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纪检监察网

2022-07-29

第一篇:遵义市纪检监察网

2007年遵义市水政监察支队案件评查

遵义市水政监察支队

2007年行政执法案卷自查报告

贯彻执行遵义市法制办下发的《关于开展水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及省水利厅局下发的《关于开展水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和市局文件等文件精神,按照市局的要求,我支队从6月15日开始,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认真的对06—07年度的执法案卷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

水行政执法案卷制作、归档、管理工作是我们支队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支队领导非常重视案卷自查工作,一把手李书江支队长亲自抓,徐新华副支队长具体负责。要求各执法人员交叉评查其他执法人员办结的案卷和正办理的案卷,逐卷检查。对于处罚案件一案一卷,按案卷时间先后分类归档。

2、按照要求,开展自查

按照市局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支队的实际情况,对两年以来水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自查。通过自查大部分行政执法案卷基本符合要求,其主要内容:一是执法主体合法;二是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三是处罚依据充分,适用法律准确,处罚裁量适当;

- 12 -

第二篇:宝鸡市纪检监察网

巡视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内监督的一种有益探索,对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深化党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巡视制度的特点

巡视制度具有专门监督管理部门不同和独有的优势,巡视组、巡视员的地位客观超脱,工作时间较长,方式灵活多样。既能全面了解情况,又能抓住主要矛盾;既能向上报告工作,又能向下教育提醒;既能及时发现问题,又能及时反映问题,可以较好地避免“看得到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到”的现象。

1、巡视制度对我国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氏设置左右大监,监察万国。汉武帝创设了专门对地方监察的刺史制度,开启了中央政府专门的监察官员巡察地方的先例。巡视制度逐渐完备于盛唐,强化于明清,一直是中央政府对地方大员的有效监察手段。中国共产党把巡视制度提升到党内法规的层次,是对历史上巡视制度的成功借鉴,同时,在规模、做法等规定上,又已远远超过古代。巡视机构由上级党委统一领导,在纪委、组织部门联席会议领导下开展工作,有助于纪委、组织部门加强协作、形成合力,互相监督、产生动力,从而能有效地解决信息沟通不畅和成果转化不力的问题。党的巡视机构作为常设机构,通过其职能的履行,可以对特定的监督对象形成一套稳定、系统的采集、梳理、分流、批示、办理、反馈相关信息的机制,有助于实现对特定监督对象的经常化监督。

2、巡视制度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空白。建立党内巡视制度的重大意义在于,它克服了对党的中、高级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普遍薄弱、甚至处于虚化状态的弊端,填补了我国监督制度的一个空白。巡视制度的建立,通过专门的巡视机构和专职的巡视队伍,实现人员的专职化和业务专门化,使巡视工作经常化,这就从根本上加强了对省部及地厅级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

3、巡视制度和其他监督制度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 巡视制度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能够形成一种高压态势,赋予监察工作以强大的权威。这样的态势和权威不是可闻不可见、浮在上面,出现所谓“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楼”的情况,而是亲临被监督对象的单位、实际部门,实现了对被监督对象的定向化监督,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巡视制度有助于保证巡视机构和人员集中精力,深人探索和掌握巡视工作的规律,有利于更全面客观地掌握被监督对象的情况,强化事前、事中监督,认真查找和解决党风党纪方面的问题,不是满足于一阵风效应,而是具有长远的功能机制。这对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拒绝腐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巡视制度建立以来,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已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轮巡视,以及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巡视。各省(区、市)巡视组已完成了对所辖市(地、州、盟)的第一轮巡视,并对293个省直部门、1218个县(市、区、旗)进行了巡视。发现了陈良宇、侯伍杰、徐国健、李宝金、杜世成、何闽旭等案件的部分线索,为党风廉政建设和防腐败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建立县级巡视制度的现实需求

当前,全国只有少数地方开展县级巡视工作,如浙江省宁波江东区、湖州长兴县、丽水青田县从2004年开始探索县级巡视制度工作,湖南的湘潭县从2007年开始探索运行县级巡视制度。建立县级巡视制度是完善巡视制度的一个有益探索。从各地的运行情况来看,建立县一级巡视制度具有现实意义。

