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现代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转变,电力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但电量增长速速存在不确定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网企业现代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网企业现代管理论文 篇1:

浅谈电网企业应如何充分发挥现代管理会计职能作用

摘 要: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是严重滞后的,这一点在财务会计人员与管理会计人员比例配置上表现得非常明显。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融合,国家与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在这种环境下,国家财政部于2014年10月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作为未来十年的工作重点。鉴于此,文章基于电网企业十多年的财务、审计以及其他管理经验,密切结合电网企业管理环境与经营业务情况,探索电网企业应如何更加高效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促进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增殖。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企业管理 经济效益 资产增殖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网企业的垄断地位将逐步被市场化竞争所代替,管理重心逐步由“电网安全运营管理”向“安全与效益并举”的目标过渡,因而,要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服务于企业组织体系,提升企业预测、决策、管控、分析、考核等水平,以实现促进电网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目标。

一、管理会计的内涵

如何更加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首先我们要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而管理会计的内涵就相关性而言,主要包括其涵义、职能作用以及新时期财务转型的要求等三个方面。

1.管理会计的涵义。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从属于企业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明显的区别,财务会计及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为企业外部包括投资人、债权人、银行、财政、税务等服务,并且受《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财政部等出台的相关法规的约束,而管理会计履行职能则更加灵活,主要为企业内部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收集资料信息更加详尽,包括企业内部各个责任主体的信息,处理加工基础信息的方法也更加具有自主性。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完全服务于企业及企业组织体系与管理体系,是集企业战略、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最有效工具,实现价值、创造价值是管理会计的核心管理理念。管理会计应用的技术方法是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其工作定位及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与时俱进,随着企业国际、国内竞争环境的复杂化,管理会计运用方法与手段也倾向于多样化。

2.管理会计的作用与职能。现代管理会计的作用应该定义到企业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不同时间节点上,只有将企业这三个不同时间节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发挥管理会计作用。概括起来说,现代管理会计作用就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

解析过去,是指管理会计通过对财务会计所提供的历史资料,进行加工、分析,用以作为控制现在的支撑和筹划未来的基础依据;控制现在,就是管理会计通过一系列指标体系,及时修正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促使企业经济活动更加严格地按照预先设定的轨道有效地运行;筹划未来,就是管理会计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通过紧密的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

而管理会计发挥作用就是通过充分履行职能来达到目的,结合不同时点,管理会计的具体职能应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考核和评价等职能。

3.财务转型升级对管理会计的要求。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服务的一个机构,一直以来,其工作重心都在成本方面,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也都是强调成本的不同层面。然而,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倒逼企业实行财务模式变革,实现财务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要求管理会计服务层面也更加广泛开阔。管理会计是企业实施财务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工具,现代管理会计职能履行要求以企业价值链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优化配置整体资源,加强过程控制与监督,构建企业战略、运营和绩效的运营发展体系,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然而,复合型的、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贫乏,成为财务转型升级的主要障碍,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培训,构建管理会计队伍也成为企业当务之急。

二、电网企业应逐步培育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的环境

电网企业在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下对管理会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强烈,但是如何将新型管理会计有效地融合电网企业组织、业务以及决策管理之中,以便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这就需要企业为管理会计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领导层应高度重视。电网企业领导层高度重视管理会计,这是应用和发挥管理会计的首要前提。在管理会计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电网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承擔社会安全供电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很长时间里,电网企业领导尤其是基层县级供电公司的领导“重安全、轻管理”的意识非常强烈,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成为当时主流。但是,近几年,国家电网公司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环境下,实行“三集五大”集团化运营模式,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以及企业精益化管理,引领和促进基层供电企业管理的快速进步。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企业尤其是基层县级供电公司领导层,都深刻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功能对经营决策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分析及考核、评价的参谋作用,这种竞争环境下追求管理先进科学的意识和要求,由企业内部产生对管理会计的需求,激发领导层面对管理会计的重视,从而更加注重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育以及晋升等,促进管理会计队伍的建设。

