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农业发展集团

2022-08-19

第一篇:连云港农业发展集团

连云港海通集团第一次党代会开幕词

中共连云港海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员会

第一次代表大会

开幕词

连云港海通集团 总经理 倪爱传

各位代表、同志们: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今天,中国共产党连云港海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此隆重开幕了。来自集团各条战线上的XX名代表,带着集团XX余名党员的殷切希望,肩负着加快发展、振兴海通的历史使命,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良策,推动集团开创新局面。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

各位代表、同志们,自“十二五”以来,集团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经济总体态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长足进步,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效,党的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进一步巩固了海通发展的良好局面,谱写了海通发展的新篇章。广大职工群众对集团的未来充满

希望和信心。成绩的取得,是集团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集团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的结果,是全体广大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以大会的名义,向所有关心、支持集团发展的各位党员,向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各级干部和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十二五”将是我们实现跨越发展、奋力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这次党代会要全面总结过去,认真谋划未来,特别要进一步明确“十二五”的战略重点和发展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集团经济发展全局,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奋力崛起、率先崛起”的总体要求,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建设更加文明和谐的海通新明天而努力奋斗。

各位代表、同志们,奋力崛起绘宏图,科学发展创伟业。中共连云港海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一次党代会是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非常关键的会议,是开创“十二五”新辉煌、推进海通集团奋力崛起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这次大会的召开,广大党员寄予厚望、广大职工群众寄予厚望。希望全体代表在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代表

职责,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努力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气氛热烈、朝气蓬勃的大会,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大会,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大会,以实际行动回报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殷切期望和重托。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第二篇:“一带一路”背景下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一带一路”背景下,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的身份给徐州和连云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对协同发展的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徐州、连云港两城协同发展的意义和主要障碍,并就如何推进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一带一路”;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

1.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协同是指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通过协调合作,促使系统整体功能提升,超过各要素功能之和的系统结构状态。协同既反映系统发展协调的合作过程,同时也反映了系统在协同过程中形成的结构状态优化结果。“切实加强务实合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建设“一带一路”,通过扩大开放、内引外联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务实之举,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

作为江苏省对接“一带一路”的主要节点城市,徐州处于 “一带一路”战略格局的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带动的一个重要链接区,也是淮海城市群战略格局中“两横一纵”的连接点。从江苏省内看,徐州是江苏省北部十分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业都会,是江苏辐射华北、东北、西北不可替代的传递点和中介区。不论是2000年提出的“三圈五轴”、2012年提出的“一带两轴三圈一级”还是2014年提出的“两横两纵”城镇布局体系规划,以徐州为核心的东陇海地区都被确认为是江苏省城镇布局的重要支撑区域。与周边地区相比,徐州历史悠久,民俗遗存丰厚,拥有两汉文化、军事重镇等特色历史文化。同时,淮海城市群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城镇化的核心,而徐州是淮海城市群中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徐州虽然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但工业仍以能源、重工业和原材料为主,污染负荷高,高新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的行业和产品比较欠缺,经济效益较差,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江苏省内其他地区。

连云港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有铁路干线直达的六大海港之一,北面与渤海湾和山东半岛相接,南面与长三角相连,是沿海经济带的缝合区。同时,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陇海铁路与沿海铁路的交汇点,同三高速和连霍高速这两条中国最长高速公路的唯一交汇点,这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连云港成为了陇海兰新经济带和亚欧大陆桥最为便捷的出海口,成为了连接太平洋两岸,以及中亚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门户,其战略地位在欧亚经贸交流与合作中十分重要。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连云港先后开通了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中哈物流基地, “五定班列” 的开通更进一步提升了连云港的区域势能和开放水平。从江苏省内看,江苏省委省政府多次表态,要从政策、规划、投资、人力、财力、教育等各方面强力扶持连云港发展,全力支持“一体两翼” 组合大港的建设。有周边其他地区相比,连云港历史久远,文化深厚,依山傍海,生态宜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其战略和区位优势完全没有充分发挥,在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始终处于相对较弱的范围,急需提高城市竞争力才能与其“一?б宦贰闭铰越换愕愕纳矸菹嗥ヅ洹?

