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导学案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观刈麦导学案范文

观刈麦

《观刈麦》教案

知识与能力: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的凝练、生动。 过程与方法:

熟读诗歌,体会诗人心境,品析诗词,体会诗歌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惜生活,学会感恩。 学习流程:

一、 导入:

唐诗宋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财富之一。在唐诗文化的进展中,不泛卓越的领导人,比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今天,我们再来走进一名领导级的诗人:他是唐诗人中留下作品最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备受人们欢迎的“诗王”----白居易。

二、 学习流程:

1、 作者知多少?

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著有《白氏长庆集》。

早年家境贫寒,对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多有了解。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

我们曾学过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忆江南》等。

2、 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好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

3、 检查预习:

①fù(

)陇黄

②荷(

)箪(

)食

③饷(

)田

④南gāng(

)

⑤悬bì(

)筐

⑥吏lù(

)

4、

5、 二人结组,互相检查,生范读后齐读。 整体感知:

⑴.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些人?哪些事? ⑵.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6、 小组互动,赏析诗句:

要求:⑴口述自己读懂了哪个词语,哪个句子?

⑵小组派代表把最佳成果进行整理

⑶派代表发言,代表发言时,同组成员可以补充遗漏的内容。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7、 思考:

⑴、这首诗重点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⑵、这两个场景有什么联系?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8、 小结中心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割麦者和拾麦者的艰辛,反映了繁重的赋税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9、 拓展: ⑴感悟生活:

繁重的赋税是古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而今天,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力度。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目的:今昔对比,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学会感恩的生活态度。

⑵生活再现:

食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餐桌上那些零零散散躺着的各种馅饼,有的只是被人咬了一口,有的只是被人吞了夹馅,甚至有的只是沾了点灰尘,就被人扔在那里------ 有人说,那怕什么,家里有的是钱:有人说,卫生第一,不能吃脏物;有人说,我的地盘我做主------众说纷纭,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请谈谈你的想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

10、 作业: 背诵诗歌

《观刈麦》教案

宜安镇中学

张素芬

第二篇:《观刈麦》教案

一、作者及背景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赏析

全诗分四层

第一层四句,“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通过具体的描绘一户农家辛苦劳作的生活图画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表现了农民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也让人们感觉到隐藏在这背后的难以诉说的辛酸。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这是在全景的衬托下的一个特写镜头——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通过这个贫妇的形象,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我们可以想象: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第四层六句,“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不禁深感惭愧,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希望能引起当政者的注意。。

三、小结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主题

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和赋税的繁重,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理解默写

1、《观刈麦》中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背景)的诗句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2、《观刈麦》中描绘了一幅农家辛苦劳碌的生活图画的诗句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观刈麦》中侧面表现农民劳作繁忙的句子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4、《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农民劳作繁忙辛苦的诗句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5、《观刈麦》中揭示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困的诗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6、《观刈麦》中反映统治阶级剥削残酷的诗句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观刈麦》中表达作者对农民深切同情和关心的诗句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观刈麦》中描绘丰收景象的诗句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第三篇:《观刈麦》教学实录

宋君 2013年7月12日

不做公子王孙

——《观刈麦》教学实录

执教

王君

第一部分:导入

师:请同学们静静地看大屏幕上的问题。能全部回答的请举手。

[投影展示]

我们每天都要吃的大米和馒头来自于什么植物? 

这些植物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

收割之后要经历些什么程序才能够成为可口的食物?

(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同学举手)

师:请再看——

[投影展示]

你知道什么是刈麦吗?为什么要刈麦呢? [生叽叽喳喳]

师:某某,你来,我知道你们家有大奔驰,你知道什么是麦子吗? 生:麦子——麦子,麦子就是大米饭。 (众笑,有学生纠正麦子是馒头。)

师:不怪大家。看一则真实的历史故事——

[投影展示]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晋惠帝,外面闹饥荒,有人向他报告灾情,说老百姓饿死很多。他反问道:“食物没有了,那么老百姓为何不吃肉粥呢?”

(请生读。众笑。)

师(沉痛地):晋惠帝是个智力有问题的弱智皇帝。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农业和民生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胜数啊!