2.高度融合于电网业务。电网企业不仅领导层要求高度重视管理会计,而且管理层也要积极支持管理会计的工作,因为管理会计的工作与职能是对内而不是对外的,并为管理层服务。因此,电网企业对待管理会计应当持有高度的开发态度,让管理会计充分了解企业责任单位、部门的管理范畴、业务内容、基础信息、管理情况等具体情况,从而运用管理会计方法对其进行诊断分析,尤其是责任单位、部门的考核指标情况以及预算管理情况等方面,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专业分析职能,找出问题,分析差距,研究措施及其落实监督,从而达到提升电网企业责任单位或部门的管理水平、管控能力的目的,提升企业预算集约调控水平和同业对标管理水平。

三、电网企业应准确定位管理会计工作

电网企业尤其是基层供电公司如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作用,其关键就是要对其工作进行准确定位,准确划分其与其他部门的管理界面尤其是财务会计的工作界面,保证才尽其用,定向服务,充分高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笔者认为,电网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应当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挥管理会计的预测作用。电网企业预测事项基本包括电量销售及收入预测、成本费用预测、利润预测以及资金需求量预测等内容。尤其是销售电量预测,是电网企业预测和计划管理的起点,也是关键点,若销售电量预测偏离幅度较大,则其他事项预测也就自然而然产生重大偏差。而通常营销部门做售电量预测时,重点从历史数据着手,忽略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应当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法,以企业营销状况及历史信息为基础,利用掌握的更加充分的信息,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及影响、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及速度以及同行业经济波动影响等,修正外部环境影响所产生的偏差,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发挥管理会计的决策参谋作用。电网企业决策分析包括生产经营决策和投资决策两方面的分析工作,而电网企业管理会计职能应更加倾向于电网中长期投资规划及分析,从而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专业的决策分析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参谋作用。管理会计应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分析工具,对电网投资规划所采用的方式进行科学分析,如电网固定资产修理与更新方式的选择、固定资产购买与租赁方式的选择等决策分析工作,尽力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并且,电网企业编制中长期电网投资发展规划时,管理会计应当开展分别以“净现值”和“内含报酬率”为基础的敏感性分析工作,以便更加有利于企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当好企业的投资参谋。

3.发挥管理会计的预算管理作用。电网企业预算管理已经形成一种比较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式,但随着国网公司预算管理精细化工作的持续推进,财务会计部门又受限于日常会计核算等具体业务,难以集中精力对预算执行控制进行实时管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应积极致力于企业预算管理,尤其是对企业部门及责任单位的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偏差率等情况进行分析与掌控,及时提供内部分析资料,协同研究纠错纠偏措施,积极发挥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影响,保证预算集约调控效果。同时,管理会计应努力推进更加有效的预算考核管理机制、措施和方法,促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保证预算管理效果。

4.发挥管理会计的成本分析与控制作用。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明确政府单独核定输配电价,采取“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方法,分电压等级核定输配电价。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企业管理会计应立足输配电价管理,开展企业成本分析与控制工作,建立“电网投资规模-准确成本-合理收益”的企业输配电价管理体系,立足分析,加强研究,着力控制,有效运用国家政策,服务于企业管理和成本控制。

总而言之,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特大型中央企业,在国家财政部推出未来十年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宏伟蓝图时,应当率先行动起来。并借力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政策,结合当前电网企业发展形势,努力引进、培养、培育管理会计人才,充分发挥其预测、计划、决策、规划、控制、分析、考核等各项职能,为企业服务,当好企业参谋,推动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继德,姜鹏.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23)

[2] 陆晓红,郑超,耿云罗,王艳芳.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管理观察,2015(6)

[3] 张志强.企业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5(6)

(作者单位:国网浙江龙游县供电公司 浙江龙游 324400)

[作者简介:占浙卫(1974—),男,浙江省龙游县人,大学学历,研究方向:电网企业财务、审计;蒋晋(1985—),男,江苏省泰州县人,大学学历,研究方向:电网企业财务、审计。]

(责编:玉山)

作者:占浙卫 蒋晋

电网企业现代管理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摘要:“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的加快推进,能源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转变,电力需求仍有较大的空间,但电量增长速速存在不确定性。为降低社会用能成本,刺激经济增长,国家将电价作为宏观政策工具加以运用,电力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各方对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放开竞争性业务、搭建公平开放市场平台等诉求日益强烈,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对经营机制、管控模式作出深刻调整。国资委发布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公司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新形势;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电网企业的发展也在随之不断进行改革。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根本,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新背景、新形势、新要求下,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紧跟时代步伐,快速适应变革、找准定位、不断创新,有效保障电网企业的健康发展。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能让企业的资产价值最大化,从而,为企业的周转资金提供更具弹性的裕度。现行的财务管理融合经营、投资等多因素,对企业产生着日益深远的影响,只有科学合理、持续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才得以保障电网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加强电网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该篇文章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对电网企业当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何创新,即针对电网企业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效的创新策略。

