干及发挥各层级护士的作用。

8、落实“床边工作制”“整体护理责任制”,护士在病人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无缝隙护理服务。

二、加强管理,保障病人安全

1、护理管理组织职责明确、管理到位,各临床护理单元建立组长制,更好地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

2、全院护理人员同工同酬。

3、全院住院科室护士配备达1:0.4,ICU床护比达2.5:1,护士配备达到要求,满足完成临床护理工作需要。

4、护理记录按照卫生部规范要求,简化护理文书书写。

5、建立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不定期召开护士长工作会议,组织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避免发生同类事件,共同提高护理质量。

6、根据临床护理规范要求,制定《临床护理常规》及《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符合各专科临床实际和病人的需要。

7、认真落实患者安全目标及“危急值”报告制度,高度重视用药安全,制定安全警示标识,切实保障病人安全。

8、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交接班制度及输血查对制度,交接班重点突出,内容清晰。

9、加强我院紧急重大事件处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肃宁县人民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保证护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三、促进临床护理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改进

1、促进临床护理技术和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士评估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和照顾患者能力较好,晨、晚间护理、清洁护理、饮食护理、压疮护理、失禁护理、静脉治疗护理落实到位,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2、ICU管床责任护士的专业能力符合病人需要,掌握重点监护项目和指标的意义,能及时发现危急情况,并配合医生及时处理。

3、建立急诊急救护理质量评价,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科室各种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4、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功能,完善各种评价标准,定期开展活动。

护理部 2012年10月16日

第三篇:文科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明溪县夏坊中学

《农村中学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实践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的触角已深入到地球村的每个角落,世界已进入到网络时代。据新华网权威调查,到2012年上半年我国的网民已超过4亿人。有资料显示:大部分的未成年人上过网,网络已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今天,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同样,网络也为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扩展了更宽的视野。

然而,现实状况却不得不让我们每一个有识之士担忧。根据我们对夏坊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和了解,有两种情况很不正常。第一种情况,就是部分学生“拒绝网络”,他们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据课题开始时的调查了解,我校这部分学生在每个班不少于4人,最多的七(1)班有6人。这主要是一些学习成绩好,能严格遵照父母和老师要求去做的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把上网的学生当成了“不听话的坏孩子”的代名词。第二种情况更为严重,就是有很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他们经常呆在网吧,甚至是几天几夜不下线,把网络当成了纯粹的“游戏机”、“聊天器”。在课题开始时,各班统计的数据来看,全校喜欢呆在网吧的学生总共有11人,沉迷网络的至少有7人,这些学生因为过分的沉迷于网络,不仅荒废了学业,影响了健康,还产生了严重的思想混乱和人生颓废。

应该说,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自我整合、多力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好奇心强、情感丰富、渴望交流,但他们缺乏社会经验,自制力较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侵蚀,缺乏对社会生活“是非、曲直、美丑”的辨别能力。如果引导不力,容易导致青少年自我行为失控。有的青少年沉迷于虚拟网络不能自拔,日益堕落,他们容易走上偷窃、抢劫等严重违法犯罪道路。当前青少年因“不能正确上网”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青少年教育主阵地的学校,“引导学生正确上网”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的迫切要求。

当前,“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这一课题,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协会”来关注青少年上网问题。在香港负责调查青少年上网问题的香港青少年协会督导主任莫汉辉表示,“调查证明:青少年上网有失衡现象,不但影响社交生活,更影响健康”。他呼吁家长留意子女的上

1 网行为,给予适当指导。而无独有偶,日前据台湾有关人士调查台湾部分小学与部分初中的学生发现,有高达74%的受访者出现网络沉迷的征兆。

“青少年不能正确上网”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密切关注,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也成立了专门的“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来关爱上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者和其它领域的学者,特别是教育工作者也开始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陶宏开(美籍素质教育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研究方面有高深的成就,其矫治网瘾的许多方法非常具有前瞻性的研究价值;全国许多网站也专门开辟专题,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心理规律及应对方案,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参考途径。

