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材分析

2022-07-04

第一篇:荷塘月色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文体分析

《荷塘月色》文本细读与教学方法

《荷塘月色》是中国散文史上的一篇不可多得名篇佳作,被许多文学家奉为经典,也是高中语文课本里极具代表性和学习性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笔下流淌出来的荷塘月色之美景,令人心驰神往,同时作者寄情于美景之中的淡淡的愁思,也使读者产生出无限的回味。朱自清先生酿出的《荷塘月色》这一杯美酒,融合了作者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汇入了作者无限复杂的情感感受,醇厚甘甜,越品越香,令人欲罢不能。

文章开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淡淡的哀愁。这“颇不宁静”,正是作者对严酷现实的不满和苦闷心情的写照。因此,他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说明作者夜游荷塘,目的是使“颇不宁静”的心情宁静下来。而置身于“无边的荷香月色”,他也的确感到了某种超脱:“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也正是在这淡淡的喜悦之中,那弥望的荷塘,那田田的叶子,那袅娜的花朵,那缕缕的清香,那凝碧的波痕,那脉脉的流水,那薄薄的青雾,那淡淡的云影,那柔和的月光以及那光与影和谐的旋律„„都让他的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然而,这安宁的确只是暂时的,因为,作者心灵深处的惆怅是难以排遣的,所以,当耳边传来“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时,他便发出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感叹。。一直到“这到底令我惦着江南了”,一直到“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便从梦幻般的“另一世界”回到了依然令人苦闷的现实。

这篇散文是典型的寓情于景的散文作品。文章通篇读下来,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郁结于其中,使读者也不免发出一声叹息,那么是什么使读者这样郁郁寡欢呢?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文章的背景:文章写于1927 年7 月,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年代。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四、一二”大屠杀, 白色恐怖空前残酷, 中国处在革命的低潮, 前途一时渺茫。善良、正直的朱自清先生对当时的黑暗社会极为不满, 而知识分子的懦弱本性决定着他又不可能挺身而出,站在时代的前列; 他欲埋头于古典文学中求得解脱, 幻想着超脱现实, 可似乎又有一种责任感, 良心时时促使他抬起头来, 关注国家, 情系民生。因此, 他常

常感到欲做不能,欲罢不忍, 苦闷、惆怅、矛盾、彷徨, 然而又无可奈何。

文章全篇没有提到一个“愁”字,但却从荷塘的美景中衬托出愁、从蛙蝉的鸣叫中对比出愁、从淡淡的月色中映照出愁。表面上作者是在写美景,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起伏。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不仅仅要品味作者高超的散文写作手法,更要让学生自己来读出作者“颇不宁静”的情感。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有很多文章所透漏出的思想感情不是学生自己学习品位的来的,而是老师直接告诉答案了事,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品鉴能力将会逐步丧失,甚至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后果堪忧。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自主的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解读呢?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文章中在描写荷塘美景时引用了《采莲赋》这一首诗,可是在以前的语文课本中,《采莲赋》曾经是被删掉的,教师可以从《采莲赋》该不该删作为切入点,来使学生一步步走进文章的中心。有的学生会说这一段应该删,是因为与文章中心不符合,既然开头说内心颇不宁静,说明作者的内心苦闷,与这一段欢乐的气氛不相符。有的学生会说不该删,因为作者对荷花的描写,对月色的描写都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愉悦,和《采莲赋》这一段感情相同。同学们的想法都是有道理的,这里需要老师及时的引导,读出作者情感的起伏,让同学们在文章中找答案,最终得出文章的中心基调,同时体会出《采莲赋》不应该删,这一段热闹的描写是为了反衬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以《采莲赋》该不该删作为切入点,让学生们讨论并且细读文章,独立的读出文章的中心情感,既不显得突兀,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值得一读再读,文章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学生在学习中既陶冶了情操,品味了优美的语言,也被朱自清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感所感动,是不可多得佳作。

第二篇:荷塘月色情况分析报告

关于打造XXX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荷塘月色》篇章情况分析及项目建设建议

(2015年2月)

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要求,XXX区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指挥部与相关部门深入到“荷塘月色”篇章实地开展可行性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域基本情况

“荷塘月色” 篇章系将原设计的“屯下农耕和花样情园”篇章合并而成,位于现代农业展示区核心区斜对面。该片区域既属于XXX北郊水厂水源二级保护区,又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包括牛场乡蓬莱村和牛场村,面积共1500亩。其中,蓬莱村1013亩、牛场村487亩。居住蓬莱村大坝

