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语言敏感期

2022-09-26

第一篇:03岁孩子语言敏感期

0~6岁宝宝的关键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敏感期的发展在0-12岁,但最主要的时期是0-6岁。敏感期的表现是孩子在一段时期内重复做某一件事,对别的事情不感兴趣。儿童在0-6岁的心智发展的外在形式的主要是以敏感期体现的,每一个敏感期的出现都将引发下一个敏感期的出现,是一个接一个组成的。敏感期是保证儿童未来良好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敏感期是螺旋发展的,会重复出现,每经过一个敏感期,孩子的心灵就会成长一些,对自我和外部世界的认知也会随着提高。

儿童敏感期也是有弹性的,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但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少。他们既得不到6岁以前来自父母的宽容和疼爱,又得不到长大后成人给予的尊重。在纷乱的心绪中,他们孤独地成长着,错过了成长中一个又一个关键的敏感期,就如错过花期的花蕾,等待着或许再也没机会到来的绚烂绽放。

在孩子生命的前6年,是由许多的敏感期组成的。在此,我们逐一为您梳理0~6岁的宝宝典型敏感期,教您抓住机会,让每个宝宝的成长之路都花开四季。

一、口和手的敏感期

案例一:8个月的迟迟喜欢左在玩具堆里玩,孩子抓住什么就放到放到嘴里又吭又咬,还口水流老长的,无论是硬的还是软的他都用口尝过遍,感觉什么都是很好吃,什么都可以吃到肚子里。儿童是通过口和物体亲密接触,就是这样孩子慢慢知道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是不可以吃的。

案例二:株株喜欢水,妈妈常常用大木桶给她洗澡。妈妈用舀子把水慢慢的倒进桶里,株株喜欢用手去抓,看看,抓住了!抓住了!可是再看看手,手上什么都没有?孩子被这个现象所吸引了,每次都去抓,可是就是抓不住,乐呵呵的,反复玩着,好不开心。

真相:通过口的不断的探索使脑很好的得到发展,并唤醒了手的灵活性,孩子就开始用手来探索。孩子见到方的就捏,见到圆的就按,见到线就拽,见到扁的就扔。孩子把手放在墙角摸一下,握紧拳头,再张开,就这样不停的玩起来,看起来孩子在做一个简短的动作。其实孩子用手去捕捉到任何事物,来认识世界,增加了手的灵活度,通过手去摸去揉,去扔去拽,来感知一切用手能接触的东西物体,来感知他们之间的差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用手的探索需要反复去体验,去抓水去抓沙。孩子这是与环境有个真实的连接。孩子是通过手的探索来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孩子通过手的探索发现外在的世界并建够自己内在的世界。这是孩子很重要的认知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很容易被成年人所忽略掉。我们家长应了解到,手是儿童最好的感知工具,手的活动不是一个简短的动作,而是幼儿是有目标探索世界的行为。这样世界在儿童的跟前变得鲜活起来。

处理的方法:准备一些可以让孩子咬的玩具,将玩具洗干净让孩子玩;生活环境是孩子发展手的最好环境,同时也可以给孩子提供能动手活动的材料,如废报纸、用完的化妆品的瓶子、螺丝和螺母等,让孩子自主的发展手的智能。

还可以和宝宝一起玩一个亲子游戏来帮他度过口和手的敏感期。下面简单介绍下玩法。妈妈把宝宝放在妈妈的腿上,把大小颜色软硬各不一样的多个球放在宝宝跟前,宝宝会用小嘴小手去触摸,去感知,去探索。球在地上滚动是让宝宝爬行的去抓球。整个过程中家长让宝宝鼓励引导孩子去探索,这样增进亲子关系。

二、空间敏感期

案例:

“哗”的一声,2岁6个月的小南南又将豆子撒了一地。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看来暂时不能指望她归位了,妈妈过去帮她归位。她很快发现妈妈在不停地将豆子归拢,这个发现让她更起劲地将豆子撒到其他地方。伴随着豆子“啪啪啪”落地的声音,她的脸上透着微微的惊喜。

在上早教班时,小南南还喜欢将教具搬来搬去,把立体几何组拿到梯道里,或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将它们藏到工作毯里。如果圆柱体插座的洞穴里有珠子,不用问,那一定是小南南干的。

有一天,小南南发现粉红塔与棕色阶梯可联合垒高,她欢呼雀跃地站到了小椅子上,要与那塔状造型试比高。在工作时间里,老师不断发现小南南将彩色圆柱体组从她的工作毯上扔到别人的工作毯上,或者把珠子、蚕豆一颗颗地扔在教室的地上。

在餐厅里,常常可以看见小南南推着小椅子跑来跑去。

小南南空间的敏感期到来了。

表现: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垒高,喜欢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把外面的东西塞进去。喜欢钻进不同大小的空间感觉,喜欢爬上爬下、跳、跑,喜欢旋转、攀爬等。

真相:经过了口和手的敏感期,孩子能自由使用手了,就开始探索空间,反复仍东西。这个过程从0-6岁不间断,每个年龄阶段发展内容不同。儿童首先发现物体是分离的。

比如1-1.5岁的孩子爱玩钻小洞的游戏,以此体会不同形状大小。孩子从子宫的小空间进入大空间,在突破自我,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要感知移动物体在不同空间的感觉,感受大空间的喜悦、小空间的安慰。0-6岁儿童的智能不是学来的。儿童的空间不是大人所想的那样靠想象出来,而是身体感觉出来的。爬、走、上下楼梯,儿童不断地突破极限,创造自我,建立空间意识。最初儿童的运动是眼、手、腿、脑的协同过程,需要幼儿付出很大的努力。

解决方法:给孩子自由,让儿童身体充分运动,家长要克服恐惧心理,给孩子更大的空间,父母在旁边悄悄保护孩子的安全,让孩子跳下。提供可以仍垒的材料,让孩子完成空间探索。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堆叠水果罐的游戏。

