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读者活动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保护始终是读者至上理念指导下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实践产物。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道德评估到制度建构乃至法制创设,使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驱动,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图书馆法》的出台,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实践性建设成为图书馆自我发展的应有之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图书馆读者活动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书馆读者活动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引入项目招标管理制的创新性研究

【摘 要】本文在反思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将项目招标管理制引入读者活动管理中的积极意义,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读者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的流程,以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读者活动 项目招标管理制 创新性

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活动特征和科学知识体系的教育活动,也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深化与拓展学校图书馆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馆员和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项目招标管理制引入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中,对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读者活动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校园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效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现状与反思

(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当前各高校所开展的读者活动,归纳起来主要有讲座、报告会、展览、书评、竞赛等几种系列,给人以主题单调、形式老套、内容枯燥、流程简单的印象,活动策划缺乏亮点、缺乏创意,很难唤起读者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活动缺乏真正的读者基础。很多图书馆在举办活动过程中都会存在观众过少的问题,多数情况下是由学校团委或者各系部以下达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或者各学生组织参加活动。从表面上看,活动场面轰轰烈烈,效果不错。但实际上,这些读者难以成为图书馆扎实的读者基础。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恶性循环,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将更难以得到读者的认可。

(三)活动评价缺乏实效。活动评价缺乏实效性,活动效果的评价过于强调参加人数多少、场面是否宏大壮观、参与人数是否众多、发放材料是否海量、媒体记者是否云集等这些表面指标,甚至以此作为评价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使得活动的评价忽略服务对象的特征和需求。因此,整个活动过程体现的是“图书馆想要读者了解什么”,而不是“读者需要了解什么”,活动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二、引进项目招标制创新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积极意义

招标是市场经济商务活动中利用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是市场运作项目的一种常用方法,多用于建筑行业。通过“招标”运作组织形式承办读者活动,对创新高校活动的承办模式、实现“活动育人”效应“最大化”的目的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竞标机制的引进,一改图书馆以往搞活动是上旨下派、闭门造车的做法。在读者活动中引进招标机制既是对图书馆活动运行机制的改革,也是落实高等学校“尊重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突出读者的主体地位。将招标机制引进读者活動,实际上是把活动的设计权、承办权、参与权交给读者,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给予大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满足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的选择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实施项目招标管理的实践研究

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对读者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模式做了一些尝试,如由图书馆牵头组织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书香文化节”及各类大型主题读者活动就是运用项目招标管理的成功案例。在这些活动中,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目标导向、过程控制、效果评估等项目管理的专业理论运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充分调配多方资源,增强了活动实效。基本做法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可以实现活动项目过程的科学管理,有利于活动过程管理形成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而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管理体系必须结合活动的特点,确定适当的体系要素,才能使管理具有操作性、适用性。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管理体系分别由决策层、评审层、管理层、执行层几个要素组成,各层组分工不同,具体情况如下:

1.决策层。决策层由图书馆根据招标活动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如团委、学工处、宣传部等组成,其职能是确定活动目的、经费等重要事项,对整个活动项目进行宏观调控。

2.评审层。由图书馆组织有关专家组成“招标活动审定委员会”,其职能是审批、指导竞标活动。

3.管理层。是决策层的下属机构。根据读者活动项目管理的特点和性质,负责落实招标的各项工作,负责协调招标工作的内外部关系,完成招标管理中各种事务性工作。

4.执行层。执行层可由图书馆、团委、学生代表组成。其职能是宣传读者活动招标管理制度、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参与招标活动;组织活动的实施开展并协调各方面关系;依照合同对活动过程实施监控,指导和控制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招标范围。根据招标项目原创性程度的不同,将图书馆读者活动招标内容划分为A、B两个不同层次。具体内容如下:

项目级别 项目范围 项目要求

A级项目 A级活动即自发活动,是指无主题限制,此类活动由学生组织或者个人自行提出的,此类活动由申请方拟订活动方案后提交有关部门评审,凡是符合高校图书馆工作特点的活动待项目评标、评审通过后方可进行。 1.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体现创新原则。

2.活动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实践性和延续性。

3.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大学文化内涵,适合图书馆服务工作需要。

B级项目 B级项目,是指由图书馆指定主题、活动时间,由项目申请方围绕主题制订活动方案并实施的活动。 1.活动具有推广意义和可持续发展性,且活动覆盖范围广。

2.活动对拓展素质教育领域具有较强的先导性,对学校图书馆工作新方法、新思路的开拓有积极借鉴和推动意义。

(三)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实施项目招标管理制的流程。具体见图1。

(四)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项目竞标运作过程。具体如下:

