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2023-02-11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等。

下面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

(一)阅读: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二单元,散文诗;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文艺作品;四单元,关于节日风俗,民间艺人轶事的文章;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六单元,文言文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共有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

本册教材沿袭上册教材安排将文言文单独收编在两个单元中集中学习。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分开教学。上半期教授

1、

2、5单元,后半期教授

3、

4、6单元,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

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特别是语法知识是一个难点,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 :写作和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

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在口语交流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并能写成感人的文字;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收集资料,出墙报或写成文章。第三单元:科海泛舟。收集资料,动手实践。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古诗朗诵比赛。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

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本册教材推荐两部名著:《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达到这个目标,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就尤为重要。现在许多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相应的名著学生读本,我们继续通过“图书漂流”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推荐好书,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通过各种活动给学生介绍名著的有关内容和主题。

(五)附录

新教材前四册在这一板块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书法和书法欣赏为一个部分,汉语知识为另一个部分。这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要求的: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

本册附录承接部分课文后面的语法知识,附有两个表格—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另附有“标点符号用法”。

二、从具体看内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内容包括:六个单元的阅读与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阅读部分共30课。这些课文的价值取向与过去教科书有所不同。过去教科书的课文,更多的是注意它能否让学生从中学到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因此一般选的是选材组材、篇章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典范性的文章。现在选取课文,主要选经典作品、名家名著和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能提供给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使学生获益颇多,而且在过程、方法与知识、能力两方面也得到培养。这一册的30课中,除古代诗文都是经典名篇外,鲁迅、郭沫若、巴金、沈从文、汪曾祺,以及高尔基、茨威格、纪伯仑、星新一等的作品,都可以称为名家名作。这些作品中的丰富意蕴,对学生的影响将是久远的。

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部分,撷取的都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当前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以及现实中的热点问题,作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的专题。全册书六个专题,每个专题又分若干小专题。这些专题的特点是:实践性,自始至终都是语文实践活动,打破了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间教室的局限性;综合性,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综合,是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也是课内外的综合;过程性,重视学习过程,重在参与。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合作性,每个专题的学习,往往都需要集体活动,或全班,或小组,或三五人;自主性,比阅读部分更需要自主,自主组织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自主评价活动。 古诗词背诵的重要性尽人皆知。为什么课内背诵了,课外还要背诵呢?主要是为了增加背诵量,使学生从小有更多的文化积累。与课文中的古诗词不同,课外古诗词前都有一段导读文字,可以提高、诱发学生的审美感受。

名著导读,是每册教科书都有的。这一册导读的是《西游记))(海底两万里》《名人传》。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在学校里,课时有限,大都只能读单篇文章或者整本书的片段;整本书一般只能在课外阅读,但过去在这方面缺少指导。这个名著导读,就是把课内外沟通起来,指导学生在课外读整本的书,为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打下基础。

附录有一些语法知识表和草书欣赏。按课标规定,语法修辞知识结合课文阅读、写作练习学习,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附录中的表,只是帮助学生把平时零碎学习的知识加以梳理,以便于记忆和应用。至于书法欣赏,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附录中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从实际看目标

全套六册书的教学目标,都是按照这三个维度设计的,然而,各有所侧重。从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来说,七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语言、体验情境、质疑问难。八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阅读记叙文、说明文、抒情文的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九年级上、下册,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个八年级下册,侧重培养的是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科书的教学目标不限于一般的知识和能力,更要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探索精神、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教科书是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桥梁。鉴于此,这一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是有目标与没有目标的辩证统一。所谓有目标,是指整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大体是有的;所谓无目标,是指具体的教学目标,教科书不作规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以及对课文等的个性化体验、理解,自行确定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

其实,从阅读来说,一篇课文,它的重点、关键处、精彩的地方,例如文眼、诗眼,往往是学习重点,需要学生把握的。尽管课文前没有把它列出来,但课文后的练习往往体现出来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情况出发,结合课文后的练习,就不难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了。

四、从学生看教学 对阅读,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读书。现在有些语文课就是让学生或多或少离开课文,淹没在空泛的讨论中。一定要让学生好好读课文,熟读成诵,读出作者的思路,读出文章的语路,读出全篇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读了一篇,这一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文字,就印在学生的脑子里。而且举一反三,连及他篇。这样积累多了,阅读水平高了,整个语文素养也提高了。讨论是必要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好处多多,但这些无非是为个体阅读营造良性的阅读环境,归根结底还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