三、秩序和执拗敏感期

案例:妈妈每天下午四点钟,都会躺在自家后花园的一张躺椅上给萌萌讲故事。有一天她生病了,还没讲几句就感到很不舒服,和萌萌说完对不起后,便回家里躺在床上。这时,萌萌伤心地大哭起来,在场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孩子是看到妈妈生病而着急地大哭,纷纷感慨才这么大的孩子就知道因为妈妈生病而着急。于是不断地有成人来安慰她,告诉她妈妈的病会好的。孩子却像没听见一样仍然大哭。后来孩子拿着书喊,躺在床上的妈妈以为孩子要让她读书,忍着病痛从床上爬起来给孩子读书。但孩子仍然在哭。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孩子不断地喊“椅子!椅子!”直到家中有一个成员醒悟过来,将妈妈经常坐的那张躺椅的垫子拿来,放在妈妈身边,萌萌才止住了哭泣,并微笑起来。

每天下午四点钟妈妈会坐在这把椅垫上,这已成为秩序固定在萌萌心中。当这个秩序被打破时,萌萌就会感到痛苦。当妈妈又和那把椅子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时,秩序就恢复了,萌萌的痛苦感也消失了。

表现:孩子循规蹈矩,坚持把垃圾捡进垃圾桶,把弄乱的毛巾整理好。一旦哪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个环节也不能漏,先后的顺序也不能打乱。否则就得重新再来一次,从孩子的表现上让我们感觉到他们不可理喻。

真相:秩序敏感期从1-6岁持续发展,3-4岁是关键。这是父母会以为孩子犟、固执不变通,不听成人的话,稍有不如意就哭闹。实际是孩子喜欢按一定程序做事情,不喜欢被打乱,否则会大哭大闹。

经过了口手敏感期,孩子发现身边的世界是有秩序的,意识到自己本身是这种秩序的一部分,认识到一些生活规律,单纯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固定的,等逐渐长大后就注意细节。完成了这个过程,儿童就社会秩序,他会愿意遵守秩序。如果秩序被打乱,儿童会感到恐慌所适从,通过哭闹来宣泻,这是儿童最初的思维模式。

儿童把内在秩序相配对是儿童智能发展的重要表现,这个过程不是通过道德教育建设起来的,保证了这个敏感期良好发展,孩子可以自我管理,这是家长梦寐以求的,孩子把握了秩序后有很强的安全感,精力就会投入学习中,不用重新适应环境。建立好的秩序利于孩子将来发展,如逻辑思维,生活的秩序化,对社会规则的遵守。秩序和程序给孩子安全感,一旦被打乱就会焦虑不安,一旦时间之后孩子会逐渐适应事物的变化。

解决方法:观察孩子的秩序,一定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要求做的事能够的话就重来一次,做不到的话尽量安抚情绪,不要谴责孩子。让孩子玩照顾娃娃的游戏,适合2-3岁的孩

子.

四、自我意识敏感期

案例:月月两岁两个月了,只要有人和他打招呼,他的反应就会很激烈,不停地尖叫同时使劲地跺着脚,拍打着手,一脸的不耐烦。月月正处在自我意识的敏感期。他会抱着毛巾被说:“这是我的。”指着自己的包说:“这是我的。”他也拒绝给别人分享妈妈为他带来的分享物。他对成人未经允许就触摸他也极力偾怒,他以尖叫、跺脚、推拒来扞卫自我,他以这样的方式向成人宣布:我的身体是属于我的。

表现:从开始说“我”,说“不”到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的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楚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感觉我说了算是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表现出完全的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变得自私,什么都说是我的,对什么要求都说不,脾气变得很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

真相: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就会非常坚持自我,这表明他们的意志在形成,他在表示我和你是有差别的。孩子逐渐发现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于是悄悄有了自我意识。自我觉醒在1-2岁开始,用是我的来区别你和我的不同。这是孩子的第一个自由宣言。第二个自由宣言就是用来表明你我差别,孩子以此表现我可以不按你的意志做,打你、打死你也是这个意思。

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就会尝试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交换。到了4岁,孩子所有的东西都不会给别人,到了5岁,他就急于把东西分享给别人,来交换得到别人的东西。孩子说打你,不是真的打人的意思,而是要别人立刻消失,当发现没达到目的,就会用手来推来实现。这可以制止他,但不要说教谴责。孩子说不,父母不必纠正过来,该做什么照做,不必和他商量分辨,这就不会影响他的敏感期,过了一段时间自然就过去了。

家长常常教育孩子分享东西,在他什么都还没拥有的情况下这是错误的想法,要先拥有再分享,这个选择权在孩子,这不是自私的表现,不要以大人的道德观来判断孩子。

这是重要的敏感期,保证了个敏感期就等于保证了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和谐在社会立足的能力。

解决方法:当孩子打人咬人时我们只去制止孩子行为,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满足孩子的需要,尽量让他快乐和顺从。帮孩子建立家庭相册,辨认人和事,认识自己。在2-2.5岁时玩认知游戏,人五官,并通过儿歌来加深印象。

五、完美和审美的敏感期

案例:2岁半的浩浩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小伙儿,他对同伴友好,对爸爸妈妈有礼貌,活泼懂事。唯一让妈妈觉得有些烦恼的是她觉得浩浩有“完美主义”倾向!比如,如果给浩浩两块蛋糕,一块是完整的,一块是破碎的,那他一定会选择那个完整的;画画的时候如果看到美工纸有破损,那他肯定不要,会缠着妈妈再要一张完整的美工纸……

表现:很多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也像案例中的浩浩一样,突然变成了一个完美主义者。牛奶不能洒出一滴,水果上不能有斑点,他们开始挑剔吃的和用的,接着孩子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和自我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她们开始乐此不疲地挑选自己的衣服,和妈妈争执今天到底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并对化妆品开始感兴趣。如果孩子出现了这些特征,那么说明他已经进入了“审美敏感期”。

真相:到5岁半6岁时儿童审美会达到一定水平,这是螺旋发展的,不单是审美发展,更是智能的发展。孩子进入审美敏感期说明他们的内心世界走向丰富,完美带给孩子精神上的愉悦。完美敏感期刚开始是儿童对食物的要求,比如说要最大最亮最完美的,之后儿童就会对物的完美性有更高的要求。

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经过一段时间孩子开始关注自身的完美,开始化妆,慢慢的就有审美观,能够搭配衣服,达到人文化的状态。儿童在最早期完善这些东西对孩子未来的个人魅力和气质有巨大的重要性,影响他们将来的审美能力。父母不用担心,要理解孩子的不满,给孩子提供相应的化妆品、书籍、图案、实例,可以告诉孩子这个年龄不要太多化妆。