1.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意义

1.1进一步完善电网企业的资本运营、资金运作管理模式

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需要运用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的分配、科学的使用资金。电网企业需要不断的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这就需要电网企业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资本运营及资金运作管理制度,从而保障企业的资金能够发挥其自身价值,推动电网企业的快速发展。

1.2高效解决现行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电网企业需要不断的创新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的创新需要全员发力。但是,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存在一些漏洞,例如:电网企业财务资金分配不科学、资产评估制度不完善、财务系统信息化对接能力难以充分满足管理需要,因此,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为加强企业整体竞争力提供坚强财力保障。

1.3助力实现构建新型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

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高速运转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电网企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电网企业想要加快企业发展速度,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新形势下,企业想要建立新型电网企业,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并引入优秀人才,助力实现构建新型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

2.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2.1财务管理人员思维革新不够,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存在局限

受传统的财务管理思维的影响,电网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观念比较落后。虽然电网企业一直在改革当中,但是电网企业的财务部门职工观念还是比较守旧的,工作思维不灵活。因此,电网企业如果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那么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不会被有效激发。此外,受电网企业的管理层对新型财务管理模式重视程度的局限,加之以电网企业庞大的资产规模与成本核算体系,新型财务管理的发展较为缓慢。因此,电网企业需要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才有利于工作人员财务能力的提高。

2.2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不够,财务管理系统性风险难以消除

随着我国企业发展速度加快,电网企业也随之改革。电网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扩大市场竞争力。影响电网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果企业的资金出现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转。然而,电网企业的财务人员对风险意识比较欠缺,电网企业的成本就会增加,从而导致电网企业的营养存在风险。由于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财务的支持。因此,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否则,电网企业的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进而影响电网企业的稳定发展。

2.3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缺陷依然存在,财务监督体系尚不健全

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复杂,而电网企业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大,因此,电网企业财务管理就需要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予以支撑。如果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出现差错或疏漏,那么,会直接反应出电网企业财务数据的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中,成本核算业务量较大,财务人员在经济业务审核过程中,对一些合规性的问题基本能筛选过滤,但对一些不合理、不真实的业务事项,仍缺乏有效的关联审查、职业判断等强稽核手段,加之受岗位人员責任意识、专业素质等多因素影响,对政策法规、财务制度的理解与执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较难从资金支付、财务核算关口,完全阻断不合理事项的发生。

3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3.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强化财务管理基础

财务管理应认清形势、把握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善于在探索中求变、在实干中求解、在创新中求进,牢牢把握国家层面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旧观念,加快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要以提升专业管理能力、人员队伍素质、基础工作水平为核心,思考改进和提升经营质效的重点举措,着重围绕把好预算管理“水龙头”、建立“会计科目主人制”、划分联点督导责任区、成立多层级柔性团队、疏通专业“传帮带链条”、强化学习宣贯渗透力、寻求队伍整合平衡点等维度,进一步提升专业管理穿透力。

3.2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随着国家监管体系的完善、监管能力的提升,政府部门对电网企业的联合监管态势正逐步形成并递次趋紧,这就对公司经营管理提出了更严、更细、更高的要求。电网企业发展过程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财务人员应始终保持清醒的风险防控意识,降低企业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来改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是成立财务风险防控小组,主要负责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及时分析电网企业内外部形势,科学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效规避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风险防控小组还需不断加强小组人员的财务风险辨识能力、分析能力、处置能力,合理划分财务风险等级,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前管控、事中控制、事后处置。二是电要及时引进适用于现行财务管理的先进技术,帮助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管控系统,有效加强对电网企业财务风险及效率效益的分析,运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深化传统财务管理体制变革。

