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十九精神宣讲稿

2022-06-26

第一篇:党十九精神宣讲稿

学习贯彻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3 3 篇

学习贯彻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 ?

刚刚闭幕的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 1 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 1 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获得的历史性成绩,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整体目标、工作要求,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守、指明了正确方向。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奔腾。党的 108 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兼顾推动“5 位 1 体”整体布局、调和推动“4 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华、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 1 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国获得的光辉成绩充分证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点、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势必延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为实现“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成绩彰显优势,更坚定自信。全会全面总结出我国国家制度和

国家治理体系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从坚持党的集中统 1 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到坚持全国 1 盘棋、坚持各民族 1 律同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再到坚持改革创新、坚持“1 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 1……这些显著优势,全面反应了我们党在长时间治理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深入揭露了中国发展奇迹背后的制度缘由和制度优势,系统回答了“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为何好”的重大问题,为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了基本根据。我们要牢牢掌控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期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只有增强“4 个意识”,坚定“4 个自信”,做到“两个保护”,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 1 到全会作出的 1 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履职尽责、扎实努力,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贡献气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 1 项重大战略任务。雄伟蓝图已绘就,目标要求已明确。让我们更抓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制度自信,锐意开辟进取,向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

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实步伐!

学习贯彻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 ?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 109 届中央委员会第 4 次全部会议成功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____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拜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 109 届 3 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在庆祝 x 成立 70 周年之际,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动身,准确掌控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方向和规律,深入回答了“坚持和巩固甚么、完善和发展甚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动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 1、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 1、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 1,势必对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时间实践探索中构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 1 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

及其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新中国 70 年获得的历史性成绩充分证明,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点、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延续推动具有近14 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具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实践充分表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根据。

现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期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工夫。这次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斟酌这是实现“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这是把新时期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必须以此为主轴,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必须应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

100 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获得明显成效;到 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 100 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才能为实现“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 1 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 1 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动,确保本次全会所肯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保护制度权威,做制度履行的榜样,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履行制度、坚决保护制度。让我们更抓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4个意识”,坚定“4 个自信”,做到“两个保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开辟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3 ?

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时间实践探索中构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 1 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点社会主

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动身,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获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构成的原则,重点论述坚持和完善支持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动的重点工作任务,为新时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守,是 1 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 1 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成功,并深入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构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获得历史性成绩。党的 108 大以来,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兼顾推动“5 位 1 体”整体布局、调和推动“4 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华、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 1 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

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时间稳定奇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鲜明结论。

在实践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展现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 1 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大众,牢牢依托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 1 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气力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 1 律同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华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心、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进全部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牢牢团结在 1 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良民生、促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材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虔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1 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时间繁华稳定,增进祖国和平统 1 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 1,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长时间保持其实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期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现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更抓紧密地团结在以____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109 届 4 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工夫,使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我们就 1 定能实现“两个 1 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提纲

在市生态环境局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纲

***

(2019年11月)

同志们:

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以这样的形式与大家见面,上一次是以“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材料语境”为题,在安康生态环境大讲堂上向大家做了汇报,生态环境局同志专注的学习态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按照市上安排,市级层面的宣讲是从11月28日至12月4日,我也有幸作为市委宣讲团成员将在11月28日赴汉阴县宣讲,市生态环境局的邀请(杨局、彭局都打来了电话),我既感受到全系统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的学风与态度,也因备课时间的紧张而忐忑不安,生怕讲不好而有负期望。在11月20日召开的全市宣讲工作部署动员会后,我和相关的同志讨论如何宣讲好全会精神时,认为这次宣讲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这次全会主题重大、涉及面很广,政治性、理论性、专业性都很强,包括“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及“制度及其执行能力”这样的概念理解起来,对于大多数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大家知道,宣讲又是有政治纪律的,肯定是要以《宣讲提纲》为基本依据,注重深入解读内涵,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按照党中央的统一口径把握,做到不跑调不走样。同时,上级要求“进一步提升宣讲方法艺术,力戒照本宣科,要采取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具体详实的数据,生动鲜活的事例,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我想这样要求,也是贯彻总书记提出“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要求。我想,有生态环境系统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大家扎实理论基本功,我们今天也一定能够共同实现预定的学习目标,下面,开始今天正式的宣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这里给大家回顾一个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四中全会都是聚焦当时政治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上五次四中全会作出的五个《决定》,主要集中于党的建设、经济建设和法治建设,显而易见都是十分重大的问题。那么,这次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是更加宏大的问题。与前面五次四中全会仅就某一方面、某一领域问题作出的《决定》相比,这次四中全会的《决定》作出的是战略性部署。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重大战略任务)。

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宣言书。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一年多来党和国家工作,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全会取得的重要成果、作出的重大部署,对坚定全党全社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中央对全会《决定》起草工作高度重视,成立由总书记担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的文件起草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工作。

今年4月初,文件起草工作正式启动。总书记在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起草工作的方向和思路,强调要拿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好文件。文件起草组成立6个多月来,认真研读相关重要文献,系统总结制度发展成果,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反复进行讨论修改。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4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决定稿。文件征求意见稿还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

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在全会上,根据中央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又对决定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可以说,全会《决定》的起草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全党智慧、广泛凝聚共识的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过程(可以说,全会《决定》起草工作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在系统学习、深刻思考、兼收并蓄、凝聚共识中推进,总书记反复强调,起草好这次全会《决定》,一要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主线,二要坚持从大的评价体系看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三要重点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讲清楚。文件起草组对收到的所有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整理。经汇总,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1948条,扣除重复意见后为1755条,其中原则性意见380条,具体修改意见1375条。总书记在关于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讲到“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方面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议在概括出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增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二是建议对完善科技制度加以突出强调,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三是建议更加重视保障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等重要制度安排。四是建议更加重视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五是建议围绕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和狠抓落实、培养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提出要求。六是建议加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七是建议把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同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整体部署和工作机制。党中央责成文件起草组认真研究和吸纳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各方面所提意见和建议,力求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研究推敲,对决定稿作出增写、改写、文字精简283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36条”,这充分说明,全会《决定》起草过程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广泛吸纳了全党全社会智慧。)。

《决定》紧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杜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主题展开,由15个部分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