1、建立县级巡视制度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益探索。县、镇一级处于承上启下、沟通城乡的战略地位,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施落实利民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由县、镇党组织领导实施。县、镇政府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是各项政策的执行落实终端,行政权利的运用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加之近年来县镇两级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且对地方发展稳定影响较大,群众的关注度也相对较高。开展至上而下的巡视监督,体现了县委的权威性,既引起各级的重视,又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对于加强乡镇、部门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各级政策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建立县级巡视制度是反腐倡廉创新举措。有效地解决党内腐败问题,除了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这三件大事之外,还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规范的长效的内部和外部制约机制。完善巡视制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新举措。巡视工作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促进巡视对象的廉政建设,解决腐败问题。巡视组巡视时间长,工作方法灵活,既可以向上级报告工作,又可以对下提醒,还可以广泛接触群众,收集情况,其作用是其他工作组、考察组所不可替代的。

3.建立县级巡视制度是干部监督的有效方式。现行体制对“一把手”都赋予很大权力,这对于各镇、县级部门“一把手”履行职责、推动工作是十分有利的,但由于“一把手”地位高、权力大,现有监督措施很难对其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班子成员、党员群众拥有的权力和权威不足以制约“一把手”的权力,“一把手”就成了各镇、各部门监督的难点和盲点。开展巡视工作既可以帮助各镇、各部门理顺关系,化解矛盾,总结经验,又是对“一把手”工作的支持;对“一把手”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解决,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措施,打招呼总比打板子好。巡视监督客观超脱,可以解决群众监督鞭长莫及、舆论监督不便涉及、班子内部监督很难制约的问题。

三、当前我县建立县级巡视制度的必要性

1. 建立县级巡视制度利于规范乡镇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序列的最基础部分,既上联“国家”又下接乡村社会,其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关系国家的权威及其合法性基础的建构。县十五次党代会后,县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工作的意见》,赋予乡镇更多的人事权、规划权、财权。各项惠民强农资金发放、征地拆迁费用的兑现、基层民主管理、民生项目建设,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实利益,群众的关注度比较高。乡镇领导干部手中掌握比较多的资源和权力,监督难度很大,仅仅靠开展专项检查,不能全面掌握乡镇的资源分配情况。通过建立县级巡视制度,可以有效的开展乡镇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规范从政行为,同时还可以把巡视工作延伸到村组,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解决群众关心焦点难点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2.建立县级巡视制度利于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乡镇、县级部门是行政层级的末端,基本职责是政策的具体执行,手中有权有资金,是监督的重点。而现行监督体制,各镇、部门虽然设置纪委、纪检组,都由于都是受党委或党组领导,存在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地位不平衡,因此监督的相对独立性差,从而使得监督的效果存在“同级监督同级太软,下级监督上级太难”的局限性,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人员编制少,肩负的工作职责繁重复杂,不可能抽调专门力量对某个单位和地方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不可避免地单位“一把手”的监督存在着监督的漏洞,出现监督真空。由于权力过于集中、监督存在失位,我县乡镇、部门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例屡有发生,使一些本来可以防患于未然的问题得不到有效制止,最终酿成大祸,进而毁掉了一批党员干部。2012年,全县共立案30件,办结33件,其中科级案件5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9人,挽回经济损失56万元;实施警示训诫79人,其中党政正职50人。这些违法违纪案件线索,绝大多数来源于群众举报,对于整个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干部腐败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县级巡视制度的建立,有专职巡视机构,又是代表县委从上而下开展监督,这既破解了同级监督的困惑,又避免了纪委人员少的问题。

3、建立县级巡视制度利于改变单一监督手段的局限性。当前,我县开展监督方式主要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执法专项检查、效能专项检查、干部考核等,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是就某项专门工作的监督检查,不足以反映一个单位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班子运行、制度建设、民主集中制等全貌,即便发现问题也只是财务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对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得到剖析,从而会出现农村家族黑恶势力、领导干部“带病”工作、“一把手”独断转行等危害性极大的问题,从而导致腐败“多年潜藏,一朝惊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损毁了党的声誉,让一个单位多少年都抬不起头。建立县级巡视制度的,通过下派巡视工作组,时间上保证,方式上灵活,兼有纪检、组织、审计等多部门专项检查的职能,综合运用听汇报、看资料、座谈、走访等方式,便于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被巡视单位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既可以向上级报告工作,又可以对下提醒,还可以广泛接触群众,收集情况,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监督检查的局限性。

四、建立县级巡视制度的对策建议

现阶段,中央和省委对建立县级巡视制度均没有要求,尽管各地在边摸索、边实践、边改革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统

