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是我国美育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实践教学是美育育人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囊括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美育资源,因此我们针对“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美育的思考”进行研究,可以弥补当前我国高校美育研究的不足。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的意义分析

摘要:高等教育在于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而美育教育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在国民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它对于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智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和审美心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就通过对大学生舞蹈美育的功能、途径、方法等来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

德国诗人席勒早在两百多年前就提出:美必须表现出它是人的一个不必要条件。杰出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倡议。在现实意义中,美育就是审美教育,是美学和教育学综合教育的结果,它是塑造理想人格和优美心灵的重要载体,使人类不断得到完善和美化。在提高全民素质的社会大形势下,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舞蹈与美育的关系概述

作为美育的一种重要途径,舞蹈在精神文明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舞蹈是美的象征,舞蹈能够使人感受美,也能使人创造美。

人们对舞蹈美的感受首先是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器官感知的。舞蹈的美还要依赖于想象力的丰富。因为有了视听动觉的作用,舞蹈才会在人们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表象,使人们获得感性认识。当我们看《奔腾》时就会想象草原上万马奔腾的景象,所以,舞蹈的美是因为想象才变得更加丰富。“感人心者莫失乎情”,一支舞蹈只有具备艺术感染力才能够激起人的情感,引起人的美感。

舞蹈的美育就是抓住了情感,是满足人情感需求的最好方式。作为审美主体的修养,审美而不仅仅依靠概念的形式,而是直接表现出对审美对象的好、坏倾向,并能够通过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达到左右情感的效果,使人变得更加理性。笔者怀着饱满的热情去感受舞蹈的美,通过自身去理解、感受、想象等积极心理活动和分析,实现对舞蹈作品的真正理解。

二、大学生舞蹈美育的作用

1.舞蹈美育与智力的关系。近年来,一些艺术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对于艺术家和在艺术这个特殊的行业来说,形象思维、动作思维、想象力和直觉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割裂脑的研究发现,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想象、空间关系、欣赏、情绪(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等形象思维、情感活动和想象;而属于左脑管辖的是书写、阅读、数学运算、言语、逻辑推理等逻辑思维活动。左脑是智力的中枢,右脑是创造力的核心。与此同时,右脑也是艺术的中枢,因此进行艺术创作和开展艺术教育都有助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我国的应试教育过度地开发左脑,而忽略右脑的培育,其结果就是人们过度地偏执与个人的成败得失,缺少创新,缺乏整体意识。美育的培养,能够使人获得平和、宽阔的胸襟和广阔的眼界。爱因斯坦就是先用右脑,后用左脑。我国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同时开发人的左右脑,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应该只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应该接触艺术、舞蹈等活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开展舞蹈美育,就能够激发右脑的潜能,活跃大脑的智力基因。

2.舞蹈美育的智育功能。开发了右脑功能就能够大大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右脑功能的开发少不了艺术教育或美育,这些是张秀华的《开发右脑,智力倍增》一书中提到的。智力的基础是活动和动作,而开发智力和创造力是智育的内容和目的,因此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可以从舞蹈方面入手。我们可以认为,舞蹈动作和活动来是可以提高智力和创造力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欲望,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创新和创造,然而创新包括知识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我们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达到不可预期的效果。素质教育就是强调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要把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融合起来,做一个有修养的文明人,认真开发右脑提高创新能力。

3.舞蹈美育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尔曼的一次智力测验方法是非智力因素来源。1528名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被托尔曼选拔,且进行了长达50多年的追踪研究。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这些儿童都进入老年后,托尔曼发现: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到中年或是老年以后,大多数人是有所成就的,其中有成就的人数比社会上人选的同龄人占的比例要多得多。这足以说明,成功的必要条件是缺少不了智力的。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也有20%的人的成就没有超过一般人,同时说明,智力又不是人生成功的决定因素和充分条件。同样拥有高智商,但也有没有成就的,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在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同。成功的一组人普遍拥有谨慎的性格、不屈不挠的意志和精神,而这些就构成了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戴维斯指出:具有创造力的人,自信心强,独立性强,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风险,有理想抱负,不倾听他人的意见,对于复杂奇怪的事物会感受到一种魅力,而且,富有创造性的人一般都具有艺术上审美观和幽默感……。所有这些与智力无关的因素就是我们所说的非智力因素。