一、充分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部署,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直在讲制度,怎么理解制度,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所谓制度,即众所周知的、由人创立的规则。科学、恰当的制度具有降低复杂系统中的协调成本、限制并可能消除人们之间的冲突以及保护个人的自由领域这些作用。而为了做到这一点,制度必须具备一些品质,如一般性、确定性以及开放性,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其完全具备制度的这些品质)。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自成立以来,我们党就团结带领人民为此进行了不懈奋斗。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教训时就提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四大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重大命题,并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十三五”时期要实现“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分别就修改宪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上迈出了新的重大步伐。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党要更好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现在,我们党有必要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大家注意,《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两年前,党的十九大清晰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可以理解为之间的匹配关系,这就是筑牢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35项重大改革举措。经过5年多的努力,重要领城和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显著,主要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改革举措有的尚未完成,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落实,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我们决不能停下脚步,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这就要求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需要出发,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

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贏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这些风险挑战,有的来自国内,有的来自国际,有的来自经济社会领域,有的来自自然界。我们要打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

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决定》在深刻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内涵、发展成就、本质特征的基础上,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讲一下脱贫攻坚);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决定》指出,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竟争。制度稳则国家稳。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的成果,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关于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包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六和同风、四海一家的大一统传统,德主刑辅、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张,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等贵贱均贫富、损有余补不足的平等观念,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正义追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以和为贵、好战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马克思对我国古代农民起义提出的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革命口号有过敏锐的观察。他说:“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

中国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自古以来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县制度、土地制度、税赋制度、科举制度、监察制度、军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周边国家和民族所学习和模仿。进入近代以后,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帝国主义列强入侵,导致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陷入全面危机。面对日益深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为改变中国前途命运,开始探寻新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尝试了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各种制度模式,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根据地创建人民政权,探索建立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积累了宝贵经验。夺取全国政权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制定《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确定了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建立了国家政权组织体系。我们党进而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使当代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中国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次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成就和显著优势,目的就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评判和把握。邓小平同志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说过,“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党和国家的各种制度究竟好不好,完善不完善,必须用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三条来检验”。2014年,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也说过:“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党在长期探索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及时把成功的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西方国家习以为常的党派纷争、利益集团偏私、少数政治“精英”操弄等现象,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先进性。

我们从来不排斥任何有利于中国发展进步的他国国家治理经验,而是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比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借鉴吸收了苏联的许多有益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主义的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的党和人民浴血奋斗多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尽管这个制度还不完善,又遭受了破坏,但是无论如何,社会主义制度总比弱肉强食、损人利已的资本主义制度好得多。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40多年的改革开放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革除体制机制弊端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充分显示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可以预期,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丰富的实践成果。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管不管用、有没有效,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来看一组数据,1952年,中国GDP仅679亿元,2010年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2013-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平均每年增量44413亿元(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中国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78年的1.8%上升到2018年的接近16%。2006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居世界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引擎。当今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外资流入国,是世界公认的对全球治理贡献越来越大、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带动作用越来越大的国家。数字体现大逻辑,也就是我们经济发展中尽管这样的困难和那样的问题,但巨大的成就也是我们坚持“四个自信”的底气所在)。二是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乱象丛生,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拉大,政治极化严重,党派纷争不止,民粹主义高涨,种族歧视凸显,暴力事件频发,社会撕裂加剧,他们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可以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我国取得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这样的奇迹。

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我国发展壮大,把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视为对西方制度模式的重大挑战,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战略,竭力在我国策划“颜色革命”,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从历史和现实看,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幻想天下太平、高枕无忧。我们既要坚持好、巩固好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我

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又要完善好、发展好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总书记反复讲,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在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一定要有定力、有主见,决不能自失主张、自乱阵脚,自觉不自觉地用西方国家那一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来衡量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还要思考的是,走向善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任务。现代国家,“管得了”是底线,“管得好”是目标。封建时代、资本主义时代的国家治理,世界各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怎样治理好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来不及深入探索、深刻回答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问题;苏联在国家治理问题上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下了一些错误。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治理之道,虽然也发生了严重曲折,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新中国70年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说明,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基本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借鉴了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2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34年、党的十八大以来7年这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接力探索,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完善改进的地方,但坚持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度建设上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像邓小平所预言的:“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三、

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决定》科学分析了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对重点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勢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理解总体要求,需要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引领和保障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现代化的创新版。刚才说的“四个不是”是总书记在去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对于今日中国社会来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也不能凭空进行,更不是也不能突然搬来一座制度“飞来峰”,一定要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说到根本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追求现代化追求到最后连中国社会近百年奋斗的发展道路、宗旨信仰都否定了,这还是我们期望中的现代化吗?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什么是颠覆性的错误?就是在进行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方向)。

《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O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决定》从党的十九大确立的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出发,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从13个方面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一)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决定》把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了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决定》提出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建立**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决定》强调,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把**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辅导读本》上有丁薛祥同志一篇文章,题目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其中有几段话需要大家认真体会,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部分中写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核心就在于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正如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的重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倾向,对巴枯宁所主张的“支部自治、各自治小组的自由联合、反权威主义、无政府状态”等观点进行了严厉批判,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凝聚自己的所有力量,强调如果每一个支部、每一个人都各行其是,党就只能陷入瓦解,就不能成为坚强统一的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正因为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俄国才战胜各种错误思想和分裂力量,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放弃了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实行所谓各级党组织自治,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致使这个大党老党轰然倒塌。在“完善落实‘两个维护’的制度”写到:“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当前,全党同志对“两个维护”总体上是认识到位、行动自觉的。同时要看到,有的党员干部对“两个维护”理解不全面、把握不准确,有的对一些“低级红”“高级黑”现象辨别不清、斗争不够,甚至掺杂私心杂念,影响到“两个维护”的效果。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解决。要深刻认识到,“两个维护”有明确的内涵和要求,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对象是总书记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对象是党中央而不是其他任何组织。党中央的权威决定各级党组织的权威,各级党组织的权威来自党中央的权威,“两个维护”既不能层层套用,也不能随意延伸。“两个维护”在本质上是一体的,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首先要维护总书记核心地位。“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运用,同以人民为中心是统一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保证。做到“两个维护”,要有鲜明的态度,更要有扎实的行动。要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各项制度规定中,贯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行动上);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等等。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义民主政治。《决定》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决定》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健全党外代表人土队伍建设制度;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等。

(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决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决定》从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些重要举措。比如,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等等。