对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最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欲望,引导学生进入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专题活动的情境中,使每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欲罢不能,出现无比高涨的学习热情。有了这股热情,教师就好办了,只要注意因势利导,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种专题实践活动,耗费时间长、牵扯精力多、人员组织复杂、工作量特别大,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这种专题活动对学生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写作和口语交际,是与应用结合在一起的实战锻炼,教学中切勿放松。当然,这本书这部分的内容份量较重,不要求我们全部完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部分就可以了。

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是对学生进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对学生的教学又对你把握教材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还要在教学中不断专研才能把教材用到好处、用到实处。

第二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八年级下册两个单元的文言文,而且篇幅比较长。学起来比较费劲,如何让老师教起来省心,学生学起来开心,现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兴趣

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初一的第一篇文言文开始,教师就应该从提高兴趣人手,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在这点上,我的做法有三点:

1、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穿插适当的背景音乐、图片、flash动画等。如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我把夏蚊成鹤、观虫斗驱蛤蟆等制成动画,让学生在愉悦中深入理解课文。

2、一些情节性较强的文言文,可让学生根据情节改编成>剧本,用文言对白表演出来,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对课文是一个理解和巩固。如我在讲述《唐雎不辱使命》、《杨修之死》时即采用这种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3、要让学生有兴趣学,让他们明白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和意义,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学阶段正是价值观形成韵重要时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古代圣人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语文课堂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在讲述《岳阳楼记》时,既让学生了解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历史价值及人文价值,又让学生体会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情怀,从而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爱国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重视诵读

诵读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明诵读可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于诵读,我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充分利用初中生记忆好、背诵快的特点,在文言文讲述之前先让学生背诵。开始的时候有顾虑,怕新的文言文背诵起来有难度,但初中生的潜力绝对不容忽视,我提前一个星期布置下去,到讲课的时候,连后进生都能背诵,剩下两三个程度不好的,到讲完课为止,也能基本背会。这样下来,到讲解的时候,范读、齐渎、字词、文意、理解的环节非常顺利,学生对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的难点能准确提出,重点记忆,学习起来有所侧重,且整个过程轻松愉悦,基本不存在特别难懂的字词、文意,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好的学习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篇文言文讲的再精彩,不如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文学及文言素养,要善于自我剖析,不断积累有利于教学的资料,要善于发现生活与作品中的相似点,引导学生与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便于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因为在考试中必定有文言文翻译的项目,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察,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所以,学生一定要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1、信、达、雅。信:真实,准确。忠于原文,不歪曲、不得随意改变或增删内容,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准确译出词义。达:通顺,流畅。尽量口语化、规范化,合乎现代语法规范及语言习惯,雅:语言畅达、优美。对一些句子要译出原文的风格。

2、“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六方法”:留(保留法)删(删减法)换(替换法),调(调序法)补(增补法)连(连贯法)。

另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总结。文言文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不加以总结,会杂乱无章,且难以记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倒装句、省略旬等,是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又往往是考试的重点,所以就需要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便考试时灵活运用。那么,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加强归纳分类,积累记忆。这样便能事半功倍,日积月累,收效一定可观。

最后,让学生学会反思,反思学到的知识、学习的方法、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及学习中的不足,“做对的是经验,做错的是教训”,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

以上是本人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认识,其实,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能够普遍运用的,唯一可行的便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文言文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篇二: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我在教这篇课文时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思考作者的观点,并参照自己对待自然的态度作一番检讨。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可以引导学生思辨、质疑。二是作者的语言。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应该认真揣摩。另外,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也值得认真学习。

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本课的教法我充分考虑学习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如果较长时间不改变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所以教学的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我在教学之初采用情景导入法,先让学生看自然>景色的资料,看后让学生谈感受,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下来我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情景激励法、投影展示法、分析法、比较法及引导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由于使用了恰当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敬畏自然》教后反思

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当人类顽强地从刀耕火种一路走来,本该站在高高的云端无比骄傲的时候,却尴尬不已地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和愚昧。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愈演愈厉,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也日渐深沉。

于是,如何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就成了《敬畏自然》这堂课的重中之重了。

为此,我努力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动态,制定了一个既教学又育人的教学目标,并精心地安排了教学环节来完成目标。由于“环保”问题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并不陌生。加之文章的议论性、说理性很强,所以在理清文意体会文章主题方面很容易入手,学生一点即通。