4.舞蹈美育与身心健康。从人类文明发端的远古时代,舞蹈就一直在人类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原始文化生活中,身、心、神是合一的;工作、娱乐和艺术是同道的,舞蹈在当时可以说就是生命。舞蹈被用于庆典、恋爱、教育、人际沟通、医疗实践、精神与宗教仪式,以及人生发展过程的各个阶段: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舞蹈从古代起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如李璞珉在《心理学与艺术》一书中说道,舞蹈能够唤起人心中的美感,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对于舞蹈者来说,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身体出现的非平衡现象,在舞蹈过程中的动作会与自然的地心吸引力之间产生一定的波动,从而刺激着舞者的感官,并有大脑反映出各种符号,落实在舞者身上就是优美而又神奇的舞姿,让这些动作给人以美的意识。

舞蹈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行为,它要求舞者要对此项行为艺术进行深加工,通过自己的切实体验和艺术再创作,用身体将其表达出来。舞蹈要的创作性要求舞者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见,舞蹈美育不仅能够提高舞者的心理素质和能力,还能够提高舞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舞蹈有多人舞、双人舞、单人舞等多种形式。在跳舞蹈的过程中,舞者通过视觉、触觉可以与对方进行交流,双方都能感受到和谐的愉悦,同时能够增进感情。舞蹈使得人们在和谐的关系中减少拘束,同时也能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熏陶,促进人际交往,提高人的社会适应力。最后,舞蹈还能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不仅使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还能促进“体”的发展。因此,舞蹈美育能够真正使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舞蹈美育是对舞者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舞蹈美育的内容,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舞者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还能让他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本文通过大学生舞蹈美育的研究来探讨中国美育教育的发展,笔者希望可以通过舞蹈这种美育形式,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美育教育,为大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冯至,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托马斯·门罗.向科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3]傅玉兰.表情动作的心理诊断及舞蹈心理医疗[J].北京舞蹈学院大学学报,1994,(1).

作者简介:郭薇(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体育基础课田径专项。

作者:郭薇

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论文 篇2:

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美育的思考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是我国美育课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实践教学是美育育人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囊括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美育资源,因此我们针对“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美育的思考”进行研究,可以弥补当前我国高校美育研究的不足。

關键词:民族民间舞蹈;美育;云南地方高校

民族民间舞蹈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文化艺术精髓,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民族民间舞蹈已经成为地方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云南是多民族的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也是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

一、民族民间舞蹈与美育的关系

1.一种审美体现。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生活习惯、行为以及思想感情变化的直观体现。民族民间舞蹈反映了一个民族生产、劳动、爱情、生活等方面具体的形态和特征,同时民族民间舞蹈也是一个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等文化层面的主要体现。民族民间舞蹈本身就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它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引发人们的思考,反映出了人们共同的生活目标和精神向往。

2.美育使民族民间舞蹈的美无处不在。在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论教学中,学生会通过教师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来了解一种民族民间舞蹈所囊括的民族风情和人文历史,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理论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无限的想象,发自内心地感受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亲自随着民族民间舞蹈动作去感受舞蹈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和劳动者的智慧,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一种人性与精神的延伸。

3.文明建设需要民族民间舞蹈美育功能最大化。随着教学目标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也越来越被各大高校所重视。各种各样的文艺类项目被高校积极地引进校园,其中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广受高校师生的青睐。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不仅丰富了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艺术气息,还为学校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政治取向等的认知,进而充分发挥出美育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巨大能量。

二、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的重要性

1.情感和人格的塑造。首先云南地方高校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在内涵丰富、优美高雅的舞蹈氛围中充分认识到生活到处充满了纯真和美好。其次,富有云南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其优美的舞蹈动作、动感十足的民族乐曲还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彻底的宣泄,让他们达到身心的彻底放松,进而以最积极、健康的状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去。另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2.形体和气质的塑造。为了使民族民间舞蹈以最美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广大民族民间舞蹈教师在保留民族民间舞蹈传统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又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了改编和美化,因此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可以达到手、眼、脚身体各个部位的全方位锻炼,从而形成优美的身体曲线和良好的形态气质。例如云南的民族民间舞蹈孔雀舞,通过昂首、挺胸、立腰等舞蹈动作可以培养出女性婀娜优美的体态曲线。因此,云南地方高校的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各种“美”的标准来训练和培养同学的身体形态和形象气质的,长期练习即可达到形体、气质的全方位塑造。