解决方法:注意满足女孩子的需求,满足女孩子对化妆品的需求,并把选择衣服的权利交给孩子。父母指导孩子用安全的剪刀剪首饰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戴起来。让孩子锻炼手眼能力,感知色彩图案。适合2-3岁的儿童。

六、人际关系的敏感期

案例:越越读大班了。她最近好像一直有心事,情绪不高。临睡前才告诉妈妈,原来是因为两件事,一件是,她想加入班里另外两个孩子的行列一起玩儿,但被对方不友好地拒绝了。第二,一个孩子把糖纸随地乱扔,在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她告诉了老师,受到老师批评的孩子告诉她,以后我再也不跟你玩儿了。

最近,从她的种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班里的女孩子自发地形成了很多小团体,这些小团体通常有一个占中心地位的孩子为领袖,她们制定了各种奇怪有趣的入队规则,不遵守规则的孩子会被排斥和拒绝。比如,加入蝴蝶队的孩子需要把唾沫吐在手心,然后搓几下,这样才可以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

越越说,她所在的蝴蝶队只有高贵的小朋友才可以加入,粗鲁的孩子和有点粗鲁的孩子是不能加入的。而且她对蝴蝶队的那位领袖非常认同,对她评价很高,称她是最高贵的宝宝。显然,越越已经从一对一的伙伴交往递进到了渴望融入小团体的交往的阶段,她对这种关系很依赖。

表现:交往的初始是从食物的交换开始的,进而到物的交换,进而出现相同的爱好和兴趣,最后出现理解、友谊,达到和谐关系。孩子在3岁左右的时侯,开始通过分享好吃的和别的小朋友交往,逐渐的他们开始用交换玩具来交朋友,再长大一点的时侯,他们开始因为喜欢同样的东西有相同爱好而交往,这样朋友的关系就开始长久了。到了5岁左右,三四个朋友的关系就基本上很固定了。

真相:人际关系是人与生俱来的智能。小孩间人际关系就是从交换食物和一对一交换玩具开始的。儿童从3岁开始就有交朋友的渴望,用零食来建立人际关系,但零食仅能满足一时,很快孩子就意识到食物不如玩具更能维系友谊,食物吃掉就没有了,但玩具不会被吃掉,但随着玩具的新鲜感消失,友谊不能长久,由此孩子终于会发现透过食物和玩具都不能建立真正的交往关系。

之后孩子会发现通过平等交往来发展最早最成功的来往关系,再往后就发现交朋友的原则是有相同兴趣,互相喜欢或者互相理解。刚开始孩子会分成不同类型的,有的是爱控制对方的,有的是愿意依附别人的,但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依附的一方渐渐不愿意受制于人,他也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就会有短暂的矛盾,很快经过调整,变成平等的交往,经过不断调整,孩子学会相互欣赏理解,还学会妥协退让,经过良好沟通才能达到和谐关系。

男女孩交往的兴趣点不同,应该树立男女不同的状态,孩子会发展出结伴合作的活动,这不是成人教出来的,而是儿童在交往中自己总结出来的。

解决方法:给孩子买些食物来吸引小朋友,允许孩子带玩具,倾听孩子。2-3岁时多个孩子玩交换玩具的游戏,以此建立初步交往意识,孩子如果不愿意可以由家长代替,让孩子来模仿。

第二篇:孩子敏感期(共)

孩子在0-6岁时存在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所谓敏感期是指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反复操作某一动作或反复学习某一项能力,并且学习能力特别强的时期。有依恋形成的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腿脚等动作的敏感期、语言的敏感期、细微事物的敏感期、肌肤触摸的敏感期、执拗和完美的敏感期、秩序的敏感期、数学敏感期、绘画敏感期等等。

出生不久持续到一岁多一点,是口腔敏感期。无论成人怎么阻止,孩子总把手放进嘴巴,而且吃得津津有味。成人千万不要认为不干净而去阻止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隐患。成人要做的就是保证入口的东西相对干净就行,而且最好能提供不同的东西让孩子用口腔去探索!这个阶段的孩子就是依靠口腔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如果顺利渡过,以后再也不会用嘴啃食物之外的东西。有些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仍改不掉吸吮手指或其他物品的习惯,甚至延伸成别的不良行为,例如:爱吃零食、吐口水、骂脏话!都在一定程度与口腔敏感期没过好有关。和口腔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手的敏感期,在手的敏感期时爱用手扔东西、用手指抠小窟窿,甚至打人(其实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与手的敏感期后期重叠的是腿的敏感期,有时候常常两三个敏感期同时交叉出现。

两岁多的孩子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亲爱的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非要想办法把他这毛病改掉不可。其实这是在进行物权归属的练习,通过对物品归属权的确认,来认知他与物品的关系。国外的教育专家常说两岁孩子的哲学是“我的我的,什么都是我的”。我们也应该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行为,而不是乱贴标签。

顺利渡过物权意识敏感期的做法是,在孩子表现特别明显时不要和他较真顺着他即可。这个时间差不多要三四个月(视孩子情况不同而定)。之后寻找到适当的机会,即别的孩子与自家孩子分享玩具的时候,提醒他:“小朋友把玩具分给你玩,你高兴吗?”当他点头时再告诉他“你把玩具分给别人玩,他们也很高兴”。就此可以打住,别马上强迫孩子。如此反复几次之后,让他尝试把玩具分给别的孩子,通过练习他知道玩具是属于他的,分给别人玩之后还是会要得回来,和别人分享大家都快乐,这样他就慢慢愿意分享了。大部分孩子在三周岁前后进入分享阶段。

注意1:处在强烈的物权意识确认期的孩子,大人千万不要去逗引孩子,强抢孩子手中的东西,让他哇哇大哭,然后羞他“你真小气!”这是绝对不可以的行为!