[投影展示]

农家

颜仁郁 

半夜呼儿趁晓耕, 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 

将谓田中谷自生。

(请生读。教室气氛渐趋沉重。)

师:孩子们,农民苦,农民一年四季就盼着丰收啊——

[投影展示]

夜来南风起, 

小麦覆陇黄。 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 

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师:这就是丰收的场面,来,孩子来用情朗读。 (生动情朗读。)

师:猜想一下,辛苦一年,终于丰收了,农民会怎么样呢? 生:会特别高兴,欢呼雀跃。

生:他们会聚在一起搞活动庆祝丰收。

生:他们会休息一段时间,享受生活享受丰收。 ??

师:说得真好。按照常理,确实是应该这样的啊!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在白居易的《观刈麦》中去寻找答案。

第二部分:热身运动

师:来,我们先做热身运动。

[投影展示]

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诗两遍,把全诗分为三层。 

边读边思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生自由自读)

(请三位比较优秀的学生起来合作诵读,各自负责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老师稍做点评。学生在书上批注层次,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略) 师:现在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你的初读感受。 生:开心。

师:开心?丰收的开心吗?孩子,好好读好好听,看看最后感觉有没有改变。后面一个同学请继续。 生:难过。 生:愤怒。 生;悲哀。 生:心都揪紧了。 师:用一个词! 生:揪心! ??

师:孩儿们,读诗一般有三境界——

[投影展示]

读诗三境界

读懂诗歌 

读懂诗人

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层次:努力读懂诗

第三部分:读懂诗歌

师:让我们看活动要求——

[投影展示]

认真倾听同学诵读前十句。

哪一句诗最拨动你的心弦,请说明原因,请设计诵读。 

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请学生代表动情配乐诵读。然后请学生到讲台上发言)

生:第一句就很打动我,“田家少闲月”,农民一年四季都在忙啊。“倍忙”是加倍地忙。农民真辛苦。

师:忙到了什么地步?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忙吗?

生:一家人都在忙,连女人和孩子都上阵了。小孩子也要帮着干活。

师;虽然忙,但这一家人毕竟互相扶持着,是完整的一家子。诗人还写到了另外的家庭吗?

生:还有一家人,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孩子。 师:她为什么不也送饭到南岗呢? 生:她的孩子还小。

师: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生:他们家根本就没有田,因为要缴纳租税田都卖光了。 师:他们家的男人呢?

生:可能没有男人。否则她不会自己带着孩子在别人的田旁边拣麦穗来充饥。 师:你读书很仔细!太可怜了!没有田,没有丈夫,孩子幼小,这样的家庭,哪里有丰收,哪里有快乐啊!孩子,请你读出这位妇人心中的苦吧! (生动情朗读)

生:最打动我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师:孩子,先读好这个句子,把你的初步理解送进朗读中去。 (生动情读)

师:我感觉你动情了。你想为大家传递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生:我想读出天的热,读出农民的苦。 师:热到什么地步?

生:太阳太大了,脚底发烫,整个背都被灼伤了。 师:你怎么理解诗句中的“蒸”字?

生:一切都热气腾腾的,像煮沸的开水一样。

师:是!天地之间全是热浪啊,可是农民还要劳动。孩子,你在40度的高温下踢过足球吗?

(台下许多学生举手)

生:我才不在40度的高温下踢球呢,那简直是疯子!(众笑)

生:但我在30多度的时候踢过球,全身都要烧起来了,热得全身爆裂了一般的疼,整个人都好像要化了。

师:你还是在娱乐啊!可农民们是在麦收,是在和时间赛跑,和老天爷抢收成啊!

[投影展示]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指导多位学生动情读。读出痛苦,读出忧伤,读出挣扎,读出忍耐……)

师:同学们,你认为在这些诗句中最能表农民生活之苦的词语是哪一个? 生:力尽的“尽”,力气都没有了,真苦! 生:敝筐的“敝”,连拿的篮子都是破的,穷啊!

生:足蒸暑土气的“蒸”字,被蒸掉的不仅是农民的汗水,还有他们的血汗啊! 师:这些都很棒,但都还没有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白居易有另外一首更著名的诗叫《卖炭翁》,描写的是一个伐薪烧炭的农民的命运——孩儿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烧炭吗?现在教师里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啊! (生叽叽喳喳,师简单讲解)

[投影展示]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请生动情朗读)

师:同学们,这句诗中有一个句子表现出了卖炭翁极其扭曲痛苦的心理,这种心理不符合常理,这种心理让人揪心啊。是哪一句?