至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自然观方面,则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四边互动形式和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个性见解的发表是本堂课的亮点。摒弃了空洞乏味的说教,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惑、并通过讨论得出结果。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开阔视野,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看待环保问题,从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思考。

通过检查学生以活动小组开展的板报展示活动,看到了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树立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正确思想观。通过参与了由班委会组织召开的“我为环保添块砖”主题班会,更进一步体会到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高涨的环保热情。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是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过于紧凑,个别环节时间稍显不足。

篇三: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雷电颂》是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段着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与向往。反思本课教学活动,我感受很多。 一。成功之处 (1)紧扣语言展开教

《雷电颂》是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的第五幕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这段着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满了对光明的讴歌与向往。反思本课教学活动,我感受很多。

一、成功之处

(1)紧扣语言展开教学

本文之美莫过于节奏分明,铿锵有力的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放录音与学生齐读,让学生鲜明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而象征手法和句子修辞手法的探究,则进一步引导学生体悟作品主人公急风骤雨般的爱憎情感,在气势磅礴、酣畅淋漓的情境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从而激发起学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也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抒情的技能。

2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我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每个小组中好、中、差三类学生都得到学习的机会,都能获得自己满意的成就感。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不够优化

指导学生分析完几个句子的深层含义后,我接着让学生找出一些句子具体说说课文使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结果前后句子多有重合,因为表达效果大同小异,所以这两个教学环节有重复之感,这是我教学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这可能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了。

(2)没有注重生成

当一位学生展示“本文既是雷电颂,那么‘光明呀,我敬仰你’一节是否多余?”这一问题时,学生说:“多余。”再问原因,答曰:“与主题无关。”我说了一句:“言之有理。”就让学生坐下了。现在想想,我浪费了多么宝贵的生成资源啊,如果我能启发学生光明是风雷电的最高形式,赞美风雷电就是歌颂光明,那么他对课文的理解一定会更进一步。

三、今后教学策略

(1)备课要更加仔细,考虑问题要周全。

(2)一切从学生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能鼠目寸光。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第1、2课时 现代文字词

一、带领学生复习字词,对重点字词的读音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随手勾画并在练习本上写一至两遍,然后每个字词亮度两遍,要求学生慢读,做到“手、眼、口、心”四到。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翳 责罚 广漠 宽恕 文绉绉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苦想 期期艾艾 博识 美艳 消释 裉尽 凛冽 脂粉奁 睥睨 迸射 拖泥带水

播弄 虐待 踌躇 鞭挞 祈祷 罪孽 雷霆 旸谷 姮娥 苍茫 翡翠 精灵 蜿蜒 执拗 海誓山盟

憔悴 馈赠 真谛 镶嵌 酷肖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怵 抠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 哂笑 拍板

牟取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 龙吟凤哕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招徕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铁铉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 第3课时

第一、二单元课文理解 第5课时

第五、六单元课文理解 第

6、7课时

文言文之重点句子翻译 第

8、9课时

文言文之古诗文默写: 第10课时

五、文体知识(包括古代) 第11课时 现代文阅读技巧 复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1、 指导学生再次把握各讲读课文的文章脉络,理清思路。

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1、教师让明确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或更具深刻的含义。

2、指导学生如何去理解在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A、上下文的联系。 B、词语句子的言外之意。 C、作品的写作背景。

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四、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第12课时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篇 《海底两万里》

1、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3、书中的主人翁是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

4、《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虚构的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5、《海底两万里》那些想象事物已成为现实,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 《名人传》

1、作者是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2、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3、你欣赏《名人传》中哪一位名人,为什么?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4、你欣赏《名人传》中哪一位名人,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5、你欣赏《名人传》中哪一位名人,为什么?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

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6、《名人传》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第13课时 综合性学习 第

15、16课时 作文创新 教 学 目 的

1、拓展学生的视野,让每个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2、教给学生一些写作小技巧。

教学重点

1、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标题。

2、选用“异样”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吸引人的作文内容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

一、 引入:

一篇优秀的作文,你认为要具备哪些标准?下边就此问题说说我的认识。

二、拟写有特色的作文标题

第四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5课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5课《喂──出来》 课堂实录