一、二组村民458人,有房屋150栋,住户191户。涉及农业设施企业1户,系XXX聚特工贸有限公司开展食用菌灰树花生产研发,占地面积200亩;微型个体企业6家,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种植。

二、规划设计理念和定位

该篇章围绕“荷塘月色”主题,定位在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核心区基础上打造“蓬莱仙界升级版”,是产业大道七公里一线20平方公里范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重要板块之一。这个“升 1 级版”由薰衣草、向日葵、油菜花、梯田、百草园、三味书屋、婚纱摄影、婚庆酒店、结婚礼堂、电瓶车道、健身步道、拱桥、广场、楼、台、亭、廊、榭、水车、磨坊等元素组成。将围绕“两镇三寨”(蓬莱小镇、牛场小镇;平山寨、大坝寨、蓬莱寨)进行升级打造。“升级版”中融入“六位一体,三新四生”(智慧农业、绿色食品、电商(配送)平台、田园村落、生态体验、文化传承六位一体;三新: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四生:生产、生意、生活、生态)理念。按照打造XXX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要求,结合区域特殊地理位臵和优势,统一规划打造成以荷塘月色景观、乡村田园风光、农林生产经营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目标,以领略农村田野风光、体验农事农趣、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目的的特色乡村休闲旅游模式。

三、土地权属情况

由于该区域属于传统农业耕作区,无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性质为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农村二轮土地承包政策的要求,我区完成了分包发放到牛场乡蓬莱村和牛场村农户使用。借鉴近年建设XXX高效现代农业展示园区的成功经验,该片区域可以采取土地收储、土地流转方式从农户手中获得土地,用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的打造。

(一)土地收储。就是由政府或企业出资,按照当年“土地 2 征收价格”,将农户承包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储,将土地征收后集中连片经营或开发建设。

优点:一是土地一次性“收储”,集体土地使用性质转移到政府或企业所有,今后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与农户发生任何关系,群众不会随意阻碍生产和开发建设。二是农户一次性拿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可以利用该笔收入用于其它投资,带动增收致富。三是农户富裕劳动力可进入景区务工,从而增加收入。

不足:一是土地收储后,没有经济发展理念和思路的群众将土地“命根子”转换为钱物“耗尽”后,若这部分群众好吃懒做,长期无收益的这部分群众将成为社会的“包袱”,这就需要乡、村两级组织帮助老百姓谋划长远发展生计。二是先期投入太大,预计需投入1.3亿元才能完成土地收储和地上附作物补偿。若由我区政府财政承担该笔费用,财政压力大,难以在短期内筹集如此一大笔资金。若市场化运作引进商家参与收储,因该片区域隶属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没有增值空间,投资回收期长,无利益吸引商家投资收储。

(二)土地流转。就是将农户承包地的“经营权”以租赁的形式流转出来,集中连片开发。

优点:一是土地“承包权”属于农户,土地增值属于农户。二是农户不种土地,以“经营权”直接换取收益(XXX现代农业展示区蓬莱村2010年每亩土地“流转费”750元,每三年增长10%, 3 2013年起为825元,但随着经济增长,今年流转资金达1200元/亩);三是先期投入较少,预计投入1400余万元,可完成3年土地流转并支付地上附作物补偿。

不足:一是农民在土地收益上的增长幅度较小,一次性拿到的流转经费不多,群众直接收益不高,群众基本不愿意流转土地,工作难度极大,土地很难连片流转后用于“升级版”的打造。二是土地流转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施主体或主管运营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群众会以流转价格低、就业困难、破坏土地不宜恢复等理由不断提出新要求,甚至以此为借口阻碍生产和开发建设。由于后期问题和矛盾会不断出现,协调难度极大。

四、村寨搬迁情况

利用该区域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升级版,涉及到蓬莱村大坝

一、二组住户191户、村民458人、房屋150栋。为了把整片区域打造为有特色、有亮点、有收入的“升级版”,将大坝两个组191户村民的现有房屋由政府或企业出资征收后整体搬迁,然后将大坝两寨集中连片打造、整体开发和经营。

