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进行“法官助理职责”这一主题的探讨时,我分别以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职责和司法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学术研究,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进行归纳和分析出“法官助理职责”这一专题的基本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归纳不同学者观点,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第一篇:林业助理工程师论文

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研究

【摘要】目前,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官助理与其他司法人员的职责内容及法官助理的法律地位等方面。

【关键词】法官助理制度改革;试点实践;合理性建议

法官助理制度的产生有着非常特殊的历史背景。早在司法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对于法官助理制度的建设已经有了长达十余年的积极探寻与摸索,其目的在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法官助理制度。如今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与当前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改革力度密不可分,特别是法官员额制的推行,为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法官助理是法官本身工作任务当中重要的分流渠道

随着案件的性质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新型化等特点,法官审判任务的重心逐渐向辅助工作重心靠拢,在此意义上,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推行,可以大量减轻法官的工作量,从而使其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审判、裁决案件。

(二)法官助理制度是优化法院系统内部人员管理制度的重要突破口

在我国传统的“一审一书”审判模式下,为了应对大量的疑难复杂案件,地方各级法院不得不通过配置更多的法官和书记员的方式来处理案件纠纷,这导致法官不像法官,书记员不像书记员。在此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为法院系统内部人员管理结构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契机。
二、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

(一)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现状

1.法官助理的选任方式及任职资格。法官助理的选任来源十分广泛,主要分“内生型”和“外源型”两大类。在司法改革以前,主要是采用“内生型”的传统选用方式。而目前,由于“内生型”选任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和制度上的漏洞,各地较多采用“外源型”选任方式,主要包括聘任制、合同制以及社会公开招聘等方式。

2.法官助理的配置模式。在改革试点中,各地法院均以审判运行机制的改革为核心,即如何将法官制度融入到既有的司法体制中去,特别是与法官员额制改革结合在一起。具体而言,审判组织的运行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包括四种模式:合议庭为主体、以审判长为主体、以法官为主体、混合模式。

3.法官助理的职责。法官助理的职责通常被认为是帮助法官进行事务性的辅助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若干问题的规定(讨论稿)》中,明确规定了法官助理的12项具体职责。地方上,试点法院在改革中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相应的调整。

(二)试点法院在法官助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职责不清,定位不明。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三方面之间常常会出现职责混同的现象。在法官与法官助理之间,矛盾主要体现在由于案件的需要,法官助理会进行简单案件的裁决與审理,导致司法责任制无法准确的落实。在法官助理与书记员之间,矛盾主要体现在职能的交叉方面。虽然两者都是司法辅助人员,但法官助理的工作具有辅助审判性,书记员的工作具有事务辅助性。

2.地位缺乏法律确认,前景有待明确。法官助理制度的试点工作被大部分地方法院所应用,并且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性作用。但是,在我国的现行法律层面上,根本没有任何有关于法官助理本身的职责范围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的统一规范,仅是以最高人民法院的改革纲要为根据,在法律上并没有确切的法律法规。
三、关于我国试点法院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准确界定法官助理的职责

厘清法官助理与法官、书记员以及助理审判员之间的关系是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前提,笔者认为,首先,试点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法官助理的具体职责。其次,需要通过法律的规范来对助理审判员的审判权进行明确。最后,三大诉讼法在案件的庭前准备程序中也应当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最终实现法官助理制度的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目标。

(二)建立完善的相关配套措施

法官助理制度的改革作为推行法官员额制的重要配套环节,完善其他相关配套措施是重心。首先,建立法官与法官助理之间的选任流通机制。同时推行书记员职责单列制度,明确区分书记员与法官助理的职责,厘清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将书记员制度与法官助理制度有机衔接起来,实现法院内部人员分类管理,更好地为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推行提供便利条件。

(三)完善法官助理制度的职业保障

完善法官助理职业保障是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根本动力。当前的法官助理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繁重、人才流动速度快以及综合素质低等问题。因此,笔者建议从加强法官助理的专业培训、考核机制以及晋升渠道等方面来应对。
参考文献:

[1] 姜世明.法院组织法[M].台北:新

学林出版有限公司,2014:356.

[2]许冬梅.法官助理制度与现实进路[D].