(本课获蓬安县2007年中学语文竟教第一名) 授课类型:四川省蓬安县中学语文教师竞教课

听课人员:四川省蓬安县中学语文教师竞教评审组7人,参赛教师20人, 蓬安县实验中学2008级3班学生73人

授课人:四川省蓬安县城北初级中学教师

王 瑧

瑧,男, 1955年2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四川省蓬安县城北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中学语文一级教师1998年开始发表教学论文《“探究性”语文学习法》于2007年4月刊于《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第53卷,并荣获二等奖《开创“探究性”作文教学之路》(于2007年11月发表于《中国素质教育研究》11期73页、75页,并获得一等奖)

一、分析

1、背景简析

《喂──出来》源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即:15课)本单元围绕同一个话题——环境问题在前面几课作者从不同角度呼吁人类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这一课便是警告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甚至是灭顶之灾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本文故事性强,情节完整,想象奇特但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2、课时目标

①学习运用联想,续写课文 ②领会文章主旨,增强环保意识

3、设计意图

①通过探究活动,分析文章情节,探究文章主旨

②通过讨论活动,使学生能联系身边现象,增强环保意识

4、课程资源

①、多媒体教室(电脑、投影仪) ②、音乐

5、情感态度

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自身环保意识

6、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扣人心弦,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离奇而夸张的情节,初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重点突破

7、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二、授课过程

1、巧妙引入新课(1分钟)

教师: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经过预习课文,已经扫清了文字障碍,了解了作家及文体常识,并初步感知了课文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日本小说家星新一的科幻作品《喂——出来》(教师边说边书写课题),下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三幅配乐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这些图片都是些什么内容?(6分钟)

2、教师用投影仪显示三幅配乐图片 (图1) (图2) (图3)

学生:第一幅是街的一角堆放的生活垃圾;第二幅是天空中弥漫的滚滚浓烟;第三幅是城市放出的污水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对吗?

学生:我觉得第三幅图的污水不仅是城市排放出来的,还有工厂排放的 教师:我们通常就把这些污染物叫着什么?我们通常就把这些东西叫着“三废”,即:废渣、废气、废水,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主要污染源那么,我们这里对“三废”是怎样处理的呢?

学生甲:把废渣集中倒在的一个地方 学生乙:把废水直接排放到嘉陵江的 其余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教师:我们这小县城没有处理“三废”的设施,跟课文中讲的故事差不多现在我们请位同学们简单的复述一下课文中的故事(3分钟) 学生纷纷举手复述

一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学生根据复述的情节画出关键词语,链接故事 喂—出来 小石头

教师根据要点板书:

年 铆 青 钉 人 工

教师查看学生画出的关键词和故事链接

2、整体感知(5分钟)

教师:同学们大都能找出故事情节中的关键词,能把故事梗概链接起来,下面请同学们分四个小组来探讨交流以下几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回答 投影仪显示:

①文章中主要写了几种人?他们各有什么表现? ②文章围绕什么话题来展开?

③文中的洞比喻什么?洞真的无底吗? (学生热烈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一组代表:文章中主要写了:年轻人、记者、学者、商人年轻人大声喊叫,记者闻风而到,学者胸有成竹,商人目光贪婪 二组代表:文章围绕的是“环境保护问题”

三组代表:文中的洞比喻人类生存的地球,它表面上无底,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 教师临时补充问题①:那么题目“喂——出来”与这个洞有什么联系呢?它是怎样出现的呢?它又有什么含义和作用呢?请同学们能先自主探究一下,然后再相互交流(2分钟) (学生自主思考、探究) 一学生举手要求回答:“喂——出来”这句话是一位年轻人发现这个洞时觉得好奇而向洞里喊的话,后来铆钉工人又听见从头顶上飞出这句话作者用这句话作课题隐含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逻辑,“环境污染也是如此,世上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不断积累,量变到了质变,结果就‘出来’了”这个道理 (教室里出现第一次热烈的掌声)

教师:刚才的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老师再补充一点:这句话第一次出现的作用是点题,第二次出现的作用是照应前文揭示主题 教师临时补充问题②:下面老师再给同学们提个问题: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洞吗? (2分钟)