优点:一是将大坝两寨整体搬迁到牛场集镇至现代农业展示区核心区产业大道两侧,以牛场古镇记忆风格同步与集镇建设“蓬莱新村”,既可扩大牛场示范小集镇的规模,又可将“新村”和“老寨”建设成为“新景点”,成为“升级版”休闲旅游的接待点和村民开展经营活动的增收点;二是农户不用投入即可住进新村和新 4 房,对该区域集中连片打造、整体开发后,有利于景区统一经营和管理。

不足:一是政策突破难度较大。牛场乡建设用地少,特别是产业大道两侧没有建设用地。若将两寨村民搬迁到其它地方,村民不愿去;若搬到牛场集镇到现代农业展示区核心区产业大道两侧,村民愿意去,但无农房建设用地,启动农房建设用地调规程序复杂,困难较大。按照乡村土地调整“占补平衡”原则,即便完成了调规,但原有农户的建设用地将转变为农业用地,加上是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臵换后的土地上不能作为任何经营性建设项目。二是由于该区域属于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村民整体搬迁后,不能将原村民建设的房屋统一改造后,用作商业运营。三是资金需求量较大,预计整体搬迁费用达1.8亿元,若由我区政府财政承担该笔费用,财政压力同样较大。若市场化运作引进商家参与搬迁并开发建设,因该片区域隶属水源二级保护区,不可作任何建设项目,投资后无法建设经营性项目增加收益,不吸引商家投资搬迁并开发建设。

五、群众增收情况

一是就业增收。项目建设、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群众可以通过参与项目建设、参与项目管理、参与项目经营,直接获得劳务收入。

二是红利收入。群众以资金入股村办实体(组建村旅游公司 5 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村办实体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增收,入股群众按股享受分红。

三是经营性收入。景区开发出来后,群众可在景区从事配套经营活动,换取直接收益。

六 、项目布局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 :“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设臵排污口”以及第五十九条规定:“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拆除或关闭”。同时,•XXX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试行)‣第十五条也规定了“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开发房地产、建设宾馆、餐饮以及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建议对该区域的“升级版”打造按“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方式推进。

第一期:按照水源保护区的要求布局项目。XXX省环保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XXX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试行)‡的通知‣(黔环通„2013‟197号)文件明确,“严格控制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的各种开发建设活动。对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符合相关规定的开发建设项目,在环评文件审批前须征得饮用水水源责任政府(市人民政府)和省环保厅的同意”。为了不与水源二级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冲突,该篇章“升 6 级版”第一期暂不搬迁大坝

一、二组两寨村民,不大量建设经营性项目,通过收储方式将现有的土地收储(收储过程可分期进行,一期先收储200-300亩土地,打造“升级版”必要景点,从而解决前期资金投入过大等问题)后,委托设计公司统一规划,以“荷塘月色”为主题打造湿地生态景区,以薰衣草园、向日葵园、百草园新增绿地,以荒山、沟渠、坡坎等修建梯田,以现有农耕土地建设水车和农事体验园,以打造精品美丽乡村方式整体改造两寨的房屋立面,进一步保护原古银杏等生态植被,营造优美的环境,为今年7月份举办一件有影响力的农业嘉年华盛会增添亮点。

第二期:在一期基础上整体开发建设。按照XXX省环保厅•关于认真贯彻实施†XXX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办法(试行)‡的通知‣(黔环通„2013‟197号)文件要求,对水源二级保护区整体开发建设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一是从现在着手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逐级上报申请,重新调整北郊水厂水源保护区范围,根据省政府批复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再进行整体开发建设。二是同步启动调整区域的城规和土规,增加建设用地,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引进企业和投资主体,将大坝

一、二组两寨整体搬迁到牛场集镇至现代农业展示区核心区产业大道两侧,由企业对整个区域重新打造后,封闭式运营管理。

七、运营主体建议

在对该篇章“升级版”打造过程中,若一期收储土地200-300 7 亩,按当期每亩地8.62万元收储计算(采取只征不转,含报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费用),需土地收储费用近2600万元。该篇章“升级版”区域内除机耕道、步道、房屋立面整治等基础设施,预计所需资金1000万元由区级政府财政投入外,其它的如土地收储、荷花池、薰衣草园、向日葵园、百草园、农事体验园等规划景点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由企业参与开发建设。

(一)招商引进外来企业整体打造。制定最优惠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国内有实力、有景区打造和运营管理成功经验的知名企业整体打造。由于该区域属于水源二级保护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在短期内引进外来企业打造的可能性不大。