1.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活动前期的总体构思来预设整个活动的基调,它是整个活动的先决条件,因此,此阶段的作用尤为重要。首先,应建立项目管理体系,由决策层经过广泛调研,提出活动总体构想,并就项目活动目的、活动形式等方面给出指导性意见。这些指导性文件须经决策层进行反复推敲后,才能够予以发布。

2.项目初审阶段。竞标初审阶段包括酝酿期、材料准备、项目初审、材料修改四个环节。酝酿期是指竞标学生个体(或者团体)在研究图书馆所发布的项目指导性文件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优势、兴趣、参与性、可行性等进行权衡和论证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申请竞标项目。竞标申请材料准备环节,即活动项目确定后,竞标方即进入申请材料(标书)的准备工作,材料(标书)的内容应该包含承办活动的宗旨或主题、项目操作思路、注意事项,经费预算、赛程安排、奖励办法等。项目初审环节,即由招标方图书馆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此阶段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材料的审核及时发现项目在申请初期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性意见,目的在于确保项目申报质量。这一阶段也是读者活动实施项目招标制管理与商业化的招标管理的重要的区别所在。材料修改环节,即由申请方根据专家初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和调整原方案。

3.竞标复审阶段。此阶段,项目招标方图书馆组织申请方对申请方案进行现场竞标讲解,在审批环节中,由评审组对所有活动项目计划书的可行性、影响力、内容、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核,保证审批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立项。

4.项目实施阶段。根据读者活动实际的情况,此阶段可分为项目实施与监控、项目验收与评价两个阶段进行。

(1)项目实施与监控。这个阶段是读者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的主体部分。通过审核立项的活动项目,由活动主要负责人与图书馆签订活动立项合同,以确保活动任务有效落实。活动实施阶段中,执行层应对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及督导,检查项目主要涉及项目主要负责人(活动组织者)是否按照计划组织开展,活动进度是否与预定的计划相符、活动经费是否得到合理使用等。如发现未按计划开展活动、原定活动方案执行难度过大、活动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图书馆应及时指导承办方对活动项目原定方案进行调整,而对于项目实施过程存在严重违反合同的违规现象,则作出撤销立项或停止拨款的处理。

(2)项目验收与评价。实施项目招标管理制与传统活动管理方式的最大区别在于活动项目的验收与评价环节。活动结束之后,活动项目负责人应做好活动项目的工作总结,总结侧重于成功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总结材料不应局限于文字总结材料,可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此外,图书馆还应组织专家对活动项目进行全面的评审和反馈,并根据活动项目的开展情况、活动效果等综合情况,对活动给予评价定级,评价级别科可分为精品项目、优秀项目、合格项目以及不合格项目几个等次,被评为精品项目(或优秀项目)应给予奖励,并予以推广。

四、高校图书馆读者活动引入项目招标管理模式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一)活动要充分体现出读者的主体地位。将项目招标管理制引入图书馆读者活动中,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给予更加自由的空间。因此,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那么,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是不是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做“甩手掌柜”,任由学生“自编自导”了呢?事实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因大学生尚处于学习阶段,知识结构、管理经验、社会阅历有限,活动过程还是非常需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下进行。老师在学生活动中应该扮演的是引导者、合作者身份。

(二)加强监督,强化过程管理。在活动项目化管理过程中,监督是项目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实施图书馆活动项目招标管理过程中,应坚持过程监督原则。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给予重视和监督,任何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环节的完成,进而导致整个活动项目无法按时保质完成。项目管理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有立项活动(下转第141页)(上接第124页)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和督导,与活动项目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直观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意见,协助解决问题。

(三)成果要拓展。图书馆活动成果进行评估后,还应最大限度地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拓展。如可将活动成果汇编成册下发给学生,扩大其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通过座谈会、报告会、成果展等宣传形式让参加活动的学会谈体会和感受,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图书馆开展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的意义。

总之,高校圖书馆实行读者活动项目招标管理制,既有利于优化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管理和活动质量的提高,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图书馆读者活动在实施项目招标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有待于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定能朝着常态化、多元化、系列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云舟.学校图书馆活动评价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5)