(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决定》指出,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决定》从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等等。

(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的概括,确定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决定的,主要包括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分配方式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决定》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分别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其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比如,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等等。

(六)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决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决定》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分别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这其中,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城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决定》围绕5个方面任务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等等。

(七)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决定》提出了4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这其中提出许多重要举措,比如,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齡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等。

(八)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决定》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强调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这其中的重要举措主要有: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等等(这里提醒大家思考的是,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涛汹涌也不行。要讲究辩证法,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成就伟业的保障,而制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执行。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的社会基本情况,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治理手段和方式上,应当善于运用法治、自治、德治以及科技手段,完善人民内部矛盾处置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破治理之难,解基层之困,谋平安之局)。

(九)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部分是大家最关注的,也是希望我能多展开讲一点的,《决定》这部分内容是998个字符,这在1.8万字的全文已经有相当篇幅了,比如,后面的”外交部分”是903个字符、“监督体系”部分是859个字符,就连最后一部分及结束语加起来966个字符。建议大家认真学习《辅导读本》“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者为穆虹,现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常务工作的副主任(正部长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的解读系统而完整。还有《辅导百问》对于技术性的问题讲得很详细,我在上一次与大家交流“生态文明背景中的三个维度”板块时,讲过,除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八大后能单独称为思想的还有8个,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也讲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六项原则、五个体系”,这是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概括的,后来又有“四个一”、“三个体现”及“五个追求”,我不在这里展开了,大家下来可以再回忆或翻阅一下相关资料,我要讲的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彰显了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决心与担当,对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决定》更好体现了这种意义的厚重性和指向性,标题的后半句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问题。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总书记提出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启了一场涉及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革,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自然观的时代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的理论创新,走出了人与自然从对立冲突的误区,是对传统农业文明“有限发展”生产方式的超越升华,也是对“重发展、轻保护”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逻辑校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成为制度自信的重要构成,比如,中国作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在探索建设“美丽中国”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努力为“美丽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担当了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角色;引导建立国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合作机制,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在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巴黎气候协定》的通过、生效和落实上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截至目前,我国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量占发展中国家总量的50%以上,成为对全球臭氧层保护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约50%,提前3年实现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40%~45%的承诺。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绿色奇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分别获得了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库布齐沙漠绿化成果获联合国土地生命奖。中国为世界持续增“绿”,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让世界“点赞”的重要贡献)。《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有多少工作领域可以称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建设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因为这一区域承载的不仅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现实需求,还有中国城市化进入下半场的未来需求;不仅是空间的腾挪置换,更是新经济增长方式的深度探索;不仅有绿色城市、智慧城市的表象,还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内核。另外,建设雄安新区是一项历史性工程,一定要保持历史耐心。包括这一区域围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一座绿色生态之城,也是雄安新区的目标。习近平曾反复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两个“千年大计”的重合,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在雄安新区的深刻植入。“百年大计”提法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不是比较,而一份责任的重大,不仅是生态环境部门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子孙的责任,正如今年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报告中郭书记讲到的“必须时刻警惕的是,绝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谁在这个问题上松了尺度、开了口子,谁就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谁就会成为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罪人”,这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要求在安康的重申)。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二元对立思维,给出了符合新时代发展与人民利益的回答:“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上次讲过,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就安康而言,属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川陕革命老区。在“四区”叠加的独特市情下,“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区”是以生态保护为主要取向,“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是以加快发展为主要取向,面对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最大两难选择,我们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把生态经济作为“两山”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十二五”以来,相继作出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战略决策,提出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发展总纲,确立了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陕西发展第一方阵,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决定》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稍微讲一下“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就是要建立全国统一、权责清晰、科学高效国土空间规划,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今年5月10日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基本建立,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包括三线”划定工作,划定城镇开发边界要尽可能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科学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城镇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并初步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到2025年,将进一步健全国土空间规划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全面实施监测预警和绩效考核;到2035年,将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这是一个关乎全局和长远的顶层制度设计,包括提及“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制度,现在普遍存在自然资源家底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权责不明晰、权益不落实、监管保护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产权纠纷多发、资源保护乏力、开发利用粗放、生态退还严重等问题,亟需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接下来有5个方面工作要做,一是健全自然资源产权体系,尤其是要创新全民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二是明确自然资源产权主体,加快统一确权登记、三是强化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四是促进自然资源集约开发利用、五是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包括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掌握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分布、权属、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这是推动科学设置各类自然资源保护地,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机制新模式,建设健康稳定高效的自然系统,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石,会涉及相关的管理体制,将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分为中央直接管理、中央地方共同管理和地方管理三类,对核心保护区内原住居民实施有序搬迁等)、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大家关注“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写进去就会常态化,下一步将会从单方面的督察生态环保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延伸,从着重纠正环保违法向纠正违法和提升守法能力相结合等转变)4个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许多重要举措。比如,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除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等等(可以更深的理解为,前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重心有所转化,已经从污染防治为主,转为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并重。这是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增加了,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关联,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必须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这对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形成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日益临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检验的是基层治理效能和环保制度的执行能力,大家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更加需要领会《决定》精神,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齐心协力,爬坡过坎,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创新辉煌)。

(十)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决定》指出,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决定》从3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强调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杈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这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举措,比如,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完善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各项制度规定;完善党领导军队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東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等等。

(十一)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决定》指出,“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决定》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健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等等。

(十二)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决定》指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决定》从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4个方面进行部署,强调要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全面贯彻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涉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机制化建设,等等。

(十三)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决定》指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决定》提出3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分别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决定》强调,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等等。以上各方面的重大部署,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提出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相衔接,统筹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必将有力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四、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决定》从强化制度执行、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治理能力、支持各类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制度创新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加强党的领导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抓好3件事:一是坚持和巩固,二是完善和发展,三是遵守和执行。

第一,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次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最可宝贵的经验。我们推进各方面制度建设、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的制度安排。无论是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还是部署各项工作,都要遵照这些制度,不能有任何偏差。我们讲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政治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坚持这些制度,想问题、做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涉及方向性问题,必须以这些制度为准星。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能有丝毫舍糊。各级党委(党组)发挥领导、把关作用,关键就是看所领导的地方、部门、单位在各项工作中是否执行和落实了这些制度。真正执行和落实了,方向上就没有问题,政治上就不会出问题。

