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2022-05-10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电影赏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音乐在英语电影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音乐能深入揭示和解释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事件背景、人物特征等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相关音乐要素还能与欣赏者产生心理上的联觉反应。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和特征、电影音乐的分类和作用、电影音乐要素的赏析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促进欣赏者正确地通过音乐进行跨文化的欣赏、学习、思考。

第一篇:电影赏析论文范文

浅析电影中象征语言的美术赏析

摘  要: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更多地运用到各行各业当中来了,电影美术当中也伴随着多媒体的使用,以其特有的角度,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电影的影像的象征语言当中,更加的生动和形象化,使得学生对于画面的认识更加的深刻。

关键词:电影;象征语言;美术赏析

作者简介:樊潇雨(1987.5-),汉,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讲师,从事广播影视艺术研究;谢磊(1986.10-),汉,四川简阳人,硕士研究生,四川传媒学院副研究员,从事影视艺术研究。

伴随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人们对电影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电影中的象征语言是激发观看电影的受众的审美需求,对于电影影片来说,通过象征语言的塑造,可以让电影影片充满美和感情。客观地说,在电影影片中使用象征语言,是电影影片在质量上的提升,电影影片创作在艺术价值上的提升,一方面,电影影片中融入象征语言可以让整个影片上升整体的档次和具有生动化和形象化,另一方面,电影影片中使用象征语言,可以让观众在审美中提高自身的精神素养。

一、象征在电影中的美学意义

对于电影的影片意义的表达来说,象征就是一个高度理念的形式,就是代表了其他物的某物,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一些情绪和感触,是一种从感官方面的一种情感的表达,能够将人们内心完全表达出来的一种感觉经验。象征是思考的这些他物表达出来的感受,象征往往表达出来的是一些让人难以形容的一种感觉,要表达的不是对于现实的客观世界的描述,而是对于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的一种阐述是一种联想的形式,将眼前看到的事物同过去所感受到的一些事物进行联系,最终形成一种特有的新的意境。象征语言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给我们的心灵上的一种沟通而衍生出来的语言,其实它可能代表的就是一种直觉,也可能代表的是生活中某一类人,也可能代表的是一种。感觉象征往往来说的话其实就是三种象征,就是普遍性、偶发性、习惯性象征。普遍性象征、习惯性象征其实就是用一个词来对某一个词来进行习惯性的称呼。椅子这样的表达是一种现实存在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象征能不能激发人们的联想,不能够激发人的联想,同时也不能够让人的心灵产生一种共鸣,而习惯性象征进行相反的则是一种偶发性的象征,当我们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中经历过一种特别的经历,这个产生特别经历的位置或者是这个地名就能够引发你的一些不一样的情绪,或许是快乐的、痛苦的,但是往往没有这种类似经历的人就不能够领会这样的情况。而不同的人往往都会有着不同的经历,而不同的人的经历当中也会出现一些相同的经验,就能让人们产生一种同质化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

作为学习性的人,既是象征性语言的接受者也是创作者,在进行电影象征性影像的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其意向声音片段化妆场景人物设定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所有的元素都要通过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展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特定的环境,这对于象征影像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够让这些拥有共同经历的受众引发其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利用特有的简洁方式來进行表达,能够让影视作品在表现形式上跳出于戏剧的限制,产生独立的,自由的艺术,因此往往运用一些无关联性的镜头,通过一串的一系列的串的影像来进行表达。用镜头之间的这种重叠来激发受众内心的触动,产生出象征性的影像,呈现在受众的眼前。