[2]蔡冰.图书馆读者活动的策划与实施[J].图书馆学刊,2009(7)

[3]王波.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1(15)

[4]林小桦,陈雁,王羚郦,等.高校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

【作者简介】黄 红(1966— ),女,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责编 黎 原)

作者:黄红

图书馆读者活动管理论文 篇2:

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途径探究

摘 要: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保护始终是读者至上理念指导下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实践产物。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道德评估到制度建构乃至法制创设,使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新驱动,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图书馆法》的出台,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实践性建设成为图书馆自我发展的应有之义。但是,由于受我国图书馆存在形式的多元性和读者主体性权利意识的淡薄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保护不容乐观且缺乏创新,针对当前我国图书馆建设和读者权益维护现状,创新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途径是加快我国图书馆双向建设与整体完善的必然选择。因此,文章探究了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途径。

关键词:读者信息权利;自我默认;创新;保护

读者主体性权利意识的加强和读者人格权益的社会性关注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内在动力。传统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淡化和权利侵害严重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机制下,图书馆作为提高全民素质和阅读素养的桥头堡,图书馆人文关怀建设和制度性完善是彰显图书馆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殊途同归的是读者服务至上理念指导下图书馆人文关怀和读者信息的权利的保护一脉相承,但是同欧美国家相对完善的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保护机制所不同的是,我国对于同类问题的理论构建相对滞后,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缺乏纵横时空的切入点,读者信息权利的保护僵硬。加之,图书馆内部的自我硬件建设难免损害读者信息权利,并在长期公共权益维护成为诸多图书馆潜在的惯性行为,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保护缺乏第三方的参与,主体自我匡扶难免流于形式。总之,新时期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和读者人文关怀理念之上践行的必然选择。换句话说聚焦多元社会要素维护读者信息权益成为“数字图书馆——法治图书馆”共创的发展新思路。

1 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探究

1.1 读者信息权利的认知

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是权利主体在特定区域享有权益和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机组合,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认定基本上是个体信息权认知和界定的区域性指定。就个人信息而言:既包括个人人身属性的信息又包含财产性信息,是个人社会信息的整合。图书馆领域读者的信息既可以是数据符号,也可以是读者在图书馆活动过程中逐渐累积形成的有价值的信息记录。“互联网+”时代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读者在图书馆活动的透明化所涉及的读者隐私等信息也是读者信息所考量的维度。总之,纵观图书馆读者信息及其权利界限的理论探索,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是同读者个体信息相关联的有用信息总和。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人身属性与财产属性的二重性是读者信息权利同个人隐私权相混淆的原因之一,从两者之间的定义看,隐私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是读者信息权利的内在要义。换句话说个人隐私等人格性权利也是读者信息权利的范畴。

1.2 读者信息权利的特征透析

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从权利本身而言:具有法定性、有用性、可识别性、复杂性等特征。图书馆读者信息权本身不是法定私权,但是读者信息权所涉及的信息权、隐私权是读者信息权的附属性权利,是宪法和民法对法律主体基本人权维护的体现,因此,图书馆读者信息权的法律赋予成为新时期读者群体维护自身信息权等图书馆关联权利的基本出发点之一。有用性是读者信息权利的本身属性,读者信息权利所承载的个人信息基本上都是有用的、有价值的信息集合,这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创新保护的价值所在。可识别性是读者性信息人身属性的体现,读者在图书馆活动中通过自身人身权益的符号化承载和具化实现信息同读者的一一对应,特别是互联网机制下读者信息的数字化是读者信息权利本身可识别性的属性被无限放大,读者信息的人格权益才被动启动。所谓读者信息的复杂性既体现在信息权利的特定环境和权利效能激发的区域设定,又体现在读者信息权利同隐私权等其他权利的交叉。此外,我国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研究起步较晚,图书馆作为读者信息权利的侵害者和维护者,对读者信息权利影响始终是双向性的。

2 新时期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现状

2.1 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倡导型保护

我国图书馆读者信息权保护的保护起步晚,长期以来图书馆硬件建设的国际化接轨是我国图书馆发展的主题,对于读者权益的维护基本上法律意识淡薄,具体保护也以图书馆服务宗旨等为载体,倡导读者权利的维护。比如:以读者至上为服务理念的服务宗旨在读者权益维护上面基本上以具体服务为主体,进行维护。但是在读者信息权利方面大多数图书馆处于空白状态,只有为数不多的高校图书馆通过学术接轨将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纳入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中,但是受务实观念的影响图书馆对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一般以倡导为主,处于概念认定阶段,难以有辅助于实践的具体保护措施存在。但是受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影响个人信息权利维护的立法对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也有一定的影响。