注意2:当孩子能分享的时候,把东西分给我们吃,我们一定要接受,不要说“我是逗你的,我不吃,你吃吧”,这样就是拒绝孩子的分享,将给孩子带来的感觉是失望,孩子就会把分享和失望联系在一起而享受不到分享的快乐,慢慢就不愿意分享了。

三四岁的孩子进入秩序、完美、执拗的敏感期,成人把一块饼掰掉一点给孩子,孩子会哭闹不止拒绝接受,成人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自私,那是完美的敏感期,我们破坏了孩子对圆的感觉。

第三篇:《一起呵护孩子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一种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认识、了解儿童的敏感期,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

作为父母,我们往往会忽略了,也忘记了去帮助孩子,甚至制止了孩子的某些活动,但是我们破坏了孩子的什么,没有人知道。孩子的许多行为被家长不理解并强行压制,抹杀或者用爱的名义禁锢了儿童的正常成长。这是我们现在教育最大的误区。认识各种敏感期,对于孩子的完整的自我成长至关重要。 《一起呵护孩子的敏感期》,我们邀请湖北省特级教师郭玉老师,与您一起分享和了解孩子各个年龄段会出现的敏感期,以及各种应对的方法,不要让我们的爱成为伤害,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后盾吧!

活动时间:2014年6月28日(周六)上午10:00---11:00 活动地点:宜昌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宜昌市图书馆一楼)

咨询电话:0717-69260276927941677177518972578698QQ:367330561

活动备注:家长需要提供20元的茶水费,同时为了保证本次活动爸爸妈妈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尽量不要带孩子出席,如特殊情况需带孩子出席,请提前与老师联系!

亲爱的爸爸、妈妈~~快来报名参加吧~!~!~!~!

宜昌市妇联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第四篇:育儿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1)人际关系发展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必须带宝宝外出,跟不同的人打招呼,谈话。过了半岁,婴儿就会认生,甚至接下来的成长中会害怕陌生人。我家孩子就抓住这个时期,现在他见到谁都可以打招呼聊天交朋友的。相反,认识一个宝宝,由于家人保护的太好了,半岁前都呆在家不出门,结果,现在一岁多了,连见亲戚都哭鼻子。所以三到六个月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能错过。

2)高速运算敏感期,半岁以后可以对宝宝进行圆点训练,宝宝天生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到两岁半就关闭了,越早越好。我家是一半以后才缓慢的开展,效果就不够理想了,但经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宝宝运算能力还不错,现在三则运算也有九成能答对。

3)锻炼身体的敏感期,一岁的时候,几乎每个宝宝都非常有胆量,去尝试各式的健身器材,这时候家长既要放手让他们多去尝试玩,同时也要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受挫折。过了这个时期,孩子越大就越不敢玩了。例如,秋千,滑梯,悬梯,弹弹床,游乐场等等。

4)图片阅读敏感期,也出现在一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量显示百科图片卡,宝宝能迅速吸收海量图片知识。我就是在一岁的时候发现孩子可以对着一本动物看得非常入迷,于是就买了动物百科书,他马上就全懂了。后来也买了上千种百科卡片,包括动物,植物,蔬菜,水果,世界名画,天文知识,运动,乐器,生活用品,电器,交通工具,文具,汽车品牌等等,孩子一个星期就全掌握了,而且见到图片

就非常开心。所以我不用怎么花力气就让孩子把身边的事情几乎全搞懂了。两岁的时候我就不用再走“这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进入了“这是为什么”的阶段了。我现在已经跟他聊,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不是告诉他这是苹果了。

5)语言学习期。语言学习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家长会认为,平常多跟他说话,然后他就会早说话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一,在婴儿期,要对着婴儿说话,让婴儿看到家长的嘴型。 第二,婴儿期,除了指认生活用品和常说生活用语外,还要多念押韵的诗歌,或儿歌。

第三,教拼音,aoe,yuu等等,由拼音开始,经常教宝宝拼音。不要再学老人家那套“恩古古”了!

第四,念押韵诗歌时,当家长已经重复念了好几天后,可以把每句最后一字留给宝宝说。

举例,“大飞机大飞ji,忽而高忽而di,晴空飞行千万li,长大我要开飞ji“

我家孩子一岁就能接上这诗歌了,而且还能接唱一些儿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得花些心思。

第五,是非题。说话时,不但语速要缓慢而且清晰准确,然后经常问宝宝,“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这样的是非题,然后叫他回答“是”“要”“好”。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跟家长聊天了。

第六,名词跟读阶段。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是教材了,拿起一个苹

果,家长要清晰准确的告诉宝宝“苹果”,千万别一开始叫教“这是苹果”,记住,先教名词!而不是直接教句子。

第七,讲故事。宝宝会讲话了以后,家长还可以继续引导孩子讲故事。首先,家长先讲故事,让孩子熟悉故事以后,就开始引导了,如何引导呢?家长先把故事讲点点,停下来不说,就问孩子,“然后呢?”“接下来呢?”“会怎样啊?”就让孩子讲他的故事,家长作一个听众就好了,有时孩子的故事很真蛮有趣的。我家儿子不到两岁就给我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讲了快有半小时,当然了,和原版是完全不一样的,儿子把他生活的事情和认知的事物放在故事里,天马行空的,不过真的非常有创意。竟然扯到小猪坐火车去旅游。

敏感期抓好了,事半功倍。育儿心得: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1)人际关系发展期,三个月到六个月,在这三个月里,必须带宝宝外出,跟不同的人打招呼,谈话。过了半岁,婴儿就会认生,甚至接下来的成长中会害怕陌生人。我家孩子就抓住这个时期,现在他见到谁都可以打招呼聊天交朋友的。相反,认识一个宝宝,由于家人保护的太好了,半岁前都呆在家不出门,结果,现在一岁多了,连见亲戚都哭鼻子。所以三到六个月是人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不能错过。

2)高速运算敏感期,半岁以后可以对宝宝进行圆点训练,宝宝天生具有高速运算能力,到两岁半就关闭了,越早越好。我家是一半以后才缓慢的开展,效果就不够理想了,但经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宝宝运算能力还不错,现在三则运算也有九成能答对。

3)锻炼身体的敏感期,一岁的时候,几乎每个宝宝都非常有胆量,

去尝试各式的健身器材,这时候家长既要放手让他们多去尝试玩,同时也要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受挫折。过了这个时期,孩子越大就越不敢玩了。例如,秋千,滑梯,悬梯,弹弹床,游乐场等等。