因此,充分发挥徐州和连云港不同的区位优势,明确两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强两城之间的协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的主要障碍分析

徐州和连云港之间虽然物理距离不远,但由于交通仍比较原始,没有开通动车和高铁,两城之间联系仍相对封闭,区域发展仍各自为政,真正实现协同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如城市定位没有协同考虑、地区利益协调困难、产业空间格局缺乏统一规划、区域市场体系不统一等。

2.1 城市功能定位没有考虑两城的协同发展

正确的城市定位,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帮助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更好地发挥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作用。要对一个城市进行准确的定位,首先要合理地把握城市的独特内涵,了解其地域特色、文化特质、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寻找城市的差异化和竞争力所在。同时作为城市群中一员,其城市定位还要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问题。

徐州位居“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级区域经济板块的中心地理位置,既是国务院全国国土规划纲要中规划要重点发展的28个中心城市之一,同时又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端的第一个特大型中心城市和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连云港是我国主要的沿海港口和集装箱运输基地之一,是我国海洋开发的三大特殊区域之一。以港兴城,加快港口和桥头堡建设,应该是连云港发展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区位条件、文化特质还是产业构成,徐州与连云港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正是两城之间协同发展,功能互补、协调促进的有利条件。连云港是新亚欧大陆桥的桥头堡,徐州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第一座“灯标”,从两城目前的城市定位来看,不同规划纲要中虽都有过各种描述,但都缺乏对两城之间协同发展的考虑,没有充分打好路桥经济这张牌。

2.2 两城之间尚未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

由于徐州和连云港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禀赋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博弈行为可能导致地区利益的扭曲和分化,造成“公用地灾难”,同时也加剧了地方政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肆开采资源等行为,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等问题层出不穷。同时,在如何对接“一带一路”问题上,徐州和连云港仍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如何协同发展,促进两个地区区域一体化等重大问题上还缺乏有效沟通和深入研究,在城市功能定位、产业错位发展、重大项目布局等问题上还缺乏两城之间的通盘考虑,制约着徐州、连云港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同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统一的平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也是城市协同发展的基础。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必然处于无序化状态,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难以真正实现。在现有的财税体制下,地方利益刚性化,徐州和连云港两城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发展差距,加之法律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市场监管乏力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两城之间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2.3 两城之间没有形成产业空间格局的的合理规划

在现行的财税体制下,不同城市之间仍以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做为发展的主要目标,相邻城市之间应有的产业链分工不明确,合作关系不稳定。核心城市的主要产业与相邻城市之间同质竞争现象明显,实质性合作关系发展缓慢。产业结构的趋同会导致产业结构自我封闭、自成体系,严重阻碍区域分工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长期以来,徐州、连云港两市均各自为政,城市发展目标基本相似,在产业政策上求大求全,导致相互之间争项目、争资源、争投资,无序竞争的结果就是市场分割,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体系难以形成,城市整体实力难以提高。

3. 推进徐州、连云港协同发展的对策

3.1 要在区域协同战略中定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增强各自的城市竞争力,徐州、连云港在对各自进行定位的时候,都要站在区域发展的角度,要打好“新亚欧大陆桥”这张牌,紧紧围绕着“服务于大陆桥”这一指导思想,共同为新亚欧大陆桥提供服务,并在服务中确定城市地位,在服务中成长壮大,在服务中打造多功能、开放型、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形象。

作为中国段新亚欧大陆桥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徐州是大陆桥东段的第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城市发展和定位应紧紧围绕路桥经济,建设桥上徐州。只有“兴桥、靠桥、撑桥、服务于桥”,围绕大陆桥做文章,才能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辐射力,加快徐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只有牢牢把握“服务于桥”这一基本内涵,才能真正发挥徐州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这一区位优势,把徐州真正建设成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端重要的枢纽城市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连云港是沿海发展和沿东陇海线发展的支点和交点,是沿海中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江苏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先导区和核心区,其城市定位要紧密围绕港与海做文章。首先,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东桥头堡,连云港必须切实为桥服务,服务于桥,才能发挥其作为堡的功能,才能发挥其作为主要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如果说连云港的核心优势是其重要的战略区位的话,港口则是这一核心优势的载体,是连云港城市发展的龙头所在,为此,应紧密围绕以港兴城战略,加快港口建设,在提升主港的同时,积极拓展主港的南北两翼港群,尽快形成“一体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同时,要重点推进上海合作组织出海基地、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建设,把港口真正建成太平洋西岸集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化于一体的枢纽港,把连云港真正建设成连结中亚地区和太平洋沿岸的交通枢纽,成为真正的“新亚欧大陆桥最便捷的出海口”。同时,可充分利用连云港优美、独特的的山海资源,借鉴其他旅游城市发展经验,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打造世界最大的西游记主题乐园和海洋世界,做大做强旅游市场,把连云港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国际性海港城市和旅游城市。