三、优化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的策略

1.建设艺术气息浓厚的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场地。要想有效提升云南地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的质量,首先就要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美育场地的建设。民族民间舞蹈美育场地可以在学校原有的舞蹈训练场上进行艺术装修和改造,然后打造成一个具有多种艺术风格和艺术形态的民族民间舞蹈训练场地。例如,可将一些具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的油画、手工艺品以及一些与民族舞蹈有关的原生态物品装饰到民族民间舞蹈美育场地内,使学生一进入美育场地首先就被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所吸引,进而自觉地融入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中去,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不同区域内文化和经济的传播与发展。

2.开展以审美实践为主的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云南地方高校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情景化教学和原景化教学法。即通过设计一些参与式和社会实践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民族民间舞蹈,进而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审美情趣。社会实践式教学法是指,学生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学习之前先和教师一起去参观和学习当地的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以此增强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这样才有可能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中去。除了定期学习专业教师的舞蹈课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当地的民族民间舞蹈艺人到学校为学生们进行传授和讲解,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习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刻内涵,也让学生们领略到最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舞蹈的魅力。比如在进行“棕扇舞”的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观看最正宗的棕扇舞,然后寻找到当地棕扇舞的民间艺人、传承人,听他们讲解棕扇舞的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这样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深刻地感悟到棕扇舞的精神文化内涵。

3.采取多样化的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形式。云南地方高校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情景教学、原景教学、讲授法、实践法、参与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民间的民族文化和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民间的艺人和传承人也非常之多,再加上云南秀丽、瑰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都为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民间挖掘云南本土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然后根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具有浓郁本土文化气息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这样既可以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教学内容中去,又可以将校外的社会美育资源、自然美育资源以及传统美育资源进行联合开发与传承,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进程。

4.加强高校审美文化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保障。同时还可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专业技能过硬,思想品德高尚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堅实的基础。云南地方高校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美育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学校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让学生们观看和学习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以及民族民间舞蹈艺人的学习事迹,从而提高学生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认知深度。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校园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而将美育教学目标贯穿始终。

四、总结

美育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审美形式,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同时对于人们情感、人格、形体气质的塑造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采取民族民间舞蹈为美育手段是希望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发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33-34.

[2]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101-102.

[3]程琳杰.高校美育实施的现状与出路[J].中国成人教育,2016,(08).

[4]丁梅.高等院校加强美育教育的思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61-63.

Reflections on Aesthetic Education of Folk Dance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Yunnan

YANG Yan-xia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China)

Key words:national folk dance;aesthetic education;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Yunnan

作者:杨燕霞

大学生舞蹈美育教育论文 篇3: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高职舞蹈教学观

【摘要】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的深化有着直接关联。舞蹈美育教育要有质量,应该围绕核心素养而展开。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结合高职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新时期以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舞蹈教学观。旨在强调“以美育人,以美施教”,采用多元化、信息化创新教学手段和多学科交叉学习,使舞蹈美育教育成为培养高职学生审美情趣、创新能力、文化底蕴和健康人格为最终目的的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舞蹈;舞蹈教学

20世纪90年代素质教育在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要求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本义就蕴含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如果就某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所有素养、要点和关键相加来表现,所有学科课程的定位及培养的目标都要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高度来实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目标已聚焦在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方面。尤其是从2014年初起,我国教育改革的热议焦点,就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回响在教育的上空,也回荡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心里。

舞蹈美育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舞蹈美育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舞蹈艺术素养,促进“身心合一”和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健身与健心的目的。因此,舞蹈素质教育的改革可以使舞蹈教育成为真正作用于学生心灵美的教育。