今天,夏坊中学正处在改革的浪潮中,无论是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必须认真解决好“怎样引导青少年正确上网”这一课题。尤其是当我们这些教师面对学生“拒绝网络”和“沉迷网络”这两个棘手问题而束手无策时,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更显得有重要的意义了。

总之,以网络环境为背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搭建家、校、社互动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好知识,了解世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一个迫切的任务。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

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分析中,指出人具有主动性、自觉性、社会性以及高度实践性等基本属性。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而探究和创造是主体性的最高层次,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特征和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形成要完成二次飞跃,即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活动的总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规律。

2、“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认为,每一个认知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认知的形成,既不是外物的简单复本,也不是主体内部预成结构的独立显现,而是主体和外部世界在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引起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达到认识上的平衡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解释现实,因此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有迥异。建构主义更为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4、“主体性教育理论。”

主体性教育主张教育以培养、发展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为根本目的。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性教育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活动的过程。

5、“网络教育的有关观点。”

网络是个小社会,是学校、家庭、社会是构成多元化教育的基础和根本。这是真正的现代教育理念,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形成力量,铸造成一道防火墙,对未成年人施以正面积极的影响,防止网络毒害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因势利导,加强三方监管,网络一定可以成为未成年人和谐成长的乐园。

6、“大禹治水”中“疏而不堵”的启示。

网络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们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堵”是行不通的,“疏”才是最终的出路。因此,利用“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道理,应该是解决“中学生上网”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三、研究目标

1、经过三年的努力,让夏坊中学的绝大部分学生能正确上网。首先是那些沉迷于网络的学生们能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教育,不再沉迷于网络。他们既能在网上有节制的聊天、冲浪、玩游戏,更能有意识的通过网络学到一些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懂得做人的道路。其次,就是那些曾经拒绝网络,不想上网更不懂上网的学生能了解上网的基本常识,懂得网络对于我们青少年成长的益处,还能利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开阔视野,利用网络相互交流。

2、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能找到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正确利用网络的好方法和好途径。尤其是,我们那些曾经反对学生上网的教育工作者能有一个更科学的眼光和意识。

3、通过课题的实践,部分家长能改变以前偏激的看法,能利用网络协助学校的教育工作,更能帮助自己的子女充分利用网络开阔视野,搞好学习,学会做人。

四、研究的内容: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第一,树立正确上网观教育模式的研究。面对家长与部分教师的谈网色变,相当一部分成绩优秀,表现很好的乖孩子、好学生,始终不敢接触网络,在他们思想里,网络就是一剂毒药,从来就不敢去碰,更不敢去尝。因此,让这部分学生正确了解网络,正确接触网络,正确利用网络。

第二,沉迷于网络矫正方法的研究。农村的学生由于缺少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绝大部分上网的学生只是把网络变成了游戏机、聊天室和电影院。他们经常光顾于网吧,且常常是通宵达旦。如何让这一部分学生健康上网、正确上网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利用网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中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应试教育较严重,通过网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课题研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同时,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部分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通过课题组成员的教研教改能力,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五、研究方法

1 、调查法:调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最有效的研究方法。它能明了教育的现状,揭露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能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及实践教育改革提供依据。课题组将派专人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调查,弄清学生拒绝网络及沉迷网络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班级、上网时间、上网内容等),获取第一手材料。

2 、问卷法: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问题,分组问卷摸清学生的心理及现状。

3、案例研究法:从“拒绝网络”和“网络成瘾”学生中选取部分学生作为样本。通过与他们的谈话,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并派专人进行跟踪调查,对他们的行动有一个较细致的了解,可以做到边研究边转化。

4、经验总结法:教育经验总结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综合、抽象、归纳等)来全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的方法。因此,教育经验总结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教育经验的总结过程也是一种教育科研的过程,教育经验总结的成果也是一种教育科研的成果。在实验过程中,课题组负责人与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既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自身素质,也丰富了课题研究的内涵。

5、成长记录法: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上网期间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六、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2012年9月——2012年12月)。本阶段主要完成了如下几项工作:

1、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措施。上述工作由课题主持人吴水林负责。(2012年9月完成此项工作)

2、成立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叶竞寒负责的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德育主任吴水林,课题主持人吴水林,教师林新添、张书杨、徐信玉、谢付传,朱水莲、李艳红等。

3、2012年9月中旬,课题组成员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了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4、2012年11月底,学校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了教研室刘力平书记的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并对本课题“引导学生正确上网”的操作进行了讨论,并确定了各自在后阶段的任务,还进行了相关的技能培训。

第二阶段: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工作(2013年1月——2013年12月)。

本课题是面向农村中学的学生“上网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重点工作时“引导”。既要使学生不沉迷网络,又要使学生能正确的利用网络学习、成长,因此,我们坚持从“大禹治水——疏而不堵”的原理出发,研究“怎样去引导”这个核心问题。由于本阶段跨度时间有两年,我们的研究工作主要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第一个部分:课题研究的探索阶段。(2013年1月——2013年9月)

1、课题组以当时的七(1)班、七(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我们眼中的互联网》的主题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初步了解网络,熟悉网络。先是在班会课中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再由课题组主持人吴水林老师在学校梯形教室对三个班的学生进行第一场专题讲座《网络时代与中学生》。讲座主要分析了当前网络发展的现状、网络对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青少年学生怎样面对网络并利用网络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的一些想法。

2、2013年暑假放假前,学校面向全校家长发出了《中学生正确上网》的倡议。《建议书》从“网络的基本知识、控制子女到网吧上网、把握好上网时间、绿色上网、 5 不要和陌生人随便聊天”等方面对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和看法,希望家长能协助学校管好自己的子女,监督并引导学生在暑假期间的上网活动。

3、2013年10月底,学校面向全体同学进行了一场规模较大的“中学生上网情况”问卷调查。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和一些学生对夏坊中学方圆5公里的范围进行了“网吧现状”的调查(重点调查了夏坊村的两个网吧、)。并由课题组主持人吴水林老师写出了一篇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归纳了夏坊学校周边网吧的数量,网吧的规模,网吧的管理,更多的是对那些经常光顾网吧的“网虫”进行了了解和分析,绝大部分“网虫”是留守少年,他们的父母基本上长年在外地打工,家中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根本管不住这些“小祖宗”。通过调查还了解到,绝大部分学生上网是为了“玩网游”、“上QQ”、“看电影”。

4、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主要是由各班开展了一场“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这场辩论赛分年级、分班级进行,跨时两个学期(2013年上学期到2013年下学期),总共有6个班,1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有七(1)班。辩论赛先由班主任每班确定好5个学生,学校统一组织他们在多媒体教师进行了辩论赛的培训,并观看了辩论赛的录像。再由各班的辩手查找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校多媒体教室进行辩论,课题组的老师担任评委。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而精彩的辩论,最终正方“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同时,怎样上网又称为了学生们的另一个共同话题。

5、2013年9月底,课题组对前段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撰写了中期报告。

第二个部分:课题研究的深入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2013年11月底,教研室课题工作检查后,我们召开了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会议,回顾了前阶段的工作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刘书记的指导,对我们后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安排。因为,这一阶段是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时期,也是出研究成果的最好阶段。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我们召开了课题组成员的一系列会议。制订了具体的操作计划。并根据学校教师的变动和班级的变化,对课题组成员和研究对象做了相应的调整。首先,课题组成员调整为:余才林、吴水林、林新添、张书杨、徐信玉、谢付传,朱水莲、李艳红等。

2、以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为指导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根据本报的实际情况,成立上网互助小组。每个互助小组里选出一名有责任心、有威信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一个小组一般不超过5人,其中,会上网的学生指导不会上网的学生到网上查阅资料、建立

6 空间、了解世界;有自律的学生负责监督缺失自律的学生有节制的上网、尽量不到网吧上网、坚决不进入有色情内容的网站。互助小组的每一次活动都要有具体的记载(时间、地点、参与人、上网的时间、所上的网站、浏览或查阅的资料等信息)。班主任定期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并分别布置一些任务,交给学生到网上去查找资料,有计划,分步骤的培养学生正确上网的习惯。