2.2 欧美制度性保护的法律意识上升

同我国图书馆建设中硬件完善所不同的是西方图书馆建设始终将图书馆对读者人文关怀和讀者人格维护放在首位。这是欧美国家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突破理论摸索付诸实践的关键。欧美国家对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保护基本上包括协会规章和立法两个方面,就协会规章而言:《美国图书馆协会职业道德准则》通过图书馆协会对读者信息权利的保护从读者信息采纳运用的规范化入手,维护者读者的人格尊严与自由。读者信息权利的立法包括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和图书馆立法两个方面,对于个人信息权利的维护台湾地区《电脑处理个人数据保护法》、欧盟颁行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美国颁行的《网络客户隐私保护条例》等对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立法维护做出了典范。图书馆立法对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以隐私为出发点,典型包括《加利福尼亚图书馆法》。总之,我国图书馆存在形式的多元化,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层次性彰显和制定法的立法维护是最终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基于“互联网+”时代,读者权益的彰显,以传统理论性保护为手段的服务理念必将被突破,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成为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

3 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途径探究

3.1 图书馆与读者双向权利义务意识的明确是前提

圖书馆与读者双向权利义务意识的明确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保护路径创新的前提。纵观我国图书馆存在形式,基本上以公共事业型图书馆和营利性图书馆为主,兼顾企事业单位附属图书馆(室)。图书馆作为读者信息权利的载体,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中缺乏相应权利义务意识,明确图书馆同读者之间双方权利义务意识是前提,一方面图书馆在图书管理活动中容易形成工作思维固式,逐渐形成了图书管理至上的单向权利意识忽略了自身的义务,从而潜在地侵犯了读者信息权利。比如:大多数图书馆安保工作中都无意地监控着读者的图书馆区域读者活动,从广义上而言确实侵害着读者隐私权,在公示等借阅记录活动中也容易造成读者个人基本信息的泄露。另一方面读者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中心,在图书馆活动中容易忽略本身义务和权利,特别是越轨行为的持续性影响自身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图书馆与读者双向权利义务意识的明确一是要规范图书馆管理行为树立权利义务意识,特别是读者至上理念指导下推动维护读者权利,督促读者义务权利的践行关系到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二是要以规范化管理理念的树立为契机,以图书馆内部培训或者统一管理为形式,规范图书管理行为,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树立读者信息权利意识,使之成为日常服务理念的主旋律。三是读者本身要树立权利意识,确保权利得到侵害时自身有所意识和认知,避免事后的认知造成的不必要诉求,另外,读者也要依据图书馆管理制度树立义务观念,避免因自身越轨行为造成自身权利的侵害。

3.2 注重图书馆管理和制度性建设中的维护是基础

注重图书馆管理和制度性建设中的维护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的基础。图书馆之所以造成读者以人格为中心,以隐私权为形式的信息泄露为主的信息权侵害基本上是图书馆管理漏洞所致。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首先要依据基本人身权利规定和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涉及的读者信息权利,以法律为基本框架,实现读者至上理念的制度性建设,使图书馆常规性管理成为维护读者信息权利的内在制度体现。其次,要不断完善管理,“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图书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必然依托读者个人信息,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读者个人信息也会作为图书管理工作的常规,因此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务必要妥善管理读者信息,特别是在读者信息运用过程一定要告知读者知情权。总之,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务必要注意读者信息权利,除做好必要的保密工作外,还要防止管理工作中惯性侵权行为的发生。再者,图书馆作为读者信息权利的行使的平台,要逐渐健全读者信息反馈平台,使除基本人身权益外借阅信息等滋生信息权利的维护以制度性建设的形式动态化确立。