一、缺少制度依据、实践经验等问题,县级巡视制度仍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只能在摸索中探索和总结。结合其他各地做法,建立县级巡视制度,建议:

1、加强领导,为县级巡视制度提供组织保障。县级巡视制度由县委统一部署安排,县纪委牵头抓总、做好制度设计和组织协调,成立“两级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巡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并设立办公室,专门负责巡视工作,同时组建四个巡查工作组,组长由退居二线的科级领导担任,成员由县纪委、组织部、宣传、审计、财政等部门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组成、为“两级巡视”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县财政每年列支一定数量的巡视工作经费,保证巡视工作组织、人员、经费三个到位。

2、建立制度,搭建县级巡视工作平台。根据《巡视条例》建立巡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负责召集,成员为县委办、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机关工委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协调并实施巡视工作。同时,配套落实相关制度,制定出台了《巡视工作暂行办法》以及《巡视办公室职责》、《巡视人员工作守则》、《巡视工作程序》、《巡视工作流程》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巡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组织领导和机构设置、工作方式、巡视组的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搭建了巡查工作的监督平台,保证巡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3、明确任务,保证县级巡视工作有效开展。巡视的主要职责是对镇、县级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检查,具体任务有六项:一是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二是对贯彻民主集中制情况进行检查;三是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勤政廉政情况进行检查;四是对选拔任用干部情况进行检查;五是对密切党群关系,维护群众利益情况,领导班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检查;六是对县委要求的其他事项进行检查。巡视的程序主要分为酝酿筹备、制定方案、召开会议、查询资料、调查了解和撰写巡查报告及反馈等步骤进行。

4、科学运用巡视结果,有效发挥巡视工作作用。各巡视组结束巡查后,将巡查报告及时反馈给被巡查单位,要求其对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由巡视组督促整改落实。建立问题归口管理机制,巡视工作办公室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别向归口管理部门反馈,督促相关部门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纠正。巡视工作办公室还可分专题向县委报告,提出工作建议或意见。巡视结果是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惩防体系建设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出具党风廉政意见的重要依据。对巡查中发现领导班子及干部在推动工作不力、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分别采取提醒谈话、诫勉谈话或发出党风廉政通知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责成作出说明,限期整改纠正,并督促有关单位建章立制。对巡查中发现的涉及违纪违法的案件线索报县纪委进行进一步调查核实。

第三篇:三省市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透视--宁波纪检监察网

日前,备受关注的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监察委员会分别成立,标志着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三省市监察委员会将按照管理权限,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依法实行监察,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三省市监察委员会成立后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实现监察全覆盖?试点地区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又将如何推进?

先行先试,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

1月18日上午,山西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建华经省人大会议选举,当选该省监察委员会主任,成为监察体制改革以来首位监察委员会主任。当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还通过了省监察委员会3名副主任和6名委员的任命。这也标志着改革以来首个监察委员会的正式成立,为全面履行各项职责奠定了组织基础。

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去年年初召开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建立覆盖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国家监察体系”。今年的七次全会工作报告在部署重点工作时,将“扎实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单独列项,并给出了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试点地区监察委员会成立过程中,三省市党委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均担任当地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组长,统筹推进试点工作。监察委员会成立后,三省市党委均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进行部署。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把推进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以首善标准全力以赴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省监察委员会的成立,只是试点工作迈出的第一步,还有大量的改革工作要做。”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表示,要坚守政治站位,实现深度融合,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

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作任务,加大推进力度,上下同欲、勠力同行,坚定不移、稳妥审慎地推进试点各项工作。”

三省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均由纪委书记担任,副主任和委员主要由纪委和转隶的检察院有关负责同志担任。新当选的三位监察委员会主任张硕辅、任建华、任泽民均表示,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大胆改革创新,密切联系本地区实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发现和解决试点中的具体问题,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

1月19日,就在成立第二天,山西省监察委员会先后召开了第一次干部大会和领导班子第一次会议。当日下午,省监察委员会机关全体干部还集中观看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深入开展警示教育。

1月21日召开的北京市监察委员会成立暨区级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上,除了对市监察委员会成立后转隶组建工作提出要求外,还对区级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作出部署。

北京市丰台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李正斌说,丰台作为区级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单位,要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和市纪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积极坚定、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一重大改革任务。

整合资源力量,实现监察全覆盖

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党中央决策已经作出改革试点有关决定,明确试点地区要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