(二)交由区级平台公司或村级公司打造。采取交由我区平台公司(如XXX蓬莱城乡发展公司、区城投公司、区工投公司)和村级公司(如农业专业合作社、其它实体经济组织等)单独或合作进行打造,由于平台公司和村级公司均为空壳企业,该篇章“升级版”今年一期打造所需资金预计6500万元(其中,土地收储2600万元,基础设施投入1000万元,荷花塘、薰衣草等项目工程费用2900万元。准确投资需由设计公司完成设计后,按实际项目布局才能概算),建议由区财政纳入2015年的预算先行垫资。发展到一定程度,待条件成熟时,亦可整体转入与外来公司合作,从而使该篇章在今年7月8日农业嘉年华活动开幕时能精彩亮相。

第三篇:导学《荷塘月色》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导学《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作为中学语文教材,可谓历史悠久了。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似乎无庸置疑。不过抒情之具体内容,却是众说纷纭。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大多以为文章与大革命失败有关。这方面,专家学者的论述可谓多矣;而从文学作品的角度看, 似乎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拟以文本为依据,以探索为手段,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以“借景抒情、披文入情”为线索,力图得出符合文本本身的答案:《荷》文抒发的是作者渴望自由和获得自由之后的闲适自得的心情。此将课堂导学的主要过程介绍如下,供专家、同好指正。

课前师生双方都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教师方面,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设计、印发预习提纲,除了常规内容外,要求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①文章抒情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分析作者着力描写的“景物”的特点; ②由文中所描写的“景”,品味作者所抒发的“情”;

做好了以上准备,课堂上的“导学”就能因势利导,呈现“水到渠成”之势。 首先,在教师引导下,让同学们明白“借景抒情”的含义:

“情”在前而“景”在后,作者着力绘景是为了寄托自己的感情,即“情在景中”。 进而提出要求:

1、《荷塘月色》中作者着力描绘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对于前两问,同学们并不感到为难。经过小组讨论,一致明确:

1、着力描绘的景物有:塘边小路、月下荷塘、塘中月色、塘边树丛;

2、景物特点: 塘边小路:“幽僻”、“寂寞”、“阴森森” 月下荷塘:主要写了荷叶、荷花、荷香 写荷叶: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写荷花:袅娜、羞涩、如明珠、如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 写荷香: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月色:主要写了“月光”“月下花叶”“月下树影” 写月光—如水、青雾(浮)

写花叶—牛乳中洗//笼着轻纱的梦 写树影—倩影;

光与影:如小提琴名曲//恰到好处

而对于第三个问题“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同学们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教师仍然紧扣着“借景抒情”这一线索,运用师生对话式的讨论,引导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让同学们再一次诵读课文,师生对话间以小组讨论,品味作者寄托在景物之中的思想感情。

师:“小路”本是“幽僻” “寂寞”甚至“阴森森”的,但作者今天的感受如何? 生:“今晚却很好”。 师:是路修好了吗? 生:不是,还是煤屑路。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说“今晚却很好”呢? 生:(先是沉默)今晚作者心情好。 师:(抓紧时机)很好!一条并不“很好”的煤屑路,作者却说“今晚却很好”,那是因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为作者的“心情好”,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嘛。不过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今晚心情好”。

接下来,引导同学们看以下几处景物描写:

师:再来看“月下荷塘”的描写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沉默)

师:大家说说,文中描写的荷叶、荷花美不美? 生:(齐声地)美!

师:我还要提醒大家:这是白天的荷塘,还是晚上的荷塘? 生:晚上的。

师:晚上的月光亮不亮? 生:(众说不一)

师:关注课文,以文章为本,找出相关的句子来。 生:第2段: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5段: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师:那么,莫要说“淡月”下的花叶,即便是明月夜下的花与叶,能看出它的美吗? 生:黑糊糊的。 师:(切换电脑屏幕,映出网上下载的“清华园荷塘实景”,并作简单介绍) (参考资料:《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胜的景色是近春园之一角。咸丰十年即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大学才开始清理整修。)

师:对比一下文字与这幅图画,图中的花叶很难说是“出浴的美人”,黑糊糊的柳树影也难称为“倩影”,白光与黑影的搭配无论如何也很难令人联想到“小提琴名曲”一般的和谐来。为什么这样的景色在作者笔下被描写得这么美呢?

生:还是因为“心情美”“情人眼里出西施”。 师:(进一步)于是,这就有个问题:作者笔下的荷塘景色是“客观景物”,还是“主观感受”呢?