4)图片阅读敏感期,也出现在一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大量显示百科图片卡,宝宝能迅速吸收海量图片知识。我就是在一岁的时候发现孩子可以对着一本动物看得非常入迷,于是就买了动物百科书,他马上就全懂了。后来也买了上千种百科卡片,包括动物,植物,蔬菜,水果,世界名画,天文知识,运动,乐器,生活用品,电器,交通工具,文具,汽车品牌等等,孩子一个星期就全掌握了,而且见到图片就非常开心。所以我不用怎么花力气就让孩子把身边的事情几乎全搞懂了。两岁的时候我就不用再走“这是什么”的阶段,而是进入了“这是为什么”的阶段了。我现在已经跟他聊,为什么苹果会掉到地上,而不是告诉他这是苹果了。

5)语言学习期。语言学习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家长会认为,平常多跟他说话,然后他就会早说话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

第一,在婴儿期,要对着婴儿说话,让婴儿看到家长的嘴型。 第二,婴儿期,除了指认生活用品和常说生活用语外,还要多念押韵的诗歌,或儿歌。

第三,教拼音,aoe,yuu等等,由拼音开始,经常教宝宝拼音。不要再学老人家那套“恩古古”了!

第四,念押韵诗歌时,当家长已经重复念了好几天后,可以把每

句最后一字留给宝宝说。

举例,“大飞机大飞ji,忽而高忽而di,晴空飞行千万li,长大我要开飞ji“

我家孩子一岁就能接上这诗歌了,而且还能接唱一些儿歌。当然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家长得花些心思。

第五,是非题。说话时,不但语速要缓慢而且清晰准确,然后经常问宝宝,“是不是?”“要不要?”“好不好?”这样的是非题,然后叫他回答“是”“要”“好”。这样,孩子很快就可以跟家长聊天了。

第六,名词跟读阶段。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是教材了,拿起一个苹果,家长要清晰准确的告诉宝宝“苹果”,千万别一开始叫教“这是苹果”,记住,先教名词!而不是直接教句子。

第七,讲故事。宝宝会讲话了以后,家长还可以继续引导孩子讲故事。首先,家长先讲故事,让孩子熟悉故事以后,就开始引导了,如何引导呢?家长先把故事讲点点,停下来不说,就问孩子,“然后呢?”“接下来呢?”“会怎样啊?”就让孩子讲他的故事,家长作一个听众就好了,有时孩子的故事很真蛮有趣的。我家儿子不到两岁就给我讲三只小猪的故事,讲了快有半小时,当然了,和原版是完全不一样的,儿子把他生活的事情和认知的事物放在故事里,天马行空的,不过真的非常有创意。竟然扯到小猪坐火车去旅游。

敏感期抓好了,事半功倍。

第五篇:孩子的几大敏感期

敏感期之味觉发育篇

时间段:4-7个月

4个月前:基本为纯母乳喂养,或者奶粉混养,或者混合喂养

4-6个月开始:可以循序渐进,尝试各类辅食添加,让孩子多品尝各种食物的味道。

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品尝

这个阶段的婴儿一般比较容易接受接触过的食物,所以应该循序渐进,丰富他/她的辅食品类,尽量让其熟悉各种不同的食物的味道。

对于在这个时期尝过的味道,即使有一段时间不吃,再遇到时,孩子仍然能顺利接受。因此,在婴儿期就教孩子学习品尝,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长大后不挑食的孩子和挑食的孩子,其分水岭还多就来自这个时期的喂养方式。

敏感期之咀嚼发育篇

时间段:6-11个月

4-6个月:开始添加辅助食品。先为果汁,泥状食品,米糊,蛋黄等

6个月开始:可增加一些颗粒状的食品,硬度应该是看起来是成形的颗粒状或小块状

10-11个月开始:带馅的小饺子、小包子、软饭、面条等基本成人化的食品

该做什么:让孩子学会咀嚼

孩子从吃流食到向普通固体食物过渡的过程是很短暂的,从泥状食品,到颗粒状视频,到偏软的基本成人化食品,大约就是半年左右。

因此,在尝试给孩子吃新品种或新质地的食物时,不要过于保守,首先承认孩子的能力,然后要科学地、有步骤地添加。

泥状食品虽好,但只是辅食添加中很短暂的一个阶段,不宜久吃。在孩子学习咀嚼的关键期,要把握好这个阶段让孩子充分学习提升咀嚼能力。

敏感期之语言发育篇

时间段:2-9个月

胎儿6个月:开始有听力

出生后6个月:开始能把一句话分成一个个词

1岁:开始用“婴语演说”

能听什么?

刚出生的宝宝会听什么呢?也许我们觉得,他什么也听不懂。其实我们错了,这个刚刚来到世界上的小人儿分辨语音的能力已经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在以后的一年里,这个小人儿的发展会更让我们惊奇:在一个语言丰富的环境中,他会通过和周围的成人打交道,不断地熟悉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语音,越来越敏锐地分辨出这些语音的细节,并且逐渐发出类似这些语音的声音,开始理解这些语音所传达的信息。

第一步:辨认出人类的语音

刚出生的小婴儿已经能够把人类的语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来了。当你对他说话的时候,他会挣开眼睛,盯着你看,有时候甚至会自己发出声音来! 第二步:辨认出妈妈的声音

出生3天后,小婴儿已经能够认出妈妈的声音了!而且非常明显的是,他更喜欢妈妈的声音。

第三步:分辨重音不同的词

出生几天后,小宝宝已经能够分辨出不同的重音模式,比如知道“妈妈抱”和“抱妈妈”是不同的。 这种对音调的敏感对孩子学习语言非常重要。 第四步:开始能分辨不同的辅音

一个月大的小婴儿,已经能够像成人那样,分辨出ba和da是不同的音了,他已经知道,“爸爸”和“大大”是不一样的。

第五步:知道一个音不管音调是高是低、声音是大是小,还是同一个音

出生两个月后,小婴儿又长了新的本事:不管你是用雄浑的男高音对他说“a”,还是用柔和的女中音对他说“a”,他会知道这都是“a”。

第六步:会把一句话分成一个个短语甚至一个个词

宝宝6个月以后,如果妈妈对他说“宝宝咱们吃饭了”,他就能听出“宝宝”是一个东西,“咱们吃饭了”是另一个东西,甚至知道“咱们”、“吃饭”、“了”是可以分开的。他很棒了吧?