二、从心灵的角度感知电影中的象征语言

象征语言的产生同象征主义既存在相似的地方,又存在着自己的特点,它不是被时空所限制,其组织是来源于联想和激情,在象征语言过程中,符号性是完全弱化了的,而更多的则是一种心理感受和普遍的经验,在作为语言的这种范畴中,象征语言非常的特殊。很难以用言语来将它进行描述的到位,但是他具有非常多的表现形式,如在现实中的影像、绘画等等,以及非现实中的梦境、神话等等。作为象征语言的表现形式,影像、梦境、绘画、神话这些表现形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什么样的影像和什么样的梦才能够和我们的心灵进行沟通,这就是作为电影象征语言的特有的魅力,梦境中能够实现愿望,作为做梦者需要一定的梦境才能够满足这样的愿望,但是不是非常直观的表现而是经过了重重的伪饰。

在猎人之夜中,对于孩子们逃离继父这个片段的描述非常的传神,运用了牛蛙、蜘蛛网的象征性语言,连在室内的女人要哄小孩儿睡觉的摇篮曲都被赋予了心灵上的含义,放大特写的奶牛的母乳能够激发起人们的联想,想到自己同孩子之间的亲昵的感觉,使得这样的感觉让受众感受到隐忍和活跃,这就是象征性语言的一种融入。在进行影片欣赏和电影著作的欣赏的时候,联想其实是为了紧扣一个主题,而电影本身的存在则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片段,来成就自身,在电影拍摄中需要注重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本源和内容才能。通过一种思想激发人们心灵的共鸣,在蜘蛛侠里面的主题是非常明确的,而在黑客帝国中墨菲斯第一次同主角说话的片段中增加了雷鸣,这样让人惊艳的效果在瞬间涌现出来所造成的美感,对于墨菲斯进行了强烈的烘托。

在电影中需要将叙事中的视觉元素和象征语言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能死能够表现出清晰的作者的思想,但是受众的不同使得人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的局限不能。理性的感知象征语言的意义,但是可以从知觉上来感知其基本特征,将象征语言有机地融入到富余具有生命硒具有吸引力的故事当中,能够取得强而有力的突出的效果。电影是一门艺术,电影艺术的象征性的内涵需要揭示出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状态生存思维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展现的水平的高低,往往衡量了电影艺术作品的质量,但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要想拥有更多的受众,则需要能够运用合理的象征语言在心灵上引发受众的共鸣。

三、在电影中创造象征性影像

在电影中关于象征语言的运用,其实从影像角度来说就是艺术灵感的直接爆发,对于热爱学习影像的人而言,从象征影像的角度来说,既是创造者更是接收者。对于电影而言,电影中的象征语言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想象力的一种爆发,聚合象征性影像的影视作品观念和风格表达大多非常的强烈,对于其艺术性的发展,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的能力,被广泛地运用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电影影像中的象征性语言同我们日常的说话。的语言是不一样的往往是通过了经验思考感受,这些是不同于普通对话的沟通而清楚地进行表述。在电影作品中,象征心理象征性语言则成为了当前艺术和设计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给受众提供一种自我视觉思维的线索,这样就能够让受众从自身的语境,记忆库中找到能够引发和解毒的引发联想和解读的线索。激发自己的共鸣,从影像电影影像的特点象征性来看,通过对于影视作品的观看,找寻到同自身心理象征的影像能够连接的地方进而引发共鸣,能够编辑出更多更加具体化并且更加完整性的影像激发自己的联想。