3.2 建立两城协同的组织协调机制和协同平台,形成协同合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徐州、连云港的协同发展,建议设立徐州、连云港协同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江苏省省直机关有关职能部门、徐州、连云港两市的市长和部分民间协作组织的负责人组成,该委员会直接向省政府负责,履行统一领导徐州、连云港协同建设和统筹协调的职责,制定协同工作方案,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具体负责协同建设的法律、法规、目标设定、资源发展定位、产业规划等全局性问题。

同时要建立起市长联席会议、城市联盟等跨地区、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构和专项议事制度等协调机制,消除各种现实的障碍,打破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整合徐州和连云港两地的要素市场,建立、健全有助于产业要素在两城之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体系,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引导建立起各种专业技术协作组织,以协调解决两城协同过程中因产业技术整合而出现的各项法律、财务、经济、技术等问题。

联席会议、城市联盟等机构同时要组织协调协同城市的各社会组织和企业深化国际经贸合作,构建服务“一带一路”的智库平台,组织社科院和有关高校,开展“一带一路”方面的研究,并与“一带一路”的其他节点城市和沿线国家建立合作,举办高层论坛,开展专项研究,使徐州、连云港真正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融合区。

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建设等政策优势,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集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金融、于一体的自由贸易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条件成熟的时候,要力争建设“徐连共同市场”,提升徐州、连云港同城化层次。

3.3 重新构建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群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徐州、连云港两地政府之间应加强产业发展上的联合和协作,统一规划东陇海线区域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计划,构筑统一的产权、资本、劳动力市场,促使各生产要素在两地市场自由流动,优化资源的区域配置。徐州和连云港区域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但城际合作、产业分工的发展格局仍在探索过程中。

根据徐州和连云港现有的发展状况,促进产业群与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应该是大力推进网络体系建设,依托徐州地区交通、能源、重工业三方面的优势和已经初聚规模的能源,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基础,发挥物联网、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加大与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工程机械装备、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经贸合作。

连云港则要充分利用其开放优势、临海优势和港口优势,以陇海铁路和沿海港口为依托,分别打造沿东陇海、沿海两条产业发展轴,这样的产业分布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的后续发展。沿海?a业轴的发展应充分利用港口、物流、能源等优势,大力发展临海、临港型产业,打造以金属冶炼、重型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产业为重点的临港产业基地。东陇海产业轴的发展则应与徐州协同,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改造提升食品、冶金、精细化工三大传统产业,优先发展物流、旅游、商贸三大主导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为重点,打造东陇海沿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促进物流集聚区、重点专业市场、产业集聚区之间的融合发展。

4.结束语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的身份给徐州和连云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历史经验一再表明,单纯立足本地的发展思路无法充分发挥徐州和连云港两城的战略优势,也不能真正实现徐州和连云港经济的崛起。两城只有真正携起手来,把自己放在“一带一路”这个大背景下,建立以协同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发展战略,才能真正担负起节点城市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 年)[Z].2009.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09-2020)[Z].2009.

[3]刘赐贵.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若干思考.国际问题研究,2014(4):5.

[4]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国际贸易,2014(8):11.

[5]彭荣胜.区域协调与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商业研究,2007(10):60-64.

[6]刘英基.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问题及对策分析.经济纵横,2012(3):126-130.

[7]高明,朱俊成.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经济地理,2010,30(8):1272-1277.

[8]卢中华.我国地市区域经济协同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2):194-195.

作者简介:易爱军(1973―),女,湖南湘潭人,淮海工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核算方面的研究。

第三篇:连云港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周明

(连云港市畜牧兽医站江苏连云港222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牧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养羊业在我市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本文介绍了连云港市肉羊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市的养羊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肉羊;饲养模式;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2013年连云港市肉羊存栏量83万头,出栏157万头。全市有肉羊年出栏30-100头以上肉羊场、户1030多个,出栏总数102万头占全市总出栏量65%,出栏100头以上的羊场157个,出栏总数22.7万头,占全市总出栏量14.5%。与生猪、肉鸡、蛋鸡养殖相比,肉羊养殖具有价格稳定、销路稳定、动物疫病少、容易饲养等优势。近几年来,肉羊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肉羊生产的现状

1.1 本地饲养的肉羊的来源

由于我市还没有自繁自养或还能为其他羊场提供羔羊的规模场,肉羊养殖方式大多为:养殖户从徐州、山东、安徽、甘肃等地肉羊市场或大的养殖场购进小羊进行育肥。羊的品种大多是波杂羊、湖羊,也有一些羊场进黑山羊育肥。羊育肥以粗料和青贮料为主,配以少量豆粕和玉米,按照这种模式饲养羊胴体58%,去骨后肉比重为41%。养殖户养殖一头羊可赚到300-400元左右,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1.2 饲养模式