“过去分散在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反腐败职能将统一在监察委员会之下,侦查和监督的职能深度融合,优势互补,反腐败力量、资源、手段得到整合、丰富和强化,确保反腐败更加集中有效。”浙江省仙居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郦森迪说。

如其所言,整合力量后,试点地区监察委员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可以采取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措施。

山西省柳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繁昌认为,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重在探索解决改革前监察范围过窄、监察覆盖面不全、反腐败力量分散等突出问题,努力构建党领导下的、集中统一的、权威高效的反腐败工作机构。

监察委员会对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履行公职的人员依法实施监察。

在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田晨看来,监察体制改革将监督力量延伸到行使公权力的所有公职人员,实现了监察全覆盖,有效避免了监督“盲区”存在。

随着三省市监察委员会的陆续成立,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监察”正离自己越来越近。

“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是解决行政监察‘短板’的有效措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法院民一庭庭长郭晓寅说,将审判机关纳入监察范围,为监督法官这一群体提供了制度支持和保障,也将有力推动法院的司法廉洁工作。

“成立监察委员会对我们基层影响也很大,对曾经游离在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之外的一些非党员干部,比如非党员的村委会主任以及教师、医生等群体,以后就有了更强有力的监督。”宁波市北仑区大碶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声波说。

市县两级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开弓没有回头箭。党中央作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决定后,如何扎实推进改革工作,按时完成改革任务,是摆在各试点地区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确保今年3月底完成省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6月底完成市、县两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对于试点地区各市(区)、县而言,时间表和路线图已经绘就,务必快马加鞭、保质保量。

北京市监察委员会成立后,西城区委迅速召开常委会贯彻落实相关要求,成立了深化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及小组办公室,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区纪委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启动西城区改革试点工作。区纪委也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举措,确定责任部门,明确任务分工,倒排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西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王鹏说:“区纪委将在区委领导下,积极做好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起草、组织实施和具体落实工作,确保4月中旬前组建完成区监察委员会。”

成立监察委员会并与纪委合署办公,监察的力量加强了,监察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同时也对监督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省龙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郑建青表示,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改革试点工作,加强法律、审计、财务等知识的学习,加快补齐短板,以坚强的政治定力与过硬的本领履行好各项职责。

“自身干净才能有效履职。”浙江省海宁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险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永远是只能强化、不能弱化的自身要求,要进一步提升业务素养,打造反腐“铁军”。(记者 瞿芃 何韬 张磊 颜新文)

第四篇:广州纪检监察网--积极发挥纪检监督职能切实维护党的纯洁

积极发挥纪检监督职能

切实维护党的纯洁性

市纪委监察局研究室

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纯洁性问题,始终把保持党员干部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来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严格的监督和严明的纪律是防止党员干部腐化变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广州市纪委积极履行党章赋予的监督职责,强化监督意识,突出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手段,让监督始终与权力同行,努力维护党员干部的纯洁性,为促进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强化监督意识,着力增强做好维护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主动性

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作为维护党的思想纯洁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认真解决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意识中存在的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便监督及不愿自觉接受监督等问题,才能为维护党的纯洁性提供不竭动力。

(一)精心组织专题学习,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监督意识。加强监督,接受监督,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社会越向前发展,越离不开监督,越要强化监督。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监督意识、是否愿意接受监督是做好监督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把增强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提上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坚持每年定期召开全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会,由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进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调研,举办"羊城廉政大学堂",以专题学习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党纪国法以及保持纯洁性教育,有力地强化了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领导干部既是被监督者、又是监督工作领导者的理念,增强自我监督、实施监督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才能更好地保持思想、作风纯洁,更好地维护党的纯洁性,使我们的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精心组织廉政谈话,切实增强新提任干部监督意识。廉政谈话是增强新提任干部监督意识的有效手段。为使新提任干部正确面对角色转换、地位变换,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意识,我市制定实施《广州市纪委负责人与新提任市管干部廉政谈话工作意见》,利用正反面典型精心摄制了廉政谈话系列专题片《肩负重托,干净干事》,专门创建了包括反腐倡廉专题展览、签订廉政承诺书等环节的廉政教育监督平台,加强新提任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强化拒腐防变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逐步实现了廉政谈话等教育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践证明,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的廉政谈话有利于荡涤新提任干部心中的不廉洁想法,净化其心灵,极大地增强其拒腐防变和监督意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要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的监督意识,还必须严格执行《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大力推进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责工作,认真扎实开好民主生活会等,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