第七步:知道母语中的词的发音模式

9个月以后,宝宝已经知道,怎样的音是一个词,怎样的音不是一个词。你跟他说“尼鲁瓦股啪”,他会很困惑:“你说的是话吗?”而如果你跟他说“宝宝睡觉了”,他会知道这是一句话,而且知道“宝宝”是可以独立出来的音,“睡觉”和“了”也是可以独立出来的音。

宝宝可以把一句话分成一个一个的词以后,他就容易了解每个词的意义了。这对宝宝学话来说,可是很重要的一步呀。

能说什么?

第一步:哭

刚开始的时候,小宝宝只会哭!后来呢,可能有些宝宝能笑出声音来了。哭和笑,就是小宝宝最早会发出的信号。但是,他很快就有进步了。 第二步:“哦哦啊啊哦”

从2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小婴儿会发出类似元音的声音了。在他吃饱喝足、精神很好、心情不错的时候,他会“哦哦啊啊”地表达一下。

第三步:“吧吧吗吗嗒塔”

小宝宝长到4~6个月以后,不仅能发出元音,还可以把辅音加上去,发出类似语音的声音了。他有时候会“吗吗吗吗吗”地叫唤,或者“吧吧吧吧”地嘟哝,别误会,他不是在叫“爸爸妈妈”。

第四步:“语调词汇”

8~9个月的宝宝,整天咿咿呀呀地说个不停。这个时候,宝宝发出的声音,已经明显带有母语中独特的语调了。例如:法国小孩说话比较柔,元音拉得比较长,说起话来像唱歌或像小河流水的声音;埃及小孩会加重音节第一个字母的发音;说广东话的孩子,则会突然结束音节。就是说,宝宝在会说真的词之前,已经知道了词的语调,并且学会用“语调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

第五步:和妈妈“对话”

宝宝6个月以前,如果妈妈对他说话,他也会“哦哦啊啊”或者“吧吧嗒嗒”地嘟哝,好像在给妈妈的话“伴奏”。可是到了7个月以后,他就学会在妈妈说话的时候默不作声,等妈妈的话一停,他才开始“哦哦啊啊”一番,更像是在和妈妈“对话”。看上去,宝宝似乎知道了谈话的规则: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别说,待会儿有你说的机会。

第六步:“婴语”演说

快到1岁的时候,宝宝开始会长篇大论地“演讲”了。你看他在那里认真地看着你,咿咿呀呀地发出一大串“听着像那么回事”的“话”,小手还煞有介事地比划着各种手势,那架势似乎在表明:我在说话呢,听不懂吗?那就是你的事啦!

该做什么:交流最大化

养成和宝宝说话的习惯:

1. 用固定的名字称呼宝宝。给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经常用这个名字称呼宝宝,跟他说话。

2. 见到什么说什么。例如家里的物品、街上的动植物和交通工具、商店货架上的商品。

3. 做什么说什么。“宝宝肚子饿了”,“要喝奶了”。宝宝喜欢照着一些话去做。大人说“把娃娃拿过来”、“快坐好”,宝宝都会照做。

积极回应宝宝的发音:

1. 在宝宝叽叽咕咕、咿咿呀呀地“演讲”时,家长要认真地听和看,宝宝一停,就马上回应他,与宝宝主动交流。

2. 回应时表情要丰富,语调要夸张,以激起宝宝发音的兴趣,鼓励宝宝接着“说”。

多对宝宝说“儿语”

1. 自然的、能够吸引儿童注意的“儿语”并没有什么不好。家长不必故意采用成人间的说话方式对宝宝说话。

2. 在宝宝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妈妈采用比平时尖一点的嗓音,语速放慢,吐字清楚,说话时表情丰富,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

多给宝宝读书

语言实验室

科学家怎样判断还不会说话的小婴儿甚至胎儿能不能分辨各种声音呢?请和我们一起走进语言实验室,发现孩子学语言的奥秘!

实验1

你知道吗?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听过爸爸妈妈的话,而且已经对语音有反应了!

让怀孕35周的孕妇每天都读同一首童谣。4周以后,对着孕妇的肚子放这首童谣的录音,发现胎儿的心跳变慢了!虽然录音机里放出的并不是妈妈读的声音,但是小胎儿却会有反应;而如果放的是另外一首童谣,小胎儿就没有这种反应。这说明小胎儿已经能够粗略地分辨语音了。怎样知道不会说话的小婴儿对语音的反应呢?在宝宝的橡胶奶嘴上连接一个可以记录吸吮速度的电子装置,就可以解决问题啦!

实验2

给新生儿放两种录音:一种是人说话的声音,一种是乐器的声音或者其他有韵律的声音。发现听到人说话的声音的时候,新生儿吸吮奶嘴的频率加快了。他似乎对人的语音更感兴趣!

实验3

给一个月大小的婴儿重复听ba的声音。刚开始,小宝宝贪婪地吸吮,节奏很快。后来,他听腻了ba的声音,吸吮节奏慢了下来。这时,研究人员换上da的声音,小宝宝又快速地吸吮起来。他发觉了ba和da的不同!

爸爸妈妈该做什么?

宝宝正在努力地为说话做着各种准备,爸爸妈妈如何配合宝宝的努力呢?这里是给小婴儿的爸爸妈妈的几条建议:

No1 养成和宝宝说话的习惯。

丰富的语言环境对宝宝的语言发展很重要。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和宝宝说话。可是,新手爸爸妈妈常常很困惑:对着这么一个小不点儿,能说什么呢?其实,这太简单啦,教你几招吧:

用固定的名字称呼宝宝 给宝宝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并经常用这个名字称呼宝宝,跟他说话。

见到什么说什么 例如家里的物品、街上的动植物和交通工具、商店货架上的商品,等等。

做什么说什么 例如,“宝宝肚子饿了”,“要喝奶了”,等等。宝宝喜欢照着一些话去做。例如,大人说“把娃娃拿过来”、“快坐好”,宝宝都会照着去做。而且,满周岁的宝宝已经知道大人在谈论自己,会表现出害羞,这实际上是宝宝理解大人谈话的表现。