象征语音从制作者的角度来说是电影艺术当中的一种呈现方式儿,从受众的角度上来看,则是看从哪个角度来进行理解,如果从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是寻找娱乐。而不是去找寻影片中象征语言所包含的意义,这些象征语言的运用,增强了人们在对于电影观看中的对一些论点的支持。不少受众对于电影的中的象征语言的理解,还没有真正地将它看作是星星的语言和媒介,象征语言是一种电影符号,是一种知觉性的关于电影中的情感符号,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对于象征语言的领悟其实就是它的深刻性,就是在于对于现实和生活的记录,当然和一些传统的艺术相比较,象征语言的特点,在电影中还停留在试听的一个表面。电影中镜头的运动性很大,同时句型变化各种各样,切换的速度也是非常之快,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中还没有来得及对刚刚接收到的镜头的内容进行理解,就被导入进入了下一个镜头,因此从受众的思维角度来看,是没有跟上镜头的变化,同时,更谈不上去对电影中的一些话外之意進行理解了。从电影欣赏的角度来看,不是所有的观众都能够看懂电影或者是毫不费劲的,就能够理解电影中深含的一些深层次的意义,电影的受众需要根据自己的心态,将这个观看电影的过程视为一种被动的过程,而这种。对于信息状态的背痛,被动的过程,对于受众对于电影的象征语言的领悟及理解是有一定妨碍的,虽然通过一些光电信息将受众带入了较为愉快和轻松的体验过程。但是,仅仅对电影的观看是对信息的欣赏,对于电影中所蕴含的社会功能及艺术价值就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因此电影还要记录很多真实性的情境,还要通过象征语言表达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电影作品中对象征语言的追求是一种基本要求,只有通过电影中象征语言的运用,才能够突破电影的发展,制造一些能够让受众透过表面理解到电影中所包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

综上,在电影中使用象征性语言,可以让受众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心灵的层次,在审美的角度中感受影片的美学价值,影片中使用象征语言,可以让受众在心灵的感觉中感受到影片的美好,从而喜欢这部影片,并且推广这部影片。而电影中使用象征语言,也是突破电影拍摄发展的,可以让电影呈现更高的境界,表达更高的层次。因此,在电影中使用象征语言,可以更好地把整个影片的艺术层次提升到另外一个高度,可以更好地诠释整个影片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重访后现代主义——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访谈录[J]. 尼克·鲍姆巴赫,戴蒙·扬,珍妮弗·余,陈后亮. 国外理论动态. 2017(02).

[2]网络小说改编剧价值呈现与效果反思[J]. 王雪梅,电影文学,2015年3月.

[3]“互联网+”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研究——以《把乐带回家》为例[J]. 张琦,刘永宁. 戏剧之家. 2018(10).

[4]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国产动画电影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展望[J]. 张鑫. 美与时代(上). 2019(12).

[5]浅谈电影媒介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和传承——评《世界电影史(第二版)》[J]. 肖鑫. 中国教育学刊. 2019(10).

作者:樊潇雨 谢磊

第二篇:论英语电影音乐赏析

摘 要: 音乐在英语电影中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音乐能深入揭示和解释电影中的文化内涵、事件背景、人物特征等关键要素。另一方面,相关音乐要素还能与欣赏者产生心理上的联觉反应。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电影音乐发展历程和特征、电影音乐的分类和作用、电影音乐要素的赏析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促进欣赏者正确地通过音乐进行跨文化的欣赏、学习、思考。

关键词: 英语电影 音乐 联觉

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空前繁荣,全球多元文化的的融合、碰撞异常激烈。如何在英语电影作品中正确理解音乐的作用是深度感受多元文化的重要因素。电影音乐的作用包含了诸多方面,普遍认为有以下几点:(1)概括内容,深化主题;(2)描绘景物,交代环境;(3)渲染气氛,烘托情绪;(4)刻画形象,突出主体;(5)抒发情感,挖掘内心世界;(6)激发联系,引发时空转变;(7)参与剧情,推动剧作作用;(8)有助于形成画面节奏,有利于画面连接,提示画面段落。在电影赏析中,明晰电影音乐的作用和理解音乐诸多要素在电影作品中的创新运用是全面理解电影作品内容和深刻文化内涵的重要基点。此外,还需了解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一、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性