3.3 加强读者信息权利维护对图书馆权利的限制是平衡器

加强读者信息权利维护的第三方涉入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的平衡器。图书馆同读者之间本身存在着相应权利让渡和权益的交叉,图书馆常规管理工作的非严谨性加害读者信息权益和读者图书馆越轨行为的混淆使得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逐渐陷入恶性循环,或者说传统视域下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维护的图书馆让渡容易造成权利同权益的挤兑,反而更容易造成读者信息权利的侵害。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就是要探索第三方涉入,一方面第三方作为监督体,能够有效监督图书馆管理行为和读者行为,避免图书馆对读者信息权利侵害的扩大化。另一方面第三方作为图书馆同读者之间的中介有助于双方诉求的互通,从而更好维护读者信息权利。所谓第三方在高校图书馆辅助管理过程最常见的包括大学生读者委员会和团委学生会等,就图书馆管理而言:第三方的意见反馈有助于在读者借阅记录信息保护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总之,加强读者信息权利维护的第三方涉入是当前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维护创新最直接的途径之一。

3.4 强化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多元法律构建是根本

强化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多元法律构建是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的根本。首先,国家要针对当前社会个人信息泄露造成个体损失的事实和公民信息权利的社会诉求,制定相关法律规范,规范公民信息权利,并对侵害公民信息权的行为设置必要法律责任,以立法促认识,确保公民信息权利同关联交叉权利的分离。其次,图书馆协会等相关组织机构可以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同读者信息权利相匹配、确保公民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的制度保障。再者,读者信息权利的维护需要读者基本权利的落实,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多元法律构建是基于图书馆服务理念的落实,因此,强化读者信息权利保护的多元法律构建,优化读者信息权利的自我防卫和运用是关键点,对于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就是要实现读者对信息权利的自我防卫,避免自身人身权益侵害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 结语

总之,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的创新保护,既要认知读者信息权利的基本内涵,又要从读者信息权利入手。透析当前读者信息权利维护的现状,创新图书馆读者信息权利维护路径是读者信息权益维护的必然选择。

作者:张丽娜 范兴丰 李珂灵

图书馆读者活动管理论文 篇3:

论数字时代公共图书馆读者权益与保障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读者权益的概念、内容,分析了保障读者权益的原因,指出了数字时代读者权益保障的障碍,并提出了保障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公共图书馆    读者权益    权益保障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了普遍的建立,公共图书馆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公共图书馆正以创新的姿态,积极改善阅读环境,认真改进服务态度,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其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文献资料,为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在大力建设书香城市的进程中,全社会必将迎来一轮新的读书热潮,读者与图书馆的关联度也必将提升。广大读者在公共图书馆享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个性化的服务,获得更多更有益的知识、信息和技术或能力,同时也存在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读者的许多合理要求不能得到相应的满足,读者的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的现象。因此,如何在数字时代保障公共图书馆的读者的合法权益,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公共图书馆读者权益

公共图书馆读者权益,是指读者在接受公共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应享有的合法权利。读者是利用公共图书馆从事借阅及相关活动的一切社会成员。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就是根据政府要求,体现“文化惠民”精神,为众多读者获得适合其文献及其相关需要的服务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公共图书馆读者权益除了具有《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外,还具有读者权益特点和表现形式。

1.1文献借阅权。

是指读者凭公共图书馆发放的读者证(借阅证)或公民有效身份证件到该图书馆免费借阅自己所需文献资料的权利,有条件时也可以在图书馆联盟中的其他加盟图书馆进行借阅。这是读者在公共图书馆拥有的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权利,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不论其馆藏文献多少,也不论其服务水平高低,都应毫无例外地将保障读者的文献借阅权放在首位。虽然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能够保障这一基本的读者权益,但是,还有一些公共图书馆对读者制定了限制或部分限制借阅的规定。如有的馆规定“凭证借阅”就是限制条款。凭证借阅虽然维护了持证读者的利益,但限制了无证的临时读者和潜在读者对图书文献的借阅权利;有的馆虽然采用开架借阅体制,但是由于排架太粗,图书乱架情况比较严重,读者选择、使用文献不太方便;有的馆规定借书证限借一册或二册,对多卷书的借阅形成了制约,读者为能一次借全图书,不得不办理多份借阅证,等等。这些情况表明,读者要很方便借阅图书馆的书刊资料,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1.2咨询权。

是指读者在研究课题中遇到疑难问题向公共图书馆提出咨询而得到帮助的权利。读者在工作、学习或科研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有的应由专家学者予以解答,有的则由科技部门解答,但凡是涉及有关文献知识、文献线索、文献检索方法等问题,公共图书馆都应当受理。如读者要查找经典著作中某一论述的出处,查找某一字、词、成语、概念的解释,查找某一人物、历史事件、地名、时间,或者查寻某人的历史背景材料、生平传记,查寻某一学校、专业、课题的文献资料,等等,都应该得到公共图书馆的热情而又完整的解答,而不能以某种借口拒绝服务。