第二,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目标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与时俱进,既不能过于理想化、急于求成,也不能盲目自满、固步自封。

这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工作任务,很多都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空白点和薄弱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已经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形成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既要排查梳理之前各项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已经完成的要巩固深化,尚未完成的要继续推进,又要把这次全会部署的任务及时纳入工作日程,实现有机衔接和贯通,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各级党委(党组)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推进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及时对基层创造的行之有效的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完善和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既要积极主动,又要遵循党中央统一部暑和国家法律制度规定,不能不讲规制,不能不守章法,更不能草率行事,关键是把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的人对制度缺乏敬畏,根本不按照制度行事,甚至随意更改制度;有的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有的人不敢也不愿遵守制度,甚至极力逃避制度的监管,等等。因此,必须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切实防止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宽严失度等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制度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的重要作用。要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把制度执行和监督贯穿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的全过程,坚决杜绝制度执行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阳奉阴违的行为,确保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引导广大干部提高运用制度干事创业能力,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委宣传部门要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要积极创新话语体系、提升传播能力,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各级党委(党组)要按照党中央部署,精心组织好全会精神宣讲,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做好分层分类宣传教育,确保全会精神深入人心。要加强对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央有关方面要及时掌握各地区各部门相关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向党中央报告。要注意总结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本次全会精神的好做法好经验。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小结一下今天的宣讲内容,那就是全会里程碑意义集中体现为五个“第一次”的理解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的里程碑意义,集中体现为五个“第一次”。

这次中央全会第一次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主题进行研究,并通过《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可见,这是一次开创性的重要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出重要判断和明确定位,即“三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判断和定位,有利于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第一次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即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反映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成果,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实际上,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制度层面对我们的事业和工作进行概括和总结。这些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完成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各项目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把这十三个方面的制度优势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

第一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全会公报内容来看,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步走”发展目标。在三个不同时间节点上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任务,实际上是对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十九大报告是这样表述的: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际上,十九大的这一战略安排已经包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两个阶段的目标分别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发展目标的第一步,也就是总体目标的第一阶段,“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相呼应。当时邓小平同志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第二、第三步,也就是总体目标的第二、第三阶段,“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则与十九大报告相呼应,并细化和拓展了内涵与要求。

第一次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即“十三个坚持和完善”。有了总体目标,还得从具体工作要求上进行细化,否则总体目标就会落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细化相关工作要求。

启示-对于基层而主要提提升制度落实能力,尤其要以问题导向来判断落实不力的原因:制度执行力不强是因为一些党政干部对出台的某项制度本身的规定、要求、精神等学习领会不够或者说一知半解。这样一来,不仅执行制度不到位、打了折扣,甚至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对于这些干部,当务之急就是要抓好对制度的学习、培训,搞好教育、示范工作。

其次,制度执行力不强是因为一些党政干部缺乏执行和落实制度的所需要的具体方法、措施,找不到抓手,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出台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再次,制度执行力不强还因为责任追究和检查督促不到位。如果问责不严,就会造成制度执行和不执行一个样,执行的好和执行的不好一个样,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把制度的执行当回事了。此外,对制度的执行过程、结果,还要有强有力的检查督促。只有严肃责任追究。

最后,制度执行力还需要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人财物,李瑞环同志讲的“心里没数,兜里没货,身边没将,手下没兵,事情很难办好、办成。”

时滞与制度供给-“时滞”指从认知和组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制度滞后供给。通常在各层级政府之间,上级为制度发起者,提出目标要求,属于意愿制度供给;下级为制度实施者,需要支付制度成本,属于实际制度供给者。当上级提出的意愿脱离实际,或者当下级出现工作惰性,意愿制度供给与实际制度供给之间会出现差异,下级会对新制度规则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解,以机会主义的态度实施新规则,呈现“时滞”现象。

小治治事、中治治人、大治治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就一个单位而言也是这样。

第三篇: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同志们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我们迅速召开领导 干部大会、常委扩大会议进行学习传达,并且下发了学习贯彻 的通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全党要来一次大学习”的要求, 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了全面安排,迅速掀起了学 习宣传贯彻热潮。

十九大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总书记代表十八届 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 程(修正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和十九届一中全 会上的重要讲话,还有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中,其中最重要 最集中的就是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回答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 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 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迈 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总书记在三个多小时报告中,坚定自信、从容不迫

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展示了新时代中 国自信强大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我们要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重点学习好十九 大报告。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思想精髓、核心要义、部署要求,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

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使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学习理解,重点要领会 以下八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和主要成果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 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 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 (一)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 魂。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懈奋斗。这68个字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 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 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有四层意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集中出现在媒体上的高频 词。这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 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要郑重宣示 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 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更 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 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第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2020年我们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 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要表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 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 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 勇前进。

(二)党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

现在大家对党的十九大评价比较集中的是四句话:一是十 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是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 写新篇章的宣言书;三是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心骨;四是修 改后的《党章》是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指南 针。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

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总书记在党中央 在全党的核心地位。

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

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 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深刻领会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报告第一部分,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过去5年的工作,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 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 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把 握 一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因为这5年,党中央统筹推进“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 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 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 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 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不断深入,全面从严治党 成效显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为什么说是开创性的?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数据: 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 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年均增 长7.2%,今年可能达到82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 过30%,今年可能达到35%;粮食总产量都在1.2万亿斤以上 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0多万贫困人口稳 定脱贫,年均减贫13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 万人以上

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4%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 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我国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尤其难 能可贵

二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这5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

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 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以身许国的崇高情怀,直面问题,攻坚克 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 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 革

总书记在726讲话中,用“九个明显改变”来概括这些

历史性变革:即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 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 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 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 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 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 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 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 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 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 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 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 创性意义。

这里,我想列举几方面情况。在改革方面,党中央果断作 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

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5年来,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 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60多个,中 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 立,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从 改革和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管党治党方面,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

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严厉整治“四 风”问题,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包括严肃查 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 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 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3 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多人,县处级干部 6.3万人。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年来,共查处违

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 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 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消除了党 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 产离任审计制度,实行“河长制”,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 响“蓝天”保卫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 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有效遏

制了漠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倾向在军队改革建设方面,党中央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果断作出在全军开展正风肃纪的重大政治决策,全面深化国防 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 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 作风形象重塑。5年来的变革不仅带来了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 个方面巨大的有形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深刻变化带来的无 形变化,作用将会更加持久,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三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