1.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

自1895年12月28日由法国巴黎路易·卢米埃尔和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兄弟用他们自己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公开营业放映了自己摄制的《火车进站》等影片开始,电影在全世界真正诞生。同时,也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直至1927年,由于光电管的发明,声波能够转换成电磁波记录在胶片上,美国华纳公司摄制公映的影片《爵士歌王》,加入了主要以歌唱和音乐伴奏为主的有声内容,标志有声电影时代的正式来临。中国的第一部有声影片,是1931年由明星影片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摄制的采用腊盘配音方式的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音乐得到了迅猛发展。20年代末期,音乐的地位已经从画面的陪衬发展到了被当做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电影音乐是由作曲家佛里德里克·霍兰德尔为德国影片作曲的《蓝色天使》和卡罗尔·拉塔乌斯作曲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此后,随着大批配乐大师的崛起和越来越多的著名音乐家加入到电影音乐创作,一方面,电影音乐的形式、内容更加多样化。另一方面,电影音乐理论和实践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电影音乐:对历史、美学、技巧的特征和发展可能性的总结》、《为电影作曲》、《电影音乐技巧》、《电影音乐美学》等。

2.电影音乐的特性

基于时间的、运动的艺术属性决定了由视觉画面和听觉声音两大部分构成的电影音乐的特性。研究学者普遍认为,电影音乐包含以下特征:具有“确定性”的内容、具有“灵活性”的结构、具有“多元性”创作。

内容的“确定性”是指音乐与画面内容的关联性。由于音乐与电影画面中展现的事物、人物与戏剧情节密切相关,所以人们往往根据画面形象内容和电影剧的剧情来感受音乐,而作曲家进行电影音乐创作时不能像创作纯音乐那样可以自由选择题材、内容进行自由的发挥,而必须根据电影的表现内容,影片的题材、内容、主题风格进行创作。

结构的“灵活性”是指音乐作品与电影艺术结合以后在电影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质。显然地,一部纯音乐作品大都可以归属某一创作流派。其创作特征必须遵循一定流派的结构,且必须具有完整性。而电影音乐并非纯音乐作品,它必须兼顾画面结构和剧情的表达,因此,电影音乐的表达经常显示出被分割的乐句、乐思、主题,正如大多数人的观点:电影音乐经常是“去头”“削尾”的,其结构形式灵活多样。

创作的“多元性”是指在电影音乐作品中,通过各种手段对音乐诸多要素的创新使用,比如:火车车轮滚动的声音、声调怪异的女生等,这些音乐要素包含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表现出了创作手法和风格上的“多元化”。

二、电影音乐的分类和作用

1.电影音乐的分类

普遍认为,电影音乐的分类应依据电影性质的不同类别。因此,大多数学者认同电影音乐应根据电影的四大类型(美术片、新闻纪录片、科学教育片、故事片)分为:美术片音乐、新闻片音乐、科学教育片音乐和故事片音乐。

以上几类电影音乐既有共性,又有差异。一方面,音乐在其影片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都起到强调画面动作、解释画面内容的作用,与画面紧密关联。并且,在形象性、概括性、色彩性、幻想性等要素上都有显著的相同点。另一方面,又因为电影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在其音乐的选择和运用上存在的差异。美术片往往在制作上先创作好音乐,然后根据音乐的长度和速度进行动画的设计和绘制;新闻纪录片音乐一般由作曲家专门创作或根据影片需求进行编选;科教片音乐侧重强调音乐的叙述性、描绘性;故事片音乐具有强烈的音乐综合性艺术功能特征。

2.电影音乐的作用

电影音乐的功能性作用受制于电影自身的性质差异。因此,其作用既可以表现出单一的功能,又可以是多种功能的结合。也就是说,在不同的电影作品或同一部电影作品中,音乐有可能只发挥一种作用,也有可能发挥多种作用,并且还会产生创新的意义。