3、参与课题研究的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两次以“引导学生正确上网”为主题的班会,同时,由各班负责的学生写出了反思报告。其中七(2)班的班会课以课外读本《四好少年》中《中学生怎样正确面对网络》为内容,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个组以课本剧的方式来探讨“如何正确上网”。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很多学生能很清晰的了解网络,并合理的上网。

4、由学校张书杨利用电脑课,对所有的班级进行了“正确上网”的指导。重点对参与课题研究的班级,进行了怎样查找学习资料的指导,并对部分爱好电脑的学生进行了“电脑小制作”的培训。“电脑小制作”主要是使一部分爱好电脑,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能在电脑和网络中找到更有价值的东西。同时,通过这些小制作的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

5、学校把部分沉迷于网络的同学集中在多媒体教室,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了重点辅导。首先,课题组对全校6个班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由各班主任提高一份“沉迷网络”的学生名单。其次,每周星期三地午自习,课题组负责人吴老师和电脑教师张老师共同在多媒体教师进行培训,告诉他们怎样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帮助学习,了解世界。

6、我校由学校张书杨在腾讯QQ里建立了“夏坊中学学生群”。学校课题组的成员都可在群里对学生进行“正确上网”的指导。并由李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一些电脑知识的指导,对网络知识的普及。

第三阶段:课题的结题工作。(2014年1月——2014年4月)

1、课题组全体成员于2014年1月中旬召开了课题研究的总结会议。主要对前阶段工作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第三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2、课题组确定了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人。讨论了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并对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以及课题研究中所走过的弯路进行了回顾。

3、根据上级“课题成果鉴定”的相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课题结题的工作计划,并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

4、课题组负责人余才林老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7 、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资料。

夏坊中学文科教研组 2014年9月15日

5

第四篇:音乐学科组组长述职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学科组组长述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学科组组长的述职报告作为音乐学科组组长,这学期以来,在园领导和教研大组的关心支持下,在学科组各位老师的共同参与和积极配合下,我能按照自身岗位职责的要求,尽心尽力地做好份内工作,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学科组的同志们一起在艺术领域潜心钻研,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在音乐学科方面取得了新收获,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再提高。现述职如下:

1、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激发工作实践新灵感。我和本学科组成员一起围绕《音乐经验与生活经验的理念》、《音乐教学病例诊断与分析》、《幼儿自主表达技巧的若干问题》、《如何解决幼儿唱歌教学难点》等主题进行了学习研讨。每次教学研讨活动注重营造一种宽松、明主的氛围,使每一位成员都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大家在学习中拓展思维,在讨论中激发灵感,在相互交流中受到启迪。从而将一些新的音乐教学历年运用到工作的实践中去,获得了实际成效。

2、运用形象化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新水平。为进一步增强幼儿学音乐的趣味性,我与学科组成员一起不断探索新型的音乐教学模式,倡导创造性教学方式。在工作中我们尝到了改革与创新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如XX老师在《鸭子上桥》唱歌活动中运用了多媒体手段,通过幼儿感兴趣的生动卡通画面来表述歌词的内容,用附点和节奏来取代歌词文字,从而增强了音乐对幼儿的吸引力,使幼儿轻轻松松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进一步调动了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这种教学模式深受幼儿喜爱。XX老师在《放烟花》韵律活动中,精心设计了一套寓教于乐的音乐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耍中学会了音乐知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XX老师在《盆碗碟杯在唱歌》节奏乐中大胆尝试自己的设想,经多次操练,结出了硕果。学科组推出的这三个教学活动在全市进行了展示,反响强烈,赢得了荣誉,从而也提升了我园音乐工作新水平。