在过去,养羊主要是以放牧为主,很少在用精料补饲后者后期育肥,这样的养殖模式成本低,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草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同时,这种模式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目前,在有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多采用舍饲和放牧相结合或者舍饲的饲养模式,保护了饲草资源,经济效益也提高了。

1.3 经营生产模式

我市养羊业逐渐走上产业化和合作经营的道路,但是在发展中还不是很顺利。

目前我市肉羊产业还在起步阶段,有些公司的发展还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 如东海的汇农牧业有限公司自己饲养2000多只肉羊,注册了“新牧场”商标,还为十几家养殖户提供肉羊,有自己的检测、屠宰生产线,效益很好,发展受制于没有自己的繁育体系和屠宰证。

目前我市养羊合作社、产销协会大多是农民自发形成的,农户联结不是很紧密,合作社的牵头人只是涉入该行业时间长,资金、技术和销路占优。例如灌云田园牧歌养羊合作社,下有十几户社员,主要帮助社员选羊、供应饲料、提供技术服务和回收肉羊。由于整体服务链不完善,社员与牵头人还没有形成完全依赖,这些行为都是松散的市场行为,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如果增加提供种羊及人工授精和屠宰加工服务,延长合作社的产业链,将会带动整体产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2、存在问题

2.1 无肉羊扩繁场,基础母羊存栏量较小,所饲养肉羊以从外调调进为主;羊购入过程经验不足,注水羊、僵羊、病羊很普遍。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养羊户的积极性;肉羊的保险力度不大,我市农户每只羊购入600元左右,投保12.5元,20-30斤羊赔100多元,30-40斤羊才赔200多元,由于理赔太低,故投保比例也就很低。

2.2肉羊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龙头加工企业。肉羊养殖用地难,如过去的一年就有多个企业有意向投资肉羊养殖,但在用地问题上都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导致企业投资不顺。

2.3 养羊的技术低,草、畜不配套,很多的农户还是采取传统的养殖方式,有的有羊无草,有的有草无羊,导致养羊成本高,效益不高。

2.4 资金缺乏,肉羊养殖投资较大、周期较长,肉羊养殖重点乡镇的财力有限,不能给养殖户更多的资金支持。

3、发展的对策

3.1 坚持区域布局,扩大养殖规模。我市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饲养分散,制约着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我市各县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建设好基地,抓大户,走合作社经营的道路。在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合作社的基础上,要抓专业村,切实做好无公害肉羊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3.2 实行草畜配套,提高饲养水平。引导养羊专业户利用林间地或边角地,种植牧草,提高饲草产量。同时扩大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推广和应用青贮、晒制干草等牧草加工调制技术,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

3.3 建设良繁体系,提高肉羊品质。招商引资建设良种肉羊场,通过现代育种、繁殖技术迅速扩大肉羊良种数量。加快品种改良,完善和新建人工授精站,利用国外优良肉羊品种及精液与当地品种开展二元、三元杂交,形成适合市场需求和相对稳定的杂交组合,提高优质良种肉羊比重,大力提倡、推广自繁自养养殖模式。

3.4 抓好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服务。要紧紧围绕加快肉羊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检网络,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3.5 培植产业龙头,搞活流通销售。引进1-2大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和肉羊生产龙头,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壮大肉羊产业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减少养羊户的风险。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基层肉羊协会,从单纯的组织销售逐渐向产销结合转变,促进肉羊流通和合理分配产销利益,发挥协会对养殖业的作用。

3.6 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发展环境。一是要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各地财政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改造栏舍、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创新“五方联动”模式,由县财政、乡镇政府、担保公司、农信社和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共同参与,为农户发展肉羊规模养殖提供及时、简便的贷款服务。三是要加大肉羊的保险推广力度,根据养羊户实际制定合理的理赔率,增加新养羊户养殖信心,为其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斌.我国肉羊的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1(03)

作者简介:

周明(出生年月),男,江苏连云港人,高级畜牧师,主要研究方向是

收件地址:

第四篇:新形势下连云港市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大全]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我国开创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据此,分析了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连云港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连云港市自身的地域优势,结合当前互联网+的导向,对连云港市现代农业、物流业和跨境电商等相关产业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一带一路;互联网+;跨境电商;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3001802

连云港市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中西部地区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下,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对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的连云港市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从全球经济上来看,目前处于经济缓慢复苏同时又有发展分化的阶段,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所以,通过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这就要求连云港市能在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下,要发扬自身的优势,做出准确的判断,更要有主动积极的行动,将机遇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竞争力。