5年来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同志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作为党中央 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 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以超凡魄力 和顽强斗争精神力挽狂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 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实现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才有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过去5年最大的 变化是党自身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们 党更加团结,更有信念,更有纪律,更有力量。实践证明,习 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

三、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 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十九大

的一个突出亮点和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更加成熟、高度自信。十九大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 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

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习近平总 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 和战略定力,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 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总书记的名字 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 握好这样几点

一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 代背景。

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

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所以我们才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 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 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时代、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 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二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 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

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它回答的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

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忍 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 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 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三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 新观点和实践要求

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创新观 点,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 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 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 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 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主要有14条。

这14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 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完全统一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则是行动纲领层面 的表述。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 实践相统

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

“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 括,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每一条 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须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四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大历史贡献。

这一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

很多新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进一步彰显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是开辟了党洽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 创性的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 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 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 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 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旗帜鲜 明,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价值观、又有方法论;既 有目标导向、又有问题导向;既登高望远,又深接地气;既有 历史感、又有现实性;既有理论品格、又有个人风格;既有鲜 明党性、又有厚重人民性,闪烁着博大精深的真理光辉 习总书记的语言鲜明生动,充满哲理,为人民群众所喜闻

乐见。比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 钙”就会得“软骨病”;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打 铁还需自身硬;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小康 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等。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 断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 为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时代坐标, 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作出这样的判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是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 进,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三是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现代化建设有 了新目标任务,要开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强国新征程;五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合的中央,国际地位和 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 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人类社会发展史士也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

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

我国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 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一经 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 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打败了日本帝

国主义,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

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 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

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 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70年,影响最大的是苏联模式,但是

这种模式最终遭到了失败,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曲折。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发 展活力,在世界上重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 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 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 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搞资本主义的占绝大 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广 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 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甚至 战乱不断。中国模式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 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榜样和启迪。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作了“五个时代”的精辟 概括,明确了新时代我们的发展道路、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 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 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 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 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 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 这个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伟大”, 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 想

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

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犬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 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确保党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 强领导核心

五、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早是1956年在党的八大《关于政治 报告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指明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 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 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 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 据

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 今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 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 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 始稳居世界第2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 界第1位

从农业看,我国粮棉油肉蛋菜果茶等多种农产品总量和人 均占有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标准 农田占比超过了52%、农业机械化率超过了65%、农业科技贡 献率超过56%,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均超过50% 这些都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 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

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 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 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 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 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

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 的愿望和要求。

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

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 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 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 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既有社会生产力 方面的不均衡,也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不 平衡,还有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好。需要 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 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 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 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 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六、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 战略安排

上世纪8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提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 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 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 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总要求,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 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宣示了三年打赢决战的必胜信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 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左右。 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 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既鼓舞人心,又有鲜明特点:一是根据这个

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比原定 的目标提前了15年。经过对各项指标的测算,这个安排是完 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与以往不同,这个规划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 性展望和要求,并没有提“翻番”类的指标,目的就是引导广 大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三是把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同“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相对应,增加了“美丽”二字,这有利于推动美丽中 国建设

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为“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了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要求。

可以看出,经过十九大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完整、更清晰了。

就是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主要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 排。这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 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 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具有重大意义

七、深刻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进行子全面部署,其中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 重大创新举措,里提纲挈领讲一些重点内容。

笫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把握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注意把握好 报告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其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对 我国发展新方位的判断,这句话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 的重大判断。

其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清晰地指明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 其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 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 解这一要求,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组关键词:坚持“一个方针”, 就是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要求我们不能只看重发展速度,要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高发展质量 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动“三大变革” 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这三大变革必须紧 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就是 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这是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构建“三个有”的经 济体制,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这是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两个力”,就 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习领会报告对政治建设的部署,要 把握好三点: 一是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这里面作出了非常深刻的论述。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 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 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是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这是政治体 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 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 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 覆盖

是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繁荣兴盛。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 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就意味着把文化提到道路、理论、制 度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 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 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我们要像抓经济 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了样落实民生任务,帮 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深刻领会报告 提出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 接着一年千,决不能搞寅吃卯粮,决不能好大喜功、邀约民心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 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 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 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全面准确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继续坚持“和平统

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 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八、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 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内容 是加强党的建设,党建部分占4100字,占总报告的八分之

可见分量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由六个方面构成:原则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 设;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 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求是提高党的 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 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 思主义执政党。

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 关键,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 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是新时代管党治党 的根本遵循。

把握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和重大部署,要突出三点: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十九大把加强党的政治建 设写入党章。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 向和效果。

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 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 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 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 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已经写入党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第条个就是坚持党 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对人民 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都是有 丰富内涵的重大提法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 想引领为、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过去5年,全面从严治党 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要清醒认识到 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 题

比如,尽管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总开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尽管从严治吏取得重大进展,但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

不为”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但一些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

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尽管“四风”问题得 到有效遏制,但不良作风树倒根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 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 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违纪问题 仍然频发,“小官大贪”“微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全面 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 绝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 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站立在960多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 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 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 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报告结束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个字,与报告开篇 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前后呼应,一脉相连,道 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使命与担当,也道出了中国 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可以说这16个字直达人心,具有强 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为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 奋斗!

第四篇: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为期一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上,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了主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10月24日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25人组成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7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另外,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赵乐际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这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重点说一下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做的工作报告。

一、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报告结构 共分13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这一部分讲了论断:

一个是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家最关心的土地承包到期后怎么办报告在这一部分得到了明确。报告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并且,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报告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这一处特别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这一处特别强调: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报告中总书记还对青年人给予了很高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希望各×××多看电视、多听广播、多上网络,更全面的了解十九大的精神。就像总书记在报告结束时期待的那样: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五篇:十八大精神宣讲稿

大家上(下)午好!