No2 积极回应宝宝的发音。

在宝宝叽叽咕咕、咿咿呀呀地“演讲”时,家长要认真地听和看,宝宝一停,就马上回应他,与宝宝主动交流。回应时表情要丰富,语调要夸张,以激起宝宝发音的兴趣,鼓励宝宝接着“说”。

No3 多对宝宝说“儿语”

自然的、能够吸引儿童注意的“儿语”并没有什么不好。家长不必故意采用成人间的说话方式对宝宝说话。在宝宝出生之后,妈妈就会采用柔和亲切、变化丰富的语调,和宝宝说“悄悄话”,宝宝在妈妈自然的温柔的话语的熏陶下,开始进入语言的世界。在他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妈妈采用比平时尖一点的嗓音,语速放慢,吐字清楚,说话时表情丰富,这是抓住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当孩子开始说话时,有什么理由阻止妈妈继续用这种方式对孩子说话呢?不要担心这样做会有什么不好,事实上我们从没有见到过还在说“儿语”的大孩子。

No4 多给宝宝读书

宝宝喜欢人类的语音。所以,可以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给他读书。尽管他听不懂,但是那起伏优美的语调却是宝宝喜欢享受的“天堂之声”。而且,这也是让宝宝熟悉母语语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最好挑选那些语调变化丰富、朗朗上口的歌谣读给宝宝听。

儿童心理学博士陈萍提醒爸爸妈妈:

1岁以内的孩子主要对语言的语音特征敏感,喜欢成人和他玩语音游戏。父母可以多与婴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吟唱简单的儿歌。孩子渐渐能学会在父母说话时安静地看和听,父母说完后,给婴儿留一些时间让他发音,然后再对婴儿的发音做出新的反应。这就是一种“轮流说”的技能。同

时,他会学会注意别人的面部表情和目光,别人的目光转向哪儿,他的目光也转过去。这些技能都是语言交流所必需的,也是很早就开始发展的技能。

敏感期之情感发育篇

时间段:1岁半以前

0-4个月:会哭。起码有3种哭的方式。

4-8个月:会表达多种情感。通过“咯咯”声,喃语,还有哭泣来表达愉悦,开心,害怕,失望等情绪。有时,他们会以某种举动来表示情感,例如踢腿,挥手,摇动,微笑。 18个月:渐渐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能在镜中认出自己,开始想要摆脱父母和看护者的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感情丰富,情绪波动大。

该做什么:建立“安全基地”

为宝宝建立一个“安全基地”,与父母形成一种安全的依恋关系,在人生中遇到不可避免的挫折或者是失败的时候,孩子就有足够的信念认为父母能为自己提供爱与支持。

而如果宝宝发出的信号总是得不到妈妈的回应,慢慢的,他就会采取回避的策略,不再表达自己对妈妈的需要了。有的妈妈抱怨孩子和自己不亲,其实这个责任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因为妈妈没有给宝宝建立一个“安全基地”,没有发展出亲密的情感。

你越敏感,他越安心

宝宝与父母要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需要父母敏感地对待宝宝发出的信号,正确解读这些信号并及时正确地作出反应,尤其要注意宝宝发出的微弱信号。比如他想去稍远一点儿的地方拿一个玩具,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看着妈妈。

这其实是宝宝在寻求妈妈的鼓励呢,你可千万不要忽视宝宝这种微小的信号,要马上用微笑来回应他,或者直接告诉他:妈妈在这儿呢,你放心去拿吧!当妈妈对宝宝的需要敏感地作出反应的时候,就会增强宝宝的安全感。

宝宝在父母的保护下,会大胆地去探索周围世界。因为他知道,不管前面发生什么事,妈妈都会在他身后支持他。如果缺少这种安全港湾,宝宝就会变得惶惶不安,不会积极地探索和玩耍了。

要为宝宝建立起“安全基地”。在宝宝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父母要大声表达出自己的和宝宝的情绪,这样就会使宝宝为各种情绪贴上标签。当他大一点儿后,就会意识到各种情绪都是可以命名的,比如高兴、沮丧、害怕……并能把各种不同的情绪区分开来。

很多父母认为宝宝听不懂或者不能识别这些情绪,因此很少告诉宝宝各种不同的情绪,这可是低估了宝宝的能力!这个小机灵鬼,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给他疏通情绪的出口

有时候,宝宝会表现得很烦燥,或者生气、害怕,而他对这些消极情绪是束手无策的。妈妈千万不能因为宝宝哭闹而烦他,呵斥他,或者不理他。 如果妈妈能陪伴并帮助宝宝度过这种情绪,他就会学到一种基本的信任:当我不高兴和难过的时候,会有人和我在一起;妈妈是可亲的,这个世界是值得信任的。

虽然宝宝自己还无法意识到这些想法,可实际上这些感觉已经存在他心里了。

建立“安全根基”,宝宝需要你做什么——

1.多陪我玩一会儿

宝宝在早期生活中需要与父母一起体验快乐。这能促进宝宝脑的发育。当宝宝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的生活真是一种享受,这时候宝宝就会感到安全。

2.我喜欢你们抚摸我

宝宝是通过皮肤来感受父母的情感和爱的。每一个宝宝都需要抚摸。这会让他感到安全和愉快,还可以安抚不适的情绪,让他很快变得平静下来。

3.经常注视我的眼睛

从宝宝出生的第一天起就要注视他的眼睛,当孩子也注视你的时候,更要密切地关注他。可别小看这注视,在宝宝大概6个月的时候,就会关注你的眼睛并且能读懂它们在说什么了。愉快的眼神交流,会让宝宝感到安全和信任。

敏感期之视觉发育篇

胎儿期:

对胎儿的研究发现,6周时,视神经就开始铺路了,将视网膜连接到“初级”的大脑上。然后,眼的晶状体和眼角膜形成,眼皮覆盖在眼睛上。大约在6个月左右,胎儿就已经对光很敏感了。他能感觉到光的强度,因为光可以穿过母亲腹部的组织和肌肉,射进子宫中去。

随着出生的临近,亮亮就越来越经常地练习睁开眼睛,准备着进入一个光明的世界。

新生儿:信号太强,无法分辨,调试工作开始了!