3.3完善业务审核制度,提升精益管理水平

由于电网企业的分公司比较多,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层级较多,电网企业的成本核算质量较难得到保证。因此,电网企业不断完善经济业务审核制度,加强核算的标准化、精益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电网企业可通过不断完善成本核算、经济业务审核管理制度,更好地实现对财务工作成果的监管评价,确保财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监督人员在检查出财务管理人员的报表与成本核算的制度制定不到位时,应立即纠偏,督促整改。同时,电网企业还需要建立企业成本监督和管理的信息系统,更好地搜集电网企业的财务数据,开展在线稽核与实时监督,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履责情况进行评价,从而有效保障电网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确保财务数据的合理性、准确性、可靠性。

3.4引入先进管理技术,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以财务负责人及各级财务人员为主体,形成责任清单、权限清单、负面清单,实现岗位授权精益管控,持续提升人员履职能力,构架爱岗适岗、明责知责、清晰履责的工作格局。定期组织专业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丰富人员培训手段,如聘请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来进行培训指导,或者走出企业,与其他优秀同行横向学习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鼓励在企业内部挑选专业能力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培养专业内训师,开展业务实操培训,注重对财务人员的实操能力的培养,还可通过确立“结对师徒”帮带责任制,分人建档,制定培训学习计划,加速人员梯队培养。由于財务信息系统一直都在更新,因此,电网企业在进行培训财务系统时,应注重引导财务管理人员不断提升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敏感度,满足电网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网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其中,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为电网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革新,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保障,更好地帮助企业应对新的风险与挑战,从而加强企业整体竞争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淑娟.电网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7(10):70+73.

[2]陶松磊.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16(24):36-37.

[3]王丽莉.电网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51-52.

[4]苏娜.浅谈新形势下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运行模式.财会学习,2019(08)

作者:陈旻

电网企业现代管理论文 篇3:

东西部电网企业差异化分析及对西部电网企业改革发展的启示

内容提要:本文着眼电网企业的发展,采用标杆管理方法分析了东西部电网~,_lkP2营指标,以西部的甘肃省电力公司和东部的浙江省电力公司为案例,从管理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运营指标等方面分析了东西部电网企业的差异化,并立足甘肃省电力公司实际,提出了东部企业发展对西部电网企业改革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电网企业;差异化;发展;启示

一、东西部电网企业经营指标对标差距的诊断与分析

(一)同业对标方法概述

标杆管理方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行业先进水平差距,调整经营战略、改进业务流程,推动企业赶超行业先进水平的方法。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秉承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世界500强企业中90%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该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钢铁行业首先试水标杆管理,随后中海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大型央企纷纷开展了标杆管理。国家电网公司从2005年逐步推进同业对标管理,通过采用标杆管理方法,实现从现状分析、选定标杆、对标比较、最佳实践到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通过全面开展同业对标,引导和促进公司各单位、各专业以先进的管理指标、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为导向,全面查找差距,持续改进并不断创新,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对于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重塑电力行业形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东西部电网企业同业对标指标分析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以来,不断修整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形成了涵盖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电网建设六大类127项指标。通过指标数据的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西部企业与东部先进企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通过对2008——2011年同业对标数据对比,可以发现西部电网企业经营指标与东部差距很大,且在实际对标提升过程中产生的有益经验也明显少于东部地区,经营管理水平差距较大。

从甘肃省电力公司来看,近年多项指标纵向有明显提升,纵向比进步很大,但横向比一些对标指标长期处于落后状态。2011年,甘肃省电力公司有45项指标居于1~15位,占35%;32项指标居于16~20位,占25%;50项指标落入21~25位,占40%。

二、东西部电网企业经营环境差异化分析

以上选取的电网企业均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要求之下,全面开展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的管理工作,推动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各自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东部地区电网企业实力更强。下面以东部的浙江省电力公司和西部的甘肃省电力公司为例,分析东西部电网企业经营环境差异及其对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一)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差异及其对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浙江省的国土面积不足甘肃省1/4,常住人口约是甘肃省的2.1倍,但在“十一五”末,浙江省GDP总量是甘肃省的6.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甘肃省的7.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甘肃省的7.4倍,全社会用电量是甘肃省的3.5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是甘肃省的5.9倍,工业用电量是甘肃省的3.5倍。由于甘肃省和浙江省资源及社会经济环境差异较大,甘肃省电网企业经营指标较浙江有较大差距。