按照区委安排部署及有关要求,由我局组成宣讲团到新华乡各村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巡回宣讲活动。今天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因为在座的不少是从事多年党务工作者及老村书记,对十八大的学习和关注比我更清楚和了解。

11月8日—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大会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向世人昭示了我们的旗帜、道路、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主题鲜明深刻,内容博大精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表述、新概括、新要求、新任务、新部署、新举措,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今天就跟大家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

1

十八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五年工作回顾十年经验总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一、五年工作回顾十年经验总结

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不管是个人也好,单位也好都需要经常的总结,每年年终的时候都会有一个年终述职报告,单位个人尚且如此,作为一个党,一个有着九十多年历史,有着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更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总书记一上台就对过去五年的工作以及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做了实事求是的总结。

肯定了这五年、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同时也非常坦率的讲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在观看胡锦涛同志作报告时,发现成绩一笔带过,问题认识深刻。作报告、开总结会,我们都有一个印象:总结成

2

绩长篇大论、洋洋洒洒、面面俱到,生怕哪点成绩没有说到;而说到问题,几乎都是无关痛痒、泛泛而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生怕问题抹杀了成绩。然而,胡锦涛作的十八大报告,反其道而行之:说成绩的仅有两小段,谈问题的就专门有一段,篇幅基本为2,这在以前是不曾有过的;说成绩没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之表情,说问题却有认识清醒、反思深刻之凝重。大家可能注意到,胡锦涛讲到‚五年来,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时语速较快,而讲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时语速相对较慢,几乎是一句一顿、一句一抬头深情凝望台下的代表们。听到这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忧患意识,感受了共产党人身上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通过这五年、十年的回顾,得出一个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结论,就是科学发展观。

对于科学发展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科学发展观从2003年提出至今已快十年,十年里中央非常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十二五‛把它作为主题,但是写进党章表不等于简单自动的写进了我们每个党员干部的心里。尽管中央这么重视,尽管这些年我们对科

3

学发展观的宣传和学习这么的到位,但也不得不承认一个客观的事实----这十年来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贯彻落实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么到位那么深入。或者说,我们今天的发展还没有真正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还没有做到全面协调的发展,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在实践当中也不难找到。因此,总书记在报告当中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没有讲科学发展的内涵、本质、要求,这在十七大上已经做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这次他讲的是贯彻落实的问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侧重科学发展观对实践的转化。并且对科学发展观作了新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说,把科学发展观上升到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起,就把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此后,随着时代的要求,相继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虽然在十七大的时候写进了党章,但是还没有上升到指导思想这么一个高度,直到这次十八大才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史册。因为对于今天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能够影响党员干部贯彻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如果不把它上升到这个政治高度的话,在实践

4

当中就可能会出现就算我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你也把我无可奈何的情况,不然为什么快十年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社会总是得不到一个比较好的贯彻落实呢?但是当它成为指导思想,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靠它来指导的时候,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作为行动指南,领导干部在考虑问题、进行决策、采取行动之前必须要去考虑在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所以,总书记在五年十年工作回顾的时候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验总结出来,并把它上升到的应有的政治高度来指导未来中国社会前进。这是总书记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这五年、十年工作的经验总结的话,那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这五年、十年,甚至是过去30多年,过去90多年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启示。

从邓小平在十二大的时候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历次的党代会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就知道,从十三大到十八大,每次大会主题的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如:十三大《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

5

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没有变化过。用报告中的话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旗帜代表着方向,是希望。不仅关系到党的命运,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毛主席曾经讲,社会主义就像一面旗,只有这杠大旗立起来了,大家才知道该往哪里走,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那么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讲,这面旗帜是什么?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可能很多人并不是这么的清楚。这次在党的最高会议上第一次作了系统论述。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列主义为指导,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至于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走,则是一个艰难的探索的过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胜利之后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从社会主义改造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这些探索为日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但在探索的过程当中也经历了曲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中国就面临着走什么路的问题。要走什么样的路?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那个时候有三种选择,第一种,继续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坚持

6

以阶级斗争为纲‛,也就是坚持走老路。第二种,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来全盘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改旗易帜的走全盘西化的邪路。第三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总结成败得失,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路。邓小平在十二大的时候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顿时拨开云雾见青天,豁然开朗。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民开始埋下头来,聚精会神的搞经济建设,一心一意的谋发展。这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使中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和发展,得到了中国人民的高度认同。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样的背景下,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环境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扞卫并且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使改革开放出现了新的局面,也增强了人民的信心,继续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但是这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在不断的发挥的同时,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比如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影响下地方政府唯GDP论的观念、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效率优先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兼顾公平的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一些人产生悲观消极的情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质疑,有些人开始怀念毛泽东时代贫穷但平均的社会主义,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路,走老路、走回头路。也有一些人,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西方资本

7

主义国家好,主张向西方学习,全盘西化,改旗易帜的去走‚西化‛的邪路。面对这些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声音,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明确提出,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正路。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完成了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社会革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成功的避免了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从容的应对了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纵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取得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已经是很了不得了,我们基本上全部实现了。我们不否认老祖宗有好的东西,这些好的东西我们要传承下来。我们也不否认西方道路有它的优点,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但是照搬照套是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前苏联学习西方的民主亡党亡国就是前车之鉴。就算我们要去学,也是根据自己的国情,结合自身的实际来学。归根到底,立足中国自己的实际,走自己的道路。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成就这个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总书记这句话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向作了宣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出真知。我们既然已经走出了自己的道路,那么也应该要有自己的道理。要在实践当中去提炼自己的理论体

8

系,来解释这条道路为什么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三部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以称作是‚三部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面临着挨打、挨饿和挨骂三大问题,历史交给毛泽东的使命是使中国人民不再挨打。挨饿的问题就交给了邓小平,所以邓小平理论首先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他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就是要解决中国人挨饿的问题。江泽民时代要解决挨骂的问题。江泽民执政之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共产党就成为西方社会的眼中钉肉中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军事威胁、资源威胁、人口威胁等等,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共产党,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所以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回答的就是中国共产党能不能经得起考验,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怎样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问题。到了胡锦涛时代,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怎么跟世界相处,为此中央提出建立和谐世界。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这个三部曲系统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可能有些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面没有

9

毛泽东思想?前段时间有媒体谣传说要把毛泽东思想从党章中删除,更有海外媒体暗示中国要把毛泽东思想抛弃。这要给大家做一个解释。新中国的历史,不管是中国特色社会的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就像接力赛一样,一段一段的给力,一代一代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邓小平提出,以他为起点,因此把邓小平理论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但实际上早在毛泽东时代,从毛泽东开始就已经在做探索准备了。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一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功不可没的。因为他是基础,是理论源头,所以没有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而不是要抛弃毛泽东思想,相反,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个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是说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地位的那个思想,那个理论可能会不同。大家知道,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到现在,实质上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指导思想,从共产党成立到建国初的一段时间里面都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之后是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之后又一个新的时期里面是三个代表的思想在指导。这次十八大报告当中,又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说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面,在党的指导思想中,科学发展观将是占非常主导的地位来引导中国社会向前。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除了道路和理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就是中国特