生:(沉默、思考)应该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师:正确!从上面的分析中可知,作者还没到荷塘,在“塘边小路”上时,就已知道他“今晚心情美”,到了塘边,更是情不自禁。因此,看到的叶、花以及树影,统统都是美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乃是作者理想化了的景色。其原因,就是因为作者“今晚心情美”。

那么,深究一步,作者“今晚心情美”,美从何来呢? 生:(沉默)

师:有人说,这是个谜,无法知晓的。我们还是以文字为本,探索一番,看看能不能找出其中缘故来。

师:上面说过,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文中有没有直抒胸臆的文字呢?

生:(默读、思考)(莫衷一是) 师:什么叫“直抒胸臆”? 生:直接抒发感情。 师:有没有这样的文字? 生:有。

师:找出来,哪一段?

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生:第3段:“路上只我一个人„„”

师:好!同学们看屏幕——(屏幕上映出第3段文字)

师:大家齐读一遍,品味其中的感情。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进而找出中心词来。 生:(齐读、默读)中心句是“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生:中心词是“自由”!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想想,作者“今晚心情美”,“美从何来”? 生:今晚“自由”了。

师:能设想一下,作者“今晚”获得了什么样的“自由”? 生:“下课了”;“休息了”;

师:是的,学校下班,就没有公事缠身;妻儿睡着,也没有家事烦心。真正是“自由”了。不过,“自由”真有这样大的魅力,能使作者眼前的荷塘变得如此美丽吗?

生:(争先恐后)自由了,什么都可以做了,心情就美。 自由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真好! 师:有一首诗说:“生命诚可贵,——” 生:(跟着老师)“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师:如果我们再联系一下作者的思想追求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就会更明白作者对自由二字的渴望!

(屏幕显示:朱自清,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民主战士:追求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人士。而当时统治北京的,名曰“国民政府”,其实是“封建军阀”,因而作者深感压抑和苦闷。于是“今晚”获得了“自由”(哪怕是片刻之间的自由)之后,作者也感到由衷的喜悦。

师:现在,把第3段课文齐读一遍,深入领会作者获得自由之后的喜悦心情。 师: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开课时的第3个问题了—— 师生:(齐)抒发了作者渴望自由以及获得短暂自由之后闲适自得的心情。

笔者不敢断言这个结论之正确,不过,这既不是拾人牙慧,也不是凭空杜撰,而是以文本为依据,以探索为手段,以“借景抒情”为线索,从中得出的符合文本本身的答案。

(完)

朱自清小传

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19年,加入《新潮》诗社。

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共同创办《诗》月刊。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学、西南联大教授。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8年6月18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8月12日11时40分,病逝于北平,享年51岁。

要求同学们举例说明,什么样的的描写叫“借景抒情”。同学们纷纷发言,但多数不得要领。这时候,教师点拨:

抒情方式大致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手法。前者即“直抒胸臆”,后者又有“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两种方式。下面举个例子,请同学们辨析:

王君考中北大,虽在意料之中,仍然喜悦难禁。他想找朋友分享这份快乐,又担心人们讥笑。于是,他应该:A,直接柔情;B,间接抒情。

同学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间接抒情” 接下来,对于“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同学们有点难以把握。教师也举例子进行点拨:

王君刚得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急于告诉朋友,出得门来,看见清晨的树叶上还挂着一串露珠,在阳光的映衬下,闪发着七彩光芒!他对朋友说:人生就像这露珠一样,丰富多彩、光芒万丈!

李君急着上班,可路上严重塞车。打听一下,方知前面出了车祸,不经意间,又得知一五十五岁的老妇头部撞裂,脑浆四迸。他不由得想起三年前,也是这条路上,也是这个时间,自己的母亲也是五十五岁,也是因车祸而丧生。于是不知不觉流下了清泪„„

同学们经过一番讨论,一致认为:前则是借景抒情;后者是触景生情。 主要区别在于:

“触景生情”是“景”在前而“情”在后,

散文—抒情散文—借景抒情散文 实景—淡月下朦胧模糊的荷塘景色。 虚景—作者渴望自由的主观感受。 ·朱自清·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所述的引人入胜的景色在近春园一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1927年仲夏,朱自清教授感于世变,夜不成寐,夤夜走出家门到这一带散步,以其精妙的构思和生花之笔写下名文《荷塘月色》。