一、高职舞蹈课教学现状

(一)侧重传授技术

高职舞蹈的课堂大多侧重于教授舞蹈的专业技术和技巧,授课内容往往教授某一舞蹈种类或者某一舞蹈成品,而这些舞蹈成品是经过专业的设计和动作编排的。我们高职学院的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8~21岁之间,通过参考高考入学。在进入大学前她们多数没有经历过舞蹈基础教育,对舞蹈知识的认知非常有限。已步入成年阶段的学生们骨骼发育已经基本定型,较多、较高的舞蹈技术对于高职院校的普通学生而言较难接受和消化。舞蹈美育并不是简单的让他们完成下腰、踢腿、跳跃等动作,而是要带给学生们对舞蹈美的领悟。

(二)传统教学模式

高职舞蹈教师多毕业于专业舞蹈院校,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由于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她们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师示范跳、学生模仿学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单一、气氛不活跃。教师的言传身教,虽展示了正确的舞蹈动作,但不能完美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美的内心。教学过程中缺少了多元化尤其是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学生的自主参与较少,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难以主动发现美和感受美。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有效培养,

(三)单一学科体系

高职舞蹈美育课程的类型,一种是属于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的全校性舞蹈选修课程,另一種是属于院团委的艺术团舞蹈教学课,所以课程主要还是讲授单一学科范围内知识,无法做到全面地实施舞蹈美育教育。

以上三点体现了目前高职舞蹈美育课程的现状,而这些却是与高职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科育人的核心素养教育体系背道而驰的。

二、促进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舞蹈教学观

(一)高职舞蹈教育应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传授人文底蕴

当今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是强调学生广泛参与的普及性艺术教育。舞蹈艺术是一种追求美的艺术,赋予学生感性,使其热情饱满,而人文艺术是一种追求善的艺术,赋予学生悟性,使其道德高尚,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支柱。作为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师,应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注重舞蹈与其他人文学科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更丰富的艺术体验,更准确的艺术表达,更综合的艺术能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鉴赏思想。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舞蹈经典剧目的赏析,使学生重视提升人文艺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现代审美能力。

(二)高职舞蹈教育需要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多元创新

首先,在课前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观看舞蹈微课视频、搜集舞蹈相关资料等形式完成线上学习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和实践;其次,在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模式,在现场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舞蹈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相互沟通和转换,从而更加直观和清晰地掌握舞蹈理论课程内容;通过师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答疑,展开协作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在课后通过让学生观察课中录制的舞蹈动作与神态,发现问题和讨论互评,取长补短,不断认识新的自我。通过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生的鉴赏、展示、实践等环节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多手段、多层面、多团队的融合。

(三)高职舞蹈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健全人格

核心素养之核心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舞蹈素质教育的核心素养在于以人为本,聚焦学生本身。传统的舞蹈教育过于单一化、技能化,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认知教育,学生是被动式和依赖型的学习。舞蹈教育发展到现在,舞蹈美育教育的价值追求已不仅仅限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应该围绕核心素养展开。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综合考虑,充分展现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发挥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协调性和表现力的差异,导致舞蹈表演也具有差异性,但教师的言语评价不应有好坏之分,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舞蹈表演的过程,让学生感受舞蹈音乐的美和舞蹈表演的快乐与自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设计更能帮助学生产生角色认同。核心素养的理念可以引导教师实现教学目的转移,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素养的培养,从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确立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的核心理念,并使之成为教育信念,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教育的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内在的精神支柱。舞蹈学科教学旨在培养一个“全面的人”,倡导自主开放、多元体验、综合实践、创意表达的学科特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信、独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当今的舞蹈教育应该努力打破单一艺术学科的培养理念和注重单纯技艺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不要忽略了舞蹈肢体的韵味、情感和风格,也不要忽视对学生风格韵味的培养,应从符合大学生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需要出发,逐渐转化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自主创新等方面。

三、结语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舞蹈美育教育重在有效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使学生不仅仅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情趣与人文底蕴的人, 还要成为具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独立思想与健全人格的人。新时期高职舞蹈课程,要加大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文化底蕴与人文价值的挖掘力度,通过明确舞蹈教学的目标,选定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内容,科学地开展舞蹈教学活动,以美育人,以美施教,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不仅是时代所需,也是普通高校舞蹈课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晟,魏锐,周平艳,等.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

[2]尚敏.舞蹈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促进与实施[J].艺术评鉴,2016(6).

作者简介:李晓帆(198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作者:李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