(三)精心组织廉政风险防控,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监督意识。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层层管理、重点防控、责任到位的风险防控机制体制,是增强党员干部监督意识、有效遏制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现象、促进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重要保证。我市坚持把廉政风险排查防控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相结合,与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相结合,与加大问责和办案力度相结合,从全市层面对抓好权力运行风险防控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以单位和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廉政风险信息采集、制定防控措施为主要内容,在全市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工作,逐步形成了以预警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具有周期性排查和处置功能、比较科学完善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廉政风险和权力运行的公开透明,使党员干部随时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力求"防患于未然",时刻保持自身纯洁。实践证明,要组织开展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必须着力在统筹谋划、查找风险、建立健全防控机制、加强与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融合上下功夫,筑牢廉政风险防线,增强廉政风险防控效果。同时,主动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切实提高廉政风险防控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二、突出监督重点,着力增强做好维护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针对性

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是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各级纪委必须针对保持党的纯洁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突出监督重点,抓住监督关键,确保维护党的纯洁性取得实效。

(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严明纪律促发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坚决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是党章赋予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基本职责。我市始终坚持把促进、保障、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职责,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着力加强对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如我们着重加强对亚运筹办、赛时运行、赛后资产处置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创新亚运内部监审制度,健全"层级管理、各负其责、上下联动、专兼结合"的监督责任体系,成功实现"廉洁办亚运"目标,受到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实践表明,严明纪律,是确保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但也应该看到,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党的纪律观念在部分党员干部包括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中淡漠了,从而影响了党的思想统

一、组织巩固和战斗力的提高。因此,要维护党的纯洁性,确保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必须强化监督检查,以严明的纪律要求促使各级党员干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探索和拓宽促进、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及时防止和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推诿拖拉扯皮等现象,确保政令畅通、思想纯洁。

(二)紧紧围绕群众利益,狠抓作风惠民生。"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市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重点,相继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机关服务年"和"党政机关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对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我市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促进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如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通过推动市领导带头上线、加强督办跟踪回访等措施,使"沟通无界限,行风大家谈"电视热线节目成为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互动的重要平台;加强对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行为的监管,研发启用"阳光用药"电子监察系统,有效遏制了药品"购销回扣"、"开单提成"不正之风等。实践证明,加强作风监督,确保党的作风纯洁,是发挥监督职能作用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建立对作风建设的有效监督机制,把党员干部作风状况纳入监督体系,对群众反映突出的作风问题,抽调专门力量予以专项整治,部署一批能够见到成效的监督举措。加强作风监督,重在群众的评判,以群众的满意率作为第一评判标准,把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否得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得到维护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第一指标,以有力监督确保党员干部作风纯洁。

(三)紧紧围绕权力运行,强化监督保清廉。腐败现象集中表现为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其根源就是监督的缺失。当前,权力的监督仍然存在诸多亟待突破的难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发挥纪检监督职能,真正体现监督实效,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点,是确保党员干部队伍清正廉洁的关键,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牢牢把握权力运行的特点和规律,紧紧抓住决策权、人事权、财政权以及行政执法权等落实权力监督制度,推进实施了一批富有成效的监督举措,促进了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如推行权力运行风险排查与分析,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进一步梳理和公开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依据和权力,制定《广州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压缩权力自由裁量空间;全面推进纪检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向46个市直单位派驻纪检机构,并实行"五个一"工作制度,纪检机关对同级党委领导班子的监督全面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多层面的协调、配合和强化,必须发挥党内监督、警示监督、公开监督和派驻监督的作用,增强有效监督的能力。要强化党内监督,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重点加强对党政正职的监督,建立健全述职述廉、述责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效监督措施,查办一批违反《廉政准则》的案件;要强化警示监督,充分发挥纪律检查机关掌握领导干部从政信息多、信访量大和案例丰富等优势,及时发现干部存在违纪违法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打招呼、早作提醒、早作教育;要强化群众监督,以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厂务、村务等各项公开工作,健全社情民意反映、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广泛搭建人民群众公开监督的平台;要强化派驻监督,明确派驻纪检组的监督职能,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情况报告、重大决策事项备案等制度,发挥派驻纪检机构监督驻在单位领导班子和重大事项的作用。