10

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被写入党的报告。邓小平曾经讲过的一句话:‚还是制度靠得住‛。制度就意味着规范。邓小平最早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观念提出来,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大家并不清楚,只能通过实践去摸索,因为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摸着石头过河。但是随着这三十多年的实践,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可以对一些好的做法进行总结,上升为制度固定下来作为依据。目前,我们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些制度的形成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一步走向成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三大成就。正因为有这三大成就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才能够被高高的举起。也正因为有了这三大成就,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百倍的信心。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总书记提到了自信的问题,要求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尤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市场经济下,各种各样的思想都会渗透到中国社会当中,面对这些异质思维,尤其是西化思维的时候,我们要坚定信心。不要动不动的和西方比较,觉得西方的月亮比东方圆。要知道西方国家能有今天的发展用了一百多年,我们才几十年。而且他们的发展是通过战争、掠夺来取得第一桶金的,大家都知道

11

第一桶金有多么重要,而我们是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乃至牺牲闯荡出来的。今天中国社会上的各种抱怨其实在每个国家都存在。现在美国人、欧洲人也不见得比我们好,他们自己也在伤脑筋,不知道怎么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我想,通过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要这样一种自信。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沿着这条路走,解决这些问题也花不了一百年的时间。像总书记说的,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就一定能够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家要有这样一个信心。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对于小康社会,十七大主题里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用的是‚建设小康社会‛,现在变成了‚建成‛。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战略构想,由此,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使命。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份成立开始,到建党100周年,有两个艰巨的历史使命:第一个就

12

是搞革命,让中国全天下的劳苦大众得解放,这个使命毛主席已经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第二个使命,是到建党100周年,让中国全天下的劳动人民过上小康社会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一百年里面,除了这两大使命之外,我们没有别的使命。也就说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时,在2020年7月1日这一天中国共产党要向全国,全世界庄严的宣布小康社会在中国全面建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有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其开展工作。经过这数十年的艰苦努力,离目标的实现可以说胜利在望,但是胜利在望并不代表说在剩下的时间里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很顺利,很自然的到达小康。现在2012年马上要快过去,离2020年7月1日还有8年不到的时间,所以总书记在报告一开始就讲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段时间里如果完成不了这个使命,我们怎么向世界交代,向人民交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包含3个全面。第一个,是地域上的全面。所有地方都要是小康,而非东部沿海发展了,西部没有发展起来,老区没有发展起来。第二个,群体上的全面,每一个群体都要是小康,而非一部分先富起来了,另一部分人却迟迟没有富裕。第三个,内容上的的全面,不仅仅是要在经济上实现小康,在其它方面,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上也要丰富多彩。

只有这三个方面的小康全面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康。但是在报告一开始,总书记在讲过去五年十年的不足的时候就讲了,当前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

13

出。因此,如期全面建成小康虽然胜利在望,但是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在经济上,这次报告当中给出了标准,把它量化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首次将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写入党代会的报告当中。新华社也评论说这是最温暖人心的收入翻番指标。对于一些老百姓来说,报告阐述了这么多方面的内容,但最真正打动人心的可能就这一句话。2010年城镇人均收入大约是两万人民币,农村接近6000元。也就是说等到2020年的时候,城镇人均收入要达到4万左右,农村要达到1.2万。这个数字对我们普通的民众来说确实是振奋人心人心,但是从政府来讲,任务确实艰巨。

要实现这样宏伟艰巨的目标,面对前进道路中存在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得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报告把深化改革开放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篇章中,说明了深化改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作用。

胡锦涛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现在改革是全世界的呼声,连资本主义社会发育最为发达的美国也呼唤着变革。为了改变,早在4年前,美国人就不惜选一个黑人来做总统,就因为奥巴马的口号是Change。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这30多年改革开放历经了风风雨雨。尤其是改革,这些年我们对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

14

从刚开始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改革每走一步都会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甚至有的时候反对声音还很大。尤其是现在,一些人对我们这三十多年的改革是带有微词的,有这样那样的抱怨,经济改革,虽然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了,但是贫富差距也加大了。教育改革,不仅素质教育没有实现,教育的成本却增加了。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看不起病了。房改掏空了老百姓的腰包……确实,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一些对改革有质疑的人,这些质疑应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改革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有一些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的做法。改革走到今天,涉及的都是深层次的全面的利益关系调整,要把这些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的做法调整过来,需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同时,需要从顶层去设计,报告当中特别突出了制度在改革中地位。胡锦涛指出:改革要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各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是与制度建设努力推进密不可分。经济方面,我们建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政治方面,我们在坚持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有进一步提高。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种制度、机制体制也有力地推进,正是这些制度的确立才使我们国家的各方面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总书记在列举我们已经建立的各种制度时,突出了‚完善‛制度

15

的要求,依靠制度的建设、完善和创新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总书记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做了全面的部署。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这次报告当中被称为是兴国之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是不能动摇的,只不过不同时期侧重点有所不同,现在的侧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的增长质量、增长效益上。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改革的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个讲的很到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问题,政府应该把民间的还给民间,市场的还给市场。像计划经济基本上是没有市场的,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大家观察一下会发现,全世界的计划经济都是低效的。只有把市场让给群众,让给企业家,让给能够承担风险,有这一方面的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样的市场经济才是有效的。我们现在的市场经济是从原来的计划经济走过来的,难免还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存在,不管是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好,还是经济资源的配置,政府都起关键作用。一些时候也存在过度审批、过度干预的现象,所以很多企业家、人民群众都有意见。中央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曾经在温家宝总理的主持下就减少了很多的审批。所以在这次报告当中提出要处理好

16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实际上也是回应了外界对中国会不会坚持市场化改革的疑虑。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

另外在经济建设上,报告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承诺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报告指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目前农村上访最多的就是土地的问题,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土地,是不可以转让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公共利益,把集体土地征收,转化为国有土地卖给开发商。在这转化的过程中土地升值巨大,但是很多农民却根本没有办法分享,所得到的收益跟政府和开发商相比微乎其微。农民有土地的时候吃饱饭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当他们失去了土地就必然面临就业的问题,收入没有来源,陷入‚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境地。这次改革征地制度的提出预示着执政党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农民的利益。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上个世纪80年代小平就提出来了。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改革开放这些年来,我们改革的重心放在经济上,从那时的环境来讲是对的。但是当经济走了很远以后,如果政治体制改革跟不上,就会