1.3时空权。

是指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时间和空间的权利。公共图书馆应尽量延长开放时间,包括晚间开放,以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节假日更不例外。国家文化部在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中就明确规定:凡节假日不开放的图书馆,开放时间项不得分。这就从业务标准上保护了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时间权。同时,图书馆应尽可能用足所有的房屋设施,办公用房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更不能把有限的业务用房挤掉,用于出租或经营搞创收。另外,公共图书馆的空间布局也应符合读者利用的实际需求,把最适合读者需要的书籍放在最便于读者利用的空间。如盐城市图书馆针对书籍被利用情况和读者的阅读倾向,增设成人自习室,把社科借阅室分设在二、三楼,把文学、历史、艺术三大类利用率高的文献单列开来,陈列在便于读者进出的二楼,而把其他社科类目的图书调到三楼。这样,既方便了大多数读者的借阅,又有效缓解了库房藏书能力不足的矛盾,同时有效维护了读者享有的空间权。

1.4文献保障权。

是指读者拥有公共图书馆提供一定文献保障的权利。任何一个公共图书馆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都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书体系,都拥有一定的读者群,而且公共图书馆为了完成本馆的任务和满足本馆读者的需要,不断地增加藏书的数量,不断地提高藏书的质量,不断地协调藏书的质量与数量的关系,使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层次的需求,维护读者的文献保障权益。衡量文献保障权益主要看读者满足率和藏书流通率两个指标。前者一般控制在80%左右,而其余20%的需求,则通过馆际互借或其他方式解决。而后者最佳流通率在0.5-1。由于文献入藏受到文献出版总量、图书馆购书经费和采购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献的保障权常常得不到保障,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1.5批评、建议权及检举、监督权。

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读者对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读者拥有这项权利既是对自己利益保护的需要,又是参与公共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需要。

读者除具有上述5种权利外,还有法律规定的其他各项权利,如“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读者在开架书库即使有窃书之嫌,公共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对此只能通过其他合法途径解决而不能强行搜查读者的身体。另外,公共图书馆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都不得与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否则都是无效的。

2.读者权益受保障的缘由

2.1读者权益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我国公民有在图书馆受教育的权利,公共图书馆是人民进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读者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里,可以学习各种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能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补充精神动力。因而读者到公共图书馆从事阅读活动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2.2保障读者权益是实施“文化惠民”政策的需要。

“文化惠民”是党的一项政策,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读者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为读者读书提供一切方便条件,为读者享受读书权益提供可靠保障,是实施“文化惠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可以进一步激发读者读书求知的热情,从而促进读者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2.3保障读者权益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略。保证读者在图书馆合理合法地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实竞争技能,正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举措。为此,公共图书馆应采取一切措施,方便读者检索、查阅和外借所有合适的书刊资料。

2.4保障读者权益是公共图书馆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读者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如果有了良好的建筑及设备,有了较为丰富的馆藏文献,而没有相应数量与质量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事业就不会有多大发展,充其量只能说是古代意义上的“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其检验尺度,主要是读者工作。因此,读者工作的成效,满足读者需要的程度,解决读者实际问题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的影响效果,关系到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同时,公共图书馆的每一种书刊资料,从选择、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典藏、借阅,到参考咨询等一切业务工作,只有在读者利用图书馆过程中得到检验与评价,才能显示其成效,而读者权益只有得到比较好的保护,读者才能在图书馆反复利用书刊资源。因此,保障读者权益成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3.保护读者权益存在的障碍

读者权益保护在我国既存在理论研究问题,又存在实践操作问题。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从事读者权益研究的人数和研究成果还不多,而实际上读者在公共图书馆的权益保障也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障碍:

3.1法治意识的障碍,是读者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的主要障碍。

到目前为止,《公共图书馆法》虽然已纳入立法的进程,但始终还没有正式颁布。读者权益在法律上没有得到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就缺少维护的法律依据。

3.2服务意识的障碍,是读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又一大障碍。

公共图书馆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既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又是由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所决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图书馆管理人员有时并不能摆正位置,也没有完全进入服务角色,服务意识不强,主动为读者服务的精神不够。虽然不能说比比皆是,但绝不是个别现象。