1 连云港市经济现状及挑战

作为大陆桥东桥头堡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决定了连云港市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理想的出海口,并也是日韩等国家进出中亚、欧洲的重要口岸。从全球区域经济发展上来看,连云港市处于连接亚太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新亚欧大陆桥产业带三圈一带的十字结点位置,在我国区域经济战略布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对外开放的时间比较早,地理优势明显,但是在此前连云港市在改革开放、大陆桥、长三角一体化、沿海开发、创新城市等一系列战略机遇中,连云港市依然没能成为一个国际型城市。分析其原因,第一,从连

云港市自身经济状况来看,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实力弱,港、产、城发展不协调,整体产业链总体上处于较低端的水平,加上缺乏制造业基础和腹地纵深,连云港市经济水平一直处于省内末游;第二,虽然连云港市江苏最重要的出海口,但是江苏省内从连云港市进出口货物比重较小,其中原因是连云港市连接省内交通运输上并不便利,要积极做好交通线路的对接,产业链合作,物流资源的深度整合,为未来承接淮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货物进出口做准备;第三,从连云港市自身港口物流业来看,面临许多竞争压力。国际上,由于中亚各国于俄罗斯无铁路对接问题,且近期卢布暴跌,因此中亚各国进出口货源被第一亚欧大陆桥大量分流。国内由于日照港港的同质化竞争,青岛港和上海港的马太效应,造成在连云港市争夺货源上存在一定的劣势。

2 打造优势产业,发展农产品相关产业链

连云港市是地处苏北平原,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先天优势。2014年4月,农业部国际合作司和省农委将支持连云港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交流,建立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示范区。该示范区将依托港城现有的现代农业基地和园区,重点建设农业科技交流、区域农业合作、农业合作金融服务和农产品国家贸易物流四大平台,打造外向型农业基地。

与此同时,连云港市农业产业链较为完善,拥有较为完善的食品加工基地、农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出口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园艺作物种苗繁育基地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六大基地。目前连云港市农业龙头企业已达179家,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四年居于全省前列,农业招商引资连续五年位于苏北之首。产业链的完善不仅可以服务本地,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并且能够辐射周边地区,依托港口优势从而提高连云港市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所以,在连云港市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下,应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走强农富民路。第一,结合连云港市物流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第二,搭建平台,打通农业产业链、物流业、出口等相关产业,消除行业壁垒,提高农产品出口的便利性。第三,资金向农业及相关配套服务业倾斜,完善整个农业产业链,增强核心竞争力。

3 加强连云港市物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连云港市已被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将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节点城市,是陆桥沿线地区和中西部最便捷的出海口。从目前来看,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强化了连云港市的东方桥头堡地位,使得连云港市在物流发展、过境运输方面拥有沿海其他港口难以比拟的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

在此基础上,为构建一带一路交汇核心区,提升连云港市物流及其相关服务业的水平,首先应大力发展已建成的中哈物流园区。该项目是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建设的首个实体平台,在对推动连云港市东西双向开放格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连云港市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探讨延伸物流产业链,扩大中哈两国合作的空间和范围。其次,应积极利用连云港市已设立的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优势。目前,连云港市与新亚欧大陆桥沿线重要城市在物流、产业等方面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西部地区在连云港市设立商务办事机构260多家,连云港港60%的货物进出口服务于中西部地区,这些合作基础极大的促进了资源的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助于发挥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与合作。再次,应积极发挥连云港市保税物流中心的作用,提高物流及相关服务业质量。连云港市保税物流中心是苏北首个保税物流中心,它对连云港市的物流服务业提供了前景。此外,连云港市还应积极申报自贸区,借鉴上海自贸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出台符合连云港市现状的政策措施,提高海关、商检、金融等进出口相关产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4 积极响应互联网+,发展具有连云港市特色的跨境电商

互联网+是李克强同志在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提出的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连云港市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积极进行产业创新、促进跨界电商惠及社会民生,从而推动本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

目前,连云港市跨境电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指导及扶植。第一,连云港市在跨境电商方面可以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要注重开发地区品牌,帮助研究市场的差异化,以差异化打开国际市场。比如,连云港市主要出口国家有日本、韩国等地,那么,在出口的主要产品上可以考虑发展跨境电商的可能。第二,政府还要关注目前连云港市跨境电商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关注企业需要什么、面临的困难有哪些。然后,在此基础上统筹企业服务机构清单,以减少本地企业在发展跨境电商时因决策失误带来的损失。第三,政府可以在跨境电商发展初期,扶持电商海运及仓储服务为商业模式的新兴物流企业,同时为企业的物流等方面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促进本地企业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政府还应促进国际合作,以政府名义组团到国外进行跨境电商洽谈,为企业发展跨境电商铺平道路,并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

5 总结

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及互联网+政策的推出,连云港应及时抓住这一机遇,整合优势产业和资源,将优势产业与互联网+结合,构建平台,并积极输入国内稀缺资源。将连云港打造成为依托大陆桥、服务中西部、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东方桥头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重要席位。

参考文献

[1]古龙高,古璇,赵巍.一带一路交汇点的理论阐释与路径探索基于连云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桥通道视角的研究[j].城市观察,2015,(1):4856.