在电网企业的经营形势上,浙江省用电负荷高峰时期缺电是常态,重中之重是保障有序用电;甘肃省富余电力电量是常态,重中之重是增供扩销。在用电结构上,浙江省第一产业用电量占0.60%,第二产业用电量占78.20%,其中轻工业占30.13%,第三产业用电量占9.85%;而甘肃省第一产业用电量占6.72%,第二产业用电量占77.74%,其中轻工业占2.24%,第三产业用电量占8.8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浙江省轻工业及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经济结构较优;而甘肃省农业及重工业占比较高,经济结构较差,生产效率较低,即使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能源和农业行业,经营效率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这种格局下,可以透视出西部地区电网企业的真正考验在于能否认真研究并适应区域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把握经济发展内在趋势与客观规律,积极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特定实情、趋利避害的发展模式和电力建设、生产、运营的思路。

(二)文化及管理环境差异及其对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

东西部不同的文化及管理环境对电网企业的经营发展和员工的工作作风有不同的影响。东部地区电网企业的干部职工,精益求精,讲究工作品质,积极用心,稳扎稳打,踏实勤奋。从东部企业的管理文化也透露出,只要是对的合理的,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就要坚定的部署执行,牢牢把握企业发展的主线不动摇。同时,由于地处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浙江省电力公司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风险意识普遍较强,在企业的管理风格和管理需要方面,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及时修订制度缺陷,完善制度不足之处。公司员工在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以制度为依据,部门之间的协调也以制度来说理。西部企业由于市场经济相对欠发达等因素影响,虽然较之东部地区企业执行力较强,干部职工对企业和组织的忠诚度更强,但在工作的策略性、规则性、市场化的眼光等方面,仍具有一定的差距。另外,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对电网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也是其发展迅速的重要原因。

在人力资源方面,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济济,人才当量密度、博士生比例、硕士生比例均较高,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企业文化及管理氛围的营造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东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东部电力企业虽然有非常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但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较大,在管理上精益求精、毫不懈怠,按照“尽善尽美、无可挑剔”的标准,努力通过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来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总体上,浙江省电力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呈现以下趋势和特点:

一是以督察督办为手段,多措并举抓执行力建设。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基础,坚持以督察督办为主、检查监督为辅的方式,努力建设高效的执行力体系,确保主要领导的讲话、指示、要求如期落实到实处。

二是以指标对标为统揽,力促生产经营指标上台阶。将指标的提升作为各种任务的重中之重,突出指标对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努力以实际指标数据的向好体现企业发展壮大的成绩。

三是以内部创新为支撑,主动抢占技术制高点和把握工作主动权。针对近年试点性工作多、创新性工作多、提前布局性工作多的特点,紧抓生产技术创新和试点等方面,积极思考并化解难题,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加强预判,牢牢把握企业发展的主线。

三、西部电网企业改革发展策略分析

由于区域经济环境的差异,电网企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实力基本具有对等关系。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西部电网企业在保持和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已有的竞争力、提升经营指标中的位置、取得体现企业发展技术创新领域的突破,较东部地区电网企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从当前来看,西部电网企业要取得更大的进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电网企业的差距,必须抓住可能利用的机会,从以下方面予以突破,来保证客观性的经济指标,提升主观性的管理指标,寻求短期指标提升和长期发展能力培育之间的平衡性。

(一)启示一:紧紧把握宏观形势,抓住战略机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十一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国情、企情、网情,确立了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科学发展总战略,管理及经营效益得到大幅提升。西部地区电网企业必须认清形势,加快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努力提升管理水平、资源配置效率和整体实力,力争早日实现由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战略转型,早日跻身行业前列。

“十二五”时期,特高压、智能电网、电动汽车、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进入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对西部企业从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帮扶,西部电网企业发展前景向好。在新能源产业方面,我国新能源发展保持良好势头,甘肃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2011年风电并网装机已超过500万千瓦,2012年发电量有望超过100亿千瓦时,但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电源与电网规划发展不协调、技术不完善、运行不稳定、相关政策制度标准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新能源的科学、健康发展,需要深入研究,力争继续保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在电动汽车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提出到2015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但甘肃的电动汽车及电能供给服务尚未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任务将艰巨而紧迫。在市场环境方面,甘肃省高耗能产业用电量占比较高,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主要高耗能行业市场对电网企业的经营影响比较大,电网企业面临更多地承受有色金属市场波动、节能减排等压力。在社会环境方面,国有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日益严峻,政府监管、公众监督、法治约束不断加强,并逐步深入到电网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对国家电网公司履责、服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