学生甲:有,这个洞比喻人类生存的地球,所以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洞中 学生乙:枣儿丫的垃圾场就是个无底洞,全城的垃圾都往那里倒 学生丙:我们的校园就成了课文中说的洞不少同学把破纸、食品袋在校园里乱丢 学生丁:我们的教室、操场、大江、大河等也都是这样的洞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其实我们身边像这样的洞还真不少,比如说街道、路旁、山坡、河渠等等

3、情景演绎(5分钟)

教师:人们发现洞后,来看洞的人情态各异,请同学们分成四人一组揣摩一下他们当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分组纷纷生动的演绎各类人在洞口的言、行、态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既然这个声音两次出现的作用不一样,那么它两次出现的情态会不会一样呢?同学们试着模仿一下,好不好? (学生有趣的模仿)

教师提示:“喂——出来!”第一次的声音是“大叫”,表现年轻人好奇的心理第二次出现时是“奇怪的叫声”表现的是一种恐怖的气氛 学生深情的模仿后教师也模仿了两次“喂——出来!”的喊声 (此时学生的兴致极高)

4、学生质疑(这个环节是在教师刚准备进行下一个环节时,一女生突然站起来向老师提出的问题)(6分钟)

学生:老师,我对后一个“喂——出来”的声音和飞出的小石头不理解第一:这个声音是最先向洞里喊进去的,我们平常喊话的声音一会就没有了,怎么这声音还会储存在洞里呢?第二:这个小石头也是最早扔进洞里去的,后来上面盖了那么多东西,它是怎么飞出来的?

(教室里所有的眼睛“唰”的一下都集中到了这位女生身上)

(教师停留片刻笑着说: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到使我一下子还回不过神来啦这样吧,请同学们小议一会,帮老师来回答一下这位同学的问题) (教室里立刻沸腾了,同学们三三两两,争论不休) (一学生举手,接着又有好几个同学举手)

一生:这是文学作品,当然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区别,因为它“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一生:上节课,老师给讲了,这是一篇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虚构的,不是生活现实 一生:科幻作品具有想象奇特、夸张、幻想合情合理的特点文章中的声音和石头象征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声音和石头飞出来,是说明人们破坏了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应有的报复那未必然孙悟空就真会上天入地去捉妖怪呀? (教师带头鼓掌,教室再一次出现热烈的掌声)

(教师走到这位同学面前与他亲切的握手并高兴地说:“谢谢你!你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比老师还说得清楚,谢谢你!”)

5、问题探究(7分钟)

教师:今天同学的兴致非常高,下面我们再来一起探讨几个问题 ①“小石头”飞出后,接着又会发生什么? ②你从本文的学习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③为什么说“各种垃圾扔进洞后,海洋和天空都变得美丽的蔚蓝色„„”? (学生讨论异常热烈,教师来回指导)

一学生举手发言:①小石头飞出后,接着就会飞出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等原来扔进洞里的所有垃圾②我们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的启示是:不能向我们生存的环境乱扔东西③这是说,破环生态环境的行为也可能给人们带来一定利益

一学生没举手起来抢着补充说:①小石头飞出后,接着原来那些扔进洞里的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哟、机密文件哟、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哟等等都会接连不断的飞出来砸在人们的头上,让人们知道破环自然环境的后果②人类如果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破坏大自然,必遭到大自然的报复③破环生态环境的行为不是可能给人们带来一定利益,而是可能一时给人们带来一定利益,因为这个“利益”中潜伏着隐患例如现在

不少的地方乱开采,乱开发一样,眼前是可以享受到“胜利”的喜悦,但得意之后就会是灾难

(教师带头鼓掌以示鼓励)

6、知识拓展与自我反省(7分钟)

①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学生举手回答:这个虚构的故事说明了要“保护环境,善待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道理? 教师表示赞同

②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情节离奇夸张,哪些情节又合情合理?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交流:

教师提示:庙倒,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我觉得是个离奇的情节;石头从天上飞下来也很奇特但是有人发现洞,就肯定有人觉得好奇,要向洞里喊话,也会有人扔石头去探洞的深浅,就会有记者、学者前来报道考察,也就可能商人想利用它来发财等,就比较合情合理了

③教师:同学们,我们常常听见这么一句话:“到处都有垃圾,又不是我一个人丢的,我一个人不丢,环境也干净不了多少”请大家畅所欲言:你认为这个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甲:这个说法不对环境是我们大家的,需要我们大家来爱护

学生乙:这个观点不对虽然我们某一个人不乱丢垃圾,环境也干净不了多少,但是我们每个一都乱丢乱甩,环境就会很糟糕 学生丙:我也不赞成这个说法我认为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园,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共同地方,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环境意识,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又脏又臭的大垃圾坑里所以未认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应该去看别人怎么样,而应该从我做起

(教室里又一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教师小结:对,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很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 (教师板书“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7、课外练兵(幻灯出示)

①、庙倒洞现时,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办?