[2]韩冰曦,张虹.把握一带一路契机探索山区治理新路连云港赣榆区厉庄镇山区治理与现代农业调研报告[j].人民论坛,2015,(7):6870.

[3]桂迎宝.连云港建设一带一路交汇枢纽的建议[j].港口经济,2015,(4):3334.

[4]李隽.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连云港城市定位新探[j].江苏商论,2015,(3):8285.

[5]孙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连云港机遇[j].金融世界,2014,(7):102103.

[6]滕雯.连云港:打造一带一路交汇核心区[j].时事报告,2015,(6):3233.

第五篇:关于加快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董汉清、徐晔宇副主席带队,组织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等单位对全市66家民营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召开了31家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两县两区(开发区)的民营企业、听取了市县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并对苏南、浙江等地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考察,现就调研考察情况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作一分析研究,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一、五大特点显现民营济发展新态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战略部署,坚持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富民方针与强市目标相同步,发展城市与振兴农村相统筹,项目招引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兼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宏观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矛盾和困难较多的新情况下,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新格局。

1.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新增注册企业、注册资本快速增长。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982户,同比增长22.4%;新增个体工商户1. 61万户,增长58.8%;平均每月新登记私营企业近2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超千户;累计全市私营企业9520户,个体工商户达5.6万户;个私经济新增注册资本25.3亿元,同比增长86.3%,累计注册资本达到96.7亿元。其中今年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22.37亿元。

2.发展质量显著提升。1—9月,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89.41万元,同比增长36.7%。截止9月底,累计全市注册资本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1472户,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139家;分别较上年末增加430户、54户。企业组织结构得到逐步改善,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超过5000户,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50%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利税3.17亿元,同比增长42.2%,均大大高于全市规模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随着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民营经

济发展的外向化和科技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获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9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占全市外贸经营企业总数的82.0%。截止9月底,全市民营企业出口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5.4%,增幅比全市高47.3个百分点。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家,在承担国家“863” 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9月,全市完成民间投资97.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1%,首次超过国有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4.6%提高到40.5%,提高了5.9个百分点。新浦区、海州区、东海县和连云区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50%以上,分别占本地区GDP的86.3%、61.9%、56.1%和50.6%。1—9月,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收3.39亿元,同比增长44.1%,高出全市税收增幅11.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上缴税金同比增长83.9%,在全市税收贡献份额逐步提高。至9月底,全市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18.13万人,比去年底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1.3%,比去年底提

高约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4.改制骨干民营企业带动作用充分显现。随着国退民进步伐的加快,恒瑞医药等一批实力强、影响大的国企相继改制,使得我市民营企业队伍从质和量上迅速壮大。在2003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排名中,恒瑞医药以年销售额10.50亿元居第268位,并进入全国制药民企前十强,在江苏省入选的112家民营企业中恒瑞医药居第63位。今年9月份,恒瑞医药和康缘药业同时进入全国百强药业,恒瑞医药列第49位,康缘药业列99位。在今年中国民企核心竞争力调研中,恒瑞医药、鹰游纺机、东方电力等9家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的规模民营企业, 2003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7.9%,增速最快的企业达85.0%;税后净利润平均增长35.4%,增速最高的企业增长达80.0%,纳税总额相当于全市其它私营个体企业纳税额总和。这些骨干民营企业在我市民营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来连投资民营企业成为重要增长点。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县区将招引民资民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完善配套措施,来连投资民营企业呈超常发展态势。截

止9月底,全市招引国内民营投资项目1242个,是上年全年的1.14倍,累计投资57.15亿元,是2003年全年的2.24倍。外来投资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迅速壮大了我市民营企业队伍,扩大了民营经济的总量,成为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批已经来连投资民营企业连年增资扩股,新进入来连投资企业规模趋于扩大,并向市县各类园区聚集,形成新的招商吸引力。目前,这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来连投资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特色的重要力量,对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的不断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抓好四个关键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新环境