三、创新监督手段,着力增强做好维护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的实效性

监督的效用取决于监督手段的完备。通过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维护党的纯洁性,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市场机制和责任追究等手段,构建有效监督的载体和平台,确保维护党的纯洁性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一)以智能化为载体,构建有效监督平台。坚持走信息化、智能化道路,充分依托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监督,是提升监督效果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公开透明、高效管用这一重要原则,坚持把科技手段融入对权力运行监督的制度设计和管理流程之中,不断提高纪检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取得了良好成效。如:探索研发了广州市党风廉政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把信息技术与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纪委对同级党政班子及其成员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在线监督与动态管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和电子身份识别等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建立起快捷高效的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信息系统,有效遏制了公车私用现象,大幅降低公车运行费用,获得了广泛好评。实践证明,将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反腐倡廉实践,切实提高监督实效,是当前世界各国反腐倡廉建设的趋势和共识。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为基本方向,以实时监控、全程监督为基本要求,以公共服务流程再造、管理升级为基本标志,研发整合纪检宣传教育、党廉信息、公车管理、廉政风险防控、案件检查管理等应用管理系统,建设应用一体化、业务办公自动化、管理流程规范化、风险预警智能化的全市反腐倡廉智能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反腐倡廉工作智能化水平,更好地维护党的纯洁性。

(二)以市场化为导向,健全市场监管机制。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大对要素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廉洁高效地配置公共资源,是防控权力腐败,确保工程、资金安全和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重要手段。我市坚持以公开化、市场化、规范化为取向,成立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在全国首创建筑业企业诚信综合评价体系,实现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与招投标市场"两场"联动,推动工程建设领域长期存在的中标后管理薄弱、转包、违法分包严重等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实行征地开发与土地交易、土地交易与用地审批、用地审批与收益"三分开"制度和土地储备信息、土地开发功能信息、土地交易信息"三公开"制度。不断强化产权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建设和监管,进一步完善政府非经营性投资项目"代建制",逐步推进劳务"分包制"、市场准入"清出制"等制度,有效提升要素市场监管水平。但也不可否认,工程建设领域仍然是违纪违法案件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要素市场机制,不断规范和监管市场运作,仍然是强化监督的重要目标。因此,必须不断扩大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和范围,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机制,以构建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土地出让等交易平台为载体,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科学分解权力,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监管措施,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系统,从源头上铲除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促进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三)以问责制为抓手,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推行问责制、强化责任追究是防控党员干部滥用权力、维护党的形象和改进党的作风的有力手段。我市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权责相统

一、失职必追究"的原则,率先制定实施《广州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先后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行政人员和国企人员的单项问责规定,逐步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体系。同时,加大问责力度,先后对一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实施了问责。实践证明,强化责任追究、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具有一定的震慑力,有利于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和保持良好的作风。纪检机关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坚持从严治党,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责任追究程序,健全惩戒体系,加大监督问责力度,从机制制度上为维护党的纯洁性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建立公务问责问效问廉监察网

绍兴县全面推行建立公务“三问”监察网

绍兴县以“问责、问效、问廉”为主要内容,以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干部行政效能,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打造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为主要目标,在“民情档案”富盛系统的基础上,创新行政监察模式,将网络信息技术和执法监察工作紧密结合,探索建立了公务“三问”监察系统。该系统在富盛镇成功试点的基础上,目前在全县18个镇(街)和3个开发区全面推广。

一、主要做法

公务“三问”监察系统以“一网二平台”(监察网、业务平台、监察平台)为核心,以工作动态、事项办理、经济指标、重点项目、信访投诉、进企入村访民情六大模块为主要内容,将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融为一体,通过机关干部在业务平台上录入数据,监察平台实时监控,监察网页展示数据,实现实时远程监控,确保基层干部工作效能提升,基层权力运行公开透明。

(一)明确监察内容,丰富监察内涵。

去年8月份,绍兴县在富盛镇试点建立公务“三问”系统网站,围绕监督重大决策执行、推进作风效能建设和服务基层群众需求三个重点,设置“工作动态”、“事项办理”、“经济指标”、“重点项目”、“信访投诉”、“进企入村访民情”六大内容模块。一是问责治懒。通过设置“工作动态”模块,实时掌握机关干部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动态信息以及关乎民生发展的主要要情信息,拷问机关干部工作作风和责任落实,促使机关干部想事做、找事做。二是问效治庸。通过设置“事项办理”、“经济指标”、“重点项目”、“进企入村放民情”四个子模块,集中反映干部的工作效率,实时掌握机关干部工作措施及进度,拷问机关干部工作绩效,促使机关干部干成事,干好事。三是问廉治腐。通过设置“信访投诉”模块及监察网页展示领导干部“诺廉述廉”等内容,反映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机关干部的公正清廉和勤勉干事情况,拷问机关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的廉洁情况,促使机关干部廉洁自律干净干事。