苏州:苏州大学法学院,2015.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蒋思慧

第二篇:法官助理职责研究

摘 要:进行“法官助理职责”这一主题的探讨时,我分别以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职责和司法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进行学术研究,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进行归纳和分析出“法官助理职责”这一专题的基本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归纳不同学者观点,从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法官助理制度;法官助理职责;司法管理体制改革

一.法官助理职责的研究现状

我国该制度仍在初步发展阶段。最早提出这一制度的是最高院,在2003年详细列举了法官助理的十二项职责。在2015年,进一步进行完善,将原来的十二项职责重新确定为七项。法官助理的重要性在法院审判工作中得以体现,并始终在审判过程中发挥作用。法官助理不同于法官,法官助理的工作权限有时需经过法官的同意。法官助理也不同于书记员,审判工作中的琐碎事务不需法官助理处理。这是立法方面对法官助理职责的规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对法官助理的职责存在诸多争议。

从文献资料研究成果来看,这一研究专题在2003年和2007年均有研究,但研究所呈现的理论成果比较少,2013年至今研究趋势呈上升趋势,尤其在近两年研究趋势快速上升,研究性文章大幅上涨。从众多文献中可以看出“法官助理职责”研究的重点在于法官助理的定位以及是否具有审判权、是否能进行法院调解、是否能起草裁判文书以及与书记员的职责区分等等。本文共整理近80余篇有关法官助理职责的期刊、专著、论文等,时间跨度是近十年的文献。

二.实践中的争议及观点

在法院方面,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职责不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法官助理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法官进行审判业务活动,而书记员则不同,书记员主要处理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但是具体的区分标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二者的职责范围也是不明确的。这也易造成实践中法官助理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法官助理与书记员的工作混为一谈。各地法院的做法也大不相同。在2014年,上海选拔首批法官助理时,明确法官助理的职责在于在法官的指导下工作,协助法官进行一系列的审判活动,并且不仅仅包括审判活动,还包括案件审理的一些准备活动,以及其他与案件相关的活动,主要工作在于辅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上海市曾经尝试过一种新的审判模式,即法官助理的职责主要在于辅助法官在庭前会议和审理过程中的一些工作。法官助理的工作范围主要是负责案件的庭前会议和开庭审理,这种新模式在范围上明确了法官助理与法官的分工,并且明确了法官助理的职责在于协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的准备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审判效率。与之不同的是,东莞与上海的做法不尽相同,东莞明确法官助理可以参与审判的一切活动,从审判前的准备工作到审判的庭审过程,以及审判后的后续工作,这囊括了审判全过程,包括准备工作、审判过程以及审判后续。首先,准备工作。法官助理在收到分配的案件时,首先要做的是整理案件的材料,整理材料齐全后,对案件进行初步的审查,将案件的基本事实,证据情况进行整理,并告知法官。另外,法官助理还需在开庭前组织庭前的证据交换,以便促进案件的顺利审理。其次,在庭审过程中,允许法官助理参与庭审的全过程,并为辅助法官的后续工作做好准备。最后,法官助理有权在法官的授意下,根据法官的裁决草拟裁判文书,最终由法官定稿。交由法官助理草拟裁判文书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法官助理参与了审判全过程,对案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该文书是在法官的裁决的基础上作出的,最后由法官定稿。这样既减轻了法官的负担,又充分利用了法官助理的作用。综上所述,法官助理的职责范围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不同这与法官助理的来源有关,各地的试点法院中,法官助理通常有较大的权利,这与我国司法管理改革的进程有关,各制度并不完善,法官助理在实践中负担着较大的责任,毕竟员额法官的数量有限,而案件数量只增不减。所以实践中多是允许他们参与审判。正因为如此,法官助理的职责在实践中一直没有明确的界限,也导致了各地法院中的法官助理的职责大不相同。

三.理论争议及观点

在理论界普遍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界定存在争议。法官助理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位,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法官助理职责的定位亦是混乱。现今在立法中明确法官助理职责的仅有最高人民法院规定。该《规定》明确了12项法官助理的职责,从12项职责内容中可以看出法官助理从事审判辅助性工作,与书记员不同。但是对于这些职责内容,理论界与实务界与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其中分歧较大的是以下问题。

(一)法官助理职责定位

通说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重点在于“协助”,即协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相对于书记员,其是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还有人认为这种“辅助”性质,相当于日常生活中的“师徒”关系。法官助理辅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并且从中学习经验,法官对法官助理的指导不仅是工作业务上的指导,其中也包括法官对法官助理的培养,进一步说就是法官助理辅助法官进行审判活动,法官培养法官助理早日成为法官。少数人认为(多是法官认为)未入额的审判员或助理审判员,仅仅使其进行琐碎事务的处理,会造成基层资源的浪费。与其这样,不如使其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部分审判实务工作,只需限制其部分审判权限即可。有学者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定位取决于司法实务的需要,当今我们的司法实践中需要的是限权法官型的法官助理。审判过程中的琐碎事务由书记员进行处理,法官助理的工作在于处理书记员没有能力处理的事务,这通常指的是审判业务事务,這样才能最大的发挥法官助理的作用,节约司法资源,也是缓解法官的办案压力。但是法官助理与员额法官相比,其经验与能力却有不足之处,因此法官助理必须是限权型法官,其需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简易案件的审判工作。至于书记员,其从事的是纯程序性事务。这样的结构安排,并没有改变我国传统的审判人员的结构。