1.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去年底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一系列及会议部署加快和优先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贯彻省学习浙江经验报告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把优先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全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委会议上,市委要求把全民创业作为主要发展举措,重新定位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在更高层

面上狠抓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重点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被摆上尤为重要的位置。10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后,全市上下联动,迅速掀起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投身全民创业热潮之中,全市上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民营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

2.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2004】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32条政策措施,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并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2004全市民营经济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首次纳入全市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督察考核力度。这些措施的出

台和实施,为全市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3.健全完善服务体系。200

4年相继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市职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干部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提供直通卡服务,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不断加强规划引导、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担保机构已达家,累计担保总金额近

95亿元。2004年新成立的连云港信元担保有限公司,为苏北最大的民营控股商业担保机构,在成立

2月时间内就为民企提供贷款担保

1500

余万元,发挥了其特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药品零售业商会等一批行业组织在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法律咨询服务和以商引商等方面服务。市组织、计划、工商、商会等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省“333”工程苏南企业家东陇海产业带投资考察、苏南企业家苏北行等投资考察活动,为让更多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了解连云港、投资连云港搭建了服务平台。

4.有效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市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并加以实施,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服务组,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并成立10个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三、四大“瓶颈”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我市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取得了较好业绩,但从调研考察中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值得密切关注的四大“瓶颈”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明显滞后。年初全民创业动员大会掀起了解放思想、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后的3个月内,全市平均每月新增私营企业282家。但从7月到9月,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却呈逐月减少趋势。新增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8月份比7月份分别减少了21%、22.5%,9月比又8月分别减少了11%和6.4%。这一走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这虽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直接关系,但与部分职能部门、服务部门在铁本事件后,思想上有顾虑,行动上有松懈,创新勇气的不足,主动热情服务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在全市上下全民创业热潮中,机关干部带头作用尚需进一步强化和彰显,尽管市里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实际情况中,机关干部特别是市级机关干部真正能离岗创业的为数还不多,多数人对离岗创业仍有诸多思想顾虑。各级政府部门对全民创业针对性的引导还不够,群众创业门路、办法还不多,创业勇气、激情还不高。

在操作层面上,具体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把握服务大企业与鼓励扶持小企业,引进外资和民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优势资源、传统产业,扶持外来投资企业和发展原生型民营企业等方面的关系上,还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因而表现出在工作力度、工作导向、工作责任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2.融资难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对全市66家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有51家被企业反映对发展资金有需求,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占被调查企业的77.3%,与全省抽样调查企业64.4%的高比例相比还高出12.9个百分点。今年初银企合作中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达成的152个贷款项目,实际落实率还不足60%;1—9月,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2.02亿元,比年初还减少1975万元。调查资料显示,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能力受到制约,产品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有少部分外来投资民营企业,由于对我市金融高风险区的情况不清或估计不足,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获取优惠政策,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在市场好的情况下,建成的生产线也只能开工一部分或断断续续的开工;许多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为解决企业贷款问题,常常带着企业老总奔

波于市、县各金融机构也难以解决,而原生型企业二次创业资金大多来源于自身原始积累和民间借贷,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长期以来,我市一直带着省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市国有银行放贷审批权限上收,县、区银行则根本没有审批权限。加之信贷规模偏小,而金融部门也勉为其难。虽然我市目前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已有9家,但由于其担保基金总量偏小,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

3.政策措施落实仍不到位。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和各部门在规范行政执法和加强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工作不到位和“越位”、“缺位”现象。从对66家民营企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的调查看,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提高服务效率,贯彻落实宪法中保护私有财产规定,信用体系建设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别列第

一、

二、三位。在调研考察中,据县、区政府和部分民营企业家反映,在对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贯彻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措施一时还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对首次告诫制的执行,在一些部门中形同虚设。

4.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加上社会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内容导向,较多的关注向外输出,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对当地劳动力供应的期望值偏高,劳动力的素质与其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调查中,许多企业反映缺乏有一定技能、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和企业中层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发展。服装、电子、木材加工等行业熟练技术工人明显不足,许多企业的生产员工还不能与投资的生产线规模相匹配;许多商业企业反映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员工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业务能力方面,不适应发展要求。政府在注重向外输出的同时,对本市用工的就业前针对性培训及就业指导工作仍需加强。

四、四大举措力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在各地民营经济竟相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全民创业新高潮,着力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瓶颈”,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以更大的声势持续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在当前我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注意从我市实际出发,学习萧山、南通等经验,优先发展民本经济,推进“富民强市、崛起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快速实现。