生: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自己都没有衣服穿,却还希望天气更寒冷一些,因为只有天气寒冷了,他烧出的炭才能卖出好价钱。 师:这是怎样的无奈,怎样的痛苦啊!变态的纠结的心理折射出的是农民走投无路的生存状态。同样的道理,《观刈麦》中也是一样。孩子们,找一找,是哪一句?

生: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力气都用光了却还不知道热,这很矛盾! 师:是啊,某某同学,刚才你说你曾经在高温下打过篮球,当你力尽的时候,你会怎么办?

生:我会回家洗澡睡觉。

生:我会回家玩电脑。再也不干在高温下打球这样的傻事了。(众笑)

师:是啊,力尽就休息,力尽就回家是正常人的心理选择,非人的选择折射出来的是非人的生存状态。农民们为什么力尽而不知热呢? 生:但惜夏日长。

[投影展示]

师:文言中的“但”如何讲? 生:只!

(师板书。要求大家在书上旁批。)

师:“惜”有很多意思,请大家用“惜”组词。 生:爱惜。 生:怜惜。 生:痛惜。 生:珍惜。 生:惋惜。 生:吝惜。

师:这里是哪个“惜”?

生:我认为是“珍惜”。农民因为珍惜时间争分夺秒所以忘记了炎热和劳累。 师:好一个“惜”,写出了农民的痛苦和无奈!

(师在黑板上的“惜”字旁画第一颗眼泪,内写:农民苦)

师:某某同学,初读时你觉得开心,现在呢?

生:我最开始没有读懂,现在懂了。我很难过——农民越丰收,刈麦的场景越悽惨。丰收带给他们的不是快乐,而是劳苦和惶恐。 师:那让我们把那些纠结、变态、劳苦和惶恐诵读出来吧。 (生在配乐声中动情诵读)

第四部分:读懂诗人

师:请看下一个活动的要求。

[投影展示]

声情并茂地诵读最后三句,读三遍。 

读注释。

扩写诗题《观刈麦》,把三个字变化为血肉丰满情感丰富的一句话。话中诗人的形象要鲜明。

(生活动)

师:请大家还原诗人的形象吧!

生:一位满怀负疚之情的诗人在痛苦地看着农民们刈麦。 师:“负疚”一词说明你读懂了诗人。 生:诗人哪里是观刈麦,分明是在观民生啊! 师:振聋发聩!你是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少年!

生:一位沉痛反思自己的诗人观刈麦,他认为自己也是造成农民苦难的罪魁祸首。他对自己太严格了。不是严格,是苛刻! 师:白居易如果地下有知,一定会引你为知己。

生:一位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观刈麦,他深深地思考着许多社会问题。 师:“社会良知”,孩子,你睿智且清醒,你是王老师最佩服的那种学生。 ??

师:闻者尤悲伤,这就是白居易!念我何功德?这就是白居易。这位白居易,曾经这样为老百姓呼喊——

【投影展示】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

——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节选)

师:这位白居易,还曾经这样呼吁——

【投影展示】

安得万里裘, 

盖裹周四垠。 

稳暖皆如我, 

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节选)

师:还是这位白居易,曾经对一位可怜的歌女说——

[投影展示]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生读)

师:这就是白居易——

[投影展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人称“诗魔”或“诗王”。由于“家贫多故”,十一二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他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许多感叹时事、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他追求诗的平易畅达,相传没有文化的老妪也能听得懂。

(师画第二颗泪珠,板书:诗人痛)

第五部分:读懂社会(读出自我)

师:请同学们进入苹果wiki《观刈麦》学习页面,默读白居易的其他几首诗,发表留言:从这些诗歌中,我们看到了怎么样的社会现实。

(生进入信息学习平台,阅读《卖炭翁》和《缭绫》二首诗及其翻译,并且在平台上机打发表留言。)

师:好,时间到。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网络平台上的留言,可以简单讨论。

(生读,自由评论) 师:现在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社会的残酷,昂贵的税收,底层人民付出得最多,但是回报却最小。 师:说得很深刻。但这好像是上政治课和历史课的发言,希望更多语文味儿啊! 生:孤树荒塘野草堆,寒云淹没艳阳辉。?苍凉举樽山陪醉,落泪独身雨伴垂。这是苏致雅的作品。