一般认为,其作用大致可以分为八个方面。第一,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与电影的主题深度关联。表现在与电影的风格,主角的身份、气质、性格等具体方面的概括与深化,以贝多芬《命运》音乐主题在电影中的运用为代表之一。第二,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与电影环境、景物的深度关联。其主要表现为运用相应的音乐内容形象地渲染、强调画面效果,例如对画面中的格斗、狂奔的骏马、雷鸣闪电、狂风暴雨等运动特征的音乐模拟。美国大型动画片《狮子王》是其代表作之一。第三,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对电影内容的情绪、气氛进行烘托与渲染。例如美国心理惊险片《沉默的羔羊》,是反映美国社会犯罪问题的代表作之一。导演通过运用戏剧悬念,以此营造恐怖气氛,给观众强烈的心理刺激,其主题音乐以此为依据渲染气氛。第四,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对电影形象进行刻画,并突出主体。这一作用主要表现为侧重于对人物表情、精神、气质、职业特征等形象的刻画,同时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美国经典影片《巴顿将军》中一开始对巴顿将军的人物揭示。作曲家戈德斯密斯为此人物设计了三段主题音乐:首先,以小号的嘹亮刻画灵魂再生;其次,用管风琴与宗教相联系;最后,用长笛演奏的军队进行曲突出军人主体。第五,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对电影情感的抒发,以及对人物形象内心世界的挖掘。概括来讲,主要是在人的情感之喜、怒、哀、乐方面的关联。第六,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激发观众的联想,引发时间、空间的转变。第七,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对剧情、剧作起到参与、推动的作用。例如,传记电影《莫扎特的故事》、《格林卡》、《音乐之声》、《贝伦夫人》、《红磨坊》等。第八,通过特定的音乐内容,对画面节奏的形成、连接、画面段落的提示起到促进作用。

三、电影音乐要素的赏析

1.电影音乐的形式美

构成电影音乐形式美的基础要素包含了音乐的音高、音强、音色及音长四个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电影音乐的形式美具体的体现在旋律、音色、节奏、调式调性上。

在旋律方面,主要依据旋律的不同进行方式来展现形式美。比如:第一种:平行式(同向平行进行),以肖邦降D大调前奏曲《雨滴》中在中声区以单一的节奏和单一的音高进行为例。第二种:级进式(二度音程间的上下进行)。第三种:跳进式(二度音程以上的进行),其包含分解和弦跳进型(如《蓝色多瑙河》中,主要围绕135原位和弦的跳进)和突跳型(如《孤独的牧羊人》中音程在八度、七度和九度之间的跳跃)。第四种:环绕式(以某一个音为中心的运动方式),如《泰坦尼克号》的主题。第五种:模进式(音型的模仿重复)。

在音色方面,主要体现在人声和器乐类型上。人声一般分为女高音(包括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包括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童声。此外,乐器的分类包含了中国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两大类(见下表):

在节奏方面,主要通过不同的节奏型体现各种电影音乐风格。如:美国乡村音乐节奏型、现代爵士音乐节奏型、古典宫廷小步舞曲节奏型、非洲原始部落音乐节奏型、古典圆舞曲节奏型等。在调式方面,大调式体现出明亮的音乐风格,多用于表现宽广、热情、雄伟、舒展的情绪;小调式则相反,色彩较暗淡、柔和,多用于体现抒情、忧伤的情绪。

2.电影音乐的内容美

构成电影音乐内容美的基础要素是人们的感觉器官与音乐相关要素的相互关联作用,也就是心理学家称作的“联觉”心理现象。在此基础上,电影音乐的内容美具体的体现在与音高体验的联觉对应关系;与音强体验的联觉对应关系;与速度、节奏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与发音时间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与紧张度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与印象新异性体验的联觉对应关系。以上几方面已经有详细的研究总结,如音乐美学研究专家张前老师在其专著《音乐美学教程》中将其归纳如下表所示:

①与音高体验的联觉对应关系

②与音强体验的联觉对应关系

③与速度、节奏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

④与发音时间相关的联觉对应关系

综上所述,英语电影赏析涉及了诸多方面,既包含了电影知识,又包含了音乐知识,此外,还涉及了诸多心理学方面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其跨文化的电影内容常常是影响和评价欣赏者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电影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性、电影音乐的分类和作用、电影音乐形式美和内容美的具体内涵。