(二)法官助理的职责属性

关于法官助理职责属性,学术界中众说纷纭。简单概括而言:通说认为法官助理的行为是一种职务行为,有争议的是其职务行为到底是一种代理的职务行为,或者是一种独立的职务行为,又或者是具有代理与独立的双重属性。各观点都有其优势。比如代理职务行为是指其代理法官进行各项审判活动,并且该观点认为法官助理即使可以撰写裁判文书,但是法官才具有独立的最终修改权。认为法官助理的行为是独立的职务行为,主要是指法官助理对一些审判事务具有独立的权利,并承担独立的职责。至于认为法官助理的行为具有双重性,主要是指法官助理一方面可以独立完成某些审判事务,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完成某些审判事务时需要法官的授权。叶圣彬教授不赞同以上三种观点,他认为,法官助理的辅助行为大体上属于代理行为,但在履行个别职能时属于独立行为。笔者认为法官助理的职责属性具有双重性,至于两种属性是势均力敌,还像叶教授所说,大体是代理行为,个别是独立行为,这需要在实务案例中具体分析,由法官助理的具体实施行为而定。

(三)关于调解的问题

大部分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主持调解,但是具体担任的角色不同。有的学者认为只是主持调解不需做出裁判,所以法官助理可以见证调解,即可以主持调解。有的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担任调解人。但是对于法庭调解有自己的见解。还有学者认为,从当事人的角度考虑,法官助理不应主持调解,这关系到司法公信力。还有法官认为其不应当享有庭前调解权。也有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在法官的指导下进行调解,也就是说,法官必须在事先取得当事人的同意,只有双方当事人同意,法官助理才可以主持调解。还有人认为我国部分法官助理可以进行调解工作。我们可以选取有能力的法官助理担任法官的助手,因为部分法官助理具备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还有学者认为法院调解本不应与审判程序混为一体。因此法官不能担任调解人,而法官助理是最优的选择。

(四)关于法官助理能否起草裁判文书的问题

在实践中,北京市早已出现了首例,判决书中出现了法官助理的署名。但是这一做法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反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这一做法不利于审判责任的承担。我国现今实行错案追究制,若是赋予法官助理制作文书的权利,那么必会引起其与法官责任的混淆。况且现今法官助理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更有学者认为法官最重要的权利就是制作裁判文书,这是法官最重要的职责。法官通过对案件的审理,形成自己的心证,并运用法律适用对案件作出公正的裁判。这一过程是法官助理无法完成并取代的,因此裁判文书必须由法官撰写。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裁判文书都必须由法官撰写。但是草拟不等于制作和签发,法官助理可以在能力范围内进行法律文书的草擬,这样既可以缓解员额法官办案压力,使员额法官有更多的精力审理案件,又可以发挥法官助理的作用,节约司法资源。

四.总结

综合以上文献进行分析,法官助理的职责在实践与理论中均存在争议。通说认为法官助理的角色定位是协助法官从事审判业务的辅助人员,其辅助行为相当于一种代理的职务行为,少数学者认为法官助理是限权型法官。大部分学者认为法官助理可以主持调解,可以进行证据组织等,但不能起草裁判文书。由于该研究专题是近两年研究趋势才明显上升的,各学说观点纷呈,所以要明确法官助理的职责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实践中法官助理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应在立法上予以明确,以期统一实践中的界限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练军:《法官助理制度的法理分析》,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

[2] 黄文艺:《中国司法改革基本理路解析》,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7年第2期。

[3] 王安、周嫣:《民事庭审方式改革中“一会一庭”模式探索》,载《人民司法》2016年第28期。

[4] 邹绍莉、尹纪美:《试论预备法官培训机制的问题与推进》,载《山东审判(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5] 陈燕霞:《基层法院法官助理制度初探》,载《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3期。

[6] 赵涛、巩志俊:《司改背景下法官助理制度完善》,载《特区法坛》2017年第7期。

[7] 陈修志:《法官助理短缺困境下的社会服务购买模式研究》,载《特区法坛》2017年第4期。

[8] 叶圣彬:《司法改革背景下法官助理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载于《法治社会》2016年第3期。