新生儿的视觉装置虽然已经到位,但还很不成熟,不能马上有效地运作。远远近近那么多光一下子涌入他的眼睛,太亮了,弄不清楚是些什么。 现在,他的视力很低,一方面是因为他眼睛的玻璃体还没有完全透明;另一方面,他的视神经——眼睛和大脑之间的通路——虽然已经长成了,但是还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几个小时内,新生儿的眼睛就开始工作了。如果把他的视觉系统看成一部机器,那么,这部机器不仅需要润滑,而且需要调试!现在,他只能看到眼前18~38厘米内东西的大致轮廓,因为他的睫状肌还缺乏强度,还没有能力进行调节。但是,这种调节能力在不断增强。

他还需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位于眼底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光接受器)还没有长好,而且数量也不够。因此,他的视野大约只有45度左右。感光细胞要逐渐地得到发展,最终,大概有600万个负责分辨细节和识别色彩的视锥细胞将集中在视网膜的中间,而几亿个负责接受光线的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的周围,使他有更广阔的视野看到他居住的三维世界。

1-4周:看见妈妈

婴儿很快对光线的反差非常敏感。你瞧,他正盯着妈妈的脸呢:光线照亮妈妈的眼睛,照在她圆圆的颧骨上,照在她对着宝宝咿呀说话的嘴唇上、舌尖上……

看到宝宝的注视,妈妈快乐极了,话也更多了。

婴儿不仅仅在寻找从我们嘴里发出的特别的声音,而且他的大脑在拼命地工作,记录这种效果,储存起来。有一天,这会变成他自己的本领,他也能这样用舌头发出声音。

如果妈妈把手或奶瓶在他的眼前晃动,他会眨一下眼。医生说,这叫瞬目反射,表明婴儿有视觉。

当视野中出现水平方向缓慢移动的光线,他偶尔也会追视。但要控制眼球的转动实在比较累,这项技能还需要练习。

2-3月:认出爸妈

每当爸爸妈妈来到婴儿的身边,只要他醒着,就会目不转睛地盯着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眼球的闪动,紧紧地吸引着他的目光;面部形成的明暗线条特征,也给他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是客人来了,那么,他的目光偏好会告诉你,他知道!

3个月时,他的眼睛差不多能像成人那样聚焦了。 他开始能够区分出红绿色了。在床边悬挂的那些彩球中,他更多地把目光投向红球。

小对眼?

刚出生,细心的妈妈可能发现,婴儿靠近鼻侧的眼白要比靠近耳侧的眼白小得多,看上去像个小对眼,于是十分担心。

随访的医生告诉妈妈,和头的大小相比,现在的婴儿两眼间的距离会显得比较宽,加上他的手臂比较短,只有使眼球转向鼻侧来聚焦,形成好像对眼或轻微斜视的样子。

另外,在4个月以前,婴儿的左眼看左边发生的事,右眼看右边的东西……他的大脑还不能把两个有点差异的图像整合成一个全景,因此,轻微的斜视,不用太紧张,这都会随孩子的成长而消失。

4-6个月:多彩立体的世界

研究发现,新生儿喜欢看五颜六色的东西,不喜欢看灰色的东西。但这时他们还不能区分颜色,大约2个月时,婴儿开始可以区分红色和绿色,然后是蓝色、黄色。到大约4个月时,两种不同的蓝色都被看成蓝色,但如果你给他们看黄色和绿色的两个东西,他们就能分辨出来。4~5个月时,他们已能分辨出属于同一种颜色、但深浅不同的两种色彩了。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颜色的分辨能力似乎是天生的,因为这个年龄的婴儿还不可能通过语言学会各种颜色的名字,只是这种能力不是刚出生就有的,而是随着孩子的成熟逐渐显现出来的。

另外一个变化是,世界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现在,利用双眼视力的深度视觉开始发展。婴儿的这一进步是研究人员发现的:在看平面画和立体画时,4~5个月的婴儿目光注视立体画的时候更长。

在这最初的半年里,婴儿的大脑把来自各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加以整合,各种信息的互相印证,帮助他解读看到的信息。因此,当他醒着时,他的看、他的动、他的转动眼球、他的抬手触摸、他和爸爸妈妈之间的相互回应,都是他主动捕获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对他的视觉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段时间,如果每天只能躺着看白白的天花板,或由于某种原因眼睛被遮挡,对视觉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不过,他的眼球还只有成人的2/3大,眼轴距离也还比较短,光线到达视网膜时还未聚焦,所以幼童有“远视”之状况很正常。一直要到6~7岁以后,眼球发育完全,才会拥有最佳视力。

6-12个月:相信眼睛

现在,婴儿的大脑开始帮助他指挥两个眼球协调移动,并且,把两眼的图像整合成一个,而不是两个错位的图像!这使他有了新本事,知道什么东西够得着,什么东西够不着。

有些东西距离太远,他也会知道,扑过去是白费劲,抓不到,于是他冲着那东西大叫,让我们帮忙。

会爬了,会走了,他活动的范围大了,对眼睛的依赖也更大了。他的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受眼睛的引导。同时,他越使用眼睛,眼睛就越能得到锻炼。 然而,正是这初级的一点点本事——混沌的网膜像、偶尔调节晶状体(聚焦)带来的网膜像的变化——这些信息在大脑中的整合,就是帮助婴儿发展出自己的清晰“视界”的最重要的基础!

敏感期之动作发育篇

时间段:1岁左右

经常得到妈妈的按摩,由妈妈帮助着伸展胳膊腿的孩子,会更早学会坐、爬、走。练习,把孩子的生理能力变成他的动作

神秘顺序

所有正常的孩子,管他的爸爸妈妈怎么养育他,他都是先会抬头和翻身,然后才能独自坐住,才是会爬、会站、会走。不同的孩子,会做这些动作的时间可能会有差别,但是这个顺序是不会错的。科学家们对这个顺序作了一个有趣的总结:从头到脚,从中心到外周。

该做什么:营造自由探索的环境

是探究世界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不断把自己那些零散的动作协调、组合起来,发展着越来越熟练、丰富、复杂的动作。父母在这个阶段,应该尽可能为孩子营造安全、有利于自由探索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多动好奇的天性,还可以帮助他进行一些健身操锻炼。

上一篇:奥斯卡颁奖典礼下一篇:第11章中国技术贸易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