自清亭

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1978年改名“自清亭”以纪念朱自清先生。朱自清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诗人和散文学家。他的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等,至今脍炙人口。因自清亭设于此地,很多人误以为朱先生的《荷塘月色》即亦源于此地,其实不然。《荷塘月色》的“原址”是在近春园环池的西北隅。现在近春园东山建有“荷塘月色亭”以资纪念。

一、整体构思

1、作家作品:名家名篇,早有权威定论 勇于探索,突破定势思维;

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2、知识目标:学习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领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能力目标:独立思考,突破定势思维//以文为本,探索感情基调

4、教学重点: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语)

5、突破难点:突破前人定势思维,探索作者感情基调; 以文为本—

分析一个作家或一篇文章,要联系作家的全人和全文,否则,就等于痴人说梦。

二、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扬州人。学者、“新月派”重要作家。 著有《踪迹》《背影》《你我》《欧游杂记》等。 三.重点解说

1、分析景物特点:

①塘边小路:幽僻//寂寞//阴森森—今晚很好 小结:心情美 ②月下荷塘

荷叶: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荷花:袅娜、羞涩、如明珠、如星星、如刚出浴的美人。 荷香: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小结:形象美 ③月色

总写:月光—如水//青雾—浮//花叶—牛乳中洗//笼着轻纱的梦

分写:树影—峭楞楞如鬼//倩影;光与影:如小提琴名曲//恰到好处 小结:朦胧美

2、领悟作者感情:

展示“清华园荷塘实景”图片。 实景:黑暗模糊甚至阴森凄清的荷塘 虚景:优美宁静而且令人陶醉的荷塘 ——惬意满足,情人眼里出西施; ①塘边小路—心情美,; ②月下荷塘—形象美; ③塘中月色—朦胧美;

3、深究感情基调

(第三段)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中心句: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思路:独自一人、超越自我、另一世界、悠闲自在—自由;

四、难点探讨

1、革命说

传统观点—大革命失败后作者苦闷彷徨之作 探索辨析

①朱自清当时不是,后来也不是一个革命者。

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欢 迎 光 临

网 中 网

http://

②以文章为本,从景物入手—

渴望自由而赋于淡月下模糊的荷塘以美妙的感受。

③文中“荷、月、树、影”之美,并非实景之白描,而是作者获得自由之后的主观感受。

2、基调说 传统观点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原因是: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心里苦闷彷徨) 探究辨析

①.“不宁静”的原因,或“苦闷”,或“激动”“兴奋”“压力”等; ②、即便“苦闷”,不仅是“大革命失败”,或有“工作.家庭.孩子.朋友”等因素。 ③、单以文末之“1927年七月”为判断依据,势孤力单。

3、哀愁说 传统观点 写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 探究辨析

“蛙声”是个过渡句。

之前:借景抒情—自由之后的闲适自得。 之后:直抒胸臆—闲适之后的思乡之情。 思念南方,即思念家乡。

五、语言特点 修辞

拟人:羞涩地打着朵;灯光没精打采的; 比喻:像舞女的裙;如星星,如出浴的美人; 通感:(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光与影)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六、小结反思

1、教学小结:

内容要点:抒发了作者渴望自由以及获得短暂自由之后闲适自得的心情。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借淡月下朦胧的荷塘景色抒写向往自由的主观感受。 修辞特点:比喻、通感、拟人

2、教学反思:

①由景入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意识较强。 ②披文入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 ③双边互动,课堂气氛活跃,但要适当控制时间。

语网中网 为你提供免费优质教学参考资料,欢迎上传资源共享

http://

第四篇:《荷塘月色》评课

李永强老师陈述备课思路:

考虑到高考改革全国卷的题型特点,现代文阅读对散文的考察比较淡化,加之这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第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又是经典名篇,所以在设计这个课例时,主要想按照“品味画面——体味情感——达到共鸣”的思路来引领学生进行经典散文的探究阅读。 评课:

阳江一中 陈梧羡老师: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经典散文阅读值得肯定,在要求学生“读”文章,深入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2)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注重方法性的指导,教会了学生从抓关键句和感受画面、品味意境的角度去体验作者的情感。 阳江一中

唐露老师:

1)本课围绕散文的经典性展开教学,条理清晰。第一个问题“一个______的夜晚”设计得很好,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线索。

2)画面的鉴赏比较深入,能抓住散文语言的细微之处去引导学生鉴赏,体现了散文的美。 3)情感的共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完成了情感教学目标。 4)老师在提问时指向性不太明确。 阳江一中 许月儿老师:

1)以“朗读——赏析语句——景语情语——主题”为思路展开散文教学值得肯定 两阳中学 吴慧琳老师:

1)认同教学目标,通过此文教会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2)在引导学生感受散文情感的时候,老师在未教之前学生就已经会从抓关键句和景物画面的角度去把握情感了,最后总结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句,什么样的景语对应什么样的情语。

3)最后一个环节——话题的共鸣,设置的问题有点类似心灵鸡汤,而跟这篇散文本身没多大关系,能不能再换一个问题,更能体现散文教学的统一性。

第五篇:荷塘月色

学生名单:

王莲花 花金凤 姚凤 夏海军 杨婷 黄国刚 罗晓艺 吴霞 赵雪英 罗秀 冯云霞 陈宁 但鸿婷 杨贵永 素庆红 曾庆瑞 王军 贺川川 谌洪娟 彭丹 罗安兴 张吉山 刘汉林

荷塘月色教案

1、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的优秀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大学西院。文章里提到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原因是什么呢?他曾经对夫人陈竹隐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又说,“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活写照。 《荷塘月色》抒写的是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这什么这样说呢?从朱自清早期散文的独特风格看,他是一个很擅长情景交融的作家。在〈荷塘月色〉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写景中,委婉而曲折地表达了他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而又无法超脱的苦闷心理。在月光下,在荷塘畔,虽然自我陶醉了,感觉到一种“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但仍然夹杂着摆脱不开的淡淡哀愁。 这哀愁是大革命失败后的1927年,现实的黑暗使作者陷入了彷徨、苦闷之中。 《荷塘月色》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

2、通读全文把握每段的大意:

经线:欣赏荷塘月色前后的心情变化,情—景—情。纬线:对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去荷塘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观荷塘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3、作品结构分析:

缘起:(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写静谧的环境和自己在这咎环境中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一开头就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去荷塘(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幽僻的路、蓊蓊郁郁的树,淡淡的月光,既简括地叙述了荷塘周围的情景,也进一步烘托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第二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第三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宽余,欣赏月色的淡淡喜悦。这淡淡的喜悦和上文流露出来的淡淡哀愁,笼罩在下文那诗情画意的荷塘月色上。

观荷塘(第4、5、6段):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文章先写荷塘,次写月色,再环顾四周,层次分明。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塘中的月色。先正面写,后反衬。 第6段:照应第二段,再写荷塘四周环境,着重写树。 在作者笔下,这是个宁静而幽美的境地,充满了诗情画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那绵绵的愁绪。

离荷塘:(第7、8、

9、10段):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无非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但是现实 终究是现实,是无法超脱的。正当作者沉浸在遐想之中时,“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作者又回到现实,并与开头相呼应。统观全文,内心 的“不宁静”和环境的“静美”相反相成,轻淡朦胧的景色和淡淡的喜悦和哀悉融为一体,构成了《荷 塘月色》的特色。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所以全文结构为: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10段)写“景中人”(情)

4、 从文中哪些语句中还可以了解到萦绕于作者内心的思绪?

学生讨论交流:

①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②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③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④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⑤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学生讨论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补充: ①句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现在暂得宽余,流露出对黑暗环境的不满但又感到孤独寂寞的心情。

②句“且”字表明了虽只是暂得解脱可又不能不立即逃离现实的心态,透露出一丝的喜悦 ③句“但”字笔锋陡转,蝉蛙如此“热闹”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难以摆脱绵绵的愁绪,照应了文眼“颇不宁静”。

④梁元帝的《采莲赋》描绘了一个热闹欢快的境界,让读者置身于江南的盛况之中,作者也想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离痛苦的现实世界,去感受有趣的事。“可惜”一词告诉我们作者又从热闹的采莲盛况中返回了灰色的现实,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⑤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毕业后作者又曾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写下过不少赞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华之后,常表达出思想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

5、教师读第4段,示范分析

明确:该段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写了荷塘的近景。“田田的叶子”写出荷叶了茂密、葱郁的样子的,“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风姿:“零星”、“点缀”、“袅娜”、“羞涩”等词则突出了荷花各种各样盛开的情状;“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激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写出了荷香清淡缥缈的特点。紧接着作者捕捉到了风吹过荷叶动荷花颤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形象。这一段从密密层层的荷叶推出各色各样零星点缀着的荷花,这是写荷塘中静态。这时候微风来了,风带来了动,于是淡淡的荷香沁入了人的心脾,叶子与花也出现了闪光般的颤动,颤动过后的荷塘则出现了短暂的变化。另外,在这段里,作者没有提及月光,但不管是静止画面还是动态景象,处处都存在着淡淡的月光,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叶子、花朵的情状,以及写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轻淡的月色映射下形成的,可以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月下荷塘图。