(二)创新监察模式,完善监察手段。

“三问”监察系统紧紧依托“一网二平台”(监察网、业务平台、监察平台),通过后台系统数据录入,前台网页数据显示,监察平台自动监控的监察模式,实时掌握机关干部工作动态,事项办理进展情况,促进机关干部工作规范、高效,确保基层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一是业务平台数据实时公开,监察平台自动监察。要求机关干部利用“三问”业务平台录入“工作动态”等五大模块的信息数据,及时更新行政审批办理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数据,由监察平台自动定期实施电子监察,对工作交流不准时、审批办理不及时、项目进展不到位等问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黄牌、红牌警告,督促干部勤勉履职、高效办事。二是进企入村走访情况定期公布,实行网上流转落实。设置“进企入村访民情”模块,结合绍兴县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各机关干部将每周、每月深入到各村、厂收集基层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录入系统,有关领导则根据系统反映的问题直接作出批示,落实专人负责解决,实现网上流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监察模块自由调整,实现不同监察需求。针对不同时期,监察的内容和重点不同,“三问”监察系统可以在保留现有六大模块的基础上,根据提出的不同监察需求,及时调整监察内容,设置新的监察模块和修改原有监察模块,确保“三问”监察系统的灵活性和延续性。

(三)制定监察规则,规范监察运行。

为更好发挥“三问”监察网的监督作用,绍兴县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监督考核规则,促使“三问”工作真正问出成效、问出声势。一是健全专项督查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督查制度》,《关于建立机关效能督查制度》等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机关效能定期督查机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对因履职不积极、操作不规范、服务不主动而导致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出现延误的,以及违反“三在四禁”效能规定的情况,在严格督促整改落实的基础上,依法依纪进行处理。二是严格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出台《问责问效问廉考核办法》,对机关干部电子监察、民主测评、专项督查等结果纳入干部年终岗位目标考核,与机关干部的收入、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等挂钩。同时,对违反《考核办法》情节严重的,严格按照《问责问效问廉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实行定期通报机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公务“三问”监察系统应用的通知》,对机关干部“三问”系统数据录入的完整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进展情况每半月通报一次,通报结果与年底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挂钩,确保各项制度有效执行。

二、初步成效

一是机关干部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当前,基层乡镇仍有不少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全局观念淡薄、官僚主义严重、遇事推诿扯皮等问题,对此仅靠思想教育“软约束”很难奏效,凭借纪律制裁“硬约束”又显得滞后。公务“三问”监察系统正是针对这一监督“空档”,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有效教育保护干部。现在,干部工作动态只要在业务平台上录入,马上就会在网页上显示,接受群众和机关干部的监督,为干部考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极大地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端正工作作风。

二是基层机关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透明。随着绍兴县“强镇扩权”工作不断深入,各镇街、开发区扩权事项越来越多,只有有效制约和规范公共权力行使,才能通过“扩权”实现“强镇”的成效,反之,扩权事项越多,权力越大,就更容易导致权力失控,产生权力寻租、权力滥用现象。公务“三问”监察系统,正是牢牢把握住权力运行的核心部位和关键环节,公开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理时间,实行网上流转,把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贯穿于履行职责的全过程,延伸到具体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做到事前提前介入,事中重点防范,事后跟踪监督,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财的有效机制,真正做到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让人民群众更加放心满意。

三是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近年来,绍兴县积极探索规范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开展行风效能民主评议和重点岗位评议,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有效地推动了本县经济社会发展。但在一些单位和少数党员干部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敷衍塞责,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现象,影响了本县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建立公务“三问”监察网,突出“问”的内容,明确“问”的方式,强化“问”的措施,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静态监督为动态监督,事后监督为全程监督,较好的解决了干部履职不到位、效率不够高、行为不够廉洁的问题,推动了本县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了本县经济发展软环境。

上一篇:怎样书写信访材料下一篇:职业生涯规划公司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