参考文献:

[1]陈斌,程晋.影视音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张法.跨文化的学与思[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项目级别: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项目名称:英语电影资源在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项目编号:2012C159

所属学科:电影其他学科

学科代码:7603599

作者:季毅

第三篇:高校公选课“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教学探析

摘 要: 因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与影视欣赏相关的公共选修课。但因各种原因,该课程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教学理念,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大探讨的空间。本文探讨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改进教学模式,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校公选课 西方电影文化赏析 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

“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是一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目前已开课两年,选课学生来自全校各学院的不同专业,自开课以来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好评。这与这门课程的性质密不可分,同时笔者投入大量精力与热情,对教学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一、开设“西方电影文化赏析”公选课的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影视课程开始陆续进入我国高校课堂。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在众多高校进行试点,并很快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也取得一些成效。影视艺术被称为是继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诗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集前六种艺术之大成,同时影视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文学、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理应成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现代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化,价值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更需要发挥影视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欣赏西方不同国家电影的同时掌握电影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了解影视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不同文化现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高校影视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影视课程,目前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目前已有的关于影视课程的教材五花八门,并且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电影理论讲解、影片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上,或侧重对影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忽略从影片中提炼出一些文化主题进行探讨。其次,所列举影片大多是经典电影,但很多比较老旧,容易与时代脱节,无法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

2.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不高。信息网络发达,大学生的影视观赏经验十分丰富。据课堂上的统计,每位学生每年的观影次数基本能达到十部以上,但大学生的影视审美有很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喜欢的影片类型主要为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动作片、科幻片及动画片等,只是带着娱乐和休闲的目的观影,而对影片的深层内涵并不太关注。是否满足其感官愉悦,是否具有猎奇性及明星化,通常成为他们选择影片的标准。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往往被忽略,学生对作品的讨论也局限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表层现象。

3.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首先,学生更喜欢影视观摩而非理论讲解,听课消极,用理论讲解影视案例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很容易接触最新电影,而影视教材上所介绍的电影理论与流派,经典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过于陈旧,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欣赏品味与教材偏离。教材或老师偏好选择一些经典片或具有教化作用的影片;而学生偏爱娱乐性更强,最新潮的电影,忽略影片的精神内涵。再次,课时不足。目前本校开设的“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每周为两课时,一学期共32课时,影片观摩,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得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有时会影响观摩的连续性,观赏的影片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一般影视赏析课程的考核形式为期末论文,而论文内容多为影评。很少有学生会为论文而认真欣赏影评,所以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多数学生会从网络上搜集影评,进行复制粘贴写成一篇论文。更有甚者抄袭学生论文,造成许多雷同的论文,这使得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针对以上所提的关于这门公选课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避免,试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践,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趣味性与思想性兼顾