②、展开想像,续写这篇科幻小说

③、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环保资料,待语文活动课上交流

附:(《喂──出来》完整板书) 喂—出来 小石头

年 铆 青 钉

人 工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评价

1、自我评价:本课的教学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一直保持活跃的气氛,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能积极、自主的学习,既有知识上的收获,又有思想上进步本课本着走出了传统教学的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的宗旨,做到了不离开课本,又不局限课本,不离开课堂,又不滞于课堂,忠实于教材,又超越教材,不脱离教师,又不盲从于教师但本课也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课前较松,课尾较紧;师生互动的形式较单一;课堂没有适当的书面作业;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太少等等总得说来,本课教学还很不成熟,希到会的评委和参加竟教的同行多提意见

2、评审组成员张景元(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听了王老师的这堂课,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①这堂课准备得很熟,教材吃得很透,驾驭教材的能力比较巧 ②真正做到了融知识性和思想相为一体,没有单纯的说教,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课堂活跃,学生能积极自主学习 ③提点不成熟的意见:课本知识的延伸还不够

3、评审组成员刘婉萍(中学语文一级教师)我听了王老师这堂课有这样几点看法:①教材熟,观念新,课堂活,师生和,不限本,(就是不限于教材)迁移广(知识面广)

②建议:重点词语教学应该加强

4、竟教教师代表:我用三个字来评价王老师这堂课授课目标明确,授课技法灵活;课本若离若合,师生似牵似放;知识思想两不误,课外练兵适而可

5、评审组成员汤晓慧(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县教研室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王老师这堂课使人耳目一新,新在哪里呢?

①驾驭教材新:不局限于课本内容,既忠实于教材,又能拓展教材; ②授课技法新:不局限于课堂形式,既不离于课堂,又超出于课堂; ③师生合作新:不局限于授课方式,既不离教师指导,又能自主探索; ④学生收获新:不局限于课内知识,既从书本中学,又走出书本去

6、评审组组长刘光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县教研室中学语文专职教研员):前面的同志都充分肯定了王老师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我也赞同同时,我也提点我个人的建议:①不管这个语文课怎样翻新,但我认为还是应该文不离词,词不离句,局部离篇,还是应该加强词语教学②语文就是既要能说又要会写,这堂课学生们的说,我们都听见了,也确实给了许多学生说的机会,但写却未能体现出来,如果能把前面的时间卡紧点,或者把前面的有些过程紧缩一下,把课文的续写放在课堂中来,就更好了③读书就要读,少了读就少了读书的味,所以还应该加强点读的成分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名著复习

最可爱的人

---“爱国拥军”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可爱的人》。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抚摸胸前的红领巾,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妈妈告诉我,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老师告诉我,红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啊,祖国,你的繁荣经过了怎样的沧桑,你的昌盛是多少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热血中有你----小英雄,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照片中这位十岁的孩子,被俘时已是一位陆军上等兵!他无奈地离开了课堂,走上了枪林弹雨的战场。日军右手抚摸小战士的头,左手却紧握杀人的钢刀,我们的小英雄冷峻坚决,毫不畏惧,完全是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这张名为《最小的抗俘》的照片,打动了不知多少中国人的心!

而这张《中国小汉子》照片中的孩子,年龄也不会超过十三四岁吧。他孤零零的站在阳光下,在血雨腥风中立正,怒视着对面凶狠残暴的日军,保持军人标准的站姿,眼露坚定沉着的神情。你这位中国小壮士,震撼了不知多少中国人的心!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祖国因为有你而骄傲,人民因为有你而自豪,此时,我想歌颂你,用温婉的小调,用野性的山歌,用高亢的进行曲,用华丽的咏叹调,用我所有所有最美的言语,最动听的旋律,用我稚嫩却满是真情的声音,为你唱响,唱响我心头最难忘的那一句:你们就是最可爱的人!

上一篇:如何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下一篇:如何做机关党支部书记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