3.3基础设施的障碍,是读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客观障碍。

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公共图书馆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用于文化事业的投入跟不上文化事业的发展,图书价格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了购书经费的增长,公共图书馆的建筑虽有改观,却仍落后于事业的发展,图书设备虽有更新,但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公共图书馆的建筑空间相对紧张,图书文献相对老化,图书设备相对陈旧,这些都成了读者基本的阅读要求得不到满足的障碍因素。

3.4管理方式落后,是读者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关键因素。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一部分公共图书馆没能及时更新管理模式,非图书馆专业人员比例很大的。即使很多公共图书馆已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应用于采访、编目、流通和管理等业务环节上,但只是在较低的层次上进行简单的服务。管理方式的落后,既是公共图书馆转型的障碍,又是读者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获取信息的障碍。

4.保护读者权益的对策

有鉴于读者权益保护的众多障碍,笔者认为社会各界必须提高认识,把读者利益摆在正确位置上,并加以认真分析研究,这样读者权益保障问题才能得到合理解决。

4.1加强公共图书馆的立法工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吹响法治中国的号角,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公共图书馆的立法进程,既是贯彻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又是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读者权益受到保护的法律需要。

4.2增强服务意识。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社会事业单位,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因此公共图书馆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教育,要教育公共图书馆工作者牢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方针,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规范。一些公共图书馆坚持把服务纳入职工年度、月度考核的制度,实行奖罚兑现,利用开展“创三优”和“服务之星”评选,以及在读者中开展“我最满意的图书管理员”等活动,激励工作人员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质量,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

4.3加大投入,改善阅读环境。

各级公共图书馆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不断改善阅读环境。首先,要创造有利于读者读书的硬件、软件条件,要更换陈旧设施,不断增加文献入藏。盐城市图书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投入2.68亿元,易地新建3万平方米新馆,楼宇智能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借阅自助型,大开间,藏、借、阅于一室,这些都是新图书馆的特色。自2011年试开放以来,优美的阅读环境,充足的书刊资源,人性化的周到服务,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其次,要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公共图书馆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利用图书馆网站、《新书介绍》、《新书专架》、读者荐购等平台,将馆藏新书一一介绍给读者或专门为读者购书,定期或不定期为读者举办书评或社会热点图书座谈会,营造良好的读书气氛。再次,要组织读者活动,把一切有阅读需求的读者吸引在公共图书馆周围,不断扩大读者队伍,成立读者协会,“和悦读书会”等群众组织,对读者进行导读、导思、导行。

4.4提高管理技术与水平。

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应当在数字化时代中扮演重要角色,公共图书馆必须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以更加方便、热情周到的方式为读者服务,从而切实保障读者的权益。

4.5读者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读者合法权益,读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很重要的。首先,读者要了解公共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和任务,了解图书馆藏书范围、重点、布局设备,熟悉图书馆借阅规则、咨询程序、服务手段,掌握图书馆目录和参考检查工具的使用方法。其次,读者要做文明读者,自觉遵守公共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服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科学管理。当遇有问题需要管理人员帮助时,要态度诚恳,语言文明。不得有任何损害图书馆的言行,不能撕、污、涂损书刊资料,更不能偷盗书刊文献。再次,读者要正确使用监督权,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可以通过正当渠道,向图书馆及其主管部门提出批评和建议。对严重侵犯读者权益的行为,读者应当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法律程序,向纪检和法律部门提出诉讼,以维护读者的切身利益。

总之,读者权益的保障既是公共图书馆界的实际问题,又是法律界的理论问题,我们应当秉持务实求真的态度,从公共图书馆与读者的客观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文献管理与开发利用的辩证关系,既要加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又要维护读者利益,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借助法律、行政、教育等多种手段,把图书馆的读者工作引向深入,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作出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中国法学会宣传学研究会编.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与维护社会稳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12.

[2]丁邦开主编.法律教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6.

[3]沈继武编著.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10.

[4]王学熙,丁宏宣编.图书馆规章制度新编.江苏图书馆学报专辑2,1986.2.

[5]公民法律手册[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1997.5.

[6]谢友宁.试论读者权益保护.江苏图书馆学报,1997(3).

[7]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全文.http://yjbys.com/jiuyezhidao/news/693516.Html.[2014-11-10]

作者:孙静静

上一篇:提升保险业投资安全论文下一篇: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