3、形成了团队工作新合力。在学科组成员之间,从我做起,努力倡导一种愉快、上进、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要求学科组老师做到的我自己首先要求做到。工作中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这学期,加强师徒结对辅导,采用定期交流、相互听课、追踪评析,活动展示等活动形式,使大家在业务上更加精益求精,在携手共进的同时,切实体现团队精神,不断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及时总结提炼日常音乐教学中的经验与措施,完善原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学期,加强本学科的系统性、连贯性,汇总表,每月讨论并填写音乐教学策略汇总表,对当月的教学策略进行小结,并提出修正反思。保留了第一手资料。

但是作为一名学科组长,我深感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在组织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如:有的学习内容还是流于形式,挖掘及研讨不够深入。缺乏一些音乐教学策略方面的辅导,对大家在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解决,同时我也深感自己理论缺乏,不能对老师们进行专业学科方面的指导,以至于学习研究仍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殷切希望园方能与专家联系结对指点捷径,使我园的音乐特色走出园门,走向国门。

最后,衷心感谢音乐学科组的老师们在这一年中给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谢谢大家。

第五篇:幼儿园自评报告_20180919(自评)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查评估自查报告

接到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对民办幼儿园办学行为督导评估的通知后,我园成立了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为副组长,保教主任及后勤主任的自查小组,实事求是地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检查和反思,做了认真地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汇报如下:

一、幼儿园基本概况

我园始建于2017年,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关怀和帮助下不断发展和完善,是一所园舍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幼儿园。

全园共有5个班级,在园幼儿160名,方便附近自然村内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我园共有教职工人,园长2人、专职教师10人、保育员5人、厨工1人、校车司机1人、门卫1人、保健员1人。园内设有音乐室、保健室、美术室等。每个教室配备了65寸多媒体一体机教学设施。目前园内共有电脑3台,多媒体一体机5台、电钢琴1台,古筝1台、卡巴林琴30台,大门口、楼道、厨房、操场都安装了电脑视频监控设备。

自办园以来,我园始终秉承“以爱孕育 用心教育”的办园宗旨,围绕“安全第一,提高品味”这一工作目标,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创新管理理念,取得了较明显的办园业绩,赢得了上级部门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二、办园条件方面

1、我园按规定设有园长,每班配备了两名专职教师兼保育员,办园目标明确,办学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学历合格。注重教师的学历的提升,根据自身的情况相继进行学历进修学习。

2、尽管园舍条件与标准尚有差距,但我园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和设计。具体情况如下:幼儿园园舍无危房、无环境污染、无噪音、符合安全要求。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因地制宜净化、美化、儿童 能充分利用现有园舍扩大幼儿活动空间。室内空气流通无异味,采光好,有照明设备。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毛巾架、且一人一巾,有流水洗手设备,有安全卫生的睡眠设备,教室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班级教育目标。有一定数量的供幼儿活动及教学的玩教具。

3、我园重视安全工作,配备了应急逃生疏散路线图,充分利用楼梯走道进行安全教育,配有消防设施,定期检查。此外,我园还严格执行各种卫生健康制度,做好日常防尘消毒工作,做好幼儿晨检工作,确保了幼儿饮食、饮水卫生。

4、在经费管理方面,我园严格按区级以上物价、教育、财政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费用。经费按规定范围合理开支。坚持专款专用,符合财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为保教工作服务。

三、面临的问题

1、乡镇幼儿园教师师资配备没有编制,好的师资难以引进,年轻、优秀教师难以留住,造成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整体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2、个别幼儿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有些陈旧,对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认识不足,致使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偏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倾向小学化,也是制约幼儿园实施新理念、更好发展的一个因素。

四、整改方案

1、积极开展园本研修,探索分层培养的教师发展机制,尤其是要针对幼儿园办园特色,培养能适应和发展园本课程特色的特长教师,制定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职工工资待遇,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及培训,尽可能多的给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为幼儿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针对家长认识上的误区,通过下发《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微信发布搜集成功的教育案例,提供操作上的经验帮助等途径,积极做好相关宣传,以使他们能够理解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并赢得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幼儿素质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加大力度,积极寻求改进途径,要以饱满的热情、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与时俱进,要以神圣的教育使命感来鞭策自己,努力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2018-7-20

上一篇:科学教师研修计划下一篇:科学寒假作业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