西部电网企业发展虽面临一系列挑战,但应抓住战略机遇,在国家创造的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下,强化竞争意识,突出比较优势,以局部工作的突破来带动整体工作的进步。此外,西部企业应把企业家精神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内部驱动因素,企业家精神对于企业创新具有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企业家通过领导力、感召力和创新精神的发挥,在企业内部培育和建立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二是面对市场竞争,凭借“企业家警觉”和对市场变动的预见力去识别和把握潜在的发展机会;三是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对创新构想的提出。因此,发挥好企业家的作用可以推动西部企业更快发展。

(二)启示二:立足区域环境实际,积极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打造坚强智能省域电网

电力系统是迄今为止最为复杂、分布最广的人工系统,涉及发、输、变、配、用电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引发大面积停电。“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对于全面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安全、优质、可能的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家已将特高压、智能电网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多个省市将智能电网作为重要规划发展内容,相关企业联合成立了智能电网产业联盟。

1.探索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方法,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大,是我国的主要用电负荷中心,用电需求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但东部地区能源资源严重匮乏,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电力和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富集,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新能源开发综合优势突出,具有建设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站的优越条件,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特别是甘肃省的风能技术开发量约4 000万千瓦,约占全国陆上开发总量的七分之一,太阳能是全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水力资源可开发量约1200万千瓦,这些都具有大规模、产业化的条件,具有在这方面取得突破的重要机遇。2010年,随着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建设,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主电网的联网,甘肃电网初步建成330/750千伏主网架,在西北地区的中心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因此,立足西部实际,在全国范围内探索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方法,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将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全面建设坚强甘肃智能电网

甘肃省电力公司地处西部地区,赢利能力、投资能力弱于东部发达地区企业,但从长远来看,必须结合甘肃能源结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预测分析、能源及电力流向、电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电网安全稳定性分析等因素,按照“适应经济发展、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和建设坚强甘肃智能电网的目标,对“十二五”电网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进行适时优化。特别是应结合甘肃电网装机相对富裕和全国部分地区缺电的形势,营造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甘肃电网的良好政策环境,加快推进省内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工程建设,为河西和陇东两大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提供坚强的网架支撑,既做到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发展战略与甘肃省工业强省战略的高度融合,也促进西北能源交换、提高资源配置水平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应坚持先进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深入研究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带来的安全控制和运行调节问题,统筹新能源开发与电网建设,实现风电开发规模与电网消纳能力的有效衔接,实现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智能园区试点和全面建设智能电网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

(三)启示三:坚持依法治企,加强基础管理,持续改进企业发展的机制和环境

依法治企,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度。依法治企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法治化运作的必然手段。从整个外部环境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关系变化和利益格局变动,导致各种社会矛盾多发,很容易交织、扩散和激化,企业的外部法律环境正在面临巨大的变化。随着一些与电网企业相关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社会舆论监督更加公开透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受到更多的法律规制。坚持依法治企,已成为电网企业“十一五”发展形成的宝贵经验和重要认识,成为“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只有将依法治企理念贯穿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最大程度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经营管理的规范性,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依法治企的根基是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从东部地区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看,抓好基础管理始终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单凭信息化支撑的管理手段的持续改进远远不足,扎实的基础才能使企业工作更有效地开展。在国家电网公司加强依法治企的背景之下,浙江省电力公司注重基础管理,每年梳理制度,逐步提升制度的系统性、专业性、指导性,其基础管理经验对西部地区电网企业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借鉴意义,这也是保障企业规范运用、依法治理的重要环节。

此外,西部电网企业还应认识到随着民众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法治意识逐步增强,依法治企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必须将法律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排查、治理并防范企业发展的风险点、敏感点,对重点问题和矛盾长期监控,对涉及法律风险的重要事项,以企业规章制度的形式对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补救做出规定,在管理上将可能存在的风险化解至可控在控范围之内,为企业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作者:赵多贤 欧阳燕 陟晶

上一篇:中外机构投资比较论文下一篇:犯罪现场检验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