[9] 张太洲:《法官助理,应是个什么角色》,载于《人民法院报》2015年5月10日第2版。

[10] 傅郁林:《以职能权责界定为基础的审判人员分类改革》,载《现代法学》2015年第4期。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曹振凯

第三篇:高校学生助理团队管理探究

【摘要】高校学生助理是高校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高校学生助理工作的表现取决于学校的培养、管理,学生助理自身的素质及工作方法等方面。学生助理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生管理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助理工作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探究完善高校学生助理团队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助理 管理制度

一、现状分析

为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解决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的新问题,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体制改革,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减轻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和压力,辅导员助理岗位便应运而生。而在一批批学生助理涌现的同时,助理团队的管理也面临着种种挑战,如助理的工作质量参差不齐、工作与学习时间上的冲突、助理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助理管理及考核制度尚未完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仍待解决。

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正着手完善学生助理的聘任以及管理制度,如北京大学实施的《学生助理管理办法》、安徽理工大学推行的《学生政治辅导员助理工作条例(试行)》以及中国民航大学颁布的《学生助理聘任、管理实施办法》等,皆是高校在学生助理管理制度上的重大飞跃。但新制度的推行及完善,各大高校皆是在探索中前行,许多制度仍待细化。

二、学生助理的基本涵义

学生助理是指协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围绕学校的方针思想开展的一系列学生管理工作,协助处理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的学生干部。因而,做好学生助理团队的管理,除了制度的完善,辅导员及学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师生配合,制度管理,才能形成高效高质的学生助理团队,确保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学生助理团队管理必要性

(一)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可以缓解辅导员压力

辅导员会议多,琐碎事情多,日常事务性工作又不能落下,再加上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活动都需要辅导员到场到位,带的班级多等等,这就使得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大,难以面面俱到。有了学生助理,辅导员就可以把一些工作落实到他们身上,比如接待新生、传达一些通知、组织一些学生活动以及一些检查等等,这就从很大程度上分担了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减轻了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二)能够较好的与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助理本身是学生,容易发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优势,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辅导员助理能够和同学们朝夕相处,同学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向他(她)倾诉出来,这就能较容易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实际。

(三)能够起到榜样作用,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学生助理一般都是由高年级的优秀班干部或是党员来担当,他(她)们又和低年级学生有着相近甚至相同的成长环境和奋斗目标,这就有利于他(她)们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能将上级的指示和要求结合自己的成长感受、工作经验、学习体会,直接与同学交流,以自己昨天的经验与教训去启发低年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今天。

四、完善学生助理管理工作途径

(一)提高学生助理自身综合素质

学生助理自身需了解自己的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尽心尽力辅助辅导员老师,不懂就问,切忌不懂装懂。学生助理自身不可利用职权以方便其他学生行事,一切按程序进行办事。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更应该将学生的本职任务学习做好,用功学习,争当身边同学的好榜样。

(二)完善管理制度及激励制度

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助理,使学生助理对该工作岗位有深层的了解,明确工作性质与任务。另外,品行与能力需两手抓,让学生助理除了成为辅导员老师的好帮手,也是同学们的好榜样。一方面高校应该为学生助理提供一套完善的学生助理团队制度,使他们在实施和落实工作时得到帮助和保障。另一方面适度的鼓励和激励是肯定学生助理成绩的最佳良药。学校可以为优秀的学生助理提供就业优先推荐的机会,除了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干部积极担任学生助理这个岗位,更多地让他们感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和在未来的工作上发挥自己在学生助理岗位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三)加强培训规模和力度

高校学生助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培训的重要性。许多高校对学生助理团队的培训一年只有一次或者没有,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直接面授机宜,或者凭借助理以前做学生干部时积累的一些经验,这样就使得高校学生助理的管理水平极其有限,在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时也只能是事半功倍。

加强对高校学生助理团队的培训力度,是提高高校学生助理团队工作效率的途径,也是目前各高校亟需完善的一个重要问题。各高校可参照团学干部的标准定制相应的培训模式,不断加强对学生助理培训规模和力度。同时,可开展同地区各大兄弟院校件的高校学生助理团队的学习交流会,取长补短,不断增强其团队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实践证明,高校学生助理团队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力量,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学生助理是在新时期出现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的一种工作形式,其发展势必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辅导员和学生助理的长期不懈努力。

作者:苗琳

上一篇:幼儿园语言教育论文下一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