师:写出了痛苦,很有文才。只是,看不出观刈麦的内容和主题了。

生:我很欣赏李愫的留言。她这样写到:每一件事物,你见或不见,在背后承载着多少的苦难,我们不知,连老百姓自己亦不知。

师:是!最残酷的是连老百姓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谁手中。深刻! 生:君主等贵族上层社会的富贵生活是在榨取和浪费农民老百姓等下层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的,上层贵族和下层老百姓的生活反差特别大,一边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边却是“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这使我想起了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师:引经据典,入木三分! 生:昂贵的税收,使得农民奋斗了一夏的成果,转眼间就灰飞烟灭! 师:对比深刻,“灰飞烟灭”有图画感!精彩!

生:这就是社会,这就是生活,身陷底层农民工,何故辛勤交田税。夕阳东斜残如血,诉说悲苦到如今。

师:才女!能够押韵就更好了。“述说悲苦到如今”很让人警醒。就是到今天,农民的问题还是社会之伤啊!

(师在黑板上画第三颗眼泪,板书:社会伤)

第六部分:小结

师:《观刈麦》是一扇文学的窗口,透过它,我们看到了民生、社会以及先进知识分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这样的经典作品还有很多。

【投影展示】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赤日炎炎似火烧, 

野田禾稻半枯焦。 

农夫心内如汤煮, 

公子王孙把扇摇。 

——选自《水浒传》

(组织生配乐动情朗读)

师:西山的孩子们啊,但愿你们从这些诗中读出悲悯的情怀,读懂农民苦,诗人痛,社会伤,但愿你们拥有“珍惜”之心,“怜惜”之情。但愿你们不要成为公子王孙啊!最后,让我们齐读末三句诗人的心灵独白。 (读完下课)

第四篇:观刈麦范文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fù)陇(lǒng)黄。 妇姑荷(hè)箪(dān)食(shí) ,童稚(zhì)携壶浆(jiāng),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gāng)。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pín)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 筐。 听其相(xiāng)顾言,闻者为(wèi)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céng)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第五篇:观刈麦的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2、通过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抓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通过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纠结只因这一字

1、刚才同学们走近乐天的诗篇,读着油墨芳香的文字,读到了刈麦人的生活 。你是从哪些文字品出的?

那苦凝聚在重似千金的惜字上,

那苦翻卷在暑气炎光里。

2、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朗读传达出刈麦人的心灵之声吗?

3、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读的好请介绍经验)

4、教师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刈麦者的诗句。

四、心碎只为这一句

1、刈麦人是苦的,那么诗中其他农民的生活又如何呢?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2、你觉得谁更苦?为什么?

3、诗中的农民如此,此诗外的农民呢?让我们一同来看看其他古诗中的农民众生相。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陶土》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蚕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你能结合《观刈麦》一诗说说造成以上这些诗中人物悲苦的社会根源吗?

五、怎一个愧字了得

前后同伴合作,分别扮演贫妇和诗人:

1、以诗中字词为依据,揣摩贫妇心理,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2、依据文本,说说你听了贫妇诉说之后的心理。

3、揣摩愧字包含的深意。

4、透过本文说说你认识的白居易。

六、遥寄乐天:

材料1:2004年3月23日,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直补。

材料2:2006年1月1日,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7.3亿农民彻底告别皇粮。

材料3:现在农村实行医疗保险制度, 6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月有生活补贴,义务教育范围的学生免除课本费。

白居易带着一颗悯农之心早已离我们远去,真想将农村这些年来的变化轻轻告诉他:根据上文提供的信息请你续写下面的诗行。

田家有闲月,五月人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粒粒饱满穗,隆隆机声响,

诗人梦已圆,安息在天堂。

遥寄喜告慰,只为您诗行。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观刈麦导学案范文】相关文章:

观刈麦范文04-24

观刈麦3范文05-15

观刈麦书范文05-16

观刈麦阅读范文05-19

观刈麦教案范文05-19

观刈麦赏析范文05-19

观刈麦鉴赏范文05-19

观刈麦练习范文05-19

改写观刈麦范文05-19

观刈麦公开课范文05-26

上一篇:给老师祝福语范文下一篇:个人简历老师范文