B、请学生读完

5、6段,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组成若干小组讨论。按照上面的方法,找出作者依次写了什么?体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运用了什么写景技巧?请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明确:第5段先写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次写青雾轻飘的状态,以及荷叶、荷花的情状,最后写各色的树影。这是作者观察到的荷塘的远景。月光一泻无余,倾泻的情景和青雾笼罩的状态,这些是眼中看到的真实的景物,是实写,“叶子与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是作者的想象,贴切地表现了朦胧月色下荷花飘忽的姿态,体现了虚实结合的技巧。单写月光比较单调,作者又着力摹写月的投影,有“参差”、“班驳”灌木的“黑影”,也有“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而这些又象是化在荷叶上的,明暗掩映,错落有致的树影反衬了月光轻盈荡漾。这段着力写月色,但处处不忘荷塘,月色和荷塘里的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显示着幽雅宁静,而这幽雅的感受,只能在月夜独处的荷塘的环境中才能拥有,在这里,荷塘与月色水乳交融在一起。

第6段,荷塘之美还要有周围的环境衬托。这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蝉声、蛙声。“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写出了淡月下树色的特点。这段作者着力描写了眼前荷塘四周的浓密的树,着墨较浓,接着随意点染树梢的远山,书缝的灯光,树下的蝉声,水里的蛙声,运用了浓淡相间的写景技巧勾勒了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

1、第五段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什么深层含义?

2、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忆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

明确:

1、“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至于它的深层含义应联系作者小心情来看,他不希望过于激烈的行为,他喜欢一种平和的心态,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他做不到投笔从戎,他要找寻平和的生活。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

2、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西洲曲》是以谐音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这里呈现了两幅图画,形成“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份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思乡,也含蓄地揭示了“心灵颇不宁静”的原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样“不宁静”而又摆脱不了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课后习题:

1、在现实中(心里颇不宁静)的作者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因而要寻找感情的寄托。作者才夜游荷塘,去寻找宁静。漫步荷塘是为了排遣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撞中矛盾的苦闷之情。

2、重点理解这个句子: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作者怀着排除烦闷的心情来到荷塘边上,月色淡淡,独步塘岸,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作者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写得很超脱现实,应该说这是作者内心所渴望而在现实达不到的。越是超脱越是自由,便越显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

3、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的向往。“可是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西洲曲》是以谐音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这里呈现了两幅图画,形成“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份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4、“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是因回忆而勾起了思乡,也含蓄地揭示了“心灵颇不宁静”的原因,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样“不宁静”而又摆脱不了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1、这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系到“亭亭的舞女的群”,使人感到荷花茎如亭亭玉立的美女一样,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用比喻的修辞格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给人带来了无限的美感享受。

2、清香是嗅觉上的感觉,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是听觉上的感觉。这两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叫通感。把嗅觉中感到的香味换成从听觉中去感受、品味,使人产生了对香味的另一具体形象,变换欣赏角度,有焕然一新,奇趣无穷之感。歌声是细柔飘忽,婉转渺茫的,荷香是时有时无,持续不断的。这两种感觉有相似之处,把它们沟通起来,艺术的魅力也就出来了。但在运用这种比喻时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间在感官的感觉上的相似之处,或在特定环境下有这种沟通一气的感觉,做到妙不可言却不是故弄玄虚。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

明确: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宣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月影,从文中找出句子证明~~

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变化的。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时而烦恼时而愉悦,最后仍然摆脱不了先是的烦恼。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概括为“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是很贴切的,但作者的感情底色是“不宁静”。 写景特点和语言特点见论文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荷塘月色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荷塘月色朗诵04-20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04-19

荷塘月色2范文05-18

荷塘月色1范文05-18

荷塘月色元范文05-19

荷塘月色自范文05-19

荷塘月色用范文05-20

荷塘月色赏析范文05-27

荷塘月色答案范文05-27

荷塘月色阅读范文05-27

上一篇:核算中心社区报账下一篇:呼吸内科住院病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