1.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富民”、“抓民营经济就是抓中心”的思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毫不动摇地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超常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毫不动摇地落实既定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主流媒体要提高强势宣传,使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持续宣传创业者、经营者的成功典型、奉献事迹,进一步营造创业者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方便,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纳税、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典型,宣传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企业经营者的关心、支持。在引导激发全民创业中,当前注重抓好干部带头创业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一种让人放心、宽心、舒心的创业环境,使其放下顾虑、放手创业,勇于创业,激情创业,真正形成催人创业、逼人创业的浓烈氛围,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

2.瞄准更高目标定位,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0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应立足赶超,瞄准苏北各市中的领先者,确定民营经济赶超发展新目标。围绕服务“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发展方针,及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快于全省民营经济平均增速的目标,明确目标实施责任主体。实施更严格的考核标准、更科学的考核办法,确保发展速度和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明确考核导向,把对外资、内资招引放在同等重要位臵,加大对民企民资招引的组织化程度。在狠抓项目招引的同时,要注重优先培育和扩大本地群众的创业主体,进而形成取之不竭的项目招引、招商引资载体。

3.“抓大和促小并举”。在重点抓推动顶天立地骨干大企业、工业大项目,促其发展提高的同时,要引导各级组织和更多层面以更多的精力关心、支持、服务、发展面广量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和小项目,特别是创业初期的小企业、二次创业者的小项目,配套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原生型民营创业主体。从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富民强市的内在要求出发,把铺天盖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举。在鼓励突出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及项目的同时,应优先发展能充分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发挥产业优势中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在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中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部门要注重引导创业者根据市情选择进入产业。注重引导创业

者选择那些技术含量不太高,便于制造和模仿的产业,这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的创业者很重要;选择那些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产业,才能符合我市企业用工还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实际;还要注重选择那些启动资金不多且周转快的产业和容易进入市场的产业。

(二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民企融资难

1.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用体系。从长远来看要想根本上缓解融资难矛盾,化解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矛盾,改变企业想借借不到、银行想贷不敢贷的现况,真正摘掉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创建金融安全区,关键在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议成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组成的信用行业管理协调机制,制定规划,明确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目前已有的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海关、商检等自成体系的信用建设管理体系资源,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采取倾斜政策,完善合作机制。金融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银行争取对民营企业授信倾斜,扩大对民营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并将其纳入各银行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加强银企合作、银政合作,在扩大合作项目总量的同时,要服务到位,确保银企合作项目成功率、项目贷款落实率,银行也要取信于企、取信于民。

3.继续强力推进全市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加快县区政府和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园区、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建设步伐。扶持扩大商业担保机构建设,采取政策扶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与此同时,要千方百计引导企业借助外力求发展,通过引进资金破解资金“瓶颈”难题。

(三)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优化民企发展外部环境

近年来出台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受企业欢迎,关键是落实要到位,让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滋润和实惠,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省委7

号文件和市委2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和督察。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不仅要有优惠的政策来引导激励全民创业,还要有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宽松环境,保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兴旺。杭州市萧山区在发展民营经济上,认为“先规范后发展,发展不起来;边发展边规范,发展太慢;先发展后规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你不要求它规范,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并树立社会形象,自己也要求规范”。因此,在对待企业违规违法查处问题上,萧山区采用了告诫制,立足于教育、引导。有举报就要去查,如情况属实初犯给黄牌警告,并给企业6个月的整改时间,复查改了就不罚;再犯给红牌警告,第三次才动真格的,这一制度至今还在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告诫制的贯彻落实要求执法部门用更多的精力去做跟踪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给初犯和不知情的企业以受教育和改正的机会。市委市政府2004年2号文件中首次告诫制的到位实施,不仅可以教育经营者守法守规,合法经营,也是对执法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有利于执法部门在全局利益中摆正关系,服务大局,打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企业员工培训,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

1.将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特别是来连投资民营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作为企业所在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为本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人才摆进劳务培训工作的重要位臵,充分组织利用现有的各级培训阵地,政策扶持,为企业培训和输送合格人才。注重引导在外务工的熟练工回乡创业,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应充分利用岁末年初外出打工劳务人员回家探亲机会,联合开展企业用工推介活动。

2.认真组织好对群众创业的培训指导。推广劳动部门开展的办好创业培训经验做法,县乡两级政府应强化此项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群众创业载体的培育,增强创业者的信心和本领。

3.组织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针对我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开放、灵活、高效的培训机制。要重视培养提高现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民营经济队伍建设,以尽快形成多层次、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促进民营经济人才不断涌现以满足发展需求。

上一篇:六一艺术节活动致辞下一篇:老员工的辞职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