公选课的开设对象为大学生,因而这门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和是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得当。西方电影所涉及的国家范围较广,题材多样,文化多元,在影片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好莱坞电影的流行与影响,西方电影业以美国为核心。因此在影片选择上将以欧美电影为主。但笔者认为,“西方电影文化赏析”这门公选课的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电影作品对西方或是除中国之外的异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除了欧美国家的影片之外,还选择一些东方影视作品,如印度、伊朗等国家的电影,以加深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的了解。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思想开放独立。针对他们个性的特点,在影片的选择上要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蕴含在绚丽的影视画面中的西方文化,具有巨大能量,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对选课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更偏爱好莱坞大片,因其拍摄角度和炫酷的特技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满足观众的感官愉悦需求。个人英雄主义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笔者注意选择一些既能满足学生娱乐需求,又和他们的生活比较接近,同时能够了解西方不同文化的影片。笔者首先会选择一些校园系列影片,如美国影片《律政俏佳人1》。影片中既有轻松欢乐的爱情故事和诙谐的语言,搞笑的对话和场景,又有主人公奋发向上、成就自我的励志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方的教育体制有一定了解,如在美国如何申请大学,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国和美国大学教育的区别,等等。在影片分析过程中,笔者会制作一些视频片段节选,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分析,比单一地讲解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内容要凸显出其趣味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在领略影片的魅力同时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影视赏欣课程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和感官刺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影片欣赏过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笔者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題,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尤其注意其思想性。关于多元文化及种族歧视这一主题,笔者选择了美国影片《撞车》。通过一起撞车事件,讲述了与这件事有关或无关的人们在几十个小时里的生活。当看到影片中的人物们通过接触沟通,化解了原有的因种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学生很有感慨。联想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有些差异和冲突完全是可以通过沟通缓和或化解的。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当中,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应该有所了解。因此,笔者选择了印度电影《我的名字是可汗》及伊朗电影《一次别离》。通过这种类型的影片赏析,学生可以对印度及伊朗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影片中涉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相比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讲解,生动鲜活和轻松的影视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宗教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对于司法知识和司法公正,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知识。从这一角度考虑,笔者选择类似题材的影片,如美国影片《十二怒汉》,影片主题严肃,结构紧凑。虽然故事场景局限,但丝毫不影响影片魅力。学生都被影片中演员们激烈的辩论吸引,了解美国评审团制度的运行,并感叹真正的司法公正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在“西方电影文化赏析”这门公选课的讲授时,趣味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用趣味性吸引学生,但思想性要贯穿始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影视作品带来的感官享受,同时能通过影片汲取不同国度的文化和知识,思考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从而使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上好这门公选课,教师除了要有教学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这样才能达到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1.设计和编写实用的讲稿。市面上已出版的关于影视赏析的教材内容不同。有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这门公选课的需求;有的内容老旧,无法引起“90后”大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缺乏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编写优质讲稿。当然撰写这门公选课的讲稿,备课的工作量相当大。首先,自己要有充分的影视作品阅览量。但西方影片如浩瀚大海,要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的影片。如前面所提,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选择影片,尤其是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当代热门话题或世界形势有密切关联的影片。其次,要搜集影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的相关资料,结合影片中的相关片段,制作成文字幻灯片,将最新信息带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这门公选课以口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适当地使用结合文字、图片和视频的课件,可以使这门课更生动活泼。因授课时间有限,要严格把握节选视频的长度和相关性。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方法的调整既要考虑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这门公选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传统的影视赏析课程较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影视理论讲解和影片观摩构成主要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影片,从而深刻理解影片中所负载的文化、历史、社会及人生内涵。除了这些教学方法外,还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对比教学法,可以对不同国度的影片及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一部影片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对比。如校园题材的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就主人公申请哈佛商学院的事例分析,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差异。也可以对一部影片中的诸多微观要素进行比较,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老师判断和观点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与影片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赏”片,最终“析”片。通过老师设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赏影片,再到学生讨论和老师解析这一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拥有更高的理论高度和更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前提下欣賞一部影片。

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由于课时不足,因此为保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影片中的文化知识,可让学生课前搜集影片相关资料或自行观赏。课堂安排可以由老师给出讨论题目,小组讨论,视频片段欣赏,老师讲解构成。作为公选课,期末考核方式以课程论文为主。以往的考核多以影评作为课程论文,但容易产生学生从网络抄袭的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笔者从与观赏影片相关的文化视角拟定一些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从影片中获取相关文化知识。实践证明,相比以前简单的影评论文,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从一定的文化视野欣赏西方影视作品。

五、结语

优秀的影片是可以寓教于乐,依靠形象的力量向观众展示人类情感,社会状况和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相信这门公选课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吴晓真.英美影视与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贺晓宏.“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

[3]杨莉芳.“把公共课上成专业课—艺术职业教育中《影视评论》课教学之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7.

[4]张伟华.“英美影视赏析课与大学英语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89.

作者: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