17

出现错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七项重点任务。 特别引人注意的有三点:一是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提出,丰富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报告中指出: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要求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就是你作为一个人民的代表,人民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想法,你要及时向代表大会提出,拿出解决的办法。并且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包括党代会代表,报告当中也有指出,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如党的十八大代表的产生,充分体现了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

18

的代表性。其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占30.5%。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就是不仅人大代表要向代表大会提案,接下去党代表也要向党代会进行提案,从而把老百姓的声音带到大会上,这就是扩大民主。二是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而把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贯穿在整个报告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报告中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三是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特别是提出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等,对于保证党和国家权力的正确行使,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在解放前夕,国民党参政员黄炎培到延安和毛泽东有一个对话,黄炎培问毛泽东:‚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就是说,纵观我们中国的历史上,甚至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基本上都是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在初期都是蓬勃发展的,朝气蓬勃,向上的,但是之后它就慢慢衰亡下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周期率。你中国共产党要如何去跳出这个由盛而衰而亡的历史周期率呢?听完这个话之后,毛泽东笑了,说我们找到了一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来监督政

19

府,政府才不敢松懈,这样的政府才不至于衰亡。只有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这次报告当中重申的。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我们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当一个国家发展到相当程度以后,就会考虑提升的问题。现在全世界都讲中国大国崛起,那么大国崛起的起点是哪里?什么叫大国崛起?一个国家如果只会出口电视机,这样的国家肯定不能算真正崛起的大国,真正崛起的大国是出口的是文化和价值观。思想文化在大国崛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看英国就知道,英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是世界强国。英国人有句名言: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大家知道印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莎士比亚是英国的文学家,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可见思想文化在英国崛起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仅是要能够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而且还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有实力。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

20

是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次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些方向提出来不是说能够完全解决,而是让我们思考怎么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4、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为标题,清楚地标明了社会建设的两个重点内容--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要让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设的六大目标: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

21

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5、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尽管‘建设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但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专辟一章加以阐述和部署,党的十八大还是第一次。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明确提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路,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亟须完成的四项任务,即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许多新的观点、新的思想和新的阐述,令

22

人耳目一新。比如报告提出的‚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比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比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比如‚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比如‚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等。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述,表明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

6、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

一、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之后,紧接着总书记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以及人类和平与发展也进行了阐述。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上突出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在推进祖国统一上,首次将坚持‚九二共识‛、维护‚一个中国框架‛写入党代会报告。一个中国框架的核心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只要认同这一点,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这实际上不像以往那样把‚一个中国‛的概念限制得那么死,而是表现出了更多的包容性。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开一个新的前景。

23

在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上,报告指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这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庄严承诺。

7、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用鼓舞人心又求真务实的笔触和较大的篇幅,对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总体部署和精辟阐述,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在座的不少的是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通过学习对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路径要更加清晰:

——明确了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强调了五大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突出了‚三型‛要求: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提出了八项任务: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24

——确立了一个目标: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十七大的时候讲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次把党的纯洁性建设也列入主线之中。‚纯洁性建设‛现在被称为是是党的建设的‚生命工程‛,我们党历来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正是对党纯洁性的坚持,我们才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成为一个有着90多年历史,有着八千多万党员的大党、老党。但是这90多年的历史也让执政党的执政条件和执政方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中国共产党过去一些习以为常的工作方法、行为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是,无论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信仰绝对不能丢、不能变。决不能因为时代变化了,就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甚至消解党的形象。 比如报告当中提到的理想信念的问题。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信仰的力量是相当强大的,特别是在革命时期,想想当年的延安,当年延安根本就没有物质生活,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都到延安去,就是因为他们有信仰,有信念,能够让他们感受到精神世界的幸福。33岁就牺牲的彭湃,他闹革命的时候,他面对上万农民,把家里一箱子房契、地契烧掉,说这些都是你们的了。那个时候闹革命付出的不仅仅是财务,有的时候还

25

是生命。那个时候说为信仰而战,为人民的利益而战,没有人会怀疑,获得了利益之后全部交给人民,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但是革命胜利,执政之后,关系就复杂多了,我们的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别的利益,但是党的一些成员有了一己私利,精神信仰遭到了挑战,甚至丧失。改革开放以后,处理的省部级以上干部有500多人,这些高级干部到监狱之后,最后反思说,放松了学习,丧失了信仰。到这样的时候说的话,我相信是由衷之言,不是假话。

而且现在一些党员干部不仅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丧失了,甚至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也产生了动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门的打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都会渗透到党内来,特别是美国的普世价值,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也受到了冲击,开始崇尚西方的东西,觉得他们优越性比我们多。在过去,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无论是老百姓还是党员干部始终都坚持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不管外国人怎么说社会主义不好,大家始终都是坚定信心。即使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但大家始终认为共产党是好的,只不过一不留神犯了错误,始终认为社会主义是好的,共产主义是好的,只不过还没有实现而已。但是发展到现在,随着这些思想的不断的渗入,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认为说共产主义是没有的。这个就危险了。我们入党宣誓的时候誓词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现在不仅没有遵从,反而连共产主义的信念都动摇了,这样的共产党人连宗教徒都不

26

如,践踏自己的誓言。当一个共产党人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想信念的时候,还是共产党人吗?而且不要说信仰信念,有一些党员干部,连最基本的道德都失去了,为了一己私利滥用权力,漠视民众,还不如普通的老百姓。中央注意到了这一点,在这次报告当中专门提到了道德建设的问题,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抓好道德建设,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面对党内存在这些问题,总书记要求要全面加强五大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通过这五大建设把我们这个政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让我们这个政党能更加有能力,更加有资格,带领中国社会往前走。

十八大报告是一个指引我们未来五年、十年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需要研究的东西很多,今天一个多小时的解读是不能阐述的清楚的。最重要的还是靠大家进一步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真正把握十八大的精神脉动,领会十八大的深刻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讲的不对、不足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多批评、指正。

27

上一篇:第三届运动会项目下一篇:电商年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